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002-1701
  • 国内刊号:33-1050/G4
  • 影响因子:0.96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92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2004年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2011年12期文献
  • 病例讨论课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的比较分析

    根据病例讨论课的教学实践,比较分析了医学基础和临床课程中病例讨论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为进一步规范和统一病例讨论课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何春燕;武军驻;商亮;钟山;张澄宇;章莹;余峰;余保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虚拟手术教学系统在外科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探讨

    虚拟手术教学系统是一个较新的网络教学平台.文章总结了虚拟手术教学平台在外科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经验,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模式手术教学,利用虚拟手术平台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满意度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总之,可以提高外科学基础实践教学效果.

    作者:宋兵;王水;沈历宗;徐皓;肇毅;黄华兴;凌立君;史京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在解剖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解剖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分为实验班(112人)和对照班(168人),实验班采用研究性学习+传统教学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分析、比较两个班学生考试成绩与问卷调查情况.结果:实验班解剖学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问卷调查反映研究性学习既能让学生亲身体验“用解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过程,又能培养他们多种实践能力.结论: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大学生“主动探究”品质和创新精神.

    作者:姚柏春;孙天敏;熊顺华;王军;王金勇;王配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高等医学院校“体医结合”运动处方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体医结合”运动处方教学,融合了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的特点,体现了医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适宜于新医改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和具备了科学的健身原则、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和在今后工作中会开医疗处方及运动处方的复合型能力,而且在维护大众健康、预防亚健康、减少疾病、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是实现“体医结合”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为医学生的就业拓展了空间.

    作者:傅兰英;付强;许锦秀;凌文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RadioDexter系统在心血管疾病教学中的研究

    目的:建立可视化人体的冠状动脉血管三维模型.并探讨立体化可视模型在心血管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正常及异常患者连续冠状动脉血管横断面图像,在计算机上利用RadioDexter软件行三维重建的立体显示.并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教学中.结果:重建出了正常冠状动脉及异常冠状动脉血管的三维可视化模型.该模型可以任意缩放和任意角度旋转,可显示不同血管间的毗邻关系和空间构象,在心血管疾病的见习课中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冠状动脉可视化模型可促进学生对冠状动脉血管解剖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并更有利于与对病变血管阻塞程度直接认识.

    作者:赵燕;罗雯;张消克;韩春姿;杨明;庄小明;高亢;陈立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2004-2006级医学本科生部分课程成绩分析

    目的:分析医学本科生生理学和诊断学的期末考试成绩,评价教学质量和试卷质量,为进一步的教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教学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进行分析.结论:生理学试题平均难度适中偏容易,区分度和信度较好;男生生理学成绩均低于女生.诊断学试题难度适中偏难,区分度和信度较好;男生和女生成绩相当.

    作者:宋军;刘银梅;沈月平;郑艳敏;王燕;赵静;戴以恒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谈坚持课堂教学督导人文观

    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形式和前沿阵地,加强其教学督导,把住质量关口,至关重要.审视我校督导队伍十余年来扎根课堂的探索历程,对课堂教学“督什么、导什么?如何督、如何导?”进行了实践总结和理性思考,凝练成命题为“坚持课堂教学督导人文观”.包括督导理念、原则、思路、方法、策略等.内涵是“以人为本、调动内力、把握导向、促进改革”.“督为手段,导为目的;以人为本,重在激励;着眼服务,排忧解难;教风学风,关注焦点;督导延伸,内外结合;规范共性,鼓励创新;讲究艺术,注重策略”是坚持人文观的要素.

    作者:肖文刚;王媛;吴毅;梁正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基于实验教学网络平台的无机化学实验学与教新型模式设计与应用

    从无机化学实验网络平台的构建、应用及效果等方面,阐述了基于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网络的优势,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即“主导一主体相结合”,设计新型学与教教学模式,以期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作者:张静;崔明辰;孙连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运用医学模拟教学创新护理临床处置能力培养的探讨

    为满足社会对高技能护理人才的需求,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以模拟ICU、多媒体示教室、高端智能模型等为教学实施平台和载体,对护生开展医学模拟教学.结果表明运用医学模拟教学创新了护理临床处置能力培养模式,借助高端智能模型可提高学生的护理临床处置能力培养.

