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微皮联合乳癖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乳腺增生患者均给予乳癖散结胶囊口服和微波治疗.结果临床冶愈21例,显效和有效4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42%.结论 微波联合口服乳癖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效果明显.
作者:赵恒兰;俞仁龙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现察左旋肉碱对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MHD)营养状况及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0例每周都透析3次的M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治疗组于每次血液透析结束时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 g,疗程6个月.对照组不予左卡尼汀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营养状态的指标、血红蛋白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六个月后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转铁蛋白、白蛋白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时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的用量减少,干体重上升及三头肌皮褶厚增加,且患者食欲和精神状态有好转.治疗组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同时病人透析中易出现的血压降低、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等并发症减少.结论 左旋肉碱可以改善维持性血透惠者的营养状况以及贫血,且使用过程中安全有效.
作者:赵进;何联勇;陈莹;张开俊;蔡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率、诊断、并发症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本院近5年发生的118例ICP病例分治疗组70例和未治组(对照组)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各项血生化指标明显下降、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早产及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积极正确处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明显减轻孕妇的瘙痒症状,降低国生儿的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提高围生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胥映平;张莉;赵彩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现察伊立替康联合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FOLFIRI)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的生存时间(OS)及毒副作用.方法 50例经过组织学证实的晚期胃癌患者接受FOLFIRI方案治疗,主要终点是:客现有效率(RR)、PFS、总生存时间(OS)及毒副反应.结果50例患者均可以接受疗效及生存评价,其中部分缓解(PR)23例(46.0%),稳定(SD)13例(26.0%),进展(PD)14例(28%),无CR病例.RR为46.0%,中住PFS时间为6.4个月,中位OS为10.6个月.结论 FOLFIRI方案一线治疗局部晚期和转移性晚期胃癌能够提高RR、PFS及OS,副作用轻,耐受性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龙建林;易全会;任章霞;杨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环状混合痔手术治疗的有效疗法.方法 将9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翼形切除结扎术,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比较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4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8%.对照组治愈24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89.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 翼形切除结扎术疗效确切,术后伤口出血、水肿、肛门狭窄明显减少,复发率低.
作者:王忠诚;谢守勇;张孟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国产罗库溴铵的临床效应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纳入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病人48例,随机分为国产组和进口组,每组各24例.以静脉推注咪达哇仑,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来完成麻醉诱导.肌松监测仪(TOF-Wacth)定标稳定3~5分钟后,静脉推注国产或进口罗库溴铵0.6 mg/kg.以单刺激(0.1Hz)潮定肌松程度,待肌松达大抑制时行气管插管.以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持续苴测肌松至单刺激恢复至基础值的75%.同时记录注入罗库溴铵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结果国产组与进口组相比,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单刺激75%恢复时间、恢复指数及给药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元显著性差异.试验中并未观察到有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罗库溴铵临床使用肌松效应与进口罗库溴铵相似,试验中未现察到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杨笛;李茜;刘斌;余海;杨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LASIK术后外伤致角膜瓣移位、皱褶的治疗方法 .方法 收集LASIK术后外伤致角膜瓣移位的患者39例(39眼)在手术显微镜下祛除角膜基质裸露区新生的角膜上皮组织,刮除角膜瓣皱褶处上皮,使角膜瓣展平,覆盖透氧角膜接触镜,观察所有患者视力恢复情况.结果39例患者(39眼)角膜瓣复住良好,视力均恢复术前裸眼视力.结论 及时正确地治疗角膜瓣移位,可以避免严重的角膜并发症.
作者:王洪;黄学文;黄海;陈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食管扩张在治疗食管、贲门狭窄中的疗效和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胃镜下置入导丝,用探条由细到粗进行扩张.结果624例病人共进行了3426次扩张,20%的患者经1~3次扩张获得长期缓解,约63%患者扩张后吞咽困难改善达0级;扩张后吞咽困难无明显改变者约占2.6%;14例导丝未能置入,1例导丝断在胃内,4例穿孔;8例出血量大;无扩张导致死亡病例.结论 扩张治疗安全、效果好,但要高度重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作者:樊荣;谢睿;支养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宫颈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0例Ⅰ a~Ⅱ b期行腹腔镜下官颈癌根治术患者与同期33例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李莉;刘志苏;王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隆起型病变的经验.方法 72例患者经内镜检查发现消化道隆起型病变,并明确病变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确定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后,择期选择单独直接圈套切除或EMR-L或EPMR或联合以上方法 切除痛变.病变标本固定、标注后送病理检查.结果 EMR耗费时阃为15~70分钟,平均为(30±3.1)分钟.病理结果为:息肉、粘膜肌层来源的平滑肌瘤、黄斑瘤、Peutz-Jeghers综合征、低\高级别上皮内或粘膜内瘤变、异位胰腺、LST,类癌、纤雏瘤.所有高级别上皮内或粘膜内瘤变的病理标本均未发现离切缘2mm内范围内存在癌变灶.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急性和1例延迟出血,相应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术后无穿孔或管腔狭窄出现.结论 EMR是治疗消化道隆起型病变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段.
作者:文武;蹇贻;陈曦;吴晓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全血微量元素在急性期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法,423例急性脑外伤患者按入院时GCS分为特重型脑伤组(GCS3~5分)、重型脑伤组(GCS6~8分)、中型脑伤组(GCS9~12分)及轻型脑伤组(GCS13~15分),采用BH5100S型原子吸收先谱仪检测伤后第3、7天全血铜、锌、镁、铁、钙的含量.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60例.结果伤后3、7天,各组之间铜、锌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镁、铁的含量在特重型脑伤组中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重型脑伤组和重型脑伤组的血钙水平明显高于中型脑伤组、轻型脑伤组和对照组.在急性期各脑伤组的血5种微量元素平均值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结论 血镁、铁、钙元素含量在特重型脑伤中有明显变化,但脑外伤早期的铜、锌、镁、铁、钙平均值均在正常值内,因此用血微量元素含量来判断脑外伤急性期的严重程度意义不大.
