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髌骨骨折术后早期及延迟康复治疗介入的临床疗效对比. 方法:抽取在某院进行治疗髌骨骨折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数字表法的原则,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患者各38例.研究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则进行延迟康复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WOMAC膝关节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WOMAC膝关节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相比研究组,参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1.05%>5.26%),数值差距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治疗运用于髌骨骨折患者的术后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膝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的佳康复疗法.
作者:毛玲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应用肠内排列术对患有广泛黏连性肠梗阻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患有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疾病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20例.采用常规肠粘连松解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肠内排列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肠梗阻手术操作时间和手术后住院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疾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肠内排列术对患有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熊汉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Meek植皮术用于小儿大面积烧伤修复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来某院就诊的60例大面积烧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将患儿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邮票植皮术修复,观察组给予Meek植皮术修复,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皮片存活率、皮片融合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指标参数.结果:经过修复后,两组患儿的烧伤均得到有效修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皮片融合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患儿皮片存活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在小儿大面积烧伤修复中应用Meek植皮术,修复效果较好,不仅能有效提高患儿皮片存活率,还能有效缩短皮片融合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有效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洪耀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外痔切剥辅助PPH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外痔切剥辅助PPH术的治疗方法,对照组仅采用PPH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8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00%,和对照组的54.00%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复发率为0,对照组为6.00%,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痔切剥辅助PPH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明显降低.
作者:彭志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的相关条件,总结剖宫产术阴道分娩的临床经验,提高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的成功率.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的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74例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年龄21~44岁,平均(29.5±4.1)岁;孕周32~41周,平均(39.0±1.7)周),另随机选取同期65例剖宫产术后剖宫产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年龄24~39岁,平均(30.5±4.2)岁;孕周37~41周,平均(38.3±0.9)周),判断两组的年龄、孕周、BMI、子宫下段疤痕厚度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差异,并分别对既往二次剖宫产术史的分娩结局和前次剖宫产术原因为产程停滞的分娩结局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年龄、子宫下段疤痕厚度、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BMI较对照组BMI低(t=3.698,P<0.05),观察组的孕周较对照组大(t=2.709,P<0.05).既往二次剖宫产术史的剖宫产率高于阴道分娩率(χ2 =4.865,P<0.05).前次剖宫产术原因为产程停滞的剖宫产率高于阴道分娩率(χ2 =5.8965,P<0.05).结论:符合试产条件的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是可行的,并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做好手术准备.
作者:高颖;黄引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细胞沉渣石蜡包埋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检查对于判断浆膜腔积液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某院收治的浆膜腔浆膜腔积液患者214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107例.参照组患者行单纯细胞沉渣石蜡包埋检查,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基础上联合实免疫组织化学病理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恶性肿瘤细胞检出率以及良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恶性肿瘤细胞检出率和良恶性肿瘤肿瘤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浆膜腔积液患者行细胞沉渣石蜡包埋检查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检查,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恶性肿瘤细胞检出率和良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优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雅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早期闭合复位经皮桡侧改良克氏针弹性外固定与经皮内外侧单根克氏针交叉固定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在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骨折患儿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桡侧改良克氏针弹性外固定术,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内外侧单根克氏针交叉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Flynn肘关节功能标准、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年,观察组Flynn肘关节功能标准评定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87%vs79.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P<0.05);(3)术后12周,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69%vs23.