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老年学学会
  •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
  • 国际刊号:1005-9202
  • 国内刊号:22-1241/R
  • 影响因子:1.69
  • 创刊:1981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吉林
  • 语言:中文
  • 邮发:12-74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9期文献
  • 米诺环素通过调节葡萄糖调节蛋白78的表达抑制糖尿病肾细胞凋亡

    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对糖尿病肾损害的保护及与内质网应激的关系.方法 STZ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在成模即刻和8 w后每日给予米诺环素灌胃(20 mg/kg),16w病程结束检测肾功能.Tunel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病理学改变和GRP78蛋白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病程持续16w结束时,DM模型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降低,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Upro)显著升高;米诺环素干预组Ccr增加,BUN和Upro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正常对照组的肾组织GRP78呈弱表达,DM模型组大鼠的肾组织中GRP78蛋白表达为强阳性,DM模型组GRP78表达对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米诺环素干预组,GRP78表达明显下降,而且半程干预组比全程干预组GRP表达下降更明显.正常对照组凋亡细胞偶见;DM模型组肾组织可见大量凋亡细胞,尤其是肾小管上皮,肾小球可见部分凋亡细胞.米诺环素干预组肾小管上皮凋亡细胞明显减少,半程干预组低.结论 米诺环素改善糖尿病肾功能可能部分通过降低肾组织过度激活的内质网应激反应,减少肾小管细胞的细胞凋亡率而实现的.

    作者:韩晶;王胜文;魏敏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不同分化状态的SH-SY5Y细胞对MPP+的敏感性

    目的 比较不同分化状态的SH-SY5Y细胞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的敏感性.方法 未分化的、单纯全反式维甲酸(ATRA)分化的和ATRA与十四烷酰佛波醇乙酸酯(TPA)序贯分化(ATRA/TPA)的SH-SY5Y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MPP+(0.05、0.1、0.25、0.5、1.0和2.0 mmol/L)处理24、48和72 h;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MPP+处理后在24、48和72 h各组细胞的活力;应用台盼蓝除外法计数活细胞检测1.0 mmol/L MPP+处理后48 h各组细胞的死亡率.结果 三组SH-SY5Y细胞对MPP+的敏感性不同,其中ATRA与TPA序贯分化细胞的敏感性强,未分化的细胞其次,而单纯ATRA分化的细胞敏感性弱.结论 不同分化状态的SH-SY5Y细胞对MPP+敏感性不同,ATRA与TPA序贯分化的细胞可能更适合于神经毒性和实验性帕金森病(PD)的研究.

    作者:解洪荣;常明;张玉花;宋来军;张继红;袁辉;胡林森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去卵巢对兔膝关节软骨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去卵巢对兔膝关节软骨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MP-1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去势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去势组新西兰大白兔行双侧卵巢切除,正常对照组新西兰大白兔不作任何处理.去除卵巢l0w后,取血检测血清雌二醇水平;取左股骨髁关节软骨切片观察软骨形态,进行Mankin评分,免疫组化检测MMP-13蛋白的表达;取右股骨髁关节软骨进行RT-PCR检测MMP-13mRNA的表达.结果 去势组大白兔血清雌二醇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去势组大白兔关节软骨出现明显的退变;去势组Mankin评分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去势组的MMP-13蛋白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去势组MMP-13 mRNA表达比正常对照组增高.结论 去卵巢兔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膝关节软骨退变,关节软骨中MMP-13表达增高.

    作者:周君;郭华;夏璐;覃渝茜;刘慧芳;何成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灯盏花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JAK及STAT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双面神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的关系.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灯盏花素Ⅰ组和灯盏花素Ⅱ组.灯盏花素组分别给予高、低剂量(25、50 mg· kg-1·d-1)灯盏花素腹腔注射,连续7d,末次于冠脉结扎前1h腹腔注射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0 min、再灌注2h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JAK2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STAT1及STAT3 mRNA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细胞JAK2蛋白表达和STAT1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STAT3 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灯盏花素组JAK2的蛋白表达和STAT1 mRNA的表达减少(P<0.05),STAT3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 灯盏花素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有关,即通过降低JAK2蛋白表达和STAT1 mRNA的表达,增加STAT3 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龚明玉;陈龙;袁宝玉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IL-10对细菌脂蛋白诱导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白介素-10(IL-10)对细菌脂蛋白(BLP)诱导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以1μg/ml的BLP分别刺激心肌细胞12、24、36、48 h.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BLP(1μg/ml)组、IL-10(20 ng/ml)组、IL-10(20 ng/ml)+ BLP(1μg/ml)组及BLP(1 μg/ml)+IL-10(20 ng/ml)组,刺激细胞24 h.Western印迹检测心肌细胞bcl-2、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BLP刺激心肌细胞24h后,caspase-3被明显激活,有活性的caspase-3片段表达逐渐增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LP组中心肌细胞有活性的caspase-3片段表达明显升高(P<0.01),而bcl-2/bax的比率显著降低(P<0.01).与BLP组相比,IL-10+ BLP组和BLP+ IL-10组中,心肌细胞有活性的caspase-3片段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Bcl-2/Bax比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 IL-10对BLP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黎志财;周静;张倩;朱冬梅;黄敏;吴远帆;韩艺;周苏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pU-VEGF-siRNA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pU-VEGF-si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骨髓间质干细胞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表达及VEGF蛋白质的变化.方法 脂质体介导pU-VEGF-siRNA质粒转染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质干细胞,RT-PCR方法检测转染后骨髓间质干细胞VEGF mRNA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半定量检测转染后骨髓间质干细胞VEGF蛋白质水平.结果 荧光显微镜提示脂质体介导质粒转染人骨髓间质干细胞成功,且效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VEGF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在pU-VEGF-siRNA转染组显著降低,空载体转染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pU-VEGF-siRNA质粒转染骨髓间质干细胞,可降低骨髓间质干细胞VEGF mRNA表达水平,下调其VEGF蛋白质水平.

    作者:杨宏辉;高传玉;陈岩;朱中玉;李牧蔚;王现青;牛振民;刘洪智;张静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体外原代培养脐带基质间充质细胞和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目的 探讨体外原代培养脐带基质间充质细胞(UMC)和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的方法.方法 用Ⅳ型胶原蛋白酶、Ⅰ型脱氧核糖核酸酶和0.25%胰蛋白酶消化法原代分离培养UMC细胞,用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分离培养HSF细胞,镜下观察细胞的培养过程和生长状态.结果 脐带组织分离培养第3天,有少量UMC贴壁生长,细胞膜周围有折光性,形态类似于成纤维细胞;皮肤组织块贴壁培养第7天,有HSF爬出,呈长梭形、不规则三角形.随着细胞培养时间延长,UMC和HSF数量逐渐增多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结论 应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贴壁法可成功分离培养出UMC和HSF.

