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闸北区健康人群白喉免疫水平与白喉发病情况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一个街道,将30a以下人群分成7个年龄组,选定抽样人群共500名,用锡克氏试验方法测定其白喉免疫水平.结果:闸北区健康人群白喉免疫水平为98.2%,阴性人数9名(1.80%).其中免疫史不明的大学生占44%.结论:闸北区健康人群白喉免疫水平较高,近年不会形成白喉暴发流行,但不能忽视外地来沪大学生的精白破接种工作.
作者:徐敏钢;黄谨;徐蓓莉;吕敏;敖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胃粘膜病变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_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急性病毒性肝炎(AH)17例,慢性病毒性肝炎(CH)42例,肝炎肝硬变(LC)20例.健康查体者60例为对照组.胃粘膜病变检测方法: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胃镜检查,组织学检查.Hp检测方法:快速尿素酶法(RUT)及胃粘膜Warthin-Starry染色检测Hp.结果:AH组胃粘膜病变发生率为28.57%;CH组48.38%;LC组77.78%;对照组22.22%.Hp感染率AH组14.28%,CH组45.16%,LC组50.0%,对照组14.81%.CH、LC组胃粘膜病变发病率、Hp感染率均显著高于AH、对照组.结论:本组资料显示,慢性肝病患者Hp感染率高,胃粘膜病变发病率高.其胃粘膜病变发生与Hp感染有关.
作者:纪永水;王怀娥;钟学军;张亚斌;史春娟;张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与普通定性PCR检测血清HBVDNA结果的差异.方法:同时采用荧光标记(AmpliSensor)定量PCR方法及普通定性PCR两种方法对132例乙型肝炎血清样品进行HBVDNA检测,并分析其相关性,比较其差异.结果:132例中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阳性率为78.0%(103/132),定性PCR方法检测HBV DNA阳性率为59.8%(79/132),两种方法的HBVDNA检出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荧光定量PCR与普通定性PCR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完全可以取代定性PCR方法,尤其适用于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患者的疗效观察和病情预测.
作者:许青田;武艳霞;崔中锋;刘春礼;李新月;熊飞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内试验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4例结核性胸膜炎(观察组)患者和150例非胸膜炎患者(对照组),同时进行PPD皮内试验,采用北京高科生命科学技术开发公司生产的人型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剂0.1ml(5IU),用孟都氏法,皮内注射,72h观察反应,以注射局部硬结平均直径≥5mm为阳性反应.结果:观察组中PPD阳性反应占91.67%,而对照组为24.67%.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149.35,P<0.001).结论:PPD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其操作简便,可作为诊断结核菌感染与否的首选监测方法.
作者:郑淑秀;辛秀梅;孟庆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洛阳地区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的状况及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病原培养法对来自本院369例门诊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检出解脲支原体(UU)166株,人型支原体(MH)46株,解脲和人型支原体(UU+MH)19株.阳性总检出率为62.6%.检出的UU、MH、UU+MH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119.6,P<0.005),男女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x2=0.0013,P>0.05).男性尿道分泌物及女性宫颈分泌物的检出率高分别为78.9%和62.2%,男性尿液的检出率低为16.7%.药敏结果显示强力霉素(DOX)、可乐比妥(CRA)和美满霉素(MIN)抑菌能力强,其耐药率分别为11.7%、13.9%和15.2%.结论:提示支原体为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的重要病原体.要加强对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预防,同时对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的患者应重视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实验并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作者:李华信;王仰坤;吴英超;张玉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型、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移行期临床变化规律.方法:近几年,共收治重型、危重型HFRS 110例,我们对有较明显移行期经过的66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头痛、腰痛、食欲有改善,出现高血压波动和口干;16例肌酐(Cr)、尿素氮(BUN)在少尿期基础上继续上升,占24 2%,血清白蛋白(ALB)仍低;并发症:霉菌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消化道出血、精神症状、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均高于其他期,高血容量综合征较少尿期多,但预后好.结论:HFRS移行期病情变化多、并发症多、存在一定危险.
作者:李仲平;储峰;季青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优思弗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IgM、AMA、AMA-M2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总有效率在治疗后1mo、3mo分别为71.4%、87.5%.治疗1mo、3mo时与治疗前比较ALT、T-BIL、GGT、ALP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而CHE、球蛋白、IgM、AMA-M2与治疗前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思弗在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的某些生化指标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李玉香;潘煜;王峰;吕艳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HA)和层粘蛋白(LN)诊断肝纤维化的意义.方法:比较300例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清HA、LN含量.结果:HA及LN两项指标在肝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以慢性肝炎肝硬化升高明显.结论:HA和LN是检测肝纤维化的良好指标,也为无创伤性血清学检查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很好检测方法.