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早期行闭合复位,采用经皮桡侧改良克氏针弹性固定术疗效显著,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冰;李郑林;高彦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调脂方对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来某院治疗的70例血液透析患者(2015年11月~2016年9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70例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5例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常规维持透析+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组35例血液透析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调脂方治疗,分析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CRP、IL-6、TNF-a、TG、TC、HDL-c、LDL-c、BUN、Scr、ALT及AST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RP、IL-6、TNF-a、TG、TC、HDL-c、LDL-c、BUN、Scr、ALT及AST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患者CRP、IL-6、TNF-a、TG、HDL-c、LDL-c、Scr、ALT及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TC、BUN水平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调脂方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脂质代谢,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徐雪峰;张国胜;邢海燕;常冬梅;侯小静;岳改燕;朱广领;张攀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预防肺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探讨疗效和作用.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以116例因肺炎于河南省中牟县人民医院以及河南省中牟县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对照组.常规组给与常规抗生素治疗;研究组治疗方法为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联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进行治疗.每组患儿各58例,两处研究中心各29例,对两组患儿的预防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治疗效果好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预防肺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显著效果,降低了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的几率,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刘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HE4和CA125联合检测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某院2014年8月~2016年3月收治的卵巢癌患者30例设置为实验组,另选取同一时期的良性病变患者30例设置为常规组,选择同一时期的体检健康人群30例设置为对照组,对比3组受检者的血清HE4和CA125诊断阳性率,对比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阳性率.结果:相比其他两组受检者,实验组患者的血清HE4和CA125水平明显较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的血清HE4和CA125检测阳性率高于常规组,比较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血清HE4和CA125联合检测方式有利于早期卵巢癌患者诊断阳性率的提高,值得推荐采纳.
作者:黄定胜;陈亚珍;陈康荣;黎阳;叶晓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适龄女性药物流产后放置节育环进行临床观察,并且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间某院接收的自愿终止妊娠患者60例,行药物流产后上环,将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内接收的自愿接受人工流产后上环的患者6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在手术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观察组中患者总有效率可达到93.3%,对照组中临床有效率为80.0%;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中患者不良反应人数为3例,对照组中患者不良反应人数为8例,两组患者之间所存在差异较显著.结论:对自愿终止妊娠的适龄女性行药物流产后上环具有较好临床效果,临床有效率相对较高,且所出现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比较高,为临床上比较理想的一种方法,可推广应用.
作者:李晨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急性胃穿孔选择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胃穿孔患者70例参与研究,根据患者接受手术的方式分成两组,修补组利用单纯修补术治疗,切除组利用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修补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71%,切除组82.86%;修补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切除组;修补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1.43%,复发率为14.29%,切除组为17.14%、5.71%.结论:急性胃穿孔患者应该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合理选择单纯修补术或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以保证佳治疗效果.
作者:黄学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足月妊娠临界性羊水过少与妊娠结局关系,为临界性羊水过少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2月~2016年6月,132例纳入羊水过少组,216例纳入临界组,另随机选择同期接受羊水指数≥8.1cm、<18.1cm的产妇纳入对照组,入选对象500例.结果:临界组胎盘钙化率低于羊水过少组,临界组胎心音异常发生率、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羊水过少组、临界组、对照组胎心音异常、羊水污染、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界性羊水过少更易出现胎心音异常.
作者:王甜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作为观察组;另外52例患者采取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随访2年,根据髋关节功能 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综合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大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小于对照组的21.15%,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 Harris评分大于对照组,疗效优良率大于对照组,经t检验或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结合临床护理,可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少,预后良好,但手术创伤性较大,可作为手术耐受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朱雪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47例(165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比较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及视野等变化,术后随访远期并发症.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有156只眼(94.55%)视力显著提高(P<0.05);术后眼压下降(38.19±7.94 mmHg vs 15.17±2.67 mmHg,P<0.05),中央前房深度加深(1.62±0.34 mm vs 2.73±0.37 mm,P<0.05).所有患者术后视野无明显改变,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能加深前房、开放房角和降低眼压,提高患者视力,可达到复明和眼压控制的双重效果,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作者:严若华;潘泽军;吴振球;刘劲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选择某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2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主体,按患者入院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56例患者.甲乙两组患者均通过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而甲组患者加用针刺治疗,对比甲乙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评分、治疗有效率均优于乙组患者,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确切,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且治疗有效率很高,值得推广.
