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集束化管理对注射低分子肝素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81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行常规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干预组在集束化方案指导下进行注射.结果 2组患者皮下出血、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集束化策略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能有效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云;马芳琴;唐丽娜;谢路燕;纪倩;陈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干预模式(CCM)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PSD患者给予CCM护理干预,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SF-36量表分别于入组时和干预第3个月后评估患者的抑郁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PSD患者HAMD评分(10.20±4.06)分,低于干预前的(20.38±5.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PSD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分数均较干预前提高,除生命力(VT)外,其余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CM干预后患者SF-36量表中躯体疼痛(BP)、总健康(GH)、情感角色(RE)、心理健康(MH)维度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协同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
作者:高凤;田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选择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的84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围术期优质护理,对照组经围术期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护理后,观察组皮下血肿消失时间,溃疡面消失时间,小腿麻木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的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给予围术期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实施动机性访谈(MI),评价患者服用华法令的依从性.方法 将80例老年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MI干预.随访6个月,对干预前、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进行问卷调查法分别评估MI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华法令的依从性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经MI干预后出院时、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患者服药依从意愿和信心显著提高(P<0.05).结论 MI可促进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华法令的依从性.
作者:章琳慧;苏严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管理对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新生儿126例,将血糖控制理想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设为干预组,将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设为对照组,分析2组孕妇娩出的新生儿24 h内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2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前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孕妇新生儿产后0~0.5 h、0.5~2 h、2~6h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期血糖控制能显著降低新生儿出生后低血糖发生率.
作者:卞光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新型“360”健康教育模式在新生儿巨结肠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2月巨结肠保守治疗患儿43例为观察组,均接受“360”健康教育.另选取2013年1月—12月巨结肠保守治疗患儿41例为对照组,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儿家属预手术期家庭护理能力、患儿术前一般情况及术前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预手术期家庭护理能力(91.22±1.93)分,高于对照组的(76.83±2.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术前年龄、体质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营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前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为2.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51%(P <0.05).结论“360”健康教育模式由医、护、患三方共同参与,有效提升新生儿巨结肠保守治疗患儿家属的家庭护理能力,为患儿术前准备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邵丽;张爱玲;张伟;李莉;马艳玲;霍春梅;张林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依从性和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10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干预前后依从性和相关代谢指标水平,并评价2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 ①干预后,观察组饮食依从性评分中“近7d内遵从饮食计划的天数”、“近7d内摄入高脂食物的天数”和“近7d内完成体质量监测的天数”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干预后,2组尿素氮及尿蛋白水平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餐后2h血糖、尿素氮及尿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39% (P <0.01).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依从性,改善相关代谢指标水平,值得借鉴.
作者:王春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二级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教育中营养与饮食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自行设计《二级医院糖尿病营养与饮食调查》问卷,随机选取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对进行营养教育前后患者对糖尿病均衡营养与合理膳食知识、生活方式等认知情况进行了解,并对调查结果运用数据统计和分析比较.结果 糖尿病营养与饮食教育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对营养和饮食的认知,通过接受教育,糖尿病患者能较好地掌握糖尿病营养与饮食知识,正确进行饮食选择.结论采用多种形式分层级实施糖尿病营养教育,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营养与饮食知识水平,纠正其饮食行为,促进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作者:胡新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172例OSAH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86例,均接受CPAP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比较2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以及干预前后嗜睡程度和睡眠参数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每日、每周CPAP使用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依从性好者45例(52.3%),对照组为23例(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和嗜睡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低动脉血氧饱和度<90%的氧减时间比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低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P<0.05),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满意度为8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提高OSAHS患者接受CPAP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刘慧丽;王燕;张文辉;谢艳;胡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原因,探讨对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CT增强检查的17 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造影剂外渗的原因,总结预防造影剂外渗的护理措施.结果 17 198例患者中18例(0.10%)发生造影剂外渗.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10岁或≥60岁)、合并肿瘤、穿刺血管部位(前臂小静脉、手背静脉)、注射速度快(3~4 mL/s)及注射渗透压高(>500 mOsm/kgH2O)是引发造影剂外渗的原因(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发生造影剂外渗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重视医学健康教育、提高穿刺与注射技术、合理选择穿刺静脉、科学使用高压注射器,是降低造影剂外渗的有效护理措施.
