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9817
  • 国内刊号:34-1092/R
  • 影响因子:1.42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48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2012年4期文献
  • 医学贫困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干预模式探讨

    目的 探索情商提升对医学贫困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干预效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可行的干预策略.方法 采用情商理论与情境体验训练模式,对95名不同程度、不同类型交往心理障碍的某医学院校贫困生实施8周系统情商教育.结果 贫困生情商总分及各维度均分明显提升(P值均<0.01),交往心理均分下降(t=4.095,P<0.01),贫困个体存有的孤独(t=3.506,P<0.01)、交往自 卑(t =4.806,P<0.01),羞怯(t=8.573,P<0 01)及交往焦虑(t=4.862,P<0.01)等心理障碍的程度明显改善.结论 情商教育能有效弱化或消除贫困生个体人际交往中种种心理障碍的困扰,促进贫困个体的人际和谐和消极心态的修复.

    作者:周媛婷;宋凌;秦振华;姜波;谷慧敏;周秀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青少年民族国家认同与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的关系

    目的 探讨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状况及其与个体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开展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培养和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贵州省572名青少年,采用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问卷、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民族和学段青少年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多个维度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核心自我评价、心理健康各变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且能够显著预测个体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R2值分别为0.142和0.093).结论 青少年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对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张翔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国城市中小学生忽视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城市中小学生忽视现状,为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全国12个省24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每个城市分别按照年龄/性别等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共调查中小学生7 398名.应用中国城市中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评价忽视现状.结果 城市中小学生忽视度、忽视率分别为45.34和28.4%,均以高中组高,小学、初中、高中3个组间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除初中组男、女生忽视度外,其他学段忽视度、忽视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P值均<0.05).除情感忽视率外,其他方面忽视率、忽视度在不同学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学段学生均在身体、情感和教育方面受到的忽视较多.学生忽视率和忽视度地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均为西部高,并呈现从西部到东部逐渐递减的趋势.城市中小学生以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忽视率较高,而核心家庭和三代同堂家庭相对较低.结论 我国城市中小学生受忽视状况比较严重.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关注并采取措施,以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潘建平;张华;王飞;李敏;曹春红;罗莎莎;张松杰;陈晶琦;张慧颖;王桂香;郭蔚蔚;彭玉林;石淑华;陈光虎;弋花妮;傅平;夏黎;古桂雄;俞红;陆彪;段志娴;王应雄;钟朝晖;李建;王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昆明市小学生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昆明市区小学生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Conners父母问卷(PSQ)对昆明市辖区 2 175名6~14岁小学生进行评定.结果 男生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教均分皆高于女生(P值均<0.01);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得分均为低、中龄组>高龄组(P值均<0.05);父亲低学历组儿童的学习问题,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得分均高于中等学历组和高等学历组 儿童(P值均<0.05),父母关系差是PSQ所有因子分异常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昆明市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有性别、年龄差异,家庭环境影响儿童行为问题亦明显.

    作者:丁凯景;康传媛;刘瑞湘;李雪蓉;万帅;王艳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症状与诊疗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症状与诊疗情况,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抑郁症病人深入访谈提纲”、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将在某高校医院及心理咨询门诊确诊的4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躯体症状组和情感症状组,分别进行访谈和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HAMD和HAMA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躯体症状组患者常见的症状为胸闷、心慌和乏力,同时在性格特征、求医方式以及抑郁症的诊断标签接受程度等方面与情感症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躯体症状和情感症状为主诉的大学生抑郁症患者在对疾病的认识、临床表现、接受治疗等方面存在差异,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

    作者:李秀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河北省中学生抑郁与自我同一性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中学阶段是个体心理高速发展的时期,容易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中学时期也是自我同一性建立的关键期.抑郁的产生会影响到青少年正常的生活,甚至对正在形成中的自我同一性有阻碍作用;反之,自我同一性建立迟缓也会促发抑郁情绪的产生.本文意在探寻中学生抑郁与自我同一性的现状及其之间的关系,以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干预起到积极作用[1].

    作者:苏朝霞;席明静;康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地震灾区初中生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地震灾区初中生心理弹性及影响因素,为灾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汶川地震重灾区绵竹和轻灾区成都郊区各1所中学的初中一年级全体学生1 260名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弹性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地震中家庭财产受损严重、处于重灾区的青少年的心理弹性水平较低(P<0.01).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为性别、母亲的文化程度、父母关系、看护人的要求、震中房屋受损程度、自评健康程度、自评受老师和州学喜欢程度、自尊、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积极应对方式(P<0.05).结论 应从寻求保护因素人手来提高灾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弹性,从而提高其应对困境的能力,同时应重点关注心理弹性低的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作者:陈珍妮;何芙蓉;周欢;周艳阳;杨阳;刘巧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肥胖儿童肥胖心理感受与控制体重意愿

    目的 了解肥胖儿童的肥胖心理感受和控制体重意愿,为研究控制肥胖儿童体重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泰安市泰山区2个街道、4个村的6~12岁肥胖儿童205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面对面调查,同时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计算BMI.结果 39.5%的肥胖儿童认为自己不胖,低年龄组认为自己不胖的比例更高(x2=13.29,P<0.01);34.1%的肥胖儿童因为肥胖苦恼;10~ 12岁肥胖儿童71.9%不愿意与同学外出活动,高年龄组比低年龄组严重(x2=120.01,P<0.01):有9.8%的肥胖儿童自行减少饭量,同意减肥的达到82.4%,希望家长帮助减肥的占79.0%.Logistic同归分析显示,导致肥胖儿童苦恼的影响因素为对自己肥胖的态度和肥胖自我感觉(P值均<0.01).结论 部分肥胖儿童没有认识到自己肥胖;已有部分认识到自己肥胖且对自己体重不满意的儿童产生了心理问题;绝大多数肥胖儿童希青减肥,但付诸行动的较少.