作者:赵永贤;张树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腰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有效性.方法:90例老年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患者(年龄65~75岁),随机均分为单纯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组(A组)、直射频针组(B组)和弯射频针组(C组),分别采取单纯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直射频针靶点热凝、弯射频针靶点热凝3种方法治疗,比较治疗后1d、1周、2周、4周、8周、24周时患者的腰臀痛VAS评分、简式McGill指数,并记录治疗中和治疗后的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d、1周、2周3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性下降(P<0.01);从4周后开始A组患者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4周、8周、24周后B组、C组患者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仍有显著性下降(P<0.05),且8周后B组患者VAS评分显著性大于C组(P<0.05).结论:腰椎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可起到长期缓解患者疼痛的目的,利用弯射频针比直射频针射频热凝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胡焓;荆萍;乔杰;袁峰;冯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总结脑动脉瘤开颅术后患者死亡原因并进行相关风险因素的探讨.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某科2010年1月~2015年9月138例脑动脉瘤开颅术后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风险因素的评估.结果:颅内再出血者51例,术后脑血管痉挛或脑缺血者48例,术后心脏骤停4例(因突发心梗),术后肺部感染17例,术后肾功能衰竭者3例,颅内感染6例,脑梗死9例.手术时机和Hunt-Hess分级均与死因具有相关性(列联系数分别为0.374和0.217,P<0.05).影响颅内再出血的相关风险因素主要为年龄和高血压(OR值分别为17.417和9.216, P<0.05),而影响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风险因素主要为年龄和Fisher分级(OR值分别为12.696和6.292,P<0.05),法舒地尔/尼莫地平的使用则是该脑血管痉挛或脑缺血的保护性因素.结论:颅内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是脑动脉瘤开颅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其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可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作者:应勇;郑伟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普外科急腹症患者腹腔镜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某院普外科接诊的急腹症患者当中择取50名,将其按照抽签的方式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n=25),对参照组行传统模式下的开腹手术,对实验组则行腹腔镜支持下的手术,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临床指标上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不同的手术治疗,实验组在手术时长、恢复进食情况、出血量、住院时长各项临床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症患者行腹腔镜手术,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张遂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腹腔镜下治疗小儿疝气开展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某院收治的70例接受腹腔镜下治疗小儿疝气的患儿进行护理研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的分成舒适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35例,其中舒适护理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舒适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小于常规护理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治疗小儿疝气的患儿进行舒适护理可以提高患儿的身体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彭海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晚期血液肿瘤患者的病情缓解作用.方法:采用样本对照的方法,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这一年期间,选取住院治疗的22例血液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成普通护理组和舒适护理组两组,各组11人.在治疗方法上,普通护理组主要是常规治疗及护理,而舒适护理组则是在常规治疗上进行舒适护理.在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患者满意程度以及入院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做好相关的数据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舒适护理组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而普通护理组出现1例并发症患者.在入院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方面,舒适护理组的评分也是高于普通护理组评分;而在满意度这方面,舒适护理组患者对护理的评分也高于普通护理组对护理的评分(P<0.05) .结论:在晚期血液肿瘤的临床护理中,舒适护理的效果较普通护理效果要好,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化疗后的毒副反应(免疫力下降、骨髓抑制、身体衰弱、炎症等),同时也让患者有一个好的生活质量,让患者保持一个满意而良好的心态,值得推广.