    作者:蒋知新;艾民;张清华;沙杭;高毅;卢海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Fyn信号通路参与β-淀粉样蛋白对大鼠皮层神经元的毒性损伤作用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蛋白(Aβ)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的毒性损伤以及Fyn信号转导通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孕17~18 dSD大鼠,体外分离培养皮层神经元,培养7d后加入Aβ1~42,孵育8h建立毒性损伤模型,采用生化方法检测神经元细胞培养上清中的乳酸脱氢酶( LDH)释放率,以免疫荧光法、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Fyn和Fak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经终浓度5μmol/L的寡聚体Aβ1~42诱导损伤8h,神经元细胞培养上清中的LDH释放增加,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到Fyn和Fak的表达增加.结论 A可明显诱导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的毒性损伤,Fyn信号通路参与这一毒性损伤作用.

    作者:邢三丽;申定珠;陈川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丁基苯肽通过上调糖尿病大鼠海马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目的 探讨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脑内注射丁基苯肽(NBP)对于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给予SD大鼠STZ(65 mg/kg)建立实验性糖尿病模型,每日灌胃给予NBP(80 mg/kg),6 w后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其海马内GFAP、CD11b、活化型Caspase-3 和抗凋亡蛋白VEGF.结果 与正常对照动物相比,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海马内GFAP、CD11b、VEGF阳性细胞[(685.1 ±35.5) cells/mm2]和VEGF+ - Caspase3+阳性细胞[(393.4 ±24.2) cells/mm2]表达增高;然而,给予NBP的糖尿病实验动物(DM-NBP)海马内GFAP、CD11b和Caspase-3阳性细胞[ (240.0±15.1)cells/mm2]表达下降,而VEGF阳性细胞[(837.2±20.1)cells/mm2]表达增高.结论 糖尿病增加实验动物海马内胶质细胞活化、细胞凋亡和代偿性的VEGF表达,而NBP可能通过上调糖尿病实验动物脑内VEGF表达抑制Caspase-3介导的神经细胞凋亡.

    作者:张婷;王红梅;李强;孙晓江;黄杰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针药结合对db/db小鼠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黄芪多糖对2型糖尿病血糖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 选用白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C57BL/Ksjdb/db小鼠为本实验动物模型.将5周龄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和针药组,同时将db/m小鼠作为正常组.针刺组大鼠取“后三里”(相当于足三里)、内庭和胰俞穴给予针刺治疗,药物组用黄芪多糖(1 400 mg/kg)灌胃,针药组同时给予针刺和药物治疗,均1次/d,连续12w.实验结束后,采血检测血糖、胰岛素和抵抗素.结果 在血糖、胰岛素和抵抗素水平方面,针药组、针刺组、药物组显著低于模型组,针药组显著低于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显著低于药物组;在对体重的影响方面,针药组和针刺组体重显著低于模型组,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147).结论 针刺结合黄芪多糖能够显著降低db/db小鼠血糖、血清胰岛素、抵抗素水平,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强于单一针刺治疗和药物治疗.

    作者:孙志;李茜;宫翠红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牡蛎提取液对长期训练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牡蛎提取液对长期训练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安静对照组(Ⅰ组)、安静+给药组(Ⅱ组)、运动对照组(Ⅲ组)、低剂量给药+运动组(Ⅳ组)、中剂量给药+运动组(V组)、高剂量给药+运动组(Ⅵ组).4个给药组分别以剂量为5、10 、15g·kg-1 ·d-1灌服牡蛎提取液,对照组灌服等体积的蒸馏水,共6w.Ⅰ组不运动,5个运动组小鼠进行6w递增负荷游泳训练,后进行一次性力竭游泳,测定小鼠血清溶菌酶含量、血清ACP活性、SI、TI、胸腺XO活性、脾脏MPO活性指标.结果 Ⅱ组与Ⅰ组相比,溶菌酶含量略高(P>0.05),ACP活性降低(P<0.05),SI、TI差异不显著(P>0.05),XO、MPO活性略低(P>0.05);Ⅲ组与Ⅰ组相比,溶菌酶含量、ACP活性、SI、TI均降低(P<0.01);Ⅳ组、V组、Ⅵ组与Ⅲ组相比,溶菌酶含量、ACP活性、XO活性、MPO活性均降低(P<0.01);Ⅳ组、V组、Ⅵ组溶菌酶含量、SI、TI随牡蛎提取液剂量升高而升高,ACP活性、XO活性随牡蛎提取液剂量升高而降低.结论 牡蛎提取液促进运动免疫抑制小鼠的溶菌酶再生,显著降低APC活性,提高小鼠SI、TI,抑制小鼠胸腺组织中XO、脾脏组织中MPO活性,提示牡蛎提取液是一种有效的运动免疫增强剂.

    作者:华岩;杨影云;叶绍凡;何传胜;潘家志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上调糖皮质诱导型蛋白激酶-1能够保护Aβ1~42诱导的细胞凋亡

    目的 探讨上调糖皮质诱导型蛋白激酶(SGK-1)能否保护Aβ1~42诱导的细胞毒性及其保护机制.方法 在HEK293细胞中给予不同浓度Aβ1 ~42聚集体处理,摸索合适的诱导细胞毒性的浓度.HEK293细胞转染SGK-1质粒24h后再给予Aβ1~42处理24h,通过细胞活性分析以及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凋亡相关通路变化.结果 过表达SGK-1能够明显改善HEK293细胞由Aβ1~42诱导的细胞毒性(P<0.05),SGK-1的上调伴随着JNK-1 (P <0.01)和Caspase-3的抑制(P<0.05).结论 上调SGK-1可能通过抑制JNK-1的激活从而抑制Caspase-3的活化来保护细胞,上调SGK-1可以作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Aβ细胞毒性的保护靶点.

