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 国际刊号:1005-4561
  • 国内刊号:33-1177/R
  • 影响因子:0.65
  • 创刊:1991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112
  • 全年订价:19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西医结合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年6期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疹52例

    我院1997年以来,收治药疹患者52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52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男28例,女24例。年龄16~57岁,平均年龄34岁。病程2天~2个月,平均9天。其中荨麻疹型25例,固定红斑型6例,湿疹型13例,猩红样型3例,水泡型3例,剥脱性皮炎型2例。化学性药品所致37例,口服其他药物所致15例。分别为:静脉滴注妥布霉素针9例,氨苄青霉素针8例,头孢噻肟钠针5例,氧氟沙星针3例。口服正清风痛宁片7例,别嘌呤醇片4 例,阿莫灵胶囊3例,卡马西林片2例,柳氮磺吡啶片2例,他巴唑片1例,八正合剂1例。肌肉注射蜂毒注射液2例。外用麝香止痛膏3例,治伤中草药(具体药物不详)2例。均为常规用量。

    作者:张小如;章振永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人体重指数与体内胰岛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90例的肥胖程度(体重指数)与体内胰岛素水平(餐后高峰值),探讨两者的关系。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1999年1月1日至2000年5月1日收入病房的2型糖尿病人90例(采用1997年的ADA诊断标准),均无其它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慢性肝病等。按体重指数将病人分为A组:男 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0岁;B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岁;C组:男18例,女12 例,平均年龄60岁。

    作者:何海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解郁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的一种常见病。一般而言,妇女达到一定年龄(多为40岁)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分泌下降,后达到生理上月经停止。女性生殖器逐渐萎缩,人渐衰老。粗略统计大约30%的妇女在此年龄阶段由于雌激素下降造成内分泌障碍与神经平衡失调,产生逆向影响,即对丘脑—垂体反馈作用减弱(丘脑垂体卵巢)导致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出现精神和植物神经系统的症状。我们以中药组方制成“解郁汤”,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48例,效果显著。

    作者:贾存义;张淑芹;郝伟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葛根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通过观察18例高血压脑出血,发现出血早期血压显著升高,恢复期血压稳定在较低水平,造成脑部低灌注现象。我们应用葛根素治疗,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从而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 18例均系本院住院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43~75岁,平均60岁。入选条件:①既往有高血压史。②CT证实脑内有自发性出血。③经内科保守治疗后进入恢复期。1.2 临床特点均经CT证实,基底节区出血10例,脑叶出血8例;出血量按多田氏计算法计算,<20 ml 7例,20~40 ml 8例,>40 ml 3例。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按中华医学会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标准:其中0~15分12例,16~30分4例,31~45分2例。

    作者:王根章;薛艺东;霍爱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处理和预防

    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总结探讨临床病例的治疗方案,为今后正确妥善处理和预防浅前房具有重要性。1 临床资料 回顾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发生浅前房患者共44例(51眼)。其中男11例(15眼),女33例(36眼) ,平均年龄63岁。急性闭角性青光眼13眼,慢性闭角性青光眼18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16眼,继发性青光眼4眼。按Speath分级法[1]将浅前房分为三型。浅前房Ⅰ型40眼,Ⅱ型9眼,Ⅲ型2眼。浅前房形成原因有:引流旺盛21眼,虹膜睫状体炎17眼,脉络膜或睫状体脱离9眼,虹膜色素上皮层未切1眼,晶体悬韧带松驰1眼,原因不明3眼。

    作者:李小燕;孙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氟乙酰胺中毒69例临床分析

    氟乙酰胺是一种高效、剧毒、残留性强的有机氟杀鼠剂,常造成人蓄中毒。本院1991~1999年共收治氟乙酰胺中毒69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9例中男46例,女23例,年龄2~71岁。就诊时间0.5~8 h。并参照有关中毒程度标准,轻度中毒15例,中度中毒17例,重度中毒37例。1.2 临床表现恶心、呕吐65例,抽搐56例,胸骨后或上腹部疼痛28例,尖叫23例,胸闷、呼吸困难14例,心律失常9例,精神恍惚、乏力8例,发热8例。

    作者:兰雄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诊断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全身多关节风湿性疾病,近年来大家开始注意中西医结合诊治RA的问题。作者曾经先后研究过行经期和绝经后RA病人的骨质疏松(O P),注意到RA与OP之间的关系。鉴于RA的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3倍,本工作扩大了样本数,对确诊为RA的70例女性病人测定了骨密度,并进行中医分型,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期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和RA中枢性OP的早期发现。1 临床资料和方法 按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诊断标准确诊为RA的女性70例,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为34岁,有正常的月经周期,均属早期RA,平均病期为3.66±2.75年。