    作者:周彩华;张玲芝;王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医学本科实习阶段循证医学教学若干问题及对策

    对医学本科生临床教学阶段循证医学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评价体系、发展环境和瓶颈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剖析,结合教学改革实践,提出解决思路.主要经验:注重循证理念的培养而不过分强调细节,统筹安排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推进评价体系改革适应循证医学教学规律,提高医学生英语水平,创造良好教学气氛和条件.

    作者:赵会民;蒋宗滨;张小龙;曹云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汕头大学医学院新教学模式成效评估初探

    目的:探讨汕头大学医学院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效.方法:以器官系统整合为基础的新教学模式取代以学科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模式.分析近5年来毕业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成绩,对比新旧模式毕业生临床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及汕头大学医学院毕业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情况.结果:纳入研究总人数为1089人,为2005年至2009年连续5年毕业生.其中新模式为554人(1组),传统模式为535人(2组).平均成绩由高至低排列依次是病史采集、急救技能、面试、医学伦理道德和沟通技能、外科技能、妇产科技能、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判读和视频纠错.总平均成绩1组是79.86±0.28,2组74.18±0.2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近5年汕头大学医学院毕业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稳定在全国前8位.结论:在培养医学生临床能力方面,新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模式,而理论知识方面保持稳定.

    作者:许杰州;施楚君;杨棉华;罗敏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研讨式教学法对医学生学习机能学实验的影响

    机能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门实践科学.医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往往是被动接受任课教师的知识传递,并不能主动地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试验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兴趣主动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在2008级本科医学生的机能学实验教学引入了研讨式教学法.对这些医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进行统计分析,对他们与传统教学法施教学生的机能学实验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研讨式教学法对医学生学习机能学实验的影响.

    作者:千智斌;姬明丽;刘有才;王煜霞;司艳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医学免疫学课程的PBL教学方法研究

    文章对我校六个年级(03级-08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开展PBL教学实践进行了总结,并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BL方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免疫学基本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全面系统掌握;有助于包括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在内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此种素质与能力的提高通过一两个学科或某几个学科采用PBL方式教学不一定明显地表现出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考试分数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尚需完善PBL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也有利于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吕昌龙;单风平;曹雅明;潘兴瑜;刘北星;祁赞梅;王庆辉;郑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SSP联合心肺腹仿真模拟人在案例式教学中的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培养学生问诊、查体及临床诊断思维能力,提高医学生接诊病人能力.方法:挑选常见、典型病例编写剧本,筛选10名学生进行培训,同时联合心、肺、腹智能仿真模拟人补充病理体征,进行案例式教学.结果:超过90%的学生希望参与更多典型病例的演练,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t as Standardized Patient,SSP)联合心肺腹仿真模拟人在案例式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医学生接诊病人的能力.结论:在诊断学和内科学应用该教学方式是可行的.

    作者:陈玉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信息时代教学方式革命的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知识的一种崭新和高效的积累与传播方式.国外知名高等院校的网站已演变为教学资源的重要载体和知识交换的手段.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资源体系,然而网站资源“闲置”的情况却相当严重.文章试图从国际经验中分析信息技术在现代高等教育改革中的意义,以期为中国医学教学方式变革提供有益启示.

    作者:乐江;杨炯;余保平;邴运韬;朱思莹;蒋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医学工程专业DSP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

    DSP是一门工程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医学工程专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不易接受.而结合医学实践,采用“融合、仿真、实践”的教学方法,通过典型医学应用系统设计及实现,使学生完全掌握课程内容,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素质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陆强;张西学;王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妇产科学TBL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妇产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临床学科,正确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将TBL(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引入妇产科教学能够在理论课程阶段让学生对临床病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能够在学生进入临床阶段之前更好的掌握、运用相关知识,并且拥有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此次教学改革初探旨在由小范围入手将TBL教学模式引入妇产科理论课程的教学.在做好大纲、教材编写,教师筛选培训等准备过程之后,进行TBL教学的试验教学,评估教学结果后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及改进,从而探索出一套适合妇产科教学的更为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

    作者:陈海天;肖力;王广涵;王子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基于WebQuest的妇产科学教学模式探讨

    采用网络主题探究(WebQuest)教学法是妇产科学教学改革的良好模式,其利用因特网丰富资源实施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针对当前妇产科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WebQuest在妇产科学教学模式中应用的优势及相应策略,并中肯地指出了存在局限性.

