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如何去应付这些困难和挫折,对中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解不同性别、不同学习阶段中学生应付挫折的差异,以便为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提供科学依据,笔者进行了专项研究.
作者:葛明贵;赵必华;李伟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良好的情绪不仅使人精神振奋,提高效率,而且对身体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良的情绪则会使人精神萎靡,效率下降,有障于心身的正常发展.焦虑情绪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很大,笔者通过对某体育院校大学生的焦虑状况进行调查,旨在进一步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帮助.
作者:曾琳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小学生早期问题行为的发生与发展,为开展相关教育提供帮助.方法采用<问题儿童早期发现测验>(PPCT)对长沙市岳麓区部分小学四~六年级学生146名进行调查.结果146名学生中,有20名(13.70%)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行为,男生的问题行为较女生更多,六年级学生出现的问题行为更严重.结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与其身心发展的不均衡、自控力下降以及所处环境的影响有关.
作者:周路平;欧倩芝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了解高校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笔者于2002年5月对合肥市256名高校体育教师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张小田;吴滨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军医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对某军医大学414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军医大学生感觉自我很不和谐的约占5.56%,且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2维度得分高于大学生常模,其中自我的灵活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自我的刻板性存在年级差异,三年级学生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P<0.01).各维度在性别、专业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军医大学生自我和谐有其自身特点,可能与环境有关.
作者:李彦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初中学生的危险行为状况,以便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方法整群抽取昌平城区2所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98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0.06%的学生近1周内有1~3次骑车带人上学,7.43%的学生近1周内有过1~3次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线(或过街天桥),5.41%的学生每天吸烟,30.69%的学生每周都饮酒,26.62%的学生从未喝过牛奶,1.25%的学生使用过毒品,1.46%的学生发生过性行为.结论昌平区初中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状况不容乐观,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作者:郭红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新疆维、汉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新疆418名维吾尔族女大学生和397名汉族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新疆维、汉族女大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程度高于全国常模,其中以维族女大学生为严重.结论对新疆维、汉族女大学生心理状况的特殊性应给予关注,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古丽巴哈尔·卡;阿斯木古丽;韩英;曹明芹;冀芳;周婷婷;吐尼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适当的焦虑可以提高兴奋性,增加工作效率,而过分的焦虑会影响工作效率,甚至造成心理障碍[1].高考是引起中学生焦虑的常见应激源,笔者于2002年6月对高考前考生的焦虑状况进行了调查,以探讨高考对中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
作者:王凯;朱文昌;赵灿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体育态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有效的防制措施.方法采用王极盛编制的<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和自编的体育态度量表,对332名大学生的体育态度与心理健康症状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体育态度与心理健康总症状、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心理承受力、适应性、情绪失调、焦虑等方面有低的显著负相关,与抑郁有中等的显著负相关.体育态度对心理健康总症状、情绪失调、焦虑、抑郁、偏执回归效应显著.结论改善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可能有利于降低心理症状评分,尤其是抑郁症状评分.
作者:刘萍;王振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从心理和生理2个层面探讨焦虑情绪对中小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对中小学生424名进行测验,由所得标准分推断中小学生的焦虑水平.同时将患有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学生与受测总体进行焦虑水平比较,并检验其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中小学生高度焦虑者占2.4%,在各个不同侧面存在焦虑倾向者占14.6%;但各年级学生间低焦虑比例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肥胖、贫血、营养不良的学生,患有月经不调或痛经的女生,全量表总均分显著高于受测总体均分.结论中小学生中高度焦虑者或在不同侧面存在焦虑倾向者比例较高,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与焦虑情绪之间存在一定的统计学关联.
作者:林慰慈;袁传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城市中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应激源,为维护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杭州市l 245名中学生进行中学生应激源量表调查.结果城市中学生的主要应激源是学习、教师、同学朋友和自我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其中,学习问题是主要的应激源,与个体的焦虑、抑郁反应密切相关.结论维护和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赵国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长沙市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并探寻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加强中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制定的创造思维能力测试量表和自行设计的相关因素调查表(内容包括父母的职业和文化程度,学生的数学、语文成绩)对长沙市66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长沙市女中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高于男中学生(P<0.05);高中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高于初中生(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中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等因素与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有相关性.结论长沙市中学生有一定的创造思维能力.应加强人文科学的教学和父亲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
作者:赵淑英;杨光;杨林胜;廖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洪灾区7~1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的父母和教师问卷对洪灾区7~15岁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评定.结果洪灾区7~15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9.7%(父母问卷)和11.0%(教师问卷),男生以违纪行为(A行为)为主,而女生则以神经症性行为(N行为)为主.结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性别、班主任批评、感到学习负担重、有亲人在洪灾中受了重伤、洪灾中未能与家人住在一起、曾经被洪水围困等待救援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儿童行为问题在我国洪灾区儿童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应采取针对性的防制措施.
