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456/R
  • 国内刊号:11-5456/R
  • 影响因子:1.29
  • 创刊:1994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山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剑桥科学文摘,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ASPT来源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方阵来源刊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 肿瘤学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0年1期文献
  • 胃癌卵巢转移的诊断与治疗八例分析

    我院1989~1997年8年间共收治女性胃癌患者138例,经病理证实卵巢转移8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38岁.因下腹肿块、腹水2个月于1989年1月2日入我院妇科,术前经CEA、血清紫色反应、腹部B超等检查诊断为卵巢转移癌.术前给予化疗1周期,于1989年1月18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小弯癌肿2 cm×3 cm,左、右侧卵巢癌肿分别为7 cm×8 cm×9 cm及6 cm×7 cm×8 cm,伴腹水500 ml.

    作者:尹方;李光仪;胡维维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子宫良性中胚叶混合瘤一例

    作者:郭敏敏;尉红岩;崔丽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康来特注射液加伽玛刀治疗贲门癌术后复发并腹腔转移一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70岁.因贲门癌术后1年,进行性吞咽困难1个月于1998年11月26日入院.患者1年前接受贲门癌切除术,原发灶长约5 cm,术后病理为贲门腺癌,癌组织侵及浆膜层,食管旁及胃左淋巴结未见转移(0/9),两端切线未查见癌,术后未行放化疗.近1个月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食管钡透示食管胃吻合口狭窄,局部粘膜粗糙,横径约0.5 cm.

    作者:韦光胜;杨新华;马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左小腿肌内恶性黑色素瘤并侵蚀腓骨一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68岁.因左小腿肿胀疼痛2个月,加重1个月于1996年9月20日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胸腹部未见异常,左小腿中下后侧有一肿物,约12 cm×10 cm大小,质硬,边界不清,较周围皮区颜色稍红,足趾部血运及感觉正常.B超示左小腿腓肠肌肿瘤.

    作者:周平;张延明;袭军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局部切除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癌二例

    1 病例报告例1:患者女,73岁.因黄疸10余天于1994年4月7日就诊.近期内体重下降较明显,食欲差,乏力.B超检查示胆总管扩张,下端梗阻.上消化道钡剂造影示十二指肠乳头部充盈缺损,十二指肠镜检查示乳头部可见糜烂灶,质脆,易出血.以十二指肠乳突部肿瘤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于1994年4月12日行手术治疗.

    作者:张启文;张延涛;高黎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妇科恶性肿瘤皮肤纹理类型分析

    我院1995~1997年对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皮肤纹理学调查,以了解妇科恶性肿瘤与皮肤纹理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方法本组恶性肿瘤患者均在术前进行皮肤纹理检查,对指纹、掌纹、脊纹总数和ATD角四项指标进行调查统计,电子计算器进行数据处理.术后均经病理确诊.

    作者:吴继海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腹膜后巨大神经鞘瘤一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5岁.因腹部隐痛半年,发现腹部包块半个月于1996年3月14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差,明显消瘦.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左中下腹部可扪及10 cm×9 cm包块,边界不清,表面凹凸不平,不活动.WBC 5.1×109/L,Hb 113 g/L.肝、肾功能正常.

    作者:青胜兰;陈玉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胸腔积液中三项生化指标的检测

    胸腔积液患者中约有1/5较难确诊其病变性质,为寻找有效的鉴别诊断方法,自1994年5月以来,我们对40例患者的胸腔积液进行了pH值、胆固醇含量、糖含量3项生化指标的检测,认为此3项生化指标对确定胸腔积液的病变性质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姜春壮;张歧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双侧附睾平滑肌瘤一例

    作者:杨慎久;韩绍伦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康莱特加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晚期肺癌完全缓解一例报告

    作者:刘德荣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矽肺伴恶性肿瘤误诊肺转移二例报告

    1 病例报告例1:男,50岁.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无恶心、呕吐.行胃镜检查并活检示胃低分化腺癌,胸部CT示双肺弥漫性小点状高密度影,分布均匀,诊断为胃癌并双肺转移,行FEPC方案化疗3个周期,化疗期间复查胸片仍无变化,重新询问病史,有矿山井下作业接尘史10年,考虑双肺病灶为矽肺结节表现.于1996年8月6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胃低分化腺癌.术后3年仍健在.