作者:张逵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检测出消化性溃疡患者143例,老年组81例,胃溃疡4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1例,复合溃疡7例;中青年组62例,胃溃疡1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1例,复合溃疡4例.老年组胃体溃疡占胃溃疡的39.5%.直径>2 cm的溃疡占30.2%,并发症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占40.7%.均较中青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老年消化性溃疡症状不典型,溃疡部位由幽门向贲门推移,且胃溃疡比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溃疡面积较大,合并症多且较严重.
作者:张开强;杨大辉;余光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PPH)加外痔剥离术治疗Ⅲ、Ⅳ度脱垂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45例应用PPH加外痔剥离术治疗,对照组52倒应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现察两组治疗效果、术后24h内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别.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术后24h内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PH加外痔刺离术治疗Ⅲ、Ⅳ度脱垂痔,具有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罗京艺;陈海清;朱东华;尚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采用金属桩冠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的低矮牙冠的可用性.方法 选择牙冠大面积缺损经完善根管治疗,临床牙冠高度不足4 mm的低矮磨牙23例,采用金属桩冠进行修复治疗.结果 23例忘牙随访6个月至4年,桩冠固位稳定,无松动脱落,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金属桩冠可应用于大面积缺损低矮磨牙的修复.
作者:徐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高龄大肠癌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138例70岁以上高龄大肠癌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择期手术治疗,其中行根治性手术113倒(81.9%),行腹腔镜手术28例(20.3%),无固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高龄大肠癌患者术前合并症多,术后恢复慢,手术风险大.但只要充分做好圈手术期准备,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陈诗伟;姚劲斌;张思奋;罗湛滨;颜景颖;张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血气分析是重症监护室判断患者病情的重要临床监测指标.在选择动脉采血时,因股动脉直径粗(约1 cm),位置表浅,搏动明显,穿刺时患者相对痛苦小,特别是在生命体征不稳定、循环差、血压低、脉搏细弱等情况下多选择经股动脉采血[1].
作者:刘春雨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现察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提高远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 自1999年1月至2009年6月,对78侧重症心脏辩膜痛患者施行瓣膜置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置换25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32例,单纯主动脉辩置援7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10例.二尖瓣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结果死亡3例(低心排血量2例、心室颤动1例)死亡率3.84%.随访65例,平均随访4.5年,死亡5例.结论 对重症心脏辩膜病患者,注重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尽量保留瓣下组织,选择合适瓣膜,重视圉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柳尧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发生声门下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要点及肿瘤的预后情况.方法 对1例发生在声门下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肿瘤预后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发生于声门下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肿瘤占位造成的气道占位及咳嗽.镜下肿瘤细胞呈巢团状排列,血管比较丰富,肿瘤细胞为瘤细胞为圆形或多边形,细胞之间界限明显、胞膜清晰、胞浆丰富透亮,部分瘤细胞胞浆可见淡红色嗜酸性细微颗粒,细胞和分裂相少见.瘤细胞间分布较多薄壁小血管,呈网状或裂隙样.免疫表型:SMA、HMB45、NSE阳性,CK、CgA、Syn、Calponin,CD31、Desmin、Myosin和S-100蛋白均阴性.该患者随访一年,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是近才被普遍认同的一种软组织肿瘤,主要发生在肝、肾、子宫等部位,发生在声门下十分罕见,该肿瘤一般被认为是良性或者低度恶性,该肿瘤的预后较好.
作者:李杰;石怀银;陈薇;于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碘仿氢氧化钙糊剂在慢性根尖周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患有慢性根尖周炎,常规封药,瘘管持续不愈,或根管内渗液较多,或治疗后疼痛不适的患者42例43颗患牙,碘仿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管封药.结果43颗患牙经1~2次碘仿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封药,症状消失,完成根管充填.结论 碘仿氢氧化钙糊剂可作为根管消毒的替代药物.
作者:闫世霞;周毅;刘学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临床特点.方法 对肝源性糖尿病68例患者临床表现特点、病情、胰岛素抵抗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及治疗方法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率高达37%,糖尿病的病情与肝功能分级之间有一定关系(P<0.05),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增高,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下降,给予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结论 肝源性糖尿病症状多不典型,糖尿病轻重与肝损害程度有关,首选胰岛素治疗.
作者:叶勇;李靖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现察抗结核性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总结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6年4月~2009年4月318倒抗结核治疗患者的肝功能损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24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轻度损害者加用保肝治疗,患者肝功能可恢复正常.中、重度患者改用或停用肝毒性药物,并加保肝治疗,大部分患者肝功能可恢复,但仍有部分患者肝功能进行性恶化,导致抗结核治疗终止.结论 加强对抗结核治疗患者肝功能损伤的观察,并在早期加以保肝治疗,这是保证抗结核治疗顺利完成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福敏;陈勃江;周晓晴;杜宗汉;陈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对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的血流动力学、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60例神经胶质瘤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R组使用瑞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分别静脉泵注维持麻醉,F组使用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和芬太尼分别静脉泵注维持麻醉,术中连续监测HR、SpO2、MAP值,并现察术毕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结果在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R组和F组MAP和HR均下降,R组下降幅度大于F组(P<0.05),气管插管后即刻和切皮时R组麻醉深度明显少于F组(P<0.05),拔管后5 min,R组MAP和HR明显高于F组(P<0.05).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R组明显短于F组(P<0.05),两组之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中瑞芬太尼比芬太尼更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和手术导致的应激反应,且术后呼吸恢复快.