    作者:孙秋云;刘琳;张新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灯盏花素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Stat1,3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其凋亡相关基因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1,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灯盏花素(25、50 mg/L)组,其中模型组、灯盏花素组进行缺氧2h再复氧4h.采用AnnexinV -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RT-PCR检测大鼠心肌细胞的Stat1,3 mRNA表达变化.结果 缺氧/复氧损伤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Stat1 mRNA表达均增加(P<0.01),Stat3 mRNA表达降低(P<0.01);灯盏花素组处理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Stat1 mRNA表达均减少(P<0.05),Slat3 mRNA表达升高(P <0.05,P<0.01).结论 灯盏花素上调凋亡抑制基因Stat3mRNA表达,下调凋亡促进基因Stat1 mRNA表达,从而抑制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

    作者:许倩;周晓春;龚明玉;王冉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纤维蛋白(原)基序拮抗肽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质金属蛋白酶和CD68表达的影响

    目的 检测纤维蛋白(原)基序拮抗肽( γ117-133)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和CD68表达的影响.方法 球囊导管损伤及模型饮食建立颈总动脉AS老龄兔模型,再通过Fogarty球囊导管把Fg(Fb)基序拮抗剂γ117-133肽或PBS导人损伤的血管周围,应用病理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MMP和CD68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CD68、MMP-2和MMP-8表达水平比对照组增高(均P<0.01);干预组比模型组有显著降低(P<0.01,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均P>0.05).结论 Fg(Fb)基序拮抗剂γ117-133肽对斑块有抗炎作用,具有改善AS病变程度和稳定AS斑块的作用,为Fg(Fb)相关基序拮抗剂作为研发治疗AS新药的有益靶标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夏海平;钱进军;马瑞;吴颉言;赵康仁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木贼有效部位提取物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

    目的 提取木贼有效部位,并观察其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 Caspase-3、Bax、Bcl-2 mRNA 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血管内皮,抗AS(AS)的机制.方法 乙醇回流提取、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出木贼有效部位,并测定其中槲皮素与阿魏酸的含量;ox-LDL刺激培养的HUVECs;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内皮细胞Caspase-3、Bax、Bcl-2的mRNA表达.结果 木贼有效部位槲皮素与阿魏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9,1.23 mg/g,纯度为63.28%;木贼有效部位组能明显降低内皮细胞Caspase-3及Bax mRNA的表达(P<0.01),升高Bcl-2 mRNA的表达(P<0.01),明显降低Bax/Bcl-2比值(P<0.01).结论 所得木贼提取物达到有效部位标准,并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

    作者:李志永;王旭辉;李奕;张莉;侯建明;甄艳军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术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ⅢA ~ N2期NSCLC患者病理标本中ERCC1蛋白的表达,回顾性分析ERCC1与术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ERCC1的阳性表达为46%.ERCC1阳性表达是导致ⅢA~N2期NSCLC患者无瘤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缩短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ERCC1阳性表达是影响ⅢA~ N2期NSCLC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ERCC1阳性表达者预后差,对铂类化疗药物耐药.

    作者:张莹;曲丽莹;王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高饱合脂肪酸饮食下调大鼠肝脏和脂肪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基因表达

    目的 检测高饱和脂肪酸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和脂肪胰岛素信号表达改变,探讨高脂肪酸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普通饲料对照组(N组)和饱和脂肪酸组(S组);酶免法测定血中胰岛素水平,IGTT实验确定胰岛素抵抗形成,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S)实时PCR检测肝脏和脂肪组织IRS-1,PI3K,Akt,GLUT4基因表达改变.结果 相同条件喂养,饱和脂肪酸饮食和普通饲料对大鼠体重和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饱和脂肪酸组大鼠血浆胰岛素水平上升,IRS和葡萄糖曲线下面积高于对照组(P<0.05);饱和脂肪酸组大鼠肝脏组织和腹部脂肪组织IRS-1,PI3K,Akt,GLUT4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高饱和脂肪酸饮食引起大鼠血糖正常,胰岛素含量上升,但是肝脏和脂肪胰岛素信号通路基因表达下调,是高饱和脂肪酸饮食诱导大鼠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发病机制.

    作者:崔秋英;贾敏;霍丽静;赵晓云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小鼠羊膜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目的 探索小鼠羊膜细胞(mAMCs)分离、培养方法及其体外增殖分化的特性.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胰蛋白酶及与胶原酶按不同的先后顺序作用小鼠羊膜,并采用不同的细胞接种浓度培养细胞,分别考核佳的分离及体外培养方案.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法鉴定mAMCs的干细胞标志.结果 胰蛋白酶消化及与胶原酶合用顺序不同,导致收获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明显不同,先用胰蛋白酶消化将得到较多的上皮细胞,反之先用胶原酶消化将得到较多的间质细胞.以不同浓度接种上皮和间质细胞,原代培养2w后生长曲线可见原代培养的mAMCs在y轴为对数坐标时呈长尾s型曲线.原代培养的上皮和间质细胞有较长的停滞期(2~4 d),指数增长期的细胞倍增时间间质细胞相对上皮细胞短,因此融合期时间间质细胞明显较短.接种浓度对间质细胞的生长曲线影响不大,但对上皮细胞有较大影响.在Chang medium C营养液中原代附壁培养mAMCs OCT3/4及SSEA-1阳性.结论 应用0.25%胰蛋白酶及与0.075%胶原酶作用小鼠羊膜,可获得分离的mAMCs,原代培养mAMCs干细胞标志OCT3/4及SSEA-1阳性.

    作者:滕赞;王嫘;李智;岡部素典;吉田淑子;二階堂敏雄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双源CT扫描技术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影像诊断中的价值

    为了探讨双源CT(DSCT)扫描技术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于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对收治的ANP患者行DSCT双能量扫描,并获得80 kV、140 kV和加权融合120 kV图像,旨为临床医生制定临床治疗措施及评估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章小波;周松;彭岚;范奇文;李邦国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79 ~93[平均(87.64±6.32)]岁;致伤原因:平地摔倒23例,车祸伤7例,床上坠落伤2例;按照Evans进行骨折类型分类:Ⅲa型4例,Ⅲb型9例,Ⅳ型1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4 h,平均时间(7.84 ±2.46)h;人选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中重度骨质疏松,其中合并骨关节炎6例,陈旧性转子间骨折8例.合并内科并发症:高血压19例,冠心病12例,糖尿病1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1例.

    作者:杨阳;吕永明;徐飞;张立超;宋莺春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及腰身指数与血糖和脂代谢的关系

    肥胖的健康危害不但与体脂含量有关,更与脂肪的分布部位有关,尤其是腹型肥胖被大量研究证实与血糖、血脂的异常密切相关,可使人群罹患相关疾病的危险升高[1~3].尤其对于高血压患者若同时伴有肥胖,更容易引起糖代谢及脂代谢紊乱,本研究对发生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肥胖及其与血糖和脂代谢的关系进行研究,为早期控制高血压患者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供科学参考.

    作者:吕启圆;李春玉;周晓囡;任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又称睡眠无呼吸综合征,多发于老年患者,其发病特征为患者于睡眠中,7h内出现呼吸停止10 s以上的次数>30次,或睡眠暂停通气指数(AHI) ≥5次/h并伴有嗜睡临床症状[1].该病于睡梦中发生,往往不易觉察,随着疾病进一步恶化,可导致患者于睡眠中死亡.已发现伴随家族性遗传该病者、呼吸调节功能障碍者、颌面部畸形者、肥胖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生率较高[2].本文拟分析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发病相关性因素.