    作者:陶德成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鼻咽癌二次放疗后21年软腭继发癌一例

    作者:刘增刚;田世禹;陈延条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12例多原发性胃癌临床病理分析

    本院1988年1月~1997年1月共收治多发性胃癌12例,同期因胃癌手术者524例(早期癌35例,进展期489例),多发性胃癌占2.29%.本文就多发性胃癌临床病理特点作一分析.

    作者:严树柏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小儿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3例临床分析

    1980~1998年收治小儿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3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6例;<3岁5例,3~7岁6例,8~12岁2例.13例均有长期发热,面色苍白11例,皮肤巩膜黄染2例,鼻衄5例,食欲差13例,咳嗽6例,骨痛4例,营养不良8例,皮疹5例,浅表淋巴结肿大11例,肺部听诊有干湿性口罗音5例,肝大9例,脾大7例,腹水及浮肿1例.

    作者:黄甫兰;朱薇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胃癌穿孔20例诊治体会

    胃癌穿孔是胃癌较少见的严重并发症.1989年3月~1998年3月青岛胶州中心医院共收治胃癌穿孔20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耀明;宋广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食管胃机械吻合加围领式缝合的临床应用体会

    食管癌、贲门癌首选的治疗是外科手术.在食管重建方面手工缝合方法众多,虽然不断改进,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仍较高,约为3%~5%,胸内吻合口瘘的死亡率约50%左右,目前仍是胸外科医生颇感棘手问题.我院1993~1998年,用GF-I型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加围领式缝合,已连续79例未发生胸内吻合口瘘,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赵春燕;闫慎民;蒋加柱;李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高聚金葡素联合铂类腔内灌注治疗癌性胸/腹水的疗效观察

    癌性胸/腹水为晚期癌症的严重并发症,常可加剧病情进展,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总结了我院1992年5月~1995年10月采用顺铂(DDP)或卡铂胸/腹腔内灌注及1995年10月~1998年5月采用高聚金葡素+DDP或卡铂胸/腹腔内灌注治疗胸/腹水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黎明亚;莫谷良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放疗配合榄香烯乳治疗25例鼻咽癌临床观察

    放疗是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方法.纯中药制剂榄香烯乳治疗恶性胸/腹水已多有报道,其疗效已肯定,但用于配合鼻咽癌放疗的报告较少.我院1996年10月~1997年10月应用榄香烯乳静脉滴注配合放疗治疗鼻咽癌25例(治疗组),近期疗效较为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戴慧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66例肝炎后肝癌的临床分析

    肝炎后肝癌是临床上所见的常见病、多发病.我们对青海省中医院1981~1998年9月收治的66例肝炎后肝癌的病例,按1997年全国肝癌协作组规定的分期标准,经B超、CT证实后,进行了综合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池晓玲;方晋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一侧全肺切除术后乳腺癌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附二例报告

    1995~1999年我们对一侧全肺切除术后乳腺癌手术病人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术程顺利,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历摘要 2例均为女性,年龄50、55岁,分别于20、40年前因一侧支气管扩张症行患侧全肺切除术.术前肺功能:例1,肺活量占预计值52%,残气占肺总量54%,大通气量占预计值49%,第1秒时间肺活量占66%,提示混合性通气障碍.术前呼吸28~32次/分.例2,肺功能提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EKG示T波轻度变化.气管均向全肺切除侧移位,屏气试验10秒.ASA Ⅲ级.

    作者:陈留英;沈骥;徐桂根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肺癌合并咯血急救处理78例分析

    肺癌并咯血是肿瘤科常见的急症,处理比较困难,我院急诊科自1996年5月至今,共收治肺癌合并咯血病人78例,其中38例应用垂体后叶素加急诊化疗治疗,止血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敬津;赵舒琪;马东兴;杜祥宾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七例早期肺上叶肺癌误诊为肺结核原因分析

    文献报告肺癌误诊为肺结核者多[1],尤其是肺上叶早期肺癌呈浸润性生长时更易误诊.本文对我院1994~1998年误诊的7例肺上叶肺癌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

    作者:翟淼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癌症疼痛的治疗与护理

    癌症疼痛的治疗和护理是整个癌症治疗与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要使癌症病人缓解疼痛,还要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小静;张敬伦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左胸左颈径路食管癌手术方法探讨

    1990年5月~1998年5月经左胸左颈部切口手术治疗食管胸中、上段癌22例,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44~70岁,平均58岁.病变均位于胸中、上段食管,病变长度3.0~8.0 cm.术前放疗者2例.