    作者:张钦凤;南月丽;王瑞;韩玲;崔朋伟;张宗虎;周圆圆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沈阳市部分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为对其采取相关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沈阳市6所学校1 88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流动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以学习焦虑常见,发生率为46.22%,其余依次为自责倾向(17.76%)、身体症状(15.34%)、过敏倾向(10.29%).对人焦虑(6.26%)、恐怖倾向(5.15)、冲动倾向(3.63%)和孤独倾向(1.11%).流动男童的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总分高于常住男童(P值均<0.05),流动女童的学习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和总分高于常住女童(P值均<0.05).结论 流动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以学习焦虑、自责倾向为主,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常住儿童差.

    作者:白春玉;张迪;顾国家;刘娜娜;赵淑敏;王玉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学龄期矮小儿童焦虑抑郁状况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学龄期矮小儿童焦虑、抑郁状况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为进一步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和(或)心理弹性量表(RS)个性问卷,对2008年8月-2011年8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儿科矮小门诊确诊为矮小症的82例9 ~ 14岁身材矮小儿童和78名正常对照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矮小儿童有焦虑障碍的比例(43.90%)与对照组( 1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6,P<0.01);有抑郁障碍的比例(18.30%)高于对照组(12.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1,P>0.05);两组儿童焦虑总分以及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分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矮小儿童抑郁评分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矮小儿童心理弹性评分焦虑组与非焦虑组、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矮小儿童焦虑各因子及总分,抑郁评分与心理弹性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10~-0.33,P值均<0.05).结论 学龄期矮小儿童较正常儿童有更多的焦虑等情绪,心理弹性好的学生焦虑抑郁症状较轻.应注重儿童心理弹性的培养.

    作者:舒桂华;梁琪;陶月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南京市初中生早期生活事件追踪研究

    目的 探讨青少年早期生活事件的发展变化状况以及性别差异,为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南京市3所中学的598名初中生为对象,从初一开始进行生活事件的3 a追踪研究.结果 生活事件及其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维度得分在3 a中均有所上升.男生生活事件和人际关系没有显著的时间主效应:女生生活事件和人际关系的时间主效应显著,且在初二时开始显著增加.男生的学习压力在初三时开始显著增加,而女生的学习压力在初二就开始显著增加.结论 初中阶段青少年的生活事件存在显著的变化趋势及性别差异.

    作者:陈慧;梁宗保;钟萍;张光珍;邓慧华;陆祖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淮北市中学生自伤与自杀行为关系分析

    目的 了解中学生自伤与自杀心理行为的流行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方便抽样方法,对安徽省淮北市6所中学2 707名中学生的自伤和自杀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707名中学生近1 a内自伤行为的总报告率为35.2%,62.4%的自伤行为者具有反复性(≥3次),排名前3位的自伤行为分别为故意打自己(19.0%)、故意掐伤自己(15.7%)、故意拽头发(12.2%);自杀行为总报告率为16.8%,32.5%的自杀行为者具有反复性(≥3次),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16.2%,7.4%,3.1%.女生总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的报告率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均高于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有自伤行为的中学生自杀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无自伤行为者(P值均<0.01),有自伤行为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风险分别是无自伤行为者的5.571,7.735,8.020倍.结论 自伤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应及早对青少年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作者:雷修龙;许韶君;刘祥云;祖萍;张诗晨;赵玉秋;蔡传兰;陶芳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内江市小学生自发游戏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当前小学生自发游戏的特点,为正确引导小学生游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运用自编开放式问卷对内江市4所小学一~六年级1 328名小学生自发游戏进行调查.结果 小学生喜欢并常玩的游戏依次为捉迷藏、跳绳、下棋、跑猫、打羽毛球、打篮球、老鹰抓小鸡、打乒乓球等,报告率分别为50.1%,40.8%,24.6%,22.0%,19.2%,19.1%,17.1%和13.9%.其中体育运动类游戏占76.3%,其次是体闲类游戏(12.0%),后足智力类游戏(7.2%).结论 自发游戏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长与学校教育需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作者:吴洪艳;周天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大学生遭受言语性骚扰及其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

    目的 了解大学生遭受言语性骚扰状况及其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计算机辅助匿名电子问卷,在上海市4所大学的1099名大学生中开展调查.结果 28.48%的大学生报告有遭受言语性骚扰的经历,女生经历言语性骚扰的比例(33.93%)高于男生(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主要被同 学/朋友/网友/同事性骚扰(92.31%);女生除主要被同 学/朋友/网友/同事(53.62%)的性骚扰外,还较多地遭受陌生人(43.93%)的性骚扰.大学生报告率高的3个健康危险行为是看色情书刊(72.79%),想过/尝试过自杀/自残行为(37.76%)和发生未婚性行为(21.66%).结论 大学生遭受言语性骚扰的现象较常见,且与健康危险行为存在相关关系.

    作者:廉启国;左霞云;楼超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题库信效度分析

    目的 检验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初、高中题库的应用效果,为发挥其在评估中的教育引导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北京、内蒙古、新疆、陕西、上海5个省(市),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所初中与20所高中共3 88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初、高中题库中产生的问卷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内容效度;项目省知识和总分得分均高于非项目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项目省知识和总分的合格率均高于非项目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初、高中问卷的知识、态度得分和总分与“中学生生活技能评价量表”的8个维度和量表总分之间均呈弱的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初、高中问卷技能维度的题目有待增加和修订.结论 初、高中题库产生的问卷在整体上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内容效度,可以作为用于学校艾滋病教育评估的测试工具.

