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比较炭疽杆菌芽孢与短小杆菌芽孢对电离辐射的抗力.方法 采用配对设计和载体定量灭活试验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 经照射剂量率为2651.2 rad的钴60照射处理,钴60γ射线照射杀灭炭疽杆菌芽孢的D10值为1.62,短小杆菌芽孢的D10值为1.51.经高能加速电子束照射处理后,其杀灭炭疽杆菌芽孢的D10值为2.23,短小杆菌芽孢的D10值为1.83. 结论 炭疽杆菌芽孢对电离辐射的抗力略强于短小杆菌芽孢.
作者:张文福;蒋莉;王太星;武雪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双重沿面放电合成臭氧消毒处理医院污水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理化分析方法和现场抽样检测方法对医院污水处理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 双重沿面放电注入的放电能量约为普通沿面放电的2倍,其合成的臭氧浓度约为后者的4倍,臭氧产率约为后者的2倍.污水处理量为2.0 L/h,当臭氧流量在49.4~78.0 mg/min时,10 min后水样中粪大肠菌群<900 cfu/L;臭氧流量>86.0 L/min时,5 min后即可达标.臭氧流量>49.4 mg/min,处理时间<10 min,处理后水中粪大肠菌群数<900 cfu/L,细菌的总灭菌率接近100%.当污水中初始细菌含量较低时,随臭氧流量和处理时间延长,粪大肠菌群数逐渐降低.细菌初始浓度较高时随着臭氧流量提高,水中粪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达标所需处理时间相应缩短.结论 双重沿面放电合成臭氧含量较高,其消毒处理医院污水对粪大肠菌群杀灭效果较好;随着臭氧流量和处理时间增加,消毒效率提高.
作者:屠远;陈涛;朱益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改进五步碘量法对二氧化氯测定方法,以便更准确地检测消毒剂中二氧化氯含量.方法 采用调整测定试液pH值和延长吹氮气时间的措施进行了实际样品检测.结果 改进五步碘量法测定中,样品溶液中氧化性物质的总浓度在1000~3000 mg/L,取样量为2~5 ml为佳.测定不同样品需要将磷酸盐缓冲溶液pH值调节到7.0,pH值随缓冲液加入量的变化而变化,达到一定量后pH值趋于稳定.同一种二氧化氯样品的不同次取样,吹氮时将样品溶液吹至无色,测得二氧化氯含量存在差别;吹至无色后再继续吹不同时间,测得二氧化氯量基本一致,在吹至无色后,再继续吹30 min即可.结论 在改进五步碘量法操作中,采用控制样品液氧化物总浓度,适当调整试液酸碱度和延长吹氮气时间,可保证二氧化氯测定浓度准确性.
作者:方赤光;王岙;黄新宇;张冠英;杨明远;姜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医院胃肠镜消毒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对省内32所医院的胃肠镜使用和消毒现场进行调查.结果 胃肠镜检查室的通风状况可能是影响胃肠镜消毒效果的危险因素;消毒后的胃肠镜的储存条件和清洗消毒人员的培训内容可能是影响胃肠镜消毒效果的保护因素.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用注射器抽吸酶洗液冲洗送气送水管道及活检孔道、用酶洗液浸泡的时间、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和清洗后并擦干可能是影响胃肠镜消毒效果的保护因素.按照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的胃肠镜模拟现场消毒试验结果表明,可将传统方法的消毒合格率78.33%提高到98.33%.结论 严格控制胃肠镜清洗消毒程序中的有关因素,可明显改善胃肠镜消毒效果.
作者:廖如燕;骆福添;林锦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两种试验方法评价臭氧妇科治疗仪产生的臭氧水杀菌效果.方法 采用载体浸泡定量试验和流动冲洗载体浸泡定量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室杀菌效果检测 .结果 在常温下,该臭氧治疗仪在水流量0.5~0.8 L/min条件下, 产生的臭氧水含臭氧量为4.83~8.20 mg/L.在载体浸泡试验条件下, 含量为6.82 mg/L的臭氧水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2min,平均杀灭率分别为99.22%和99.55%;对白色念珠球菌作用5 min,平均杀灭率为88.40%.在流动冲洗浸泡载体试验条件下,含量为6.82 mg/L的臭氧水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2 min,平均杀灭率分别为99.90%和99.96%;对白色念珠球菌作用5 min,平均杀灭率为90.35%.有机物和作用温度对臭氧水杀菌效果均有不同程度影响.结论 用流动冲洗浸泡载体法评价臭氧水对3种试验菌的杀灭效果略好于载体浸泡试验法.
