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共情特点,以便为共情实证性研究提供必要的借鉴.方法 以43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人际反应性指标(台湾修订版)测量,进行方差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男女大学生在身心忧急维度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文理科学生在观点取替维度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幻想力、同情关怀2个维度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同情关怀维度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家住城镇与家在乡村的大学生各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人口特征大学生人际反应性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
作者:魏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幼儿教师心理幸福感状况,为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通过分层整群抽样,对河北省11所幼儿园437名教师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已婚教师的总体幸福感、自主幸福感、掌握环境、生活目标、自我接纳幸福感显著高于未婚教师;有子女幼儿教师的自主性和掌握环境幸福感水平高于无子女幼儿教师;幼儿园管理及辅助人员的自主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保育员和教养员;不带班教师的自主幸福感高于带班教师.在自主性因子上,城乡来源与学历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30):农村教师学历越高自主幸福感越低;中专及以下与大专学历教师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本科及以上学历城市教师显著高于农村教师.结论 婚姻、子女、岗位、带班情况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幸福感.
作者:王艳芝;朱全友;李素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医学新生的家庭环境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医科大学新生655名进行调查.结果 家庭环境除了亲密度因子外,其余因子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家庭环境因素中亲密度、知识性、成功性和娱乐性对积极应对影响较大,而组织性、控制性和道德宗教对消极应对影响较明显.结论 家庭环境与子女的应对方式关系密切,应注意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其积极的应对方式.
作者:付海荣;陈学彬;秦晓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武汉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程度和网络行为特点,探讨与中学生网络成瘾有关的因素,为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网络使用情况问卷和网络成瘾量表调查武汉市5所中学的初一~高二年级学生1 260名.结果 网络成瘾率为4.1%,初四年级学生成瘾率高(11.5%),男生(7.8%)高于女生(1.2%);成瘾者的平均周上网时数为7.4 h,显著高于非成瘾者的3.5 h;在网吧上网的成瘾率高(7.0%),不同网上行为中网上玩游戏的成瘾率高(8.4%);成瘾者对网络造成的负面影响的自我知觉能力较弱.结论 年级、性别、上网地点、网上行为等因素与中学生的网络成瘾有关.干预措施应有的放矢,分类指导,同时要严管网吧.
作者:江光荣;胡姝婧;韦霞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辽宁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环境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对辽宁省初一至高三年级学生4 593人进行调查.结果 有心理问题者占26.3%,其中有严重心理问题者占5.0%.高一和高三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高.女生的抑郁和恐惧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偏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父母离异、父亲下岗和校外补习是心理问题增加的相关因素.家庭温暖有很强的保护作用.结论 辽宁省中学生心理问题随着年级升高而增加.家庭环境和校外补课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作者:于连政;侯书文;刘奇男;潘百灵;林刚;李建平;刘黎明;徐肇翊;冯毅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医学新生自尊、控制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特征,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兰州某大学2005级医学新生700名进行自尊量表(SES)、心理控制源(IPC)、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 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5.08%,主要症状为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男生与女生在自尊、控制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可以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区分为高危-不成熟型和普通-不成熟型.结论 不同自尊、控制水平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同.较高自尊和控制水平的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好;而较低自尊和控制水平的新生,心理问题更严重.
作者:陈学彬;付海荣;秦晓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江苏省初中学生2 625名和高中学生2 49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5.35%,自杀意念的产生与年龄、性别、地区有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可能的危险因素为父亲文化程度高、与父亲交流时间少、家庭成员关系不融洽、自觉学习上有压力、认为父母在学习上施加压力、饮酒、使用过成瘾性药物等.结论 江苏省中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较高,应引起社会与家庭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干预.
作者:张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西安市学龄儿童睡眠状况,为针对性地开展学龄儿童睡眠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小学生2 037名,采用修订后的《学龄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西安市学龄儿童睡眠障碍总检出率为33.9%,其中前3位为失眠(57.3%)、说梦话(15.3%)、打鼾(11.9%).学龄儿童的睡眠时间随年级升高而逐渐减少(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睡前饮用咖啡、长期或近期服用药物、扁桃体炎或腺样体肥大、孩子非独立卧房、更换照养人、入睡需要安慰物、常感鼻堵塞或通气不畅等为儿童睡眠障碍的危险性因素.结论 西安市学龄儿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障碍的检出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为学业繁重、学校及家庭施加压力过大等.
作者:雷晓梅;杨玉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关注健康现状,而且关注健康倾向.为了解在校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现状,笔者于2005年10-11月对南京市2所院校一~四年级学生进行了自填式问卷调查.
