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电化学治疗对大鼠种植型肝癌外周血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试剂盒检测荷瘤大鼠电化学治疗前后外周血IL-2、sIL-2R、IL-6、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荷瘤大鼠电化学治疗前IL-2水平呈低表达,sIL-2R、IL-6、TNF-α则高表达,与正常大鼠比较差异显著.电化学治疗后,与同期荷瘤大鼠对照组比较,IL-2表达水平升高,sIL-2R、IL-6、TNF-α表达水平下降.结论肿瘤负荷可导致大鼠细胞因子表达紊乱,电化学治疗可改善和纠正机体免疫紊乱,增强大鼠免疫力.
作者:邵成伟;王培军;田建明;张火俊;左长京;郝西彦;任方远;袁庆中;李树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用脑磁图来研究人脑视皮质对不同空间频率黑白棋盘格翻转刺激所产生视觉诱发磁场成分之一的M100的影响,包括峰值潜伏期、振幅和源位置三方面.方法测定9例健康志愿者对视角分别为25'、40'、50'、60'、80'、120'和240'的半视野棋盘格刺激的磁场反应.结果格大小对M100峰值潜伏期和振幅的影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格变小,M100峰值潜伏期延长、振幅减小.偶极源位于刺激野对侧的枕叶距状裂附近.结论不同空间频率的棋盘格刺激对M100峰值潜伏期、振幅的影响均有显著意义,但对源位置无显著影响.
作者:张淑倩;孙吉林;吴杰;李素敏;吴晶;赵华东;刘连祥;吴育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星形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特征.方法对13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星形母细胞瘤的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星形母细胞瘤中,5例起于右侧额叶,3例起于左侧额叶,2例起于左侧额顶叶区,2例起于右侧脑室三角区旁.1例位于右侧颞叶.CT平扫肿瘤呈较大的表浅肿块,肿瘤密度高于正常脑实质,内可见小斑点状或团块状钙化.MRI扫描肿块于T1和T2加权成像与正常脑实质呈等信号,肿瘤内见有小的囊变或坏死区,肿瘤周围无明显水肿;增强后肿块呈非均匀性明显强化.结论星形母细胞瘤多起源于脑的表浅部位,肿瘤内常发生钙化和存在坏死区,瘤周水肿轻是其表现特征.
作者:李文华;周正荣;沈天真;俞炬明;张玉珍;周晶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经会阴B超(transperineal sonograghy,TPS)一直以来是作为腹部B超(transabdominal sonograghy,TAS)的辅助检查手段,相对于经阴道B超(transvagine sonography,TVS)、经直肠B超(transrectal sonography,TRS),其具有简单易行、无创痛、设备要求低的优点.
作者:赵蕾;罗新;白骏;陈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较常见的自体免疫性疾病,约50%~70%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特别是导致脑损害[1-4],其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及预后不一.目前主要依靠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来确诊,但诊断及鉴别诊断仍有一定困难.由于CT、MRI对脑部病变的定位及病灶显示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为加深认识,现将SLE脑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CT、MRI检查的应用价值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铎;韩向君;杨海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生活环境恶化,老年性肺部疾患越来越多,引起了许多学者对肺老化研究的重视,但是国内外有关肺老化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文献却很少见[1].本文就此领域的研究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相应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以帮助影像学科医师初步了解正常老年人肺部的影像学改变,提高对老年性肺疾患的识别水平.
作者:刘建;李坤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cute ischemic cerebral vasscular disease,AICV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等特点,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如何早期明确诊断,争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大程度减少缺血性坏死的范围,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作者:吕京光;柳澄;武乐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20岁,因停经 8个月、阴道流血及腹胀 1个月就诊.查体:BP 23/13kPa,P 106次 /分,腹膨隆,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及会阴部高度水肿.妇检:子宫3个月孕大,质中.
作者:孙彤;唐良萏;何小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30岁.体检心脏有杂音,来我科进一步检查.CDFI: 心脏各房室腔大小比例大致正常,各瓣膜形态及开放、关闭未见异常,房室间隔连续性好,心内未见异常分流束及湍流.右房中部可见一条索状较强回声连于房间隔与右心耳之间,随心房舒缩而牵拉房间隔中部向右房膨出(见图,箭头所示为右房内异常腱索).超声提示:右房内异常腱索.