    作者:王景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98例肺癌非转移性肺外表现

    肺癌的临床表现复杂,有原发肿瘤、胸内蔓延、远处播散引起的症状和非转移性肺外表现,后者可出现在发现肿瘤之前、之后或同时.有时仅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呼吸道症状缺如,易造成误诊.为加强这方面的认识,回顾分析1978年1月~199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98例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具有非转移性肺外表现的98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吴国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放疗与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分析

    自1998年5月,对38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施行了放射治疗和放置支架后放射治疗,其中放射治疗28例,支架治疗10例,对其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希诗;祝爱峰;闫向远;刘新芬;许伟娜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善胃得在胃及大肠癌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我院1996年10月~1997年12月应用善胃得对32例胃、大肠癌手术病人进行治疗观察,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两组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腺癌及恶性淋巴瘤.治疗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2.7岁.直肠癌17例,结肠癌8例(Dukes B期4例,C期2例,D期2例),胃癌7例(T3N2M0 5例、T3N2M1及T3B1N0各1例).行右半结肠切除7例,左半结肠切除1例,Miles术9例,Dixon术8例.胃癌D2、D3根治术各3例,全胃切除1例.

    作者:陈玉祥;汪永寿;彭述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高聚金葡素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或腹水的疗效观察

    恶性胸腔积液或腹水是癌症晚期的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对其进行及时合理的治疗尤为重要.我们应用生物反应调节剂高聚金葡素(BM-828)加小剂量顺铂(DDP)联合做胸腔积液或腹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或腹水,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成华;胡永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扶正祛邪和疏肝理气治疗原发性肝癌

    作者:孟宪斌;张宁;罗晓炜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去甲长春花碱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去甲长春花碱(NVB)是广谱抗肿瘤活性药物,主要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乳腺癌、卵巢癌和淋巴瘤的治疗.单药NVB在NSCLC治疗中显示突出疗效,与某些细胞抑制剂联合使用具有增效作用.为进一步观察NVB与PDD联合治疗NSCLC的效果,1996~1999年,我们采用NVB加PDD治疗晚期NSCLC 34例,疗效满意.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任海华;钟方晓;刘衍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吉粒芬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疗效观察

    我院1997年7月~1998年5月采用基因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吉粒芬预防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对44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卢绪菁;朱慧;高灵芝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胃癌根治术胰腺损伤的防治

    胃癌术中的胰腺损伤临床愈合过程较长,愈合不佳,死亡率高达50%[1].我院1995~1998年实施胃癌根治术100例,合并胰腺损伤10例(0.9%).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解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颈段食管癌联合切除的麻醉处理

    食管或咽喉食管联合切除、食管重建术是治疗颈段食管癌的根治性手术.手术涉及颈、胸、腹部,范围较大,给麻醉处理带来一定的困难.总结我院135例颈段食管联合切除和食管重建术的麻醉处理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潘灵辉;温文钊;钱卫;黄冰;黄宇;黎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胸中下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胸中下段食管癌的合理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比较95例胸中下段食管癌不同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结果:右进胸的切除率为98.4%,左进胸为86.6%,总切除率为93.6%,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2%,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为1.1%.结论:胸中下段食管癌切除以做右胸、上腹切口为佳,胸下段食管癌行左胸切口,一层缝合法效果良好.