    作者:邹宇洁;杨菁;尹太郎;李维;闫文杰;李赛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探析基于胜任力的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框架

    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作为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分析评价方法,已逐渐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目前,胜任力(competency)研究在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中还很少见.文章从胜任力相关概念入手,阐述了高校教师胜任力的概念和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步骤,初步形成了基于胜任力的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框架,为高校教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作者:王懿;刘卫东;王振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医患沟通语境中暗示修辞手法的应用

    在医患沟通的特殊语境中,模糊语、比拟、比喻、倒装等语言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将对患者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起到保障医疗工作顺利进行的作用.

    作者:李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低年资护士在职培训的现状与对策

    低年资护士的在职培训对提升护理队伍的综合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回顾了目前低年资护士的在职培训现状,主要分析了如何评估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甄选培训内容、明确培训方法和评价培训效果等,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对策,旨在通过保证培训时间与经费、拓展培训内容与方法及强化培训师资与效果等途径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在职培训管理,督促培训效果大化.

    作者:洪海兰;王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基于柯氏评估模型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体系的构建

    在当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规模实施之际,培训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对培训制度的完善和改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柯氏四级评估模型为基础的评估体系已广泛的应用于企业培训、公务员培训以及各大跨国公司的管理培训生计划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实践性临床教育,同样可以借鉴柯氏四级评估模型理论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全方面控制培训过程、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作者:孙亮亮;邹俊杰;郑骄阳;宝轶;叶菲;陈海燕;石勇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多校区办学对医学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我国高校多校区办学现象日益普遍,其对医学教育带来的影响应引起关注.简述我国医学院校的校区布局情况及多校区办学现状,浅析多校区办学对医学教育带来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及对策.

    作者:李丽英;王斌;郑卿元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我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初探

    文章介绍了我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发展现状以及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进一步论述了我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未来发展的对策.

    作者:于丽华;张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医学院校运动训练队学生营养膳食与田径运动能力研究

    在对大学生运动员饮食结构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四所院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医大大庆校区、大庆医专、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业余运动训练队学生的膳食结构,了解学生的膳食营养情况及营养认知态度,为其合理膳食结构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保障学生健康身体、提高田径训练水平和完成学习任务.

    作者:夏岩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考研压力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睡眠及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考研压力对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Beck-Srivastava压力量表(BSSI)对956名考研期间大学生的压力强度进行检测,结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定.结果:实验组大学生BSSI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大学生在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障碍4个成份上得分高于对照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学生在SCL-90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6个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考研事件与医学院校高年级大学的心理健康产生密切相关,这一现象应引起广大学校重视并及早采取相关干预措施.

    作者:高立;吉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产前护理新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探索和实践

    目的:探讨产前护理新模式对自然分娩以及产妇满意度的影响,评价产前新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社会、经济效益.方法:分别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产科住院孕妇583例作为参照组,2010年3月至2010年10月产科住院孕妇60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产前护理新模式实施前后自然分娩率的变化以及产妇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变化.结果:两组相比较,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且产妇满意率也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产前护理新模式后,特别是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前护理满足了产妇及家属的普遍要求,温馨舒适的待产室设置使孕妇身心愉悦,产前健康教育、分娩过程的详细介绍,消除了孕妇产前焦虑、恐惧情绪,增强了分娩信心,增进了医患互信,大大提升了产科护理质量.

    作者:陈玲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浅谈高校教研室教学档案建设

    教研室是高校基本的教学组织单位,所形成的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研室教学档案建设是教研室教学经验、教学积累与教学风格的集中体现,其建设质量直接反映了教研室的教学管理水平.探讨教研室教学档案建设,对规范教学组织,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锋雷;李绍青;马长永;洪涛;萧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影响医学生个人消费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医学生个人消费的主要因素.方法:设计调查表并采用匿名问卷的方式对正在实习的医学护理专科生(A组)、临床医学本科生(B组)和硕士研究生(C组)进行现场调查,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500份调查表,回收合格问卷469份,回收率93.8%,无论学历层次、性别、生源地如何,家庭经济收入水平都是制约医学生个人消费的主要因素(P均<0.05),女生较男生消费低((2=7.10,P<0.05),乡镇来源医学生较农村或城市来源更加节俭((2=35.63,P<0.05)结论:家庭经济收入水平都是制约医学生个人消费的主要因素,性别和生源地也影响医学生个人消费.

