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辽宁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0-1719
  • 国内刊号:21-1128/R
  • 影响因子:0.81
  • 创刊:1958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8-87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医学
辽宁中医杂志   2013年3期文献
  • 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术后的中药熏洗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熏洗方在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术后功能恢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术后的3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于清创减压术后3周开始系统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加用中药熏洗治疗.测量手指活动改善情况,根据TAM评分以评定疗效.结果:30例均得到临床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治疗组手指功能恢复较好,优良率87%;对照组优良率47%,两组比较,P<0.05.结论: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术后系统康复训练治疗配合中药熏洗可以明显改善手指功能,效果确切,疗效佳.

    作者:徐进;丁任;钱晓忠;匡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防敏润肌唇膏治疗唇炎26例

    目的:观察自制防敏润肌唇膏治疗唇炎的疗效.方法:以内外结合的治疗方法,3组均内服增液汤加减,3组外用制剂分别为防敏润肌唇膏(治疗组)、本院院内制剂紫草膏(对照1组),外用尤卓尔软膏(对照2组)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第1周,外用激素组(对照2组)的疗效指数高于外用中药防敏润肌唇膏组(治疗组)和外用中药紫草膏(对照1组),但治疗第2、3周后疗效指数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防敏润肌唇膏对口唇黏膜部慢性炎症及轻度的皲裂和口唇干燥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夏庆梅;张池金;刘志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化痰利湿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痰湿体质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化痰利湿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痰湿体质者胰岛素抵抗的疗效.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既往无糖尿病一级亲属痰湿体质者共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1例),两组均采用饮食、运动治疗,治疗组在饮食、运动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显著改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在降低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甘油三酯(TG)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改善趋势,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饮食、运动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化痰利湿治疗,能进一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痰湿体质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

    作者:王体敬;李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二白穴不同干预方法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二白穴毫针、电针、穴位贴敷等不同干预方法对混合痔术后镇痛的疗效评价.方法:将160例混合痔(男84例,女76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毫针、电针、穴位贴敷3组)、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钾胶囊),根据疼痛视觉模拟比量(VAS)评分法、对术后疼痛进行评分.并对疼痛时间、性质、均住院日、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比较.进而评价临床镇痛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评分均明显改善.同时干预二白穴对创面愈合无影响.结论:电针干预二白穴对减轻术后的局部疼痛较其他方法有明显效果.

    作者:王波;陈艳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痤疮中医内外合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外治及中药外敷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别服用对证汤药,并结合外治针刺及中药外敷,每周1次.对照组58例,仅给予中药内服.分别治疗2个月,观察疗效.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内服中药并配合外治法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改善快.

    作者:王振国;邵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健脾益气中药配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晚期直肠癌化疗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中药配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全部32例晚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例采用化疗L-OHP+5-FU/CF方案,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中药配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5.00%、41.67% (P >0.05).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提高率分别为54.28%、26.67% (P <0.05).临床证候改善率分别为75.00%、58.33% (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直肠癌能使瘤灶稳定,有效调节机体异常的病理生理状态,在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临床证候等方面有显著优势.

    作者:王淑萍;曲大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轻微肝性脑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大黄煎剂保留灌肠对轻微肝性脑病患者内毒素、血氨及数字连接试验(NCT)、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共选取80例乙肝肝硬化并发轻微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中药组(B组)、乳果糖组(C组)、安慰剂组(D组),每组各20例,4组均采用基础治疗,B、C、D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大黄煎剂(大黄、乌梅)、乳果糖、安慰剂保留灌肠.结果:中药组在降低内毒素、血氨、NCT及改善肝功能方面均优于其他3组(P<0.01).结论: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轻微肝性脑病安全、有效.

    作者:姚春;姚凡;谢武;何燕;韦玉仙;付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灸药联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灸药联用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和美洛昔康片,治疗组行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并联用温肾化瘀悬灸法治疗,以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各主要症状积分、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IgA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各主要症状积分、CRP、ESR、IgA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结论:灸药联用法能有效控制AS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胡建国;陈湘君;邓予新;庞海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补肾益智汤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血管性痴呆

    目的:探讨补肾益智汤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符合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46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神经节苷脂钠静脉滴注,治疗期为21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益智汤.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评定量表(ADL)在治疗前和治疗21 d后进行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检验.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组MMSE评分增分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智汤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良好疗效,能促进认知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敬会;夏忠诚;桂程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丹红注射液对胸痹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

    目的:观察及评估丹红注射液对血瘀胸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按照冠心痛的诊断标准,胸痹血瘀入选标准,自2009年3月-2010年11月收集门诊病例60例,静脉注射丹红20 mL/d,治疗2周,对照观察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丹红注射液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P<0.05),降低血黏度.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胸痹心血瘀阻患者有明显疗效.