作者:刘爱忠;谭红专;周价;李硕颀;杨土保;孙振球;王洁如;汤学民;向林保;张修民;赵征良;李麟琳;汤森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初三学生对非典型肺炎(SARS)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心理反应和行为改变,为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从北京市海淀区12所中学的初三学生中取样本230例,其中男生为111人,女生119人,平均年龄为(15.3±0.9)岁.采取电话问答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37.8%的学生知道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为冠状病毒,85.2%知道传播途径,98.7%知道主要的预防措施,91.7%的学生关注相关的新闻和报道,关注非典型肺炎相关报道和进展的学生对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知晓率均高于不关注的学生.27.4%的学生有过恐惧心理,其中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91.7%的学生洗手比以前更频繁.74.3%的学生主动打电话关心亲朋好友,女生的比例显著高于男生.学生对政府所采取措施的满意率为97.0%.结论学生对SARS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大多数学生的卫生习惯在向好的方向改进.
作者:续美如;张力;龚丽云;倪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大、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无记名自填式答卷方式,对广州市大学生2 071名、高中生2 589名、职中学生2 796名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中学生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后,对20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教育前;对12项艾滋病相关行为的态度,教育后亦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安全性行为教育、反吸毒教育是对大、中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参观图文并茂的展览,发放健康教育处方,观看VCD,是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较好形式;在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大、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态度的转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还应与性伦理、性道德、法制教育相结合,效果会更明显.
作者:何秀芳;曾立新;卢振光;陈兆荣;麦锦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项目的因素结构,描述主要危害健康行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为分析危害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确定协变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修订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问卷(YRBS),对3 127名合肥市城乡中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危害健康行为的因素结构,用x2检验分析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中学生主要危害健康行为发生率的差异.结果34项危害健康行为归类为12个因子,分别是性行为、饮酒、吸烟、故意伤害、体像和体形控制、过量饮酒、接触毒品、迷恋上网、非故意伤害、缺乏运动、不健康减肥行为、少食蔬菜水果.每个因子取1项作为主要(代表性)危害健康行为,这些主要危害健康行为发生率在不同性别、年龄、年级、学习成绩、城乡、学校类型、父亲和母亲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中分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我国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因素结构基本符合美国CDC的YRBS危险行为分类思想.在分析危害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时,要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混杂作用.
作者:陶芳标;高茗;卫国;李莹莹;张金霞;苏普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北京和沈阳市初中学生危险行为发生情况,为教育和卫生部门制定青少年健康政策,预防青少年危险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9年5~7月,对北京和沈阳市11所中学3 521名初二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54.6%的学生在乘坐别人开的小汽车时从不或很少系安全带;在调查的近30 d中,有5.4%的学生坐过1次或3 d以上由酒后驾驶者开的小汽车,6.3%的学生从不或很少遵守交通规则;在调查的近12个月中,22.2%的学生有过1次或1次以上的打架行为;在调查的近30d中,有20.9%的学生有1 d或1 d以上饮过酒,6.8%的学生有1 d或1 d以上吸烟;在调查的近7 d中,只有51.6%的学生进行了3 d或3 d以上的激烈运动,38.4%的学生进行了5 d或5 d以上的中等强度锻炼.结论初中生的危险行为问题不容忽视,教育与卫生部门应针对青少年危险行为发生的特点开展预防教育工作.
作者:陈晶琦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营养教育改善学龄儿童饮奶行为的效果,为改善学龄儿童饮奶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唐山市1所小学二~五年级学生716名,先后进行2个月的单纯学校营养教育和家长的营养教育;采用问卷和营养调查,分析营养教育后学生和家长营养知识、饮奶行为和钙营养状况的变化.结果学生接受学校营养教育后,奶类与钙营养健康知识的答对率均达80%以上,主动饮奶率和钙营养状况均比教育前显著提高;家长营养教育2个月后,学生饮奶量、感觉不适率等饮奶行为比单纯学校教育改善更为明显.结论学校营养教育结合家长的参与是改善学龄儿童饮奶行为的有效途径.
