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安徽省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9-6469
  • 国内刊号:34-1229/R
  • 影响因子:1.94
  • 创刊:1997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175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2005和2009年连续两年被安徽省科技厅和出版局评为安徽省优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安徽医药杂志   2013年5期文献
  • 腰椎滑脱患者脊柱矢状面及骨盆排列变化

    目的 探讨腰椎滑脱患者脊柱在矢状面发生变化及骨盆排列变化.方法 采用2011年1月-2012年9月该科腰椎真性滑脱25例病人全脊柱侧位(包括双侧髋关节)X线摄片上测脊柱矢状位指标:脊柱的矢状位垂直轴 (S1与C7铅垂线C7PL距离,SVA)、胸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腰前凸(lumbar lordosis,LL)和骨盆的形态参数: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 、骶骨倾斜角(sacrum slop,SS) 、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结论 该组25例病例中TK角度平均为37.0°(27°~58°),较文献报道正常值明显减小(P<0.05);LL角度平均为55.3°( 38°~68°),较文献报道正常值明显增大(P<0.05);PI角度平均为61.6°(43°~82°),较文献报道正常值明显增大(P<0.05);PT角度平均为18.5°(9°~33°),较文献报道正常值明显增大(P<0.05);SS角度平均为43.1°(30°~53°),较文献报道正常值明显增大(P<0.05).结论 腰椎滑脱患者整个脊柱矢状位生物力线的失衡导致矢状位重新平衡以防止驼背及俯视,终导致胸椎的曲度的减小、腰椎曲度的加大并且腰椎滑脱患者骨盆参数值增大,而这些变化使得胸腔容积、骨盆容积和腹腔容积的减小.

    作者:刘敏;桂斌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阴道纵隔成形术治疗老年子宫脱垂38例分析

    目的 探讨阴道纵隔成形术治疗老年子宫脱垂的安全性和疗效,总结其优点和广泛开展性.方法 综合该科38例利用纵隔成形术治疗老年性子宫脱垂患者,分析手术效果和预后,总结此种术式的优点及适应证.结论 手术出血少,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无1例复发.结论阴道纵隔成形术术式单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无复发,适合各级医疗单位开展.

    作者:王培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分析与社区预防对策

    目的 探讨分析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并研究社区预防对策的实施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6月的720例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高血压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将不同性别、年龄、BMI、生活习惯及家族史者的高血压发病率进行比较,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干预,后将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社区居民的疾病预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结论 720例居民中高血压患者共58例,发生率为8.06%,其中年龄较高、BMI较高、吸烟、喝酒、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及有高血压家族史者的发病率高于其他患者,均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而男女之间的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施健康教育后居民的疾病预防知识掌握较佳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BMI、生活习惯及家族史等,给予针对性的社区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居民对疾病的重视程度.

    作者:熊春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不同检验方法对梅毒不同时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

    目的 对比研究3种不同的梅毒临床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从而筛选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5例梅毒患者和55例非梅毒患者.结论 3种检测方法TPHA、TPPA、ELISA的临床敏感性分别为:91.2%、97.8%、98.7%,特异性分别为:96.3%、98.5%、98.2%.TP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与其他3种方法相比,ELISA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较好,与TPPA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PHA临床敏感性稍差,与TPPA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特异性尚好,与TPP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PA、ELISA均为临床较好的梅毒诊断检测方法.

    作者:夏玉玲;李辉;周玲;程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动态牵开与静态牵开显露跟骨对切口皮肤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动态牵开与静态牵开显露跟骨对切口皮肤的影响.方法 对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64例累及距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患者共66足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不同的手术视野牵开方式分为动态牵开组(A组)和静态牵开组(B组),每组各32例患者33足.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论 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在手术时间和切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上高于B组.讨论相比较跟骨骨折手术采用动态牵开,静态牵开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孙维国;李皓桓;彭文飞;张华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经皮套管针穿刺活检术在骨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经皮套管针穿刺活检术对骨肿瘤诊断及临床治疗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皮套管活检穿刺技术对40例骨肿瘤患者进行穿刺活检与20例行切开活检的病理结果.分析穿刺活检在骨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临床意义.结论 40例患者穿刺病理诊断中总共有3例未给出明确病理诊断,但其中有2例肿瘤性质可以确定为良性,本组穿刺的敏感性97.5%,准确性92.5%.穿刺术后明确病理的36例行手术治疗29例,行保守治疗或放弃治疗11例.穿刺术中及术后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20例切开活检病理诊断1例未给出明确病理诊断,活检的敏感性与准确性为95%.全部行手术治疗.结论大部分骨骼系统病变多可以通过经皮套针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穿刺活检对骨肿瘤诊断及治疗的指导意义甚大,是规范化骨肿瘤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王杨;尚希福;王姚斐;吴跃虎;李旭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白内障术中后囊混浊处理体会

    目的 介绍白内障术中后囊混浊患者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28例(34眼)白内障后囊混浊患者行小切口摘除或超声乳化吸出术后,植入人工晶体(IOL),在IOL与后囊之间注入透明质酸钠,根据后囊混浊的厚度、范围,用囊膜剪、撕囊镊、截囊针在后囊造一3~4 mm孔.结论 术后视轴区清晰,人工晶体位置正,术中有8例(9眼)玻璃体前界膜破,术后随访1~3月,裸眼视力0.1~0.3,6眼;0.3~0.5,11眼;≥0.6,17眼,术后随访中,1例患者视野受限.结论 术中晶体后囊混浊应及时处理,混浊范围大、厚可用囊膜剪、截囊针后囊造孔;厚度薄可用撕囊镊撕囊造孔,依据混浊程度、范围,应采用剪、撕等不同方法后囊造孔,能有效提高患者视力,且安全性高.