    作者:王金梅;李学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药内服外用配合物理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中药内服外用配合物理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给予中药内服外用配合物理理疗治疗的观察组和单纯物理理疗的对照组,观察治疗效果以及紧张、焦虑和疼痛等负面情绪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93例,有效4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89.33%,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HAMD评分(15.21±1.82)分、HAMA评分(14.33±1.62)分、VAS评分(1.96±0.2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配合物理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缓解不良情绪,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作者:王晓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高压氧配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病后遗症50例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小儿中毒性脑病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小儿脑病后遗症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发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8%),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病后遗症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冶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脾虚小鼠TNF-α的表达及不同产地人参调节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脾虚对小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并对辽宁、吉林和朝鲜三产地人参的调节作用进行比较.方法:8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正常三地人参灌胃组(A1、A2、A3组)、脾虚模型组(B组)和脾虚三地人参治疗组(B1、B2、B3组),每组10只.脾虚组及脾虚三地人参治疗组小鼠灌胃100%番泻叶浸泡液10d,建立脾虚证模型;脾虚证模型造膜成功后,人参灌胃及治疗组小鼠分别灌服三地人参水煎剂,空白及模型组小鼠同时灌服生理盐水,给药2周后,检测各组小鼠TNF-α的含量.结果:各组小鼠TNF-α含量,A组与A1、A2、A3组相比其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经统计学分析P >0.05;A1、A2、A3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B组与A组相比统计学有差异P<0.05;B组与B1、B2、B3组比较统计学有差异或差异显著,辽宁、吉林和朝鲜人参分别为P<0.05、P<0.01、P<0.01;B1、B2、B3组间比较及与A、A1、A2、A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虚时机体的TNF-α含量降低;三地人参水煎剂灌胃治疗后均可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吉林、朝鲜人参对其影响显著,辽宁人参次之;人参水煎剂对正常小鼠TNF-α含量无明显影响,三地人参作用相似.

    作者:陈殿学;孙宏伟;关洪全;雷萍;刘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黄连与附子配伍对乳鼠心肌细胞的影响

    目的:考察黄连、附子及其配伍组对乳鼠心肌细胞的影响,拟从细胞水平阐释黄连、附子有无心肌细胞毒性.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结合MTr比色法研究黄连、附予以及黄连附子1∶1、1∶2配伍组对乳鼠原代心肌细胞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研究显示:黄连、附子以及黄连与附子配伍各浓度组均能显著抑制心肌细胞OD值(P<0.01),其中单味黄连各浓度组均对心肌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除黄连1组(0.55 mg/mL)外,其余各浓度组对心肌细胞的抑制率均在50%以上,并呈剂量依赖性(P<0.01);等量单味附子组对心肌细胞的抑制效应不如同量单味黄连明显.与等剂量的黄连组比较,配伍各个浓度组则能明显降低等剂量黄连对心肌细胞的抑制率(P <0.01,P<0.05).结论:黄连减慢心率引起心电紊乱,可能与其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凋亡而呈现的细胞毒性有关.附子也可引起心肌细胞凋亡,但与黄连配伍后则能缓解黄连单用引起的心电紊乱,改善心率,降低细胞毒性.

    作者:傅勇;刘莉娜;王建;肖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风药活血作用及其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探索

    目的:通过风药对肝纤维化的抑制,揭示风药活血化瘀的作用.方法:用50% CCl4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8周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A(防风、羌活、白芷)组、B(下瘀血汤)组、C(秋水仙碱)组、D(生理盐水)组,E组(正常组).观察各组药物治疗后变化情况和各组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下瘀血汤组和风药组大鼠血清HPC-Ⅲ、HA、ColⅣ-C、FN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光镜下可见风药组和下瘀血汤组灶性正常肝细胞索,未见肝假小叶形成.结论:风药对大鼠肝纤维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提供新的用药思路.

    作者:黄文强;彭宁静;吕德;何利黎;罗再琼;张天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电针对肝纤维化大鼠的疗效及对松弛素和TGF-β1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抑制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对松弛素(RLX)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电针组选取足三里和肝俞穴进行电针刺激.8周后检查各组肝组织病理学情况,对肝纤维化损伤进行分级评分,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和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CⅣ),应用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RLX、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能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纤维化评分(P<0.01),降低ALT、AST、HA、LN、PCⅢ、CⅣ水平(P<0.01),降低肝组织中TGF-β1的活化水平(P<0.01),同时上调RLX的水平(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和肝俞穴具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组织中TGF-β1及上调RLX的水平有关.