作者:唐咏梅;关维俊;宁鸿珍;周瑞华;闫红;徐应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中小学校医、保健教师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以便更好地在中小学进行健康教育.方法对南京市101名中小学校医、保健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小学保健教师和中学校医对艾滋病一般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59.3%~89.8%和52.4%~78.6%;对艾滋病流行与发病情况的知晓率分别为13.6%~91.5%和2.4%~88.1%,对艾滋病传播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39.0%~94.9%和26.2%~85.7%.结论小学保健教师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好于中学校医,但均需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培训.
作者:徐芾;吴盛辉;徐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技校学生现时营养状况以及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以便为制订营养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对陕西省汉中市某技校810名学生进行调查,测查身高、体重,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营养状况.结果该校学生营养不良率为37.3%,超重率为3.0%,肥胖率为1.0%.学生营养知识平均分数为(11.7±3.1)分(总分为20分),营养知识得分随学龄增高而增高;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知晓率仅为5.2%.27.0%的学生不能保证每天吃早餐,且进食早餐者的早餐质量不佳;部分学生进食速度过快,经常吃油炸、熏烤食品.大部分学生有较好的营养态度,愿意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营养知识.结论该技校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较高,营养知识贫乏,且存在不良的饮食行为,应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教育.
作者:薛晚利;陈天庆;李选社;侯如兰;高小雁;魏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探讨大中小学生电脑上网现状,引导学生正确上网,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笔者于2002年5~6月份进行了相关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席庆兰;毕振旺;王晶;王果林;焦春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随着电脑网络的飞速发展,中学生接触电脑网络已相当普遍.上网能让中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为了解中学生迷恋电脑网络行为的现状,以便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笔者于2002年11月对德州市区部分中学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冯秀荣;孟宪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月经正常与否关系着女性的生殖健康.为了解云南财贸学院女大学生月经状况及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笔者采用问卷法对580名女生进行了月经及相关KAP的调查.
作者:王兆勤;张河川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健康教育课的一个精彩开讲,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开讲如果索然无味,缺乏新意,学生的兴趣难以提起,会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每一位健康课教师都应重视课堂教学的导人.
作者:毛亚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艾滋病(AIDS)自20世纪80年代初流行以来,正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各地蔓延.目前,我国AIDS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1].
作者:冯郭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以小组活动方式在初中生中开展性与生殖健康同伴教育的效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方法同伴教育采取同伴教育者与学生小组活动的形式,每次活动分3或4种模式,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测量学生知识和正向态度得分情况,比较教育前后的变化并了解学生对同伴教育的评价.结果女生本班组知识和正向态度得分教育前后的平均增长高于外班组(P<0.05),男生本班组远高于对照组(P<0.05);学生对同伴教育以积极的评价为主.结论同伴教育是青少年乐于接受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在学校内建立性与生殖健康同伴教育社团值得探索.
作者:王作振;王克利;苗鹏;王书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索一条以学校为基地,将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活动向农村社区和受教育水平不高的少数民族村民逐步推广的路子.方法对拉祜少数民族村民579人和中小学生551人的需求进行评估,并动员当地的老师、学生和拉祜族村民结合当地民族风俗、文化,制作出适合拉祜族民族风俗、文化的宣传画、录音带、录像带和VCD等材料.通过组织实施和培训,培养出一批当地少数民族健康教育骨干,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宣传教育,贫困山区受教育程度低的少数民族居民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知晓率由几乎由0提高到80%左右.结论在山区少数民族社区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中小学教师是一支主要的生力军.
作者:李洪;朵林;朱敏;董一凡;姜征明;沈亿玲;杜越;Lucille C.Gregorio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新乡医学院自1998年实行体育课程改革以来,专选课由一年级开始,为期2 a,每年专选排球课的学生达20.8%.由于排球运动的技术性、战术性强,且受场地硬件及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等因素的影响,故排球训练运动损伤率很高,以致影响学生正常训练和比赛.笔者通过对学生排球训练和比赛中运动损伤相关因素分析,为普通高校排球训练提供依据.
作者:江洪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淮南市学生面部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为预防青少年学生感染蠕形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淮南市部分大学生、高中生和初中生,分别取其面部皮脂,镜检蠕形螨.结果透明胶纸法、挤压刮拭法和直接刮拭法对大学生面部蠕形螨的检出率分别为40.0%,26.4%和20.0%,其中透明胶纸法检出率高.透明胶纸法检查学生面部人体蠕形螨的总检出率为32.7%,其中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检出率分别为40.0%,32.2%和25.4%,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女生的检出率分别为34.5%和30.6%,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淮南市学生面部蠕形螨的检出率较高,应加强对学生面部人体蠕形螨感染的防治.