作者:刘梦杰;卢宏;徐红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例1,男,32岁,多年在外务工.自述1年来双下肢疼痛,以右侧为主,活动明显受限,无外伤史,疼痛与天气及其他因素无明显关系,周围软组织内见瘢痕形成.X线检查:右侧胫骨中下段骨皮质不规则增厚,骨质密度增高、硬化,髓腔消失,其内并见透亮阴影(图1).经仔细询问病史.诊断为:①梅毒性骨髓炎;②外伤性骨髓炎,建议病理确诊.病理结果:梅毒性骨髓炎(三期).
作者:李成学;李亚凤;余凤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男,40岁,因胸部不适数月,加重半月就诊.查体,心肺(-).心电图正常,胸部正侧位片示纵隔增宽,疑纵隔占位性病变.CT扫描示纵隔偏左侧近心包处见一约3.0cm×3.5cm形态规整、边缘清,密度欠均质的软组织肿块,肿块与心包关系密切,周围肺组织轻度受压,强化后扫描,肿块呈不均质强化,扫描范围内双肺各级支气管通畅,双肺门及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图1,2).
作者:曹庆勇;宫召妤;姜杰;张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一般说来,以一片摄正侧位比二片摄正侧位,胶片要节约一些,工作效率也高一些,所以在实际拍片工作中,对肩膝以下部位,常常用一张片,而脊柱、股骨等部位,因为使用了滤线器,多数不用一张片,少数用一张片拍的:一种是点片;另一种是先将一张片子裁成二份,再分别装入两只暗盒进行拍摄(严格地讲是二片摄影).以下,我们再介绍一种,供大家参考.
作者:宋国祥;方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例1,女,36岁,双侧腰背部疼痛1年加重2天.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体检:双肾叩击痛(+).尿Rt:WBC +++、RBC +、Pr ±.门诊B超:右肾62mm×136mm×59mm;左肾57mm×130mm×64mm,双肾形态失常,肾实质及集合系统回声紊乱,强弱不均匀,但块影不明显(图1).结论:双肾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入院后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双肾均不显影.晨尿离心后涂片找到泡沫细胞.患者拒绝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治疗一周后复查B超,声像图无明显改变,要求出院.
作者:孙秀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男,14岁,因近2周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腰痛来我院就诊.超声示:双肾各径增大,轮廓规整,肾实质呈低回声,集合系统排列不整齐,左右肾集合系统分离成花瓣状,左肾宽处为31mm,右肾宽处为27mm,左输尿管上段内径为11mm,右输尿管上段内径为10mm(见图1).膀胱充盈良好、壁光滑、不增厚、于暗区内左右输尿管入口处分别可见21mm×22mm及27mm×22mm无回声区,包膜回声完整,后壁回声增强(见图2).
作者:于淑玲;邹秀芳;倪巍;王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孕妇25岁,孕23周,既往身体健康,孕期无口服禁忌药物,无病毒感染.非近亲结婚,无遗传性病史.超声检查:使用Aloka SSD-4000型彩超诊断仪,频率3.5~5.0MHz.超声所见:胎儿头颅光环完整,BPD 5.6cm,脑中线居中,侧脑室不宽,脊柱排列规整,胎心搏动规律,四肢发育正常,股骨径4.2cm.胎儿腹部前方可见3.7cm×3.9cm管状回声突出于脐外,边缘包裹一层薄膜.数字人体
作者:李年令;刘祥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20岁,因咳嗽、咳痰伴胸闷,气喘12h来院就诊.血WBC 17.7×109/L,入院拍胸片示:右肺野中、内带边缘模糊云雾状阴影,诊断为右肺感染(图1).经抗炎治疗5天后,复查胸片示:右肺炎性病变大部分有吸收的同时,左肺中上野又出现较淡薄云雾状模糊影,与前片对比,心脏外形明显增大(图2),EC 0.08×109/L.且出现上述症状加重,心率达110次/分.
作者:王晖;买买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本文报告我院自1998年至今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腘窝囊肿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8~71岁.所用仪器为美国ATL公司生产的超9-HDI型、GE公司Vivid 5、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为5~10MHz、5.7~11.4MHz.
作者:于朋飞;王立服;苏雁欣;王素梅;田家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简称金葡肺炎)的X线征象与临床特征,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0例血、脓及咽试子培养及凝血酶阳性确诊为金葡肺炎的新生儿患者的胸片及全部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找出其特征.结果 89%新生儿发病急,伴发热,白细胞升高,50%病例分别合并有脐炎、骨髓炎或皮肤脓肿等.X线表现为多发双肺渗出病变,80%病例24h内出现肺气囊,50%病例胸膜受侵,未见球形病灶.急性期过后,胸片表现仍然显著而临床可无高热及白细胞增高的表现.结论新生儿金葡肺炎多为血源性,胸片可较早出现肺气囊,易累及胸膜,X线征象与临床表现有不一致性.