作者:曾凡玲;丁汉琳;李明强;吴树宁;周立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裸花紫珠片在肛门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现察组用裸花紫珠片1.5 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用安络血100 mg,每日3次口服.结果现察组176例,显效37例,有效126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92.6%;对照组86例,显效8例,有效59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77.9%.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裸花紫珠片与安络血两者止血功能相似.但裸花紫珠片对肛门痰病术后所致的肿痛、坠胀、水肿等诸症更有协同治疗效果.
作者:林中超;赵红波;蒲琦;李剑;陈星;赵君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术后消化道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共收治消化道癌患者72例,术后采用L-OHP 130 mg/m2,静滴2小时.1~5天LV 200 mg/m2,静滴2小时,5-Fu 500 mg/m2,静滴4小时.每月重复1次,治疗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完全缓解(CR)8例(11%),部分缓解(PR)40例(55.7%),无变化(NC)24例(33.3%),总有效率66.7%.副反应主要为感觉神经毒性及恶心、呕吐.结论 L-OHP联合5-Fu、LV治疗晚期消化道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能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朝江;崔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脑正常表现白质微观病变.方法 选取13例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运用弥散张量技术观察脑正常表现白质微观病变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12周后,EDSS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半年后随访,EDSS无变化.与正常组相比,观察组白质各区域FA值降低,ADC值上升(P<0.01),经过治疗后12周,各脑区FA值上升,而ADC值下降(P<0.05).治疗后半年,各脑区FA值和ADC无变化.结论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脑正常表现白质存在微观病变.
作者:粱辉;龚洁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乙肝病毒(HBV)不同血清标志物(HBVM)中丙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率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的关系,探讨乙肝病毒感染时肝损伤的主要原因及检测HBVM与HBVDNA载量及ALT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45份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用ELISA、荧光定量PCR、速率法检测HBVM、HBVDNA载量及ALT.结果①HBeAg(+)与HBeAg(-)两组HBVDNA阳性率、HBVDNA载量>105 的百分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②ALT异常率在HBeAg(+)组的不同HBVDNA载量级中无差异(P>0.05),在HBeAg(-)组中随HB-VDNA栽量级增大而增大(P<0.01).结论 在HBeAg(+)时,肝损伤与HBVDNA栽量无关;HBeAg(-)时,大多病毒复制减弱,但有少数HBVDNA载量为高拷贝,其肝损伤程度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
作者:程渝;郭运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以磨牙髓腔固位冠作为固住体的后牙固定桥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8例后牙区牙列缺损患者行髓腔固位式固位体的固定桥修复.结果48例牙列缺损修复后,随访0.5~3年,仅有1例桥基牙龈缘探诊出血,后经局部洁治,涂碘甘油,基本恢复健康.余47例患者无不适,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牙列缺损并要求固定修复的磨牙,牙体缺损较多,(牙合)龈距离较低,无法满足临床田位要求的此类病例,应用髓腔固位式目位体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并降低了临床修复此类病例的难度.
作者:曹凤霞;王鲲;孙致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双排螺旋CT的Dental CT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4例患者颌骨进行1mm薄层扫描,利用Dental CT软件重建出牙齿,颌骨的冠状曲面图像争矢状位断层图像,与原始轴住图像结合,对牙科疾病进行分析.结果Dental CT软件能清楚的重建出牙、牙槽骨及颌骨的冠状曲面图像和矢状位断层图像,能清楚显示牙、颌骨微小病变,可为牙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结论 Dental CT密度分辨率高,无重叠、无伪影,为牙科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查手段及诊断方法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尹俊;赵祖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有中上腹部手术史患者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9年9月间有中上腹部手术史的32例行LC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择同期进行的无腹部手术史的120例LC病例(B组)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腹,两组平均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无差异,A组手术时间较B组长,两组均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有中上腹部手术史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应该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作者:胡仁健;青廉;程刚;秦红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贵州布依族、汉族居住地成年居民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对罗句县布依族、汉族地区801例20岁以上居民进行血清抗-HpIgG、IgM检测,并采用问卷方式记录与HP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IgG的阳性率为56.4%,IgM阳性率为29.2%,总感染率为68.7%,男女两性阳性率差异无显著,均随着年龄而增高(P<0.05);布依族、汉族感染率无差异.居住农村者感染率明显高于城镇;饮用河水和生水明显高于饮用井水、自来水和饮用开水.多因素logistic后筛选出年龄,居住农村,饮用生水、吸烟、文化程度,月收入,饲养家畜(禽)为HP感染的7个重要流行因素.结论 贵州罗句县布依族、汉族地区是HP感染的高发地区;布依族、汉族感染率元差异;饮水和不发达的社会经济状况是造成该地区HP高感染的重要原因.
作者:罗锦斌;周力;陈晓琴;龙瑞银;冯世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梗阻近端结肠全切、回肠-结直肠吻合术用于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急诊手术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梗阻性左半结肠癌行梗阻近端结肠全切47例的手术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远期生活质量.结果47例均全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3h,平均2.1 h;术中出血50~150 ml;术后近期无并发症.全部随访6月以上,每天大便次数0.5~4次,平均1.8次,无营养不良发生,血常规及血生化正常.全组均感生活质量满意.结论 梗阻近端结肠全切、曰肠-结直肠吻合,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不影响生活质量,是一种可供治疗梗阻性左丰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选择的安全术式.