作者:邱静;方艳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聚六亚甲基胍消毒液杀灭致病弧菌效果及其对海产养殖动物的毒性.方法 用试管稀释法测定聚六亚甲基胍对致病弧菌的低抑制浓度和低杀灭浓度,并在实验室观察该消毒剂对4种海生动物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 聚六亚甲基胍对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漂浮弧菌、哈维弧菌、鳗弧菌及沙蚕弧菌的低抑制浓度和低杀灭浓度分别为1.5和3.0 mg/L.聚六亚甲基胍对南美白对虾、大菱鲆和刺参48 h LC50值分别为25.87 mg/L、179.91 mg/L及6.67 mg/L;作用48 h杂色鲍无死亡.聚六亚甲基胍含量在125 mg/L范围内对日本对虾受精卵孵化率无影响,含量0.5 mg/L以内对无节幼体变态率无明显影响.结论 聚六亚甲基胍对水生动物致病弧菌具有很强杀灭作用,对海产养殖动物的存活、生长和发育均无明显影响.
作者:张玮;于锋;朱汉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五种化学消毒剂在灭活病毒试验中选择中和剂的试验.方法 采用细胞感染法和噬斑计数法(Pfu)观察了消毒剂灭活病毒试验中所用中和剂的效果.两种病毒灭活试验中均以噬斑数计算中和剂、中和产物、稀释液三组间误差率.结果 在流感病毒中和剂鉴定试验中,所有消毒剂试验组所得的误差率均小于15%;说明该方法选择的中和剂可用于该病毒灭活试验中残余物去除.在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剂鉴定试验中,除邻苯二甲醛之外,另外4种消毒剂所得的三组间平均误差率均大于15%,说明该中和剂选择试验程序不适合所试验的消毒剂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试验.结论 在消毒剂灭活病毒试验中,培养细胞对中和剂及其产物较试验病毒更为敏感,该中和剂对MDCK影响较对VERO的影响小.本试验方法可用于流感病毒灭活试验的中和剂鉴定试验.
作者:薄玉霞;Syed A. Sattar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中药抗菌洗液的杀菌效果及其毒性.方法 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毒性试验进行了观察.结果 以其原液作用2 min,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均达到100%.该抗菌洗液对小鼠经口LD50﹥5000 mg/kg体重,属于实际无毒;其原液对动物皮肤和阴道黏膜无刺激性;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为阴性.结论 该中药抗菌洗液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以及真菌都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动物试验属于无毒级、无刺激性.
作者:刘书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对氯间二甲苯酚消毒液消毒相关性能,为消毒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理化测定方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含对氯间二甲苯酚2515 mg/L的该消毒液作用1.5 min,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对数值>5.00;作用3 min对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分别>5.00和>4.00.含对氯间二甲苯酚1258 mg/L的消毒液作用3 min,对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值>5.00.用含对氯间二甲苯酚2515 mg/L的消毒液涂擦消毒物体表面5 min,对人工污染的大肠杆菌杀灭对数值均>1.00.用该消毒液浸泡4种金属片72 h,对不锈钢片、碳钢片和铜片基本无腐蚀,对铝片有轻度腐蚀.结论 对氯间二甲苯酚消毒液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杀灭作用较强,腐蚀性低.
作者:王晓蕾;刘华良;徐燕;谈智;陈越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环氧乙烷灭菌处理对病毒灭活输血过滤器的影响和环氧乙烷在滤器中的残留状况.方法 采用定期随机抽样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检测和评价.结果 经环氧乙烷灭菌处理的输血过滤器中的残留环氧乙烷在灭菌后的6个月内呈缓慢解析状态,为非线性解析曲线.有56.82%的灭菌过滤器需放置6 ~12个月后残留环氧乙烷解析才能合格;有20.45%的灭菌过滤器需放置18个月后才能合格;剩下的有9.09%的灭菌过滤器即使长期放置,环氧乙烷残留量仍处于超标状态.结论 环氧乙烷灭菌处理的病毒灭活输血过滤器对环氧乙烷具有很强吸附性且不易解析,建议不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此类过滤器.