    作者:高宗礼;林擎天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336例中晚期老年胃癌的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中晚期老年胃癌的外科治疗的合理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1998年6月,山东省乳山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60岁以上胃癌3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粘液腺癌90例,乳头状腺癌76例,粘液细胞癌72例,管状腺癌64例,低分化腺癌26例,未分化癌8例.Ⅲ期298例,Ⅳ期38例.手术切除301例,切除率89.7%.术后切口感染4例,无1例死亡.5年生存率45.2%(66/146).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是预防老年人胃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宋修强;唐巧红;叶广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MVP方案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MVP(丝裂霉素、长春地辛、顺铂)方案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5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MVP方案化疗并加用60Co照射.化疗2个周期,胸部放疗总量60 Gy,远处转移灶的放疗量视病灶部位而定.结果:25例完全缓解(CR),17例获部分缓解(PR),有效率为80.8%(CR+PR).对初化疗敏感的病例疗效好,尤其CR率较高.结论:MVP方案与放疗联用能明显提高肿瘤缓解率,改善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胡平;陈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2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68~1998年间收治的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68.2%的病人发现上腹部肿块或查体发现胰腺肿块,B超和CT检查肿块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0%和87.5%.肿瘤钙化率和强化率分别为43.8%和83.3%.术前超声引导肿块穿刺活检9例,8例(88.9%)能定性诊断.结论:B超、CT和术前超声引导肿块穿刺活检是发现本病的主要手段,应将病理检查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结合起来判定良恶性,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式.

    作者:崔连珉;王悦华;张文智;冯玉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胃粘膜不典型增生与胃癌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胃粘膜不典型增生与胃癌生长方式的关系.方法:37例胃良性病变标本,42例胃癌标本行粘液化学染色,胃癌单克隆抗体MG7、ras癌基因蛋白p21、突变型抑癌基因蛋白p5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胃粘膜不典型增生与胃癌在粘液分泌方面无明显差异,提示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可根据其形态分为两种类型(Ⅰ型和Ⅱ型).43例不典型增生中,中、重度不典型增生MG7抗原表达明显增强;p21蛋白阳性率39.4%,均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p53蛋白阳性率9.7%,均为重度不典型增生.结论: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发生发展过程中p21蛋白与p53蛋白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Ⅰ型不典型增生与膨胀型胃癌有关.Ⅱ型不典型增生与浸润型胃癌有关.

    作者:张建平;杨庆媛;刘晓玲;王艳;刘文君;闫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食管拉网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及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检测食管拉网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探讨其在食管癌诊断及预测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对30例食管拉网细胞标本及相应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食管组织进行检测.结果:30例食管拉网标本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83.3%(25/30),相应癌组织中阳性率为96.7%(29/30),14例正常食管组织中阳性率为14.3%(2/14).拉网细胞和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与正常组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食管拉网细胞端粒酶活性阳性率高于拉网细胞学癌细胞检出率(73.3%),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端粒酶活性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因素无关.结论:食管拉网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结合细胞学检查将有助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杨瑞森;单春;魏树臻;邹德宏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120例超长食管癌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超长食管癌放射治疗的价值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1985年3月~1992年12月收治超长食管癌120例,均采用60Co外照射,DT 60~70 Gy.结果:治疗后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0%、6.7%、5.8%;病变<11 cm和≥11 cm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0;疗终X线表现基本消失与部分消失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3.7%、0(P<0.05);超长食管癌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24.2%,明显高于同期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13.5%(P<0.01).结论:超长食管癌应积极治疗,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及远处转移率与病灶长度呈正相关,食管病灶长度、疗终X线表现、放疗剂量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邹浩元;黄国栋;张汉雄;刘建华;王敏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新城疫病毒对人胃癌细胞的抑制杀伤作用

    目的:研究新城疫病毒(NDV)对人胃癌细胞株的作用.方法:利用MTT方法检测NDV对人胃癌细胞株的杀伤性.结果:NDV作用后的人胃癌细胞株的细胞活性比对照的细胞活性有显著下降(P<0.01),且NDV血凝效价值显著升高,表明NDV能杀死肿瘤细胞.结论:NDV能够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可作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新生物制剂.

    作者:李小军;尹致良;田伏洲;赵铁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急性白血病凋亡基因及细胞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促、抑凋亡基因表达、白血病细胞DNA含量及三指标间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1例急性白血病及20例良性血液患者CD95、bcl-2表达率、白血病细胞DNA含量.结果:急性白血病CD95表达率降低且与完全缓解率无关.bcl-2表达率、白血病细胞DNA异倍体率增高且化疗后完全缓解率低.CD95、bcl-2、白血病细胞DNA指数(DI)间无相关性,三指标表达均异常相关性分析,CD95与bcl-2呈负相关,r=-0.8011,P<0.05,CD95与DI无相关性r=0.5012,P>0.05,bcl-2与DI呈正相关,r=0.7902,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CD95、bcl-2表达率,白血病细胞DNA检测可进一步研究急性白血病发病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预测预后.