    作者:陈丽华;朱汉民;陈小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消脂饮治疗脂肪肝45例

    1997年10月至2000年10月,笔者采用自拟消脂饮治疗单纯肥胖性脂肪肝,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5例均为成人,其中男34例,女11例,年龄22~65岁,以30~50岁为多,计36例,占80%。病程1~12年。其中伴高ALT 20例,高AST 15例,高TC 16例,高TG 18例。1.2 诊断标准①肥胖标准:体重指数(BMI)>30[1]。②脂肪肝指标:B超显示肝实质回声光点前段致密、增强,呈云雾状改变,深部回声渐减弱,膈肌回声降低,管道结构较模糊,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亦不够满意[2]。肝脏饱满或肿大。③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肥胖性脂肪肝。④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肝功能或血脂异常。⑤临床表现:无自觉症状或有乏力、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

    作者:孙义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盆腔静脉曲张症的应用价值

    盆腔静脉曲张症又称盆腔瘀血综合征,在妇科疾病中并非少见,常易误诊为盆腔炎、神经官能症。以往超声文献对该病报道较少。我们通过对21例盆腔静脉曲张症的超声诊断分析,与手术、腹腔镜及盆腔静脉造影相对照,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该病诊断的实际应用价值。1 临床资料 女性,共21例。年龄27~52岁,平均37岁。曾施行绝育术9例。本组17例经手术证实,4例行腹腔镜或盆腔静脉造影,结果相符。

    作者:易晓东;王晓珍;王小晶;杨冬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28例

    过敏性紫癜是血管性出血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多发于学龄儿童,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我们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取得明显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56例过敏性紫癜均为我院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住院患儿,男33例,女23例,年龄1.5个月~12岁,平均7岁。均有典型过敏性紫癜皮疹。伴消化道症状24例,关节症状25例,肾脏受累12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14例,支气管肺炎2例,荨麻疹2例,血管神经性水肿4例,肠道蛔虫症2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32例,血沉增快25例,抗“O”阳性2例,IgA增高18例, IgG增高13例,蛋白尿4例,镜下血尿10例,大便OB阳性10例。

    作者:张映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观察

    我院自1998年1月~1998年12月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发病时间为3~ 7天的急性脑梗塞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共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①诊断依据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脑血栓诊断标准[1];②首次发病,并经头颅CT确诊;③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按1993年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评分标准[2])18~24分;④治疗前常规检验排除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见表1。

    作者:赵群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闭合手法复位加经皮穿针髓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

    自1988年1月~2000年6月,应用闭合手法复位加经皮穿针髓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5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6例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18~53岁,平均27岁;左侧16例,右侧40例;尺骨远段骨折28例,中段骨折16例,近段骨折12例,其中粉碎性骨折16例;桡骨远段骨折32例,中段骨折16例,近段骨折8例,其中粉碎性骨折24例,伴肱骨骨折6例。病程2小时~ 12天,平均5天。

    作者:陈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四联疗法治疗常复发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3例

    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过程中常复发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多见。我院自1994年7月至2000年7月间以自身对照法研究肝素、强的松、环磷酰胺及中药四联疗法治疗常复发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23例患者均符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3~65岁,平均 25岁。本法治疗前病程5天~5年,平均25个月。复发次数3~5次/年,平均3次/年。共复发1 19次:因激素骤停及减量过快者76次(63.87%),因呼吸道感染复发36次(30.25%),因过度劳累复发4次(3.36%),因进食过量高蛋白食物复发2次(1.68%),氨苄青霉素过敏复发1次( 0.84%)。

    作者:葛拥军;赵海燕;周任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异体骨移植结合中药治疗儿童孤立性骨囊肿

    在儿童孤立性骨囊肿的治疗中,骨移植是常用方法。但移骨植的来源较困难,异体骨又存在愈合慢,有排异反应等缺点。自1994年5月至1999年4月,我们采用异体骨植骨结合中药治疗该病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7例,年龄7~16岁,平均12岁;男5例,女2例。病变部位:肱骨上端5例,股骨下端1例,胫骨上端1例。病程2天~4个月,4例因发生病理性骨折而就诊,3例因疼痛不适就诊。 X线表现活动性4例,潜伏性3例。囊腔小2cm×2.5cm,大11.5cm×3cm。7例均未进行囊腔内注射醋酸甲基强的松龙等治疗。

    作者:孟叶新;蒋唯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黛安神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率很高,在西欧为20%~40%,在我国为20%~3 0%;本病占内科病人数10%以上,占消化科门诊的50%[1],已引起医学界重视。我们从1997年开始以黛安神联合治疗FD 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0例FD均为门诊病人。治疗组50例,其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20~71岁(平均39岁),病程3个月~32年,平均1.5年;有精神因素者34例。对照组50例,男18例,女32例,年龄20~68岁(平均41 岁),病程3个月~28年,平均1.8年;有精神因素者32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程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赵志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自1996年1月~2000年1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40例,与单纯西药治疗18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58例患者中住院38例,血液专科门诊20例,均符合1987年全国再障会议诊断标准[1 ]。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和单用西药组(对照组)。治疗组40例中男29例,女11 例,年龄5~64岁,平均28岁。病程2个月~12.5年,平均6年。骨髓增生极度减低19例,增生减低12例,增生活跃9例。对照组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6~62岁,平均28岁。病程3个月~11.5年,平均6年。骨髓增生极度减低8例,增生减低6例,增生活跃4例。治疗组中医辨证分型[2]:肾阳虚型12例,肾阴虚型18例,肾阴阳两虚型10例。