作者:梁俊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自发性气胸行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发性气胸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2组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开展护理干预.对比2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施护理于预后,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 (P <0.05).护理满意度干预组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1).结论 针对自发性气胸行手术治疗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作,能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阚小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以身心照护为基础的整体护理策略对青年脑卒中患者消极情感及早期康复认知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青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以身心照护为基础的整体护理模式.2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2周末接受焦虑和抑郁测评;记录2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早期康复知识掌握率和康复信心率;比较2组患者于干预后第2周末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脑卒中认知度、早期康复知识掌握率、康复信心率、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身心照护为基础的整体护理策略能改善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早期康复认知状况,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经尿道双频半导体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与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护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其中51例应用经尿道双频半导体激光剜除术治疗,42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对2组患者术前各项资料、术后血红蛋白变化率、钠离子变化率、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服务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半导体激光组术后血红蛋白变化、钠离子变化、膀胱冲洗时间、术后拔出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指标均显著优于TURP组(P<0.05).结论 经尿道半导体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与TURP疗效相近,且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
作者:滕玉娟;范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34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7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时生存质量评分,并统计2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2组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生存质量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或P<0.01),且观察组干预后上述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随访过程中,观察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为1/87.75月,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4.00月(P<0.05).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运用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洪丽萍;胡向荣;王雅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组织化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2组均给予早期溶栓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结合组织化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干预.对比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肌力评估结果.结果 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24 h和30时,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30 d,观察组肌力等级评估≥Ⅲ级者25例(67.6%),对照组为19例(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护理过程中,组织化护理模式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肌力.
作者:凌素连;赵桂艳;欧春燕;阮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行化疗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化疗期间,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化疗期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100)各维度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疼痛、疲倦乏力、失眠、呼吸困难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生活质量,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朱凌云;严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营养护理干预对同步放化疗患者营养免疫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118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办法,观察组患者实施营养护理干预措施,收集2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免疫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18例患者与干预前相比,自身营养免疫状况得到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营养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放化疗患者改善自身营养免疫状况,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徐小青;魏红霞;刘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将急诊科收治的6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按传统急诊护理路径救治,观察组患者采用经优化的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救治.观察2组患者临床结局并记录2组护理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环境的舒适度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环境的舒适度评分(2.56±7.17)、(73.54±6.62)、(75.69±5.43)、(85.47±5.4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治疗时间短,48 h内病死率、总病死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均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李苏静;支勇权;来锦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减轻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 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2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献血者相关不良心理、献血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验组献血者恐惧心理发生情况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献血者紧张情绪及不良心理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o1);实验组献血者献血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献血者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理护理降低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显著.
作者:潘国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混合线性模型应用于婴幼儿生长发育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104例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生长发育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混合线性模型指导护理干预措施制定和实施.比较2组婴幼儿护理干预后体质量、身高增加情况及干预期患病情况.结果 干预3、6个月后,观察组婴幼儿体质量增加和身高增加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期各类疾病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婴幼儿生长发育护理中应用混合线性模型有助于提高其生长发育水平.
作者:韩艳梅;韩宇洲;苗耐英;韩丽红;郜恋恋;白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计划性剖宫产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计划性剖宫产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CNP模式.对比2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产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 (P <0.05).结论 在计划性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应用CNP能降低产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英;周宪群;王霜;沈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护理效果、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自我约束优良率、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优良率、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自我约束优良率、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自我约束力,提高患者的认可度.
作者:黄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对使用自行研制的直视插入连续灌流式尿道膀胱镜治疗膀胱癌患者的疼痛护理效果进行总结.方法 选取60例膀胱癌患者,按照膀胱镜使用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自行研制的直视插入连续灌流式尿道膀胱镜,给予术中和术后舒适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膀胱镜,给予常规护理.2组均在硬脊膜外连续麻醉下行膀胱癌汽化手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疼痛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视插入连续灌流式尿道膀胱镜膀胱癌患者手术中,具有手术创伤小、疼痛感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痊愈快等优点.