作者:谢如锋;李云;戴勇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含溴消毒剂对游泳池水现场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一次性投药方法,选择京津两地部分游泳池水进行现场消毒处理,现场抽样用微孔滤膜抽滤法进行了消毒效果检测.结果 在模拟现场试验中,用有效溴1 mg/L的含溴消毒剂,作用30 min,可使水中大肠杆菌下降到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在现场游泳池水中投入有效溴1 mg/L的含溴消毒剂, 于投药1 h后对游泳池水抽样检测,游泳池水中细菌总数为2~15 cfu/ml,大肠菌群均≤3.0 MPN/L.消毒后游泳池水中尿素残留量为1.03~1.08,浊度为0.5,pH值为7.33~7.41.结论 含溴消毒剂对游泳池水中细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消毒处理后的游泳池水均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作者:敖翔;李新建;李浩;梁洪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耐消毒剂基因携带情况及其对消毒剂抗力水平.方法 采用PCR检测法与肉汤稀释法对临床分离大肠杆菌耐药基因和对消毒剂的小抑菌浓度进行检测,同时与消毒试验标准菌株作平行比较.结果 临床分离的7株大肠杆菌中,有4株耐药基因qacE△1-sul I PCR扩增阳性;该7株大肠杆菌基因qacA/B均为阴性.醋酸氯己定对7株大肠杆菌的小抑菌浓度为1~2 mg/L,对大肠杆菌标准株为2 mg/L.对氯间二甲苯酚对7株临床分离大肠杆菌与标准株的小抑菌浓度均为156 mg/L.苯扎溴铵对7株大肠杆菌的小抑菌浓度为19.5 mg/L,与标准菌株相同.聚维酮碘和聚醇醚碘对7株临床分离大肠杆菌的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00 mg/L与500 mg/L,与标准株相同.结论 临床分离大肠杆菌多数存在耐药基因,其对常用消毒剂的抗力与标准菌株相当.
作者:吴晓松;谈智;陈越英;戎毅;王晓蕾;沈元;孙俊;徐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为更好地监督指导和评价托幼机构消毒卫生工作,探讨托幼机构日常消毒方案和消毒卫生指标.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采样监测方法,对北京市托幼机构消毒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提出制定托幼机构消毒卫生标准建议案.结果 北京市托幼机构餐具消毒主要采用煮沸消毒与远红外线加热消毒;室内空气消毒主要采用自然通风、紫外线照射和化学消毒剂等综合处理方法;普通物体表面采用含氯消毒剂作擦拭消毒;保教人员和儿童手大多数用肥皂及流动水清洗.所有检测对象上均未检出致病菌,检测细菌总数以中位数表示,室内空气、物体表面、教师和儿童手的细菌总数中位数依次为907 、3和228.结论 北京市托幼机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教师和儿童手细菌总数均呈偏态分布,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制定托幼机构消毒卫生标准建议.
作者:乔宏;邓小虹;李凤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两种迷迭香消毒片熏蒸对室内空气消毒效果,探索实际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法进行了室内空气自然菌杀灭效果检测.结果 在约27 m3房间内用1片迷迭香片(5 g/片)置于电加热器上加热熏蒸.经迷迭香纯干粉片剂对网吧室内空气动态熏蒸1 h,空气中自然菌数由消毒前的1793 cfu/m3下降至656 cfu/m3,平均除菌率为63.41%;在1~10 h期间,空气中细菌总数保持在656~477 cfu/m3 ,高除菌率为74.46%.经迷迭香混合型片剂对室内空气动态熏蒸1 h,空气自然菌数由消毒前的1876 cfu/m3降到638 cfu/m3 ,平均除菌率为65.99%;在1~10 h期间,空气中细菌总数保持在638~394 cfu/m3 ,高除菌率为81.18%.结论 迷迭香片剂加热熏蒸对网吧室内空气中自然菌具有一定消毒效果,两种迷迭香片剂消毒效果无明显差别.
作者:杨谨;刘旭云;杨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4种化学消毒剂对仙台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 采用Klein-Defors悬浮灭活与感染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 用含有效碘30 mg/L的碘伏消毒液,2000 mg/L过氧乙酸溶液,含有效氯30 mg/L的复方二氯异氰尿酸钠以及含1000 mg/L苯扎溴铵消毒液对悬液内仙台病毒作用5 min以上,杀灭率均可达到100%.结论 上述4种常用化学消毒剂在较低浓度条件下,可以快速灭活仙台病毒,为使用化学消毒剂对环境中污染仙台病毒进行消毒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孙凤萍;胡建华;高骏;王胜昌;冯洁;吴祖立;高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胃镜检查是一项侵入性特殊操作,医护人员经常暴露于各种危害因素之中,经常会受到含有致病微生物的污染物和气溶胶的危害.美国职业安全保障和健康管理组织(OSHA)要求医院工作人员在处理有危险工作前,应接受适当的训练[1],并制定了OSHA措施.近年来,医护人员职业性危害和防护已引起国内外同行普遍关注.笔者就胃镜室医护人员职业危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有效的防护措施.
