学术投稿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 主办单位:四川
  • 国际刊号:1672-3511
  • 国内刊号:51-1654/R
  • 影响因子:1.35
  • 创刊:1989
  • 周期:月刊
  • 发行:四川
  • 语言:中文
  • 邮发:62-243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成都市科技优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西部医学杂志   2006年1期文献
  • 两种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两种扁桃体切除术的优劣.方法2001年以来,采用传统剥离术44例,软剥离法40例.结果传统剥离子手术术中、术后出血均多,术后白膜生长慢(24小时),切口水肿明显,疼痛剧;软剥离法术中、术后出血少,术后白膜生长快(12小时),切口水肿轻.结论软剥离法可显著减少术中、术后出血,术后切口干净,白膜覆盖好.

    作者:李洁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脑梗塞患者的TCD分析

    目的观察脑梗塞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改变.方法选取88例脑梗塞患者行TCD检查,分别经颞窗、枕窗常规检测两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结果88例患者中TCD正常4例(4.5%),异常84例(95.5%).主要为颅内大动脉血流速度加快、减慢、血管杂音、血管音频消失.结论脑梗塞患者TCD检查发现脑血流有显著改变,对脑梗塞治疗及预防脑梗塞复发提供了可靠参考依据.

    作者:任琳;李保国;朱晓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纤支镜在肺移植术后气道管理中的作用

    典型病例女,55岁.咳嗽、气急3年余,经查肺CT、肺功能、经纤支镜肺泡灌洗和肺活检明确诊断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经激素正规治疗,患者症状仍进行性加重.2003年9月15日行左侧异体减体肺移植,术后每天行1次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直至病情平稳.

    作者:俞小卫;韦国桢;殷小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无痛胃镜检查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实施无痛胃镜检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需行胃镜检查的患者,按常规胃镜术前检查要求,并配备好抢救设备后,静脉缓慢注射异丙酚,待患者睫毛反射及吞咽动作消失,全身肌肉松驰时,即行插镜检查.结果35例患者除1例因曾行肺叶切除注射异丙酚后血氧饱和度下降中止检查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无疼痛等不适感受,满意率达100%.结论无痛胃镜检查术是一种安全、舒适、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杰;周晓晴;梁卫东;杜宗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早期诊断和疗效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急性呼吸道细菌感染组76例、病毒感染组60例及健康儿童65例CRP含量和白细胞计数.结果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对照组相比较,CRP明显升高(P<0.01);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时,血清中CRP有助于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动态检测其变化对疗效判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靳波;陈红英;熊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肿胀法超声抽吸术治疗腋臭8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肿胀法超声抽吸术治疗液臭的效果,寻找一种治疗腋臭的新方法.方法在腋窝毛发区皮下注入肿胀液80~100ml,经5mm大小切口将超声探头在腋部皮下组织快速移动,直到皮肤发红发热为止,再用负压抽吸被乳化的皮下组织加压包扎.结果83例受术者,术后6~12个月随访,效果良好者76例(91.5%),有效5例(6.25%),无效2例(2.25%).结论肿胀法超声抽吸术治疗腋臭,操作简单,不留瘢痕,安全有效,是目前治疗腋臭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王国昌;李茂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改良式结扎子宫动脉在剖宫产术后大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结扎子宫动脉术中,运用直针代替传统弧形针操作的难易及其效果.方法选择长3~5cm的不锈钢直式缝针,1号羊肠线或者2/0可吸收缝合线穿刺结扎双侧子宫动脉.结果25例病人,除2例子宫次全切除外,余皆成功.结论剖宫产术后大出血中适宜于需要缝扎子宫动脉的病例,运用直针代替传统的弧形针容易操作,时间短,止血迅速,效果满意.

    作者:李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乳腺癌切线野摆位技术分析

    目的对比两种临床常见乳腺癌切线野摆位技术的优劣.方法20例病人按入院先后编号,分A、B组.A组患者用枕头沙袋填充身体悬空部位,B组患者卧于乳腺放疗托架上,测量每位患者治疗后激光灯X、Y、Z轴与患者体表定位点的误差,通过统计学处理得出结论.结果B组患者用乳腺放疗托架治疗前后X轴平均误差为2.1,Y轴平均误差为1.8,Z轴平均误差为1.2,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乳腺癌切线野放射治疗时乳腺放疗托架在精确摆位、精确治疗方面有明显优势,应该推广应用.

