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温州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9-7147
  • 国内刊号:33-1253/R
  • 影响因子:0.88
  • 创刊:199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122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外科学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2012年4期文献
  • 自发性脑干出血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脑干出血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脑干出血的治疗与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5例中存活 29例(82.9%),其中良好7例,中残11 例,重残 6例,植物生存 5例,死亡 6例.结论 有脑积水及时行脑室外引流术,保持呼吸道通畅、亚低温、尼莫地平治疗、维持血压平稳、脱水、抗感染、抑酸、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降低脑干出血的死残率.

    作者:冯小明;范琴梅;王冠军;朱祖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改良环状混合痔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改良外剥内扎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观察,探讨治疗混合痔的新方法.方法 将1216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改良组和传统组,改良组 608例,传统组 608例,观察比较两组病例在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 改良组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 改良组与传统组相比,具有除痔彻底、且无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的优点,有望成为混合痔治疗的新方法.

    作者:陈福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跟骨异形接骨板治疗 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跟骨异形接骨板治疗 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 2005年7月至 2010年7月本院共收治跟骨骨折 97例,其中有36为 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为32例36足,男 29例32足,女3例 4足;年龄18-51 岁,平均 29岁.应用跟骨异形接骨板及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进行有限坚强内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12~30个月 (平均 24个月) 随访,采用Maryland 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 21 足,良9足,中 4足,差 2足,优良率为 83.3%.结论 跟骨异形接骨板治疗 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能够获得较满意的解剖复位,且固定可靠,为功能恢复提供良好条件,能早期功能锻炼,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芦克洲;周金贤;贾磊;梁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颅骨修补术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索颅骨修补术后癫痫发作的原因,并对预防及治疗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 2002年至 2010年对 278例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癫痫发作的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对围手术期的预防用药、易致癫痫发作原因及手术操作问题进行总结.结果 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癫痫17例,占 6.1%,药物治疗满意.结论 对颅骨修补手术中的正确处理以及围手术期的预防性用药等可以降低术后癫痫的发病率、减轻癫痫发作程度.

    作者:罗晨;陈彦飞;李常伟;周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与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对比分析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LC-CBDE)与内镜下 Oddi 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总结 LC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58例,采用 LC-CBDE 术 24例、EST联合 LC术34例治疗的临床资料,对胆总管内径、结石大小、总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日等进行对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术式的术后手术总时间、手术费用、住院日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者的胆总管内径、结石大小亦有差别.结论 两种术式各有其适应征和优缺点.胆总管直径 0.5~1.0cm,胆总管下端结石时宜用 EST取石,术后 2~5天再行 LC;胆总管直径>1.0cm 时,尤其是并存Ⅱ级肝管结石者(无胆管狭窄)则宜行 LC-CBDE 术.

    作者:吴跃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补充性 ESWL 术治疗钬激光碎石术后残余结石

    目的 探讨补充性 ESWL 治疗钬激光碎石术后残余结石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价值.方法 2006年1 月至 2009年10月,本院对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中发生结石漂移或术后存在≥6mm 残余结石的患者共 86例,进行了补充性的 ESWL 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果78例(90.6%)ESWL 后 B 超下观察碎石成功,2月后 B 超和 KUB+IVP 证实无残余结石.8例(9.4%)患者仍存在≤5mm 残余结石.结论 补充性 ESWL 术是治疗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出现残余结石和结石漂移的主要选择之一,可明显提高结石排尽率.

    作者:杨伟忠;曹志彬;袁铮豪;夏琴琴;殷毅;郑贯忠;王元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重建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重建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至 2006年12月,对 27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分别应用重建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其中行重建干板内固定12例(rPIF 组),克氏针内固定15例(KIF组).受伤至手术时间为 2~7小时,平均3.5天.根据 Edward 对锁骨骨折愈合的评价指标制定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本组病例经 6~14个月,平均10个月的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按上述标准评定:rPIF 组:优 8例,良3例,中1 例.KIF 组:优7例,良 4例,中 2例,差 2例.结论 和克氏针内固定相比,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可有效地防旋转等优点,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更有效方法.但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具有方便、经济、取内固定简单的优点.

    作者:刘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多发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78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多发伤真菌感染的认识.方法 对 2007年3月至2011 年12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 ICU 多发伤患者确诊的78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患者均存在基础疾病及感染诱因,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39.7%)、泌尿道(28.2%)、消化道(7.69%)、眼部(6.41%)、血液(6.41%)和颅内(5.13%),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48.7%),但非白色念珠菌有上升趋势;患者病死率高(46.1%),病程中具有某些有意义的临床表现征象.结论 多发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易患因素较多,且具有其独特性,发病呈上升趋势,且病死率高,充分了解其临床特点,对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荣伟;洪玉才;王沈华;徐善祥;吴定钱;赵光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桡骨远端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外侧端骨折短期疗效(附9例报告)

    目的 探讨桡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ocked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桡骨远端 LCP 治疗锁骨外侧端骨折9例.结果 随访10~18个月,平均14个月.创口愈合良好,无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无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钢板断裂、骨折移位、锁骨远端再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按 JOA标准术后肩关节功能均为优.结论 桡骨远端 LCP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短期疗效确切.

    作者:谢建新;竺湘江;潘科良;王刚祥;赵勇;宋南炎;竹徐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单根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长段骨缺损后的形态改变

    目的 观察带血管单根腓骨移植手术治疗四肢长段骨缺损后的形态改变规律.方法 1998年1 月至 2008年12月,应用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修复四肢长骨长段缺损12例,其中股骨 2例,胫骨 6例,肱骨1 例,尺骨1 例,桡骨 2例.缺损长度 5~12cm,移植长度 6~14cm.观察术后血供情况;术后3、6、9、12、18、24个月测量移植腓骨的增粗情况、髓腔改变情况及与正常骨的匹配程度;骨愈合时间和再骨折发生情况.结果 12例全部成活,随访10例,2-8年(平均 4.2年).临床骨愈合时间为3~5月,平均 4.2月.发生再骨折1例,经石膏固定1.5月后愈合.下肢移植腓骨段在接受应力刺激后开始增粗,1年半后移植骨中段直径能达受区骨直径的75%以上,CT扫描显示以皮质骨增厚为主.而在上肢尺桡骨的重建中,腓骨增粗不明显.结论 带血管腓骨移植后发生形态适应性改变以下肢骨为著,2年内基本完成形态变化,并能承受受区应力.