    作者:孙士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德巴金治疗毒鼠强中毒继发癫痫大发作1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19岁。因误服毒物致反复四肢抽搐,神志不清18小时入院。患者18小时前误服含毒物的食物,数分钟后出现神志不清,口吐白沫,四肢抽搐。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发作间歇期神志不清。急送医院,当时自主呼吸停止。查体:血压18/12 kPa,呼吸机机械通气下R15次/分,P115次/分。昏迷,双瞳孔直径2.5mm,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实验室检查:呕吐物毒性报告示毒鼠强中毒。诊断:急性毒鼠强中毒,继发性癫痫持续状态。予安定等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抽搐症状未缓解。后改德巴金抗癫痫治疗,用法:15~30mg/kg,3~5min内静推,30min后继以1mg/(kg*hr)的速度静滴维持。并配合脱水剂、脑保护剂、血液灌流等综合治疗。德巴金治疗4小时后抽搐停止,1天后神志转清,4天后自主呼吸完全恢复。头颅CT、血气分析正常,治疗18天,痊愈出院。

    作者:宣夏清;陈顺泉;黄向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桃仁郁金汤治疗高脂血症62例临床观察

    笔者自1998年以来应用自拟桃仁郁金汤治疗高脂血症62例,并与西药鱼油降脂丸42例进行对照观察,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所观察104例高脂血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龄28~76岁,平均50岁。合并高血压24例,脑血栓18例,冠心病28例。对照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30~74岁,平均51岁。合并高血压19例,脑血栓13例,冠心病23例。两组均排除肝胆疾患、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等病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短、胸闷肢麻、眩晕头痛、健忘耳鸣、失眠多梦、脘腹胀闷等症状。诊断标准:饮食控制无效,近2周内空腹血化验Tch(总胆固醇)>5.7mmol/L,TG(甘油三酯)>1.58mmol/L,HDL-C(高密度脂蛋白)男<1.04mmol/L,女<1.17mmol/L,以上三项目中任何一项阳性即可被诊断高脂血症。

    作者:童燕龄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脑活素致急性肾衰1例

    1 病例资料 李××,男,68岁,方正县天门乡人。主诉恶心、呕吐伴尿少3天入院。该患者4年前患脑梗塞,5天前自感头晕、头痛而就诊于海伦市某医院,给予静滴“脑活素”治疗,3天前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并伴尿量减少,24小时约500~600 ml,双下肢浮肿,当时在该院检查肾功能,称尿素氮升高(数值不详),而来我院门诊求治,门诊以“急性肾功能衰竭”收入我院。

    作者:王伟东;白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并发心力衰竭

    我院于1999年8月~2000年5月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HD) 并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较佳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共12例,均为维持性HD并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36~68岁,平均 53岁。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 治疗方法 12例均每周HD 2次,每次5~6小时,透析液为碳酸氢盐。经控制水分摄入和超滤脱水等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无明显好转。予黄芪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支10ml含生药20g),每次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10日为1个疗程。

    作者:金若珏;王松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虫类药临床应用体会

    虫类入药之用,早始载《神农本草经》,共28种。汉朝张仲景应用虫类药物治疗内、妇科诸症,疗效甚佳,首创抵当汤(丸)、大黄(庶)/(虫)虫丸、鳖甲煎丸、下瘀血汤等方,开辟了治疗用方的新天地,给后世医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人从事中医临床20余年,对虫类药的运用略有心得,体会如下。1 虫类药的临床功用及分类 虫类药属血肉有情之品,行走通窜之物。因虫类药配伍不同而其主治功用相异,总结起来大约有以下10个方面:①攻坚破积:(庶)/(虫)虫、蜣螂、全蝎、蜈蚣、虻虫、蜂房等。②活血化瘀:(庶)/(虫)虫、全蝎、地龙干、水蛭等。③熄风止痉:蝉衣、僵蚕、斑蝥、全蝎、地龙干等。④宣风泄热:僵蚕、蝉衣、地龙等。⑤搜风剔络:僵蚕、地龙干、蜈蚣、全蝎、乌梢蛇、白花蛇、蕲蛇等。⑥行气活血:九香虫、山甲片等。⑦壮阳益肾:蛤蚧、蜈蚣、桑螵蛸、蛤士蟆油等。⑧消痈散肿:蜂房、僵蚕、干蟾皮等。⑨利水消肿:蝼蛄、蟋蟀、地龙干等。10平喘止咳:有地龙干、僵蚕、蛤蚧等。