    作者:陆为民;杨庆;费佰文;赵静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胎儿纤维连结蛋白和宫颈长度联合测量预测早产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胎儿纤维连结蛋白(fFN)和宫颈长度联合测量预测早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妇产科2010年10月-2012年6月收治的先兆早产的孕妇124例,根据其结局分为早产组(n=44)和足月组(n=8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宫颈长度,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法检测fFN的表达.结论 早产组和足月组中fFN 的阳性率分别为72.7%和22.5%,早产组显著高于足月组(P<0.05).fFN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72.7%(32/44),特异性为77.5%(62/80),漏诊率为27.3%(12/44),误诊率为22.5%(18/80),阳性预测值为64.0%(32/50),阴性预测值为83.8%(62/74).早产组和足月组中宫颈平均长度分别为(21.34±5.08)mm和(29.59±5.46)mm,早产组显著短于足月组(P<0.05).宫颈长度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68.2%(30/44),特异性为76.2%(61/80),漏诊率为31.8%(14/44),误诊率为23.8%(19/80),阳性预测值为61.2%(30/49),阴性预测值为81.3%(61/75).fFN联合宫颈长度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90.9%(40/44),特异性为88.8%(71/80),漏诊率为9.1%(4/44),误诊率为11.2%(9/80),阳性预测值为81.6%(40/49),阴性预测值为94.7%(71/75).联合检测预测早产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显著优于fFN 或宫颈长度的单独预测(P<0.05).结论 fFN联合宫颈长度测量预测早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目的 探究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 2010年7月-2012年7月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3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一期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分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总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论 实验组52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无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51例患者,1例手术失败,其余50例均成功,术后并发症6例.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手术平均时间为(101.24±12.17)min,平均住院时间(5.21±0.51)d,平均恢复时间(14.33±3.17)d;对照组相对应的时间分别为(136.46±17.65)min、(9.34±0.39)d、(19.57±4.26)d.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时间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苏珅;马鸿祥;周鸣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手术联合硬化剂治疗盆底及臀部动静脉畸形1例

    血管畸形是一类临床较为常见疾病,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临床上常见的小范围体表血管畸形治疗并无困难,但对于体腔内或深部组织的动静脉血管畸形在诊断和处理上都十分棘手,有时还存在较大的危险性.我科近期收治1例盆腔、臀部大范围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一期手术联合硬化剂栓塞治疗获得成功,经短期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静;叶琨;余康敏;朱化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收集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和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9年1月-2012年9月共收治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论 37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都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24例为单发病灶,13例为多发病灶,病灶大小不等,约为1~4 cm之间.其中3例病灶直径大于4 cm.术中见病灶多位于皮下脂肪深层与腹直肌前鞘之间,1例因病灶穿透腹膜并伴有盆腔内异症和右侧卵巢内膜异位囊肿而同时进行开腹手术.所有患者均全部切净病灶,切口Ⅰ期愈合,随诊1~3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相对容易,手术切除病灶是佳治疗手段.剖宫产术中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是减少该病发生的关键.

    作者:孙阳春;王宏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有创颅内压监测,动态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变化,探讨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5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ICP监护组和常规治疗组,ICP监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根据ICP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结论 ICP监护组在脱水剂用量及并发症方面均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预后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治疗中行持续ICP监护能够指导脱水剂的使用,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李想;陈新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联合诊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肺癌病理类型与肿瘤标志物关系及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68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研究肺癌病理类型与肿瘤标志物关系,利用方法学指标评价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肺癌组CEA、CA125、NSE血清水平与异常率与肺良性病变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EA、CA125对腺癌有一定特异性,其血清浓度分别为(68.5±21.5)μg·L-1、(98.5±31.2)U·mL-1与鳞癌、小细胞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NSE血清浓度小细胞癌较高为(45.5±7.7)μg·L-1与鳞癌、腺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癌组中Ⅰ~Ⅱ期患者CEA、CA125、NSE血清浓度均低于Ⅲ~Ⅳ期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肿瘤标志物灵敏度以CEA 51.5%、特异度以CA125 93.2%较好,联合检测可大幅提高检测的灵敏度(73.5%)及约登指数(0.57).结论 CEA、CA125、NSE对肺癌诊断、疗效观察及肺癌复发的监测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三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吴志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多种不同梅毒检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结果准确率比较

    目的 对比三种不同梅毒检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结果准确率.方法 选取该院确诊各期梅毒的39例患者,同期就诊的30例乙型肝炎患者与体检的30例健康受试者.采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及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进行检测并比较其结果.结论 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的假阳性率为2.02%,另外两种检验方法的假阳性率均为0%.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的总阳性率为87.18%,假阴性率为12.82%;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总阳性率为97.43%,假阴性率为2.56%;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的总阳性率为100.00%,假阴性率为0%.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以及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敏感度(P<0.05).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的敏感度(P<0.05).结论根据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不同需要,采用适宜的梅毒检测方法,以满足临床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谢昭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症探讨

    目的 探讨经皮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 265例共327条肢体腔内激光联合多种其他术式个体化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其并发症.结论 皮下淤斑180例(55%)、皮下可及条索状硬结58例(17.7%)、皮肤烧灼伤31例(9.5%)、曲张静脉残留23例(7.0%)、足踝部痛感19例(5.8%)、隐神经损伤16例(4.9%)、腹股沟切口淋巴漏1例(0.3%),经过相应处理后均得到缓解.结论腔内激光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术式,并发症少、轻,注意规范化操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华刚;张雨;马卉;易维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影像学特征之间关系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76例SIVD患者和30例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头颅MRI对其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评估;胶乳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水平;分析SIVD患者血清CysC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论 与对照组比较,SIVD组CysC显著升高[(1.18±0.15)mg·L-1 vs (1.04±0.13)mg·L-1,P<0.001];回归分析显示CysC和舒张压可能为SIVD的危险因素.76例SIVD患者包括单纯脑白质疏松(LA)组25例,单纯腔隙性脑梗死(LI)组23例,脑白质疏松合并腔隙性脑梗死(LA+LI)组28例;LA+LI组CysC水平高[(1.24±0.13)mg·L-1],LA组低[(1.13±0.16)mg·L-1],LA+LI组与LA组、LA+LI组与LI组间CysC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9,P=0.043),LA组与LI组Cys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6例SIVD中存在LA神经影像学表现53例,其中1级13例,2级16例,3级13例,4级11例;其4个不同等级间CysC差异有显著性(χ2=16.00;χ2=22.19;χ2=33.88;χ2=37.77,P<0.01),且以LA损害严重的3级、4级CysC升高为显著.结论 CysC可能参与了SIVD脑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且随着CysC水平升高,SIVD患者神经影像学表现更为丰富,脑白质损害程度更为严重.