作者:崔爱国;张琳;周元春;蒋学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99Tcm-硫化锑胶体(99Tcm-ASC) 淋巴显像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的定位价值,为乳腺癌SLN活检技术提供准确的定位依据.方法对30例乳腺癌患者行99Tcm-ASC前哨淋巴结显像,同时术中行染色法(14例)或γ探测仪探测(14例)定位SLN,并与显像体表定位结果作比较.结果显像成功率为93.3%(28/30例);共显示SLN 43个,平均1.54枚;淋巴显像检出的SLN与染色法结果完全吻合,符合率为100%,与γ探针检测符合率为85%(12/14枚);12例SLN病理阳性的患者中8例ALN有转移,16例阴性患者中14例ALN为阴性;诊断符合率为78.6%,假阴性率为7.1%.结论 99Tcm-ASC前哨淋巴结显像体表定位可以准确显示SLN的部位、数目及淋巴引流情况,可用于指导术中乳腺癌SLN γ探测定位及活检手术.
作者:邓惠兴;胡国瑛;邹保民;任予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显像在判断乳腺肿块良、恶性及诊断腋窝转移淋巴结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自制乳腺显像装置,经病变乳腺对侧肘静脉注射99Tcm-MIBI 555~740MBq后15min即行早期乳腺显像,分别采集正前位、左、右侧位像,采集计数1000k,1.5h后按上述条件作延迟显像.结果 34例乳腺肿块患者,99Tcm-MIBI核素显像阳性22例,阴性12例;24例乳腺癌患者99Tcm-MIBI核素显像阳性20例、阴性4例;10例良性病变中99Tcm-MIBI核素显像阴性8例、阳性2例;99Tcm-MIBI核素显像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83.3%,特异性80.0%,准确性为82.4%,阳性预测值90.9%,阴性预测值66.7%;99Tcm-MIBI核素显像对腋窝淋巴结转移检出的灵敏度为80.0%,特异性为92.9%,阳性预测值88.9%,阴性预测值为86.7%,准确性为87.5%.结论 99Tcm-MIBI显像对触及乳腺肿块的患者能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临床信息,能较好地鉴别诊断乳腺肿块的良、恶性.
作者:李林法;刘小焦;吴福生;朱阳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腺X线钼靶照相辅以细针穿刺导丝定位活检技术对提高原位癌诊断率的意义.方法收集1997-2000年病理确诊的乳腺癌679例;以及近半年来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乳腺癌74例,术前51例行乳腺钼靶照相,其中4例行定位活检.比较两个时期乳腺原位癌的发现率.结果 1997-2000年679例乳癌患者原位癌18例,占乳癌2.7%.近半年来74例乳癌患者中,原位癌4例,发现率为5.4%.比1997-2000年明显增高.结论乳腺钼靶X线照相及穿刺定位活检技术可以提高原位癌的诊断率.
作者:秦乃姗;宋鲁新;蒋学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诊断宫外孕的临床价值.方法 34例宫外孕患者用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并与二维超声图像比较,其中25例手术证实,9例保守治疗.结果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图像清晰,能显示病灶的立体形态及内部细微结构,提高了卵黄囊的显示率.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为宫外孕的诊断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提高了诊断正确率.
作者:权太东;周学君;赵晓月;郭徐林;虞翌旻;张瑛;姚剑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观察18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行子宫双侧动脉栓塞术10例,左侧7例,右侧1例,术后1~3个月复查.结果①术后肌瘤回声明显改变,瘤体内无血流或减少;②术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逐渐缩小,3个月时分别较术前缩小75.68%(P<0.01)、76.87%(P<0.01);③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CDFI是无创观察栓塞术前后子宫肌瘤变化的有效手段,对术前诊断、术后疗效观察以及临床选择治疗方法等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孙秀英;杨继金;李卫萍;张火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视神经MR检查的理想扫描方法,提高视神经MRI图像质量.方法技术性分析130例健康志愿者的视神经MR扫描图像,按扫描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 (44例)、研究组分为A组(不带眼罩41例)和B组(带眼罩45例).观察视神经及周围解剖结构和细节的显示情况,将图像质量分为三级:清晰可见、可见和隐约可见.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头颅线圈、多方位MR扫描,能清晰显示视神经及相关解剖结构.B组的扫描方法与对照组及A组相比,图像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使用头颅线圈,常规准备后,给病人戴上黑布眼罩,闭眼,告知病人在扫描时心里默默有节奏计数的扫描方法,能提高视神经MR检查的图像质量.