    作者:洪建军;裘超;赖红燕;余可和;周一飞;余洋;卢晓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腹部创伤325例救治结果分析

    目的 总结腹部创伤的救治经验,以进一步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1 月至 2010年10月手术救治的325例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结果.结果 单一腹内脏器损伤177例,2个以上腹内脏器损伤148例(45.5%),受损频度高的脏器依次为:脾、小肠、肝、肾等.合并休克155例(47.7%).有133例(40.9%)合并有轻重不一的腹外伤.B超检查阳性率为 90.2%,诊断性腹腔穿刺阳性率为 90.8%.15例死于术后不可逆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死于合并伤.结论 B超和诊断性腹腔穿刺检查是诊断腹部创伤实用而有效的辅助检查.积极抗休克、正确处理合并伤、果断手术探查,是抢救腹部创伤成功的关键.

    作者:吴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脑膜瘤110例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经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10例脑膜瘤颅内分布情况、病理类型和手术切除程度与复发比例.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 2005年 2月至 2011 年 5月实施电子病历以来在神经外科手术的110例脑膜瘤病人的颅内分布情况、病理类型和手术切除程度与复发比例.结果 颅内分布情况位于上矢状窦旁、大脑镰旁和大脑凸面为主,占 56.4%;位于颅底(蝶骨嵴、溴沟、鞍结节、颅中窝、桥小脑角、岩斜区)其次,占30.0%;其他部位(小脑半球、小脑幕、脑室内)占13.6%.病理类型脑膜上皮型占30.9%,纤维型 20.9%,混合型15.5%,血管型29.1%,退形性或非典型性3.6%.手术切除达到影像学全切(SimpsonⅠ~Ⅲ级)107例(97.3%).影像学上全切者随访1年以上 5年以内 89例复 发3例,复发率为3.4%.结论 颅内分布情况与文献报导基本一致,病理类型以脑膜上皮型、纤维型、混合型和血管型为主,影像学全切率(SimpsonⅠ~Ⅲ级).随着显微手术应用有进一步提高,显微镜下全切比传统肉眼全切更彻底,结合脑膜瘤附着部位术后伽玛刀治疗,复发率减少.

    作者:金国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25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机理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25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临床特点及CT、MRI 表现.结果 2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17例在72小时内均自行消散,8例出现了脑内血肿或有多发性脑内血肿,其中 2例脑内血肿手术治疗.结论 急性硬膜下血肿在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 CT 的严密监测下可以保守治疗,病因与 CSF 向蛛网膜下腔移行,冲洗及颅内压增高致血肿重新分布有关.

    作者:杨渭林;沈佳;黄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微创 PFNA 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 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22例,均为闭合复位微创 PFNA内固定.结果 术后 22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按 Harris 功能评分,其中优16例、良 4例、可 2例,优良率 90.9%.结论 微创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安全性高、允许病人早期活动等优点.

    作者:宋肖舟;傅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目的 探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外侧小切口显露复位距下关节面,4孔弧形重建钛板固定;加经皮撬拨复位跟骨体部骨折,并空心螺钉或克氏针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27例31 足.根据 Sander CT 分型:Ⅱ型17足、Ⅲ型10足、Ⅳ型 4足.结果 按 Maryland 足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11 足、良15足、差3足,优良率 89.6%.结论 对 SanderⅡ型、Ⅲ型和部分Ⅳ型骨折采用小切口有限固定微创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获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并可避免切口感染坏死、创口不愈合等并发症.

    作者:鞠健;邓兵;钭大雄;王君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Pilon 骨折的微创治疗

    目的 探讨 Pilon 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根据肢体软组织损伤情况,选择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或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微创治疗.结果 35例随访3~18个月,根据 Johner-Wruhs 评分标准[1],优19例,良14例,可 2例.结论 Pilon 骨折应根据软组织损伤情况,掌握合适的手术时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采用微创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周建明;方伟松;俞佳烽;罗聪;邵汝谊;石高才;袁烁慧;章银灿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小儿巨大外伤性胰腺假性囊肿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巨大外伤性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组12例巨大胰腺假性囊肿患儿,囊肿长径均大于10cm,12例均有腹部外伤史.B 超、CT 检查证实胰腺有囊肿样改变.6例采用囊肿外引流术,4例采用囊肿与胃后壁吻合内引流术,1例囊肿内出血,急诊行止血囊肿外引流术,术后3个月再行囊肿与胃后壁吻合内引流术,1 例受伤初期在当地行内引流术后1周腹部又出现巨大包块,转入本院后给予外引流术.结果 11 例均治愈.B 超或 CT 随访无囊肿复发.结论 腹部外伤是胰腺假性囊肿形成的主要原因;B超和 CT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手段;根据患儿个体化的具体情况,来综合判断,分别采用适宜的手术方法来达到治愈小儿巨大外伤性胰腺假性囊肿.

    作者:陈君贤;鲍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5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骨折类型选用前路或后路椎管减压、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并结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和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恢复程度.结果 56例经12~36月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和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皮肤感觉、下肢运动功能不同程度恢复,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无明显后突畸形发生.结论 选用前路或后路椎管减压、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并结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可以有效恢复脊柱序列和椎管容积,为受伤脊髓修复创造条件.

    作者:王永胜;赵振山;李功武;易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PFNA-Ⅱ) 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 2010年 6月至 2011年10月,采用 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8例.按照 Evans 分型:Ⅰ型3例,Ⅱ型 4例,Ⅲ型 6例,Ⅳ型 5例.笔者分析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 60±10分钟(50~70分钟),平均出血量100±20ml(80~120ml).通过3~12个月的随访,愈合时间10~14周,骨折全部愈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感染,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败及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根据 Harris 髋关节评分,优16例,良1 例,可1 例,差无,优良率达 94.4%.结论 PFNA-Ⅱ符合亚洲人股骨近端解剖结构,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骨折固定稳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徐春程;郭斌;桂枫;王兴瑶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28例多发伤脾破裂的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多发伤脾破裂的处理经验及方式.方法 回顾 2004年3月至 2009年12月 5年间 28例多发伤脾破裂的诊治情况.结果 保守治疗 8例,手术治疗 20例,治愈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多发伤脾破裂伤情复杂,重在诊断明确,治疗方式和方法依临床情况行保守和手术治疗.