作者:田晔;李朝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我国历年来病毒性肝炎的报告数占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的40%左右,属甲、乙、丙、戊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1].为了解中小学生甲、乙、丙、戊4型肝炎的感染情况,为学生肝炎防制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1年6~12月进行了本次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孙鲁民;聂希会;王延臣;康伟民;徐继光;郑英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膝关节疼痛与运动创伤的关系,以减少膝关节创伤的发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96名体育专业大学生和3 072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膝关节疼痛的报告率女生为13.4%,男生为14.8%,男女大学生差异无显著性(P>0.05);体育专业大学生膝关节疼痛报告率女生为38.0%,男生为34.4%,男女大学生差异无显著性(P>0.05).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同性别大学生膝关节疼痛报告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膝关节运动创伤是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
作者:孔祥清;张辉;程琮;纪经和;赵彦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了解西华县城区中小学生结核病的感染及发病情况,控制肺结核病在学生中传播,加强学生结核病的早防早治工作,笔者于2001年4月对该县城区学生进行了普查.
作者:刘立新;宋晨星;王文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2002年3月底,位于萧山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发生了麻疹爆发疫情.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富良;徐钟渭;陈定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了解阳泉市中小学生常见病的发生规律及变化趋势,以便为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笔者对阳泉市1998~2002年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雅伶;张俊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8~24岁是眼外伤的高发年龄段,学生在眼外伤发生的人群分布中占第2位[1],大学生正处在这个年龄阶段,是眼外伤的高发人群.为了解大学生眼外伤的特征及原因,寻求干预大学生眼外伤发生的措施,笔者自2001年1月~2002年12月对到中国矿业大学校医院就诊的眼外伤大学生病例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文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大丰市1990~1999年因伤害死亡4 720人,年均死亡率达63.36/10万,仅次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而位居第4位.伤害同时也是大丰市0~14岁年龄组人群的第1位死亡原因.
作者:刘爱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足癣由表皮真菌引起,在青少年和成年人群中,是常见的一种浅部皮肤真菌病[1].文献报道我国南方患病率高达50%~60%[2],患者痒感剧烈,还会成为手癣、体癣、甲癣的传染源,甚者继发急性淋巴结炎、细菌感染,影响学习和工作[3].本文通过对医学生足癣患病情况进行调查,提出预防措施,以期降低足癣的患病率.
作者:翟延荣;张秀云;朱玉霞;黄玲芳;朱阔;刘凤;苏波;张国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乙型肝炎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乙肝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其潜在危害性极大,因此在集体生活的住校学生中加强预防和控制显得非常必要.
作者:高健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情况.方法按照<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对广东省1992~2000年10个市、10个县120所学校共1 195 620名学生健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学生视力低下率呈上升趋势;龋齿(恒牙)患病率居高不下,为30.56%~31.94%;蛔虫、贫血、沙眼、营养不良检出率有不同程度下降;肥胖率城市学生呈上升趋势,农村学生控制在5%以下.视力低下、肥胖检出率城市学生高于乡镇学生,沙眼、龋齿、蛔虫感染、贫血、营养不良检出率乡镇学生均高于城市学生.视力低下中学生明显高于小学;肥胖小学生明显高于中学生.龋齿(恒牙)除1999年外小学生均比中学生高;蛔虫感染1996年后中学生均比小学生高.结论广东省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仍不容乐观,防治工作重点小学生应在肥胖、龋齿(恒牙),中学生应在视力低下等方面.
作者:李海康;聂少萍;徐浩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麻疹是常见的儿童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后,麻疹的流行与爆发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率与病死率逐年大幅度下降.近几年来,麻疹的发病率一直维持在0.88/10万左右.为了进一步控制麻疹的发病率,为制定防治措施与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平罗县1957~2001年麻疹的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姜兆丽;刘凤香;马玉秀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当前,学生营养午餐的推广工作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其生产企业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仅北京市现有学生营养午餐生产企业便有50家,供应全市30余万名在校中小学生的午餐.学生营养午餐需要集中生产、集中配送、集中用餐,预防食物中毒显得至关重要.近几年来由学生营养午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在大力推广学生营养午餐的工作中,除了强调营养配餐外,更重要的是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作者:覃茁;陈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洛阳市3~6岁儿童膳食营养与发育水平,为开展相关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洛阳市2 435名3~6岁儿童膳食营养状况与发育水平进行调查,应用营养分析软件(CDGSS)进行膳食营养分析.结果膳食营养达到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营养要求,但钙、锌和维生素B1、维生素A不足,仅占<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38.73%,58.78%和64.77%,59.18%.身高、体重平均值与NCHS/WHO标准比较,略低于WHO水平.儿童年龄别身高的z分为-0.23,年龄别体重的z分为-0.21,身高别体重的z分为-0.07.儿童发育迟缓率为9.3%,消瘦率为6.1%,体重不足率为5.7%.结论洛阳市儿童营养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仍存在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问题,且生长发育不良儿童仍占一定比例.