    作者:王娟;韩济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效果和成本分析

    目的评价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的三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及成本-效果分析.方法NERD患者118例随机分成3组.A组:埃索美拉唑40mg每日1次;B组: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1次;C组: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3组都同时联用莫沙比利5mg每日3次,疗程均为8周.结果C组4周和8周的症状有效率都显著低于A、B两组(小χ2=20.311,P=0.000).A组与B组的症状有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348,P=0.555).SF-36量表评分,A组和B组有5个维度积分较治疗前提高,而C组仅有2个维度提高.B组的成本-效果比在3组中佳.结论对于NERD患者,埃索美拉唑20mg与莫沙比利联用可能为经济有效地选择之一.

    作者:刘芙成;潘涛;茅为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摇头丸中毒161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摇头丸中毒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对2002年9月~2005年5月期间因摇头丸中毒而来我院就诊的1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吸毒者年龄17~43岁,主要集中在20~30岁;吸毒方式为鼻吸和口服;中毒表现,以神经系统症状、心脏损害为主;治愈159例,致残1例,死亡1例,病死率为0.62%.结论摇头丸中毒者以青年男性居多,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损害为主;治疗以祛除毒源、综合治疗为主,纳洛酮治疗有效.

    作者:张迎;李忠;马南春;黄轶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Bile duct injury,BDI)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1996年~2004年285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有11例胆管损伤,其中解剖病理因素7例,操作因素4例.损伤部位:胆总管6例,肝总管4例,右肝管1例.结果9例经中转开腹,8例行胆管修补加T管支撑,1例行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加支撑.LC术后因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再手术发现胆管损伤2例,其中胆总管及肝总管损伤各1例,1例行胆管修补加T管支撑,1例行胆管端端吻合术加T管支撑.结论掌握好中转开腹时机是避免LC胆管损伤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鸣;张钧;何嘉宾;焦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可行性.方法对2003年7月~2005年5月施行LC的229例急性胆囊炎病例(A组)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选择同期进行的非急性胆囊炎LC病例245例(B组)进行对照.结果A组中转开腹9例,中转率3.93%,B组中转开腹4例,中转率1.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手术时间:A组(59.3±12.6)min,B组(32.4±5.7)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A组(25.8±4.6)h,B组(25.1±3.7)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住院天数:A组(3.35±0.91)d,B组(3.17±0.89)d,两组相似(P>0.05).两组均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急性胆囊炎行LC是安全可行的,认真辨清胆囊三角区关系是LC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靖;梁平;杨彤翰;黄小兵;李洪艳;刘锡能;左国华;丁生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利多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在高龄病人低位硬膜外麻醉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在高龄病人低位硬膜外麻醉(T12以下)中的作用及对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施行低位硬膜外麻醉的高龄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2%利多卡因;B组用0.75%左旋布比卡因,比较两组循环(心率、平均动脉压)、起效时间、感觉运动阻滞时间、感觉运动恢复时间的差异,以及两种药物的副作用特别是过敏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心率变化不大,A组病人平均动脉压比B组低(P<0.05);利多卡因起效时间较左旋布比卡因短,作用时间短,两种药物麻醉中没有出现明显的过敏反应.结论高龄病人低位硬膜外麻醉中应用利多卡因有诸多不足,对循环影响较大,如应用左旋布比卡因更有利于高龄病人,循环更稳定.

    作者:范卫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临床评价.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90例,行针内针一点穿刺法向蛛网膜下腔以0.1~0.2 m1/s的速率注入布比卡因重比重液7.5~10mg,硬膜外导管固定备用,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大感觉阻滞平面、感觉阻滞平面固定时间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并综合评估麻醉效果.结果布比卡因重比重液7.5~10mg用于CSEA,只要用药和操作得当,麻醉平面可控性好,可以较好地维持呼吸循环的稳定;加之必要时硬膜外联合用药,用于气压弹道碎石术效果确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CSEA用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曾红;李兰洋;黄小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内扎外剥侧切治疗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内扎外剥侧切治疗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对30例急性环状嵌顿混合痔和30例经保守治疗炎症消退后的嵌顿混合痔患者,均采用内扎外剥侧切治疗,观察其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全部治愈.但平均治愈时间,治疗组15天,对照组21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期手术能迅速减轻病人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蒲琦;苏尚先;赵红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前列安栓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前列安栓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开放临床试验,对120例CNP患者给予前列安栓每晚1粒塞肛并进行为期8周的临床观察.结果治疗后4周和8周,患者国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总分分别较治疗前平均降低7.2分(29.8%)和11.7分(48.9%),症状评分分别较治疗前平均降低5.1分(32.8%)和8.3分(53.5%),生活质量评分分别较治疗前平均降低2.2分(25.8%)和3.8分(44.5%),前列腺液中WBC计数分别较治疗前平均降低8.6个/HP(38.7%)和13.7个/HP(61.1%).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81.5%.结论前列安栓明显改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疼痛症状和排尿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前列腺液中的WBC计数,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窦科;邹建华;黄翔;邱明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治疗14天,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奥扎格雷钠14天,观察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卒中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各项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5天及第30天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4和97.06%,显效率70.59和82.36%;对照组总有效率71.88和81.50%,显效率28.13和46.88%,两组比较,各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为治疗急性脑梗死较理想的药物,且安全有效.