    作者:洪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股动静脉损伤11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对股动静脉损伤诊治体会.方法 对本院外伤性股动静脉损伤、出血性休克抢救,血管修复重建疗效观察.结果 9例行股动静脉损伤直接吻合术,术后下肢功能恢复正常,2例因途中失血过多过快而死亡.结论 对股动静脉损伤出血及时紧急暂时止血、抗休克可避免死亡,早期修复血管损伤是股体成活的关键.

    作者:凌小富;陈聃;李建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临床路径在小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治疗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小面积深度烧伤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30例小面积深度烧伤住院手术患者,无特殊手术禁忌,作为临床路径组;选择同期住院30例小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按照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统计两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麻醉费及手术费不计入)、术后 6个月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平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 5.43天,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约3000.00元.术后 6个月并发症:路径组张力性水疱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 46.66%; 路径组瘢痕发生率 26.66%,且为线状瘢痕,对照组瘢痕发生率为43.33%,多为片状瘢痕;路径组患者满意度 83.33%高于对照组 26.6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面积烧伤实行临床路径,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在临床实践中切实可行.

    作者:李小奇;郑国平;付智慧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108例刃器膈肌伤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108例刃器膈肌伤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108例刃器膈肌伤病例,平均年龄 28.1岁.尖锐刀刺伤 96例,刀砍伤12例;96例位于胸肋部,12例位于上腹部.均急诊行剖胸术,修补膈肌裂口,同时处理合并损伤脏器.结果 术中、术后共死亡 4例:3例心脏、多脏器破裂,大出血死亡;1 例食管破裂感染死亡,其余均救活.结论 早期诊断,尽快手术治疗,妥善处理合并之多脏器损伤是刃器膈肌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吴进;邬松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急诊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球部损伤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球部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25例全部为骑跨伤,所有患者均行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结果 25例全部1 次手术治疗成功,6~12个月后尿流动力学检查,大尿流率皆大于15ml / s,无尿瘘、尿失禁和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结论 采用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球部损伤,创伤小、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建松;叶利洪;陈永良;陶水祥;钱伟良;蒋小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微创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2例分析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在胫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切口微创 LCP 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2例.结果 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4.6个月(10~24个月).X 线片显示骨折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周,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等并发症.按照 Johner-Wruhs 评分的标准,优17例,良12例,中 2例,差1例.优良率 90.6%.结论 应用 LCP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手术切口小,能大限度地保留骨折处血供,并且固定可靠、降低了切口感染的危险性,尤其适用于局部软组织损伤较重的胫骨远端骨折.

    作者:陈嘉如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179例坏疽穿孔阑尾炎术后无切口感染的体会

    目的 探讨预防坏疽穿孔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方法.方法 2009年 6月至 2011 年 8月本院外科治疗179例坏疽穿孔阑尾炎,术中采用局部腹腔及切口内冲洗并留置抗菌药物,改变传统单一静脉滴注大量抗菌药物的方法.结果 全部患者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无切口红肿、化脓及裂开等征象,亦无腹腔脓肿形成.结论 在坏疽穿孔阑尾炎手术中采用局部腹腔及切口内冲洗并留置抗菌药物基本达到了预防切口感染的目的.

    作者:吴玉平;沈卫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重型颅脑损伤一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迟发颅内血肿临床分析和预防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一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迟发型颅内血肿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处理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治的12例出现重型颅脑损伤一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迟发型颅内血肿患者的病例特点、治疗经过和预后情况,并结合文献对该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行再次开颅手术清除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术.术前 CT 提示对侧合并颅骨骨折 6例,术中出现术侧急性脑膨出并证实对侧迟发性血肿 8例.术后3月随访,患者预后良好1 例,中残3例,重残 5例,死亡 4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一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迟发型颅内血肿多发生在首次术后 24小时内,对于术前 CT 提示存在对侧颅骨骨折、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等情况的患者,应当高度警惕该并发症的发生.及时的发现并手术治疗是争取良好预后的关键.

    作者:姚军;吴崇光;王雷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应用 MIPPO 技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Pilon 骨折

    目的 总结应用 MIPPO 技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Pilon 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07年 6月至 2010年9月期间有随访记录的35例胫骨 Pilon 骨折病例,Rueedi-Allgoewer 分型:Ⅱ型 22例,Ⅲ型13例,均使用胫骨远端内侧锁定加压钢板(LCP)应用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技术(MIPPO)治疗.结果 骨折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按 Olerud-Molander 踝关节骨折功能评分方法逐项评分,优良率 94%.结论 应用 MIPPO 技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Pilon骨折是一种外形美观、创伤小、固定可靠、恢复快、并发症少、有利于早期愈合及功能锻炼的手术方法.

    作者:沈伟华;周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颈椎椎管内外生长的哑铃型肿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颈椎椎管内外生长的哑铃型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及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入锁定钢板内固定和颈椎后路侧块螺钉钢板固定两者联合治疗的方法和特点.方法 分析13例颈段哑铃型椎管内肿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显微手术及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入锁定钢板内固定和颈椎后路侧块螺钉钢板固定两者联合治疗的方法与治疗结果.结果 13例患者术前 MRI 检查明确诊断,CT颈椎重建明确肿瘤相邻颈椎椎体及其附件的破坏程度.所有患者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同时行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入锁定钢板内固定加颈椎后路侧块螺钉钢板固定的方法.肿瘤全切11 例,部分切除 2例,所有患者术后颈椎稳定性良好.结论 颈椎椎管内外生长的哑铃型肿瘤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椎体及其附件的破坏,单纯切除肿瘤会造成颈椎稳定性受损,患者需要行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入锁定钢板内固定和颈椎后路侧块螺钉钢板固定两者联合治疗的方法,以防术后颈椎不稳而造成脊髓压迫.

    作者:金星火;王马军;杜国森;赵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对比单侧与双侧 PKP 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目的 对比单侧与双侧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双侧椎体成形术15例,单侧椎体成形术18例.结果 对于行单侧椎体成形术与双侧椎体成形术后的患者随访12~48月,行单双侧 PKP 术后的指标与术前对比,VAS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行单侧与双侧椎体成形术能有效的缓解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导致的疼痛,并部分恢复病椎的高度,可改善脊柱的功能.