    作者:庄丽丽;马迎华;赵海;田野;宋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海南黎族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海南黎族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探讨适宜的营养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1-6月抽取海南省五指山、白沙、陵水、乐东、昌江5个市县黎、汉族中小学生1 775名,自编问卷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结果 海南黎族地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偏低,小学、初中组汉族学生营养知识评分比黎族学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部分学生具有渴求营养知识的良好态度;黎族地区学生常吃早餐、吃鸡蛋、喝生奶的比例分别为60.2%,6.8%和9.5%;黎族地区学生的生长发育指标和营养知识得分的线性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海南黎族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存在相当程度的不足.应在当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宣教干预.

    作者:史金端;陈丽珠;肖立波;黄惠宇;王朝影;冯礼明;柳贤勤;马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连云港某校高中生健康素养现状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我国对健康素养的研究工作起步比较晚,也只是近几年政府才提高了对国民健康素养的工作力度.2009年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中指出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仅为6.48%.专家建议应大力推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我国高中生占全国总人口的3.48%[1-2],由于其可塑性强,积极对他们进行健康素养的教育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笔者于2011年3月对连云港某高中高一至高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现况调查.为了解高中生的健康素养现状,有针对性实施健康教育提供教学参考.

    作者:宋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山东医学和师范院校教师烟草控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山东省医学和师范院校教师吸烟知识、态度、行为及学校控烟环境等,为进一步制定并实施控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山东省2所医学院校和2所师范院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1 357名教师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院校和师范院校教师的现在吸烟率分别为16.9%和12.9%;医学院校和师范院校教师认为自己应该在控烟活动中起带头作用的报告率为85.9%和81.5%,经常当面劝阻吸烟者的报告率分别为19.6%和21.1%;分别有56.4%的医学院校教师和57.4%的师范院校教师在过去7d中看到有人在学校的室内环境吸烟.结论 应该在医学与师范院校教师中深入普及吸烟与被动吸烟危害的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制定严格的控烟规定,强化学校控烟环境.

    作者:吴洪涛;翟强;崔群;王飞;李清华;王春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厦门市初中生健康知识行为及学校健康教育现况

    儿童青少年是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学校健康教育可以让其认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改变容易引起疾病的行为方式的必要性,从小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提高生命质量.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厦门市初中学生健康知识、行为及目前学校健康教育开展现况,从而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学校健康工作策略和确定干预重点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艺玲;余红;危文坚;邱爱明;陈雪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青海高原地区学生吸烟饮酒赌博成瘾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青海省学生吸烟、饮酒及赌博现状,为相应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青海省6个地区16 484名学生进行问卷现状调查.结果 青海省学生吸烟和饮酒率分别为14.36%和36.41%.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的吸烟及饮酒率依次递增,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男生吸烟率及饮酒率分别为14.55%和 46.73%,女生吸烟率及饮酒率分别为13.38%和26.30%,男、女生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男、女生参与赌博率分别为21.84%和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首次吸烟、饮酒呈低龄趋势.结论 青海省学生吸烟率、饮酒率及参赌率增高状况不容忽视.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减少对学生健康的危害.

    作者:曹玉洁;姬红蓉;郭学斌;郭晚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平顶山市2008-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目的 了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平顶山市2008-2010年网络直报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平顶山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34起,其中传染病类33起,占97.06%.传染病类事件以甲型HINI流感、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为主.各类学校均有报告,其中小学和中学共报告26起,占总报告起数的76.47%.3-6月和9-12月为高发月份,共报告33起,占总报告起数的97.06%.报告及时性与事件控制效果呈正相关(r=0.451,P=0.007).结论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及早报告有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控制.

    作者:吕锐利;马西平;赵国;付东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桂林医学院2010级新生人芽囊原虫感染状况

    人芽囊原虫( blastocystis hominis,Bh)是一种常见的寄生于人类肠道的原虫.Bh曾被误认为是一种对人体无害的肠道酵母菌[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Bh的形态学、生物学、流行病学特性以及Bh感染者的临床症状与治疗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Bh是一种引起人体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但也存在无症状人芽囊原虫感染者的报道[2].Bh感染高发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展中国家感染率(30%~50%)明显高于发达国家(1.5%~10%)[3].Bh主要寄生在人体的回盲部,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也可出现腹泻等症状[4-5].为了解桂林医学院大学新生中Bh的感染情况,笔者对桂林医学院2010级大学新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莫刚;杨冬钰;曾令另;农子军;李云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08-2010年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北京市门头沟区手足口病发病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门头沟区2008-2010年报告手足口病发病率分别为78.99/10万、68.42/10万和204.61/10万;发病率居前3位的地区依次为永定镇、大台办事处和龙泉镇,病例集中在2~4岁年龄组;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发病为主,流行高峰集中在4-7月.实验室诊断病例以EV 71型阳性为主,占62.11%.结论 应加强高发地区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并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李龙建;刘英;曹殿起;刘喜房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一起学校聚集性肺结核疫情调查

    目的 了解学生聚集性结核病疫情发生的原因,为学校肺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嵊州市某学校出现病例所有班级学生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X线胸部摄片,可疑者CT复查,对X线胸片检查或CT复查异常者给予痰涂片检查抗酸杆菌.结果 首发病例为涂阳病人,患者出现症状后在密闭空调环境中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2个月,才被明确诊断并离校治疗,增加交叉感染的发病概率.本起疫情通过因症就诊、转诊和筛查共发现肺结核病31例,均为学生病例.其中涂阳肺结核4例、涂阴肺结核25例,结核性胸膜炎2例;18例有临床症状,13例无自觉症状;3-4月份为发病高峰.第1例阳性病例发现时间晚、就诊延误、持续接触、通风不良和学校分班是造成本次聚集性疫情的主要原因.结论 应加强学校对传染病的管理,落实晨检和症状监测,以及时发现和隔离结核病病人,预防服药是聚集性肺结核疫情中密切接触者的有效预防手段.