    作者:刘杭卫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喙突部埋伏智齿伴口内瘘管形成1例

    一般情况下,下颌阻生埋伏智齿常位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部及下颌角区,而下颌智牙埋伏于喙突部者,较为罕见。临床接诊1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陈新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利福平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62例

    我院近三年加用利福平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效果显著,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经临床观察和大便培养确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130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70例,女60例,年龄10个月~12岁,平均3岁。将逢单日初诊的病例列为治疗组,共62例;逢双日初诊者列为对照组,共68例。两组治疗前病程、体温、大便次数、临床类型及用药情况等资料统计学处理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作者:毛梅仙;徐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临床体会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其关键在于“同证同治,异证异治”,即辨证相同,施治则一,辨证不同,施治全异。这也是辨证论治法则在临床上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医与西医在临床治病上一大区别,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意义所在。本人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应用此一治法,取得了可喜疗效,现举案如下。1 同病异治1.1 肾阳虚泄泻戴某某,男,58岁,农民,1998年12月18日门诊。患泄泻半年,经西药治疗服多种抗生素无效,服止泻药泄泻止,但泻停后腹胀,过时又泻,遂给中药治疗。视其面无华色,问之每逢五更时大便作泻,泻前自觉小腹作痛,无里急后重感,泻下便质清稀,无臭,自觉腰酸痛、体倦,小腹有冷感,舌质淡,苔薄白。诊脉沉细,尺部尤弱,方选四神丸加减。药用:补骨脂(盐炒)15g,吴萸(醋炒)、叩仁各6g,五味子、赤石脂(布包)、禹余粮、煨姜、炒扁豆各10g,红枣8枚,莲子肉10g,3剂。药后腹痛止,泄泻停。后以上方去赤石脂、禹余粮加参苓白术散,调理半月痊愈。

    作者:梅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跟痛症312例体会

    跟痛症是骨科门诊的常见病,自1986年~1998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跟痛症312例,经随访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12例中,男78例,女234例,男/女为1/3,年龄49~78岁,平均62岁,以50~70岁居多,共218例,占70%。左侧187例,右侧115例,双侧10例。跟底部疼痛209例,跟骨内侧结节处疼痛103例。病程2个月~2年。271例经X线摄片提示跟骨骨刺106例,占39%,无跟骨骨刺者165例,占61%。

    作者:屠文华;钟丽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自制红藤汤1号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240例

    本院自制红藤汤1号治疗慢性盆腔炎240例,经2年半观察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240例均系本院1997年6月~1999年12月妇科门诊病人。年龄18~46岁,平均33岁。病程6~12周20例,13~18周32例,19~24周108例,>25周80例,平均病程21周。240例中病情轻度50例,中度110例,重度80例。对照组100例为同期妇科门诊病例,其年龄、病程和病情诸方面与治疗组均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例诊断均符合高等医学院校《妇产科学》第四版规定的标准。

    作者:许琴仙;郑红枫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药物暗示治疗输卵管绝育术后癔病性瘫痪

    我站于1988~2000年间行女性输卵管绝育术共55320例,其中发现癔病性瘫痪66例,经暗示治疗后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标准:①暗示治疗有效;②无上下运动神经原损害体征,腱反射正常,锥体束征阴性,虽长期瘫痪但无明显的肌萎缩,亦无大小便障碍;③有与神经学检查不符的肢体瘫痪,站立不能或步行不能;④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⑤心理治疗后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

    作者:陈义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幼儿急疹诊治体会

    幼儿急疹是儿科急性发疹性传染病。因其发热期达3~4天,热退后发疹,故早期确诊困难。笔者1994年以来经治该病100例,诊治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2~6个月88例,7~12个月12例。体温38℃~39℃42例,39+℃~40℃58例。伴呕吐、腹泻42例,扁桃体明显红肿80例。体温高而精神食欲均良好68例,伴烦燥、精神不振32例。外周血白细胞增高1例。48例发病初期曾误诊为急性扁桃腺炎2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6例,急性胃肠炎10例。均接受过肌注青霉素、病毒唑或输液等治疗无效而来院治疗。

    作者:吴肖妮;卢俊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美克尔憩室8例临床报道

    本文收集从1995年至2000年经手术证实的美克尔憩室8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8例,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15~65岁。8例憩室部位均距回盲部7~120cm,87.5%在距回盲部100cm内,憩室平均长度3.8cm,平均宽度2.0cm,憩室平均直径1.5cm。 8例病人中急、慢性憩室炎各2例,憩室炎穿孔1例,憩室溃疡伴出血1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腹部手术时偶然发现1例。临床表现腹痛7例,呕吐4例,间歇性柏油样便1例,腹泻1例,腹部肿块1例,贫血1例。