    作者:金以军;陈雪荣;吕佐;何磊;樊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Meek 植皮技术在烧伤肉芽创面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因自体皮源缺乏,错过早期植皮机会时,形成肉芽创面,故在肉芽创面上行 Meek植皮的可行性.方法 本组16例病人,平均烧伤面积为 65%TBSA,Ⅲ度烧伤面积 45% TBSA,伤后 20~35天在及肉芽创面上行 Meek 植皮.结果 30个部位中 26个部位效果良好,只有 4个部位失败,有效率为 86.7%.结论 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错过早期切痂机会时,在肉芽创面上行 Meek 植皮是可行的.

    作者:王振君;仇佩庆;潘孙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单间隙加单节段减压治疗老年多节段颈脊髓伤病

    目的 探讨颈前路单间隙加单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老年性颈脊髓伤病的疗效.方法 对13例老年性多节段颈脊髓伤病患者采用前路单间隙加单节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平均随访 28个月,评估神经功能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善情况.结果 JOA评分术前3~8分,平均 5.34分,术后11~15分,平均13.33分,改善率 68.5%,颈椎生理曲度亦明显改善.结论 前路单间隙加单节段减压手术疗效好,是治疗老年性多节段颈脊髓伤病的较好术式.

    作者:王文跃;朱海涛;胡祖愉;胡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颈前路镙钉固定骨折端错位分离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 探讨颈前路螺钉固定治疗 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术中骨折端错位与分离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17例 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在透视监视下行颈前路中空螺钉固定术.结果 17例复位满意后打入导针或拧入中空镙钉时 4例骨折端再次出现错位分离,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及 X 线透视次数.结论 术前颅骨牵引复位,术中透视确认复位,确保导针正位 X 线片上居中,侧位 X 线片上呈15°~20°后倾经骨折线到达尖端;选择合适直径、长度特别是螺纹长度的中空螺钉,才能有效防止齿状突骨折端的错位与分离,保证骨折的愈合和功能顺利恢复.

    作者:陈雪荣;曾青东;金以军;范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双额叶脑挫裂伤并中央脑疝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致中央脑疝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湘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2003年7月至2011 年 6月收治的 45例双额叶脑挫伤致中央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患者有 44例手术治疗,1 例非手术治疗,所有患者伤后3个月行 GOS 评分,25例Ⅰ期(间脑期)患者有 20例 4~5分,5例3分,无1 例死亡;10例Ⅱ期(中脑桥脑上部期)患者有 6例 4~5分,3例3分,1例 2分,无1 例死亡;6例Ⅲ期(桥脑下部-延髓上部期)患者有 2例 4分,2例3分,1 例 2分,1 例死亡;4例Ⅳ期(延髓期)患者有1例 2分,3例死亡.结论 重视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中央脑疝间脑期临床表现,及早双侧或单侧额部去骨瓣开颅手术,可降低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治愈率.

    作者:江辉;赵京涛;肖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可吸收线环扎加髌骨爪型钢板治疗髌骨骨折

    目的 探讨可吸收线环扎加髌骨爪型钢板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 5月至 2009年 5月对 48例髌骨骨折采用 2号可吸收线环扎加髌骨爪型钢板治疗.结果 本组 48例髌骨骨折患者,31 例为优,良14例,中3例.结论 可吸收线环扎加髌骨爪型钢板治疗髌骨骨折操作简单易行,适用于大多数类型髌骨骨折,力学强度可靠,骨折复位率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钱建敏;舒建国;徐旭东;王鹏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输尿管镜下尿道内会师术治疗尿道损伤12例体会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尿道内会师术治疗闭合性尿道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2例尿道损伤施行输尿管镜尿道内会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输尿管镜尿道会师术均一次性成功,7例术后排尿通畅,4例行尿道扩张数次后排尿通畅,1例尿道狭窄外院再行手术治疗,均无性功能障碍.结论 输尿管镜下尿道内会师术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闭合性尿道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王斌;胡安定;胡孟忠;蒋建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对 50例(54只眼)晶状体半脱位随机分两组.一组30例(34只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 4只眼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一组 20例(20只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小切口晶体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 6只眼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结果 54只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6只眼因术前视网膜挫伤,视力无改善,两组在术后视力及术后并发症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对减少了其他手术方法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术后视力,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李辉军;林咸平;崔刚锋;张旖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45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严重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行妇科手术易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 2007年1 月至 2009年12月因妇科疾病于绍兴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手术的360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原因.结果 与附件手术比较,子宫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腹手术发生率明显升高(均 P<0.01);肌瘤剔除术(LM)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中转开腹率明显升高(P<0.05).子宫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亦高于子宫肌瘤剔除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资料严重并发症以出血发生率高,占 53.33%,主要发生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手术中.结论 手术并发症与手术种类、难易、腹部手术史、医生的手术经验明显相关.

    作者:张锋;张静;刘继荣;华凯;熊霞鹂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7号注射器针头治疗末节指骨骨折伴甲床损伤105例体会

    目的 探讨7号注射器针头内固定治疗末节指骨骨折伴甲床损伤的效果.方法 对105例110手指末节指骨骨折伴甲床损伤患者用7号注射器针头由远端骨折处逆行穿出再顺行穿入直达基底行内固定治疗,使之解剖复位,再用尼龙 5∕0肌腱套针缝合甲床.结果 术后随访 2个月~1 年,105例110指末节指骨骨折104指Ⅰ期愈合,6指Ⅱ期愈合,指甲全部不同程度生长,末节指间关节功能良好.结论7号注射器针头内固定治疗末节指骨骨折伴甲床损伤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取材方便,非常适合门急诊和基层医疗单位使用.

    作者:管正通;倪玲坚;周景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 2006年12月至 2010年9月,采用 C1-C2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13例.男9例,女 4例;年龄 21~52岁,平均 43岁.其中寰椎侧块粉碎性骨折1例;齿状突 Anderson Ⅱ型骨折7例,其中3例为陈旧性;寰枢椎脱位 2例;联合损伤3例.结果 1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6~27个月,平均15.7个月.根据脊髓功能 Frankel 分级评价,好转 8例,无改变 5例,加重 0例;9例骨性融合,4例齿状突骨不连,2例术后1 年拆除内固定,未发现内固定断裂、松动、退钉.结论 应用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安全、牢靠,是治疗创伤性环枢椎不稳的一种很好的治疗选择.