    作者:施小山;赖金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丙泊酚用于老年无痛胃镜检查患者328例不良反应

    胃镜是诊断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由于其属于侵入性操作,患者易出现紧张、恐惧,并伴有咽部不适、恶心呕吐、呛咳等各种不适感,甚至可诱发心律失常等,不能很好地配合完成检查,甚至拒绝胃镜检查.丙泊酚诱导麻醉具有起效快、恢复迅速,无痛苦、低应激、无不良记忆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但麻醉过程中,应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发现并恰当处置,确保患者安全进行检查,尤其是老年患者.本文拟分析无痛胃镜检查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置情况及副作用发生原因.

    作者:吴龙奇;高宝峰;李建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6,目前治疗的方法仍以传统的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为主,对大多数都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单纯的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很难做到关节面平整,甚至连基本的腕部外形都难以维持,经常导致腕部畸形,继发严重创伤性骨关节炎、功能受限、力量下降以及手指僵硬等并发症[1].

    作者:邓宾;胡栢均;伍中庆;林志炯;高大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脑卒中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

    脑卒中患者出现偏瘫时,由于骨组织失去了机械应力的作用,骨细胞活性增强,骨组织被吸收,易发生骨质疏松.而骨质疏松易致骨折,明确两者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早期的诊断指标,对于早期预防及药物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贾晓静;贾少杰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老年人口腔颌面部肿瘤2182例

    近年来,老年人口腔颌面部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有资料显示[1],每年新发病约160万,死亡约130万.而且随着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回顾性分析2 182例老年人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严国安;严俊峰;张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60例

    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社会功能都有严重的影响.有研究报道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抗抑郁药物有增效作用[1,2].本文使用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韩天明;刘诏薄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益气健脾法治疗中老年夜尿增多症69例

    夜尿增多症是以夜间排尿次数明显增多为主要临床症状,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症.目前尚无确切的治疗药物,严重干扰了老年人的睡眠与健康.笔者几年来以中药益气健脾法辨证施治69例,疗效显著.

    作者:翟坤光;赵桂玲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结合雌激素治疗老年性阴道炎46例

    老年性阴道炎又称老年萎缩性阴道炎,多见于绝经或者卵巢切除的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干燥,阴道黏膜变薄,阴道内pH值水平增高,局部抵抗力降低致病菌感染[1].老年性阴道炎可引起阴道干燥、性交痛、分泌物有异味、外阴阴道瘙痒等症状,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我院采用阴道给予结合雌激素治疗老年性阴道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赵富鲜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脂蛋白(a)水平的影响

    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可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冠脉内支架术(STENT)因具有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等优点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更多的冠心病患者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1,2].STENT术后用药也开始备受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老年术后脂蛋白(a)水平的影响.

    作者:常丽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并发神经痛危险因素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HZ)常见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为闪电样、刀割样或烧灼样痛,且疼痛呈一过性或持续性,程度轻重不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3].10%的HZ患者可并发PHN,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发病率更高[4].目前仍有一半左右PHN患者对各种治疗措施都缺乏敏感性,因此对影响PHN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及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对提高PHN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马冬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56例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时,药物溶栓等内科药物治疗病死率高,约85% ~ 90%[1].药物溶栓治疗能够降低AMI后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但是一旦发生心源性休克,患者可出现循环功能障碍,则溶栓治疗的效果较差[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能迅速使梗死相关血管(IRA)充分开通,恢复心肌灌注,挽救濒死心肌,改善患者预后[3].本文分析了我院急诊PCI治疗老年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药物溶栓治疗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

    作者:胡倩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老年患者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换瓣手术160例

    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换瓣手术常见病因为二尖瓣置换后再狭窄或主动脉瓣形成术后病变、生物瓣衰败和瓣周漏等,另外也可能发生人工机械瓣膜功能障碍或矫治后三尖瓣关闭不全[1].部分患者还会发生复发性心脏瓣膜钙化、蜷缩或畸形等[2].本文拟分析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换瓣手术患者临床手术及危险因素.

    作者:朱宇翔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老年白癜风患者60例

    吡美莫司是一种强效的大环内酯类外用免疫调节剂,2003年Mayoral等[1]首次报告吡美莫司治疗白癜风,但其相关文献报道不多,治疗老年白癜风患者的报道更少.本文就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应用1%吡美莫司乳膏(商品名:爱宁达)治疗老年白癜风取得的疗效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梁伟;陈昭;王剑虹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医院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且增加了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对于患者及社会的危害极大[1].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现代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随着医疗活动中越来越多的侵入性操作,抗生素的使用等更提高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2].呼吸内科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多伴有基础疾病,机体抵抗力较差,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3].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病历资料,探讨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提出相应应对措施.

    作者:徐圣君;赵晓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45例化疗后血糖水平的变化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近两年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后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选择在我院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的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40 ~70[平均(55±13)]岁,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恶性肿瘤.其中肺癌8例,胃癌7例,大肠癌15例,淋巴瘤3例,乳腺瘤12例.

    作者:李晓岚;赵锦艳;曹桂秋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根管治疗80例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有效方法之一[1].糖尿病(DM)与牙周疾病具有一定关系,临床研究表明DM是牙周病危险因素之一,长期内分泌及代谢紊乱引起口腔防御能力降低,老年DM患者伴有口腔疾病者超过80%,是正常人的2~3倍[2].本实验旨在分析老年DM患者根管治疗后疼痛发生情况及血糖控制对于远期疗效的影响.

    作者:李渠;刘明颖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脑血管形态学类型与老年脑动脉瘤形成的相关性

    老年人是脑动脉瘤高发人群,由于老年人具有较多基础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均是导致颅内动脉管壁上肌层缺乏的原因,管壁局部薄弱情况下,血流会造成局部损伤,形成囊性组织,突出血管外,即脑动脉瘤[1].老年人血液黏稠度高,易造成局部动脉薄弱区压力增强,导致动脉瘤破裂,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

    作者:李正明;卜向飞;刘骥;金孝东;丁涟沭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老年耳鼻喉手术患者术后急性感染现况及手术后疼痛的疗效

    若耳鼻喉部位实施手术或发生急性感染后,在外界刺激因素的不断影响下,疼痛和感染会不断加重,进而对患者的正常休息和睡眠造成不良影响,并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本文主要观察老年耳鼻喉手术患者术后急性感染的发生率及手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齐鹤立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p27在颊黏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细胞周期的失调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p27蛋白表达水平及活性改变与肿瘤形成有关.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7的下调与许多肿瘤的不良预后有关.p27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而且在颊黏膜癌的化疗、放疗和激素治疗中可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笔者选择按照术后病理结果鳞状细胞癌50例.取标本为至少距颊黏膜癌组织边缘5 cm以上的正常颊黏膜组织15例为对照组.探讨p27基因在颊黏膜癌组织发生、发展及转移机制中的作用,为在临床上进一步探讨颊黏膜癌发生、发展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徐亚娟;金志威;隋春波;刘文书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水平测定