    作者:张标;王淳;陈纯;付秀全;冯芹;刘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亲和力IgE受体β链基因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FcεR Ⅰ-β的I181L、V183L和E237G突变在四川地区11岁以下汉族儿童中的存在和频率,判断这些突变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利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技术(ARMS-PCR)对四川地区的48例汉族哮喘儿童进行FcεR Ⅰ-β的181、183、237三个位点的突变进行检测和分析,并与40例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结果在哮喘组中检测到Ⅰ 181L突变5例(10.4%),V 183L突变2例(4.2%),E 237G突变6例(12.5%),在对照组中未发现Ⅰ181L、V 183L、E 237G突变子.结论四川地区汉族儿童中存在Ⅰ 181L、E 237G突变,不存在V 183L突变或突变率极低.Ⅰ 181L突变与哮喘存在相关性(P<0.05),E 237G突变和哮喘有相关性(P<0.025),而V 183L与哮喘不存在相关性(P>0.05).

    作者:杜琼;李敏;许贵平;刘春生;刘小琦;颜英俊;刘新;张玲英;林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0.25%罗哌卡因复合1%利多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提供一种安全、快速的上肢手术麻醉方法.方法上肢手术8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各40例.罗哌卡因组用0.2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组用0.2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观察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并监测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压、心率、脉搏(P)、血氧饱和度,评价麻醉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起效和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罗哌卡因组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较明显.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且运动感觉阻滞分离,术者和病人满意度高.

    作者:魏海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前路减压固定23例分析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一期植骨融合、前路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3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23例全部获随访6个月以上,术后无1例神经症状加重,无重要脏器损伤,Frankel分级方法评定,术后均有1~2级以上神经损害症状的改善,矫正脊柱后凸的Cobb角较完全,且不丢失.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前路减压固定,减压效果肯定、彻底,重建脊柱稳定性,矫正畸形后Cobb角无丢失.

    作者:许强;史可测;蒋俊威;罗仲纯;王红川;何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与高尿酸血症(HUA)及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12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按WHO的标准分为1、2、3级3组,测定血尿酸(BUA)、空腹血糖(FBG)、血脂各项指标,并常规检查心电图,必要时做平板运动实验、Holter、胸片及头颅CT检查.结果(1)检出HUA54例,检出率45%,并发现HUA随着高血压级别递增而呈增多趋势.(2)各级高血压组中,HUA与FBG、TG、LDL密切相关,且在高血压3级组中变化明显(P<0.01或P<0.05).(3)高血压3级组中33例HUA患者有28例发生冠心病和脑梗塞,发生率为84.8%;伴发糖尿病13例,也进一步佐证了HUA与老年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密切关系.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与HUA密切相关.HUA和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一样,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上应重视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HUA的监测.

    作者:何运昉;杨萍;喻明书;王姝;王天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通心络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液流变学和高凝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高疑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通心络胶囊治疗,4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浆D-D聚体、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并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血浆D-D聚体、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治疗前与对照均有明显变化(P<0.05或P<0.01).结论通心络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D-D聚体、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高培惠;邱俊林;黄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32例28~40岁的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青年组)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与同期56例60岁以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老年组)进行对比.结果青年组患者诱发因素、主要症状表现、家族史、吸烟饮酒史均明显高于老年组,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梗史、心源性休克、心衰却明显低于老年组.青年组未发现糖尿病、心绞痛、脑卒中史患者,青年组未发生死亡病例.结论青年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表现特征,只要能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良好,并发症较少,并可避免死亡病例的发生,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江建强;王治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临床观察

    目的运用锝[99mTc]甲氧异晴静息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评价前列腺索E1脂微体载体制剂(Lipo PGE1,凯时)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用凯时10μg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0次,休息5天后完成第2个疗程;对照组34例,用硝酸甘油5mg静脉滴注,其余治疗两组均予以冠心病心肌缺血常规处理.两组疗程相同.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90%~100%),对照组有效率91.18%(77%~98%),两组相似(P=0.109).结论凯时与硝酸甘油相比较疗效没有不同.

    作者:曾庆华;康长明;喻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40例双眼翼状胬肉的患者分别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右眼),与传统的翼状胬肉转瓣(左眼)两种手术进行了比较.结果两年随访32例(80.00%).左眼(翼状胬肉转瓣)3例复发,占9.40%,而右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未见明显复发的病例.结论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可以降低复发率.