    作者:朱科军;何登伟;刘飞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血浆 L-选择素浓度对腹部外伤并发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揭示血浆 L-选择素浓度对腹部外伤并发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同期住院腹部外伤脓毒症患者18例和非脓毒症患者 58例.脓毒症患者静脉血脓毒症诊断确立时获得,非脓毒症患者静脉血入院时获得,ELISA法检测血浆 L-选择素浓度.结果 腹部外伤脓毒症患者血浆 L-选择素浓度较非脓毒症患者显著升高(均 P<0.01).ROC 曲线分析显示,血浆 L-选择素浓度诊断腹部外伤并发脓毒症有显著价值.结论 腹部外伤脓毒症患者血浆 L-选择素浓度升高,血浆 L-选择素可早期诊断腹部外伤并发脓毒症.

    作者:王冲杰;胡耿东;洪维聪;沈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皮瓣移植治疗深度手足烧伤

    目的 探讨深度手足烧伤创面的处理及修复方式.方法 13例手足深度烧伤Ⅰ期切痂扩创后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处理7~10天;Ⅱ期采用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创面9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足背创面 4例.结果 经 VSD 持续使用7~10天后,13例患者手足创面干净,无分泌物,肉芽新鲜,神经、肌腱、骨、关节组织部分或全部为肉芽组织覆盖,创面培养无细菌生长;9例腹部带蒂皮瓣移植全部成活;4例股前外侧皮瓣移植除1 例因静脉回流受阻皮瓣远端出现部分坏死,经换药肉芽创面植皮修复外,其余皮瓣均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外观稍显臃肿,手足功能良好.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清洁创面,刺激肉芽生长,改善创面微循环,为皮瓣移植创造有利条件.VSD 结合皮瓣移植能及时覆盖手足深度烧伤后软组织缺损伴神经、肌腱、骨及关节等外露组织,保护了手足功能.

    作者:刘柏林;黄晓红;朱金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幕上开颅术后后颅窝迟发出血11例分析

    目的 探讨幕上开颅术后后颅窝迟发出血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11例幕上开颅术后后颅窝迟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按照 GOS 评分,恢复良好 5例,中度伤残3例,重度伤残 2例,死亡1 例.结论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有效的手段.

    作者:冯路;徐菱霜;徐正保;孔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经皮加压钢板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 探讨初步应用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PCCP)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1 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经皮加压钢板微创治疗.结果 21 例均获得随访,时间7~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在11~16周,有 2例延迟至18周,没有不愈合的病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70分钟(50~85分钟),C 臂 X 线机透视平均使用时间为 96秒(80~124秒).术中平均失血 90ml(60~130ml).术后 Harris 系统评分平均为 86分,其中优 8例,良13例.结论 经皮加压钢板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减少术中 X 线片的曝光时间、功能恢复快等特点.

    作者:俞叶锋;戴加平;陈刚;盛建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胸腔镜下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手术治疗连枷胸合并血气胸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手术内固定治疗连枷胸合并血气胸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2008年6月至 2011 年10月共收治 23例连枷胸合并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先在胸腔镜下探查并处理胸腔内损伤,然后借助胸腔镜行重点错位肋骨定位,切开皮肤显露骨折断端,选择合适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肋骨.结果 本组 23例均临床治愈,治愈率100%.术后疼痛、骨折愈合时间都明显缩短且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连枷胸合并血气胸行胸腔镜辅助下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可靠、安全、易行,具有定位准确、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王向东;吴明君;郝福军;葸根;杨洋;叶彦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使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 月至 2011 年1月,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结合外固定支架或钢板螺钉内固定并适时修复软组织缺损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创面条件允许后进行皮瓣转移或植皮术.结果 对 24例病例都进行了随访,伤口均完全愈合,骨折延迟愈合 2例,无畸形愈合,无骨折不愈合,移植的皮瓣皮肤成活,外观满意.结论 VSD 为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可靠方法.

    作者:王华;段杨;俞哲平;何其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总结 2005年1月至 2009年12月份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9例临床资料,其中单发子宫肌瘤 59例,多发性子宫肌瘤 20例;肌壁间肌瘤 49例,浆膜下肌瘤 28例,粘膜下肌瘤 2例;肌瘤位于宫体 65例,位于宫底11 例,位于宫颈3例;肌瘤大小(直径)2~5cm31 例,5~8cm 44例>8cm 4例.结果 手术难度未明显增加.无1 例发生产后出血、产褥病,产后 42天随访恶露均已干净,子宫均恢复正常大小.术后病理结果子宫肌瘤红色变性 8例,玻璃样变性3例.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魏仙凤;余玲玲;董虹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

    目的 研究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方法 通过对自 2010年9月至 2011 年12月本院共 8例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例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初步了解这类病例的临床特点,并通过对文献的学习结合本组病例的情况分析造成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的原因.结果 所有病人硬膜下血肿均于72小时内完全或大部分消散,出院时均无神经功能缺损.结论 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较罕见,通过保守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预后.血肿在颅内的重新分布、脑脊液的灌洗、脑组织的挤压及向颅外流失,是造成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的原因.