作者:黄义明;任明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片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组,治疗组68例用复方丹参片加西医三联疗法,对照组68例用西医三联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丹参片的四联方案能显著提高慢性浅表性胃交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和环氧化酶-2(COX-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经临床病理诊断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60例,正常膀胱组织20倒.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检测Ang-2和COX-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ng-2和COX-2在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无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均呈过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中Ang-2和CO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7%(28/60)、55%(33/60).膀胱移行细胞癌中,Ang-2和COX-2阳性表达率随其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经统计检验,Ang-2与COX-2的等级相关系数rs为0.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膀胱组织在癌变过程中获得了Ang-2、COX-2受体.Ang-2、COX-2的阳性表达率均随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表明Ang-2,COX-2阳性率越高,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度越高.浸润越深.膀胱移行细胞癌中Ang-2争COX-2的表达具有两两正相关关系;两者相互作用,通过影响肿瘤血管形成,共同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学华;陈善勤;罗旭;甘道举;常从旺;赖建平;万旭辉;付光华;李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在三维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对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併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2周的肝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三维超声引导下PTCD术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均为100%,术后饼发症发生率3.33%,与X线下,二维起声引导下的PTCD术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术后2周的肝生化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三维超声导向行PTCD术优于X线下和二维超声下导向穿刺,其首次穿刺成功率和王管成功率高,术后钟发症发生率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占斌;刘金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自身组织材料疝囊壁行疝修补的手术方法 .方法 33例患者术中按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要求普通外科分册游离精索不横断提睾肌,沿疝囊轴线剥开形成疝囊瓣,距疝环2 cm切开疝囊腹膜层内荷包结扎疝囊颈,将疝囊瓣平铺,内侧固定于腹直肌鞘外缘,外侧固定于髂耻束上,再完成后续操作.结果本组患者均治愈,围手术期无切口感染、积血及并发症,术后随访2~4年无复发,局部无明显感觉障碍.结论 疝囊壁作为修补材料应用临床符合人体解剖,操作简单,恢复快,复发率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卫;罗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病例选择与及解决办法.方法 对15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发病时间距手术时间≤3d的患者128例,发病时间距手术时间>3d的患者18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全麻,4孔法行LC.结果 149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例中转开腹.结论 急性胆囊炎在发病72h内行LC是安全有效的,即使发病72h以上,有一定经验的外科医师仍可顺利完成手术.只要把握好手术时机,合理选择患者,术中认真仔细探作,掌握中转开腹指征,急性胆囊炎行LC是切实有效的.
作者:陈果;袁艺;杜玲;王玉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脑静脉血辁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患者的短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总结136例CVT患者的短期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相关因素对CVT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136例CVT患者中治愈45倒,好转62例,无效29例,其中死亡2例.单变量分析显示:颅内实质病变、多发脑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前颅内压≥400 mm H2O、双侧横窦血栓以及直窦血栓是提示CVT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精神障碍和颅内深静脉系统血栓有提示预后不良的倾向.多变量分析显示: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治疗前颅压≥400 mm H2O、直窦血栓是CVT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单发脑静脉血栓以及溶橙合并抗凝治疗是短期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CVT患者短期预后良好,急性期死亡率为1.5%,78.7%的患者可缓解.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治疗前颅压≥400 mmH2O、直窦血栓是CVT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单发脑静脉血栓以及溶栓合并抗凝治疗是短期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须瑞;蒲传强;田成林;杨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鼻息内组织中核因子κB(Nucler factor κB,NF-κB)的活化对IL-1a转录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取32例确诊为鼻息肉患者的息肉组织,以其中的14例患者的鼻中隔黏膜作对照,用凝胶迁移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NF-κB的DNA结合活性,用RT-PCR检测IL-1a mRNA的表达,对NF-κB的DNA结合活性与IL-1a的转录水平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鼻息肉组织中NF-κB的DNA结合活性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鼻息肉组织中IL-1a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鼻息肉组织中NF-κB的DNA结合活性与IL-1a的转录呈显著正相关(r=0.777,P<0.01).结论 IL-1a是鼻息肉中NF-κB激活后所分泌的重要的细胞因子,NF-κB和IL-1a引起的局部微环境的改变可能是鼻息肉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
作者:王朝永;张麟燕;赵瑜;王平;廖秀清;谢才毅;熊仁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运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疗效及经验.方法 对42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法,即抗生素+中药保留灌肠+中药薰洗坐浴+前列腺微波理疗+前列腺按摩等方法 进行治疗.结果痊愈66.9%,好转27.9%,总有效率94.8%;无效5.2%.结论 综合疗法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满意,治愈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樊文龙;王春岐;汪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时保守治疗无效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效果观察,探讨其手术治疗的积极意义.方法 总结分析44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行走距离平均增加50%,疼痛分数平均下降2分(0~4分).优20例,良11例,可3例,差2例.结论 对腰椎退行性疾病伴腰椎不稳的手术结果表明积极的手术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微波;张新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与cagA、VacA基因的关系.方法 将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胃窦部组织接种后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幽门螺杆菌的cagA、VacA基因,同时测患者血清抗体.结果81株敏感菌株cagA基因检出率77.8%,VacA基因检出率95.1%,58株耐药菌株cagA基因检出率38.8%,VacA基因检出率94.8%.结论 VacA基因与耐药性无关,耐药菌株中以不含cagA基因的HP菌株为主.
作者:许俊;谢国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高低对急性胰腺炎(AP)发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从收治的136例AP中,分检出高脂血症性AP 37例,其中重症AP 11例、轻症AP 26倒.比较两型血脂高低与AP发病的关系.结果轻症AP甘油三脂范围(14.13±2.14)mmol/L,重症AP甘油三脂范围(20.59±2.8)mmol/L,重症AP血脂显著高于轻症AP血脂(P<0.01).结论 血脂浓度与发病严重程度有关.AP患者病前和病中降低血脂可减少AP及重症AP的发生,也有益AP的预防及治疗.
作者:周晓睛;杜宗汉;陈福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儿童包皮环切术后切口不同的包扎方法 对切口愈合过程的效果比较.方法 随机抽取接受包皮环切惠儿400例,现察组和常规组各200例两组术后切口不同的包扎方法 ,比较术后的切口疼痛、红肿,换药时拆除纱布时间、患儿舒适度、家长满意度等.结果现察组(新法组)较常规组术后换药时拆除纱布时间短3~6 min,P<0.02.疼痛度中重度疼痛较常规组低36%,P<0.01.包皮红肿重度较常规组低11.7%,P<0.02.切口渗血情况较常规组低73%.P<0.02.家长满意度高22%,P<0.03.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方法 及其相关护理措施效果好,切口愈合时间短,值得推广.