    作者:葛挺;韩石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淋菌性盆腔炎20例分析

    我院自1996年5月~1999年5月共收治急性淋菌性盆腔炎39例,其中2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9例,年龄18~32岁,已婚19例,未婚20例,有性乱史25例,丈夫有冶游史14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单号为治疗组20例,双号为对照组19例。 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发热、腹痛、脓性白带、以及局部刺激症状,妇检发现宫颈举痛、盆腔触痛、附件增厚压痛,血白细胞升高,排除外科疾病。宫颈管内分泌物及后穹隆穿刺涂片和培养找到淋球菌。

    作者:庞玉良;刘玮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小儿肺炎伴心肌损害临床分析

    2000年1月至6月我院对肺炎患儿104例进行血清肌钙蛋白测定,探讨小儿肺炎对心脏的损害,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肺炎患儿104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肺炎诊断标准(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等.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男54例,女50例,年龄0~3岁34例,3~12岁70例。病程:1~7天75例,8~30天24例,1个月以上5例。临床表现:咳嗽98例,气急60例,呼吸困难38例,拒奶14例,发绀14例,鼻煽三凹征36例,胸闷、心慌8例。心脏体征异常18例,表现心动过速18例,心音低钝8例。胸部X线摄片:两下肺纹理增重,点片状阴影45例,一侧肺叶大片状阴影46例,索条状、网状阴影13例。所有入院患儿在住院期间均行心电图检查,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0例,T波改变3例,房性早搏3例,室性早搏2例,短P-R综合征1例,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各1例,左室外膜高电压1例。作肌钙蛋白检测(采用芬兰Aboa Tech Ltd的新一代金标层析法肌钙蛋白I快速诊断试验盒,由专职人员操作),其结果强阳性(30ng/ml)6例,阳性(3ng/ml)16例,弱阳性(1ng/ml)4例,共占25%。

    作者:柴鸣雷;姚冬莉;王晓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庆余救心丸对冠心病左室功能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庆余救心丸对冠心病患者心肌耗氧量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41例冠心病患者在舌下含服庆余救心丸前、含服后2 min、5 min、15 min用血液动力学监测系统监测左心室喷血压力(JP)、喷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DV)以及心肌耗氧量(MVO)。结果:在舌下含服5 min和15 min时,均有EF提高和LD V的降低,而JP在舌下含服2 min时即有降低。MVO在含服后5 min时有明显降低。结论:庆余救心丸能有效地降低冠心病心肌耗氧量,改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作者:冯天元;沈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益肾康骨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肾康骨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217例RA患者分为益肾康骨丸组(治疗组)和布洛芬组(对照组),对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值及关节症状、体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益肾康骨丸组治疗后骨矿线密度(BMC)及骨矿面密度(BMC/BW)值均显著增加,与治疗前比较P<0.01,两组治疗后BMC、BMC/BW值比较P <0.01。两组关节症状、体征治疗前后均有改善,但益肾康骨丸组明显优于布洛芬组, P<0.01。结论:益肾康骨丸对RA骨质疏松有明显疗效。

    作者:吕新亮;王建华;黄永凯;石嫱;阎美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非洛地平与培哚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和培哚普利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血压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非洛地平组与培哚普利组各30例,疗程24周,治疗前后观察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P<0.01)及尿蛋白的排泄量,两组24小时尿白蛋白分别从104.2±34.5 mg/24 h、103.2±41.8 mg/24 h降至69.8± 28.4 mg/24 h、66.8±28.3 mg/24 h,P均<0.01;24小时尿蛋白量从0.26±0.059 g/L 、0.26±0.061 g/L降至0.18±0.032 g/L、0.18±0.042 g/L,P均<0.01。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洛地平、培哚普利长期治疗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可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

    作者:张路毅;陈亚沙;陈祖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刺五加注射液对肺肿瘤化疗患者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刺五加辅助化疗对肿瘤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寻找肿瘤治疗新途径。方法:以FACS 、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及LDH释放法分别检测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血清细胞因子、sIL-2R 的分泌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的抗肿瘤活性。结果:应用刺五加辅助治疗后,患者PBL的CD3、CD4分子表达升高;Th1型细胞因子分泌增加,sIL -2R下降;淋巴细胞的抗肿瘤活性(NK和LAK活性)均显著增强。结论:刺五加可改善肺肿瘤化疗患者的免疫状况,提高机体的抗肿瘤效应,在临床抗肿瘤辅助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峻;何嘉言;孙宏高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血复康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血复康”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ITP病人48例,按中医分型论治,比较各型的疗效差异。结果:发现本方对血热动血型、气不摄血型、阴虚火旺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90%和93.75 %,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认为血复康对不同证型ITP均有较好的疗效,为临床辨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李琦;吴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胃炎消对胃癌癌前病变相关靶基因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