    作者:秦冰;徐锦芳;沈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双钢板改良切口治疗开放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 研究双钢板改良切口治疗开放性 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并评估其疗效.方法 2002年 5月至2009年 4月本院共收治收治开放性 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 21 例,根据 Schatzker 分型:Ⅴ型9例,Ⅵ型12例,均采用双钢板改良切口技术进行可靠的内固定,所有患者术后第1 天即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7~15月,平均10月随访,无骨折延迟愈合、畸形愈合.所有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3.5周,X 线检查胫骨平台均为发生二期塌陷,无膝关节机械轴对位不良,膝关节屈曲达110°~130°(平均121.5°).根据 Rasmussen 评分标准[1]:优11 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 85.7%.结论 对于高能量损伤导致的软组织损伤严重的开放性 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双钢板改良切口技术进行内固定,既能避免对胫前皮瓣和骨折端血供的过分破坏,又能避免术后胫骨平台发生Ⅱ期塌陷和膝关节机械轴对线不良,是恢复患肢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叶锋;张龙君;王晓;陈建良;李英周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在肱骨外科颈手术中应用和体会

    目的 观察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用于肱骨外科颈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 60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为臂丛神经阻滞;Ⅱ组为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分别于手术开始、手术1 / 2小时、手术1 小时、手术 2小时、手术结束进行疼痛划线记录法评分.结果 Ⅰ组有15例需加静脉镇痛药,3例改全麻.Ⅱ组均取得良好麻醉效果,手术顺利完成.各时间段疼痛划线记录法评分Ⅱ组低于Ⅰ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用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麻醉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信云;石凌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负荷量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负荷量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 2011 年 5月至 2011年 8月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 60例,随机分为两组:0.075%罗哌卡因负荷量组(镇痛Ⅰ组,n=30)和 0.15%罗哌卡因负荷量组(镇痛Ⅱ组,n=30).另选同期30例未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评估宫缩时间、缩宫素使用及剖宫产率的情况.结果 两镇痛组给予负荷量20分钟后所有产妇达到满意镇痛效果(VAS<3),镇痛起效时间(VAS<3)、VAS 评分比较无显著意义,两镇痛组间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第一产程宫缩持续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新生儿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镇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宫缩间隔时间明显延长,镇痛Ⅱ组间隔时间延长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缩宫素的使用率明显升高;两镇痛组剖宫产率明显降低,均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0.075%的罗哌卡因和 0.15%的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的负荷量均可安全地用于分娩镇痛,但 0.075%的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的负荷量对宫缩的影响更小,相对更适合于分娩镇痛.

    作者:杨再平;林仙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腰丛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在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手术中比较

    目的 比较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骨折手术中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效果.方法 60例 ASA2~3级拟行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n=30)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n=30).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丛:0.5%罗哌卡因 25ml 和1%利多卡因15ml;坐骨神经:0.5%罗哌卡因10ml 和1%利多卡因10ml.B组行硬膜外麻醉,给予 0.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10~18ml.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阻滞起效,持续时间及穿刺操作时间、麻醉费用、效果.结果 A组在手术过程中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 B 组平稳,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有显著差异(P<0.05),A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问明显长于 B组(P<0.05);两组穿刺时间、麻醉费用、药物剂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侧股骨粗隆骨折不仅可满足手术需要,而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阻滞维持时间长,麻醉费用低.

    作者:徐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心理支持疗法在未婚宫外孕病人中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支持疗法对未婚宫外孕病人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 6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给予心理支持治疗,对照组按护理常规进行.治疗前后均采用 Zung焦虑自评量表测评,观察情绪变化.结果 实验组经心理支持疗法后,情绪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情绪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未婚宫外孕病人进行心理支持疗法可显著提高病人的情绪状态.

    作者:张小绸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右美托咪定对声带息肉摘除术后苏醒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后苏醒期患者的心血管反应和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声带息肉患者 40例,年龄 28~60岁之间,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Ⅰ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Ⅰ组和Ⅱ组麻醉诱导前15分钟分别静脉泵入 0.5μg / kg 右美托咪定和生理盐水(泵注时间为15分钟).输注完毕快诱插管.两组均以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后观察记录患者术毕(T1)、清醒吸痰时(T2)、气管拔管即刻(T3)的 SBP、DBP、HR.记录拔管期的质量评分以及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结果 与 T1 时比较,T2、T3时Ⅱ组患者 SBP、DBP 明显升高,HR 显著增快(P<0.05).T2、T3时Ⅰ组 SBP、明显低于Ⅱ组,HR 明显慢于Ⅱ组(P<0.05).Ⅰ组拔管质量评分明显低于Ⅱ组(P<0.05).Ⅰ组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比Ⅱ组有所增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提高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拔管期的苏醒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张瑞瑛;张玉光;黄先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表面麻醉在扁桃体摘除术的应用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丁卡因胶浆表面麻醉用于扁桃体摘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行扁桃体摘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丁卡因胶浆表面麻醉组),Ⅱ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组).记录诱导前、后,插管后即刻,手术开始时,拔管时 HR、MAP、SpO2、BIS.结果 SpO2、BIS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MAP变化:与诱导前比较,诱导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组间比较Ⅱ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 变化Ⅱ组与诱导前比较,清醒拔管时明显升高(P<0.05).术后疼痛、躁动、呛咳、恶心呕吐的发生率,Ⅱ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丁卡因胶浆表面麻醉用于扁桃体摘除术,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疼痛、呛咳、躁动和不适发生率低,是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张玉光;张瑞瑛;张凌;陈加伟;陈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成像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容积探头,对 2007年11月至 2011 年 5月间因已婚不孕、反复习惯性流产的子宫发育情况进行检查.结果 发现纵隔子宫124例,双子宫16例,双角子宫11例,单角子宫15例,残角子宫9例,弓形子宫 2例.结论 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诊断子宫畸形快速、简便、明确、重复性好、无射线.尤其是纵隔子宫更具有特征性的三维声像特点,是诊断子宫畸形并且区分畸形种类的佳检查方法,可替代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及宫腔镜检查等有创手段,值得在子宫畸形者中应用,有利于优生优育,减少流产儿的发生.