    作者:项亚娟;廖莉;彭晓江;李奕贵;吴祥如;孙中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75例大肠癌骨转移预后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75例大肠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以该院2002年3月-2012年2月间诊治的75例大肠癌骨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 大肠癌确诊后,3年生存率为49.4%,中位生存期为(32.6±2.8)个月,大肠癌骨转移确诊后,3年生存率为26.8%,中位生存期为(11.3±3.2)个月.单因素分析发现:大肠癌骨转移时血清ALP≥150 U·L-1、伴有淋巴结转移、伴有其他脏器转移以及骨转移灶多发对大肠癌骨转移的预后有影响,对上述4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骨转移时ALP≥150 U·L-1和骨转移时伴有其他脏器转移是影响大肠癌骨转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肠癌骨转移时ALP水平及骨转移时伴有其他脏器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判断预后、指导术后治疗及制订随访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菁茹;王丽丽;高淑文;符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人工椎板在脊柱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人工椎板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及胸腰椎骨折等脊柱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8月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及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人工椎板的治疗效果.结论 全部病历获得5~15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其中30例痊愈,5例基本缓解,5例有效,痊愈率75%,有效率100%,其中2例出现伤口浅表感染,换药后愈合.1例出现排斥反应,复查X线片示人工椎板与骨接触面界限消失,完全愈合.结论人工椎板在治疗脊柱疾病中的疗效较为显著,安全性较高,能有效的预防术后瘢痕黏连,重建脊柱结构.

    作者:江树连;朱磊;周章武;刘安平;周正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腰椎固定节段与相邻椎间盘退化的影像学相关性

    目的 随访观察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的MRI表现,讨论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06年3月-2010年3月268例在该院行腰椎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后腰椎固定融合节段相邻椎间盘术后退变与MRI表现,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论 随访1~5年,其中有症状性退变15例,均为固定近端相邻的椎间盘,而且此节段椎间盘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变.结论 腰椎退行性疾病固定治疗后出现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与年龄有关,术前已有退变的与相邻节段腰椎间盘术前的退变程度及固定节段多少有关,退变加快,但椎间盘退变的MRI表现与出现临床症状间无明显关系.

    作者:高胜山;杨庆国;张银顺;汪大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意义

    目的 探讨贲门癌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期为贲门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65例采用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淋巴结进行分组并行病理检查,依据转移淋巴结的分布特点,分析转移规律.结论 65例共清扫淋巴结866个,转移度28.1%,转移率72.3%.胸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8/65(27.7%),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为46/65(70.8%).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均与淋巴结转移率相关.结论 贲门癌有向胸、腹腔两野淋巴结转移的倾向,多数贲门癌的淋巴结遵循逐站转移、按贲门淋巴在腹腔、胸腔的引流规律转移.外科治疗应根据肿瘤大小选择,以经胸路径为主,腹部切口为辅,清扫胸、腹腔两野淋巴结.

    作者:张科;江陈;汪永和;魏祥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垂体危象1例分析

    垂体危象为严重的内科急危重症,是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患者在各种应激因素的侵袭下,病情发生急剧恶化以致发生昏迷、休克、高热等征象.笔者发现1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蓉;张朝晖;龚勋;李灵丰;曾超;钟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探讨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51例,分析手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51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痊愈49例,死亡1例,好转1例,治愈率为96.1%.受伤后至处理时间、脉率、收缩压、肠麻痹、全腹肌紧张、出血量、脾脏损伤分级、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根据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选择手术方法,治愈率高,减少了并发症,保留了具备保脾条件患者的脾功能.重视并干预影响脾破裂患者的预后因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何志胜;龙士兵;吴文谷;冯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时的临床疗效和应用意义.方法 内科治疗组采用传统的内科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清除血肿,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变情况进行记录并统计分析.结论 同一治疗阶段手术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远高于内科治疗组,治疗第21天时手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88%)远高于内科治疗组(76.19%),χ2=11.721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有利的手术时机和严谨的手术操作下,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内科治疗.

    作者:魏德胜;莫祖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鞍区脑膜瘤的磁共振诊断

    目的 探讨鞍区脑膜瘤的磁共振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的鞍区脑膜瘤,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其影像学表现.结论 27例患者中女性21例,男性6例.位于鞍旁10例,鞍上17例.27例肿瘤在T1WI上均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25例边界较清晰,2例边界欠清晰;增强后24呈明显均匀强化,3例呈不均匀强化;24例见脑膜尾征.结论鞍区脑膜瘤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MRI在该病的术前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孙道东;江功远;尹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38例肝静脉膜型布加综合征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肝静脉膜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诊治方法.方法 38例患者均经彩超检查,疑为BCS患者行肝静脉、下腔静脉造影明确诊断后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ercutaneous intraluminal angioplasty,PTA)术或/和支架置入术.结论 38例患者中16例球囊扩张成功,19例支架置入,失败3例,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肝静脉膜型 BCS的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孙振阳;芮清峰;刘允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B超胆囊排空功能测定的改良方法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对比,找到B超胆囊排空功能测定的改良方法.方法 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分别服用A、B、C三种不同脂餐.A组为两个煎鸡蛋;B组按Jacobs MP脂餐配制;C组:不含乳糖奶粉(美赞臣)54 g,含脂肪为15 g.超声测定各组的各时点胆囊体积、脂餐后胆囊的排空功能.结论 A组较B、C组餐后各时点胆囊体积显著增大(P<0.05),各时点胆囊排空率明显减低(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的B超胆囊排空功能测定方法不含乳糖,且效果较好,服用方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洪锐东;方锡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TGF-α、TGF-β1与CysC在胃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浓度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TGF-α、TGF-β1与CysC在胃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5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GF-α、TGF-β1与CysC的浓度变化,并选取45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结论 在对照组血清中可检测到较低浓度水平的TGF-α、TGF-β1与CysC,治疗前血清中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后组(P<0.05),且TGF-α在治疗后患者血清中的浓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GF-α、TGF-β1与CysC在胃癌中高度表达,三者可用来作为检测胃癌的非特异性指标,有助于提高胃癌早期的检出率,并可能及早发现胃癌术后的复发或转移等.