    作者:涂国卿;周玉平;曹耀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不同中西药组合方案对实验性兔髂动脉硬化模型CRP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中西药组合通过干预炎症反应而延缓AS病变的疗效,为中西医结合防治AS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4只普通饲料喂养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66只经高脂饲料喂养大鼠,经模型评价,均符合标准.分出6只作为模型对照组,将其余实验模型随机分为10组,每组按疗程给予相应的受试药物,15日后颈动脉采血,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采用ELISA检测结果显示,各治疗组兔血清与模型组相比,CRP指标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各治疗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肝素、阿司匹林和葛根素、疏血通组合方案对实验性兔髂动脉硬化模型CRP水平的降低能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杨云松;刘丰;索传涛;刘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益气活络法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组织中TNF-α、p-PKC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芪明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p-PKC、TNF-α表达的影响,以揭示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部分作用机理.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贝那普利西药对照组(C1组),黄葵中药对照组(C2组),芪明颗粒治疗组(D组),每组10只.于实验第8周末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微量白蛋白;采用光镜观察肾皮质形态学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肾组织中TNF-α、p-PKC的水平.结果:(1)C1、C2、D组FBG、Scr、BUN、UAER均高于A组(P<0.01),但明显低于B组(P<0.01或P<0.05).(2)C1、C2、D组TNF-α、p-PKC水平较B组明显改善(P<0.01).(3)光镜下,C1、C2、D组肾脏病理改变较B组明显改善.结论:芪明颗粒能通过减少糖尿病肾病大鼠TNF-α、p-PKC水平减少尿白蛋白,改善肾功能和肾组织结构,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

    作者:奚悦;李敬林;崔秀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大黄素抑制人结肠癌RKO、Caco-2细胞体外增殖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人结肠癌细胞株RKO、Caco-2的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倒置显微镜显像观察细胞数量变化;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周期分布;Caspase-3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酶蛋白活性.结果: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以及大黄素浓度的升高,大黄素对人结肠癌RKO、Caco-2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增高;大黄素阻滞两种细胞于S期,使G2/M期细胞比率明显下降,激活Caspase-3酶蛋白;提高细胞凋亡率.结论:大黄素抑制人结肠癌细胞株RKO、Caco-2体外增殖,其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大黄素能够阻滞RKO、Caco-2细胞株细胞周期并激活Caspase-3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左文英;陈媛媛;蔡骏;李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甘麦大枣汤对CUMS大鼠行为学及中枢递质5-HT和NE的影响

    目的:观察甘麦大枣汤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UMS)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内单胺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180~200 g)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文拉法辛组、甘麦大枣汤大、中、小剂量组,以孤养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性刺激为方法进行抑郁症大鼠造模(21 d),造模成功后进行21 d药物干预,灌胃给药.采用敞箱实验和糖水消耗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脑内NE和5-HT含量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甘麦大枣汤能够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行为学障碍,表现为蔗糖水的饮用量明显增加,旷野试验中大鼠水平得分及垂直得分均增加(P<0.05),甘麦大枣汤组脑内单胺神经递质NE和5-HT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甘麦大枣汤具有改善CUMS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特征,明显提高CUMS抑郁症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神经递质NE和5-HT的含量,提示甘麦大枣汤通过提高症大鼠脑内单胺神经递质NE和5-HT的含量或活性,从而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作者:秦竹;毕秀华;唐瑶瑶;王臻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补骨脂对去卵巢肥胖大鼠血脂和丙二醛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骨脂水煎剂对去卵巢肥胖大鼠血脂和丙二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和补骨脂组.将手术组和补骨脂组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而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周围的脂肪.术后手术组和假手术组饮用自来水,而补骨脂组饮用补骨脂水煎剂.每隔5天定时称体重.饲养55天后,从股动脉取血并分离血清测定雌激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1)体重:手术组高于假手术组和补骨脂组(分别P<0.001,P<0.05).(2)血脂:手术组TC、TG和LDL都高于假手术组(分别P<0.001,P=0.002,P=0.0032),补骨脂组的TG低于手术组(P<0.01).(3)雌激素:手术组和补骨脂组都低于假手术组(均P<0.01).(4)MDA:手术组高于假手术组和补骨脂组(P<0.05,P<0.01).结论:补骨脂水煎剂可改善去卵巢肥胖大鼠的脂代谢紊乱,清除过多的自由基,提高脂质抗氧化能力.

    作者:常燕琴;岳嘉;蔺美玲;张小郁;郑天珍;李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艾灸预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Hsp70、Hsp90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预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热休克蛋白Hsp70、Hsp90的影响,探讨艾灸防治AD的作用机理.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预艾灸组,每组各10只,以双侧海马注入Aβ1-42制作AD大鼠造模,造模前预艾灸组采用艾条温和灸“百会”“肾俞”穴,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CA1区Hsp70、Hsp90的平均光密度表达.结果:通过4周的预艾灸治疗,预艾灸组大鼠海马CA1区Hsp70、Hsp90的平均光密度表达均较模型组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艾灸预刺激方法可能通过诱导脑内Hsp70、Hsp90的表达来抑制Aβ毒性级联反应,从而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杜艳军;宋杰;周华;陈帮国;王述菊;孙国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宣肺健脾法对哮喘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抑制型Smad的影响

    目的:观察宣肺健脾法对哮喘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哮喘大鼠模型,观察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支气管壁厚度(Wat)、平滑肌厚度(Wam)、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和Smad7的表达.结果:造模后Wat、Wam、TGF-β1及其受体I(TβR I)表达明显增加(P<0.01),Smad7 mRNA显著下调(P<0.01).药物干预后,Wat、TGF-β1、TβR I显著降低(P<0.05),Smad7 mRNA显著上调(P<0.01),中药组尤为明显.结论:宣肺健脾法可能通过抑制哮喘大鼠TGF-β1、TβR I的过度表达,上调抑制型Smad,影响TGF-β/Smads通路的转导,减轻气道重塑.