    目前对于糖尿病造成的心脑血管、肾脏等慢性并发症重视较多,而对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导致的胃肠动力紊乱及其危害往往被忽视,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本研究通过食管测压方法观察了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老年志愿者食管运动功能的改变,旨在探讨糖尿病对食管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丽红;仇日火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B超结合宫腔镜在无症状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子宫内膜癌诊断一直依靠诊断性刮宫(诊刮)术.但大约80%的诊刮结果为良性病变[1].而单纯应用B超筛查子宫内膜病变尚存在假阳性率高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B超及宫腔镜联合检查在无症状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孟炜;祖菲亚;丁岩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马来酸曲美布汀、谷维素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老年肠易激综合征58例

    临床上肠道易激综合征(IBS)患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其中老年患者的比例较大,患者症状多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要积极治疗,而临床上单一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多采用综合疗法[1].本文对我院消化内科确诊为IBS的患者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谷维素联合心理干预进行治疗,以探求效果更为满意的综合治疗方案.

    作者:王谦;朱雁兵;佟博;张杰;张海玲;王珊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早期留置鼻肠管在促进胃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作用

    胃癌术后一般需禁食5~7d,合理的营养支持必不可少.研究证实[1,2],长期肠外营养使患者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易造成肠黏膜萎缩、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损伤、菌群失调,并发症较多;而肠内营养则能避免这些问题,更符合人体生理功能,在肠道功能允许时,是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留置鼻肠管和鼻胃管是目前临床实施肠内营养的常用手段.本文对比分析留置鼻肠管和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

    作者:金宝玲;高建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手术综合治疗和单纯放化疗治疗老年脊柱转移瘤的疗效

    脊柱转移瘤好发于老年人,因多由远隔部位的肿瘤通过血行转移而来,所以患者病情一般比较严重,肿瘤分期多为T3 N3 M3.以往许多学者认为,脊柱转移瘤的患者已进入疾病晚期,且多年龄较大,不宜手术治疗,应以放疗、化疗为主.

    作者:张斌;杨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两种不同通气方式治疗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肺复张和保护性肺通气策略是近10多年来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机械通气的重大突破,但是目前ARDS的病死率仍高达30% ~ 40%[1~3].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已作为ARDS重要的辅助通气方式[4].本研究对36例常规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无效的ARDS患者分别予以手法肺复张结合小潮气量的常频机械通气(CMV)和换用HFOV治疗,比较其疗效.

    作者:李晓峰;尤伟艳;程青虹;许航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甲状腺内注射激素与环磷酰胺双重免疫调节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43例

    自身免疫反应在亚甲炎病变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免疫抑制剂甲状腺注射治疗亚甲炎临床疗效确切[1].甲状腺内局部注射激素是一种新的治疗亚甲炎的治疗方法,降低口服给药带来的不良反应,且疗效肯定、复发率低,获得患者及临床医生的好评[2].本文观察甲状腺内注射激素与环磷酰胺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彦娥;张效荣;张计划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老年脑肿瘤患者23例开颅术围术期血液流变学变化

    老年脑肿瘤患者因年龄较大、耐受性较差,故对此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对于各项指标的研究应更为细致,尤其对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更应给予充分重视以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1].本文主要探讨老年脑肿瘤患者开颅术围术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规律.

    作者:朱雁兵;王谦;舒畅;陈广;邱虹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检测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尿微量白蛋白能够反映肾脏异常渗漏的蛋白质,其增高多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通常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来监测肾病的发生.肾脏损伤程度多以24h尿蛋白定量测定进行评估,但因留取24 h标本困难,在实际应用上受到限制.随机尿测定是目前常用,易行的方法.

    作者:陆洋;钱纪银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老年胃癌患者20例围术期肠内营养支持

    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多数存在消化道功能障碍及免疫功能低下,较一般年龄组具有更高的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合理、恰当的围术期肠内营养(EN)支持,对老年患者的术后恢复意义更大.

    作者:王佳铭;曹春远;马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对中、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4水平的影响

    中、晚期胃癌患者组织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4均持续升高,对胃癌进展作用明显.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是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具有多靶点发挥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1,2].为提高胃癌治疗有效率、抗胃癌转移复发、延长胃癌患者生存期,本实验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用恩度进行治疗,关注疗效及对血清中MMP-14的影响.

    作者:黄莉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的疗效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心衰合并贫血病人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43例慢性心衰合并贫血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予口服地高辛、速尿、螺内酯、维生素C及铁剂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仅应用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组联合应用左卡尼汀注射液及EPO,共治疗16w.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红细胞膜Na+-K+ATP酶的活性及左心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能明显提高慢性心衰合并贫血病人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及LVEF值,降低血清FFA的含量(P<0.01).结论 联合应用左卡尼汀及EPO可通过降低FFA含量、升高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在纠正贫血状态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心功能.

    作者:魏群;刘勇;李焕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老年腹腔淋巴结转移癌患者97例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

    目的 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老年性腹腔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老年性腹腔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中位年龄67岁(60 ~ 78岁),原发瘤部位明确,95例(97.9%)原发瘤有病理学证实.腹腔共有转移灶136个,转移灶中位体积35.7 cm3(4.6~123.8 cm3).腹腔淋巴结转移灶均接受三维适形放疗,中位剂量58 Gy(36 ~70Gy).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影响预后因素.结果 97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CR+ PR)84.6%,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7.5%、14.7%、4.8%.单因素分析发现原发瘤部位、病理类型、合并其他部位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瘤体积、放疗剂量对预后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腹腔淋巴结转移瘤体积、放疗剂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于老年性腹腔淋巴结转移癌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能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苏景伟;祝淑钗;刘志坤;王玉祥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对CD20阳性淋巴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影响及疗效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美罗华)对CD20阳性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关注治疗对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方法 86例CD20阳性淋巴瘤患者,依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罗华,观察两组近期、远其疗效及患者血清VEGF和LDH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近期及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LDH表达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D20阳性淋巴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罗华能有效调节血清VEGF和LDH水平,进而有效调节机体内环境.

    作者:姬卫国;张明智;王祥麒;王俊涛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二氧化碳改良型充弥法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验证二氧化碳改良型术野充弥法在体外循环(CPB)中消除微气栓的效果.方法 60例CPB手术病例随机分A组(二氧化碳改良型术野充弥法),R组(Svenarud设计的CO2弥散头)和C组(不用CO2术野充弥)各20例.病例均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气栓检测系统检测大脑中动脉中动脉血流微栓子信号,在CPB期间分五个时段分别记录和计算血流中微气栓数目.结果 主动脉开放后5 min时间段内,C组微气栓数目[(43.5±2.95)个/min]显著多于A组[(15.2±1.26)个/min]和B组[(13.8±1.21)个/min] (P=0.000).A与B组差异不差异(t=1.17,P=0.349).结论 二氧化碳改良型术野充弥器与Svenand等人设计CO2弥散器效果近似,可显著减少CPB手术中微气栓数目.