    目的:观察胃癌癌前病变组织中p21ras、c-erbB-2及p53基因蛋白的表达及胃炎消的可能调控作用。方法:胃镜病理证实为中、重度异型增生和不完全性结肠化生病例共34例,分为胃炎消治疗组19例,维酶素对照组15例;治疗前、后胃粘膜固定部位活检标本作p21r as、c-erbB-2癌基因及p53抑癌基因蛋白LSAB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胃炎消组症状总有效率89.47%,对异型增生疗效尤以中度为好,作用优于对照组。p2 1ras、c-erbB-2及p53蛋白在胃癌癌前病变组织中均有过表达,且其表达随病变的进展而增高;胃炎消能使p21ras及c-erbB-2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弱,但对p53抑癌基因蛋白表达的作用不明显。结论:胃炎消对胃癌癌前病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对胃癌癌前病变组织中与细胞增殖信号传递有关的p21ras、c-erbB-2 蛋白表达有一定调控作用。

    作者:胡玲;劳绍贤;周福生;唐纯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创伤后免疫抑制中西医治疗的国内研究进展

    严重创伤可致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进而引起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甚至死亡。因而,纠正创伤后的免疫抑制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近年来,国外就此提出的措施有:应用拮抗免疫抑制剂、补充细胞因子、纠正细胞缺氧、阻断钙超载和恢复机体营养状态等。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开展较晚,本文将国内有关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营养调节 及时纠正创伤后机体营养不良是纠正免疫功能低下和防止感染的有效措施。张利华[1]等观察了精氨酸、鱼油、核苷酸组成的肠道营养制剂(IMPACT)灌胃对创伤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体重、血常规、血清白蛋白、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和脾光镜标本的定量分析,提示IPMACT可明显增强创伤后大鼠的免疫功能。潘永成[2]等研究了精氨酸对创伤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精氨酸治疗可明显降低抑制性T淋巴细胞活性,促进脾淋巴细胞产生IL-2,具有改善创伤大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杨俊淘[3]等研究经口补充谷氨酰胺(Glutamine,Glu)对创伤大鼠血浆、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Glu寒冷的影响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认为Glu可提高创伤后血浆Glu水平,保持脾脏、淋巴结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内Glu正常含量,并可改善细胞免疫功能。费哲为[4]等采用手术后辅助全静脉营养(TPN)法,经中心静脉持续输注7%Vamin、20%Intralipid、25%或10%GS,结果提示术后TPN可减轻应激所致的免疫抑制。

    作者:周艳杰;刘耀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围产期低体重儿900例临床分析

    本文就我院近1年围产期低体重儿900例出生原因作一分析,并探讨胎膜早破与细菌性阴道疾病的关系,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998年10月~1999年10月出生新生儿900例。孕妇年龄22~35岁,平均26岁。孕28~42周,平均38周。均于孕8周后,阴道白带查线索细胞(+)及胺试验(+),则为细菌性阴道疾病。2 结果 本文900例中伴胎膜早破100例,伴细菌性阴道疾病47例。900例新生儿中低体重儿60例,死亡6例,死亡率为10%,其发生率6.67%。伴胎膜早破27例,为足月小样儿24例。胎膜早破100例中伴细菌性阴道疾病39例(39%),而非胎膜早破仅占1%(8/800),相比有较显著差异(P<0.01)。胎膜早破中低体重儿27例(27%),而非胎膜早破中低体重儿占4.12%(33/800),相比有较显著差异(P<0.01)。

    作者:舒青青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速尿与麦芽联合应用回乳体会

    我所从1996年起在门诊使用速尿针剂加用中药麦芽(炒)回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1996年~2000年10月来本所门诊已哺乳7~12个月自觉要求回乳的哺乳期健康妇女160例,分观察组、对照组进行比较,每组80例,两组年龄、胎产次、分娩方式、哺乳时间无明显差异。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用速尿针25mg,单次肌肉注射,加用中药麦芽(炒)250g,煎水代茶服用,每日数次不等。对照组:用乙烯雌酚针4m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或乙烯雌酚片剂5mg口服,每日3次,连服3天。

    作者:戎红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46例手术治疗体会

    我院自1989年1月~1997年12月手术治疗老年人急性胆囊炎46例,现将临床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8例,女28例,年龄60~69岁38例,70岁以上8例。以右上腹疼痛,压痛、反跳痛,局部腹膜炎为主要表现,但有16例腹痛和压痛较轻而手术证实胆囊已积脓、坏疽。血白细胞<4~10×109/L者24例(52.2%),10.1~15×109/L者14例,>15.1×109/L以上者8例。入院时平均体温37.8℃,体温低于37.5℃15例。2 治疗方法与结果 胆囊切除43例,胆囊造瘘3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T管引流9例,手术发现胆囊结石30例,胆囊积脓7例。胆囊坏死4例,胆囊穿孔5例。手术治愈45例,死亡1例,病死率2.2%。