    作者:马佐英;何山;王学龄;刘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论“心火脾湿受风而成”为湿疮病机本质

    通过研究古今典籍,提出“心火脾湿受风而成”为湿疮的病机本质的观点.从中医认识疾病的方式、病的基本“证”和患者整体情况下“证”的不同、湿疮临床表现多样与古代病名繁多的实质、历代医家对湿疮病机的认识、现代中医各家对湿疮病机的认识和诊治、湿疮治疗选方用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说明其对湿疮病机的认识源于《内经》,各个流派各有侧重,但均揭示本病虽病在表,而与五脏病机相连,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病,内因责之于心火、脾湿,外因主要为风、湿、热邪为患.

    作者:程宏斌;伍景平;艾儒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浅析三定辨证法在临床中的运用

    目的:中医诊断方法的灵活运用体现了中医学两大基本特点之一——辨证论治,是否恰当运用诊断方法是衡量临床中医师技能水平的尺度,临床疗效则是检验正确运用诊断方法的标准.文章探讨的是三定辨证法在临床中的运用.理论阐释:三定辨证法实质上与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辨证体系有异曲同工之妙.先定病位,病位清楚,如同知靶,镖必中的.中医治疗疾病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辨证的内涵,一为定性,二为定程度.定性就是确定疾病的属性,为中医治疗疾病正确与否的基础,可以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如寒、热、虚、实、瘀、阻、郁等).中医在诊治疾病过程中,要确定疾病的属性,中医辨证的目的是确定疾病的属性.定程度是关键,熟知病情之轻重,用药遣方成竹在胸.定程度就是确定疾病寒、热、虚、实、瘀、阻、郁的程度,为中医疗效的关键,不能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中医在治病过程中的每一次定程度,都是根据特定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的.临床举隅:文章例举口渴症临床病症典型病案,重点论述定位、定性、定程度的三定辨证法的临床具体运用.同时以个人临床经验体会来总结和验证三定辨证法的临床诊辨疗效.

    作者:袁勇;冯志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晚期胃癌中医综合疗效标准模型的构建

    目的:建立中医综合疗效标准模型,与WHO实体瘤疗效标准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中的预后作用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将影响晚期胃癌预后的多个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建立晚期胃癌中医综合疗效标准模型,用Kaplan-Meier法判断两种疗效标准对晚期胃癌的预后作用.结果:104例晚期胃癌患者纳入研究,根据Cox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医综合疗效标准的评价指标为瘤体大小、Karnofsky评分、体重及主症变化4项.中医综合疗效标准评价为有效与恶化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00与5.0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10,P=0.000),而以WHO疗效标准评价,CR、PR、SD生存曲线相互交叉.结论:中医综合疗效标准用于评价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的预后作用优于WHO疗效标准.

    作者:朱尧武;杨宇飞;郝迎旭;吴煜;郭全;郭中宁;许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恶性肿瘤中医证治新理论——瘀毒论

    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因疾病死亡的第一大死因,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医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作者通过多年习读经典,临床实践,对中医治疗肿瘤提出新的理论依据—“瘀毒论”,并根据其属性,以阴阳为纲、脏腑部位为目,提出“瘀阴毒、瘀阳毒”理论,指出恶性肿瘤是以“瘀毒”为标、“元气亏虚”为本的新观点,并将恶性肿瘤的中医证候、病因病机概括为“瘀毒”,同时设立相应的治则方药.

    作者:蔡小平;魏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从五脏浅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形成与脏腑功能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重点从五脏角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进行系统的阐述,以期指导临床.

    作者:徐娟;周振婷;王晓瑛;辛燕莲;张作美;袁立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浅析从痰瘀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痰饮血瘀是COPD的重要病理因素,几乎贯穿整个病程.肺失宣降,为盛痰之器,脾失运化,为生痰之源.气机不畅,则血运失常而致瘀,水停湿阻而凝为痰饮,瘀血和痰饮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因此,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活血化瘀祛痰法治疗COPD有积极意义.

    作者:应明军;曲妮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古今名医方论》学术思想初探

    《古今名医方论》乃由清代罗美撷选历代名医的医论和辨证施治的精华编撰而成,其选方严格、实用,无门户之见,师其法而不泥其方,且多有发展创制新方,对名医、名方之评述更为精审,阐明了方剂配伍理论.