    作者:解左平;金社红;王敏;袁华;周佳梅;刘继荣;钟汉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MRI 在髌骨软化症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总结髌骨软化症(CP)的 MRI 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髌骨软化症 MR影像资料.结果 MRI 表现髌骨软化症Ⅰ期15例,Ⅱ期14例,Ⅲ期 22例,Ⅳ期 28例.MRI梯度回波像对发现早期 CP 较 T2WI敏感,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MRI 是髌骨软化症重要检查方法,尤其是矢状位梯度回波像+横断位梯度回波像对诊断早期髌骨软化症准确性高,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作者:胡利荣;张宏霞;杨光钊;侯洪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超声造影对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初步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对肾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33例肾脏肿瘤患者术前常规二维彩超检查后,即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剂在肾脏病灶内的时相变化规律及在肿瘤内的分布特点,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33例患者中 23例为恶性病变,10例为良性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是75.8%(25/33),使用超声造影检查后准确率提高 97.0%(32/33).结论 超声造影对肾脏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更多信息,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对肾脏肿瘤的良恶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金进晓;臧国礼;陈日曙;吴乐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急诊床边超声对腹部闭合伤肝脾胰损伤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急诊床边超声检查对腹部闭合伤致肝脾胰损伤的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 B超对急诊腹部外伤行床边超声检查,观察肝脾胰等腹部脏器声像图有无异常改变,重点观察腹腔内有无液体.结果 全组 221 例,有肝、脾、胰损伤的腹部外伤共164例,超声对肝脾胰实质性脏器损伤诊断总符合率 92.07%,单纯肝、脾、胰损伤诊断符合率为 96.77%,肝脾或脾胰联合损伤诊断符合率为 80.95%,合并有其它脏器损伤的肝脾胰损伤诊断符合率为73.68%.漏诊11 例,误诊 2例,漏、误诊率7.92%.所有164例经手术治疗(122例)或 CT、MRI检查保守治疗(42例)证实.结论 急诊床边行超声检查对腹部闭合性外伤致肝脾胰损伤的诊断符合率高,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能为临床提供快速、可靠诊断依据.

    作者:周宗庆;徐侃;傅志红;程燕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中置钉点的影像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目的 对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中理想置钉点的进行影像学研究,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 5月至 2010年12月,对160例胫骨干骨折通过术前透视确定置钉点的位置,选择性地采用髌韧带内侧入路、髌韧带外侧入路或经髌韧带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 定治疗.结果 髌韧带宽度为 27~43mm,平均34.38±3.69mm.若将髌韧带依宽度划分3等份,42例的理想置钉点位于外侧区域,95例位于 中间区域,23例位于内侧区域;若将髌韧带依宽度划分成内外侧 2等份,则有 90例的理想置钉点位于外侧区域,60例位于内侧区域.本组患者 均获随访时间12~85个月,平均39.3个月.根据 Johner-Wruhs 评分标准,总体优良率为 96.3%,术后发生患侧膝关节疼痛共有 29例 (18.1%).结论 术前通过透视确定置钉点的位置,选择性地采用相应的手术入路,是相当重要的准备工作.个体化的手术入路有利于髓内 钉置钉点的显露,膝关节内结构损伤小,疗效可靠,并有效降低膝关节疼痛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季滢瑶;郑钜晗;黄忠胜;吴纪奎;郑立程;赵政;李科伦;陈志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改良内固定法与一般切复内固定法治疗跟骨骨折的对照研究

    目的 对 Sanders 分型Ⅱ型以上跟骨关节内骨折使用改良内固定方法(A组)和一般内固定方法(B 组)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 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 对36例 Sanders 分型Ⅱ型以上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按就诊时间及自主选择固定方法分为 A组 (19例) 及 B组(17例).A组于 X 线下行撬拨复位,显露跟骨后不做任何复位动作,给予解剖型钢板内固定;B组为传统切复内固定术.对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失 血量、切口长度、植骨例数及手术前后的 Maryland 足部评分和影像学测量数据进行随访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植骨例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血量、切口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l天 VAS 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切口愈合情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 Maryland 足部评分中功能和疼痛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 影像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内固定与一般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总体疗效相当,但改良内固定有 切口较小、手术创伤小、切口并发症较低的优点.

    作者:赵伟儿;季程;王森龙;方煜丽;惠明大;黄洪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动车追尾事故致骨折伤情特点及分析

    目的 探讨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所致骨折伤情特点.方法 对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中住院治疗的136例存活伤员中的 骨折伤情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损伤部位、致伤原因等信息并应用创伤评分系统3.0进行分析.结果 事故后温州市各大医院共收 治骨折患者共 55例,占存活伤员总数的 40.44%,其中男性34例,女性 21 例;骨折中受伤部位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四肢为第1 位,脊柱和骨盆分列第 2、第3位.结论 此次动车事故造成骨折的伤情特点为骨折部位以四肢及脊柱骨折为主,伤情多样但总体程度较 轻.依据这些特点,应有针对性地改善安全设施及完善院前急救网络,从而提高骨折伤员的救治水平.

    作者:潘达;朱烈烈;吴钒;闻浩;林露阳;陈大庆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腰椎后路不同显露方式对椎旁肌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两种不同显露方式对椎旁肌的影响.方法 将 2010年3月至 2011 年 8月期间入院的75例病例分成两组:A组 40例,肌间隙入路显露,B 组35例,传统后入路显露.搜集数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肌酸激酶值;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 角及 CT 横截面上椎旁肌面积;VAS 疼痛、Oswestry 功能障碍评分等.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 4天及末次随访 VAS疼痛评分、术后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术后第1、3天血肌酸激酶值、术后及末次随访椎旁肌面积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 B 组.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方式与传统后入路显露方式比较,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对椎旁肌影响小,从而减少术后腰背痛残留,减轻患者痛苦,利于胸腰椎骨折患者康复,是临床上胸腰椎骨折后入路显露方式的佳选择.

    作者:邓红平;林格生;胡灏;方基石;王鹤年;董春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38例患者为A组,采用常规骨瓣减压治疗40例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好于B组.两组在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结合颅内压监测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进;叶碎林;王伟明;张学磊;金一勤;成力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预防骨盆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骨盆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 将35例骨盆 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16例单独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检测术前、术后3天、7天以及14天时 D-二聚体指标,并在术后14天常规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术后3天、7天以及14天时 D-二聚体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 D-二聚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中1 例(5.3%)发生 DVT,对照组中 2例(12.5%)发生 DVT.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 低分子肝素钙能更有效预防骨盆骨折术后 DVT 的形成.

    作者:沈金明;邢进峰;李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 BB (Creatine kinase BB,CK-BB)的动态变化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患者血浆 CK-BB 变化,并两组于伤后 6个月按 GOS预后评分评定预后,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意识好转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浆 CK-BB 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恢复良好率(17/30)与对照组(8/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 个月清醒 23例,而对照组 l3例,两组清醒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清醒时间比较,观察组为(14.56±6.56)天,对照组为(20.85±10.92)天.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 CK-BB 的水平,并且不仅能加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清醒,还能促进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作者:赵飞;夏亮;周三权;沈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老年女性髋部骨折会阴部湿疹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髋部骨折会阴部湿疹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湿疹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 2009年 9月至2011 年10月收治116例髋部骨折老年女性患者中发生会阴部湿疹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16例髋部骨折老年女性患者中带入会阴部湿疹 26例,肛周湿疹3例,住院期间发生不同程度会阴部湿疹 25例,治愈出院 49例,治疗好转 5例.结论 对老年女性髋部骨折发生会阴部湿疹患者要重视心理护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加强生活护理及药物治疗,积极控制内科疾病,以降低会阴部湿疹的发生率.