    作者:黄鸿武;谢贻祥;姚磊;王传思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不同年龄儿童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儿童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6年10月-2012年9月住院治疗肾病综合患儿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所有患儿婴幼儿组(≤3岁)、学龄前组(>3~6岁)和学龄组(>6岁),比较不同年龄儿童有无高度水肿、少尿、高血压等临床表现及其对激素治疗的效果.结论 婴幼儿组发病急,水肿明显,高血压少见,尿蛋白严重,血尿少见,对激素治疗比较敏感;学龄组发病相对缓慢,水肿不明显,高血压、血尿较常见,可有蛋白尿,对激素相对不敏感;学龄前期组间于上述两组之间.结论不同年龄儿童肾病在临床表现方面和激素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王雅楠;慕艳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血清hs-CPR浓度和冠脉病变复杂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复杂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40例冠脉造影患者,按照冠脉造影下冠脉病变复杂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n=36)、双支病变组(n=41)、多支病变组(n=28)及对照组(n=35)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患者血清的hs-CPR水平,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行Gensini评分.结论 血清hs-CRP和Gensini积分在不同冠脉病变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且随着病变血管支数增加而增高(P<0.01).血脂、hsCRP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314,P<0.001),hsCRP是Gensini积分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血清hs-CRP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及危险因素有相关性,对冠心病患者的病变预测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罗春苗;高潮;陈振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紫杉醇联合顺铂对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分析2009年1月-2012年9月该科收治3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使用紫杉醇(1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30 mg,静脉滴注第1~4天,21 d为一疗程.结论 3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CR 2例,PR 14例,SD 11例,总体有效率[(CR+PR)/患者总数×100%]43.75%,中位生存期11.9月,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12.5%,Ⅱ~Ⅲ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43.75%,出现粒细胞缺乏性发热致死亡1例.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对晚期食管癌疗效明显,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是临床可以选择的化疗方案.

    作者:高金锁;王建冰;陈文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干扰素在不同类型病毒性角膜炎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 探讨干扰素在2个常见类型病毒性角膜炎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5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54例(60眼)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7例(30眼),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进行治疗,后将两组患者中不同类型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论 观察组不同类型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干扰素在2个类型病毒性角膜炎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综合优势明显.

    作者:苏晓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黄岑等10种中药对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菌试验观察

    目的 观察黄岑等10种中药水煎液对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了解中药制剂对2类细菌的抑菌效果是否一致,旨在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治疗寻求新途径.方法 采用MicroScan-4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用Kirby-Bauer法检测全部29株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2006年标准判断结果;将10种中草药制备成一定浓度的水煎液,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不同菌株的低抑菌浓度(MIC).结论 10种中药对2类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黄岑抑菌作用强,其次是赤芍、黄连、仙鹤草.结论 10种中药对非产ESBLs和产ESBLs大肠埃希菌菌株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许韦;邵志伟;李小东;张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耐药率.方法 治疗组23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对照组21例患者单用拉米夫定,观察96周.结论 治疗组在血生化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HBV DNA阴转率48周时(82.61%、66.67%)、96周时(95.65%、61.90%),HBeAg阴转率48周时(30.43%、4.76%)、96周时(43.48%、14.29%),HBeAg转换率48周时(8.70%,0%)、96周时(13.04%、4.76%),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96周耐药率为0%,而对照组48周和96周耐药率分别为4.76%和33.33%.结论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活动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可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延缓耐药发生.

    作者:白连伟;高有方;王兴民;李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剂对2型糖尿病血糖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剂对2型糖尿病血糖的影响.方法 对该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期间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剂(观察组,n=35)和诺和灵30R(对照组,n=35)治疗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体重指数(BMI)和低血糖事件发生都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疗效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剂能较好地控制2型糖尿患者的血糖,并且低血糖发生率低,疗效好,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想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葵花盘片治疗经典三叉神经痛的初步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葵花盘片治疗经典三叉神经痛(TT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12年11月在该院及其他正规医院门诊就诊的TTN患者71例,随机分为葵花盘片组(31例)和卡马西平片组(40例)进行治疗.采用视觉模拟标尺(VAS)法评估其疼痛程度,明确该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疼痛程度的改变,并且观察其不良反应.结论 葵花盘片组在疗程后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1例,显效率为38.71%,总有效率为64.52%;卡马西平片组在疗程后显效25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显效率为62.50%,总有效率为75.00%.葵花盘片组和卡马西平片组治疗TTN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卡马西平片组治疗TTN的显效率显著高于葵花盘片组(P<0.05),但葵花盘片组治疗TTN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片组(P<0.05).结论葵花盘片治疗TTN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胡文彬;韩咏竹;季俊虬;胡纪源;王训;李凯;王共强;薛本春;韩永升;喻绪恩;张雷;程冕;杨任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实施克拉霉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实施克拉霉素和曲安奈德联合治疗的效果,并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指导性参考.方法 选取该院耳鼻喉科于2010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12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性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其中A组治疗方案为:口服克拉霉素,每次250 mg,一天2次,待第2周后,改为一天1次;同时再给予曲安奈德鼻喷雾剂进行喷鼻给药,每个鼻孔各喷2揿(每揿为55 g),一天1次,待第2周后,改为每个鼻孔各喷1揿,一天1次.B组治疗方案为:口服克拉霉素,每次250 mg,一天2次,待第2周后,改为一天1次.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末,对比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Lund-Mackey鼻窦CT评分及临床疗效.结论 A组在治疗第4周末,其VAS和鼻窦CT评分分别为(2.13±1.43)、(3.11±0.47),相较于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治疗第4周末,其VAS和鼻窦CT评分为(2.46±1.57)、(3.35±0.46),相较于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周末,A组的治愈率为48.3%,B组的治愈率为35.0%,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实施克拉霉素联合曲安奈德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程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继发T315I突变1例报道及分析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伊马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问世,CML的治疗取得极大进展,多数病人通过TKIs治疗已能获得长期生存,并取得较好生活质量.尽管如此,仍有少部分患者接受TKIs治疗疗效欠佳甚至治疗失败,疾病很快进展至加速急变期乃至死亡.在各类TKIs治疗失败患者,ABL激酶区突变为常见治疗失败原因之一.我们报道1例伊马替尼原发耐药换用尼洛替尼治疗后继发T315I突变患者.

    作者:夏亮;夏瑞祥;曾庆曙;杨明珍;王永庆;刘沁华;李庆生;王霖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复方七叶皂苷凝胶联合硫酸镁溶液治疗碘海醇外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七叶皂苷凝胶联合50%硫酸镁溶液治疗碘海醇快速外渗的疗效.方法 将68例碘海醇快速外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对照组分为两小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复方七叶皂苷凝胶联合50%硫酸镁溶液治疗;对照组A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治疗;对照组B采用复方七叶皂苷凝胶涂抹治疗.结论 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A、B两组(P均<0.05).结论复方七叶皂苷凝胶联合50%硫酸镁溶液治疗碘海醇快速外渗疗效高,可缩短治愈时间.