作者:郭翠英;常宇峰;彭丽花;聂昭华;宋红艳;叶立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口腔诊疗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受到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的广泛关注,口腔门诊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对医院口腔门诊存在的感染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作者:李方兰;周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复合溶菌酶消毒剂对开放性骨折伤口创面消毒效果,探讨其降低伤口感染率的作用.方法 采样棉拭涂抹采样和细菌检验方法以及比较伤口感染率方法进行了临床病例观察.结果 开放性骨折创面上不同程度存在细菌污染,清创消毒前总菌数为216~226 cfu/支棉拭,试验组与对照组菌数无明显差异.试验组用FE复合溶菌酶消毒剂清创消毒之后创口上菌数由清创前的216 cfu/支棉拭下降到清创后的23cfu/支棉拭;对照组创口上总菌数由清创前的226 cfu/支棉拭下降到清创后的52cfu/支棉拭.实验组的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试验组所使用的清创消毒方法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方法,实验组的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合溶菌酶消毒剂可有效降低开放性骨折的伤口感染率.
作者:方欢;刘莉;张楠楠;张秀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查明重症监护病房发生洋葱假单胞菌感染暴发的原因,为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临床资料调查和现场采样检测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 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在1个月内连续发生8例洋葱假单胞菌感染病人,其中6例为肺部感染,2例为泌尿道感染.在肺部感染病人的痰液和泌尿道感染病人的尿样中均检出洋葱假单胞菌阳性.在该病房抹布中检出洋葱假单胞菌;病房门把手、螺蚊管、呼吸机、湿化瓶等表面未检出洋葱假单胞菌.经病房关闭整顿,严格消毒,再没有检出相同菌株,亦没有出现新的感染病人.结论 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发生了洋葱假单胞菌感染暴发,经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有效控制了感染.
作者:张建中;杨菊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医院制剂间是生产制剂的重要场所,必须保持操作环境洁净,避免分装过程中微生物进入终成品,以保证药品质量.本医院地处高原环境,因气候的特殊性,微生态环境与平原不同.为此,我们于2003~2006年对我院内服药制剂间的空气、物体表面、制剂人员手进行监测.
作者:高玉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空气清洁程度直接关系到无菌物品质量安全.医院供应室无菌区属于Ⅱ类环境,空气中细菌总数≤200 cfu/m3为合格标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供应室进行的空气细菌数监测结果明显超标,经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后,重新监测结果均合格.
作者:范红霞;刘莎;哈景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了加强我院消毒工作,提高消毒与灭菌质量,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我们于2006年对全院科室的消毒工作质量进行了监测.1 方法 室内空气用普通琼脂平板沉降5 min采样,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用灭菌棉拭子浸无菌生理盐液涂抹,棉拭子放入10 ml采样液中;使用中消毒液取1 ml样液加入9 ml相应中和剂中;检测细菌总数和致病菌.用紫外线辐射强度仪测定紫外线灯辐照度值.
作者:刘竹歌;夏静;康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医院内各种物体表面均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而在诊疗和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手频繁与这些物体接触极容易受到污染.在各种医疗操作过程中,病原微生物就会通过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疾病,造成院内感染.因此,医护人员手消毒是确保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为了解梧州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污染细菌的情况,我们于2006年对本市109家医疗机构进行了调查.
作者:钟坚;李善华;黄浩;黄桂珍;谭琳琳;黄鹰翔;潘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全面了解蓟县各级医疗机构消毒的现状,以便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消毒质量,我们于2006年对全县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
作者:王艳玲;司福德;陈继永;于凤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戊二醛是目前我国纳入《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常用的高效化学灭菌剂,但如果操作使用不当会使其直接成为医院感染源.本研究对延安市的4所医院使用的不同品牌戊二醛灭菌剂进行了调查.
作者:郑雪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了解洛阳市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质量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我们于2005~2006年对洛阳市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进行了监测.