    作者:林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住院患者特殊检查无效送检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 探讨特殊检查无效送检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 总结分析 2011 年10月至11月本院行特殊检查患者中发生的36例无效送检者相关资料,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特殊检查无效送检与患者依从性差、与治疗冲突、宣教不到位等有关.结论 特殊检查需要及时评估患者,做好有效沟通,提高依从性,避免与治疗冲突,加强宣教及效果评估,以提高有效送检率.

    作者:施立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应用 FOCUS- PDCA 程序降低住院患儿坠床发生率

    目的 探讨住院患儿发生坠床的原因,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对住院患儿运用 FOCUS-PDCA程序找出坠床常见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包括成立防坠床管理小组、制定坠床防范流程及安全警示标识、落实床栏安全检查、采用家长防坠床知识调查表、开展宝宝健康小讲堂等形式进行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并评价实施后的效果.结果 实行 FOCUS-PDCA程序后,住院患儿坠床率由 0.35%下降到 0.12%,有效降低了坠床的发生率.结论 执行 FOCUS-PDCA程序可以减少住院患儿发生坠床的风险.

    作者:丁婷燕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VEGF、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在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及 D-二聚体(D-dimer)与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发病机制及复 发的关系.方法 测定74例 CSDH 患者(包括7例术后复发病人)静脉血及血肿液中 VEGF、纤维蛋白原及 D-二聚体三种因子的含量,测定9例健康人静脉血中3种因子的含量作为对照.结果 ① CSDH 患者血肿液中 VEGF、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高于静脉血中的含量(P<0.05),而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明显低于静脉血中的含量 (P<0.05); ②CSDH术后复发患者血肿液中 VEGF、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 (P< 0.05),而复发患者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明显低于未复发患者(P<0.05);③CSDH患者静脉血中3种因子含量与健康人静脉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结论 VEGF、Fibrinogen 及 D-dimer 在 CSDH 的发病机制及复发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华杰;傅小君;许信龙;谢青松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急腹症中应用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目的 对急腹症的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成本效益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本院 2010年 4月至 2011 年 4月间有手术探查 指征的急腹症患者分为腹腔镜组(132例)和开腹组(109例).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误工时间、住院费用及总费用.结果 腹腔镜组的住院 时间及误工时间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而住院费用除急性阑尾炎外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费用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组仍高于 开腹组(P<0.05),但溃疡病穿孔患者腹腔镜组反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 急腹症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相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 的提高,在总的经济负担上逐渐体现优势.

    作者:陈雷;黄日胜;肖竣;徐迈宇;陈海川;陈峰;宋洪亮;金肖丹;贺亚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开放性颈段气管破裂外科诊治分析1例

    目的 探讨气管创伤破裂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例气管创伤破裂的临床特点、及时外科诊治方法.结果 1 例气管破裂手术治疗修补治疗痊愈.结论 气管创伤破裂的及时诊治和正确的治疗方案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烈;李武军;陈志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石骨症并右股骨骨折1例的临床治疗与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石骨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分型及其基因学特征.方法 对1例女性石骨症患者的股骨骨折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并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加以总结.结果 本例石骨症骨折行内固定术无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 石骨症为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有明确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以预防和对症治疗为主.

    作者:班吉鹤;徐阿炳;马玉海;裴仁模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外伤性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变化的研究与治疗进展

    目的 脾脏切除术后血小板数量变化规律及术后并发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种原因导致的全脾切除术后,鉴于外伤导致脾脏切除所占比例大,但单纯成人外伤性脾破裂术后血小板变化规律的研究甚少,对其单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就近10年来国内外对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变化及治疗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结果 不同疾病行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动态变化基本相同,因血小板升高导致的静脉血栓并发症的机会不同,外伤性脾切除术后不易发生门静脉血栓.结论 术后定时监测患者血小板可以了解其变化规律,必要时进行治疗预防术后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对于外伤性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的优势有待进一步开发.

    作者:陈国栋;杜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局部应用卡托普利凝胶对兔耳增生性瘢痕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局部应用卡托普利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 将1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3只);空白对照组(3只);瘢痕组(3只);正常兔耳对照组(3只).前3组每只耳朵建立 5个兔耳瘢痕,总计 90个增生性瘢痕.卡托普利组于术后 21天开始局部应用10mg / ml 卡托普利羧甲基纤维素胶,28天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测.结果 卡托普利组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瘢痕增生指数、表皮厚度指数较瘢痕对照组分别减少了34.1%、41.5%,真皮内的胶原含量为瘢痕对照组的 68.8%(P<0.05).结论 局部应用 ACE抑制剂卡托普利能改善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增生.

    作者:张大贵;张普;林小芳;虞庆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兔桡骨骨折延迟愈合

    目的 探讨 TGF-β1 局部注射联合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 预制新西兰大耳白兔骨延迟愈合模型,将 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 A、B、C 和 D 组,每组10只.每组分别在骨缺损模型建立后 5天和10天于骨延迟愈合区注入自体血液 2ml加生理盐水1ml;自体红骨髓 2ml 加生理盐水1ml;自体血液 2ml 加 TGF-β11ml(100μg);自体红骨髓 2ml 加 TGF-β11ml治疗.术后 4周行组织学观察和骨痂内骨系细胞立体定量分析;术后 8周行骨几何参数和骨密度(骨痂处)测定,骨生物力学测试和单位质量骨痂中钙含量测定.结果 D 组成骨细胞的平均体积密度、骨痂厚度改变、钙含量、骨折愈合处的大抗弯强度、极限应力、极限刚度和极限负荷时的能量吸收,均非常显著性高于 A组(P<0.01),显著性高于 B 组和 C 组(P<0.05).结论 TGF-β1 局部注射联合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颜贻站;朱坚;曾云记;谢作完;黄有翰;周明客;庄载世;林天旭;陈圣敏;林德谦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