    作者:张振华;王秋霞;李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医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情况分析与启示

    通过对学生申报情况分析发现,医学生有较强的科研潜力,但该项目覆盖面窄,申报者与学生性别、学习阶段有关,科研选题与学生专业方向、申报时学习内容和爱好兴趣有关,学科交叉有助于提高科研质量.建议医学教育要将科研训练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浸淫在科研氛围中,激发科研兴趣,全面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作者:俞赤卉;曾慧;王维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医学学分制下网络选课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学分制改革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积极探索适应我国教育体制的学分制,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课制是学分制改革的基础,随着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利用网络选课成为教学管理的新方法,也是推行学分制改革的必要条件.笔者结合我校管理的实践,叙述了医学院校实施学分制的必要性以及学分制下如何实施网络选课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作者:王洪海;李连宏;邢嵘;张宏颖;王云鹏;唐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医学生心理应激水平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医学生心理应激水平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703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论:医学生应激水平总分均值为101.49±15.68分,在x(均值)±1s之间;通过对生活应激源及反应分类进行比较,差异主要表现在挫折、压力、变化和生理反应、情绪反应及认知反应等方面;人格特征、心理应激源均与心理应激反应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作者:刘琳琳;张欣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广西医学专业东盟留学生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通过开展广西医学专业东盟留学生教育现状研究,旨在了解广西医学专业东盟留学生教育现状,分析广西医学专业留学生教育教学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政府相关部门和广西高校制定面对东盟的医学教育国际化政策提供依据.

    作者:韦波;胡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之外的教育刍议

    从生物化学课程“非相关”内容入手,通过个人的教学尝试与经验介绍,尝试在具体科目中进行其他教育理念的渗入,即将课程教学融入高等教育体系中,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李建宁;李燕;裴秀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改造医学生的学习是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的关键

    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缺乏内源性需求、缺乏拼搏与探索精神、缺乏非智力因素支撑等问题,这导致医学生学习效率低、学习热情不高,从而给医学教育改革带来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浪费教育资源、教学相长难以开展,进而影响医学教育改革的效果.因此,探索有效途径,提高医学生学习能力应成为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基础出发点.

    作者:邱秀华;罗添荣;杨棉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医院校制教育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兼谈中医文献学的作用

    文章通过对当前中医院校课程设置以及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现状分析,指出现行中医院校制教育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并未予以足够重视,要改变这一现状,进行中医文献学教学是一个有效途径,所以中医文献学在现行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应得到提高.

    作者:李柳骥;严季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医学生的科研与写作能力亟待提高

    医学科研与论文写作能力是创新医学知识、发展医学科学的前提条件,是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涵之一,但却是目前我国医学教育较为薄弱的环节.文章通过对医学生的科研与写作能力现状调查、医学教育中相应课程的设置来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如何从观念上真正认识其意义、从课程体系结构的重构中增加相应课程以及采取多学科协作教学以解决师资匮乏的问题.

    作者:于双成;吴运涛;李玉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一套较系统的教育模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也面临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师资力量等解决方法.

    作者:贲莹;方朝义;杜惠兰;张凤华;梁文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把握医学教育发展趋势

    教育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提出了重大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认真学习贯彻纲要精神,理性认识高等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把握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医学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对提高高等医学教育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黎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浙江省农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学生专业思想与学习状况调查分析

    通过对三所学校2009级农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的497名学生的专业思想与学习状况的调查,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的专业思想相对稳定,学习状态较好,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笔者就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作者:钟要红;赵海军;沈清;陈定湾;郭永松;陈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数字人体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拓展

    数字人体作为一种现代信息技术与医学结合的产物,在医学研究,教学和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医学教育过程中,数字人体为更加直观而且形象地理解人体构造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文章通过分析可视化人体(VHP,Visible Human Project)解剖学软件(VH dissector)与基于网络的Google Body人体模型的优点和不足,强化医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学习方式,并且展望未来数字人体在医学病理学教育、手术治疗与建立个人健康信息档案建立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怡栋;宋海江;陈宇扬;盛弘强;韩魏;马伟宁;沈岳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视光学专业本科教育模式的比较与思考

    参照国外视光学教育的基本状况,对我国现有两种视光学本科教育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目前视光学人才的需求情况,提出对视光学本科教育模式的个人思考和建议.