作者:王宇川;郭玉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了改善污染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滨州市中心医院手术室的器械清洗由原来的单纯水清洗改用水洗加84消毒液浸泡,再用多酶清洗液浸泡,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贾芳玉;李宝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腹腔镜手术器械比普通手术器械的构造复杂、精细,有细小的管腔,不易清洗,极易残留污物,给清洗和消毒带来困难.所以,对此类器械要严格遵守清洗消毒流程,才能确保腹腔镜的手术安全,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尹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消毒供应室作为向临床提供无菌物品的主要科室,必须做好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及监测控制,保证使用安全.我院消毒供应室一直按照相关规定,从多方面对无菌物品存放质量进行监测和管理.
作者:曹登秀;伍分淑;赵玛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医疗器械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和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污染物品处理必须经过清洗、消毒、灭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感染症病人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处理程序是消毒-清洗-灭菌,但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先用酶浸泡后-再消毒-清洗-灭菌更为合理.
作者:姚桃鲜;温红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了解唐山市医疗单位消毒灭菌现状,于2006年对唐山市20所二级以上医院重点科室环境及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了监测.
作者:王福才;李欣;张秋芬;刘鉴;郭秀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采血环境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指、献血者手臂及使用中消毒液和无菌物品的卫生消毒质量,直接关系到血液采集过程中的细菌污染和医源性感染控制,直接影响着血液采集质量.为进一步做好采血环境与所用物品的消毒管理工作,严格感染管理制度,对孝感市中心血站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血环境卫生消毒状况进行了细菌污染调查,并对改进措施前后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谢惠敏;方春梅;张华珍;杨毓明;彭秀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医院普遍采用含氯消毒液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效果比较可靠,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含氯消毒液消毒法存在腐蚀性强、刺激性大等缺点,经常造成无菌柜金属框架的锈斑,擦拭后使人感到很大的刺激性.为此,我们改用75%酒精对无菌间的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并对擦拭后的物体表面进行监测.
作者:李子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压力蒸汽灭菌的器物每一部位必须接触饱和蒸汽,否则灭菌失败.以前包装器械要求扣一个齿,导致器械齿纹轴节充分打开;现在包装器械要求不扣齿,一般诊疗穿刺包内器械少齿纹轴节能充分打开,但手术器械包如轴节打开不穿在一起造成零乱,包装、手术时取拿分辨费时.
作者:贺彬;闫春荣;殷秀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托幼机构是幼儿聚集场所,是传染病流行易发单位,消毒隔离措施跟不上,会造成传染病的扩散蔓延或暴发流行.为掌握密云县托幼机构内消毒工作的现状,我们于2004~2006年对全县托幼机构的消毒工作进行连续监测.
作者:王冬梅;杨育松;肖桂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各种老年问题接踵而至,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老年公寓式的养老机构.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尚不发达,导致了各种养老机构中存在着环境卫生安全隐患,对老年人的生活健康十分不利.为了解我市养老机构的卫生状况,于2006年10月重点对我市各类老年养老机构的消毒状况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分析.
作者:吴岩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曲阜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其餐饮业卫生质量至关重要.为了解本市餐饮业餐具消毒质量,我们于2002~2006年对曲阜市60家餐饮机构的各种餐饮具卫生状况进行调查.
作者:王会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近年来,足浴作为一种新型的卫生保健服务正在迅速兴起,却还没有相应的卫生规范和标准对其实施有效的卫生管理.为此,我们对本区足浴场所好、中、差中随机抽取10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和细菌学检测,以便杜绝交叉传播,有利于该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
作者:任慧;任文军;潘晓春;陈仁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更好地做好托幼机构卫生管理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2005年开始对辖区内托幼机构进行量化分级管理.所有的托幼机构按照评定标准分为A、B、C三级,按照不同的级别进行管理和动态评定.为了解量化分级管理后辖区内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情况,我们对其进行了消毒质量调查,并与分级管理前进行比较.
作者:杨庆荣;杨双喜;陈建军;施方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病种复杂,致使医院感染发病率相对较高.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还会对医院的声誉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从各环节预防和控制ICU患者医院感染十分必要.
作者:邵月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临床检验需要采集的标本种类很多,主要包括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以及各种病理标本等,在这些标本的采集、保存及运送过程中涉及到许多技术问题.有文献报道,临床实验室报告结果的准确性75%来自标本采集前准备工作,若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出现操作不当则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任玺华;陈为民;安建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全社会各界人士对生活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医疗机构产生的污水排放逐渐引起重视,各项相关法规和标准相继颁布实施.多数医院建立污水处理站,通过对污水的收集、格栅过滤、沉淀、植物净化、二氧化氯消毒等处理,使医院污水达标排放.