    作者:刘炜;吴志红;张翠蓉;支惠珍;李淑红;徐建军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盐敏感性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盐敏感性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在130例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中通过急性盐水负荷试验筛选出84例盐敏感性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将其分成3组,观察组28例,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A)28例,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B)28例,单用二甲双胍治疗.剩余46例非盐敏感性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C),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所有组别全部患者服药前及服药6个月后分别测定血压(SBP/DB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及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的变化.结果 组间降压疗效比较为:观察组>对照组(A)>对照组(C)>对照组(B).调脂效果比较:对照组(A)治疗前后TG、TC、LDL-C、HDL-C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B)、对照组(C)在降低TG、TC、LDL-C及升高HDL-C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BMI及WHR下降程度的比较为:观察组>对照组(B)>对照组(A)(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C)在降低BMI及WHR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4组患者的FPG、FINS、HbA1C、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观察组>对照组(B)>对照组(A),而观察组与对照组(C)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降压、降低BMI、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二甲双胍能够调脂、降压、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对盐敏感性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联合此两种药物治疗能够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侯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老年喉鳞状细胞癌中热休克蛋白27和Surviv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27( HSP27)和凋亡抑制基因蛋白Survivin在老年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68例老年人喉鳞状细胞癌标本和45例癌旁组织中HSP27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分析HSP27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特性的关系.结果 老年LSCC组织中HSP27和Survivin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在老年LSCC组织中,HSP27的表达与TNM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Survivin的表达与TNM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复发情况密切相关(P<0.01),HSP27蛋白的表达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659,P<0.01).结论 HSP27和Survivin参与老年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在其中起协同作用,两者可作为判断喉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作者:曹雪秋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心理晤谈对帕金森病伴发抑郁障碍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心理晤谈对帕金森病伴发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帕金森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帕金森病的基础上进行1次/w,每次30 min,共6 w的心理晤谈;采用汉密尔顿24项抑郁量表(HAMD24)和临床总体评定量表(CGI-SI)评定临床疗效;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定生活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心理晤谈后的HAMD24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P<0.001,P<0.05),但观察组HAMD24评分下降更多(P<0.001);两组患者心理晤谈后的CGI-SI评分与心理晤谈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心理晤谈后的总体幸福感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1),GWB的6个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 心理晤谈能有效缓解帕金森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生活满意度水平.

    作者:程淑英;马红霞;陈允恩;赵阳;苑杰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前列腺素E1对炎症性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研究前列腺素E1对炎症性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45例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前列腺素E120 μg与生理盐水40 ml静脉点滴,2次/d,连续3d.对照组患者实施基本治疗.患者试验开始当天及试验3d后均检测血中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前CRP、TNF-α、IL-6的水平无明显差异,3d后两组患者差异明显,治疗组CRP、TNF-α、IL-6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随访7d内治疗组患者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 =3.441,P<0.01).结论 前列腺素E1可以通过调节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炎性介质作用于血管内皮的有害作用,提高其对于受损血管的保护作用,对于炎症性血管内皮损伤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王洁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帕瑞昔布钠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42例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n =20)和对照组(C组,n=22).麻醉诱导前15 min及术后12h,P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术后4 h(T2)、24 h(T3)、48 h(T4)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并于术前1d及术后7d,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 与T1比较,P组和C组T2、T3、T4时血清IL-6、TNF-α浓度明显增加(P<0.05).P组T2、T3、T4时血清IL-6浓度低于C组(P<0.05),TNF-α浓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P组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能够降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IL-6、TNF-α表达水平,但并未降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POCD的发生率.

    作者:赵璞;何龙;李志松;张卫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血浆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原检测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原检测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对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原检测,以对急性肺栓塞进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结果 研究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93、8.56,均P<0.05).血浆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单独检测的检出率(x2=5.39、6.01,均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原检测对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筛选具有敏感、快速、价廉等优势,对于急性肺栓塞诊断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魏国庆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老年多器官衰竭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多器官衰竭(MOFE)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该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00例MOFE患者,采用统一设计的病例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慢性疾病、入院时有关血检测项目.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发病危险因素,再通过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OF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肾衰竭、胃肠衰竭、慢性呼吸衰竭、肺间质纤维化、慢性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红细胞计数、血清蛋白,血尿素氮、空腹血糖是影响MOF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应加强对相关慢性疾病的治疗,一旦发现上述发病诱因应积极治疗,早期预防MOFE的发生,降低MOFE的病死率.

    作者:文亚莉;汪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脑脊液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脑脊液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 ESAT-6)水平的动态变化对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结脑病人50例,其中确诊者10例,临床诊断40例,非结核病对照40例,健康对照10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ESAT-6水平.结果 间接ELISA方法检测脑脊液中的ESAT-6,敏感性88%,特异性92%,结脑组早期脑脊液ESAT-6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抗痨治疗6 w后脑脊液ESAT-6含量明显下降.结论 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脑脊液中ESAT-6水平诊断结脑是可靠的,其动态变化有助于判断结脑预后.

    作者:宋孚霞;孙旭文;王晓彤;佴玉;刘竹丽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性

    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情况.方法 125例老年2型DN患者,检测甲状腺激素、空腹血糖、HbA1c、血脂四项、肝肾功能,行24 h尿微量白蛋白、动脉血管彩超检查.根据甲状腺功能水平,患者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结果 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共40例(包括亚临床甲减26例和临床甲减14例),约占老年2型DN患者总数的32%.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女性比例升高,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收缩压升高(P<0.05),总胆固醇升高(P<0.05),肾功能不全比例升高.结论 老年2型DN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风险高,有必要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

    作者:杨治芳;汤佳珍;李小卫;刘建英;昌玉兰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坎地沙坦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坎地沙坦酯治疗60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通过对文献数据库进行关键词检索,确立坎地沙坦酯治疗60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并使用Rev Man4.2统计软件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结果 在入选的19篇文献中,坎地沙坦酯在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上与其他高血压治疗一线药物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仅在总体上略为优胜于其他高血压治疗药物.结论 坎地沙坦酯治疗60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上与其他高血压治疗一线药物相当.