作者:张肖兰;梁翠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产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母乳喂养指导路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6年9月期间在某院分娩的16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在产科护理管理中分别行常规护理、母乳喂养指导路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泌乳开始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乳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孕产妇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技能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母乳喂养指导路径,可促进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郑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治疗的效果初步观察及护理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4月期间在某院接受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高于对照组25.0%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治疗中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晔;肖雪青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透析过程中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对评分分值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分值均有显著降低,其中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在SF-36量表中评分分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对患者实施专业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咏梅;李新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调查剖宫产手术后阴道分娩相关问题.方法:选择220例就诊于某院的前次剖宫产手术后有阴道分娩适应症的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2例患者剖宫产手术后阴道分娩的自然临产成功率是95.3%;46例患者由于宫缩乏力选择催产素,成功率是92%.在试产的过程中选择催产素与未选择催产素患者发生子宫破裂的概率为4.7%与8%.结论:如果患者一次剖宫产采取子宫下段进行横切口,并且已经超过一年再次发生妊娠的患者,无明显剖宫产指征的患者,可先选择阴道试产,并且结合患者产程变化选择催产素,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剖宫产的概率,从而减少母亲与婴儿的危险率.
作者:李趣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对改善宫颈癌患者自护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在某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常规组施以基础护理,研究组予以协同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自护能力均有一定改善,而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对宫颈癌患者施以协同护理,有利于增强患者的自护能力.
作者:陈小玉;曾白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超声波在颈动脉斑块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0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超声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斑块治疗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稳定斑块均明显增多(P<0.05),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长径、斑块厚度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稳定斑块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长径、斑块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脂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超声波治疗颈动脉斑块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稳定斑块,改善颈动脉斑块情况.
作者:刘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预见性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47例,采取常规专科治疗护理;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效果,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大于对照组,病情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协同提高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朱翠英;梁秀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LEEP治疗慢性宫颈炎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某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门诊收治的行LEEP治疗的慢性宫颈炎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门诊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行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焦虑、忧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DS、SA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LEEP刀治疗的慢性宫颈炎患者优质护理,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舒适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多项措施,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陈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研究新产程标准第二产程时长对母婴结局的探讨.方法:抽取某院200例初产妇当做研究对象,按照新产程标准,第二产程超过2h的114例患者设为研究组(A组),第二产程不到2h者8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B组),研究组依据第二产程时长差异又能够分为甲、乙、丙组,比较4组母儿终结局.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甲组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乙组以及丙组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甲组、乙组里面的新生儿不良结局出现率都高于对照组(P>0.05),丙组里面新生儿不良结局出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下,第二产程时长处于2~2.5h范围内会对分娩方式产生影响,处于2.5~3h范围内会对分娩方式以及产妇结局造成影响,超过3h会对分娩方式以及母儿结局造成影响.
作者:邓萍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拔牙与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齿槽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齿槽外科收治的80例拔牙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无痛微创拔牙技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拔牙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疼痛率、术后感染率及拔牙完整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无痛微创技术拔牙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感,并可降低术后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郑永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00例,按照数字随机方式将100例初次肺结核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5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应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在治疗依从性方面,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肺结核患者提供科学和合理的护理干预,能让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有效提高,进而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作者:刘苗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在儿童口腔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7月期间在某院接受治疗的龋齿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分别接受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和常规窝沟封闭术治疗,比较两组患牙的封闭保存率和龋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牙0.5年封闭剂保存率96.2%,1年保存率92.6%,2年保存率88.9%;对照组患牙0.5年封闭剂保存率88.9%,1年保存率70.3%,2年保存率62.9%.两组患牙1年、2年封闭剂保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治疗龋齿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赵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某院住院部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血压控制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血压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
作者:陈宏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垂体后叶素不同给药方法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肺结核咯血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将8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间隔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实验组患者选择持续静脉滴入垂体后叶素.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肺结核咯血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持续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期间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咯血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严密观察.
作者:刘梦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胃穿孔患者手术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胃穿孔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干预模式来干预对照组(40例)患者,实验组(40例)患者则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老年急性胃穿孔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让手术效果有效提高,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芝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留置导尿发生漏尿率及发生漏尿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某院120例住院期间首次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留置导尿发生漏尿率、发生漏尿时间及住院期间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漏尿率为70.00%,观察组为16.67%,漏尿率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导尿1~3d、3~7d、7~14d及>14d时,对照组漏尿发生例数分别为7、8、14、13例,观察组分别为0、0、4、6例,观察组漏尿例数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尿路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留置导尿漏尿发生率,还延长了留置导尿发生漏尿的时间.