    作者:杨必;贺庆军;刘陇黔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试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地方化

    地方化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主题.地方高校已成为我国医学教育的主力军,地方高等医学教育围绕服务地方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校地合作不断拓展.为进一步实施地方化战略,地方医学院校要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的意识与能力;同时要完善高等医学教育地方化的内外部机制.

    作者:林雷;周健民;王世泽;陈明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文课程设置的研究

    通过对全国22所医学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文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试图展现我国在护理人文教育的教学现状,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宝贵经验,为护理学专业人文课程设置提出可供参考的改革建议,对提高我国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吴玉华;赵光;刘江恒;杨琳丽;苑立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卫生管理专业会计学课程模拟实验初探

    会计学课程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学科,一般通过开展模拟实验教学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结合卫生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对该专业开展会计学课程模拟实验的实验对象、实验内容、实验组织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作者:朱俊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建议

    设置本科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应合理划分课程群,并在开设顺序、学时数与教学内容上,围绕检验技师的培养目标,突出检验专业特色,强化岗位基本能力和素质培养,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医药科技发展,而不能片面地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作者:谢圣高;宁勇;姚群峰;夏焕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康复护理课堂设计与效果

    目的: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在康复护理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个班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结果:实验组61.7%-91.5%的护生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护生综合能力.实验组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李益平;张颖;郝福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优良药房工作实务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

    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理论,面向高职高专药学专业,针对药房(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工作岗位群,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和课程的微观设计,探索开发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训课程——优良药房工作实务.

    作者:吴美珠;周本宏;刘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全球健康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

    经济全球化推动资本、技术、劳务和商品全球化,也推动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等健康问题全球化,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为应对人类共同面对的健康挑战,迫切需要跨国、跨学科合作.全球健康学科及人才培养在美国迅猛发展,在中国则刚刚起步,武汉大学是中国第一家申报全球健康本科专业的高校,在培养目标和专业知识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作者:王全;向浩;何启强;王培刚;毛宗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护专学生心理评估实训课的策略及效果评价

    目的:针对护理专业学生有效地开展心理评估实训课程.方法:采用自制标准化焦虑病人脚本、《综合性医院病人焦虑问题心理评估访谈过程指南》、《综合性医院病人焦虑问题心理访谈法评估考核表》,整群抽取09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398名护生应用实训策略.随机抽取09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124名,进行《心理评估实训课程反馈调查》.结果:6.5%和68.5%的护理专业学生分别认为心理评估实训课程的开展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和具有可操作性;100%的护理专业学生认为心理评估实训课程的开展是重要的;对于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会谈技能的提高和护理评估内容掌握的促进上是有意义的.结论:心理评估在护理心理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是健康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问题解决法来设计心理评估实训策略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余惠琴;陈岚;苏惠玉;石蕾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小剂量纳洛酮在鼻内窥镜手术全麻苏醒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剂量纳洛酮在鼻内窥镜手术全麻苏醒期中的应用.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全部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法,但A组全麻拔管后不给于纳洛酮,B组全麻拔管后给于纳洛酮2μg/kg.观察拔管后需要短时间的辅助呼吸的病例数并对患者进行镇静评分和VAS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拔管后1分钟和5分钟的血压、心率都无明显差异,但B组患者拔管后1分钟的需要辅助呼吸的病例数明显低于A组,呼吸频率明显高于A组,而且拔管后1分钟的清醒程度要明显好于A组,拔管后5分钟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使用小剂量的纳洛酮,收到很好的效果,不但减少了躁动、改善了呼吸和增加了清醒度,而同时并未增加心血管不良反应以及疼痛程度,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熊照东;张辉;梁敏运;番学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普通X线与CT对鼻骨骨折诊断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普通X线与CT对鼻骨骨折诊断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2例确诊鼻骨骨折的患者X线及CT检查资料,对比分析两者检查阳性率.结果:X线检出骨折阳性39例(62.9%),可疑骨折14例(22.6%),未检出骨折9例(14.5%);CT检出骨折62例(100.0%),两者阳性率之间有显著差异(x2=9.92,P<0.01).复合骨折的诊断两种方法的诊断差异大,X线诊断复合骨折漏诊多.结论:X线诊断鼻骨骨折简单廉价,但漏诊率较高;CT检查能为临床诊断鼻骨骨折提供清晰详细的信息,诊断阳性率高,可作为临床鼻骨骨折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