    作者:刘兴德;王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干预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方法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大限度地改善患儿的预后.方法将HIE患儿4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育儿组,对干预组从生后3天开始接受早期干预;对照组常规治疗,育儿指导.两组均接受常规的HIE综合治疗,并在3、6、12、18和24个月进行智力、运动发育检测.结果干预组在12、24个月的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比常规育儿组高(P<0.01).干预组康复93%,常规组仅为72%.结论对HIE患儿进行适宜的早期干预,能显著减少脑瘫、智能发育迟滞等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张小平;何刚;杨方政;颜春英;谭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以躯体不适为主要症状的抑郁症

    目的探讨以躯体不适为主要症状的抑郁症的诊治水平及对策.方法对200例患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值分别≥18分和≥50分,且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者,给予氟西汀(百忧解)治疗8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00例患者轻中度抑郁占80.4%,重度抑郁占19.6%,有79.8%的初诊患者第一主诉躯体不适及睡眠障碍,而不是抑郁症状,氟西汀治疗8周,各项评分明显下降.结论对抑郁症患者的识别、诊断,进行抗抑郁治疗,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的躯体症状,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吴彤;朱培俊;熊书银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善得定与洛赛克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善得定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并与洛赛克进行对比.方法善得定首剂0.1mg静注,以后50μg/h,持续24~48小时.洛赛克40mg静注,2次/d.结果善得定组止血总有效率96.4%,与洛赛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周再出血率低,与洛赛克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微.结论善得定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止血快,一周再出血率低,与洛赛克组疗效相当,可作为内镜或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失败时的首选药物.

    作者:黄忠;赵芝蓉;邹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食管贲门癌手术与胆石症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手术与胆石症等疾病的关系.方法分析526例经手术治疗的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后肝胆B超检查资料.结果发现食管贲门癌术后胆石症、胆囊炎、肝囊肿等疾病三年内新发病率高达15.40%.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胆石症等疾病的发生与迷走神经切断、胃肠道激素分泌异常及饮食习惯改变等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周文华;王书霞;曾惠英;赵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Ⅳ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Ⅳ期乳腺癌治疗的影响.方法对62例Ⅳ期乳腺癌的治疗资料进行总结,并随访疗效.结果术前化疗的36例中完全缓解(CR)7例(19.4%),部分缓解(PR)20例(55.6%),病情稳定(SD)7例(19.44%),临床获益率达到94.44%(82%~99%).其中16例重新获得根治性手术,3年总生存率(OS)为58.33%(41%~74%),无瘤生存率(FRS)为27.8%(14%~45%).而未做术前化疗的26例中只有5例获得根治性手术,3年OS为30.76%(14%~52%,X2=4.607,P=0.032),FRS为7.69%(1%~25%,χ2=3.902,P=0.046).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能够降低Ⅳ期乳腺癌的术前TNM分期,并使一部分患者重新获得根治性手术的机会,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李宏江;敬静;汪静;陈琳;吕青;赵扬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食管癌外科治疗317例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手术适应证及围术期治疗.方法对收治的317例老年食管癌行手术切除304例,探查13例,切除率95.9%,颈部吻合66例,其中颈段食管癌行食管内翻拔脱、食管胃颈部吻合5例,颈胸腹三切口颈部吻合35例,左胸左颈两切口颈部吻合26例;经左胸食管胃胸腔内吻合235例;结肠代食管行食管结肠胸顶机械吻合3例.结果术后并发症62例(19.6%).呼吸衰竭死亡8例,病死率2.5%.术后随访267例,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9.8、60.3和33.6%.结论老年人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者,对高龄病人手术应持慎重而积极的态度;外科治疗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加强围术期治疗、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降低手术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晋平;张文林;向家勇;朴庆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晚期癌症难治性呼吸困难的姑息处理

    约1/3的晚期癌症患者伴有不能常规控制的呼吸困难,因而生存质量差.针对不可逆转或难以逆转因素的呼吸困难,合理应用以吗啡为主的阿片类药物可使其改善60%.本文分析了不同难治性呼吸困难的原因及处理原则,提出了应用吗啡控制难治性呼吸困难的适应证、方法,以及一旦出现呼吸抑制的解救方法,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任大成;宋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口服药物联合奥平栓治疗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口服用药联合奥平栓治疗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T或/和UU检测阳性的12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76例):口服阿奇霉素0.5g,每天1次,首次加倍,多西环素100mg,每天2次,首次加倍,同时每晚在阴道深部置入1粒奥平栓,7天为1疗程;对照组(52例):仅口服用药,剂量及疗程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6.31%,总有效率89.47%;对照组:治愈率53.85%,总有效率67.31%,两组比较,治愈率、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07,P<0.01;χ2=11.175,P=0.001).结论口服用药联合奥平栓治疗女性泌尿生殖道CT、UU感染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魏祖珊;罗卫国;陈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168例高血压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颈动脉病变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结果LVH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为71.28%.随EH危险分层增加,颈动脉IMT有增厚趋势,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也明显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影响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P<0.01).所有颈动脉参数在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无斑块形成组(P<0.01).结论EH患者颈动脉IMT增加与LVH密切相关,颈动脉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LVH的参考指标.