作者:王萍;尚学兰;潘新娟;吕姝焱;胡庆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的发展规律,为制定儿童青少年超重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85年和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资料,计算超重检出率并以1985年数据为基数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结果2000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比1985年明显上升,男、女性上升幅度分别为293.16%~564.08%和159.06%~406.02%,男性上升幅度大于女性.根据1995~2000年儿童青少年超重的增长率预测,2010年我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男性将达到25.72%,女性将达到13.99%.结论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较发达国家增长快,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这一趋势.
作者:谭琪;徐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明显改善,但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仍是影响学生生长发育的首要因素.因此,研究学生营养问题,在学生中普及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科学饮食知识,积极解决学生的营养问题是促进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关键,应成为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
作者:杨再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营养状况是评价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为了解玉门油田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变化规律,并为今后防治学生营养不正常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6~2000年连续5 a对玉门油田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进行了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高俊欣;丁保卿;徐万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某大学学生记忆力的影响,为补充外源性DHA对改善大学生记忆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流行病学研究,在某大学选择健康的19~23岁学生123名,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服DHA胶囊(每日5粒,分2次口服),对照组服用外包装与干预组完全相同的安慰剂,试服期为30d.在试验前后分别用甲、乙2套临床记忆量表评价2组学生的记忆能力.结果试验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各项分量表的测试结果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记忆力均较试验前有显著性提高;但干预组得到改善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干预组的联想学习、人像特点回忆、总量表分和记忆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DHA能够改善大学生的记忆能力.
作者:霍建勋;安建刚;杨清俊;赵显峰;赖建强;荫士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持续7a营养干预对全日寄宿制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学生的合理饮食与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1993年开始,每年对2 000多名在校学生实施全年逐日全程营养干预计划,并对干预时间满7 a的451名7~19岁学生进行追踪观察,采用身高、体重百分位评价法对其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学生接受营养干预后,身高发育中下等以下(<P25)男生由1994年的20.71%降至2000年的4.65%(P<0.005),女生由1994年的17.24%降至2000年的6.67%(P<0.05);发育中上等以上(> P75)男生由1994年的18.68%上升至2000年的41.53%(P<0.005),女生由1994年的24.14%上升至2000年的36.66%(P<0.05).体重发育中下等以下(<P25)男生由1994年的19.70%降至2000年的4.65%(P<0.005);发育中上等以上(>P75)男生由1994年的18.68%上升至2000年的41.20%(P<0.005).结论持续7 a的营养干预对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效果明显,在全日寄宿环境下,对学生的膳食进行全年营养干预和营养监控,能非常显著地改善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
作者:刘建平;何志谦;涂剑玲;佘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学生家长对饮食营养知识的知晓情况,分析其掌握程度与家庭膳食安排及其子女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967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查阅学生当年度体检资料,对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膳食营养及其与相关疾病关系的知识、学生家庭膳食情况及其营养状况、学生家长营养知识的来源等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20%~90%学生家长对食品营养知识、膳食安排知识、营养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有一定了解.学生家长营养知识知晓程度对学生家庭膳食安排以及对学生的营养状况有影响.结论加强各种途径营养与膳食知识的宣传,消除贫困,是改善学生营养状况的基础.
作者:桂新池;居康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营养不良与肥胖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了解涪陵城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学校卫生工作,2002年笔者对辖区内部分中小学生进行了体质健康检查,并对资料进行了分析.
作者:陈世伦;李豫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儿童也日渐增多,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肥胖是由于营养过剩、缺乏运动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身体中脂肪的过度堆积.为探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笔者对150例肥胖儿童和181例对照样本,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了解彭州市初三年级学生营养状况,指导学生达到合理营养的目标,笔者对该市初三年级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报道如下.