作者:周建芳;宗占红;夏媛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包头市各类高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为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包头市医科、工科、师范3类院校1 513名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院校大学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树立预防艾滋病健康行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医科院校学生优于其他院校学生.结论 不同高校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时,宜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需求和教育目标制定教育内容和策略.
作者:霍建勋;杨翠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区,其主体是学生.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出现心理、社会方面的健康问题逐年增多[1].为探讨新生家庭功能筛检的意义和健康促进的效果,笔者以部分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测评量表[2](APGAR问卷)1 a内分别进行3次家庭功能筛检,通过家庭功能构成比的变化,探讨家庭功能筛检和健康促进的意义.
作者:韦文洁;蓝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苏州市与南通市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营养知识水平现状,为开展学校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10所学校的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共24个班级993名学生及958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城乡学生、城乡家长营养知识平均分、及格率和优良率3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平均分、及格率和优良率均高于小学生(P值均<0.05),高中生仅平均分高于初中生(P<0.05),优良率低于初中生(P<0.01).学生及其家长营养知识知晓率存在高度相关性(r=0.924,P<0.01).结论 苏州、南通两地中小学生及家长营养知识水平较低,应加强学校营养教育.
作者:汝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运动状况,为高校学生运动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浙江省2所高校学生533名进行Baecke体育运动习惯问卷调查.结果 医科和工科高校学生的Baecke体育运动习惯问卷4项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部分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锻炼指数与总运动指数均高于女生(P值均<0.01),男生的体育运动参加率(77.71%)显著高于女生(52.97%)(P<0.01),男、女生运动项目和运动目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情况不容乐观,应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人群进行运动行为干预.
作者:戴苡;宋见惠;沈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为研制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学校健康教育框架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国26个省市采用阶段整群抽样法调查中小学校153所,调查的学生共计8 008名,家长8 008名,教师771名.结果 不同学校健康教育模式对学生健康知、信、行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独立授课模式优于分散式教学.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学校健康教育的态度以及评判度等可影响其子女的健康知识和行为.结论 应继续深入研究学校健康教育实施的有效模式,关注家庭因素对学校健康教育的改善和补充.
作者:余小鸣;张芯;朱广荣;石晓燕;杨土保;王书梅;柴海鹰;周绍英;张兵;王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但过度使用网络会对人格产生消极作用,影响人格的适应和发展[1].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笔者对东北财经大学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馨竹;赵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健康促进活动对中学生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干预效果,以便为学校开展预防和控制交通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北京市朝阳区4所中学的1 492名中学生进行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基线调查,在干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促进活动,比较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知识得分比干预前上升了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行为得分干预后比干预前上升了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听说过交通法的学生比例较干预前上升了8.3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对于交通安全负责者的态度变化不大;干预活动对于交通事故发生率和受伤情况有一定影响,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结论 对中学生进行道路安全知识和行为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学生交通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作者:杨军;郭向晖;薛春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我国学生对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生活技能的需求情况,为今后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5所初中、3所高中和2所大学的1 20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无论初中、高中还是大学生,多数学生都认为这些生活技能要素在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同学段学生对9类技能的认知重要程度不同,初中生认为认识和解决问题能力重要,高中生认为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要,大学生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力重要.结论 根据学生年龄有所侧重地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十分重要.
作者:马迎华;王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贵州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及其态度和行为特征,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于2005年11-12月对贵州省部分高校1 000名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贵州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基本了解,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认知存在误区;被调查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70%以上来源于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来源于学校健康教育的相对较少;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强烈需求.结论 应对贵州省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促进科学预防艾滋病行为的形成.
作者:杨爱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不同教育程度的未婚高校女生的生殖健康状况,为高校医疗机构开展生殖保健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市高校女生3 196名进行妇科普查及问卷调查.结果 生殖道感染率为21.62%,性病检出率为1.60%.13.89%的学生知道生殖道感染的传播途径与防治方法,64.21%的学生知道性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为42.27%,非意愿性妊娠人工流产(含引产)率为12.80%.避孕措施使用率分别为:体外排精30.88%,安全期避孕29.35%,避孕套27.38%,紧急避孕药17.43%,口服避孕药4.66%,女性节育器0.84%.结论 高校医疗保健机构应有目的地为未婚高校女生提供生殖保健服务,建立妊娠患者的心理评估及心理教育体系.
作者:张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上海电力学院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其特点,探讨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防控措施.方法 对963例运动损伤病例的损伤原因、损伤部位和损伤性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损伤主要发生在课外,引起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操作性错误和运动前准备不足,损伤部位以足踝部多见,损伤性质以骨折为严重.结论 加强对大学生课外运动的指导和管理,认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工作,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技能,是减少运动损伤的有效途径.