    作者:张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番茄红素对CCl4诱导的正常肝细胞株HL-7702损伤的影响

    目的 体外观察番茄红素对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细胞活力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建立CCl4肝损伤模型,终浓度为2、5、10 μmol·L-1的番茄红素干预处理,MTT法测定细胞活性、Horchest33342染色及TUNEL检测观察细胞凋亡.结论 番茄红素在2~10 μmol·L-1浓度范围内的对肝细胞无毒性,可抑制CCl4所致肝细胞活性下降,减少CCl4所致的肝细胞凋亡,一定剂量范围内与番茄红素浓度相关.结论番茄红素对正常肝细胞HL-7702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赵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与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顺铂(DDP)联合5-氟尿嘧啶(5-FU)与奥沙利铂(L-OHP)联合替吉奥(S-1)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月-2012年11月间收治的53例晚期胃癌患者,其中A组(DDP+5-FU,PF组)25例,具体为:DDP 20 mg·m-2静滴,第1~5天,5-FU 500 mg·m-2静滴维持24 h第1~5天,每4周重复.B组(L-OHP+S-1)28例,具体为:L-OHP 130 mg·m-2 静滴2 h,第1天,S-1 40 mg·m-2早晚2次餐后服用,第1~14天,每3周重复.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及毒性.结论 53例患者均可评价毒副反应和近期疗效,44例可评价远期疗效.A组中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4%和56%,B组中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3.6%和89.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和中位总生存时间(MST)分别为4.5个月和10.7个月,B组中位TTP和中位MST分别为8.0个月和13.0个月.两组中位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中位M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2).两组毒副反应主要有血液学异常、肝肾功能异常、恶心呕吐、神经毒性等,以1~2级为主,可耐受,B组轻度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 S-1+L-OHP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同PF方案相比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延长,毒副反应均可耐受,给药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焦洋;宁洁;胡丽霞;顾康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62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常规糖尿病治疗,同时对照组加用甲钴铵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2个月后评估中医证候疗效、中医症状、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结论 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主要症状治疗组改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甲钴胺片治疗DPN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韩进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布地奈德与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喉炎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布地奈德与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喉炎临床效果.方法 将62例急性喉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给予地塞米松氧驱雾化吸入,B组32例给予布地奈德空气压缩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论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低于B组的96.88%(P<0.05);A组呼吸困难、喉鸣、咳嗽、声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B组的;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高于B组的6.25%(P<0.01).结论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疗效优于地塞米松,可促进临床症状消除,患儿耐受性好,可作为急性喉炎的有效治疗药物.

    作者:胡文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斑块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以及炎性因子IL-6和TNF-α的影响,以探讨普罗布考和瑞舒伐他汀联合使用在治疗高脂血症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优势所在.方法 选取该院2009年10月-2011年8月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230例,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20例)和联合治疗组(110例).另选取30例健康自愿者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10 mg口服,每晚一次;联合给药组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口服的基础上予以普罗布考 250 mg,每日2次.6个月末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IMT和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炎性因子IL-6和TNF-α的变化.结论 联合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6个月末,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均较常规治疗组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炎性因子IL-6和TNF-α水平较常规治疗组降低(P<0.05).结论 普罗布考和瑞舒伐他汀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较单独使用瑞舒伐他汀能更有效地缩小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降低炎性因子IL-6、TNF-α水平,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喜福;叶明;李远竞;刘培珍;王旭;朱小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逍遥颗粒中栀子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逍遥颗粒中栀子苷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COSMOSIL C18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2:88),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8 nm.结论 栀子苷进样量在0.342~1.712 μ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6.9%,RSD=1.1%(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逍遥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袁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续断饮片中马钱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中药饮片续断中马钱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液相色谱法.色谱柱:InertsilR ODS(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0:90);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40 nm.结论 马钱苷在0.421 2~4.212 μg 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1.000 0,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RSD为1.6% (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中药饮片续断中马钱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曹桂侠;汪秀月;焦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3种规格注射用头孢地嗪钠无菌方法学验证

    目的 建立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3种规格注射用头孢地嗪钠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 取注射用头孢地嗪钠,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所载无菌检查方法项下方法进行试验.结论 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加入的试验菌生长良好,阴性对照组无菌生长.结论 3种规格注射用头孢地嗪钠均可采用薄膜过滤法,0.25 g规格冲洗量为每膜500 mL,0.5 g和1 g规格冲洗量为每膜800 mL,后在100 mL培养基均加入2 mL青霉素酶进行无菌检查.

    作者:闵红;裴小龙;杨晓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黄连解毒汤中总生物碱的含量

    目的 建立黄连解毒汤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黄连解毒汤中总生物碱含量,并利用正交试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优选.结论 酸性染料比色法显色的佳条件为pH=3.2的柠檬酸-柠檬酸纳缓冲溶液10.0 mL,溴甲酚紫溶液1.0 mL,三氯甲烷萃取2次,每次5 mL,检测波长405 nm.盐酸小檗碱在0.022 ~0.111 g·L-1内,吸光度与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17%,RSD=1.91%.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灵敏度高,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和准确度.

    作者:汪怡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安宫牛黄丸中黄芩苷含量

    目的 建立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安宫牛黄丸中黄芩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色谱柱:Hypersil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磷酸(28:72:0.2);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结论 黄芩苷在进样量100~1 200 n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1.6%,RSD为2.3%.结论该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专属性高,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郜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离子色谱法测定白花蛇舌草注射液中亚硫酸盐与硫酸盐总量

    目的 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白花舌蛇草注射液中亚硫酸盐与硫酸盐总量测定方法.方法 加入三乙醇胺-水(1:2)混合溶液2 mL,以20 mmol·L-1 KOH溶液为淋洗液,经Ion PacAS23 Analytical离子色谱柱分离,电导检测器检测.结论 亚硫酸根离子在0.25~1.5 m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8);硫酸根离子在0.125~6.25 m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0%.结论该法快速、简便、专属、灵敏,适于注射液中亚硫酸盐与硫酸盐总量的测定.