    作者:鲍志国;张铁英;王和平;周海伟;侯俊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生活质量和疾病认知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生活质量和疾病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2010年10月在舟山医院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体系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入院时及健康教育1个半月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及疾病认知情况.结果:健康教育1个半月后患者在掌握该疾病的发病诱因、基本防治知识、生活能力、提高听力水平、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等方面,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生活习惯在教育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王彦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肝胆疾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肝胆疾者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对我院自2009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96例肝胆疾病患者进行血清总胆汁酸与常规肝功能测定,并将其与健康体检者血清总胆汁酸进行比较.对比不同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差异,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临床分析发现,各肝病患者TB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灵敏度、准确性及特异性等诸多指标都明显优于以往的肝功能指标.结论:本次研究表明,血清TBA的测定对于临床上诊断治疗肝胆疾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医生可通过此指标对患者进行判断,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冯旭慧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加减十灰散联合无肝素透析治疗多囊肾合并尿毒症患者血尿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加减十灰散联合无肝素透析治疗多囊肾合并尿毒症血尿临床疗效.方法:把多囊肾合并尿毒症血尿的患者治疗情况分为中药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进行对照.结果与讨论:应用加减十灰散联合无肝素透析,能较好地控制血尿,且不增加透析器凝血,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周薇薇;李雪锋;李建秋;肖泽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静脉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静脉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42例需进行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132例,及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110例,比较比较两组插管前、插管后、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的心率(HR)、血压(SBP、DBP).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镇静评分、丙泊酚用量.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压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P<0.05.术后在苏醒时间、拨管时间及丙泊酚用量三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骨科全静脉麻醉,具有安全性高、效果确切,副作用小的优势,适用于骨科手术.

    作者:潘宏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循证医学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目的:构建并实证分析循证医学教学效果评价指标,提高循证医学教学质量.方法:通过调研国内外循证医学教学研究资料初步拟定基本框架,采用Delphi法确定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该指标.结果:围绕循证医学实践的原理和方法制定指标,基于该指标开展的循证医学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循证医学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可以规范教学行为,改进教学工作.

    作者:耿劲松;董建成;蒋葵;陈亚兰;倪衡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适应时代发展的医药信息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研究

    从图书情报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医药企业三方面探讨了时代发展对医药信息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出了在学生培养方面的不求全才但求专才、为培养专才服务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建议.

    作者:吴正荆;王丽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基于中药学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调查与分析

    对国内七所高等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的本科生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分支、主干课程设置进行横向比较与分析,探悉各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情况和重点,为探索培养中药学复合型创新人才提供思路和线索.

    作者:翟华强;王双艳;王燕;郑虎占;孟繁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医学生社交焦虑预测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目的:对医学生社交焦虑与各预测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社交焦虑的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本校1800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测评,采用Amos5.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人格特征对社交焦虑既直接发生作用,又通过消极应对这个中介变量间接发生作用;社会支持对社交焦虑既直接发生作用,又通过自我效能这个中介变量间接发生作用.结论:根据社交焦虑各预测因素的关系,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方法.

    作者:王冰;王玉莉;李杨;才运江;曹建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浅析及有关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TMLC)的思考

    近年来,高校出现一些学术不端行为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原因,高校已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同时,各高校现已陆续应用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简称“TMLC”)加强对研究生论文的检测,以期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但由此引发的思考值得高校探讨.

    作者:黄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基于自我效能感的医学网络虚拟实验设计研究

    随着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及医学实验模式的变革,基于网络的医学虚拟实验解决了传统实验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作为影响网络虚拟实验中学习者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不容忽视.文章对网络虚拟实验中的自我效能感及其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从主客两个方面分析了医学网络虚拟实验中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从理论角度提出了在医学网络虚拟实验中提升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设计策略.

