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娟娟;李旭琴
本文概述苯二氮(草)类镇静催眠药的药物依赖性表现特征和形成因素;以及避免发生药物依赖性,正确合理使用苯二氮(草)类药物的基本原则.
作者:张开镐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患者,女,77岁.因反复心悸、胸闷3年,加重伴咳喘、下肢浮肿4d,于1998年2月17日入院.1997年体检时发现血糖偏高,诊断为糖尿病Ⅱ型,即给予饮食控制,格列本脲(优降糖)5mg,qd,口服,血糖一直控制在正常范围.近3年来,反复出现心悸,胸闷,曾在多家医院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心衰”,给予中西药治疗,病情仍时有反复.
作者:王永标;宋峻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临床常给予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口服普萘洛尔(心得安),以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可能.肝硬化患者口服普萘洛尔诱发肝性脑病比较少见,我们在治疗中遇到1例,报告如下,以引起注意.患者,男,46岁,因呕血、黑便1天于1998年10月20日入院,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病史,一年前曾因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入院体检:T 36.5℃,P 108次/min,R26次/min,BP 100/60mmHg(13.3/8.0 kPa),神志清晰,查体合作,皮肤、粘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双下肢轻度浮肿.
作者:王增宝;邹鸿雁;李红霞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对临床应用倍氯米松鼻喷雾剂(伯克纳)引起鼻中隔穿孔患者进行追踪观察,分析诱发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1996~1999年应用本品2支以上的178例住院患者,应用鼻窥镜连续追踪观察3~6个月,对鼻中隔病变过程进行临床分析研究.结果:在178例中,鼻中隔粘膜明显缺血12例(6.74%),鼻中隔粘膜变薄6例(3.37%)鼻中隔粘膜缺损3例(1.69%),鼻中隔穿孔5例(2.81%).结论:严格按照本品说明书操作,并在喷鼻时改变持瓶方法;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前后慎用或禁用本品;凡连续应用本品者,应每月进行鼻中隔检查,以预防鼻中隔穿孔.
作者:龙玲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本文介绍我院自1996年成立ADR监测小组以来,在制定并实施ADR监测报告制度,做好ADR报告的收集、整理、评估、归档等方面所做的一系列监测工作,并如实地阐明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开展ADR监测工作的体会与建议,为我国在县(市)级医院开展ADR监测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作者:唐叶秋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对肺结核治疗的影响及相应对策.方法:对18例抗结核期问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值为正常值上限(ULN) 2~6倍的患者,均给予保肝治疗,其中13例AST为2×ULN~4×ULN患者,维持原方案治疗,5例AST为4×ULN~6×ULN患者,将利福平改为利福喷丁治疗.结果:17例患者完成化疗,仅1例AST为5×ULN的老年男性复治患者因出现恶心、食欲不振和黄疸中止化疗.结论:如AST<6×ULN而无其他毒副反应,抗结核治疗可继续进行,加用保肝治疗,AST可恢复正常.
作者:马国尔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甘利欣(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是目前临床治疗肝炎较为常用的药物.近年来,我院临床发现甘利欣静脉滴注引起过敏性休克2例,报告如下.例1,男,33岁,因患“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于1996年1月20日入院,第1次给予甘利欣15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约20min后,患者即感喉部发紧、心悸、气促,出现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及胆汁,当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颤抖,血压测不出,呼吸节律不齐.
作者:于永洲;李刚;于强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托吡酯(topivamate,TPM)是由比利时杨森Cilag公司1995年在英国上市的一个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新型抗癫痫药.1999年由中国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在中国上市.化学名称为:2,3∶4,5-双-O-(1-甲氧亚乙基)-β-右旋吡喃氨基磺酸酯[1],其化学结构式为:TPM的化学结构与其它抗癫痫药不同.
作者:翟所迪;屠巴丽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笔者于1999年5月21日~6月11日赴瑞典乌普萨拉参加由WHO国际药品监察合作中心组织的第五届“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有来自23个国家药政管理部门、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药品使用单位的医生、药师等23位代表,其中有10个国家为WHO国际药品监察合作计划的成员国.
作者:张素敏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第2节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是一切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它通过描述疾病(与药物有关的事件)在人群、时间和地区的频率分布特征,变动趋势,通过对比提供疾病发生和变动原因的线索,为进一步的分析性研究打下基础.描述性研究包括生态学、纵向(监测)和横断面研究三种基本类型.本节主要介绍生态学和横断面研究方法在药物不良反应调查中的应用.ADR监测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体系,不再赘述.
作者:詹思延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曲安奈德(曲安缩松)作用机制与可的松相似,效力比可的松强20~30倍,该制剂吸收较慢,抗过敏抗炎作用强而持久,肌注后数小时内生效,作用可维持2~3周.在骨科常以此药作局部封闭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滑囊炎等病.不良反应多为全身性荨麻疹、支气管痉挛、月经紊乱、视力障碍.