作者:陈金华;张伟国;谭勇;王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讨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单发25例(25/30)占83.3%,多发5例(5/30)占16.7%. 本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其骨破坏的影像学征象因部位不同而异,本病具有骨破坏明显而临床症状较轻的特点.结论 X线平片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CT及MRI对病变范围,软组织改变,邻近结构受累情况显示更清楚.
作者:杜晓川;王臻;王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为长寿老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对56例90~102岁长寿老人第12胸椎和第1腰椎椎体前后缘及中部的高度,椎体中部前后径和T12、L1椎间盘的厚度进行测量,并就椎体变形情况进行观测分析.结果上述观测指标男性大于女性(P<0.05,P<0.01);椎体变形以楔状变形与鱼椎样变形共存(混合型)为主,共计69个(占61.6%).结论长寿老人骨质疏松症所致胸腰椎变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国内文献报道的老年人数据,其严重骨质疏松是在骨生理性老化的基础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范力军;党润民;杨立生;王世英;孙顺吉;刘维民;马永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骨质疏松老年人骨质密度的CT值范围.方法通过定量CT测量286例60~80岁老年人2~4腰椎椎体.结果随年龄增长骨密度定量CT值下降,女性较男性更明显.结论骨质疏松与年龄呈正相关,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应有其不同的骨密度CT参考值.
作者:韩邕;宋泽;张云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常规仰卧和俯卧过屈位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常规仰卧和俯卧过屈位CT的配对检查.结果 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40例行手术治疗,5例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两种治疗方法显示俯卧过屈位CT对揭示椎间盘突出物的大小,突出后缘的粘连程度及角度,黄韧带肥厚等均优于常规仰卧位CT.结论俯卧过屈位CT能更多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具体病理变化,对常规仰卧具有纠正和补充作用,有助于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作者:陈兴灿;陆雪华;潘建虎;项林爱;俞一曼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特征及其超声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54例淋巴管瘤,术前均做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其超声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根据淋巴管瘤的发生部位将其分为3组:疏松间隙组(27例),体表软组织组(20例),内脏组(7例).按其病理分型分为:囊性淋巴管瘤(32例),海绵状淋巴管瘤(22例),毛细管型淋巴管瘤(0例),分析其超声表现.结论不同病理分型的淋巴管瘤,其发生部位及超声表现有一定差异.超声检查对大多数淋巴管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均具重要价值.
作者:邱逦;罗燕;张梅;彭玉兰;马文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和评价不同的倾斜角度CT扫描对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价值.方法对21个突出腰椎间盘以多个不同倾斜角度CT扫描,所测得的向后突出的数值与手术所见相对照.结果相切于上下椎体缘层面之延长线的夹角的平分线层面符合性好, 其次为平行于椎间盘中心层面和相切于下椎体上缘层面, 三个层面能佳显示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的多角度CT扫描应常规包括上述三个层面,同时减少其他不必要的扫描层面,降低X线辐射量.
作者:陈进军;唐华平;宁景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眼眶肌炎的CT和临床表现,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7例有完整CT检查资料和临床资料的眼眶肌炎患者进行了随访、实验室检查和皮质激素治疗等.结果单眼发病16例,双眼发病1例,CT呈1条肌肉受累14例,眼球附着处增粗11例,眶周痛、眼球突出和眼球运动受限分别为17例,结膜充血水肿16例,眼睑红肿13例,复视9例.结论 CT能准确显示眼眶肌炎的眼肌形态和周围结构变化,结合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随访诊断性皮质激素治疗有助于正确诊断.
作者:秦伟;张长河;巫北海;向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合理的鼻部外伤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对74例鼻部外伤者同时作了X线鼻骨侧位像、冠状和横断CT扫描.以冠状+横断CT扫描的结果为准,比较了各种检查方法之间对鼻部外伤影像学征象的检出率.结果两种CT扫描合用的诊断效果好.X线鼻骨侧位片仅能检出75.67%的鼻骨骨折,对上颌骨额突骨折等其他鼻部外伤均不能诊断.在鼻骨或/和上颌骨额突骨折的诊断中冠状CT扫描均显著优于横断CT扫描,而在鼻泪管骨折、鼻颌缝分离、鼻骨间缝增宽的诊断上则横断CT扫描均要显著优于冠状CT扫描.结论在鼻部外伤的影像学检查中仅作鼻骨X线侧位片是不够的;为了解有无鼻骨或/和上颌骨额突骨折应首先作鼻部冠状CT扫描,如经济条件许可,可加作鼻部横断扫描.