    作者:刘军玲;张亚中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穿心莲内酯滴丸溶出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目的 建立穿心莲内酯滴丸的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 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溶出度测定法第1法(转篮法),以0.1 mol·L-1盐酸-乙醇(3:2)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 r·min-1.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穿心莲内酯含量为指标,在225 nm条件下测定穿心莲内酯滴丸在不同时间的累积溶出百分率.结论 穿心莲内酯在浓度范围5.6~28.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6.67%,RSD为1.30%.穿心莲内酯滴丸在15 min时平均累积溶出百分率为94.96%,30 min左右可完全溶出.结论该文所建立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穿心莲内酯滴丸的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作者:孟戎茜;郝芳芳;董婧婧;王文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拉奎莫德的合成工艺优化

    目的 分析比较拉奎莫德的合成方法并且进行工艺优化.方法 以2-氨基-6-氯苯甲酸为起始原料与氯甲酸苄酯、乙酰氯进行环合反应,再经甲基化、缩合、酰胺化反应制得拉奎莫德.结论 合成的拉奎莫德的总收率为77.8%,纯度为99.1%.其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结论工艺改进后,操作简化,成本降低,收率提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郑赫宏;陈国华;陆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司坦唑醇自微乳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目的 制备司坦唑醇自微乳给药体系并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以乳化剂OP-10、异丙醇和吐温-80制备司坦唑醇自微乳给药系统,考察其粒径分布、电动电势和稳定性.采用HPLC法测定司坦唑醇的含量.结论 所得自微乳稳定性良好,平均粒径为33.32 nm,电动电势为4.35 mV.司坦唑醇HPLC分析的线性范围为0.639~3.195 μg(R2=1);平均回收率为99.91%(RSD=0.05%).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稳定可控.

    作者:肖士梅;李沛;袁红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硼替佐米对骨髓移植清髓照射小鼠肝及小肠内NF-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硼替佐米对骨髓移植照射预处理小鼠肝及小肠内NF-κB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硼替佐米防治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作用机制.方法 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法为BALB/c小鼠接受7.0 Gy X射线全身照射.实验分为:A组为空白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B组:单纯全身照射组;C组:全身照射加用硼替佐米组.观察各组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生存时间,Western blot法检测肝及小肠组织总蛋白及细胞核内NF-κB的表达.结论 B、C组中用于白细胞计数及生存时间观察的8只小鼠均在10 d内全部死于骨髓衰竭.照射后+1、+3、+5 d,B组肝及小肠组织总蛋白及细胞核蛋白中NF-κB p65表达均高于A组(P<0.05),而C组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硼替佐米可能通过一定程度上抑制照射预处理损伤所致肝脏及小肠组织中NF-κB的表达与激活,起到减轻aGVHD的作用.

    作者:陆跃武;耿华云;盖灿;韩慧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三氧化二砷对兔卵蛋白诱导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对日本大耳白兔卵蛋白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外周血中抑炎因子(IL-10)、促炎因子(TNF-α)、CD4+、CD8+T细胞含量及CD4+/CD8+比值的影响.方法 将4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三氧化二砷低剂量组(1.0 mg·kg-1·d-1)、三氧化二砷中剂量组(2.0 mg·kg-1·d-1)、三氧化二砷高剂量组(4.0 mg·kg-1·d-1)、激素组醋酸泼尼松龙(10 mg·d-1),每组8只.成功建立卵蛋白诱导关节炎兔模型后,分别给药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兔外周血中的IL-10、TNF-α,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的含量.结论 卵蛋白诱导法可以成功诱导兔的关节炎,模型组外周血中的IL-10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模型组TNF-α较正常对照组上升(P<0.05),三氧化二砷各剂量组兔的关节炎症状不同程度改善,IL-10含量较模型组升高(P<0.05),而TNF-α较模型组降低(P<0.05);模型组外周血CD4+及CD4+/ 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三氧化二砷治疗组比值均比正常组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 三氧化二砷可能通过抑制CD4+T细胞的异常增生,减轻细胞免疫应答、调节卵蛋白关节炎兔外周血T细胞各亚群的紊乱缓解RA的病程发展,该作用可能是三氧化二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机理之一.

    作者:胡宾;沈敬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不同溶出介质中头孢地尼胶囊溶出曲线的相似性比较

    目的 采用不同溶出介质进行头孢地尼胶囊溶出度实验,考察不同溶出条件对头孢地尼胶囊溶出度的影响,同时为难溶性药物制剂质量判断提供参考.方法 以盐酸溶液(稀盐酸24→1000)、水、PBS4.0缓冲溶液、PBS7.0缓冲溶液为溶出介质,绘制参比制剂和自制制剂的溶出曲线,以相似因子f2作为指标,对比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溶出特性.结论 在这4种介质中,参比制剂与自制制剂相似高于60.结论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在4种不同介质中溶出行为基本一致.

    作者:刘小燕;金涌;臧洪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丹皮酚渗透泵片包衣膜处方工艺考察

    目的 对自制的丹皮酚渗透泵片进行包衣膜处方工艺考察.方法 将含2.5%乙基纤维素(EC)、1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10%聚乙二醇-4000(PEG-4000)的无水乙醇包衣液采用喷雾法制备成丹皮酚渗透泵片包衣膜,通过考察吸水量,观察释药前后的表面形态变化并进行包衣后的释放度测定,对包衣膜进行性质考察.结论 丹皮酚渗透泵片包衣膜柔韧、致密、均匀,能保证适当的水分进入,并且释放度测定表明丹皮酚渗透泵片在12 h能实现很好的零级释放.结论 将含2.5%EC、10%DBP、10%PEG-4000的无水乙醇包衣液采用喷雾法制备成的丹皮酚渗透泵片包衣膜性能良好,为丹皮酚渗透泵片包衣膜处方筛选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马嘉;李蔚;陈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特征图谱在凤丹饮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凤丹饮片的HPLC特征图谱,为科学评价和控制其质量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 确定凤丹饮片1号峰(没食子酸)的相对峰面积值范围,从而作为评价和控制其质量的标准.结论 测试样品10批,选择丹皮酚峰作为参照峰,确立1号峰(没食子酸)的相对峰面积值在0.012~0.041内.结论 1号峰(没食子酸)的相对峰面积值范围,可用于凤丹饮片的定性鉴定及质量控制.

    作者:刘露露;王成永;柏光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甲氨喋呤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髓样分化因子MyD88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中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protein,MyD88)的表达的影响及抑制滑膜炎症的可能机制.方法 清洁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完全弗氏佐剂造造模组(20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2组,模型组和甲氨蝶呤组,每组10只.分别干预4周后,取膝关节滑膜,HE染色观察大鼠滑膜病理改变,免疫组化观察MyD88在滑膜中的定位,Western Blot法检大鼠滑膜中MyD88的表达,EI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IL-1β的表达.结论 模型组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改变明显且炎性因子IL-1β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01),而经甲氨蝶呤治疗后,大鼠滑膜组织病理改变减轻、炎性因子IL-1β的表达降低(P<0.001).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中MyD88表达升高,与正常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甲氨蝶呤治疗后MyD88的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中MyD88的表达明显升高,而甲氨蝶呤可以抑制MyD88的表达从而降低关节滑膜炎症因子IL-1β的表达,改善滑膜增生及炎性因子浸润等病理进程.