作者:潘钰卿;江红;乐魏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衍生物降低门静脉压力及治疗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分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保肝、纠正低蛋白血症、利尿、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原则相同的基础上加生长抑素衍生物(善宁)0.1mg,sc,每12h一次.结果:治疗组加用生长抑素衍生物后门静脉主干内径缩小,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血流速度加快.治疗前后相比,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有效率为60%.结论:生长抑素衍生物可使门静脉压力降低,尿量增加,腹水消退加快,是治疗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赵晓燕;刘敏;赵英仁;马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sTBA)与甘胆酸(CG)在小儿病毒性肝炎中的意义.方法:甲型病毒性肝炎3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74例,丙型病毒性肝炎8例,戊型病毒性肝炎8例,以及80例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儿为对照,检测sTBA、C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血清总胆红素(TB).结果:病毒性肝炎患儿sTBA、CG、ALT、T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TB、CG、ALT及sTBA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且sTBA的敏感度更甚于ALT(P<0.0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中、重度者sTBA、CG明显高于轻度(P<0.001,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患儿sTBA及CG能准确地反映肝脏内炎症变化及损害程度,且sTBA比ALT更敏感,有助于小儿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
作者:张薇莉;万巍;赵隽;罗靖;周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体内成虫的存活率.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循环抗原,并与乳胶凝集试验(LAT)及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和慢性期循环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9.56%及27.40%.明显高于同期LAT及IHA法.结论:循环抗原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弥补了LAT及IHA法不能区别血吸虫病患者体内是否存在活的成虫缺陷,并可作为考核疗效指标之一.
作者:隗荣华;吴国珍;姜伟超;曾令兰;李淑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308G→A)多态性与肝硬化的遗传易感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PCR-SSCP)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等方法,检测106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108例正常人TNF-α启动子-308 G→A多态性,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308G→A)多态性与肝硬化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患者TNF2/1基因型及TNF2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9.8%VS 10.2%,10%VS5%,RR=2.17,95%CI 1.04~3.2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NF-α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肝硬化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作者:程元桥;林菊生;田德英;梁扩寰;熊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对慢性肝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慢性肝炎病理分级与分期采用2000年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血清ALB采用一点法检测,血清PAB采用终点法检测.按照临床流行病学诊断试验的评价方法,计算不同分界点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根据ROC曲线确定佳分界点.结果:血清ALB对轻度(G1-G2)与重度(G3-G4)肝脏炎症无鉴别价值;以血清PAB≤200mg/L为分界点鉴别轻度与重度肝脏炎症,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1.43%、66.67%和67.31%,其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5.00%和93.75%.血清PAB对轻度(S1-S2)与重度(S3-S4)肝纤维化无鉴别价值;以血清ALB≤41g/L为分界点鉴别轻度与重度肝纤维化,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5.00%、62.50%和65.38%,其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7.50%和89.29%.结论:血清PAB对排除重度肝脏炎症有一定价值,血清ALB对排除重度肝纤维化有一定价值.