作者:薛敏娜;薛炳延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3D-CISS序列内耳及内听道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对30例共60只耳应用3D-CISS序列做颞骨容积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大强度投影(MIP)行后处理,观察3D-CISS序列对内耳及内听道解剖结构及病变的显示.结果 3D-CISS序列扫描结合MPR及MIP重建对内耳迷路及内听道内神经及血管显示清晰,能够清晰显示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MPR重建对神经的显示优于MIP重建.结论 3D-CISS序列对内耳及内听道的结构及病变显示清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英;谢敬霞;刘剑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RMS)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鼻腔鼻窦RMS 18例,均行横断面及冠状面CT扫描,其中1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堵及眼突.常见部位为上颌窦.HRCT均表现为鼻腔及鼻窦内大的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不均.3例伴有钙化.18例窦壁骨质破坏.12例肿瘤侵犯鼻窦周围脂肪间隙及邻近结构.病灶强化不均匀.结论 CT扫描能清晰显示病灶及其侵犯程度,对指导临床手术及其他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薛元领;满凤媛;鲜军舫;杨本涛;王振常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采用MRI在活体上测量各段视神经的直径和探讨显示视神经全程的佳MRI扫描基线.方法 30例无视功能障碍的健康志愿者做MRI检查,分别进行不同扫描基线的横断面扫描,比较不同扫描基线对视神经全程的显示情况;在冠状面和横断面上测量正常视神经整体的上下径和横径.结果以下牙槽中点至枕骨大孔后缘连线为扫描基线的横断面能清楚显示视神经的三段,对视神经全程的显示明显优于听眶下线(P<0.05),球后7mm、15mm眶内段视神经、视神经管内段中点和颅内段中点的横径 (包括视神经和蛛网膜下腔)平均值分别为(3.81±0.55)mm、(2.94±0.39)mm、(2.72±0.40)mm 和(3.40±0.48)mm,上下径平均值分别为(3.82±0.28)mm、(3.34±0.51)mm、(2.76±0.34)mm和(2.28±0.42)mm.结论 MRI能够准确显示视神经及蛛网膜下腔,获得视神经各段的整体直径,为早期诊断视神经病变提供客观依据;以NOP线为扫描基线的横断面对视神经全程的显示佳.
作者:鲜军舫;王振常;满凤媛;佟亚健;郝晖;汪晓鹏;赵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性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下腔静脉置入滤器后,应用经颈静脉髂-股静脉血栓清除术、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等多种血管介入技术进行综合性介入治疗.结果滤器置入成功率为100%,7例患者经上述综合性介入治疗后有5例患者血栓完全清除(71.4%),1例血栓部分清除(14.3%),1例无效(14.3%),5例血栓完全清除患者术后随访2~53个月(中位随访期29个月),临床无症状复发.1例血栓部分清除患者术后症状减轻,随访期内症状反复.7例患者术中、术后未发生肺动脉栓塞,6例随访患者随访期内未发生肺动脉栓塞.结论经颈静脉髂-股静脉血栓清除术、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及PTA等介入技术的综合应用是治疗非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简便、实用、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手段.
作者:周玉斌;徐克;冯博;苏洪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比较CO2与无水酒精作为囊肿固定剂的疗效差别.方法 142例159个囊肿,其中肝囊肿81例86个,肾囊肿38例41个,多囊性疾病11例19个,卵巢囊肿12例13个.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囊液后,注入固定剂CO2或无水酒精.随访并比较症状缓解程度、复发率以及并发症.结果 CO2与无水酒精作为囊肿固定剂在缓解病人临床症状和复发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而在副反应与并发症方面,CO2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水酒精组.结论①CO2作为肝肾囊肿的固定剂具有和无水酒精相类似的作用,且更为安全.②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固定术是治疗腹部囊肿,缓解多囊性疾病临床症状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卢再鸣;郭启勇;刘兆玉;廖伟;林爱军;温锋;王秋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椎体病变中的技术操作问题.方法自2001年8月以来在CT导引下对18例23个椎体共行26侧PVP治疗,其中溶骨性转移瘤7例、骨髓瘤2例、血管瘤3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6例.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疼痛缓解或消失.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熟练掌握PVP的穿刺定位技术,熟悉骨水泥的性状和使用方法的前提下,PVP技术为椎体病变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安全有效的途径.