作者:苏敏仪;覃智颖;邓桂洪;黎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和平县多耐药性结核病患者健康教育及防控策略进行探讨.方法:于2015年2月~2016年1月选取和平县240例耐药性结核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取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者各120例,于制定防控策略的基础上,仅对对照组实施传统的防控措施宣传,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对耐药性结核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并观察两组结核病患者的认知度情况、焦虑自评量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量表(SDS)评分,治疗依从性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耐药性结核病患者的认知度评分为(90.87±6.25)分,SAS评分为(31.84±5.21)分,SDS评分为(30.22±5.83)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制定防控策略,对多耐药性结核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其认知度评分,改善抑郁、教育的负面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以此促进身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及疾病防控中推广实施.
作者:刘锐敏;袁道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采用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理收集某院在2015~2016年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联合治疗的方法,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比.结果:采用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联合治疗的观察组在治疗后,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的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采用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溃疡愈合率高,缓解溃疡症状的效果,是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罗金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采用川贝养亲口服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8月~2017年2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川贝养亲口服液,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1)与对照组(62.5%)对比,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7.92%)明显更高,P<0.05;(2)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的FVC、FEV1.0、PEET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0、PEET明显更高,P<0.05;(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贝养亲口服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王槐明;刘寿洪;马小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某院于2013年4月~2016年3月接收的宫外孕患者90例,并随机均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其中单一组患者仅采用氨蝶呤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则采取氨蝶呤(MTX)与米非司酮的联合治疗方法,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5d后,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5.15%,而联合组治愈率为96.56%,两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头晕、皮疹、胃肠不适、白细胞下降、口腔溃疡、肝功能异常等)发生情况,其中联合组患者发生率为24.21%,相较于对照组的35.83%,差异不甚明显,患者经及时处理后均恢复正常,两组差异经统计学检验后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临床宫外孕治疗相较于单一药物治疗具有理想效果,患者治愈成功率高,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张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析头孢呋辛钠治疗妇科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妇科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93例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46)、观察组(n=47).对照组患者给予替硝唑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头孢呋辛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3.6%,不良反应发生率是4.3%,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69.6%、21.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03、6.323,P<0.05).结论:在妇科盆腔炎患者治疗中应用头孢呋辛钠的临床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应用与推广的治疗药物.
作者:王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观察对痔疮术后创缘水肿患者中给予地奥司明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5例痔疮术后创缘水肿病人,按照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将不同时刻水肿积分、创面愈合时间、临床疗效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水肿积分在组间、时间和相互作用方面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本组内每两个时刻水肿积分和不同时刻组间数据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临床疗效分布及总有效率组间差异也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痔疮创缘水肿实施常规疗法的同时另给予地奥司明片不仅可以减轻水肿症状,还可促进创面愈合,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张伟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当归芍药汤辨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某院小儿内科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者100例(2013年7月~2016年2月),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实施当归芍药汤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 结果:两组患者通过不同治疗后,观察组过敏性紫癜患者总有效率(96.00%)明显优于对照组过敏性紫癜患者(78.00%),P<0.05. 结论:在对本次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当归芍药汤辨证治疗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适合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任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配合抗生素治疗酒精型消化溃疡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某院收治的酒精型消化溃疡72例,分为两组,A组用兰索拉唑配合抗生素治疗,B组用奥美拉唑配合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疗后腹痛消失时间优于B组,P<0.05;A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总有效率、复发率分别为5.56%、94.44%、2.78%,优于B组的16.67%、77.78%、19.44%,P<0.05.结论:与奥美拉唑配合抗生素治疗酒精型消化溃疡的效果相比,采用兰索拉唑配合抗生素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赵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啶用于老年术中高血压患者白内障手术的效果.方法:将102例行表面麻醉下单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B和对照组,各34例患者,比较3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MAP、HR、SpO2、VRS、Ramsay评分,及手术前后焦虑评分、患者满意度等.