作者:张占卿;王渭康;叶佩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从临床分离的白色念珠菌中分离鉴定都柏林念珠菌,了解该菌的感染分布、毒力及耐药情况,为今后对都柏林念珠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温度试验、CHROMagar培养基显色试验、蛋白酶试验及药敏试验等方法对都柏林念珠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初分离的332株白色念珠菌中有13株(3.92%)后确定为都柏林念珠菌,其中从263份痰及咽拭标本分离9株(3.8%),18份尿液标本分离出1株(5.5%),25份粪标本分离出2株(8%).13株都柏林念珠菌蛋白酶均阳性(100%),药物敏感试验对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均敏感.结论:温度试验是对都柏林念珠菌初筛的简单实用方法,采用上述几种方法较容易对白色念珠菌与都柏林念珠菌进行鉴别.研究结果表明:以往大多实验室均把都柏林念珠菌被误鉴定为白色念珠菌,都柏林念株菌的毒力较白色念珠菌强,因此对都柏林念株菌及时分离和鉴定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德春;郭俊英;梅珍;吴守法;徐元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两种腹水分离浓缩静脉回输治疗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的方法.方法:将腹水通过(A)醋酸纤维膜细胞分离器,(B)用输血用白细胞过滤器代替醋酸纤维膜细胞分离器,将细胞代谢物、细菌等吸附或滤过,过滤腹水通过空心纤维滤过器浓缩静脉回输.结果:19例患者被随机分为A、B两组,性别,年龄,腹围,24h尿量,Child分级,肝肾功能两组比较相近似.操作时间分别为(2.4±1.1)h(A)和(3.2±0.9)h(B),滤出液体量(10.1±2.7)L(A)和(11.4±3.4)L(B),静脉输注自体蛋白(76.4±24.1)g(A)和(81.3±40.4)g,两种方法均有效安全.两组凝血酶原时间,血清内毒素和电解质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血浆白蛋白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加(P<0.05);腹围、平均动脉压、血清尿素氮结束后明显降低(P<0.01,P<0.05,P<0.05).结论:B方法与A方法一样在治疗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过程中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马安林;张叶;杨华元;张明刚;赵洪川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调查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并通过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表型的聚类分析,探讨临床分离株的相关性.方法: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用WHONET5软件分析菌株的耐药性,使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①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43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主要标本来源为痰、尿及各种分泌物,分别占47.3%、15.2%和13.6%.住院患者主要为外、内科.②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亚胺培南(88.3%)、头孢他啶(86.8%)、阿米卡星(76.5%)和哌拉西林(71.2%).③来自内科9、10、11病房和外科25、26、27病房的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株,0280~0624、1401~1632、1280~1664、0605~1275、1134~0031和0880~0961、1176~0169、0032~1609、0598~1104、0756~0771的欧氏距离的平方约为1,表明这些菌株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和阿米卡星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有效药物;根据药物敏感表型的聚类分析对于确定铜绿假单胞菌株间的相关性、监控感染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振翔;朱莲娜;吴晓宁;李景云;马越;胡昌勤;金少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电子胃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同时进行胃窦粘膜病理学检查和Hp检测,与非胆汁反流性胃炎(NBRG)进行比较.Hp检测用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组织特殊染色、13C-尿素呼气试验或血清Hp-IgG抗体测定.86例BRG为观察组,97例NBRG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Hp阳性23例,占26.74%,对照组Hp阳性45例,占46.39%(P<0.05).63例Hp阴性BRG患儿胃粘膜病理改变轻度炎症57例(90.48%),淋巴滤泡形成3例(4.76%),伴有腺体萎缩或肠化生12例(19.05%);45例Hp阳性NBRG患儿胃粘膜重度炎症21例(46.67%),淋巴滤泡形成17例(37.78%),腺体萎缩或肠化生4例(8.89%).结论:观察组Hp阳性率较对照组低.BRG患儿中,伴有Hp感染的患儿胃粘膜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Hp阴性的患儿明显严重.
作者:张冰峰;邵彩虹;徐逸敏;王小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血清HBV DNA含量不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度)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了解HBV低水平复制状态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度)的临床表现.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按照HBV DNA水平的高低进行分组,对不同组别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探讨HBV低水平复制对病情的影响.结果:HBV DNA含量≤103copies/ml组的总胆红素(TBil)为(37.7±56.3)μmol/L,均高于其它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406±338)U/L,也高于HBVDNA含量分别为104、107和≥108copies/ml三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HBVDNA含量为≤103组、105组和107copies/ml组的TBil和ALT的恢复曲线来看,三者非常相似,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不同组别间年龄和住院日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HBVDNA含量的高低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的病程和病情轻重没有明显的相关性;HBV的低水平复制并不能代表患者的病情较轻.
作者:夏海鸣;吴引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慢性乙型肝炎是世界上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有3.5亿人患此病[1].虽然群体免疫计划的实行已经开始减少引起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但是对于已经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性干预是控制肝病的唯一选择.
作者:顾公望;周汉高;巫善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很久以来,细菌被认为是独立生存和繁殖的,但近来的研究表明,与多细胞生物一样,细菌间也广泛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信息交流.
作者:陈维贤;黄爱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0年1月至2002年10月住院治疗者.男45例,女5例,年龄30~78(平均58.5)a,病程1~12d.
作者:白留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例均为我院2000年8月至2002年4月收治者,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男100例,女40例,年龄40~65(平均65.5)a.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60例.
作者:张桂枝;郭小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8年1月至2001年8月,收治325例恙虫病,男143例,女182例,年龄2mo-94(平均38)a.