    作者:李岩;刘秀兰;张锑;毕可红;徐从高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p16和nm23-H1基因蛋白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和nm23-H1基因蛋白在人食管癌的表达及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中p16蛋白的表达,结合观察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的表达.结果:p1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呈低表达(45.1%,23/51),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食管粘膜及癌旁组织(P<0.01),阳性率与分化程度相关(P<0.01),Ⅰ级66.7%(14/21),Ⅱ级34.8%(8/25),Ⅲ级14.3%(1/7);与肿瘤浸润、转移无关.nm23-H1的阳性率为60.8%(31/51),与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癌的阳性率(18.8%,3/16)显著低于食管癌原发灶(P<0.01).p16与nm23-H1的表达无关.结论:p16蛋白在食管癌的低表达提示有频发性的p16基因失活,且与肿瘤分化有关.nm23-H1与食管癌的浸润,转移相关.p16和nm23-H1的失活在食管癌的形成及发展中可能起不同的作用.

    作者:刘黎明;王万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食管贲门癌患者血清CA125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CA125与食管贲门癌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法)测定105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和73例健康成人血清CA125水平.结果:①食管贲门癌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健康成年人(P<0.001);②食管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在肿瘤不同分段间或大体病理类型间差异无显著性;③食管贲门癌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而与鳞癌分化程度、有无转移无关,接受根治术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显著低于接受剖胸探查术者,CA125阴性食管癌患者的肿瘤切除率(94.6%)显著高于阳性患者(70.6%,P<0.02).结论:血清CA125水平与食管贲门癌的生长浸润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较高的CA125水平提示肿瘤较大、浸润较深及分期较晚,且肿瘤可切除性明显降低,可为食管贲门癌的临床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刘联;邹雄;赵健;王善政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食管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53蛋白表达在食管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鼠抗人p53单克隆抗体,以SP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蛋白.结果: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6.3%,其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1).p53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其术后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食管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并可用于判断预后.

    作者:彭彦;郑和森;王立全;寇仁业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经自制硬直镜行肺肿瘤切除术--附22例报告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微创技术--经自制硬直镜行肺肿瘤切除术.方法:总结分析1993年3月~1999年3月采用本法完成的肺楔型切除术18例,左肺下叶切除术1例,右肺中下叶切除术1例,右肺下叶背段切除术1例,纵隔肿瘤切除术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切口长4~8 cm,手术时间15~30 min,术中出血20~50 ml,均未输血,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5天(不包括肺叶切除者).结论:与标准剖胸手术相比,本术式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无需输血,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切口疼痛轻,下床活动早,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常规术式,也可应用于肺恶性肿瘤减瘤术.

    作者:张利民;王国范;张永明;张为迪;罗景玉;杨瑞森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主要恶性肿瘤对山东省居民寿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主要恶性肿瘤对山东省居民寿命的危害.方法:利用减寿年数和减寿率分析指标对山东省1990~1992年全死因调查中的肿瘤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恶性肿瘤减寿年数(PYLL)及减寿率男性高依次为肝癌、胃癌、肺癌;女性依次为胃癌、白血病和肝癌.食管癌、胃癌、肝癌及肺癌男性寿命损失量明显高于女性.肺癌和食管癌PYLL及减寿率城乡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癌、肺癌及胃癌是我省需要重点防治的恶性肿瘤.

    作者:金世宽;张爱华;王士惠;周开学;李会庆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支架成形术结合动脉灌注化疗、放疗治疗晚期食管癌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成形术结合动脉灌注化疗、放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46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于X线监视下,经口腔置入食道支架.支架置入术后18例患者单纯行动脉灌注化疗;15例患者单纯放疗;13例患者动脉灌注化疗术后结合放疗.结果:所有患者支架置入均获成功,支架置入后吞咽困难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在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中,支架置入术后同时结合动脉灌注化疗、放疗效果优于支架置入后单纯动脉灌注化疗或单纯放疗.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简单有效,支架置入术后结合动脉灌注化疗/放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宋金龙;李玉亮;唐军;刘作勤;左玉宽;王振亮;王平海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原发性食管腺癌45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了解原发性食管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合理的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对45例原发性食管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食管单纯腺癌32例,腺鳞癌13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1%、53.1%和47.0%.结论:因食管腺癌粘膜下浸润能力强,恶性程度高,有早期扩散和转移倾向,预后差,手术是其首选的主要治疗手段,以胸段食管全切、食管胃端侧颈部吻合术为宜,同时应大限度的清除区域淋巴结.