    作者:牟慧;蔡辉;姚茹冰;赵智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羽扇豆醇对肝细胞肝癌的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 体外探讨羽扇豆醇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MTT法检测羽扇豆醇对SMMC7721的毒性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羽扇豆醇作用SMMC7721细胞后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论 羽扇豆醇抑制SMMC7721的增殖,其能显著阻滞细胞在S期的聚集,促进细胞的凋亡.结论羽扇豆醇能抑制肝细胞肝癌(HCC)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对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和对细胞的S期阻滞相关.

    作者:梁勇;胡命宝;刘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重组蛋白HSP65-6×(IA2-P2)-His的构建、表达及分离纯化

    目的 构建HSP65-6×(IA2-P2)-His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分离纯化.方法 通过酶切酶连的方法将6×(IA2-P2)-His替换pET-28a-HSP65-6×P277中的6×P277,构建好的载体经DNA测序分析构建成功.乳糖诱导表达的蛋白经Ni+柱分离纯化.后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结论 HSP65-6×(IA2-P2)-His高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65%,超声破碎后蛋白以可溶性的形式存在于裂解上清中.Ni+柱纯化后蛋白纯度可达80%电泳纯以上.后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具有抗原性和His标签.结论 重组载体pET-28a-HSP65-6×(IA2-P2)-His成功转入BL21中,以可溶性的形式高效表达,该工作为进一步验证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作者:李泰明;韩萌萌;林旋;刘俊;吴洁;金亮;刘景晶;徐茂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干预在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误吸、反流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患者误吸反流的原因并给予循证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1例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误吸、反流的发生原因,并通过循证分析探讨合理的护理方法.结论 反流原因以腹胀、胃潴留,鼻饲方式,体位,药物不良反应等为主,参考相关文献,根据其诱因给予护理干预,有效避免了反流、误吸的再次发生.结论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应采取合适体位,每日评估其胃、肠道功能后调节鼻饲速度及流质量,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等措施,可有效降低误吸、反流.

    作者:胡敏芝;石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临床路径是针对某一特定疾病或手术所做的标准化的照顾计划,一般由医师、临床医学专家、护士以及医院管理者等多学科专业人员共同制定[1-2].近年来,我科将临床路径与护理流程相结合,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为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提供有序、有效的照顾计划,更好满足患者需求.我院2010年6月开始对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季明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手术室整体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效果影响的研究

    目的 评价手术室整体护理对乳腺癌围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并发症、满意率的影响.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120例择期手术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室整体护理,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对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论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SA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1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其不但可显著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同时也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瑞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的行为管理及失衡综合征预防探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长期透析治疗的患者发生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科长期透析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期间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论 (1)经比较发现,观察组行为管理中饮食及液体摄入、身体活动、心理-社会行为、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次数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下有利于改善医疗可控因素,提高患者的主观因素,对于预防透析失衡综合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其玉;徐红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及护理策略

    目的 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了解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并提出护理策略.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该院门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从发病诱因、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及预后等4个方面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论 8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中,上呼吸道感染、COPD急性发作是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分别占33.75%和31.25%;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及咳嗽为主要症状,分别占67.5%和50%;治疗规范组:45例患者,一周内症状完全控制或部分控制40例,占88.89%(40/45).治疗不规范组:35例患者,一周内症状完全控制或部分控制25例,占71.43%(25/35),两组间比较,症状控制差异显著(χ2=12.03,P<0.05).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不典型,规范化治疗和护理是决定预后与转归的主要因素.

    作者:嵇晓霞;陆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留置胃管患者意外拔管的效果初探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留置胃管患者意外拔管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0年11月留置胃管患者76例作为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而2009年6月-2010年2月留置胃管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意外拔管的发生率.结论 两组患者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组意外拔管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留置胃管患者意外拔管的发生.

    作者:王腊荣;严丽;江锡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药粉、中药膏在糖尿病足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探讨中药粉、中药膏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0例Ⅰ~Ⅲ糖尿病足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中药粉、中药膏换药,对照组使用碘伏纱布换药.结论 采用中药粉、中药膏换药有较高的治愈率,且愈合时间较短.结论 中药粉、中药膏这一外用型中药制剂具有抗炎消肿、活血化淤、祛腐生肌的功能,并能加快伤口愈合.在临床治疗实践中比碘伏纱布换药,创面愈合快,疗效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宾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某三甲医院2012年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该三甲医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和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该三甲医院2012年门诊处方6 152张,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论 6 152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1 188张,占19.31%,其中抗菌药物联用处方154张,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12.96%;3种给药方法中,注射用抗菌药物处方382张,占应用抗菌药物处方的32.15%;口服抗菌药物处方754张,占应用抗菌药物处方的63.47%.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涉及11大类,主要有6种不合理使用情况.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高,占34.82%.结论该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仍需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徐学君;徐德琴;程幼苗;丁曼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我院2012年1-10月份临床检出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细菌感染菌株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临床医师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该院2012年1-10月份各临床科室送检标本细菌培养菌株分析.对临床表现和细菌培养符合细菌感染患者,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菌药治疗后的观察.结论 共分离出病原菌80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4株(14.2%),革兰阴性菌 553株(68.7%).其他病原菌138株(17.1%).分离的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一、二代耐药率高,含酶抑剂的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革兰阴性杆菌平均敏感率达82.3%,亚安培南西司他丁依次对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敏感.按照或参考药敏结果用药患者病情好转的有653例,占81.1%.结论 对可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或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杆菌感染应选择敏感性较高的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等.该院大部分医师都能按照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或更换抗菌药物,药敏结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

    作者:武德廉;范秀英;刘洪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某二级医院常用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某二级医院常用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门诊处方500张,住院病历80份,对其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论 500张门诊处方中有269例使用抗菌药物,占53.80%;使用抗病毒药物182例,占36.40%;不合理用药处方共77张,占调查处方的15.40%.80例出院病例中,67例使用抗菌药物,占83.75%;使用抗病毒药35例,占43.75%;住院病例不合理用药21例,占调查病例的26.25%.结论 该二级医院用药合理性基本符合要求,但不合理用药现象仍然存在,应引起临床医师和药师重视,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医师、药师的理论水平,不断积累临床经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王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静脉用抗菌药物用药剂量及时间合理性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该院静脉用抗菌药物用药剂量及时间间隔合理性,规范静脉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 抽查该院从2011年6月-2012年10月开出的5 423张抗菌药物处方,对注射性抗菌药物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间隔进行分析.结论 5 423张抗菌药物处方中静脉用抗菌药物占39.87%(2 162/5 423),共涉及5大类16种抗菌药物;不合理的处方占33.95%(734/2 162),使用剂量不合理占21.66%(159/734);使用频度不合理占78.34%(575/734).结论该院静脉用抗菌药物用药剂量及时间间隔还存在一定不合理的地方,临床药师及医师应加强对抗菌药物药动学及合理使用相关规定的学习.