    作者:张文凌;陈娅蓓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PET/CT双时相量化分析在老年患者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PET/CT双时相显像的大标准摄取值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87例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采集注射18F-FDG后45 min(早期)PET/CT全身图像及2h(晚期)肺部PET/CT图像,将显像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法评价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在双时相显像中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孤立性肺结节恶性病变组双时相的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皆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滞留指数(△SU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上早期大标准化摄取值( SUVmax1)、晚期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2)及△SUV佳界点为3.62、3.45及14.4%,以早期SUVmax1> 3.62作为诊断良恶性的阈值,灵敏度高为89.1%;以晚期SUVmax2> 3.45作为诊断良恶性的阈值,特异性高为86.9%;以△SUV> 14.4%作为诊断良恶性的阈值,准确性为79.3%.结论 PET/CT双时相显像的大标准化摄取值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娜;李肖红;谢彬;赵晓佳;张奇洲;李毓斌;秦永德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半负荷量氯吡格雷反应对氯吡格雷抵抗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半负荷量氯吡格雷反应能否预测氯吡格雷抵抗.方法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38例,于服用氯吡格雷150 mg前、服药后12~ 18 h内及第4天,采血检测10和20 μmol/L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分别以10和20 μmol/LADP为诱导剂时,半负荷量之后的血小板聚集值不能预测氯吡格雷抵抗(P>0.05);半负荷量之后的血小板聚集降低值小于0.5ohms以及半负荷量之后血小板聚集降低的百分率小于12.22%和16.03%可预测氯吡格雷抵抗(P<0.001).结论 服用半负荷量氯吡格雷150 mg后12~ 18 h内的血小板聚集值不能预测氯吡格雷抵抗现象;而此值与用药前血小板聚集值的差值以及降低的百分率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氯吡格雷抵抗现象.

    作者:李亚;崔炜;刘凡;杨晓红;谷国强;谢瑞芹;鲁静朝;郑红梅;张光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神经保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GM1)、醒脑静注射液、奥拉西坦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住院部就诊的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包括GM1组、醒脑静组、奥拉西坦组.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析各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疗效指数的变化,研究神经保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 各组治疗14 d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组治疗14 d前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组治疗14 d前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4 d治疗组各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M1、醒脑静注射液或奥拉西坦注射液能有效地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无显著差异,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安全性高.

    作者:姚恺;邬军锋;杨晓波;肖霞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川芎清脑颗粒对中老年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及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川芎清脑颗粒对中老年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及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8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予川芎嗪脑颗粒,对照组予安慰剂,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7~13d、14 ~20 d、21 ~28 d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在治疗7d、14 d时,恶心、呕吐症状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后MCA及ACA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值达到正常水平(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79.1%)显著高于对照组(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川芎清脑颗粒治疗中老年偏头痛的疗效较好,对于脑血流速度快、血管痉挛的偏头痛患者尤为适合,且安全性好,值得选择.

    作者:刘东玲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降钙素原在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感染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感染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ICU收治的10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SIRS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SIRS患者血清PCT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SIRS组血清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0.582,20.669,P<0.01).随着SIRS感染程度的加重,患者血清PCT水平逐渐升高,PCT水平为脓毒性休克组>重度脓毒症组>脓毒症组,三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血清CRP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1),但重度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0,P>0.05).死亡组血清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t=22.082,15.985,P<0.01).结论 血清PCT水平能够比较准确地评估ICU老年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作者:冯慧远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基因对淋巴管生成的作用

    目的 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基因(Tiam)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表达的关系,探讨Tiam1对肿瘤淋巴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鲜肿瘤标本70例为观察组,收集正常乳腺新鲜组织46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iam1与VEGFR-3、VEGF-D表达,分析三者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表达差别.结果 观察组Tiam1、VEGFR-3和VEGF-D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Tiam1、VEGFR-3和VEGF-D表达量与肿瘤体积、脉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表达密切相关,观察组Tiam1、VEGFR-3和VEGF-D表达有正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Tiam1、VEGFR-3和VEGF-D表达与预后相关.结论 Tiam1可促进VEGFR-3和VEGF-D表达,进而促进肿瘤淋巴管生成,三者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术后联合检测Tiam1、VEGFR-3和VEGF-D可能对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宋牧;任菲;朱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胃癌组织PTEN和LC3B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胃癌中PTEN和LC3B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关系.方法 本实验以70例胃癌标本作为观察组,5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量子点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二组中PTEN和LC3B的表达,探讨其表达差别及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中PTEN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LC3B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PTEN和LC3B的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Ki67的表达有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PTEN和LC3B的表达不具有相关性.结论 胃癌PTEN和LC3B异常表达,二者对病变进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颜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老年肝硬化患者预后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肝硬化目前已逐渐成为高龄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病程长,病情复杂,并发症多且严重,病死率较高[1].影响肝硬化病人预后的因素较为复杂,各种单项指标用于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均有一定临床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局限性[2,3].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预后的评估目前已成为临床工作者努力的重要方向.本文在循证医学方法的指导下,对肝功能评估体系及其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陈皓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老年患者术前呼吸功能评估

    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PPC)[1]是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将增加死亡率,延迟康复,增加医疗费用.因此,充分的术前呼吸功能的评估对于老年人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防治、手术成败以及术后康复是否顺利至关重要.

    作者:朱砚萍;夏世金;郑松柏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老年抑郁症防治新进展

    老年期(或老年)抑郁症广义指存在于老年期(≥60岁)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症,狭义的老年抑郁症是指首发于老年期(≥60岁)的原发性抑郁症,临床表现趋于不典型,焦虑、激越症状常见,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和较多的躯体不适主诉.目前以抗抑郁药治疗为主,常合并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和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和促智药等多种药物,但仅约30%的病人恢复较好,总体治疗较困难、复发率高和预后欠佳[1].

    作者:周培毅;吴自强;谢志泉;王晓会;杜智勇;邵尉;郭中敏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聚焦解决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概况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和/或作用不足(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代谢性疾病.我国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1].为了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其寿命,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日益被众多学者所重视.聚焦解决模式(SFBT)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该模式初应用与临床心理咨询和治疗,其特点是关注问题的解决,而不是纠缠于找寻问题产生的原因,即帮助来访者利用积极的正面经验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力量.

    作者:武晶晶;何红;张晓义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我国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情景分析

    我国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快,截至2010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8.87%[1],是世界上老龄人口增加快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带来了严重卫生问题,慢性病患病率上升,医疗费用也居高不下.据测算,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人群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2].

    作者:王艺敏;巢健茜;张晶晶;李云云;宋龙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城市老年人服务体系应用SNS网络的可行性

    老年人服务供给主体包括家庭、社区和机构,而在网络作为获取信息重要载体的当代,如何发挥网络虚拟、共享、实时、交互性的优势,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满足老年人精神、维权及老年人与家人、机构、政府及老年人之间的互动上发挥支持补充作用;如何在养老服务的家庭、社区和机构供给3大主体中增加网络主体的供给;成为完善与创新老年人服务体系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将探讨选择社交服务网络(SNS)作为手段应用于老年人服务领域的可行性.