    作者:竺小春;应锡钧;王勇;翁丽霞;裘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吉林省某高校2006-2008年新生肺结核患病状况

    肺结核是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高校学生中主要的传染病之一[1].20世纪80年代以来,肺结核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大幅度回升现象,WHO把肺结核列为全球重点控制传染病之一.为了解高校大学生肺结核患病情况,笔者对吉林省2006-2008年某高校入学新生的肺结核患病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肖莉;肖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北京通州城区2006-2010年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城区2006-2010年的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方法 对5a来通州城区4所监测点校中小学生体检资料中的视力不良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自2007年起到2010年,通州城区4所监测点校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65 5%上升到75.5%.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男生:小学生视力不良以轻、中度为主,高中生视力不良以重度为主,随着年级增加,中度和重度视力不良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结论 学生视力不良问题严重,有逐年加重趋势.应重视学生视力不良的预防工作.

    作者:韩卫民;陈晶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银川市6~11岁儿童肥胖现状

    目的 了解银川市6~11岁儿童肥胖的流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银川市4所小学一~五年级学生1 794名作为调查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儿童一般情况、饮食行为、膳食结构、带养人对营养知识的认知等.结果 银川市6~11岁儿童超重检出率为10.92%,肥胖检出率为7.53%.儿童肥胖与性别、父亲职业、家长是否关心和控制孩子体重及挑食、偏食有关.结论 银川市儿童肥胖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父亲职业等因素与儿童肥胖有关.

    作者:宋琳;赵海萍;朱玲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济南市2006-2010年幼托儿童传染病发病情况

    托幼机构是幼儿聚集的场所,生活接触较为密切,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流行.为了解幼托儿童传染病发病情况,掌握其发病规律,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06-2010年济南市幼托儿童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成洪旗;常彩云;李战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广州市越秀区2006-2010年水痘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

    目的 了解广州市越秀区托幼机构及各中小学水痘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集体单位的水痘聚集性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各级学校校医,卫生教师电话报告及网络报告的方式收集病例,对越秀区2006-2010年中小学校和幼托机构水痘聚集性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越秀区 2006-2010年托幼机构及各中小学校共报告水痘聚集性疫情98起(中学41起,小学49起,幼儿园8起);其中达到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聚集性疫情共计18起,以小学报告为主(11起).2006,2007年水痘聚集性疫情报告起数较多.5a累计发病1 149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罹患率为0.97%,其中男生罹患率为1.09%,女生为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 66,P<0.01).水痘聚集性疫情报告主要集中在3,4和12月.聚集性疫情持续时间长109d,短2d,平均19d;托幼机构、小学、中学发生水痘疫情的班级高罹患率分别达42.4%,44.19%和46.49%.病例中有水痘疫苗免疫史的占34.64%( 398/1 149),无免疫史的占25.67%,免疫史不详的占39.67%.结论 越秀区托幼机构及中小学水痘聚集性疫情在2006、2007年相对活跃.应加大各种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力度,避免暴发疫情的发生.

    作者:辜洁妮;湛柳华;伍彪;周德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北京市中小学生蛔虫病防治效果及其对策分析

    目的 分析建国60a北京市中小学生蛔虫感染控制相关政策.措施的效果,为开展蠕虫病防控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 对建国以来北京市学生粪便蛔虫感染率监测结果和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北京地医粪便蛔虫检验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建国初期北京市中小学生中蛔虫感染情况非常普遍,20世纪50年代城市学生蛔虫感染率为84.95%,20世纪60年代城市,农村蛔虫感染率分别为80.74%和94.94%.从20世纪70年代起,北京市学生蛔虫感染率明显下降.尤其是自1990年起蛔虫感染率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历史任何时期.2000年以后北京市学生蛔虫感染率处于低水平,其中2005年城市学生粪便蛔虫卵检出率为0;2010年农村学生蛔虫感染率为0.结论 蛔虫病已经不是北京市学生的主要健康问题.实施有组织的集体驱蛔、全面开展改水改厕、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是有效降低蛔虫感染率的关键措施.

    作者:段佳丽;曾晓芃;孙颖;滕立新;吕若然;赵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分泌性中耳炎对小学生记忆力学习成绩的影响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一种以中耳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特别是小学生,分为急性和慢性2种[1].为了解SOM对小学生记忆力和学习成绩的影响,提高医师、教师和家长对小学生SOM诊治的重视,对某医院2008年9月到2011年3月收治的82例SOM患者及89例正常对照组采用问卷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和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河南省1985-2010年大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分析

    视力不良是学生常见病中发生率高的疾病,历年来一直为教育和卫生部 门所关注.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要求中小学教师和家长都要关注学生的用眼状况,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然而大学生中也存在明显用眼不卫生现象,大学生视力不良程度较严重且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1].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有的放矢的护眼干预教育很有必要.本研究拟通过了解河南省1985-2010年大学生视力不良发展趋势,为干预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借鉴.