    作者:夏玉菡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我院儿科126例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该院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抽取2012年1-6月该院儿科上半年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病例126例,对患儿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论 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病例抗生素使用率99.2%;单一用药率54.8%,联合用药率44.4%;共选用13种抗生素,使用美洛西林钠为38.9%;静脉给药率100%.126例应用抗生素的患者中,经治疗后治愈4例(3.2%),好转122例(96.8%).总住院天数496 d,平均住院天数4 d.总费用17 676.81元,平均费用140.29元.结论该院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使用抗生素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需要进一步加以规范.

    作者:崔晓燕;侯广杰;焦皖颖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某三甲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该三甲医院基本药物配置、中标、供应、销售、价格等情况,为顺利、加快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导出该院HIS系统2012年1-6月基本药物配置、中标、供应、销售、价格等数据,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结论 该三甲医院在用基本药物品种数占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数的64.8%,基本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8.0%,基本药物销售集中于少数几个品种,尤其是价格较高的进口药品及进口分装药品;基本药物中标率较低;基本药物缺货率达19.7%;基本药物价格偏低,其中西药低价小品种或单价在10元以下的基本药物占基本药物总数的72.6%,中成药单价集中于10~50元.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在三甲医院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李培芳;方焱;杜德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方法及分化机制进展

    干细胞在体外特定条件下,可特异的向某种组织类型细胞进行分化,其中包括向心肌细胞分化.目前,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虽然具有这方面的功能,且其分化效率较一般成体细胞高,但是由于伦理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而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不仅取材方便,且没有伦理争议,是具希望的再生医学种子细胞,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目前对于体外诱导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方法的实验研究很多,主要包括化学试剂诱导和模拟体内微环境诱导两大类.该文就MSCs向心肌分化的体外诱导方法和分化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徐小红;朱智明;高连如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病机及治疗进展

    研究进展围绝经期指妇女从生殖功能旺盛状态逐渐过渡到失去生育能力的阶段,一般起始于40岁,整个围绝经期长达20年之久,几乎占人均寿命的1/3.在此期间卵巢机能逐渐衰退,雌激素含量明显下降,下丘脑-垂体-性腺组成的调节轴改变,导致代谢、精神、内分泌和神经各系统失衡.

    作者:倘余乐;段贤春;李琴;汪永忠;吴健;邾枝花;夏伦祝;萧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小儿脑性瘫痪膝过伸的康复与评估

    脑性瘫痪的患儿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和行走的姿势异常,膝过伸是其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影响患儿的行走功能和步态,国内通常有运动疗法、物理治疗、矫形器治疗等方法改善膝过伸状况,恢复患者的自主活动能力,严重的患儿需经由手术治疗改善.

    作者:阚秀丽;吴建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细胞内铜稳态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铜是人体必不可少微量元素之一,铜缺乏和过量均会导致机体的异常,如Menkes和Wilson病.机体及细胞铜代谢的调控和铜稳态维护至关重要,涉及到铜的吸收、分储、排泄等过程.目前的研究对铜的代谢和稳态维护主要机制已经有比较全面的新的认识,对铜稳态研究正在逐渐完善和深入.

    作者:艾文龙;程楠;韩咏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视教学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

    药剂学实验教学是药剂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将视频教学引入到实验教学中,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该文主要就视频教学在药剂学实验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进行了阐述,为整个药剂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作者:戚建平;卢懿;汪亚勤;吴伟;方晓玲;张奇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分组实践教学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中的应用

    为培养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学生的药学实践能力,结合<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特点,围绕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实践教学方法,融合课堂知识与药学实践,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养,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杨冬梅;刘丽;邾枝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冠心病与性激素关系研究进展

    冠心病的发病率存在着性别差异,绝经前女性冠心病发病率低,绝经后男女性冠心病发病率接近,反复发作的心绞痛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且可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心脑血管意外,流行病学统计男女心血管病死亡率约为3∶ 1[1].

    作者:徐锋;邹宝明;鲍正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与心血管疾病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环节.RAS调整着心脏、血管和肾脏的生理功能的平衡,对机体血压、血流以及内环境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作为RAS系统中又一关键调节因子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近年来备受关注,ACE2与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的研究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现将缺血性心肌病、原发性高血压、心率失常等疾病与ACE2基因表达的相关内容作一综述.

    作者:杨俊平;方五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药中重金属新型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中药中存在的重金属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各检测机构的高度重视,重金属超标已成为影响中药出口,阻碍我国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瓶颈,因此准确检测和限定重金属的含量已是当务之急.该文对国内外中药中重金属的行业标准进行了介绍,并对重金属新型的检测技术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同时还对该领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作者:章璐幸;孙平飞;吴惠芳;钱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及MR的应用

    突发性耳聋临床上并不少见,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研究表明其可能与病毒感染、血液循环障碍、内淋巴积水及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内耳相关解剖结构在影像学表现上受分辨率所限,常规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等虽不能特异性的明确病因,但根据异常信号影的表现,配合其他检查结果,可鉴别某些特定的病因.该文就目前的研究现状综述突发性耳聋可能的发病机制和MR技术在其中的运用.

    作者:李慧;余永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安徽医药》2005-2010年文献计量学分析

    目的 通过对<安徽医药>2005-2010年引用文献的分析,以了解该刊的发展状况,为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5-2010年<安徽医药>的参考文献量、引文中中英文对比、引文来源、自引比重及他引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论 该刊引用文献质量呈上升趋势,引用范围逐渐扩大,外文参考文献比逐年上升,中文文献中期刊比例明显增加.结论随着<安徽医药>影响力的增大,期刊吸收前沿科学和高质量论文的能力在不断增强,期刊学术水平在不断提高.

    作者:许鹏;官洪义;张瑞兴;叶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