作者:张素珍;郑桂芳;刘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24h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71例60岁以上高血压痛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白天、夜间和24h血压以及血压负荷,诊室血压和脉压变化,评价不同血压测量参数和血管损害的关系.结果颈总动脉内膜厚度与24 h收缩压负荷及夜间脉压显著相关;颈总动脉斑块与夜间脉压、夜间舒张压负荷显著相关;普通诊室测量血压参数与颈动脉受损关系没有显着性.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判定血压的危害和指导高血压痛的治疗.
作者:高文谦;朱平;郭豫涛;冯全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常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治疗组加用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观察临床疗效、心率及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显效率44%,有效率35%,治疗组,显效率64%,有效率35%.对照组及治疗组随访6~8个月后比较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反映心室舒张功能的E/A值,各项指标的改善具有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加用比索洛尔治疗较常规治疗能更显著地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张磊;蔡国才;姜轶;戴祖荣;董咪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肌瓣移位治疗胫骨陈旧骨折不愈合伴骨外露的效果.方法 对43例胫骨陈旧性骨折不愈合体骨外露的患者均采用肌瓣移位消灭软组织缺损,其中13例同期游离植皮,30例延期植皮,对骨折部行钢板内固定26例:跟骨牵引8倒,石膏固定9例.结果43例创面消除骨折愈合无功能障碍无一例发生肌瓣坏死,随访6个月~4年,效果满意.结论 肌瓣移位能有效改变受区的血运,消灭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焦志全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诊创伤死亡病人致死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护理质量和综合处理能力.方法 回顾我院从2008年10月~2009年4月间在急诊科抢救420例严重创伤病人中的17例创伤死亡病人,通过伤情评估并紧急处理,加以分析.结果死亡者年龄小于60岁的占82.3%,受伤原因中车祸占52.9%,受伤部位以胸腹伤和脑伤占94.1%,受伤进入急诊科的时间超过20分钟死亡者占88.2%.结论 急诊科抢救创伤病人的措施和程序非常重要,对危重伤员尤应争分夺秒.
作者:刘筱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黄疸的原因与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485例LC患者术后发生的13倒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黄疸中胆总管继发结石3例,术前漏诊胆总管结石1例,药物性肝炎黄痘2例,肝炎肝硬化术后黄疸2例,输血后黄疸1例,胆总管损伤结扎1例,右肝管损伤狭窄1例,胆道蛔虫2例.结论 LC术后黄疸原因复杂,胆管损伤和胆总管结石梗阻是其主要原因.术前详细全面的检查以明确诊断、规范的操作程序、熟练的操作技巧及适时中转开腹是避免此并发症的关键,强调对发生黄疸病例的处理个体化.
作者:吴进;陈杨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一张优质病理切片是病理医生作出正确诊断的前提.在日常病理工作中,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往往导致病理切片质量低劣,造成诊断医师镜下诊断困难.切片制作是一个连续复杂的过程,各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高质量的切片,要在每个环节上下功夫.为此,我们根据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出相应处理办法.
作者:周会芹;杨江辉;熊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肿瘤抑制基因RASSF1A(RAS相关区域家族1A)在大肠肿瘤中表达及与肿瘤的病理类型、转移、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及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45例大肠癌、33例散发性大肠腺瘤、22例正常肠黏膜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正常肠黏膜上皮中90.9%显示阳性或强阳性,大肠癌中11.1%呈强阳性,37.8%呈阳性,37.8%呈弱阳性,13.3%呈阴性,与正常肠黏膜相比,RASSF1A蛋白表达有显著减少.经半定量分析,正常肠黏膜中RASSF1A蛋白表达均呈阳性,积分范围在1~12分,平均8.18分;大肠癌中RAsSF1A蛋白表达明显减弱或缺失,积分范围在0~12分,平均4.04分,与正常肠黏膜相比,RASSF1A蛋白的表达有显著减少.大肠癌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结论 RASSF1A蛋白在正常肠黏膜中的表达均呈阳性,而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有显著减少,散发性大肠腺瘤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有所减少,提示RASSF1A功能的缺失促进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在腺瘤~癌序列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出现了一个渐进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大肠癌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
作者:邱春华;张志宏;韩盛玺;董丹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肝病患者血清中AF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50例正常组和198例肝病组进行血清AFP水平的检测.结果急性肝炎、肝硬化伴腹水、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治疗前血清AFP水平非常地高于正常组(P<0.01),后经治疗后AFP比治疗前有非常显著下降(P<0.01).而慢性肝炎、肝硬化无腹水的患者血清AF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肝血管瘤组的患者血清AFP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对血清中AFP的检测不仅能作为原发性肝癌的一个肿瘤标志物,而且是监测肝病活动的一个较好指标,对预后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洪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现察雷贝拉唑四联方案4日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 120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四联方案)和对照组(三联方案)各60例,治疗组口服雷贝拉唑10mg、雷尼替丁枸橼酸铋(RBC)350 mg、阿莫西林1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d,共4d.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d,共7d.活动期溃疡抗HP治疗后继续服用雷贝拉唑10mg,1次/d,疗程2周.观察HP根除率、活动期溃疡和糜烂性胃窭炎的愈合率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按治疗意向(ITT)分析的根除率分别为83.33%、71.67%,按完成随访病例(PP)分析的根除率分别为94.55%、77.78%(P<0.05);两组对活动期溃疡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糜烂性胃窦炎的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8.33%、11.67%(P>0.05).结论 雷贝拉唑与RBC四联4日疗法是一种短程、高效、安全的根除HP的方法 ,值得进一步试用.