    作者:魏万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江门市2007-2010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江门市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流行特点,为采取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江门市2007-2010年150起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江门市 2007-2010年学校传染病疫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 86.00%),发病人群以小学生为主(55.33%).疫情主要由学校报告(74.67%),报告时间中位数为3d,疫情持续时间中位数为4d.结论 江门市传染病疫情控制效果较好、但还存在报告不及时等问题,应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疫情预警的敏感性.

    作者:杨玉芳;陈茂余;王立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北京某大学1997-2009年学生因病休学原因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某大学1997-2009年学生因病休学原因,为做好高校学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1997-2009年北京某大学在校学生学籍管理档案及学生休学登记表,对学生因病休学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学生总病休率为5.13%,本科、硕士、博士病休率依次为7.42‰,1.55‰,1.02‰,本科生病休率明显高于研究生(P<0.05).列病休原因前两位的是精神疾病和传染病(分别占48.21%和29.29%).男生病休率为5.78‰,女生病休率为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70,P<0.05).本科生病休率较高的年级是大二、大三,研究生病休率较高的年级是硕士一年级.结论 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防控传染病是降低高校学生因病休学率的工作重点.

    作者:赵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上海闸北区中小学生校内伤害现况定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闸北区中小学生校内伤害相关情况,为针对性地制定校内伤害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小组访谈的方法,对随机抽取的闸北区教师、学生分别进行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大多数教师、学生对伤害的认识不够全面,认知程度有待提高.学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校内伤害发生的一方面原因,学校环境有待改善.学校虽有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但普遍缺乏针对性的伤害预防教育.绝大部分教师、学生认为有必要加强伤害预防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对伤害的干预均有需求,特别是急救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结论 应广泛开展学校伤害健康教育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学生的伤害认知水平,同时及时消除校内不安全隐患,控制学生校内伤害的发生.

    作者:徐文燕;熊建菁;王向东;顾峥奕;陈聿华;单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合肥市2008-2010年学校结核病疫情分析

    肺结核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呈回升趋势.据WHO统计,全球人口中约有1/3隐性感染结核杆菌,每年有800~1 000万新发结核病病人,死亡200万人[1].而学校作为公共场所,人口比较密集,一旦发生肺结核,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暴发流行,造成严重后果[2].2001年以来,中国部分地区先后有学校发生结核病暴发疫情或聚集性病例的报道[3-5].因此,加大学校结核病的防治力度,意义重大.为了解近几年合肥市学校结核病发展情况,为结核病防治工作开展提供依据.本研究对2008-2010年合肥市学校结核病疫情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钱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黔西南州2005-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目的 了解黔西南州2005~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黔西南州2005-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0年黔西南州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12起,发病6 060例,死亡1例,分别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报告起数、发病数的69.57%和82.16%.事件类型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占85.71%,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暴发.高发时间为4-6月和10-12月.学校类型方面看,传染病事件主要发生在乡村小学,占73.96%;食物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乡中学,占62.50%.结论 黔西南州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且主要发生在乡村,有关政府部门需加大投入、加强监督和培训,做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

    作者:郭泽芊;袁华芳;车昆屏;刘志揆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一起学校流感疫苗接种偶合上呼吸道感染事件分析

    2009年9月27日16:00北京市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话报告,某学校发生一起疑似接种流感疫苗导致的聚集性发热疫情.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接到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迅速查明了发病原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涛;王海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温州市重点小学与普通小学学生近视现状及危险因素比较

    目的 分析温州市重点小学与普通小学学生近视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危险因素,为学生近视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温州市某区重点小学及普通小学各1所,对一至六年级学生进行视力及屈光状态检查和近视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小学生近视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重点小学2 078名学生疑似近视检出率为41.05%,女生(44.69%)高于男生(3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普通小学1 058名学生疑似近视检出率为17.01%,男生(15.98%)与女生(1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76).多因素Logistic同归分析显示,父母近视(OR=2.122)、每天在家书写时间长(OR=1.230)、每天课外阅读时间长(OR=1.233)、每周课外阅读量多(OR=1.150)、长时问用眼不能休息(OR=1.246)是重点小学近视相关的危险因素,看电视时距离电视远( OR=0.827)、在家不经常用计算机(OR=0.741)是保护因素.普通小学中,父母近视(OR=1.724)、每次用计算机时间长(OR=1.338)、参加课外培训班数量多(OR=1.190)是近视的危险因素,看电视时距离电视远相对 于距离近(OR=0.671)是保护因素.结论 重点小学学生疑似近视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小学,针对不同学校有侧重点地进行近视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作者:孔燕;陈洁;章雪梅;吴戈;陈燕燕;毛欣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新疆伊犁地区农村寄宿制中学生膳食状况

    目的 了解新疆伊犁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膳食状况,为制定和改善新疆农村学生膳食营养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伊犁地区2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食堂经营情况及3 478名中学生膳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寄宿学生每天吃和经常吃肉类食品的比例分别为29.01%和17.12%,有55.59%的学生基本不吃蛋类,仅有19.46%和17.95%的学生每天吃奶类和新鲜蔬菜;仅有3所学校早餐提供主食、鸡蛋、生奶、咸菜,有3所学校只提供主食;每天能提供6种及以上新鲜蔬菜的学校有4所,每周能提供9种以上新鲜蔬菜的学校有5所.结论 伊犁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供餐搭配不合理,中学生膳食摄入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学生应该增加豆类、奶类食物的摄入.