    作者:罗俊;燕纯伯;王伟;蔡琳;程亚莎;陈金丽;姚思君;吴治湘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保肛术式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对本院2001年~2003年所行21例保肛术与文献报道传统非保肛术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21例病人术后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的Miles术式并无增加.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保肛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一种理想手术.

    作者:郑才勇;聂洪刚;吕建;刘敦永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乳腺恶性肿瘤298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病理确诊的298例乳腺恶性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乳腺恶性肿瘤发病率有逐年增加和年轻化趋势,左侧多于右侧,临床诊断率不高,确诊晚等特点.结论应加强妇女健康体检,一旦发现乳腺有无痛性硬肿块,应积极做好相应地穿刺活检或肿块切取病理组织学检查,对40~49岁年龄段妇女尤为重要.

    作者:朱建华;周洪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股骨远端骨折的体会

    目的总结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操作技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股骨远端骨折.结果15例术后X线片示骨折复位良好,股骨干生理弧度正常,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正常.3例术后股骨干生理弧度变小,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正常,伤肢外观轻微改变.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操作简单,能使患者早期活动,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技巧,可避免股骨干生理弧度变小.

    作者:余灵琪;李文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88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分别采用开窗、半椎板切除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其中开窗17例,半椎板切除66例,全椎板切除5例.所有病例未植骨融合和内固定.结果3例硬脊膜损伤,1例复发,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5年,平均3年,优良率82.95%.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术中所见病理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术后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具体采取何种手术方式与随访结果无明显关系.

    作者:邹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诱导治疗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

    目的观察诱导治疗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45例肾移植患者行术前诱导治疗,其中组反应性抗体(PRA)阴性患者23例,行赛尼哌诱导治疗13例,ALG诱导治疗4例,OKT3诱导治疗6例;PRA阳性患者22例,行赛尼哌诱导治疗11例,ALG诱导治疗5例,OKTs诱导治疗6例.结果45例患者均行肾移植手术.23例PRA阴性患者中,术后3个月内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一年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2%,与同期相同条件患者(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例PRA阳性患者术后无超急排斥反应发生,1例(4.5%)发生加速排斥反应.术后3、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2和27.2%,与同期PRA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年内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0.9和81.8%,与术前无诱导治疗的PRA阳性患者(87.0、7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PRA阴性患者,诱导治疗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不明显,但对PRA阳性患者,诱导治疗能有效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显著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

    作者:王子究;李静波;韦慧卿;徐国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粘膜扁平苔藓3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口腔粘膜扁平苔藓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祛除局部刺激因素,用曲安缩松10mg+2%普鲁卡因2ml,于正常粘膜与病损粘膜交界处多点注射,每周1次,4周为1疗程;同时服用西药溶菌酶及左旋咪唑和自拟苔藓汤.结果痊愈17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西药治其标,中药治其本,标本兼治,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内外同治,疗效满意.

    作者:刘朝强;姚杰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护理不当及预防措施

    护理工作是一门实践性、连续性很强的学科,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当.本文试图从分析目前产生护理不当的原因入手,提出主要的预防措施,以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桂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寻求简单、方便、适用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试验组60例采用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法,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法.结果试验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83.33%,两针穿刺成功率6.67%,三针以上穿刺成功率10%,穿刺总成功率为100%;整个穿刺置管时间(236.48±12.39)秒,无并发症.对照组一针成功率为0,两针成功率8.33%,三针成功率28.33%,反复穿刺成功率53.34%,有4例置入颈内静脉,穿刺总成功率90%,穿刺失败率10%;穿刺置管时间(1480.08±535.2)秒,误伤锁骨下动脉6例,气胸3例,未出现其它并发症.结论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简单、方便,明显提高了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成功率.