作者:卓冬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元化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常规护理组30例采用一般围术期护理,护理干预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多元化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对肠造口护理掌握程度、患者满意度、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生活质量、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结果 在肠造口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方面,护理干预组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方面,护理干预组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元化延续性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肠造口护理掌握程度和患者满意度,降低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林睿;杨宁琍;汤娟;郝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老年耳鼻喉手术患者全麻术后卧位改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进行耳鼻喉手术治疗的80例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研究组采取改良卧位,对照组采取传统体位.结果 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5.0% (2/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5% (1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0 min、2h血氧饱和度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耳鼻喉手术患者全麻术后卧位改良可促进其伤口积血渗出,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产生,使呼吸保持通畅,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顾敏晖;朱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4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开展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分析2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常规组(P<0.05),且实验组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各项评分、总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开展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马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9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护理.观察干预前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 干预7d后,观察组SAS、SDS、SCL-90、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其心理状况与睡眠质量.
作者:翟飞飞;陈莉莉;周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抗凝联合溶栓干预的护理配合体会.方法 选取76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凝联合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溶栓再通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治疗期间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溶栓再通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皮下血肿发生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对STEMI患者抗凝联合溶栓干预的护理配合,有利于提高急诊救治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患者康复进程.
作者:章雪;郑颖;杨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重创患者急诊手术风险防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40例外科急诊重创手术救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急诊急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总手术时间和抢救成功率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对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临床重创患者急诊手术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风险发生,提高抢救质量和成功率.
作者:王美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舒适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舒适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立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综合疼痛教育在烧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烧伤患者189例,根据住院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及综合疼痛教育.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强度、疼痛信念、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和对医护人员满意度等条目得分.结果 教育后,2组患者的疼痛强度、疼痛信念、生活质量、对医护人员满意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烧伤患者实施综合疼痛教育,可增强患者对疼痛管理知识的认识,改善疼痛控制效果,减少焦虑、抑郁的发生.
作者:梁英;肖文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行清除术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中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30例接受清除术治疗的外伤性颅内血肿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行整体护理,对照组行常规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出院前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 (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 (P <0.05).结论 对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全面提升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沈凤丹;倪美玉;王一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效果及并发症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评管圈活动小组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管理.比较2组康复管理前后患者康复效果及并发症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2、4周后Barthel指数(B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康复训练前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误吸、偏瘫、跌倒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品管圈活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康复训练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华敏;荣燕;李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产妇母乳喂养率及认知的影响.方法 50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3例.对照组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比较2组分娩后24h、48 h母乳喂养率,并评估2组母乳喂养认知情况.结果 观察组分娩后24h、48 h母乳喂养率分别为49.8%和7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2%和50.6% (P <0.05).观察组产妇知识掌握、喂养技巧、自我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针对产妇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能提高母乳喂养率及认知,值得借鉴.
作者:李长萍;李春节;马文敏;周立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LEEP刀治疗的宫颈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常规组实行一般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评分.结果 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3%,显著低于干预组的88% (P <0.05);常规组对护理服务态度、沟通、护理操作能力、健康宣教等方面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组(P<0.05);常规组身体机能有所恢复、家庭相处融洽、社会融入度较好、情绪正常无心理问题等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组(P<0.05).结论 对LEEP刀治疗的宫颈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能缓解其不良情绪.
作者:何利芳;赵晓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精神科开放病房护士的心理压力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35名精神科开放病房护士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41名护士进行分析,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护士心理压力情况进行分析,并分析影响护士心理压力的因素.结果 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精神科开放病房护士焦虑、恐怖这2个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因素,教育程度高护士敌对因子得分高于教育程度低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开放病房护士要加强心理健康干预.