    作者:周红梅;崔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杭州市2010年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状况

    目的 了解杭州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现状及特点,为探讨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杭州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 1995年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筛查生长迟滞和消瘦,并以此评价营养不良状况.结果 2010年杭州7~18岁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在1.41% ~ 14.09%之间,以消瘦型营养不良为主,占87.76%.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乡村男生高于城市男生,并随年龄增大呈逐步升高趋势.结论 2010年杭州市高年龄组学生、女生以及乡村男生的营养不良问题突出,需重点关注.

    作者:罗军;朱晓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福州市60年间中小学生形态发育状况分析

    青少年正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期,其生长发育状况将直接影响成年后的体质和健康状况.生长发育是青少年时期的基本特征,其水平和速度是健康状况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现况的反映[1].为探讨福州市青少年生长发育现状及变化趋势,笔者对建国后60a间福州市7~18岁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调查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林馨;周权;刘建;林萍;郑婉辉;王春兰;卢园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宁波市2010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

    近视、肥胖等是中小学生常见的健康问题,近年来发生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不但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并且可引发多种成年期慢性疾病.根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的要求,利用宁波市监测点学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对学生的近视、肥胖等主要健康问题进行分析,为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李辉;崔军;王潇怀;杨秀珍;韩桂娟;张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西部某医学院校大学生自测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西部某医学院校大学生自测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医学生的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西部某医学院校一~四年级在校本科生1 547名,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 SRHMS V1.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生的SRHMS总平均分为(73.48±9.50)分,生理健康子量表得分高,心理健康子量表得分低.不同性别大学生SRHM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生理健康子量表得分高于女生,而社会健康子量表得分低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经常担忧自身健康、不关注或很少关注自身健康、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以及有学习压力是影响医学生自测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结论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综合措施来改善医学生的身心健康.

    作者:刘海燕;朱俊伟;龙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太原市高三学生体质量指数与血压的关系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发病率不断上升,且青少年的血压水平发展呈现年龄趋向性和“轨迹”现象,已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1].有研究表明,成年期高血压的发生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就已开始[2-3].高三学生已接近成年,血压测定值比儿童期稳定,同时面对着紧张的生活节奏及升学压力.为进一步了解该时期学生血压水平,为预防成年后高血压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太原市3 884名高三学生体质量指数与血压的关系进行了横断面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李国霞;贾铁娥;宋家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深圳光明新区2010年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小学生发育状况和疾病检出情况,为学校卫生工作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深圳市光明新区上报广东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系统的身高、体重和疾病检出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身高、体重性别间仅在小学低年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各年级学生组间身高、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检出疾病以视力不良、龋齿、肥胖省养不良和沙眼5种常见病为主,检出率依次为41.24%,24.78%,10.43%,6.26%和1.84%.结论 通过体检管理系统可以更全面、准确地分析当地中小学生的发育情况和疾病检出情况,有利于学校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易超;刘超;管新艳;陈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重庆市中小学生体质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2000年和2010年中小学生体质发育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为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0年和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重庆片区7 200名7~18岁中小学生的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重庆市中小学生2010年与2000年相比,城男、乡男、城女、乡女10a间身高分别平均增长了 2.30,3.76,2.09和2.66 cm;体重分别增长了3.76,3.89,2.36和2.71 kg;身体机能指标中肺活量呈下降趋势;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城男、城女、乡男、乡女立定跳远成绩分别提高了7.23,9.99,7.80和7.63 cm;乡村男女学生50 m跑成绩分别提高0.19,0.17s,城市女生下降了0.08 s;城市男女小学生和城市中学女生耐力分别提高了5.13,3.90和6.13s.结论 中小学生身体形态的生长水平处于增长阶段,城乡差异依然存在.应针对学生身体机能指标和部分素质指标下降的特点,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增强学生体质.

    作者:曹型厚;张亚妮;唐平;孙宝;蒲克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烟台市2000年与2009年中学生形态发育状况比较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正在不断的转变,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对2000年和2009年烟台市中学生查体数据进行对比,旨在了解烟台市中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状况所存在的问题,为促进烟台市中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茂波;刘海韵;韩春妍;闫文虹;邢晓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四川剑阁县2009-2010年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为贯彻实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传染病防治法》,加强学校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控制,及时了解学生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做好学校卫生监测及管理,以保障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现将2009-2010年度四川省剑阁县中小学生体检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藏族青少年生长发育预测模型的建立

    目的 探讨藏族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及建立身高与相关因素模型,为预测藏族个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西藏拉萨和那曲2个地区5所中学和3所小学的942名藏族青少年,对体质发育指标进行测量,对体重、坐高、足高、手长与身高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建立优拟合优度的回归模型.结果 藏族青少年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体重、坐高、足高、手长、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人群体重、坐高、手长分别与身高呈显著线性相关,部分年龄组足高与身高显著相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建立的身高与坐高、足高、手长多元回归模型有显著意义.结论 藏族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存在性别差异,用体重、坐高、足高、手长预测身高具有可行性.