    作者:颜渊;江福斌;郑尚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肝炎并发糖尿病的护理

    肝炎的危害不仅在于其疾病本身,更在于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便是其中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

    作者:宋竹青;王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抢救配合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冠心病为有效地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等优点.但在介入治疗时突变性快,必须分秒必争,所以抢救的配合尤为重要.现将我科抢救配合的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刘凤茹;汤迎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回肠代阴道成形手术的配合

    腹腔镜下回肠代阴道成形术是妇科的微创手术,手术室护士根据这一术式所做的护理应包括病人的心理护理,物品的准备,仪器的调试,术中的配合,注意事项以及与医生的沟通等各方面的工作.

    作者:徐达秀;蔡芳一;王立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方法选择在我科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5例,对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住院24天,每日解成形便2~3次,大便隐血阴性.结论药物指导和心理护理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点.

    作者:陈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加强护工管理减少医院感染

    护工是活跃在医院内的特殊职业群体,他(她)们在为病人提供必要的医疗保健服务的同时,又给医院、病人带来一些令人担心的问题.因此,为减少病人医院感染,加强对护工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环节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规范护工的管理,对病人及医院均有利.

    作者:黄丽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内膜病变63例分析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3例经手术、诊刮或宫腔镜检查后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及血流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者59例(93.65%),误诊4例(6.35%).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等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论经阴道彩超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符合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子宫内膜病变疑诊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何游春;粟碧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布加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6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观察其二维及彩色血流表现特征,判断肝内外血管病变及侧支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作出病因诊断,并通过临床及其他影像学检查验证.结果下腔静脉阻塞20例,肝静脉阻塞3例,两者同时阻塞3例,彩超诊断正确者24例,诊断符合率92.3%,误诊2例,误诊率7.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了解布加综合征患者的血管阻塞部位、程度、范围及侧支循环情况,诊断准确率高,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邹玲;曾艳;何兴华;马果丰;郑庆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胶质瘤中整合素α3及Ki-67表达的生物学意义

    目的探讨胶质瘤中整合素α3及Ki-67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5例胶质瘤、5例正常脑组织中整合素α3以及Ki-67的表达.结果在Ⅰ、Ⅱ级及Ⅲ、Ⅳ级胶质瘤中,整合素α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84%(16%~62%)及69.23%(48%~86%)(χ2 =4.664,P=0.031);Ki-67标记指数分别为(7.06±4.17)%及(13.45±8.69)%(t=3.269,P=0.002),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整合素α3的表达与Ki-67标记指数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78,P=0.000).结论整合素α3表达上调能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及侵袭;整合素α3与Ki-67的表达均可应用于临床,作为评价胶质瘤恶性程度、选择治疗措施及预测患者预后等的有力指标.

    作者:曾义;游潮;徐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CD14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CD14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对5例ARDS患者及1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分离其外周血单核细胞,用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技术(ABC法)检测其mCD14的表达.结果ARDS组及对照组外周血mCD14阳性单核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94.3%±1.5%、93.6%±1.7%,两组间无统计差别(P>0.05).结论ARD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高表达mCD14,说明它们对LPS具有较高的潜在识别能力,一旦有LPS存在或入侵,这些细胞将可能被激活并释放介质.

    作者:徐剑铖;毛宝龄;胡明冬;周长喜;杨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非分型流感嗜血杆菌Haps蛋白表达量影响因素的探索

    目的优化非分型流感嗜血杆菌HapS蛋白质片段表达与分泌量的条件.方法用BHI液体培养基培养非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观察不同培养时间对NTHi培养液光吸收值的影响和HapS蛋白质片段分泌量的变化;NTHi在BHI培养液中培养18 h后,加入IPTG诱导不同时间,观察其对HapS蛋白质片段分泌量的影响.结果增加NTHi在BHI中的培养时间,培养液的光吸收值呈下降趋势,其培养上清提取的蛋白质样品经SDS-PAGE电泳没有显示出HapS蛋白质片段(110KD)的条带;加入IPTG诱导80min后,提取的蛋白质样品经SDS-PAGE电泳后,显示出有明显的110KD的条带.结论增加培养时间不能增加NTHi的细菌总数和HapS蛋白质片段的表达与分泌量,而IPTG能诱导NTHi细菌hap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加HapS蛋白质片段的分泌量.

    作者:邝玉;李婉宜;李明远;李虹;曾蔚;马巨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信号标签诱变突变体文库穿梭质粒构建

    目的建立信号标签诱变突变体穿梭质粒,为构建信号标签诱变突变体文库及病原微生物毒力基因筛选打下基础.方法通过PCR扩增信号标签(signaturetags,STs)片段,导入载体pC6,构建重组质粒pC6RS,转化到大肠杆菌CC118中,提取重组质粒后转化到大肠杆菌S17-1中.结果经过PCR、核苷酸序列测定鉴定,成功地构建了pC6RS质粒.