作者:肖南;赵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998年至2004年4月,浏阳市某完小有5名师生死于恶性血液、淋巴系统疾病.为查明发病情况,笔者于2004年4月上旬进行了调查.
作者:龙湘泉;熊子惠;魏建国;谭西顺;刘爱忠;李秋成;唐立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005年10月26日上午,浙江省某镇中心小学学生出现发热、头痛、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截止11月3日共有报告病例44例.经调查,确认为一起饮用水源污染引起的细菌性痢疾爆发疫情.
作者:徐兴洪;蓝丽芳;石观平;陈晓耕;叶英姿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006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广州市某小学发生B型流感爆发.现就此次B型流感发生和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改进和完善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校医务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群体性疾病的认识及处理能力.
作者:闫垣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儿童泌尿系疾病发病隐匿,虽偶有症状,但易被家长忽视.为提高家长对儿童泌尿系疾病的预防意识,提高小学生的健康水平,笔者于2003年秋季对蚌埠市淮上区2所小学的1 842名学生进行了尿常规筛查,以便对一些泌尿系疾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1].
作者:邓卫东;张勇;张德力;刘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营养不良、肥胖、视力低下、沙眼、贫血等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疾病.为了解民工子女的健康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更好的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笔者于2005年11月对通州区民工子弟小学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周凤梅;杨冬梅;常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河北省15岁以下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流行病学特点,为相关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GBS的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河北省15岁以下儿童GBS年平均发病率为0.89/10万,以散发为主,<5岁儿童病例较多,以5-10月为发病高峰.残留麻痹率为28.7%,病死率为1.6%.结论 应加强对GBS病因的研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发病率,提高麻痹恢复率.
作者:宋慧军;张振国;李静;张俊棉;孙印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伤害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仅可导致儿童死亡、残疾,而且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生长发育和学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为了解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现状,以便进一步开展伤害干预,笔者对2004学年闵行区372例学生伤害特征进行了分析.
作者:屠月珍;孙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个体有偿献血逐步被无偿献血取代,献血者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无偿献血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和公益性,是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因而许多大学生踊跃加入了献血行列.2003年5月至2005年10月,湖州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共有3 562人次参加了无偿献血,其中73名学生在献血过程中发生反应.为探讨有效预防和应对措施,笔者就大学生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沈志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踝关节扭伤是十分常见的运动损伤,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为了解体育专业学生踝关节扭伤的发生规律和特点,预防体育专业学生踝关节扭伤,更好地促进伤后的功能恢复,笔者对华南师范大学体育专业学生踝关节扭伤情况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光;黄进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近年来北京市西城区中学生营养与血压现状,为开展平衡膳食教育及早期预防成年期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北京市西城区初一和高一年级学生入学体检资料中的身高、体重、血压3项指标,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分析其血压水平.结果 2002-2005年超重、肥胖和血压偏高检出率除高一年级女生出现下降趋势外,其他学生总体呈上升趋势;男女生收缩压和舒张压及血压偏高检出率为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结论 应及早预防青少年营养过剩的发生发展,加强儿童青少年时期血压检测工作.
作者:王俊丽;李步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唐山市区中小学生2003年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为促进中小学生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对唐山市卫生防疫站2003年的监测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小学生身高下等者比例(5.22%)比中学生(4.05%)高,体重下等者比例(1.34%)明显低于中学生(2.82%);中学生营养不良者比例(21.11%)比小学生(11.84%)高,营养过剩者比例(34.23%)低于小学生(37.79%).结论 小学生身高下等者和营养过剩者比中学生高,中学生营养不良者占多数,应注意营养均衡搭配.
作者:汤玉杰;范红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我国青少年肥胖与单核苷酸多态性rs7566605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rs7566605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生情况提供参考.方法 在北京市东城区选择919名14~17岁初中生,进行身体测量和rs7566605基因型鉴定.结果 919名青少年rs7566605突变率(G>C)为35.9%,与欧美人接近.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体重正常和重度肥胖组[体质量指数(BMI)≥30]发现,重度肥胖青少年C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分别为18.5%,10.3%,CC基因型携带者比GC/CC基因型更容易发生重度肥胖(OR=1.101,P<0.05).CC基因型携带者的BMI平均比GG/GC基因型者高0.88 kg/m2(P<0.05).结论 单核苷酸多态性rs7566605与我国青少年重度肥胖发生有关,CC基因型携带者发生重度肥胖的危险性更大.