    作者:刘堃;肖艳杰;席焕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儿童口腔健康促进模式研究进展

    儿童的口腔问题不仅关系其日常生活、心理健康,也影响其全身健康及生长发育.2005年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5岁儿童乳牙和12岁儿童恒牙的患龋率分别高达66.0%和28.9%,12岁儿童牙龈出血检出率高达57.7%,但是1 a内的口腔就诊率只有15%和21%[1].研究发现,其原因有缺乏定期检查、诊治不及时、龋患进展快、矫治难度大,以及民众存在的轻视龋病防治的意识等问题[2].在常见卫生习惯上,学生“睡前刷牙”整体做得较好者仅为67.1%[3].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儿童口腔健康促进的研究模式以及不足进行综述,为制定儿童健康促进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秋忠;曾晓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被动吸烟对儿童智力和身体发育影响研究进展

    烟草流行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而又可以预防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者超过500万;预计到2030年,由于烟草流行导致死亡的80%将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1].美国、德国、西班牙近的报告都反映了烟草流行所导致死亡的严重情况[1-3].2004年归因于二手烟的死亡人数达60.3万,约占全球死亡总数的1%,其中儿童占28%[4].中国目前吸烟人数已有3亿之多,每年死于与烟草相关疾病者达120万,远超过了艾滋病、结核、交通事故和自杀等所致死亡人数的总和[5].本文重点就儿童被动吸烟对智力和身体等方面的危害进行综述.

    作者:孙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大学生同性恋反歧视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南京市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评价同伴教育对于同性恋反歧视宣传教育的效果.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298名南京市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同伴教育干预前与干预后分别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10.7%的大学生认为同性恋大部分足艾滋病患者,41.3%的大学生认为同性恋是另类,43.8%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心理疾病;干预后3种认知与态度分别下降为8.4%,30.0%和2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对同性恋权益认知方面.48.5%的大学生赞成同性恋婚姻合法化,非农村大学生较之农村大学生更倾向于同性恋合法化(P<0.05).结论 大学生对同性恋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同伴教育对于同性恋反歧视宣教近期效果明显.

    作者:朱非;严娜;潘国华;徐进;李建军;李梦莹;徐晶瑶;孙婕;吉华萍;尤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体育锻炼方式对儿童注意力稳定性的影响

    儿童时期是影响人一生健康水平的“特定时期”.儿童通过运动所获得的“运动敏感”,不但有助于体力活动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有助于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及智力开发,而且有助于这种身心发展的领先优势保持终身[1].注意力是构成儿童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意力在儿童的认知和学习中有重要意义,注意力水平的提升可明显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2-3].本研究拟以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不同年龄段小学生进行干预,以发现体育锻炼方式对儿童注意力稳定性的影响,探索在儿童早期进行合理、科学的体力活动能力的诱导锻炼,以发掘儿童个体潜能,促进健康成长.

    作者:孔久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乡镇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再传播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乡镇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再传播对提高农村居民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和结核病人发现水平的效果,为农村结核病防治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邯郸市2所乡镇中学在校学生作为干预对象,对中学生实施1 a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并将所学知识对家庭成员和周围居民进行再传播,调查干预前后学生、家长和居民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结核病人发现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中学生、家长和居民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分别提高了 69.06%,64.37%和61.83%,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后1 a内可疑肺结核症状者年就诊率和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较干预前分别提高了0.79‰和10.9/10万.结论 对中学生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可通过学生带动家庭、社会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和病人发现数量.

    作者:李慧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上海嘉定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嘉定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以简单随机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嘉定区13所中学和13所小学学生970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干预形式为专题培训,讲座,健康教育大课堂、发放宣传资料、版面巡展、知识竞赛等,0.5a内相同宣传重复2次,2010年2月进行干预前基线调查,2010年9月进行干预的评估调查.结果 膳食指南相关知识知晓率小学生干预前为66.46%,干预后为72.22%;中学生干预前为74.29%,干预后74.02%.小学生平衡膳食与膳食宝塔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67.52%,干预后为74.02%;中学生干预前为71.70%,干预后为74.42%;合理营养相关知识知晓率小学生干预前为68.09%,干预后为73.59%;中学生干预前为73.46%,干预后为74.78%.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相关营养知识总知晓率小学生从62.75%上升到6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17.87,P=0.000);中学生从70.04%上升到7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158,P=0.691).结论 宣传、开展健康知识竞赛、下发宣传手册等干预手段,对中小学生膳食营养知识的提高是有效的.中学生干预效果相对小学生较差,是今后健康教育的重点干预方向.

    作者:孙思飞;张一英;彭慧;张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对改善9~10岁儿童口腔卫生状况效果评价

    小学生处于恒牙萌出、乳牙依次替换的混合牙列阶段,此时恒牙易患龋,同时也是牙龈炎的发病高峰.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儿童牙龈炎的患病率达55%,12岁年龄组的牙结石检出率为50%以上,处世界较高水平[1].而国内多项调查研究也表明,儿童、青少年人群的口腔卫生习惯差,口腔知识贫乏[2-3].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对维护儿童口腔卫生效果的影响,以提高家庭成员口腔保健意识,特别是对孩子口腔健康的关注程度和能力,推动全社会关注儿童口腔健康.

    作者:李冰;武秀萍;张楠;杨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高邮市学龄前儿童体质训练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体质训练效果,探索促进学龄前儿童体质发育的训练模式.方法 整群抽取高邮市4所幼儿园,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儿童651名,对照组 儿童666名.根据“高邮市学龄前儿童体质训练方案”,对试验组儿童进行2a各项体质训练干预,对照组儿童进行常规教学.对训练前后儿童体质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除3.5 ~5.5岁组儿童的平衡素质外,其他素质指标都是试验组儿童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儿童上肢力量比对照组儿童平均远1~2m,下肢爆发力比对照组儿童平均远10 ~20 cm,灵敏性比对照组儿童平均快约1 s,柔韧性的坐位体前屈成绩比对照组儿童平均增加2~3 cm,完成2a训练的6岁组儿童身高水平高于对照组儿童1.2 cm.结论 开展学龄前儿童体质训练切实可行,能够促进儿童体质发育.