作者:崔鹤;贾聪玲;魏小方;祝宾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脑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与护理方式.方法 选择84例脑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系统化护理措施.结果 80例患者总护理有效率为95.24%,4例患者因病情恶化死亡.本次救助效果显著,经护理后,患者的呼吸能力得到显著改善,绝大部分家属与患者满意,未发生和护理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对脑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系统化急救护理措施,可全面提升护理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谭姝;郑红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生后24 h生命体征平稳且奶量小于10 mL的早产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试验组进行微量喂养配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仅进行微量喂养,观察并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2组在喂养耐受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2组在反流次数及胃残留次数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非营养性吸吮能有效改善早产儿吞咽功能障碍,缩短病程且减少喂养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莉;顾惠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对输液室静滴药物的心肌梗死(AMI)患者给予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76例AMI患者,治疗静滴药物均为1,6-二磷酸果糖1,6-FDP.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用药说明、体征观察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途径疼痛护理.比较2组护理对患者疼痛的影响及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静滴后疼痛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症状发生率为7.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32% (P <0.05).结论 多途径疼痛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输液室AMI患者静滴药物的疼痛感,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
作者:黄态斐;杨君;冯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系统性护理,观察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心绞痛发生情况.结果 2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护理后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P<0.01),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56% (P <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心绞痛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郭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情绪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行化疗的肺癌患者分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干预前后情绪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护理后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模式对化疗的肺癌患者的效果较常规护理更为显著.
作者:蔡萍;曹蓉;姚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保健宣传教育对产褥期妇女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产褥期妇女15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健服务,试验组实施保健宣传教育,比较2组产褥期妇女的健康状况.结果 试验组饮食适应、睡眠质量以及乳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产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保健宣传教育有利于产褥期妇女的健康,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产生率,提高产褥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郑莉;沈艳萍;邢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400例行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分娩的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服务,研究组给予人文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率、肩难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锁骨骨折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率、肩难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锁骨骨折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会阴无保护接生产妇施行人文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产妇的妊娠结局,提高自然分娩率.
作者:包理丽;刘玲珍;缪燕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机械通气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机械通气在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同时,改变了正常的呼吸生理、血流动力学、重要脏器血供等,以及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的防护作用丧失,易导致各种并发症[1-3].气管插管是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建立常用方法.研究[4-5]表明,因气管导管固定不当导致的插管脱落占非计划拔管的9.7%~43.7%,非计划性拔(脱)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除气管插管或气管插管脱落,和气管插管的途径、未采用适当的约束方法、缺乏科学的镇静措施、缺乏有效的固定和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一旦发生脱管、导管移位,则可能引起呼吸困难、窒息,甚至导致死亡.
作者:莫永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Dieulafoy病致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并总结对28例Dieulafoy病致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诊治及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对消化道大出血急救、病情观察、内镜治疗的护理配合、健康宣教等.结果 本组患者均在消化道出血24h内行急诊内镜治疗,26例经内镜成功止血,其中1例患者出现十二指肠球降部血肿,后转其他医院诊治;另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死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Dieulafoy病出血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护上应熟练掌握消化道大出血急救护理方法,急诊内镜诊治应争取在消化道出血后24h内进行,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可在内科抗休克的同时进行内镜下治疗.
作者:陈晓晶;余文琴;徐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垂体瘤为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0%~15%,肿瘤大径达4 cm或以上者称之为巨大型垂体瘤,按此标准,在需行手术治疗的垂体瘤中,巨大型约占5%.由于巨大型垂体瘤显著向鞍上、鞍旁生长,可严重推挤压迫视神经和鞍上血管,并常侵入海绵窦内,手术全部切除困难且并发症率高[1].垂体瘤卒中(PA)是垂体腺瘤由于梗塞或出血所引起的一组综合症[2].临床上PA多发生于较大腺瘤,微腺瘤罕见[3].2014年3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了1例复发巨大垂体瘤卒中的患者,经过手术和精心护理,患者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房会娥;陈香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是临床上少见的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达50%[1],其临床特点为高血糖、高血钠、高血浆渗透压、严重脱水伴不同程度神经精神表现等,及时抢救至关重要,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平稳降低血浆渗透压、血糖[2].本科室2016年1月成功救治1例高血糖高渗综合征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作者:陆海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儿童天疱疮患儿1例,给予甲强龙抗炎,甲氨蝶呤治疗原发疾病,配合抗感染治疗,补充白蛋白、对症支持治疗.加强皮肤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经治疗及护理,患儿病情逐步恢复稳定,双手、足部未见新发水疱,无感染.