作者:袁宇;王林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经动脉超选择热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69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9例,行经动脉超选择热化疗栓塞,将5-FU、卡铂及丝裂霉素与生理盐水或碘油混合,加热至55~65℃后经微导管注入肝癌滋养动脉.对照组30例,行经动脉超选择化疗栓塞,温度控制在20℃.术后记录体温、肝功能变化.观察有无并发症出现.术后每月复查甲胎蛋白(AFP)及CT,独立盲法评价碘油沉积情况及肿瘤大小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统计肝癌患者生存率.结果实验组生存率:0.5年、1年、1.5年、2年、3年、4年分别为,100% 、97%、90% 、79% 、62% 、38%,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肝功能变化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实验组毒副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动脉超选择热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是较方便、简单、安全的方法,能显著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高建华;张迎光;彭志康;张茂根;郑建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笔者主要从人体系统稳定性和吸引子与目的性方面阐述了动态人体系统稳定性问题、稳定性的数学意义、定态的稳定性、线性人体系统的稳定性、非线性人体系统的稳定性;吸引子、吸引域和人体系统的相图等.为深入认识数字人体连续动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笔者首先从人体系统的周期运动与回归性方面阐述了非线性人体系统的自激振荡、人体系统的极限环分析、他激振荡、回归性与非游荡集,然后讨论了人体系统的分岔.主要内容有人体结构稳定性、人体系统的分岔、一维和多维人体系统的典型分岔类型和逐级分岔序列与多样性.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资料与方法本文收集无功能胰岛细胞瘤(non-functioning islet cell tumor)4例,男2例,女2例.年龄12~38岁,平均25岁.2例行CT检查,使用Sytec 3000i型CT机,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层厚、间距为5mm.1例行MRI检查,使用GE Signa Contour 0.5T超导MRI机,应用SE T1WI压脂、不压脂,FSE T2WI压脂,同时行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
作者:张凤翔;李栓虎;温都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材料与方法我院应用平阳霉素治疗软组织囊肿18例20个囊肿,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32~72岁.肝囊肿3例,肾囊肿11例,附件囊肿6例.囊肿大径:6~14.1cm,平均8.1cm.对照组为无水乙醇治疗组,共18例18个囊肿,年龄、性别及发生部位相当,囊肿大径约5.4~15.8cm ,平均9.5cm.
作者:王洪智;杨黎红;杨建秀;王从光;李春明;焦瑞宁;所丽华;邓安光;陈华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二维超声实时成像,使检查者能够清晰地观察脏器的径线大小,形态轮廓,内部结构,但其仅能显示脏器的断面图,对了解脏器的立体结构仍有困难,本文采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不同形状人体标本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并与二维图像和实物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丛淑珍;吴丽桑;赵晓虹;欧阳雄健;李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资料与方法17例输尿管囊肿(ureter cyst)患者,均系住院病人,女12例,男5例;年龄5~51岁,平均24.4岁.临床主要症状为尿路感染及腰痛、血尿.使用Aloka-1200、ATL-10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饮水膀胱充盈后行常规输尿管、膀胱检查.经B超一次或多次检查确诊,同期进行了X线静脉尿路造影及膀胱镜检查.
作者:高百春;薛洪大;李景勤;庄兴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因其起病隐匿,临床无特异性症状,早期不易发现.螺旋CT增强扫描可发现胆囊腔内强化的肿块及不规则增厚的胆囊壁的强化等特征性表现,大大提高了胆囊癌的术前诊断率.现将我院1999-2001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胆囊癌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蓉;赵素岗;毛淑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本文收集了自1984年以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处女膜闭锁或阴道部分闭锁12例,主要讨论其B超表现和鉴别诊断,目的在于加深对先天性处女膜闭锁或阴道部分闭锁B超表现的认识,避免误诊.
作者:赵庆华;冯蕾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疟疾是由疟原虫经按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特别是云南、广东等地是常见病和多发病.疟疾患者的入肝脾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多普勒研究国内少有报道.
作者:白建宁;郭莉;张大勇;钱毅;黄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超声引导经皮局部微波凝固治疗(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 ,PMCT),因其热效率高、凝固范围可靠、疗效确实,已成为肝癌治疗的新手段.本文采用PMCT联合经导管肝癌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 embolization,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并与单纯TACE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迎春;顾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孕妇,24岁,妊娠21周,入院常规超声检查,于宫腔左下方见一形态基本正常胎儿,左枕前位,双顶径40mm,头围159mm,胸围192mm,腹围205mm,胎心搏动规律,但较弱,肝脏较大,脊柱连续,长72mm,四肢未见明显异常,股骨长37mm,胎盘位于右前壁,形态、大小及内部回声未见明显异常,大羊水池深度43mm.