    作者:李智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妇女更年期的心理卫生保健

    更年期的心理卫生保健十分重要,现就几个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1 心理卫生保健对妇女更年期健康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使得我国国民平均寿命延长,据有关资料表明,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到约1.29亿人。中年妇女进入老年妇女的年龄在45~52岁之间,这一时期的妇女,身体各器官、内分泌腺体发生生理变化,心理情绪不稳,临床明显标志是月经的终止(病理性除外),被称为“更年期”。由于绝经后雌激素低落而产生的更年期综合征,多数人可通过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和代偿,不会发生特殊症状,但仍有20%~30%的妇女不能适应而发生生理、心理和病理变化,出现一系列症状,而心理变化起着先导和重要的作用。

    作者:范观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开塞露预防产后尿潴留

    尿潴留是产科常见并发症,可影响子宫收缩引起产后大出血,还可发生膀胱炎。因此,在产褥期护理中重视产后首次排尿对预防尿潴留非常重要。半年来,笔者对8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在做好护理的同时配合使用开塞露肛门挤入,排尿效果良好,无1例发生产后尿潴留,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文80例均行会阴侧切术,年龄22~35岁。其中产钳15例,臀位3例,巨大儿10例,顺产52例。

    作者:张春梅;章淑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硬膜外分娩镇痛术的临床应用

    我院于1997年开始开展硬膜外分娩镇痛术,现将有关情况作一总结,供临床参考。1 临床资料和方法 选择单胎、头位、足月姓娠,健康初产妇,经产科医师评估能顺利阴道分娩,近期硬膜外分娩镇痛者30例为镇痛组,年龄22~30岁,平均25岁。设同期初产妇30例作对照组。镇痛组硬膜外腔局麻药物为0.125%布比卡因,内含芬太尼3μg/ml。方法:于产妇进入第一产程活跃期(宫口开2~3cm)后,常规硬膜外腔(L2~4)间隙穿刺,向头端置管3cm,注试验量3~5ml,确认导管在硬膜外腔后,用微量泵持续注射局麻药4~8ml/h,维持平面于T10以下,宫口开全后停止硬膜外腔给药或减量至2~4ml/h。对照组采取自然分娩。

    作者:吕琦;蒋学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大黄和黄芪配伍对大鼠减重增力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大黄黄芪配伍的增力减重作用。方法:胃饲不同比例的大黄、黄芪混合水煎剂,观察对大鼠体重、摄食量、游泳时间以及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脂肪酶(甘油三酯水解酶)、肌糖原和粪便总脂的影响。结果:混合水煎剂中所含黄芪的比例越高,游泳时间越长。体重和摄食量的减少与混合剂中大黄的含量成反比。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粪便总脂各组间无差异。大黄∶黄芪为1∶1时,其脂肪酶活性、肌糖原含量分别增加153%和30%,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大鼠摄食量的下降程度与混合水煎剂中大黄的含量成反比;游泳时间的延长程度与混合水煎剂中黄芪的含量成正性关系。当大黄与黄芪按1∶1混合时,增力减重作用效果好。同时,大黄、黄芪配伍可提高外周组织对血中游离脂肪酸的利用能力,促进脂肪的动用,并降低肌糖原的利用率,但不影响脂肪代射和小肠吸收营养。

    作者:孙霞;梁国庆;李继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肾小球肾炎湿热病机探析

    肾小球肾炎大多属中医“水肿”范畴,其病因病机与湿热、风邪至关密切。急性肾炎属湿热类型者非少见。近年来我们观察了45例慢性肾炎患者,与湿热有关者达 25例,这是否与湿性腻滞、致病缠绵有关。因此,进一步阐明湿热病邪的致病和演变机理,对防治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有现实意义。1 湿热伤表,阻遏肺气,通调失司 湿热之邪以脾胃受病居多,从表卫侵袭者间或有之,故薛生白有“湿热之邪,从表伤者,十之一二”的论述。章虚谷注释道:“是湿随风寒而伤表,郁其阳而变热,如仲景条内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是也。”《湿热论》是指广义湿热为病立论,其审因论治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肾炎湿热病机。但湿热之邪伤表郁而化热,只有少数病员引起肾炎,主要取决于机体自身的虚损情况。据临床所见,就表邪受病而言,主要与肺气不足有关,当肺卫功能失调,湿热之邪乘虚而入,阻遏肺气,造成肺之通调水道的功能障碍,以致发生水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宣升肺气,调理肺卫功能,于病机颇为合拍,故临床用于湿热伤表所致的急性肾炎每每获效。