    作者:刘德松;王涛;陈建平;鲁芳;张雷;杨志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人工软骨的实验研究

    目的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探索组织工程化软骨的构建.方法分离、获取、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将扩增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乙酸(PGA)上,在成软骨诱导因子作用下作体外诱导培养3周,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标本转植入自体兔腹腔内,进行体内培养6~12周后,再进行检测,评估工程化软骨的形成.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PGA支架上,经过体外诱导培养和体内培养后,实验组获得的标本出现软骨组织样外观,进行组织学切片可见软骨陷窝,进行Ⅱ型胶原蛋白的免疫组化、Ⅱ型胶原mRNA原位杂交均为阳性.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软骨诱导剂作用下,经体外和体内培养,可生成组织工程化类软骨.

    作者:黄定强;杨大鉴;黎万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原慢性低压性缺氧的研究进展

    在高原缺氧的刺激下,长期居住在青藏高原的人群在机体缺氧适应过程中常发生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如果适应不全,可能会发生一系列与低压性缺氧相关的疾病,包括高原性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及血压异常等,但目前与高原适应良好和适应不全相关的机制仍不清楚.在此,本文综述与高原慢性低压性缺氧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以便更深入地了解高原慢性缺氧相关性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为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莫定基础.

    作者:魏立;黄跃;孔佩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导致气流阻塞为特征的一类小气道阻塞疾病,药物治疗主要是以新型支气管扩张剂、激素、抗生素、炎症介质抑制剂、抗蛋白酶为主,辅助机械通气、氧疗,达到改善气流受阻,恢复其可逆部分.

    作者:罗正海;谢雪梅;李宁;肖欣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药物直流电离子导入在眼科的应用进展

    本文从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对药物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眼部疾病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药物直流电离子导入,是一种具有极好前景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燕;李志英;邹月兰;余杨桂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医患关系传统认识的弊端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医疗行为的高理想状态作为一种普遍的准则要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并以此看待医患关系,使医方所扮演的白衣天使角色与实施医疗行为的现实状态形成强烈反差.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一认识在现实医患关系中的弊端进行阐述,以促进对医患关系达成正确认识,使医患双方明确各自角色、定位,正确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减少纠纷,共同营建和谐健康的医疗环境.

    作者:张绍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医院制剂现状与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医院制剂的现状,提出了医院制剂生存和发展的对策是:转变观念,主动改革,并在提高人员素质、加强管理、不断创新上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作者:李勇;唐志立;曾友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做好药品入库验收把好药品质量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购进药品检查、验收制度.我院按照GSP的要求,实行了入库药品每批验收制度.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光凤;夏小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警惕新出现的传染病

    2005年6~9月,在四川资阳、内江市发生了猪链球菌病疫情,累计发病204例,死亡38例,可见其危害程度是严重的.

    作者:贾文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乳腺腺病瘤1例

    病例女,21岁,学生,左乳包块1+年,经内服药物治疗无好转.查体:左乳外上象限质韧包块约3.0cm大小,略可推移,边界欠清.诊断:左乳外上象限纤维腺瘤.

    作者:任仲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利多卡因致肾功能衰竭1例

    病例男,54岁,体重55Kg.2002年1月19日因车祸伤致右肩胛骨折,右股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受伤前体健,无特殊疾病史.受伤后当日在局麻下(1%利多卡因5ml)行右胫骨结节牵引术.

    作者:张朝贵;屈晓玲;张韫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结肠疝入右侧胸腔1例

    病例男性,52岁,入院前2个月突发腹部胀痛伴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在外院诊断为机械性肠梗阻,给予对症处理.1周后,病员腹胀消失,好转出院.

    作者:罗成平;陈茂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新福林救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病例女,28岁,农民,因反复阵发性心悸10年,复发加重4天,于2003年10月21日8:30入院.入院测血压0/0mmHg,脉搏扪不清,呼吸急促,唇、甲紫绀,四肢厥冷.

    作者:周小烈;李东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缩窄性心包炎2例误诊分析

    病例1 22岁,反复胸痛半年,加重伴颜面及全身浮肿、心悸、气促2个月入院.入院半年前胸痛,呼吸困难,院外胸片及B超示双侧胸腔大量积液,考虑结核性胸膜炎,多次抽取胸水并行抗痨治疗,无好转.

    作者:郭锋;龚晓辉;李有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医学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知识概述之一--英文文题的书写

    1文题的定义及特性文题顾名思义是文章的主题,代表文章的核心内容,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那么,什么是一个好的文题呢?

    作者:宋双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切实做好军医大学任职教育的探讨

    任职教育是指建立在一定本科教育基础上,以满足军队岗位职责和军人岗位变化所实施的任职资格和任职能力教育.本文就任职教育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刘彦;冯芸;高加蓉;刘禹莲;黄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浅谈多媒体临床医学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学方法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先进技术引进教学中.