作者:赵磊;张国宝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本文回顾了自60年代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研究以来,传统上所采用的监测方法,包括自发报告、医院集中监测和处方事件监测各自的优缺点及在不良反应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与地位;介绍了自70年代起在北美及欧洲建立的主要的大型自动记录数据库,目前在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及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计算机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因果关系评价中的应用等,并对从单纯的药物不良反应研究发展到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杜勇;王永铭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患者,男,63岁,因头痛、流涕于1996年9月15日上午10时经单位医务室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柴胡注射液4ml肌注,口服头孢氨苄和感冒清热冲剂(均为正常剂量)后,体温退至正常.晚19时自觉畏寒、乏力,自测体温37.3℃,口服解热镇痛片1片,约15min后,突然出现胸闷、气喘,此症状急剧加重,即入院.查体:血压120/80mmHg,意识不清,双瞳孔等圆轻度散大,下颌呼吸频率102次/min,双肺呼吸音低、弱,心界不大,心律齐,心率120次/min,心脏各瓣膜未闻病理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不肿,诊断为急性呼吸衰竭.
作者:李悦平;赵丽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患者,女,45岁.因咳嗽数日,有痰,无发热,于1999年2月15日上午来我院内科门诊就诊.根据检查诊断:右下肺炎,给予青霉素V钾片及止咳化痰药.患者于中午约12:30在家中服下青霉素V钾2片,约0.5h后,出现呼吸困难并进行性加重,伴意识丧失,被急送我院急诊科.查体:意识丧失,颜面,口唇重度青紫,无大动脉搏动,四肢凉,呼吸约5~6次/min,呈明显吸气性呼吸困难,诊断为:急性喉头水肿,立即给予肾上腺素1mg皮注,地塞米松10mg静注,约10min后,患者呼吸困难好转,约20次/min,BP188/118mmHg,心率140次/min,继用地塞米松10mg静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200mg静滴,葡萄糖酸钙10ml静滴,氨茶碱0.25g静滴,患者意识一度好转,发绀减轻,但患者喉鸣音逐渐加强,呈高调响亮,双肺哮鸣音增多,行气管切开术,在术中患者心跳骤停,抽搐,经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王秀云;方娟娟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MS Contin)是近年卫生部为贯彻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而推荐给中重度癌症疼痛患者首选使用的止痛药品,因其采用天然全分散溶解型控制释放系统,能控制药物均匀释放,使血药浓度平稳,且不受胃肠蠕动及食物影响,避免了血药浓度大幅波动所致的不良反应及疼痛再现,可确保12h疗效的稳定,有效控制疼痛,显著改善病人睡眠,提高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自上市3年来,已经成为广泛使用的口服强效镇痛药.
作者:贾连城;朱蓓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患者,女,60岁.因患右肺癌为行化疗于1998年10月5日入院.于10月22日开始化疗,此前一天20:00给予泼尼松20mg口服,当日化疗前半小时给予异丙嚓25mg肌注,雷尼替丁150mg、地塞米松10mg静推,9:30紫杉醇(泰素)24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溶液静滴.当泰素浦入2min时,患者突然出现全身皮肤发红、心慌、口唇发绀,继之面色苍白、大汗、脉搏细数.查体:意识模糊,听诊心肺无新体征,血压150/90mmHg(20/12kPa),脉搏130次/min,呼吸30次/min,考虑为变态反应,立即停用泰素,更换液体,吸氧,地塞米松5mg静推,约5min意识清醒,半小时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生命体征平稳.
作者:刘桂覆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临床工作中,经常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过敏因素导致的皮肤疾病,尤其是重症药疹,能迅速有效地控制病情.糖皮质激素自身很少发生变态反应,但我院1例患者因药疹经地塞米松治疗后皮疹加重.
作者:徐洁;李民英;常建民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药物导致血尿的情况.方法:搜集中国药学文摘1994~1998共5年刊载的药物性血尿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药物性血尿273例,涉及中西药51种,其中复方双氯芬酸片(感冒通)152例占55.4%.结论:药物导致血尿应引起重视,复方双氯芬酸片处方应重新评价.
作者:方娟娟;李旭琴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患者,男,57岁.患神经衰弱病史30余年,高血压病史10余年,既往一直应用复方降压片维持血压.自1997年10月开始改服盐酸氟桂利嘹胶囊10mg,qn,用于降压,改善脑供血及睡眠.服用半年后,自觉出现失眠加重、饮食减少、体重减轻,继之逐渐出现静坐不安、心情郁闷、烦躁、震颤、焦虑等症状,严重时出现了假想甚至自杀倾向.为防止出现意外及对所患疾病给予治疗,经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诊为:抑郁型神经官能症.
作者:刘茂顺;范建荣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提高临床诊治药物性肝炎的水平.方法:对1994~1998年期间的病毒性肝炎入院的患者,按病史、治疗、临床症状、肝功能试验、病原学标志,以及停药后的效应作综合诊断,后确诊36例为药物性肝炎.结果:36例药物性肝炎中,中草药占15例(41.7%),抗结核药8例(22.2%),抗生素4例(11.1%),磺胺类1例(2.78%),性激素、非甾体抗炎药,抗糖尿病药及抗肿瘤药分别为2例(5.56%).36例药物性肝炎中35例为急性,仅1例为慢性.36例患者经治疗全部痊愈.结论:对病人,尤其肝肾功能不全者,药物的选用、剂量和疗程一定要慎重,并应加强ADR监测和对器官功能作定期检测,以预防药物性肝炎的发生
作者:黄惠宜 刊期: 199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