结果:A、B组患者T2、T3、T4的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A组患者T2、T3、T4的HR也低于B组(P<0.05);A、B组患者T1、T2、T3、T4的Ramsay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A组患者T2、T3、T4的Ramsay分级高于B组(P<0.05).A、B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复合表面麻醉用于老年术中高血压患者白内障手术具有较好镇静、控制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郑艺;李兴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从某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将其随机生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对照治疗,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在开始妇科腹腔镜手术之前,对对照组患者注射一定数量的生理盐水,对观察组患者注射相同数量的右美托咪定药物,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情况.结果:将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术后烦躁等不良反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药物,不影响患者苏醒的意识恢复、呼吸及拔管条件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海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静脉吸入复合全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某院收治的128例行妇科手术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4例.麻醉方式均为静脉吸入复合全麻,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诱导前10min静脉泵注浓度为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使用相同方式泵注10ml 0.9%NS溶液.结果:相较于用药前,观察组患者的各时间段心率以及血压均无显著变化,P>0.05;在建立气腹后到30min时,上述指标均比对照组低;用药后10min~气腹后30min,观察组的BIS分数、Ramsay分数镇静、拔管时长、呼吸恢复时长、定向力恢复时长、唤醒时长、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妇科疾病患者,将右美托咪定作为麻醉辅助用药,镇静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黄导;黄东玲;刘雪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采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月子宫全切除术后施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镇痛泵药物为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观察组镇痛泵药物为地佐辛、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对比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镇痛效果VAS评分、舒适程度BCS评分、不良反应率.结果:(1)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VAS评分明显更低,P<0.05;(2)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 BCS评分明显更高,P<0.05;(3)与对照组(36%)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明显更低,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程度更高.
作者:曾德锋;叶惠艺;叶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枸地氯雷他定胶囊联合人胎盘组织液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2016年2月~2016年9月慢性荨麻疹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枸地氯雷他定胶囊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人胎盘组织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情况及复发情况. 结果:4周治疗后,治疗组治疗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率为75.0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停药4周后,治疗组复发率为10.00%,对照组复发率为35.00%,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枸地氯雷他定胶囊联合人胎盘组织液可以有效治疗慢性荨麻疹,降低复发率.
作者:黄圣波;田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加味六味地黄丸治疗顽固性肝肾阴虚型头痛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146例肝肾阴虚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73例)和加味六味地黄丸组(73例),常规治疗组按照常规头痛治疗方法予以治疗,加味六味地黄丸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按照常规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头痛症状及伴随症状改善程度,以及随访期间有无复发.结果: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1个疗程后头痛及伴随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86.3% vs 54.4%,P<0.05),尤其对于偏头痛、脑血管痉挛性头痛和不能分类头痛疗效显著(P<0.05),且随访期间未复发.结论: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对顽固性肝肾阴虚型头痛中的偏头痛、脑血管痉挛性头痛和不能分类头痛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无毒副作用.
作者:张海;叶佐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丁咯地尔在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于2014年7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76例,随机将病患分成观察组(38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预防脑血管痉挛的发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咯地尔对脑血管痉挛进行预防,比较两组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不良反应率与血清S-100B、EPO、MMP-9指标.结果: (1)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观察组为5.26%,对照组为18.42%,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2)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EPO、MMP-9、S-100B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3)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2.63%,对照组为5.26%,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利用丁咯地尔预防脑血管痉挛,有利于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能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深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选择布地奈德混悬液+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方法对小儿哮喘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配合开展护理工作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4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小儿哮喘患者111例作为实验对象,分组依据为布地奈德混悬液+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方法治疗过程中,配合开展不同的护理工作.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通过对比症状消失时间,以突出治疗配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干预价值.结果:在症状消失时间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哮喘患儿之间凸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哮喘患儿,临床在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方法进行治疗过程中,配合展开整体护理干预,可以将药物副作用显著减少,进而将哮喘疗效明显提高.