作者:何明顺;漆红;李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阿魏酸钠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5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激素联合阿魏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激素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果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激素联合阿魏酸钠治疗可明显降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惠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并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减少尿蛋白丢失.结论 激素联合阿魂酸钠治疗肾病综合征能降低血脂水平,降低血液高粘状态,改善疾病预后.
作者:冯江超;张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腭咽成形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原因与处理方法 .方法 对腭咽成形术后8例迟发性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例大出血患者通过准确的判断、有效的治疗手段(棉球压迫、双极电凝、气管插管气管内麻醉下缝合)都得到了控制并且治愈出院.结论 对于术后迟发性出血,要及时准确地作出判断,找出原因,为术中及术后处理出血找出一种合理的、可靠的方法 .
作者:闫飚;孙敬武;侯晓燕;袁树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手术创面脱落癌细胞的相关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 对150例结直肠癌术后引流液作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将结果与相关因素作对比分析.结果本组脱落癌细胞阳性者38例,占25.33%(18.37%~32.29%).Logistin回归分析看,年龄、性别、T分期、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均是脱落癌细胞的危险因素.结论 脱落癌细胞阳性率与肿瘤大小、痛期早晚、组织学类型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提高手术操作质量可降低脱落癌细胞阳性率.
作者:黄文河;庄业忠;吴俊东;黄棉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对手术室医务人员暴露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防护措施,降低血液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 通过对2006年6月~2008年12月发生在手术室40例乙型肝炎职业暴露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暴露以锐器伤为主31例,占77.5%,血液体液喷溅3例占7.5%,不完整皮肤粘膜接触6例,占15%.40例HBV职业暴露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采取处理措施,经6个月跟踪监测,未发现一例感染.结论 手术室护士是易发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能够减低职业暴露风险.
作者:陈红岩;唐玉分;武春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丁咯地尔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与药物经济学价值.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国内有关丁咯地尔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对照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应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丁咯地尔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分别为95.87%(302/315)、79.32%(211/266);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3.59、13.93;前者相对于后者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1.96.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同时具有经济学价值.
作者:方宝霞;时晓亚;李鹏;陈富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浓度补钾方法 在纠正体外循环术后低钾血症中的作用.方法 将体外循环术后的低钾血症患者按不同血钾浓度分为三组,观察高浓度补钾方法 对纠正低血钾的作用.结果三组不同浓度的低钾血症患者,经高浓度补钾方法 ,均能在1~6 h内达到正常水平.结论 在严密监测血钾浓度和尿量等护理指标的情况下,高浓度补钾方法 是治疗体外循环术后低钾血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马秀兰;云红梅;李海阳;赵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外科无菌手术薄膜在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0例施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选用45 cm×45 cm的特殊外科无菌手术薄膜,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 即消毒后切口巾铺在切口四周,然后再铺上中单和剖腹大单,时比两组的效果,进行X2检验.结果手术结束后实验组手术间污染率、手术人员污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利用外科无菌手术薄膜施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和手术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汪秀琼;卿绍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 通过回顾519倒患者护理的资料,分析护理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风险事件产生的特点因素.结果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包括:NICU护士应急能力低或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防范意识差;护患冲突;病情的现察不及时;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院内感染;护理文书书写风险;护理人员缺编导致的护理不到位等.结论 加强NICU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及危重患者急救知识的培训,重视护士专业理论和技术探作培训,加强护患沟通,及时观察病情变化,防止院内感染,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和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对保障患者医疗护理的安全,预防护理事件发生将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齐志华;吴冬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现察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电切术的护理配合价值.方法 对5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实施系统、整体护理,并评价护理效果.结果50倒患者,49倒手术成功,经配合系统、整体治疗护理,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术前、术中、术后的整体护理对保证前列腺增生症微创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覃定珍;刘启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无痛性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及心理护理的方法 ,以提高检查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40例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肠遭准备及心理护理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40例患者进行无痛性结肠镜检查,有28例肠镜清晰度达优,10例清晰度达良,2例肠道准备差改为清法灌肠完成检查.结论 为老年患者进行无痛性结肠镜检查术前只要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争心理护理,就可以大大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并明显地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申姜琼;付艳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雏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PSOI量表和自制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对8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8O%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睡眠行为障碍,影响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为环境、心理、生理、医源性等方面.结论 80%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差,应从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睡眠环境、加强心理护理、正确服用催眠药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万丹;张建林;杨佩芝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角色行为指个体在取得某种身份后,依照某个角色性质与特点所规范及显现出来的行为[1].消化科病人在住院期间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心理素质、职业、性格以及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异常行为,从而影响身体健康.我科从2008年以来,结合消化科疾病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异常角色行为,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行胃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及胃粘膜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40例内镜下行ESD治疗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42处病灶,术中急性少量出血率为2.4%(1/42),术后并发上腹痛30例(71.4%),迟发性出血5例(11.9%),未出现消化道穿孔.结论 对ESD治疗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是ESD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刘春雨;张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典型细菌性肝脓肿CT表现夏特征,提高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穿刺细菌培养确诊的细菌性肝脓肿24例病灶的影像学表现.结果不典型细菌性肝脓肿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脓肿壁可见环形强化,病灶内呈蜂窝或网格状、线条状强化及延迟强化.结论 不典型细菌性肝脓肿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表现多样,但增强扫描有一定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不典型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
作者:刘玥;邹文远;胡承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酒精性肝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5例经门诊和入院诊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酒精性肝病患者中,轻型酒精性肝痛18例,酒精性脂肪肝27例,酒精性肝炎16例,酒精性肝硬化14例.结论 通过对75例酒精性肝病超声图像进行综合分析,起声检查在酒精性肝病诊断中具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彦敏;陈景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胰腺边缘的超声表现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62例急性胰腺炎早期的超声图像特征,并与60例正常胰腺的超声图像特征对比.结果超声检查对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以胰腺边缘的清晰度为依据,其诊断的敏感性高这88.7%(55/62),特异性86.7%(52/60),与正常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早期的超声诊断中,可将胰腺边缘的清晰度作为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此外,超声动态观察胰腺病情变化,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也很有价值.