    作者:俞飞;陈维忠;韩素玲;郭卫芳;陈玉亮;肖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小学健康教育师资现状与对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健康教育直接关系到个体终身健康、全民素质的整体提升、社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了解自2001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学校健康教育的现况及存在问题等,笔者通过研究与实践,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者:李小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重庆市小学生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需求

    目的 了解重庆市小学生对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需求,为建立小学生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重庆市7所小学1 110名四-六年级学生,采用自编“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需求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遇到突发事件时,38.1%的调查对象希望接受团体心理辅导,66.7%希望由父母提供心理帮助.如果学校开展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健康教育活动,95.2%的调查对象有参加意愿,且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愿意参加者中,40.0%希望该活动每个月开展1次;40.9%希望班主任是活动的提供者;希望了解的活动内容是如何防范突发事件(51.7%)和如何缓解心理危机(51.5%);喜欢的活动形式主要为心理影片(45.0%)和心理游戏(40.8%).结论 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危机干预服务.

    作者:王婷;窦贵旺;李凌竹;李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停课对学校传染病防控的影响分析

    传染病发生、流行期间,学校和托幼机构(以下简称学校)采取停课措施能增加人群间的物理距离,是阻断传染病流行的重要的非医学手段之一[1].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开始,特别是近些年来,在手足口病、新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对有病例的学校、班级实施停课,极大的阻止了相关疾病的流行与暴发.但停课可能导致的昂贵的经济与社会成本,使人们对停课的应用存在较大的争议;而且何时停课,谁决定实施停课、停课后学生的管理、停课如何在阻止疾病传播中发挥作用,都有倚进一步研究.本文回顾了在传染病特别是流感流行期间,世界各国开展停课对传染病流行防控的研究,以期为学校传染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作者:罗同勇;耿天琪;孔德广;余滨;金小毛;胡权;谭晓东;魏善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哮喘儿童患龋状况唾液流量及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和龋失补牙数(dmft、龋蚀指数(CSI)、唾液流量及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aliva secretary immunoglobulin A,SIgA)之间的关系,为降低哮喘儿童的龋齿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从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童哮喘专科随机选取3~6岁哮喘儿童60例及正常对照组儿童60例,测定两组儿童的dmft和CS1,5 min非刺激性唾液流量以及唾液中SIgA浓度,比较其在哮喘组和对照组儿童间的差异.结果 哮喘组儿童的dmft和CS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哮喘组儿童5 min非刺激性唾液流量、唾液SIgA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哮喘儿童龋齿患病状况重于非哮喘儿童,应对哮喘儿童监护人进行口腔卫生指导、以减少哮喘儿童的龋齿发生率.

    作者:魏利敏;王剑锋;郑仰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沈阳市7~9岁儿童上呼吸道微生态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咽部微生物群的分布情况,为从微生态角度预防以口咽部为门户的呼吸道感染发生提供科学支持.方法 随机选取沈阳市花城小学7~9岁6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用无菌咽拭采集标本,对菌群进行分离培养、纯化、染色镜检和ATB鉴定,了解儿童咽后壁的优势菌群和菌群分布特点.结果 儿童咽后壁菌群的需氧菌95%正常值范围为2×103 ~2×107CFU/mL,厌氧菌为1×103~2×107 CFU/ml.,需氧菌和厌氧菌之比为1.5∶1.在需氧菌中,口腔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灰色奈瑟菌、白似丝酵母菌、缓症链球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菌属,上述菌株的构成比也明显较高.在厌氧菌中,小韦容球菌、解脲拟杆菌.麻疹孪生球菌的检出率相对高于其他菌株,检出率较靠前的口腔纤毛菌的构成比与其他检出率较低的菌种没有明显区别;相反,检出率较低的嗜酸乳杆菌的菌种构成比反而较高.结论 口腔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灰色奈瑟菌、白假丝酵母菌驾缓症链球菌、小韦容球菌、解脲拟杆菌、麻疹孪生球菌是咽部的优势菌群,是研究口腔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指标.

    作者:肖纯凌;张海柱;陈冬梅;徐静;徐佳;海晓欧;陈魁敏;周园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我国大学生营养教育效果Meta分析

    目的 评价中国大学生开展营养教育的效果,为大学生营养教育的系统化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PubMed全文数据库,EBSCO全文数据库和SpringerLink全文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等方法,全面收集文献.使用Stata 12.0软件,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大学生营养教育的文献8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原始文献8篇,研究结果具有异质性(x2=1 059.03,P=0.000).营养教育后,大学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知晓率是营养教育前的17.64倍(Z=3.40,P=0.001),95%CI为3.36~92.50.结论 在中国对大学生进行营养教育具有较好效果.

    作者:王锋;吴秋云;邵继红;周丽;黄水平;徐莉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元分析

    目的 了解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曾全文数据库有关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文献,选取28篇研究报告进行元分析,研究对象涉及20 834名在校大学生,研究量表主要为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相关系数(r)为效应量,并进行FisherZ逆转换.结果 除父母亲的惩罚、严厉外,其余因子平均效应量的显著性检验P值均<0.01,父母教养方式类型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显著相关;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的效应量绝对值大于母亲;母亲不良教养方式的效应量大于父亲;平均效应量在父母不良教养方式上值均为正.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心理健康关系密切.父亲良好教养方式以及母亲不良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更大.

    作者:张妍;任慧莹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