    作者:张曦;陈幸华;孔佩艳;刘林;王庆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灵芝孢子对常规涂片镜检的干扰作用

    目的正确识别大便、痰液标本中的灵芝孢子,避免将其误判为与其形态相近似的寄生虫卵或病原体.方法用显微镜观察患者所服药品(保健品)、大便及经革兰染色痰液涂片中的灵芝孢子.结果灵芝孢子具有卵圆形、圆形、香蕉形以及不同程度地破碎孢子等形态.革兰染色后的灵芝孢子孢壁呈红色,内容物呈黄色脂滴样.结论灵芝孢子在常规涂片镜检中具有干扰作用,仔细观察,能正确识别.

    作者:王永平;江开银;吴荣光;刘伟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特殊人群艾滋病、梅毒血清学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服刑人群、羁押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调查后,采静脉血检测HIV、梅毒.结果检测1622名特殊人群HIV、梅毒,检出感染HIV 6人,检出率为0.37%;检出梅毒感染29人,检出率为1.79%.结论特殊人群不仅是犯罪人员,也是HIV、梅毒感染高危人群,今后公安部门在释放羁押人员前应对其进行全面的HIV、性病检查,定期监测并及时治疗.这样做对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宗辉;奚弟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无偿献血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降低无偿献血报废率,杜绝高危人群参与献血.方法对44469例无偿献血者所献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各项检测总不合格率为10.97%(10.68%~11.26%).结论无偿献血血液的检测应选择较好的试验方法和试剂,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严格按国家献血者体格检查标准筛检献血者;献血前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提高献血者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了解和认识,引导高危人群自检并主动退出献血行列,从而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血液质量.

    作者:张晓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荧光定量PCR和超高倍显微诊断系统检测沙眼衣原体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和超高倍显微分析仪活体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和MMDI法对40例患者进行沙眼衣原体(CT)检测,并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两者均阳性18例(45.0%);两者阴性19例(47.5%),荧光定量PCR阳性、MMDI阴性2例(5.0%);荧光定量PCR阴性、MMDI阳性1例(2.5%).两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Newmar检验,P=1.000).结论实验证明荧光定量PCR和MMDI均能很好地检测沙眼衣原体.MMDI是检测沙眼衣原体的一种快速、直观的诊断方法,而荧光定量PCR检测较为客观.

    作者:崔鲂;王东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艾滋病的实验室诊断及治疗

    艾滋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分为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和病毒载量实验.抗体检测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ILLSA)、免疫层析/渗滤以及免疫印迹实验(Waternblot,WB)为主;抗原检测主要是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核心蛋白P24抗原;病毒载量实验主要以反转录酶链聚合反应(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一系列方法为主.虽然现在还没有有效消灭体内HIV的方法,但积极、早期治疗对延缓感染者发病是非常有益的.

    作者:王国蓉;李春来;方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贵阳市城区应届高中女生TORCH感染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贵阳市17~19岁应届高中女生TORCH病毒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ELISA捕获法专人测定1000例受检者血清TORCH-IgG、IgM,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TORCH感染率25.4%,感染与生活习惯、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关.结论较高的TORCH感染率提示,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社会经济状况,高度重视早期女性青少年TORCH感染的防治,对优生优育将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李春竹;杨敏珍;范世敏;徐贵全;吴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酶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血清钙方法的比较

    目的用酶法、离子选择电极法(ISE)进行同步检测血清钙的含量,从中找出一种更为简便、灵敏、经济适用、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随机抽取门诊病人标本30份,分别用酶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血清钙的含量,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30份标本中,酶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发现它们的回收率、线性范围、精密度均符合要求,重复性良好,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离子选择电极法较酶法速度快,适于抢救急诊重危病人使用;但对实验室条件及外电电源要求较高,电极需定期精心维护保养.酶法较为稳定,适合全自动化仪器和大批量标本检测的应用,但对黄疸较深和乳糜血、溶血等标本结果影响较大.

    作者:李茂全;谭树民;唐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TEK全自动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评价

    目的对TEK全自动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应用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和不随机选择标本方法,对该仪器进行WBC、RBC、Hb、PLT四个参数的精密度、携带互染率、总重复性、线性范围、准确性进行测试.结果批内和批间不精密度CV<3%;四个参数的携带互染率均≤2%;总重复性CV均<4%;线性范围相关系数r>0.990.各参数不准确度与参考方法比较,经配对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细胞分类仪器法与手工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EK全自动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各方面性能良好,测定参数快速、准确、精密、可靠,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张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