作者:王海俊;马军;阿布都艾尼·吾布力;王燕;尹遵栋;潘勇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营养不良与肥胖不但能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的其他功能,还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并引发部分成年期疾病[1-4].贵港市地处广西东南部,经济、生活状况处于全国中下水平.为了解贵港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指导平衡膳食和合理营养,笔者对该市2003-2005年14所中小学学生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格珍;韦海标;徐志良;陆汉明;蒲善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山西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改善贫困地区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和Broca改良公式,应用现场测试、问卷调查和24 h回顾法对山西省3个贫困县10~15岁中小学生3 501名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营养不良率为37.17%;学生和家长饮食行为较差、营养意识薄弱、营养知识缺乏,但学习知识的态度较好;膳食结构不平衡,质量较差,多以粮谷类为主.结论 应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对贫困地区学生和家长营养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
作者:白彩琴;王斐;刘晓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中学住宿生膳食营养状况,为指导住宿生合理膳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5 d称重法和记帐法对某中学1 874名住宿生进行膳食调查.结果 住宿生的能量摄入量不足,且三餐能量分配比例不合适,早餐明显不足;谷类食品摄入量符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但豆及豆制品、奶及奶制品、肉类、蛋类、蔬菜及水果的摄入量均低于推荐摄入量.结论 该中学住宿生膳食营养状况较差,应增加乳类、豆类、肉类、蛋类、蔬菜及水果的摄入量,增加早餐营养,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作者:辛长青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学生早餐行为,为进行合理膳食营养教育提供资料.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2 74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有8.23%的学生从不吃早餐,早餐质量达优者只占7.30%;68.57%的学生早餐质量不达标.时间不够和没有食欲为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只有11.20%的学生了解营养早餐应包括哪些内容.结论 学生对早餐不够重视,其营养知识较欠缺,对学生开展合理膳食指导十分必要.
作者:安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厦门市集美中学寄宿生膳食营养状况,为采取营养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集美中学寄宿学生764名进行膳食调查,采用称量法称取5 d食物消耗量,依据食物成分表和2000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评价.结果 学生多数营养素摄入量充足或基本充足,膳食中优质蛋白质来源比例合适,但能量营养素来源比例不合理,碳水化合物供能较低,维生素B1、维生素C、锌摄入量不足,维生素B2、钙摄入量严重不足,钙、铁质量较差.结论 应对学生加强营养知识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作者:汤凤霞;张宇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一直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因素.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解白银区城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白银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5年9-11月对该区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乾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庆阳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为制定该地区学生预防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庆阳市城区5所中小学3 728名学生进行测查,评价学生发育水平及健康状况.结果 被调查的3 728名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高(60.83%);身高、体重、营养均以中等为主,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庆阳市城区中小学生形态发育及营养状况良好,但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同时存在,视力低下检出率较高,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杭小平;魏彩娥;耿会宝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武汉市中小学生耐力素质的变化趋势,为中小学生体能素质的评价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中武汉市2000年、1995年7~18岁学生的耐力素质指标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年与1995年资料比较,武汉市城乡男女中小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但2000年城乡15岁男女学生的耐力素质普遍较14岁有大幅增长.从横向看,除11岁前的乡村学生及城区初中男生外,城、乡其余各年龄组学生的耐力素质总体上均显著差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13岁年龄组及高中阶段的学生,差距较大.结论 应加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尤其是长时间的耐力训练.
作者:万琼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耐力是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即抗疲劳能力.它和人体心脏功能、神经系统调节功能有很大关系.发展耐力素质对增强体质具有重要意义.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而耐力素质和柔韧性素质在1995年比1985年下降的基础上,又继续进一步大幅度下降[1].我国约90%的少数民族居住在西南地区.为探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耐力素质变化状况,笔者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1985年和2000年体质健康状况调研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徐建波;张天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肥胖和血压偏高儿童的生长发育和体质特点,为开展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 777名7~9岁儿童分为肥胖血压偏高组、肥胖血压正常组、不肥胖血压偏高组和不肥胖血压正常组,比较其生长发育和体质状况.结果 肥胖检出率为9.11%(男12.65%,女5.63%),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6.29%(男28.07%,女24.54%).肥胖血压偏高检出率为4.43%,肥胖血压正常检出率为4.68%;不肥胖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1.86%,不肥胖血压正常检出率为69.04%.肥胖和血压偏高儿童形态发育水平较高,肺功能和运动素质较差.结论 成年病的一级预防应从学龄儿童开始,肥胖和血压偏高儿童应作为一级预防的重点人群.