    作者:张兴国;李道堂;张百江;张为迪;王国范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胃癌nm23基因mRNA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mn23-H1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倾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cDNAnm23-H1探针,原位杂交检测21例胃癌及癌旁组织;应用单克隆抗体(NM301)SP法检测131例胃癌及60例非胃癌胃粘膜nm23/NDPK表达.结果:原位杂交阳性率57.1%(12/21);免疫组化阳性率为87.8%(115/131),其中非转移组阳性率为97.1%(34/35),转移组阳性率84.4%(81/96),P<0.05.结论:胃癌nm23-H1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倾向呈负相关,与PCNA分级呈正相关.

    作者:姜惠峰;姜颖君;吴荣;王振;孙桂青;丁守怡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多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研究

    目的:探讨五项肿瘤标志物联检对提高原发性肝癌(PHC)的检出率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以甲胎蛋白(AFP)的检测为主体配合谷氨酰转肽酶(γ-GT)、α-L-岩藻糖苷酶(AFU)、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DR-70TM五项指标对原发性肝癌50例、肝外恶性肿瘤和肝硬化及健康人各30例进行了血清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多项指标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或非常显著差异(P<0.05和P<0.01).各项指标除DR-70TM和TNF-α标志物对肝外恶性肿瘤和肝硬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指标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P<0.05和P<0.01).结论:应用多项指标联合检测PHC的诊断率可达98%,尤其可提高小肝癌(直径≤5 cm)的检出率.

    作者:宫奇林;林梅青;石晓红;陈珠峰;王民玉;张芊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食管鳞癌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maspin表达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新肿瘤抑制基因maspin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测定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maspin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食管癌组织中maspin免疫阳性表达率为10%(3/30),免疫阳性反应主要位于癌组织的细胞浆中.结论:肿瘤抑制基因maspin可能在食管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李健;杨万才;冯常炜;周琦;王立东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栖霞市胃癌死亡率与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三因素关系的定量分析

    目的:研究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疾病的效应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Kupper数学模型,用矩阵的三角分解法求解,对三因素的各个亚层成分效应大小的定量参数估计.结果:1970~1994年栖霞市胃癌死亡率前10年上升后15年呈平稳下降趋势.这种现象与时期因素关系不大,主要与65~85岁及以上年龄组和1910~至1890~五个出生队列人群暴露于胃癌的危险性因素程度高有关.结论:栖霞市胃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与出生队列因素有关.

    作者:丁楠;李颢;姜秀芳;冷一民;刘自元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西咪替丁提高胃肠癌区域淋巴细胞反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胃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运用西咪替丁(CIM)对肿瘤局部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49例胃肠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前者围手术期服用CIM,后者不用此药.两组患者均行根治术.常规HE染色,取肿瘤边缘组织,每高倍视野下≥100个淋巴细胞称为反应明显,<100个淋巴细胞称为反应不明显.结果:镜下观察发现25例治疗组中17例(68%)出现明显淋巴细胞浸润反应,24例对照组中有6例(25%)出现明显淋巴细胞浸润反应(P<0.01).治疗组的淋巴细胞反应阳性率与TNM分期呈正相关,对照组中淋巴细胞反应阳性率与TNM分期呈负相关,两组患者淋巴细胞反应阳性率在Ⅲ、Ⅳ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IM拮抗肿瘤局部组织胺的免疫抑制作用,提高淋巴细胞反应,可能是CIM提高肿瘤患者生存期的机理之一.

    作者:王坤;杨国樑;袁宏银;李雁;白德骄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去甲长春碱加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去甲长春碱(Navelbine,NVB)加顺铂(Cisplatin,DDP)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NSCLC 26例,采用NVB 30 mg/m2静脉推入,第1、8天;DDP 20 mg静脉点滴,连用5天.结果: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SD)8例,进展(PD)4例,总有效率45.4%.NVB的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占61.5%,其中3、4度占34.6%.其他毒性反应有恶心呕吐(53.9%),局部静脉炎(36.7%).结论:NVB加DDP联合治疗NSCLC有一定的疗效,对既往化疗无效的患者可作为挽救化疗方案使用.毒性主要为骨髓抑制,可用G-CSF治疗.