    作者:张丽丽;张龙革;刘春燕;高林林;孙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基于新医改背景下社区医生培养模式研究——以吉林地区为例

    在新医改政策精神指导下,基于对吉林地区社区医生及其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当前社区医生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关社区医生在岗培训的建议和对策,为相关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作者:李冰;王柳行;苏水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医学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探索

    研究如何提高医学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教学管理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文章认真分析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培养模式,发现加强培养硕士研究生人文素质、创新能力,加上为研究生提供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和学习交流的平台,医学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将会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宋亭;赖永洪;陈耀勇;冯莉;邹钧;邱敏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眼科研究生教学中应用PBL的调查问卷分析

    对参与PBL教学的眼科研究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双方对PBL均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PBL在增加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但也需要在学习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进行改进,以逐步推进PBL教学改革.

    作者:郑蓉;毕宏生;吴建峰;唐红迎;赵海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医学研究生成就动机状况调查

    通过运用成就动机问卷对医学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医学研究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总体偏低,并且在性别、学科、工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攻读学位类别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作者:舒跃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关于中医院校研究生文献查找途径的调查

    以浙江中医药大学高年级研究生60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知晓利用文献查找途径的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医学专业研究生在文献查找途径中存在的问题,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作者:冯晓红;袁晓;沈旭君;朱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PBL联合LBL双轨双向同步教学法在八年制医学生妇产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与体会

    目的:探讨(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PBL病案分析法与采用LBL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PBL联合LBL教学法组40人,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LBL教学法组40人为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实习成绩.结果:采用PBL联合LBL双轨双向同步教学法组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分析具有显著性.结论: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PBL联合LBL双轨双向同步教学法较LBL教学法更有效,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马湘一;马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医学研究生英文SCI论文写作常见的语言问题分析

    撰写与发表英文SCI论文是医学研究生的渴望,而面临的语言困难常使很多人望而生畏.现将医学生撰写SCI论文常见语言问题做以分析并提供相应的修改建议,以期在语言表达层面提高医学生英文SCI论文的写作水平,提升其科研能力.

    作者:刘明鹤;运怀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以知识竞赛为引导的麻醉学研究生临床技能培养的探讨

    临床技能培养是麻醉学研究生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决定临床工作能力的关键.对以知识竞赛为引导的临床技能培养方式进行探讨,预期对教学方法及考试形式加以改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麻醉医生.

    作者:张莉莉;岳子勇;崔晓光;杨鑫;张瑞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出科考试中运用Mini-CEX的研究

    Mini-CEX(迷你临床演练评估)是一种新的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具有操作简便、考核内容全面的特点,能够合理有效地评价学生的能力,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和人文关怀意识.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出科考试中应用Mini-CEX,兼具教学与评量的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考核形式.

    作者:董靖竹;张东华;周佳;李凌;薄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西医来华留学生全英文临床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随着来华西医留学生医学教育的发展,临床阶段的培养模式和质量保障成为留学生医学教育的瓶颈.文章探讨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0余年来全英文临床教育教学模式、临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的实践探索和取得的经验成果,并总结了开展来华留学生西医全英文临床教学对医院国际化进程的带动作用.

    作者:王宇彤;纪岩文;王国林;郭凤林;郝希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在综合医院开展儿科见习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儿科临床见习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在综合医院开展儿科见习教学面临诸多困难,只有建立健全的教学制度,提高教师素质,不断总结经验,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才能切实提高综合医院儿科见习的教学质量.

    作者:吴珺;曾超美;张乐萍;刘桂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高仿真模拟人在临床考核中应用效果的调查研究

    目的:探索高仿真模拟人在临床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参加危重医学科临床考核42名住院医师开展问卷调查,分析超级综合模拟人(HPS)在临床考核中的应用效果.结果:81-96%住院医师认为HPS模拟真实,重复操作性强,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在临床考核中作用很大.90%非常认同HPS出科考核模式,认为能提高专业技能和非技术性能力.结论:HPS在临床考核中应用价值很大.

    作者:谷士贤;刘飞;幺改琦;张祺;于丽华;曾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PBL+LBL教学模式在肝胆外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为探讨PBL教学模式在五年制医学生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LBL)对临床五年制医学生在肝胆外科临床实习中进行实践,通过出科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比较教学效果.结果:两组实习生基础理论知识得分及实习考试总分上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PBL+ LBL的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结论:PBL教学法在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具有较明显优势,能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王宇;蒋晓青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