作者:张迎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现状,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监督管理,建立有效监管模式提供对策.方法 采用调查表对上海市1 002所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托幼机构和中小学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多数规范,大中专学校及职业技术学校相对较差,外来民工子弟学校隐患多.各类学校传染病管理组织和疫情登记报告工作较完善,但制度措施的落实和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相对较差,校医院或卫生保健室传染病管理工作差.结论 应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法制化建设,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宣传,建立长效监管模式.
作者:杨艰萍;王频;莫伟文;郑朝军;顾莲芬;顾雅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004年5月通辽市卫生监督所接到群众举报,市区某校存在水源污染,随后立即对该校的自备水井和供水管网及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田野;马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近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很多调查和中学生的自我报告表明,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退缩、学习不良、考试焦虑、吸烟饮酒等心理行为问题[1],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有大量心理学家及教育工作者从事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而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的使用在这些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文旨在通过回顾近10 a的研究文献,分析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编制及使用方面的成就及不足,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作者:甘甜;毕重增;阮昆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也日益严重,这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对成年后的健康也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解学生超重、肥胖与血压之间的关系,以便为学生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依据,笔者于2005年9-10月对河北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05级新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邬雪山;袁志刚;张玉华;李向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政府正逐渐构建各项社会保障体系,其中面向社会各阶层成员的医疗保障制度也得到了充分重视,备受国民关注.高等院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是未来生产力的主力军,在法律意义上已属于成人,但尚未独立参与并服务于社会.目前,高校学生医疗保障体系虽然对这一群体起着一定的保障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且这些问题有逐渐对社会、家庭产生负面影响的趋势.若不予以足够重视,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障就有被排除在构建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之外,成为不被关注的盲点,存在逐渐边缘化的危险.
作者:杨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999年以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招生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短短几年就实现了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2005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共招生506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已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1].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达1 562万人,居世界第一.在高校扩招背景下,高校学生卫生服务需求与医疗保障状况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为此,南京医科大学有关专家组成课题组,于2005年5-7月进行了江苏省高校学生卫生服务需求与医疗保障现状专题调研.
作者:冷明祥;胡月;王兴东;王鹏飞;冀明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山东大学在校学生住院疾病构成情况,为大学生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9),对山东大学2002年3月-2005年12月大学生住院疾病构成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住院疾病主要为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外伤和五官科疾病,位于前3位的依次为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分别占全部住院疾病的22.08%,17.06%和12.84%;因伤害住院的学生所占比例也较高.结论 应采取有效措施,在预防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的同时,加强对伤害的防范.
作者:谢英慧;邱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高校是人口比较集中的社区,高校医院服务质量关系到高校学生、教职工及家属的生存质量.由于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多,药学服务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模式,以提高高校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潘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集体干预治疗对学龄期儿童弱视综合治疗效果的影响,为提高弱视儿童视力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将122例弱视患者(164眼)分为2组,弱视综合治疗组69例89眼,集体干预治疗组53例75眼,观察起效时间、顺应性及疗效.结果 1月内起效例数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8,P<0.05),3个月内起效例数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35,P>0.05),集体干预治疗起效时间短于综合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集体干预治疗的顺应性好于综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2,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集体干预治疗的有效率与综合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16,P>0.05);集体干预治疗的治愈率高于综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5,P<0.05).结论 集体干预治疗可以提高学龄期儿童弱视治疗效果,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勇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甘肃省儿童青少年龋齿患病情况,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7,9,12,14,17岁5个年龄组共3 493名城乡男女学生的患龋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甘肃省中小学生龋患率为39.71%,乡村学生的龋患率高于城市学生(u=11.68,P<0.01),女生的龋患率高于男生(u=3.62,P<0.01);小学生的龋患率高于中学生(u=16.68,P<0.01),城市学生乳龋补和恒龋补的构成比高于乡村学生,女生乳龋补和恒龋补的构成比高于男生.结论 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降低儿童青少年的龋患率,提高龋齿的充填率.
作者:杲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增长.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糖尿病人已超过4千万,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为了解海淀区中小学教师糖尿病(DM)患病情况,以便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笔者对该区2005年教师血糖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作者:徐秀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我国儿少卫生学与新中国的发展相伴随,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学科建设风雨历程.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奋力拼搏,至今已发展成集教学、科研、学校卫生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理论基础坚实,应用前景广阔,队伍阵容可观的预防医学主干学科之一.作为应用学科,儿少卫生学的任务是研究儿童少年的身体与学习、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提出卫生学要求、卫生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育的目的.本学科的主要内容有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学校常见病流行病学、学习生活和学习环境卫生、体育锻炼、儿童营养、儿童少年心理卫生及健康教育等.可见,本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目标、内容与学校卫生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作者:刘宝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