作者:孟庆欣;王炼;傅宁华;郑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儿男,4岁,右侧偏瘫,伴语言发育延迟、智力运动发育落后3年.查体:面容正常,腭弓高,双手通贯掌.右侧上、下肢较左侧细,右下肢反射亢进,右Chadock征阳性.脑电图示两侧中颞区散在尖波、尖慢波.患儿进行了常规MRI扫描(图1~4),包括3D T1、T2W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顶叶2D波谱成像.
作者:谢晟;肖江喜;蒋学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55岁.自述两年来腹部渐隆,近日腹胀明显,平素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
作者:杨益虎;张玫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男,48岁,牧民,新疆裕民县人.因体检发现左心室肿块3天,超声检查为左心室室壁瘤,二尖瓣赘生物,左心室增大,入我院.查体无异常.心电图检查:偶发早搏,左室肥厚(符合左侧壁坏死型病变),高侧壁心肌瘢痕,心肌劳损.实验室检查:包虫试验:吸光度测定EGCF抗体O(+),EGP抗体O(+),EGB抗体O(+),EMI抗体O(+).金标法EGCF抗体O(+),EGP抗体O(+),EGB抗体O(±),EMI抗体O(-).X线检查:胸片正、侧位左心室向左后局限性增大,考虑左心室黏液瘤,建议包虫试验除外包虫病(图1).
作者:孙绪荣;贾文霄;刘文亚;茹仙古力;娜地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对肾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3D-CPA检测不同病理类型肾肿瘤46例,评定血管分型(I~III型),计算肿瘤血管指数(VI).结果①36例肾恶性肿瘤中3D-CPA III型26例,II型10例;10例良性肿瘤3D-CPA I型6例,II型4例.以3D-CPA III型诊断肾恶性肿瘤敏感性为72.2%,特异性为100%.②恶性肾肿瘤VI 为(0.3418±0.1556)条/cm3,良性肾肿瘤VI为(0.1948±0.0573)条/cm3,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VI>0.25条/cm3诊断恶性肾肿瘤敏感性77.8%,特异性80%.结论 3D-CPA可清晰、完整、立体显示肾肿瘤的血管分布,其血管分型、血管指数有助于肾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孙霞;赵玉珍;孙心平;杨漪;薛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超声与CT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超声及CT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对于腹水,CT与超声的显示率无明显区别;②CT对腹水内分隔显示不如超声;③CT对腹膜增厚,肠管壁增厚,肠系膜网膜粘连的显示强于超声,对肠系膜网膜腹膜结节的显示较超声更为直观;④CT对显示脓肿的不规则壁及个数较为敏感.结论超声对结核性腹膜炎初步诊断可提供较大帮助,由于CT对腹膜增厚和结核性结节的显示更清晰,结合超声和CT可作出更精确的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
作者:张晓蓉;孟亚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用超声诊断引起婴儿脐部渗液的病因.方法用超声对临床表现为脐部渗液的36例患儿进行检查.结果 1例超声诊断为卵黄管瘘,5例诊断为脐窦, 7例诊断为脐尿管瘘,3例诊断为脐尿管窦, 20例超声结果阴性病例中,4例为脐茸,以上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另外16例阴性病例经外科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结论超声在诊断婴儿脐部渗液病因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仲卿雯;杜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总结盆腔脂肪增多症的MRI表现,探讨盆腔相关测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12例有完整临床和MRI检查资料的盆腔脂肪增多症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MRI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在矢状面T1WI分别测量膀胱形态指数、膀胱直肠间距、直肠骶椎间距和膀胱精囊角,并与正常组20例进行对照.结果①12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盆腔脏器周围脂肪组织增多、膀胱和直肠受压变形、膀胱精囊角增大, MRI可多角度显示盆腔脂肪增多和脏器受压的程度.②矢状面T1WI测量盆腔脂肪增多症组的膀胱形态指数、膀胱直肠间距、直肠骶椎间距和膀胱精囊角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以对照组+3s为阈值,膀胱形态指数和膀胱精囊角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为为100%.结论 MRI是诊断盆腔脂肪增多症的佳影像检查方法,矢状面T1WI膀胱形态指数和膀胱精囊角的测量对本症的定量诊断有价值.