    作者:孙丽英;胡晓阳;赵雪莞;陈宝忠;段富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寻常型银屑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的横断面研究

    目的:调查北京市寻常型银屑病(冬季型)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预防银屑病复发以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应用整群抽样和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中的横断面研究方法,进行寻常型银屑病(冬季型)患者中医体质临床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北京地区汉族,18 ~ 65岁寻常型银屑病(冬季型)患者660例,判定体质类型,分析比较各体质类型分布规律,以及与性别、年龄、病程、诱发因素、家族史、皮损情况等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由多到少依次为湿热质、阴虚质、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痰湿质、瘀血质、平和质、特禀质.各体质类型间,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病程、诱发因素、家族史、皮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地区汉族寻常型银屑病(冬季型)患者体质类型,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其分布与性别相关,但与年龄、病程、诱发因素、家族史、皮损情况不相关.

    作者:姜桂仙;崔炳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虞坚尔治疗小儿哮喘的学术思想探析

    虞坚尔教授在哮喘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对哮喘病机的认识有独到的见解,提出哮喘之“夙根”“胶固之痰”和“窠臼”非痰的范畴内的单纯的痰,是和有形实邪瘀结合,呈痰瘀胶结之态;并认为肺、脾、肾生理功能活动属阳,新陈代谢、五脏六腑的物质基础属阴,病理产物如“痰”和“瘀”等阴邪属阴,人体阴阳的平衡状态被打破,是哮喘发生的根本.文章从气、痰、瘀、阴阳4个方面探析虞坚尔教授治疗哮喘的学术思想.

    作者:周静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骨折临床试验设计探讨

    文章就目前中药治疗骨折方案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如试验目的、病例选择、疗效指标的确定等进行探讨,为该类疾病临床研究方案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张锡玮;岳丹;胡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张志坚中医药全程参与治疗慢性肾炎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张志坚认为慢性肾炎的治疗中医药应全程参与,不容置疑.文章分别从中医药与激素、中医药与雷公藤及中医药与细胞毒药物结合使用方面介绍了张老中医药全程参与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

    作者:王身菊;陈岱;张福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朱方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对朱方石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证经验进行总结.朱方石教授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精简、凝练为4个证型进行论治,在临证中执简驭繁.临床治疗过程中,注意病证结合、中西互参,立法遣方精当.列举典型案例,以佐证朱方石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作者:苏克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孙桂芝借鉴疡科理论诊疗恶性肿瘤经验

    孙桂芝教授结合古籍记载及自身临床经验,发现恶性肿瘤常可伴见“疮疡、溃烂、流水”,属疾病之晚期,为不治或难治之证;且通过临床观察,此类病证具有一定普遍性和规律性.因此,在诸多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上均可充分借鉴古代“疡科”思想,比照“疮疡”论治,施以“异病同治”之法.认为此种“疮疡”的根本成因在于“癌毒”深伏,主张早期活血解毒、祛瘀通脉,中期拔毒抗癌、祛腐生肌,晚期补气养血、生肌收口,并尤其重视填精养血、益气生血法的运用,临床验之,效果显著,值得师法.

    作者:顾恪波;王逊;何立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马建伟治疗膜性肾病经验

    马建伟认为脾肾两虚为膜性肾病发病之根本,湿热毒邪、瘀阻肾络、风邪外袭为膜性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特点.在治疗中应以益肾健脾为本;清热利湿解毒当先;强调祛风除邪;活血化瘀贯穿治疗始终;谨守病机,守方治疗,随证辨治,中病即止.

    作者:杨玉新;马建伟;董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提取溶剂酸度对血竭及玉红生肌凝胶中血竭素含量的影响

    目的:考察不同提取溶剂酸度对玉红生肌凝胶及血竭中血竭素含量的影响,建立玉红生肌凝胶中血竭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取血竭及玉红生肌凝胶,分别经3%、6%、9%、12%、15%磷酸甲醇超声提取,HPLC测定血竭素的含量.结果:随提取溶剂酸度的升高,血竭及玉红生肌凝胶中血竭素含量逐渐升高,12%磷酸甲醇提取时血竭素含量均已达到高值,凝胶中血竭投药量接近真实投药量.结论:血竭及玉红生肌凝胶中血竭素含量测定时应以12%磷酸甲醇提取.

    作者:刘长龙;高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蒙药土茯苓七味汤散的鉴别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蒙药土茯苓七味汤散的薄层色谱鉴别及显微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土茯苓、诃子、栀子、黄连进行了鉴别;应用显微鉴别方法分别检出了处方中的土茯苓、金银花、诃子、栀子、黄连、瞿麦.结果:薄层色谱鉴别和显微鉴别中各味药的专属性较强,重现性好.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作为该制剂的鉴别研究.