作者:游学华;何云成;冯正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的贫血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防制中小学生贫血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17岁中小学生共948人,采用氰化高铁法测定其血红蛋白,并按照WHO推荐的贫血诊断标准对其进行贫血筛查.同时,选取100名贫血学生与正常学生进行1:1配对,空腹静脉采血后测定其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叶酸、维生素B12、血铜及血铅含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21.6%,其中郊区为24.3%,市区为17.2%.贫血组与对照组运铁蛋白饱和度分别为19.5%和35.9%,血清铁分别为13.9μmol/L和23.5μmol/L,总铁结合力分别为76.3μmol/L和66.5μmol/L,维生素B12分别为380.7 pmol/L和348.2 pmol/L,叶酸分别为16.5 nmol/L和15.8 nmol/L,血铅分别为123.2μg/L和99.5μg/L,血铜974.8μg/L和1 001.1 μg/L.结论上海市中小学生目前的贫血患病率较高,铁缺乏是贫血的主要原因,且铅过载可能对上海中小学生贫血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王惠群;孙建琴;沈莉;李菊英;顾维雄;韩祥录;郭彩玲;周义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学生的营养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学习能力,而且对成年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较大影响.为了解徐州市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学校膳食指导,笔者对2001年该市学生健康体检资料进行了分析.
作者:曹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了解银川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笔者结合每年1次的学生健康检查,对银川市2001年在校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安永东;田华;郭志清;董兰萍;周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建始县中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为防治学生营养不正常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对2002年建始县7~18岁学生7 926名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建始县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9.64%,营养过剩率为13.17%(其中超重率为8.29%,肥胖率为4.88%).营养不良率显著低于1995年全国中小学生平均水平,而肥胖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营养不良率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中学生高于小学生;肥胖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中学生低于小学生.结论建始县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问题并存,青春期营养干预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
作者:李华兵;吴凌云;肖书娥;叶敏;向文涛;胡锡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营养过剩或不均衡所导致的肥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肥胖的发生除有明显的遗传因素外,营养过剩或营养不均衡是肥胖的主要原因.笔者对甘肃省2000年汉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的肥胖检出情况进行了分析,以便为开展学生肥胖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汪淑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营养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营养状况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为了解宁波市区中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笔者对1998~2001年宁波市区监测点校中学生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冯碧君;吴梦奎;赵薇;蔡建忆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近年来,关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的报道较多[1].为了解畲族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笔者于2001年9月~2002年6月对景宁畲族自治县(我国畲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地之一)畲族中小学生进行了生长发育状况调查,并与汉族学生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刘希标;胡思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苏州市区学龄前儿童体内血铅、血镉的水平,以确定当前暴露水平.方法对苏州市区2所幼儿园120名学龄前儿童分别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与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末梢血血铅、镉及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含量.结果120名学龄前儿童体内血铅、镉及红细胞FEP均值的95%可信限分别为(0.32±0.26)μmol/L,5.6×10-3μmol/L(几何均数),(0.46±0.32)μmol/L,整体水平在正常范围内,部分儿童的血铅超过0.483μmol/L.结论在当前的暴露水平下,仍有部分儿童存在触铅的可能.
作者:张宜明;朱圣陶;刘仁平;曹燕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经济发达地区儿童体格发育现状,为儿童的营养指导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阶段整群抽样法调查广州市4~8岁儿童9108名,以身高、体重、皮褶厚度、上臂围等指标反映体格发育水平,采用基于WHO标准的Z分评价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结果被调查儿童低体重检出率男童为3.75%,女童为2.98%;肥胖发生率男童为6.67%,女童为5.01%;生长发育迟缓率男童为3.24%,女童为2.43%.各年龄段儿童的身高别体重Z分(WHZ)、年龄别体重Z分(WAZ)、年龄别身高Z分(HAZ)均值均小于0,但体重平均Z分高于身高.结论广州市4~ 8岁儿童体格发育整体状况较好,但还应加强对居民的营养教育.
作者:苏宜香;肖新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东乡族绝大部分居住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县,全省现有东乡族人口451 622人.东乡县于1955年改为自治县,该县地处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北部,平均海拔在2 610 m,低为1 736 m.全县以农业为主,生活比较贫困,文教卫生事业比较落后.为了掌握东乡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甘肃省于1985年、1995年、2000年先后3次对东乡族学生进行了形态、机能、素质等指标的测试.笔者仅对东乡族学生15 a来的形态发育变化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韩淑娥;杲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了解长春中医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笔者于2000年9~10月份对长春中医学院2000级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吕宏;姜彤伟;王一妮;尹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也在逐渐得到改善,为了解诸暨市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我们将2001年诸暨市学生健康体检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
作者:马燕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了解达斡尔族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笔者于2000年对呼伦贝尔市达斡尔族学生进行了体质与健康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戚开克;吕凤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了解西宁市中小学生机能发育状况,掌握高原地区青少年机能发育规律,笔者对西宁市中小学生机能发育指标进行了分析.