作者:周良平;蒋学祥;王霄英;肖江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应用背向散射积分(IBS)分析血吸虫感染儿童肝实质散射信号的变化,推断肝组织纤维化的程度.方法对14例正常儿童肝脏及17例血吸虫感染儿童的肝脏进行背向散射积分联机分析,比较两者IBS值.结果正常组肝实质取样区与血吸虫病肝实质比较IBS值正常组高于血吸虫病组(P<0.01),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结节部位IBS值明显高于非结节部位(P<0.01).结论背向散射积分的变化能反映儿童血吸虫病肝实质病变,提示纤维化程度.
作者:黎春雷;乐桂容;邓又斌;朱明华;王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肠蛔虫病的CT表现,以提高对其CT征象的识别.方法对5例小肠蛔虫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阳性造影剂衬托下,蛔虫表现为肠腔内长条状或圆形相对低密度软组织影,2例见虫体内有高密度造影剂.蛔虫数量较多时,表现为平行长条形或圆形影或软组织充盈缺损团块.结论小肠蛔虫病具有较为特异的CT表现;CT能正确诊断小肠蛔虫病.
作者:李雪丹;孙应实;苏洪英;徐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年中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的405例肝癌病人的CT资料和同时接受介入治疗的64例病人的DSA资料,并进行对照.结果共发现41例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分为:肝动脉门静脉瘘36例(87.8%),肝动脉肝静脉瘘2例(4.9%),混合型肝动静脉瘘3例(7.3%).13例肝动静脉瘘得到DSA证实,特异性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作者:徐宏伟;晁明;徐风峰;刘奕青;顾卫根;詹灵;赵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腹部少见类型囊性肿块的回顾性分析,探讨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44例7类腹部少见类型囊性肿块.均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男20例,女24例,平均年龄51岁.临床腹痛36例、发现腹部包块31例、体检就诊8例.结果囊性畸胎瘤18例,肠系膜囊肿5例,胆总管囊肿6例,胰腺囊肿6例,肾上腺囊肿4例,恶性神经鞘瘤2例,脐尿管囊肿3例.结论腹部囊性肿块可来源于腹膜后或腹腔,CT定位、定性准确性较高,但囊性占位病变的组织来源复杂,对于少见类型囊性肿块术前定性诊断仍有很大困难,尤其是巨大囊肿的定性诊断困难尤为突出.CT定位穿刺活检可做出定性诊断.
作者:冯代群;蒋拥军;徐伟;苟炳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旨在进一步提高脾脏损伤的CT诊断水平.方法采用CT平扫对72例脾脏损伤患者进行中上腹部检查,层厚10mm,层间距10mm,部分病例作局部3~5mm薄层扫描.结果脾脏表面损伤合并腹腔积血4例,脾脏裂伤合并腹腔积血1例,脾内血肿及延迟性脾损伤4例,脾脏挫裂伤(脾碎裂)合并腹腔积血50例,脾脏包膜下血肿合并腹腔积血10例,脾脏损伤合并肝脏损伤及左膈疝各1例,误诊1例.结论腹部CT平扫在诊断早期及延迟性脾脏损伤有其独特优势,而腹腔积血则在脾脏损伤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莫国友;郑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对350名7~13岁儿童700个正常肾脏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的观察,并观察肾脏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儿童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表面积的相关性.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各年龄组儿童正常肾脏的肾内动脉的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smax)、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min)、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S/D(Vsmax/Vdmin).分别对不同年龄组间、不同性别间、以及相同年龄组间左右肾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将肾脏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各年龄组儿童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年龄组间肾内动脉Vsmax、Vdmin及Vm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而PI、RI及S/D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间及相同年龄左右肾间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肾内动脉Vsmax、Vdmin及Vm与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而PI、RI及S/D与它们无关(P>0.05).结论 7~13岁儿童正常肾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Vsmax、Vdmin及Vm与年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呈正相关;而PI、RI及S/D则与其无关.
作者:郑敏;杨敏;李春梅;薛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基于真实人体解剖的数字化虚拟人体研究结合医学科学与计算机技术构建一个像真人一样的计算机模型,在数字解剖、手术计划与培训和很多非医学领域有广泛应用价值.本文简要介绍中国第一例女虚拟人的三维重建过程并给出部分三维重建图像结果.
作者:柴慧臻;杜光伟;罗述谦;杨杨;李婧;王星;李芳薇;甘然然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