    作者:包桂花;包明兰;孟根小;花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刮痧结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刮痧结合刺络放血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防治效果.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3例,试验组采用刮痧结合刺络放血疗法,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观察1周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及1年内的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和双侧椎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均明显上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1年后的复发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刮痧结合刺络放血疗法可通过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进而防治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复发.

    作者:高明丽;王耀;张国辉;王越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从针刺对痛经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看针刺作用的效能

    目的:探讨不同留针时间内针刺作用的效能.方法:将1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单穴针刺组、多穴针刺组.采用国际上常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记录每个患者针刺前即时及针刺后多个时点的疼痛指数,根据针刺作用时效规律比较两组患者针刺效能的变化特点.结果:两组痛经患者在留针期内不同时段的针刺作用的效能是不同的,留针后期针刺效能均呈减弱趋势.结论:针刺作用的强度或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非留针时间越长针刺效能越高,但对于重度痛经患者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利于获取佳止痛效果.

    作者:陈少宗;郭珊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解析传统灸法运用的五大关键因素

    传统灸法历史悠久,功效卓著,对灸法进行深入研究和临床验证,应熟知灸法运用的五大关键因素:选择施灸材料,明确灸治部位,掌握操作技巧,分辨刺激程度,注重灸后调理.如此掌握要点,知常达变,才能充分发挥灸法应有的治病效能,使传统灸法进一步发扬光大.

    作者:朱现民;尹连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CREB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CREB的变化以及电针对其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双侧海马一次性注射聚集态Aβ25 ~ 35制备AD大鼠模型,电针组选取双侧“肾俞”穴、双侧“内关”穴和“大椎”穴,接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选用2 Hz连续波,强度为1 mA,通电20 min,每天1次,每周6次,共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REB表达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电针对其的影响.结果:经图像分析,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CA3区CREB的表达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组大鼠海马CA1区CREB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提高(P<0.05),而CA3区CREB的表达虽有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增强海马CREB的表达,改善LTP,提高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沈峰;杜艳军;王飞;孔立红;孙国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针刺推拿治疗偏头痛36例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针灸门诊就诊的36例偏头痛患者,采用针刺丝竹空透率谷、颔厌透曲鬓、风池、合谷等穴位,配合头部推拿手法治疗.在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针刺推拿治疗偏头痛疗效快、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白金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留针时间及针刺频次规律与针刺时效关系探讨

    针刺的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是针刺治疗方案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古代及现代相关文献,发现留针时间、针刺频次存在较大随意性,缺乏对针刺时-效关系的深入研究,尚未建立规范化的临床指导模式.倡议从循证医学角度出发,对常见病的针刺治疗进行科学严谨的随机对照研究,提供切实可信的数据,寻找出各种疾病的佳针刺时间及频次,以期规范临床操作,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太阳病(风寒表证)白介素-1变化规律探讨

    目的: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白介素-1(IL-1)变化规律.方法:以文献报道“小鼠风寒表证”疾病模型制作方法为基础,结合预实验的经验制作动物模型,与正常组比较一周内白介素-1(IL-1)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实验组白介素-1(IL-1)表现为昼低夜高的变化;在风寒表证7天疾病周期中,实验组IL-1的表达高于正常组(P<0.01);实验组小鼠体内IL-1的表达逐渐上升,于发病第3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实验组IL-1的变化曲线与正常组基本平行.结论:IL-1存在昼夜变化节律;IL-1的高表达出现在太阳病第2~3天,此后逐渐回落,基本吻合外感表证7天自愈的病程;实验组白介素-1(IL-1)水平昼低夜高的变化,与三阴病欲解于夜间,三阳病欲解于昼时的认识一致.

    作者:吴萍;张发斌;李杰;张广梅;陆东明;王仁嫒;赵协慧;陈湘红;刘占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刘文峰治疗消渴病之学术思想

    总结刘文峰教授从医46年治疗消渴病的学术思想,中医传统的观点认为消渴病(糖尿病)发病病机为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主张从肺、脾(胃)、肾三脏论治.刘教授则认为消渴病的发生发展,尽管与肺、脾(胃)、肾三脏有密切关系,然而肝在此病全过程中居重要地位,而脾不散精是津液代谢失常的首要因素,故肝郁、脾不散精为糖尿病的始动因素.因此,提出了“从肝论治”“从脾论治”消渴病(糖尿病)的理论,其理论是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补充和发展,从而亦为消渴病(糖尿病)的治疗提出了新思路.