作者:杜增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胜利油田高考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为指导学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胜利油田1998~2002年参加高考体检的学生资料进行分类分析.结果1998~2002年胜利油田高考学生体检合格率为6.49%,1999年高,2002年低;而报考专业受限率平均为93.47%,1999年低,2002年高.考生受限的主要原因是视力低下和身高不足,女生较男生多.5 a来共检出不合格考生7人,不合格率为0.05%,考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病.结论胜利油田高考生体检合格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且合格率较低,而报考专业受限率逐年升高,说明油田考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
作者:孙立臣;鲁京浦;李慧敏;成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掌握寄宿制小学生健康状况,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供依据.方法使用JKJC软件,对610名小学生进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营养不良检出率为6.5%,营养过剩率为31.6%,肥胖率为15.7%,男生高于女生(χ2=8.06,P<0.01).视力低下检出率为41.12%,女生高于男生(χ2=4.21,P<0.05),龋齿、沙眼检出率偏低.结论卫生工作者须适应新特点加强指导.
作者:蔡亮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小学生的健康检查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常要求在短时间内对大量学生进行体格检查,任务非常繁重,统计数据常产生较大误差.因此,学校卫生工作者普遍认为,学生健康检查急需开发计算机应用程序,以提高体检资料统计的自动化和准确程度.我们设计、开发了一套学生体检计算机管理系统,并成功地运用该系统对深圳市2001年部分学生健康检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朱元芳;杨北兵;朱志良;刘汉民;陈伟雄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学校周边的食品卫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加大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力度,特别是加强学校周围食品卫生的管理,是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为此,笔者于2002年10~11月对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学校周边食品摊点进行了卫生学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绍军;郭宏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其卫生学质量不但影响教学效果,更直接影响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解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学校教室卫生学质量,我们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于2002年10月25日~11月28日对昌平区内30所中学和27所小学的57间教室进行了现场卫生学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近几年来,我国学生营养餐事业在各地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正蓬勃发展.但由于学生营养餐供餐人数多,配送时间长,也出现了多起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为确保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笔者对如何控制学生营养餐加工、运输过程及餐具消毒的卫生学质量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忻;韩雅珊;张效军;沈庆彦;张立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学生属于特殊群体,是多种传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和集体食物中毒的多发人群,小学生更是如此.为了解本溪市小学食堂的卫生状况,笔者于2002年9月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现将监督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长宏;张大伟;韩冬梅;柏华;周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揭示学校食品及饮水卫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1990~2001年陕西省各级卫生防疫站上报并确诊的18起严重的学校食物中毒和1起学校饮水污染事故进行汇总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小奇;张莉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近年来青海省大、中专学校出现的突发性事件中,卫生事件特别是食物中毒事件占有一定的比例.学校是青少年人群集中学习和活动的场所,搞好学校的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对预防校内食物中毒,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结合几年来学校食堂现场卫生监督实践,就HACCP(危害因素分析及关键环节控制点)系统在学校食堂卫生管理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者:周浩武;曹玉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了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加强学生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根据天津市<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笔者于2002年9月对蓟县幼儿园、小学、中学食堂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王志才;李克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评定患病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情况,探讨心理卫生状况对疾病的影响,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37例患病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并与健康学生(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病学生不同性别比较,躯体化因子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病学生与对照组比较,SCL-90各因子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患妇科疾病女生与对照组女生比较,各项因子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呼吸系统疾病、外科疾病、神经衰弱、皮肤病、过敏性鼻炎学生,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消化系统疾病学生与对照组比较,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他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患病大学生心理症状评分更高,应在治疗患病大学生躯体疾病的同时对其心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疏导.
作者:张顺芳;杨树新;毕研琴;胡亚平;高红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近年来,浙江大学在推进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由主管德育工作的校领导牵头,成立了由德育教师、政工管理干部、心理专业教师、校医院医务人员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协调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作者:李英奇;王小英;马历奇;朱锦士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近年来,大学生辍学是社会和高校极为关注的问题.分析大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其构成,可以为减少辍学的发生提供决策依据.笔者对江西农业大学1998~2002年间大学生辍学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楠;李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安徽财贸学院于2002年8月25日~9月26日爆发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新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结核病在我国是常见的传染病之一.结核病的发病与传播是影响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结核病的发病都出现了上升趋势.为了解高校学生结核病的发病情况,以便为防制结核病在高校人群中的传播,我们对吉林大学2000~2002年大学生结核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赵清秀;魏国志;魏建华;张丽荣;安洋;包佐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在旧的医疗模式下,高校医疗保健机构长期存在着重治轻防的倾向.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高校将医疗保健机构推向企业化轨道,驱使校医院将注意力进一步集中到发展医疗功能和追求经济效益上去,其结果进一步削弱了防保功能和教育功能.