作者:唐仕军;刘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肝腺瘤的临床及MRI表现,提高对肝腺瘤的诊断及鏊别诊断能力.方法 对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肝腺瘤患者6例的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评价MRI的诊断价值.结果 6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系偶然发现.MR平扫T1WI肿瘤常呈等或稍低信号,部分T1WI反相位图像信号下降,T2WI以高信号为主,瘤内有出血坏死信号不均匀.动脉期呈明显强化或轻~中度强化,部分瘤内出血无强化;门脉期厦延迟期扫描强化下降或持续强化.假包膜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可呈持续明显强化或延迟强化.结论 肝腺瘤临床和MR表现缺乏特异性,了解其常见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结合临床可提示诊断;对部分表现不典型病例,利用肝脏特异性对比剂可与其它肿瘤鉴剔.
作者:刁显明;邱丽华;林川;朱建军;何建波;敖永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HMGN2对大肠埃希氏菌黏附Hela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Hela细胞模型,先镜以及扫描电镜观察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黏附Hela细胞模型的建立.用以下三组不同方式,观察梯度抑菌浓度下(分别为5,10、15μg/ml)HMGN2对细菌黏附的影响.黏附抑制组:HMGN2、细菌、细胞共同孵育1小时;干扰模型组:细菌、细胞孵育1小时后,PBS洗去未黏附细菌,再加入HMGN2孵育2小时,细菌预处理组:HMGN2、细菌孵育2小时,离心洗去HMGN2,收集细菌,所得细菌再与细胞孵育1小时.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观测细胞内、外活菌数,并计算黏附指数以夏黏附抑制率.结果光镜及扫描电镜可见细菌黏附于细胞表面,黏附模型构建成功.三组的结果均提示:在HMGN2梯度抑菌浓度下,细菌的黏附指数随着HMGN2的浓度的升高而减小;黏附抑制率则随着其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P<0.05).结论 抑菌浓度下的HMGN2;对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黏附Hela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减低已经黏附于细胞表面的细菌的黏附能力;可能直接作用于细菌,导致其黏附能力降低.
作者:李夏;邓璐霞;吴桂霞;曹玥;范波;赵静;韩琴;陈善泽;高祥;黄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脂多糖(LPS)刺激对SW480、A549细胞HMGB1、HBD-1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浓度为5、10、50和100 ng/μl LPS刺激SW480、A549细胞24 h后,提取细胞RNA,并用RT.PCR法检测HMGBl以及HBD-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SW480以及A549细胞,HMGB1以及HBD-1均有较高的表达.在SW480细胞中,不同的LPS刺激浓度下,5ng/μl LPS即可上调HMGB1基因mRNA的表达,但其表达量并不随LPS浓度的增高而有所增加;而同样刺激条件下HBD-1基因mRNA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在A549细胞中,不同的LPS刺激浓度下HMGB1以及HBD-1基因mRNA表达量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 HMGB1及HBD-1固有表达于肠道及呼吸道上皮细胞.LPS能上调SW480细胞HMGB1的表达,其表达量无浓度依赖性,但LPS不能上调HBD-1的表达.在A549细胞,LPS不能诱导HMGBl以及HBD-1的表达.
作者:陈善泽;邓璐霞;黄宁;吴桂霞;曹玥;范波;李夏;赵静;韩琴;高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以柴胡疏肝汤治疗肝郁证勃起功能障碍(ED),检测相关指标,研究其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取成年Wistar雄性大鼠27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治疗组和模型组.以束缚筒慢性应激束缚法制作肝郁ED模型.治疗组灌服柴胡疏肝散浓缩液,其他两组分别以相应剂量清水同步灌胃.造模共8周,检测性活动,包括嗅舔次数,首次爬背时间,爬背次数,累计爬背时间,体重差,睾丸重量及病理切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累计爬背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与正常组累计爬背时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与正常组累计爬背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组与治疗组和模型组体重差有极显著差异(P<0.01).睾丸病理切片正常组、治疗组与模型组存在差异.正常组与治疗组相比总Nos活力有显著差异(P<0.05).正常组与治疗组和模型组相比iNos活力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肝郁ED阴茎组织iNOS大量增加,从而使具有活性的NO产量降低导致ED,同时存在睾丸组织细胞的病理改变.柴胡疏肝汤可以增强肝郁ED大鼠的性活动能力,是通过提升总NOS,减低iNOS(与模型组相比)来维持勃起功能,并对性器官发挥了相应的调节作用.
作者:金玉忠;王慧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附子对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干预和保护作用.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采用卡介苗联合脂多糖法建立免疫性肝损伤的大鼠模型),低、中、高荆量治疗组各10只(治疗组采用附片免煎剂进行干预).取大鼠血清现察ALT、AST、TBIL的改变情况,取肝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代谢组学检测.结果各用药组均能明显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大鼠的ALT、AST、TBIL,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各用药组均能减轻肝组织的损伤.代谢组学检测表明附子免煎剂能减轻肝损伤所造成的小分子代谢物的改变.结论 中药附子免煎剂能够减轻免疫性肝损伤大鼠的肝损害,具有一定的保肝降酶作用.
作者:郭尹玲;扈晓宇;钟森;白松林;谭小燕;辜海英;王德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干扰Gnb211表达对节律基因mPer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12-十四酸佛波酯-13-乙酸盐(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诱导NIH3T3细胞,使其节律基因稳定表达,然后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Genesil1/Gnb211质粒(实验组)及pGenesil-1/veetor质粒(对照组)分别转染入NIH3T3细胞中,采用RT-PCR半定量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NTH3T3细胞中Gnb211及mPer1 mRNA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的Gnb211以及mPer1 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但经余弦分析比较两组的mPer1表达周期无明显改变.结论 干扰Gnb211使节律基因mPer1表达量降低.