    作者:王德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证素分布的文献研究

    目的:基于文献报道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证素分布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建立系统性红斑狼疮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提取证型总数为485个,以热毒炽盛、脾肾阳虚、阴虚内热、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风湿热痹为常见.病位证素依次为肾、脾、肝、心,与经络、肺、肌肤、脑、胃相关.主要病性证素为热、阴虚、肾虚、脾虚、毒、血瘀.证素组合形式有五种,以两证素构成证候形式所占比例高(49.3%),其中又以两病性证素组合为常见.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部位主要在肾、脾、肝三脏,是以热、毒、瘀为标,脾肾亏虚为本的虚实夹杂疾病.“瘀”既是SLE病理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病程中的重要病理产物.

    作者:朱震;张世勤;汪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试论阴阳互根互用理论指导消渴病辨证施治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代表了同一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阳代表功能活动,阴代表物质基础;阳主外,阴主内;驱除实邪为阳,固本扶元为阴.阴与阳根据内外环境变化,相互为用,始终维持某种动态平衡.以此理论为指导,探讨消渴病辨证论治,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本病本质、指导临床.

    作者:李俊贤;谢春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经方“方证相应”研究——以桂枝汤为例

    以桂枝汤为例,遵循经方“方证相应”理论的内涵构建了桂枝汤方证网络,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对该网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桂枝汤方证网络具备网络复杂性,具有复杂网络的“小世界网络”特征,症状(体征)的度数分布具有幂律特点,该网络为无标度网络;并对桂枝汤方证网络中症状(体征)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评价.文章中的思路与方法对“方证相应”研究进行了新的尝试,有助于“方证相应”科学内涵的深入探讨.

    作者:郭超峰;施学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普通感冒专家咨询问卷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普通感冒常见证候及其诊断指标.方法:采用德尔菲法,编制普通感冒中医证候特征专家咨询问卷,向全国30位专家发送.回收的资料使用Epidata 3.0版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AS 6.12统计软件包进行均数、变异系数和满分比的统计描述及X2检验.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0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为0.933,协调系数为0.360(X2=456.20,P=0.001).普通感冒常见证候有风寒证、风热证、风燥证、暑湿证、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并对其诊断指标作了分析.结论:普通感冒常见证候6种,常见证候与诊断指标可作为证候诊断标准的依据.

    作者:王至婉;宴海红;张海龙;王明航;李素云;李建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韩景献“三焦针法”及其临床应用概况

    韩景献教授根据中医理论及其40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三焦气化失常-衰老”的老年期痴呆创新病机理论,据此确立的“三焦针法”能够总调上中下三焦,重调后天之本中焦脾胃,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老年期痴呆,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赵英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探析针药并用治疗肩部经筋病

    肩部经筋病常引起肩臂疼痛及活动障碍.本病反复发作,单一治疗难以根治.文章分析了经筋的生理病理,指出治疗肩部经筋病,先以火针点刺、毫针排刺以止痛,次则依据不同证候,分别给予活血化瘀、祛风散寒除湿、补益肝肾中药内服,为针药并用治疗肩部经筋病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昶;熊会海;王瑞红;王军;刘赵丽;廖奕歆;赵吉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试论《针灸大成》中的针药结合思想

    文章首先阐释了研究《针灸大成》中针灸药结合治疗疾病的必要性,接着从《针灸大成》中对针、灸、药多措并举的理论认识,对针、灸、药适应证的认识和杨氏针药并用的医案记载三个方面整理了《针灸大成》的记载内容,通过分析,得出结论:(1)《针灸大成》在理论上阐释了针灸药的治疗原则;(2)《针灸大成》在临床应用上体现了针灸药相互配合,灵活应用的思想;(3)《针灸大成》中强调针灸的优势和长处;(4)《针灸大成》中的杨氏医案体现了针灸药综合疗效,取长补短的思想.

    作者:张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抑郁症季节高发性与“肝应春”理论相关性探讨

    根据抑郁证季节性发作的特点、中医肝脏功能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对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抑郁症季节性发作与“肝应春”的相关性.此研究不仅有助于从深层次上揭示抑郁症季节性发病的机理,正确认识中医“肝应春”理论内涵,也对防治抑郁症的季节性发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覃骊兰;马淑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人们日益意识到脂肪肝给生命健康带来的重大影响.近年来医学界为有效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与成果,目前西医多从生活方式的改变来纠正脂肪肝,辅助对症处理,药物治疗.中医多从整体观念出发,以人为本,辨证论治.文章主要就中、西医常见治疗方法和药物做一综述.

    作者:董姝;刘平;孙明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黄芪多糖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黄芪多糖是传统中药黄芪的天然有效部位之一,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多方面功效.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相关文献,从对心血管、对心肌细胞、对动脉血压、对心率四个方面,归纳黄芪多糖在心血管疾病领域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

    作者:李冬方;何小丽;都基莎;顾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述评

    临床上中风病又叫脑卒中,根据流行病调查,在我国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且年龄趋向于低龄化[1],发病快,病死率高,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种之一,发病后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可以根据不同阶段进行分期,其中的偏瘫痉挛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临床医疗上面临的一项主要难题.中医针灸推拿作为中医中特色疗法在中风康复治疗中发挥了显著优势,在偏瘫痉挛期缓解肢体痉挛状态改善预后的作用也非常明显.通过临床实践,文献研究,从针灸部位(头针、体针、夹脊针、督脉针、跷脉穴针刺等特殊针法等),推拿手法((攘)法、点穴法、掌擦法、捏法、运动疗法、逆推足三阴经法等),综合疗法等方面对用以针灸推拿为主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优势进行简要的综述.