作者:魏明;黄瑞娟;李线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医院医护人员手的清洗和消毒是医疗护理的重要隔离措施,国内外都对此进行了规范和要求.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护人员手的卫生技术也得到提高,提出了更加科学有效的手卫生技术方法.但在实际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手的卫生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手的卫生制度并没有很好的落实,在执行规章制度上和技术操作规范方面存在问题.
作者:聂春玲;邵宏;陆劲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环氧乙烷灭菌设备和灭菌技术效果可靠,无菌保存有效期长,有完善的检测手段,适合于各种不耐湿热医疗器械的灭菌[1].环氧乙烷灭菌物品在使用中,如果管理到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会成为医院感染和医疗安全的重大隐患.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自2000年使用环氧乙烷灭菌以来,对加强环氧乙烷灭菌物品的管理作了长期的观察.
作者:姚卓娅;王丽君;施晨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碳酸盐透析液细菌污染的原因及相应对策.方法 采样现场采样和细菌检测方法对透析液B液进行调查.结果 每年1~3月与11、12月抽检的B液合格率为77.78%;4~10月抽检的B液合格率为44.93%.经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整改措施后抽检的B液合格率提高到90.00%.结论 碳酸盐透析液在配制、储存、运输等多个环节中可能造成污染,并与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性,规范碳酸盐透析液的制备中消毒卫生措施,严格消毒储存容器可有效控制污染.
作者:邵卫东;汪佶;潘亚萍;章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纸塑袋包装物品用环氧乙烷灭菌效果及其对保存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无菌检验和化学监测方法进行环氧乙烷灭菌后和保存期间无菌质量检测.结果 经环氧乙烷灭菌后的纸塑包装袋内指示卡和袋外指示色块变色全部合格.灭菌处理的纸塑包装物品保存9个月后,3M纸塑包装袋检出一次细菌阳性;芬兰WIPAK纸塑包装袋出现1次阳性.大可纸塑包装袋保存6~10个月后检出4次阳性.结论 环氧乙烷对纸塑包装物品可达到灭菌要求;但保存期限不同.
作者:张锋;张春玉;吴金京;宋瑾;王绍红;徐键;张秋妹;张剑英;惠新华;胡梅芳;周红;孙华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甘肃省市场销售的84消毒液质量情况.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市场抽样的20种品牌84消毒液进行了检测.结果 在抽样的20种品牌84消毒液产品中,包装标签上产品名称、有效成份及含量标识等内容合格率均为100%;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合格率为90%;企业名称和厂址合格率为90%.在产品说明书中,使用方法、使用范围标注合格率均为75%,杀菌效果及注意事项标注合格率为 80%.结论 所调查的20种品牌84消毒液产品标签和说明书标识内容存在违规现象,有些企业擅自改动批件内容,变相延长有效期,标示内容不实,必须加强监管力度.
作者:刘旭红;许亚宁;石映祥;程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攀枝花市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现状,规范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工作,加强口腔科医源性感染控制.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监测方法对本市辖区内部分医疗机构口腔科诊疗环境及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 环境卫生学合格率三级医院口腔诊疗环境全部合格,个体诊所环境卫生合格率为72.00%.消毒级诊疗器械合格率95.56%,灭菌级诊疗器械合格率85.33%.使用后的牙钻手机检出HBsAg阳性率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20.83%和16.67%.结论 攀枝花市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合格率较高,但灭菌合格率较低,提示存在疫源性感染的隐患.
作者:陈祖华;董朝琼;沈来红;唐刚;张顺瑶;吴万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武汉市中心医院消毒灭菌质量,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抽样和检测方法,对医院不同对象卫生消毒与灭菌质量进行了检测.结果 2004~2006年连续3年该医院室内空气消毒总合格率为97.8%~99.6%;物体表面卫生合格率92.9%~98.0%;工作人员手的合格率91.0%~97.6%.使用中的消毒剂质量合格率99%以上,无菌物品灭菌质量和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合格率均为100%.结论 该医院内环境及物品卫生消毒与灭菌质量较好.