作者:谯邦兴;朱雨;刘延友;邹晏;汪宇辉;江舟;王正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白头翁醇提物对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诱导大鼠实验性结肠炎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组3组.TNBS法制备大鼠结肠炎模型,造模后白头翁组予以白头翁醇提物水溶液(2g/kg·d)2mL灌肠.于第8天评价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TNF-α、IL-10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 p65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测定MMP3-mRNA的表达.结果相比模型组,白头翁组大鼠结肠粘膜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TNF-α含量、NF-κB p65的表达、MMP3-mRNA的表达均降低(P均<0.01或P<0.05),而IL-10含量增高(P<0.01);MMP3-mRNA的表达与NF-κBp65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677.P<0.01).结论 白头翁醇提物对TNBS诱导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有明显的抗炎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MMP3-mRNA的表达、抑制NF-κB的活性、平衡细胞因子网络等实现的.
作者:张文远;程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复方黄芪煎荆对改善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 比较复方黄芪煎荆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抑制小鼠及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复方黄芪煎剂可以明显提高正常小鼠血清溶血素的水平,增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PFC)的数量,明显改善环磷酰胺(Cy)及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体液免疫抑制.结论 复方黄芪煎荆具有改善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作为治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辅助制剂.
作者:高春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异位胰腺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明了,学说众多,但归纳起来多数现点认为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异常造成.异住胰腺无特征性临床体征且发病部位较多,但仍以胃和十二指肠为多见,若发生在此处,则辅助检查中以X线造影和内镜检查具价值.若发生于胃十二指肠以外的部位在发现病灶方面超声、MSCT更具优势,但不能定性.定性诊断仍需手术病理切片检查.异位胰腺的治疗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可手术切除,手术方式视病灶位置、累及范围等情况而定.
作者:曾蕾;李胜;陈玉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本文分析了营养不良与COPD的相关性;介绍了近年热点研究评估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的几项人体测量评定指标,包括BMI、FFM、MNA等;描述了COPD患者实施营养支持的研究现状;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痰病的营养支持是医生、营养治疗师和护士相互协作的系统流程.
作者:刘祚燕;张清琼;胡秀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胃癌是严重危害人美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环氧合酶-2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转移以及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应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防治包括胃癌在内的各种恶性肿瘤的研究成为了肿瘤防治中的一大热点.选择性COX-2抑制剂能够通过COX-2依赖或非COX-2依赖的多种不同途径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分化和凋亡、调节促癌基因与押癌基因的平衡以及抑制肿瘤的新生血管的生成等机制控制胃癌的发生和进展.由于近期研究认为选择性COX-2抑制剂长期应用有诱发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其临床研究产生部分争议,进一步深入开展对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可能有利于正确揭示上述存在的问题,为选择性COX-2抑制剂真正应用于临床胃癌防治奠定基础.
作者:强占荣;覃泱;林中;刘泓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是一种可以将直肠肿瘤和直肠全层一起切除的手术方法 ,兼备内镜、腹腔镜和显微手术的优点,手术损伤较小,由于特殊器械的设计使TEM能切除距肛门4~25cm的肿瘤,达到有理想切缘的完整性切除效果,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TEM由德国的Buess设计发明,并于1983年首次报道,现已被接受用于大的直肠肿瘤的治疗.这项技术于1995年首次引入中国,蒙家兴等率先在香港报道了中国首例TEM资料.本文对TEM的特殊器械及手术方法 、适应证、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作者:刘纪锋;余利坚;王玉;姚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 in-18,IL-18)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分泌,是近年来被发现的重要多效能炎症细胞因子,相关动物实验研究也发现IL-18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有重要联系.并且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的血清中IL-18水平也显著升高.此因子参与冠状动脉综合症的发病,是冠心病的重要预测因子及危险因素,故血清IL-18对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福林;高波;王晨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不同海拔地区成人血红蛋白与海拔高度的变化关系.方法 在不同海拔地区随机挑选居住时间为3~5年的健康官兵检洲其HGB水平,并以平原(海拔1100 m)健康官兵的HGB水平做对照.拉萨、纳赤台(海拔3 000 m~3 900 m)为第1组,当雄、沱沱河、昆仑山口、安多(海拔4000m~4900m)为第2组,五道梁、唐古拉山(海拔5000m~5900m)为第3组,在组内做差异性分析.结果平原地区与高海拔地区比较HG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处于同一海拔水平的地区HGB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拔高度与HGB水平呈正相关,人HGB水平随海拔升高而升高,高原低氧环境是影响HGB水平变化的主要因素.
作者:冯信焰;于广飞;尹思念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比较<处方管理办法>的新规定及存在问题,确立相应的解决措施,规范处方书写,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王礼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2008年1月1目生效的<劳动合同法>及其同年9月18日正式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标志着我国劳动关系管理法制化时代的到来,它将促使各家医院用工管理全面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
作者:王涵;苑平;徐琼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探讨无菌物品的管理办法,以控制医院感染,提高护理质量.医院对无菌物品的管理工作应高度重视,管理环节环环相扣,措施落实到位.使医护人员对做好无菌物品管理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对无菌物品的管理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注重无菌物品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无茼物品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艳萍;袁俊华;黄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第六讲制定临床诊治参考值范围的统计方法--应用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的统计方法制定临床诊治参考值范围临床诊治参考值范围(Reference value region in clinical diagnosis-treatment),有单独指标临床诊治参考值范围(Reference value region in clinical diagnosis-treatment for one indicatrix)与多指标临床诊治参考值范围(Reference value region in clin diagnosistreatment for multiple indicatrixes).现介绍制定这两种临床诊治参考值范围的统计方法.
作者:陈彬;张铭志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