作者:毛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加减八珍汤联合放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宫颈癌患者均给予加减八珍汤联合放疗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提高(P<0.05),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升(P<0.05).结论 加减八珍汤联合放疗治疗期间,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宫颈癌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246例化疗药物外渗的恶性肿瘤患者,均给予局部封闭治疗,其中54例出现局部红肿、疼痛,持续3d冷敷后症状消失;12例愈合不佳,1个月后出现局部皮肤约1 cm大小质硬的瘢痕.药物外渗分析原因与“化疗前对患者健康宣教不足”、“护理人员与医生交流不足”、“药物因素”、“穿刺部位选择不当”、“操作不当”有关,可使用局部封闭、红外线或超短波照射、局部外敷等方法处理,护士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规范化.
作者:覃秀玉;廖新颖;覃慧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住院患者康复护理安全管理中PDCA循环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出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并加强康复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接受PD-CA循环康复护理安全管理,比较2组患者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第三方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住院康复护理安全管理中,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率,保证患者安全和提高第三方满意度.
作者:魏艮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CCU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对限制陪护制度认知的差异和需求情况.方法 选取CCU病房收治的患者200例、患者家属200例、及CCU病房的医护人员85例.在患者入院48 h后采用自制设计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①在“限制陪护对病情是否有利”、“患者及家属能否配合限制陪护制度”方面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3类人群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在“令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方面,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调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1%患者认为“亲人不在身边的孤独感和恐惧感等不良情绪”是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62.4%而医护人员认为是“紧张而忙碌的病房气氛”.③87.2%的家属有担忧心理,而担忧的原因主要为“因为不能看见患者而缺乏安全感”和“担心护理人员因工作忙而忽略生活护理”.结论 应重视CCU住院患者、家属对限制陪护的需求,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关护模式,探索新型探视模式,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
作者:陈丽娜;卢回芬;周焕芳;胡雪萍;朱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山地区急诊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中山地区4所不同等级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00名急诊科护士,分析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相关性.结果 急诊护士在工作量和时间分配方面感知的压力大;压力源得分高是频繁倒班;急诊护士的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倾向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个人成就感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工作压力与情感衰竭、去人格化成正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P<0.05).结论 中山地区急诊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杨杏芬;谢彩凤;范玉梅;陈楚云;杨志芹;广明亮;谢箐;戴春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2W+1H+1E程式化培训策略在心理科临床带教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2年—2015年本院新招聘并分配于心理科的16名新护士,按2W+1H+1E程式化培训策略进行培训.1年培训期结束后,将全院新护士定级考核均分与心理科新护士定级考核均分作横向比较;对新护士培训前、后综合素质调查考核得分作纵向比较.结果 心理科新护士定级考核总评均分显著优于护理部考核总评均分(P<0.05);心理科新护士培训后综合素质显著优于培训前(P<0.05).结论 心理科2W+1H+1E程式化培训策略实施提高了培训护士的综合素质.
作者:殷杰梅;陈爱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对急诊科实习护士业务技能及实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诊科实习护士7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报到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名.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带教,对照组实施传统模式带教,观察2组护士带教前后业务技能和实习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习后,观察组实习护士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评分分别为(92.24±4.12)分和(87.96 +5.32)分,显著高于实习前和对照组实习后(P<0.05).观察组实习优良率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7% (P <0.05).结论 循证护理对提高急诊科实习护士专业护理技能和实习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孙文娟;夏瑜青;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品管圈活动(QCC)实施对急诊、病房护士工作交接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QCC实施前急诊室收治6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选取QCC实施后急诊室收治的患者68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流程进行急诊、病房护士工作交接;观察组则在QCC下进行相关工作的交接.观察2组患者急诊、病房转运、交接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急诊、病房护士工作交接过程中,项目漏交接、交接流程错误、语言表达不清、患者身份信息不明、管路固定不规范、管路标志模糊或无标识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的实施对改善急诊、病房护士工作交接质量有良好作用,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治萍;李青玲;周蓓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