作者:周晓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用于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在2015年2月~12月诊治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20例进行治疗分析,根据患者选择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60例,研究组患者选择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单纯的化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缓解率和治疗中出现的毒副作用统计.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缓解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缓解率为66.7%,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从治疗毒副作用上看,研究组患者中有6例出现了恶心、呕吐等毒副作用,对照组患者中有14例出现了毒副作用,两组数据相比P<0.05,表示研究组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更高.结论:在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选择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其可以有效缓解肿瘤细胞的扩散,并且治疗毒副作用少,患者在治疗中生活质量得以提升,安全性高,有着积极的临床治疗价值,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亢崇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术中及术后注射替罗非班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 观察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30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术中出现无复流的效果.方法:2012~2016年患AMI并行急诊PCI患者538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253例)与常规治疗组(285例),观察两组患者30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30d MACE事件发生率及术中出现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替罗非班能降低A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率并减少AMI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现象.
作者:陈小亮;江洪;王仲华;胡大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喹硫平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某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62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均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舍曲林结合常规心理干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喹硫平进行治疗,均以8周为1疗程,1疗程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显效率为70.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9%,显效率为35.48%;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见出现严重用药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中困倦、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喹硫平应用于强迫症的治疗中疗效明确,安全可靠,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刘燕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讨莫西沙星片在门诊口服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2月~2015年11月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共计6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32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400 mg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实施口服莫西沙星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西沙星片在门诊口服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显著,安全度较高,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石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联合复方芦丁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76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38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复方芦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加用松龄血脉康,经过3个月的治疗之后比较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压分别为(150.86±3.98,98.74±2.66)mmHg和(151.12±3.87,97.23±2.82) mmHg,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分别为(133.52±3.61,81.27±3.29)mmHg和(142.52±3.16,86.98±4.21)mmHg,组间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潮热盗汗、烦躁易怒、失眠多梦以及头晕头痛症状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松龄血脉康联合复方芦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降压效果佳,适合推广.
作者:黄广财;梁能;刘宇;梁进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胸腺肽联合抗生素用于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某院于2013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氧疗等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总有效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8%,且观察组患者治疗10d后的FEV1和FEV1/FVC值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16.67%)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胸腺肽联合抗生素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时秀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探讨右美托嘧啶用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辅助镇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2016年8月某院收治的100例神经外科术后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2例给予右美托嘧啶联合常规西药镇痛治疗的方法,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西药进行镇痛治疗,并将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评估镇静状态,同时进行术后应用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6h、12h、24h进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Ramsa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右美托嘧啶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辅助镇痛的疗效较佳,镇静效果优良,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张国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某校2015级45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无论是否有临床护理工作经历,经过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 、护理专科操作技能和护理科研能力均明显提高(P<0.05);无临床护理工作经历的研究生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和交流沟通与协作能力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临床决策力、临床护理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经过临床实践培养提高均不明显(P>0.05).结论:建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实践开始前首先评估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有针对性的安排实践内容,制定个性化的临床实践培养方案.