    作者:缪平;徐佩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从中药的有效成分看特殊药传统煎法

    从古迄今,在煎煮中药时,处方中须特殊煎煮的方法,大多是有一定的道理和科学根据的。1 先煎与后下1.1 先煎如附子有强心、增加血流量、升高血压、提高耐缺氧能力的药理作用。但附子含有毒性较强的双酯型乌头碱,其LD50为1.8 mg/kg,经长时间煎煮后,因水解除去醋基生成醇胺型的乌头原碱后,其LD50为5.8mg/kg,则毒性大为降低,而主要的强心成分——消旋—去甲乌药碱的作用却不因长时间加热而破坏,其LD50为3350mg/kg。因此,附子须先煎来降低毒性。再如石斛内含内酯类生物碱,只有久煎的水解产物才起作用。一些矿物类药物如自然铜含硫化铁、龙齿含碳酸钙等等,这些矿物药所含的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多很小,因此须先煎,延长煎煮时间而增加溶解度。

    作者:邓有娟;吕怀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脑卒中早期康复指导与针刺治疗

    笔者对3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针刺介入治疗,明显提高了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了致残率,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随机取1997~2000年脑卒中病例66例,均急性期入院,按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脑卒中患者。经急性期处理后,脑梗塞患者病后3天,脑出血患者病后7天,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观察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59岁;脑出血12例(基底节区出血11例,脑叶出血1例),脑梗塞22例(基底节区梗塞20例,脑叶梗塞2例)。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岁;脑出血12例,均为基底节区出血,脑梗塞20例(基底节区梗塞15例,脑叶梗塞5例)。两组病人病变部位、病变面积及发病时间比较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

    作者:顾敏;黄俊军;姚云海;顾旭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青光眼病人的出院指导

    护理人员对青光眼患者做好出院指导是保障手术成功,主动预防术后并发症以及稳定病情,延缓病情进一步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现将我院对82例青光眼病人的出院指导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82例中男62例,女20例,年龄10~76岁,手术病人50例,非手术病人32例。2 出院指导内容2.1 心理指导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善于排除各种因素干扰,忌紧张、发怒,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建立良好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作者:江莉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宫腔镜手术护理体会

    我院自1997年1月至今已成功地为117例病人实施了宫腔镜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117例患者中子宫粘膜下肌瘤摘除26例,宫腔粘连松解术23例,节育环嵌顿取出21例,宫腔息肉摘除17例,宫腔内异物取出15例,热球子宫内膜剥离术4例,子宫颈管肌瘤摘除术4例,子宫颈管息肉摘除3例,子宫纵隔切开术2例,节育环残留取出2例。年龄22~67岁,平均32岁。

    作者:李忠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SUT-400超声扫描仪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护理

    SUT-400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是一种对脑血管病的中枢无损伤性直接治疗的新技术设备,其治疗机理是借助超声波的机械、温热和理化三种效应引起局部组织细胞内的物质运动使细胞受微细的按摩,刺激细胞功能、改善血液循环达到广泛良好的治疗效应。我院自1996年以来将该技术设备应用于临床,在脑梗塞恢复期治疗过程中取得明显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3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均经头部CT或MRI确诊,其中男98例,女38例,年龄45~82岁。意识障碍5例,肢体瘫痪39例,失语35例,步态不稳41例,感觉异常16例。

    作者:方彩萍;钱亚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西药联用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

    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收弥漫性结肠炎47例,对其中32例左半结肠炎患者采取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加上精心护理,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25~72岁,病程3个月~8年。主要以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肛门坠胀不适而来院就诊。肠镜检查见粘膜充血、水肿、多发性浅表溃疡,表面有炎性分泌物或粘膜粗糙呈颗粒样,部份患者炎性息肉形成。病变部位主要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病理报告证实为非特异性炎性病变。

    作者:孙曼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症探讨

    目前,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西药尚无特异药物,多采用对症治疗,尚未见到从病理方面改善萎缩病变的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中药治疗为主,疗效明显优于西药,萎缩与肠化的病理改善达13.9%~47.09%。但由于辨证论治具有多层次、多途径调控特点,中医证侯尚未规范,因而分型很不统一,用药多变,临床难以重复。 我们根据萎缩性胃炎中医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特点及演变,提出“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症”这一中西医结合“病症”概念。“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症”既具有中医“证”的内涵,又具有西医“病”的特点,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一个临床“病症”概念。

    作者:金亚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体腔遗留对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调查分析

    手术病人术后体腔遗留,不仅给患者造成巨大的伤害,而且给手术室护士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以此为主题对杭州市区十二家医院手术室24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如下。1 调查对象 2000年3~4月期间选择杭州市区十二家医院手术室护士共248名为调查对象。文化程度:大专以上62名,中专186名,手术室工作年限2~30年。2 调查方法 调查表为笔者自行设计,采用问卷调查法,在被调查者充分理解后填写。调查采用单项选择和按顺序排列法。单项选择是被调查者对每一个问题只有一个选择(是、一般、不是);按顺序排列是被调查者将认为重要的选择按顺序排列下来。

    作者:楼敏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