作者:周成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传染病医院输血科卫生消毒质量,以保障输血安全.方法 采用现场抽样检测方法对输血科内环境及医务人员手进行了调查.结果 该医院输血科室内空气消毒质量合格率为94.74%,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8.83%,使用中消毒液全部合格,医务人员手合格率为83.33%.结论 该医院输血科内环境卫生消毒质量总体较好,但医务人员手的卫生消毒质量合格率偏低.
作者:刘振红;文翠容;杨静;冯艳清;庄英杰;李可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密云县各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的状况,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抽检方法对密云县各级医疗机构重点科室消毒灭菌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 全县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总合格率为94.1%.医院卫生院、社区服务站、个体诊所和村卫生室合格率依次分别为94.8%、95.1%、94.3%和89.9%.监测项目中的空气合格率低为85.8%,紫外线辐射强度合格率为87.0%,其他项目合格率均在90%以上.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工作质量尚存在一定问题,应加强消毒工作的管理和监测.
作者:肖桂琴;王冬梅;杨育松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三氯异氰尿酸消毒片的杀菌性能,为实际消毒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 以含有效氯300 mg/L该消毒片溶液对载体上大肠杆菌作用3 min,杀灭率达到100%;含有效氯400 mg/L该消毒片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5 min,杀灭率达到100%.含有效氯600 mg/L该消毒片溶液对白色念珠菌作用5 min,杀灭率达到100%;含有效氯1000 mg/L该消毒片溶液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30 min,杀灭率达到100%.结论 三氯异氰尿酸消毒片细菌繁殖体,真菌及细菌芽孢都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作者:陆永梅;章迎春;沈小芳;张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供了法规保障[1].医疗机构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这对加强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意义重大.由于内镜使用频繁、周转快,多年来内镜消毒清洗一直是医院的一大难题,因此内镜操作引起医源性感染也越来越多.
作者:蒋景华;陈文光;章泽豹;陶映;郭亚春;楼玉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铅是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毒性极高的环境毒物和神经毒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应用于食品和生活饮用水的化学消毒剂中,对铅的含量严格要求,作为消毒剂报批必检项目.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了消毒剂中铅的含量测定采用餐具洗涤剂的国家标准方法即双硫腙比色法,该方法既繁琐又不能准确定量.
作者:刘文杰;王超;王国玲;贾崇奇;张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了准确地反映软式内镜消毒后细菌总数的检测结果,验证消毒内镜细菌总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客观反映其监测结果,我们对2004年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以下称《内镜规范》)中细菌总数检测方法用两只平板法与一只平板法,软式内镜消毒后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对合格标准进行修正.
作者:辛华玲;韩同喜;姜志明;王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手术器械使用后的清洗是保证灭菌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2002版《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灭菌前手术器械应彻底清洗干净,所以,手术器械的清洗已形成规范的工作流程.
作者:康晋萍;陈桂珍;黄培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纳米材料(nano material) 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微粒(nanoparticles) 组成.粒子尺寸范围在1~100 nm 之间,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这使纳米材料在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以及化学方面的性质和大颗粒固体材料有显著的不同.
作者:代小英;许欣;陈昭斌;张朝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化学消毒剂应用广泛,使用量大,在应用化学消毒剂的同时往往伴随副作用,某些化学消毒剂对环境存在影响[1].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各种具有杀菌作用,且无刺激、无污染、副作用小的生物抗菌物质出现在消毒制品中,如抗菌肽、酶类或各种生物代谢产物等[2].从天然动植物资源中发掘新的对环境友好的消毒剂是消毒产品研究发展的一个趋势,且不断有产品问世[3].
作者:卢永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口腔科使用的器械、材料和设备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具有特殊性,对其消毒与灭菌亦体现出特殊要求.口腔器械的操作基本是在病人口腔内进行,常会被血液和唾液污染,除携带有大量细菌之外,还可能会有血液传播性肝炎、艾滋病病毒及其他病毒因子.为控制口腔操作中可造成的交叉感染,国内外医学界先后提出了在口腔医疗工作中,预防经牙科设备、器械、材料等引起的交叉感染和控制的基本原则.
作者:龚彩霞;曾淑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口腔诊疗器械由于种类繁多、形态复杂,接触人体血液和破损黏膜,被公认为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等血液传播性疾病和消化道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1],因此,改进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对预防医源性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颁布实施,口腔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和消毒隔离工作有法可依,将口腔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纳入到医疗安全管理体系中[2].为加强对口腔医疗机构的管理,我市疾控中心于2005年开展了口腔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管理试点工作,并取得显著效果.