    作者:江华;吕学静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作业治疗指导

    脑卒中后患者易出现运动功能下降,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减少残障是康复工作者在疾病早期就应关注的问题[1,2].现在已经公认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起促进作用,其中运动疗法(PT)能够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但是仍然达不到全面康复的目的,而作业疗法(OT)作为现代康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对其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作用认识不足,仅有14%的患者得到较为完整的OT[3].本文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OT的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作者:魏苗;胥方元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解剖钢板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骨折常见于中老年人,所以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较高,并且治疗效果不十分理想[1].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内固定技术和骨折围术期的治疗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临床医生主张进行手术治疗.骨折使用金属等内固定器材进行固定治疗约有近百年的历史,内固定器材不断更新变化,解剖钢板在临床长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过程中体现了良好的生物力学等优越[2],是内固定较好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讨论解剖钢板系统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董华群;梅永良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与老年健康研究现状

    中国自2000年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以来,老龄人口的发展趋势、老龄人口的健康问题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等,均已逐步受到重视.本文就中国老龄及高龄人口的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及高龄化对于社会、经济、卫生等领域的巨大影响,以及老年健康研究的现状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谭纪萍;刘瑛;王鑫;王鲁宁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甘肃省老年居民的口腔健康行为

    目的 了解甘肃省城乡老年居民口腔卫生健康行为现况,分析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的相关因素.方法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和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对甘肃省429名城乡65 ~ 74岁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者中,每天刷牙率达到64.8%,农村明显低于城市(P =0.000),每天2次以上刷牙率仅有16.1%,几乎没有人使用牙线,含氟牙膏率为使用42.4%,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03),吃甜食城市居民比例明显高于农村(P<0.05),吸烟饮酒比例为27.5%和8.6%,25.2%老年居民从未有过口腔就医行为,农村明显高于城市(P =0.000).结论 被调查者对自身口腔健康状况和认知不够重视,口腔自我保健行为不理想,就医行为不积极主动.应加大老年人群口腔健康保健知识宣传,指导其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保健行为,同时改善社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口腔医疗服务设施,为老年人多提供方便快捷的社区口腔服务.

    作者:马力扬;李晓玲;杨兰;李志强;周海静;聂红兵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浙西山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季节变化

    目的 调查分析浙西山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季节变化特征.方法 431例未经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584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采用校正的汞柱式血压计测量四季血压,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高血压观察组夏季收缩压与冬季收缩压值分别为(141.8±18.3) mmHg、(146.6±19.6) mmHg(t=5.48,P<0.01);夏季舒张压与冬季舒张压值分别为(79.0±10.1)mmHg、(80.7±10.0)mmHg(t=3.60,P<0.01);夏季脉压与冬季脉压分别为(61.5±17.1) mmHg、(64.5±18.5)mmHg(t =3.99,P<0.01).观察组的冬季血压高于夏季.结论 浙西山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的季节波动幅度明显,冬季高于夏季.了解高血压季节波动规律,有助于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与并发症的预防.

    作者:诸葛毅;俎德玲;王小同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亲子支持对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影响——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分析

    目的 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探讨老人接受与给予子女的社会支持水平一致与否是否会对老人的抑郁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方法 应用老年人与成年子女社会支持问卷及抑郁状态量表(CES-D),对196名老人进行调查.结果 ①老年人接受与给予成年子女的社会支持无显著差异(P>0.05);②接受支持低于、等于、高于给予支持组三组老人的抑郁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老年人接受与给予成年子女的社会支持水平一致与否对其抑郁情绪没有影响,即不支持社会交换理论的严格互惠假设.

    作者:尹述飞;彭华茂;佟雁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社区脑卒中患者的护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社区脑卒中患者的护理需求,分析其影响因素,寻找对策,为开展社区护理服务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 选择郑州市中原、二七、金水3个区177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患者社区护理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对社区护理需求是多方面的,在疾病相关知识、医疗康复护理指导、社区专业支持三方面均有较高需求.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患者护理需求的因素包括患者的文化程度、疾病诊断类型、患病年限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论 应重视脑卒中患者的社区护理需求,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开展相应的社区护理服务项目,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其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张振香;刘腊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健康宣教对门诊前列腺增生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健康宣教对门诊前列腺增生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门诊就诊的150名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给予健康宣教的观察组和不给予健康宣教的对照组,观察前列腺症状、主观幸福感、生命质量、负面情绪和活动状态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IPS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UNSH评分、QOLS评分、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健康宣教能够有效提高生活质量、缓解负面情绪,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作者:聂新乾;马彬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中西部农村地区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EQ-5D量表和调查问卷,对随机抽取的952名中西部农村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相结合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中西部农村地区老年人EQ-VAS平均得分为(66.91±16.31),EQ-5D指数评分为(0.893 2±0.129 3).老年人对其自我照顾能力评价相对较高,满意率为79.5%,而对疼痛或不适的评价较差,满意率为57.1%.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因素为近2 w身体不适情况、患慢性病情况、文化程度、家庭年总收入及年龄分组;其中近2 w发病情况和患慢性病情况对老年人生命质量影响更显著.结论 中西部农村地区老年人EQ-VAS自评分偏低,其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作者:周伟;崔颖;杨丽;徐显娣;韩晖;刘亚涛;付谦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

    目的 调查分析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探讨社区老年人对中医养生卫生服务的需求.方法 随机抽取社区311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描述性、方差分析等处理数据.结果 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态度得分比高(65.89%),低的是中医养生行为方面(43.63%),中医养生知识得分居中(64.72%).不同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定期体检的老年人,其中医养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老年人具有一定的中医养生知识和态度,但中医养生行为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黄艳;黄卫东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城市社区长期照料失能老人健康现状及其对策

    目的 了解杭州市拱墅区长期照料失能老人的健康现状,为各级政府制定、实施相关政策,推进失能老人长期照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法、现场调查法,对杭州市拱墅区长期照料失能老人的健康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杭州市拱墅区836位长期照料失能老人生存状况尚可;失能老人生活满意度不高,为12.90%,对健康的满意度比对生活的满意度更低,仅为1.09%;失能老人希望提供的社区服务需求主要有家庭康复(65.16%)、定期探访(61.05%)、帮助配药(60.00%)、家庭护理(52.68%)、健康咨询(50.53%),但对社区所提供服务的满意度仅为23.16%.结论 各级政府应充分关注和重视长期照料老人的健康,制定相应政策,推进失能老人长期照料事业发展.

    作者:倪荣;刘新功;朱晨曦 刊期: 2012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