    作者:丁健;胡长路;庄建生;张万亭;林新民;胡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回顾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86年1月~1997年12月,上海市胸科医院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外科10例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结果:7例成功切除肿瘤,3例因肿瘤广泛侵犯心脏周围组织仅作局部活检.1例术后第2天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其余顺利出院.结论: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较为罕见,一旦诊断成立应尽快手术,其积极意义是确定无疑的.

    作者:陶宝华;周运乾;邱兆昆;刘捷夫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食管胃(超)胸膜顶吻合术治疗食管癌

    目的:探讨食管癌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对食管中下段癌行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超)胸膜顶吻合210例,与弓上吻合88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基本相同,但胸膜顶组其他并发症少,残端癌发生率低.结论:胃食管(超)胸膜顶吻合术是治疗食管癌的理想术式.

    作者:杨钟波;许建华;郭启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食管胃后壁两定点前壁Gambee氏吻合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降低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率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20例病人采用食管胃后壁两定点前壁Gambee氏吻合法,并与同期采用传统双层包套式吻合法的88例相比较.结果:本组无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而传统吻合法颈部瘘发生率7.4%(4/54),胸内瘘发生率为5.9%(2/34).吻合口狭窄10例.结论:食管胃后壁两定点前壁Gambee氏吻合法是一种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能有效防止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吻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汝武;司庆英;陈君涛;韩传文;杜承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经左胸食管切除食管胃吻合转移肌瓣覆盖术--附128例报告

    目的:提高中上段食管癌的治疗效果,降低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带蒂肌瓣覆盖于经左胸食管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结果: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降为0.8%(1/121).结论:该术式能有效预防吻合口瘘;食管切除范围大;符合生理要求.

    作者:王荣华;田志菊;曲海玲;李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食管神经内分泌癌六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对6例食管神经内分泌癌进行光镜观察,加做组化嗜银染色及免疫组化NSE、CgA、Keratin染色.结果:不同分化程度的神经内分泌癌其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有区别.结论:食管神经内分泌癌预后与不同的组织类型密切相关.

    作者:张伟;陶可胜;王美清;雷复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肿瘤的多药耐药及耐药逆转剂研究

    目前,尽管不断有新的化疗药物和化疗方案推出,但肿瘤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 MDR)仍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所谓MDR系指肿瘤对一种抗肿瘤药物出现耐药的同时,对其他许多结构各异、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肿瘤药物亦产生交叉耐药现象.

    作者:李秀荣;吕翠霞;宋茂美;焦中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与转移的研究进展

    虽然手术切除目前仍是肝细胞癌(HCC,以下简称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但肝癌根治性切除后复发率高是影响其长期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开展肝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研究是当前肝癌治疗的重要内容.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肝癌复发转移机理、肝癌根治术后复发与转移的防治作以下综述.

    作者:陈汝福;邹声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乳腺癌手术治疗新进展

    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已上升到女性癌中的第二位,随着对乳腺癌认识的更新,乳腺癌的治疗已由过去的单一手术切除,转向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而且各种方法不断更新,为此,我们就乳腺癌的手术治疗进展,进行了回顾性复习.

    作者:孙自友;王成交;左文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恶性肿瘤患者往往伴有营养不良,尤其胃和胰腺等消化系肿瘤发生率更高.营养不良可降低机体对手术的应激反应、愈合能力和免疫功能,导致术后吻合口瘘、切口裂开、感染等并发症增加.

    作者:吴泰璜;吴亚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泰索帝治疗晚期复发性卵巢癌研究现状

    1 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及药代动力学泰索帝(taxotere, TXT,化学名 docetaxel)是半合成紫杉类化合物,其合成原料(10-deacetylbaccatin Ⅲ)提取于欧洲紫杉的针叶,为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泰索帝的化学结构与紫杉醇的区别在于其碳10和碳13上侧链基团较小,以烷氧基取代碳13上的苯甲酰胺苯基,以羟基取代碳10上的乙酰基,其经验分子式C43H53N14·3H2O,分子量807.9 kD.

    作者:李斌;刘丽影;章文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