作者:唐冰心;史黎青;王晓燕;王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HBsAg检出率平均为6%~12%.乙肝很容易转为慢性,且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为保证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河北师范大学将HBsAg和谷丙氨酸转氨酶(ALT)作为入学新生体格检查的常规项目.现将该校连续7 a对入学新生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肝功能检测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周秀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口腔溃疡是口腔科常见病之一.据报道,在一般人群中发生率高达25%以上,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免疫功能紊乱,消化、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精神紧张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魏国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江苏大学职工医院1997年2月~2001年3月对门诊就诊的46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采用利多卡因和异丙嗪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杏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带状疱疹是常见的皮肤科疾病,一般具有典型的体征,诊断不难.但有些带状疱疹由于缺乏明显的体征,很容易造成误诊,延误病人的治疗,增加患者的痛苦.笔者于2002年5~10月连续遇到4例顿挫性带状疱疹误诊病人,特做报道,以期减少误诊的发生.
作者:湛先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小学校医作为教育系统中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承担了学校师生的疾病防治、卫生保健、学校卫生监督、卫生宣传等方面的工作,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实施者.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日趋重视,中小学校医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并逐渐形成了自身的职业特点.
作者:李谡翊;李宏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皮肤损伤在外科常见,在学校卫生所门诊更为多见.学校是青少年集中的场所,青年人喜好运动,特别是春、秋季户外运动较多,容易发生皮肤损伤.笔者在多年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紫草油治疗外伤(包括烧烫伤),疗效较好,特介绍给同行.
作者:李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了解鄂托克前旗(简称鄂前旗)蒙、汉族学生视力低下的差异及其发展规律,为少数民族地区保护学生视力、防治近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2年9月对鄂前旗18所蒙、汉族中小学校学生进行了视力状况检测.
作者:张浩;乌仁苏都;达布希拉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视力低下与营养不良是目前中学生常见病中患病率较高的疾病,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均高于男性.有报道指出,营养不良可引起近视的发生[1].为了解这2种常见病之间的关系,笔者对广州市某中学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彩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了观察中学生近视的发生、发展规律,以便为学校开展防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宁波市第二中学从1990年开始连续12 a对在校学生进行了视力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吴琪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了解台州市新设立的3个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的发展规律,为防治近视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于1997~2001年连续5 a对6所学校的中小学生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GB 11533-89)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水长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口腔疾病特别是龋病和牙周疾病是学生常见病、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第3种非传染性疾病,呼吁各国进行重点防治.
作者:方志欣;周嫣;陈世稳;黄敏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了解高校教职工高血压及伴随疾病的患病情况,笔者结合2001年民航学院教职工健康体检资料,对高校教职工高血压及其伴随的肥胖、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等患病情况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高校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翟宏丽;王丽;高强;于英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2002年4月,应台湾学校卫生学会的邀请,山东省两岸健康促进学术交流团对台湾地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进行了考察.通过学术交流和实地考察学习,对台湾地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有了较深体会,特别是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既与大陆一脉相承,也有明显的不同.
作者:侯家祥;李连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判断医学研究可信性的基本条件是:课题设计、方法学和数据处理的科学性,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均与统计学有关.统计学设计的3项要素为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和实验效应,须严格遵循对照、随机和重复的原则.
作者:王立龙;张承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年龄、性别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探讨科学的评价方法.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合肥市8所幼儿园1 863名儿童,测量其身高、体重、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三头肌、肩胛下皮褶厚度等形态学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结果前2个主成分Z1和Z2累积贡献率达到89.1%,被确定为重要主成分,建立主成分函数表达式,分析主成分与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Z1,Z2分别与年龄、性别作单变量方差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Z1得分不断增加,说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上升时期,而Z2得分变化幅度较小,说明体脂含量相对恒定,且二者在性别间差异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主成分分析可以消除原始变量间的信息重叠,合理、综合地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
作者:楚洁;高永清;李李;程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儿童受虐这一社会问题在国外日益被关注,近年来此问题在国内也时有报道.口腔科医师在诊疗儿童口腔疾病时,也能遇到因这一社会问题所致的种种结果和问题.日本东京齿科大学小儿齿科学教研室近首先在日本口腔医学本科生(六年制)四年级的教学中列入与此有关的内容,在日本口腔卫生士的国家考试中已列入有关内容的试题.随着社会的变迁,这一问题今后也必将涉及中国口腔医学工作.作者就此作一概述,为纠正、阻止这一社会问题而尽力.
作者:石四箴;药师寺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作者:王书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