作者:杨汝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我院先后收治8例肺结核伴咯血患者因咯出支气管管型(以下简称管型)样物被确诊纤维素性支气管炎,其中5例咯出管型送病理检查证实.现就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相关病因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孙砚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耳源性脑膜炎是中耳炎的颅内合并症之一,常可培养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导致中毒性脑膜炎发生[1],但由摩根氏菌感染引起脑膜炎少见[2],报告如下.
作者:吴立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消毒供应室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物品的重要场所,也是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因此只有加强供应室管理,抓好质量控制,层层把关,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才能有效的切断感染途径,控制感染源.
作者:刘宇英;何曙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们对伴有大量胸腔积液的 35 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孙砚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定义艾滋病的定义包含三层意思:①在病因方面是获得性(即后天性)的,以区别于先天性的:②在发病机制方面是免疫缺陷即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损伤:③在症状方面把免疫缺陷与因此伴有的机会性感染出现的症状群,统称为一种综合症.
作者:骆成榆;黄琴;徐伟民;巫善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自2002年11月中旬,我国广东首先发生一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以后,疫情迅速蔓延达到惊人的程度,WHO称之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其后在中国香港和台湾省、越南、加拿大、新加坡、美国及欧洲也相继出现一定规模的局部暴发流行.
作者:巫善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急症之一.脑卒中昏迷患者因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口腔分泌物易吸入呼吸道,侵袭性操作破坏粘膜屏障功能,故易诱发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影响脑卒中后长期昏迷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探讨脑卒中昏迷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对预防肺部感染,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月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六十年代初,我院收治的白喉较多,后来由于预防接种的普及,发病率逐渐下降,但仍有一些散发病例.十余年来,我院先后收治白喉25例,现就其中的中毒型咽白喉14例加以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莲;张明香;白而宁;赵根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体,在正常情况下,肠源性内毒素可被肝脏的枯否细胞清除,故外周血内毒素水平很低,当病毒性肝炎时,枯否细胞功能受损,常导致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我们采用基质显色法定量检测了献血员、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LLT)水平,旨在探讨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LL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邓琪;曹立森;吴荷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高考体检合格率低,限考率高的现象非常严重,严重制约学生报考的专业,影响某些专业的招生录取.为进一步找出引起考生限考率高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我们对2003年西安市某城区29所中学4977名高考学生体检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霍润辉;赵芹;刘鲁伟;林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们于2000年9月至2001年2月,试用贺普丁联合富尔舒、贺普丁及富尔舒分别治疗HBsAg携带者各28例,共84例,总结如下.
作者:杨瑞琴;郭施勉;王志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由人巨细胞病毒引起的人类感染性疾病,可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是新生儿时期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现对2000年11月至2002年6月的12例CMV感染所致肝脏损害分析如下.
作者:陈金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了解我院抗生素的使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医院感染管理科联合院临床药学室对我院各临床科室进行了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荣华;李昆;张凤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颅脑外伤的后果往往较为严重,及时诊断、合理的救治护理,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对我院急诊科2001年1月至6月间的78例颅脑外伤患者急救与护理加以总结.
作者:史红;陈育红;高秀兰;何月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儿科门急诊的常见病、多发病,但得当的治疗并非容易.我们于2002年11月至2003年2月,对我院门诊应用健儿清解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进行系统的观察,并与儿科门诊常用的纯中药制剂抗病毒口服液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建;陆丽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探讨本市腹泻病原菌的分布和流行状况,掌握流行优势菌群、菌型、变迁规律及耐药情况,我们连续5a(1995年至1999年)在腹泻高峰季节共对489例腹泻患者粪便进行了细菌学监测,结果如下.
作者:张艳亭;任海林;陆燕平;刘宝莲;南国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999年5月至2001年3月,我们采用氟嗪酸口服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并发原发性腹膜炎(SBP)32例,有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朱银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 CDC概况介绍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是保护健康与安全的主要机构,无论在美国国内还是国外,均可提供具有决定性的健康指导、通过强有力的合作促进公众健康.CDC作为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主要职能部门,肩负着改善环境、健康促进与教育活动,从而增强美国国民的健康.
作者:卢洪洲;翁心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近在世界多个国家主要是我国流行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为一种发病急、传染性强的呼吸系统疾病,我国称之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1].
作者:任淑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据法国学者报道,HIV协同感染与对IFN-alfa治疗应答差、HBV再活化多、肝硬化发病率及肝硬化相关性死亡增高相关.法国巴黎Service d'Hepatologie的Vincent di Martino博士指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和干扰素alfa(IFN-alfa)治疗的效果仍存在争议.
作者:吴秀华;潘伯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