作者:陈敏;刘本来;李国庆;杨黎明;姚振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开展医疗卫生机构感染控制的综合监测工作,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手段.我国开展医院感染控制监测已有20余年,取得了很大成绩,医院感染的本底情况清楚,但近几年出现滑坡趋势.现就目前医疗卫生机构感染控制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马菊红;王友军;冯国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本中心医院的医院感染情况,以便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医疗质量.方法 采用连续常规监测和分析监测资料的方法,对连续5年医院感染情况作出评估.结果 5年来医院各项监测数据总体显示消毒合格率逐年增高,空气Ⅱ类环境合格率为65%~85%,Ⅲ类环境合格率为72%~95%;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为82%~96%左右;无菌物品和压力蒸汽灭菌器合格率均为100%.各年度医院感染的感染率波动在4.2%~6.1%.结论 该院医院感染控制质量存在薄弱环节,应加强对医护人员手部消毒的管理并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作者:陶怡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镇江市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状况,以提高内镜消毒质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抽样检测方法,对镇江市部分医院内镜消毒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共抽样检测内镜及其相关用品297份,总合格率为47.81%,各级医疗机构消毒效果合格率均较低,但上级医院好于下级医院.检测胃镜、肠镜和纤维支气管镜共37份内腔面,合格率为54.1%,其中胃镜细菌总数高达6000 cfu/件,肠镜细菌总数高达6300 cfu/件,并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内镜清洗消毒槽内壁、进水管口、出水管口内表面122份,合格率仅为36.1%,其中胃镜冲洗槽内壁高污染菌数为2100 cfu/cm2,进水管口内表面为3000 cfu/cm2;肠镜冲洗槽内壁为1800 cfu/cm2,有9份样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镇江市医疗机构内镜消毒与灭菌质量合格率比较低,市级医院好于县级以下医院;存在制度不健全,清洗消毒操作不规范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改进内镜消毒质量.
作者:姜洪方;刘玉红;徐薇;徐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消毒产品生产企业执行相关法规的情况,提高企业卫生监督管理水平.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抽样检查方法对江苏省消毒产品生产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各种规模消毒产品生产企业237个,涉及消毒产品432个,企业卫生许可持证率100%.符合《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要求的占63.29%,以卫生用品的合格率高占80.20%.产品标签、说明书完全符合《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要求的占总合格率为35.19%.将2004~2006年调查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以2005年合格率高,各年合格率的变化与企业培训情况及监督管理力度等因素有关.结论 江苏省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多数为中小型民营企业,其规模小、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漠、掌握和执行法规不够,因而存在问题较多, 某些项目合格率不高;因此需要加强培训和监督管理力度.
作者:顾健;张小凡;刘有虎;邱杏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山西省部分医院洁净手术部洁净技术性能,对其综合性能作出评价.方法 采用仪器检测方法对12所医院的116间洁净手术室综合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 在尘埃粒子数监测中,9间Ⅰ级洁净手术室合格率为55.55%,18间Ⅱ级洁净手术室合格率为77.77%,55间Ⅲ级洁净手术室合格率为47.27%,7间Ⅳ级洁净手术室合格率为57.14%,27间洁净辅助用房合格率为51.85%.在各项监测指标中,浮游菌、沉降菌合格率均达100%,其他监测项目合格率依次为悬浮粒子92.94%、风速和换气次数62.93%、相对湿度73.28%、压差88.79%、噪声87.93%.结论 山西省12所医院洁净手术部综合性能指标合格率波动在47.27%~77.77%,除细菌指标之外,其余指标合格率均比较低,需要改进和提高.
作者:宋晓红;赵春兰;贾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987年我国开始对消毒剂和消毒器械产品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次年开始正式启动评审制度.1992年卫生部正式颁布《消毒管理办法》,并在全国范围内对批准的消毒剂、消毒器械进行了清理整顿.2002年卫生部对《消毒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并重新颁布,规定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审批和发放卫生许可证,国家收回省、直辖市对消毒剂和消毒器械卫生许可批件审批权,由卫生部统一审批.
作者:胡国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主办的2007年度全国消毒学学术交流大会于2007年9月4日~7日在四川省成都市胜利举行.本次学术大会盛况空前,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消毒学科学工作者、医院感染管理专家以及消毒产品生产企业代表260多人参加了会议.大会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与四川省成都市预防医学会承办,北京四环卫生药械厂有限公司独家协办.
作者:杨华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