    作者:胡乐星;齐瑞;孙萍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方中医辨证概述

    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已成为影响女生生殖健康的重要问题,文章综述了目前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治疗方面的主要证型,以及各医家的经验方,以期对该病的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作者:刘军莲;李勇枝;盖宇清;高建义;刘新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自拟中药.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好转30例,总有效率为94.54%;对照组治愈19例,好转24例,总有效率为78.1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比单用西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魏蕾;刘肇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

    目的:观察综合性吞咽功能治疗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长、短期疗效.方法: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35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进行针刺、按摩、解语丹和康复训练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0.9%与48.6%,P<0.05).治疗组长期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4.8%与34.3%,P<0.05),且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洼田饮水评级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而且具有长期疗效.

    作者:陈捷;李平;哈晓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吴银根辨治间质性肺疾病验案分析

    通过验案分析,总结吴银根教授辨治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经验.其辨治要点是:认为本病的病位在肺络,病机为肺络痹阻,痰瘀互结.虚、痰、瘀是其主要病理特点,以通补肺络为大法,主张络虚宜通补,采用祛痰通络,活血化瘀,温阳益气,滋阴补肾等治法,善用峻烈、有毒和虫类药物.

    作者:石克华;熊必丹;吴银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石柱参与林下山参及传统园参成分差异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石柱参与林下山参及传统园参成分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皂苷Re、Rg1、Rb1;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总皂苷的含量.结果:石柱参与林下山参人参总皂苷的含量相当,但高于抚松普通参和集安边条参的含量;石柱参中人参皂苷Re、Rg1、Rb1的含量均高于林下山参和抚松普通参和集安边条参.结论:石柱参人参皂苷的含量较高,可为其内在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可强;薛振东;魏汉莲;宋宇宁;关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杨明会通因通用法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验案举隅

    依托历代中医文献对糖尿病眼底出血的理论,分析导师对糖尿病眼底出血的认识.认为糖尿病眼底出血为多种原因导致久病血瘀化水,水瘀互结,阻碍气机和影响血畅,血阻目络导致出血.糖尿病并发眼底出血表面现象虽为出血征象,但实为因血脉瘀阻而致血不循常道而出,治疗上亦应活血化瘀,通因通用.临证验案证实活血化瘀、通因通用对糖尿病眼底出血有良好疗效.系统总结导师杨明会教授对糖尿病眼底出血经验.

    作者:孙大志;李绍旦;刘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菟戟归芎薏苡汤促排卵成功36例

    采用经验方菟戟归芎薏苡汤治疗卵巢功能失调所致不排卵,结果成功排卵36例.文章初步探讨了温肾活血除湿促排卵机理,介绍薏苡仁诱发排卵资料.

    作者:杨家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慢性心力衰竭病证结合分期辨证论治方案及其组方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和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中医药病证分类研究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作者在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慢性心力衰竭病证结合分期辨证论治方案及组方,将其分为加重期和缓解期进行分期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杜武勋;朱明丹;张斐;许艳伶;张少强;魏聪聪;丛紫东;林圆圆;王智先;罗庆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肺癌化疗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需要化疗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化疗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护理肺癌化疗患者,较大程度地减轻了肺癌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系统护理对心脏病合并妊娠剖宫产围术期的干预效果

    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对心脏病合并妊娠剖宫产围术期的干预效果.方法:取本院妇产科于2008年5月—2010年5月间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另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针对性的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负面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护理后其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护理后的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系统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祖金美;张改欣;王梅;张志辉;毛瑞芬;吕桂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辨证施护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参照1993年卫生部制订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四种常见中医证型进行护理,同时实施一般护理,生活起居调护,心理、饮食调护.结果:减轻了病人的症状,在疾病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结论: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减轻患者症状,防止严重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崔玉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008-2010年辽宁省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调查

    目的:了解全省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现状.方法:调查填表与现场调研相结合.结果:2008~2010年全省共有村卫生室18968 ~ 19331家,其中可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仅占39.8%;新农合覆盖面也仅有29.5%.在27038 ~25730名乡医中,能中会西的仅占33.8%;中医类别执(助理)医师仅占2.6%.在35322 ~42329万元总收入中,中医药收入仅占15.5%;在2295 ~2460万张处方中,中药处方仅占16.7%.结论:辽宁省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还很薄弱.

    作者:曹建波;黄志强;张立军;王有刚;张宏邈;李鹏;盛利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