作者:明钰;胡海;史艳莉;张红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为制定医院感染重点防控措施和方向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床旁逐个调查和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方法,对医院2010年7月13日、2012年2月2日、2014年7月20日、2016年7月15日0∶00~24∶00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2010~2016年应监测8390例患者,实际监测8327例患者,实查率为99.25%;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30%,感染例次率为5.07%;ICU医院感染现患率高,为20.83%,感染例次率为30.83%;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首,占57.94%;医院感染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假丝酵母菌属;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6.12%,治疗用药使用率23.15%,抗菌药物使用送检率为9.49%.结论:通过对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4年数据的比较与分析,了解到医院感染的变化及趋势,有助于加强今后针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作者:李源;金学兰;谈宜斌;吴松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现状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收集1995~2014年某三甲医院具有完整资料的大肠癌患者1037例,对资料进行生存分析和cox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一共纳入患者1037例,其中男性603例,占58.1 %;女性434例,占41.9 %;患者平均年龄为58岁;大肠癌患者切除术后1年生存率为91.2%,5年生存率为63.5%,10年生存率为54.2%,20年生存率为44.9%;大肠癌患者BMI越大,患者生存率越高;对于Dukes'分期,B期发生死亡的风险是A期的2.34倍,C发生死亡的风险是A期的3.78倍,D期发生死亡的风险是A期的15.03倍;直肠癌死亡风险是结肠的1.27倍;有慢性便秘史的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是没有的1.26倍;术后无化疗的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是有的2.59倍.结论:本研究的生存率结果与国外研究类似,研究显示,BMI、 Dukes'分期、化疗、家族肿瘤史、慢性便秘史、肠梗阻都是患者术后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
作者:吴振兴;黄智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某院近3年来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对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进行合理指导.方法:研究开展的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15年12月,对该时间段内某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现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总结.结果:在3年时间内,某院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数量为7125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680株,占比23.58%;铜绿假单胞菌1405株,占比19.72%;鲍氏不动杆菌1229株,占比17.25%;肺炎克雷伯菌975株,占比13.68%.在检出率上,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大肠埃希菌产ESBLs出现增加趋势;对肠杆菌科细菌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挫巴坦、鲍氏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出现了明显提高.结论:近3年来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的增长速度较快,对耐药性加强监测,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使用的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邱立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能够客观体现本科生参与开放、创新型实验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与指标.方法:收集2010~2015年度某学院开展开放、创新型实验项目相关数据,采用加权TOPSIS法处理数据,计算相对接近度并排序.结果:相对接近度结果显示2010~2015年间,本科生参与开放、创新性实验教学质量呈上升趋势.结论:加权TOPSIS法评价实验教学质量,能体现实际教学情况与评价指标的相互关系以及反映实验教学质量.
作者:李婷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针对肿瘤热化疗联用中的药物浓度场分布问题,分析肿瘤微血管中以及组织液中影响药物分子运动因素的影响,构建椭球形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分布的物理模型,并仿真重建肿瘤域药物浓度分布.结果表明,肿瘤区域药物浓度分布呈由中心向四周递减的趋势,本研究为从理论层面上探索肿瘤热化疗中药物浓度场分布提供了数学依据.
作者:李景华;田雯;王明慧;李星星;刘朦朦;张丰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持续质量改进在检验科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新形势下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检验科设备的管理工作中,采用改进和控制模式制定出解决方案,实施流程改进,分别评估和比较各科室和患者对检验科检验前后的结果满意度以及各项检验标本不达标率.结果:管理后,各科室和患者对检验科检验结果满意度明显更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施管理后的健康体检标本不达标率、门诊患者的标本不达标率及住院患者的标本不达标率明显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形势下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提高检验样本的合格率,同时提高了医务人员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对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频;曾碧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脓毒症致急性肺损伤患者入院不同时间血清皮质醇、TNF-α和NF-κB浓度变化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某院呼吸内科和 ICU所有脓毒症致急性肺损伤患者268例,于入院第1d,3d,5d,7d分别抽取患者静脉全血进行皮质醇、TNF-α和NF-κB的检测,通过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上述指标与病情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入院第1d血清皮质醇、TNF-α和NF-κB水平高,第7d低,死亡组患者血清所有指标均高于生存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入院第1d和第3d皮质醇、第1d和第5d TNF-α、第3d和第5d NF-κB是反映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脓毒症致急性肺损伤患者持续性监测血清皮质醇、TNF-α和NF-κB浓度能对其预后的判断带来一定的益处.
作者:应盼;潘景业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