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李立华

关键词:个体化诊疗, 体质, 慢性心力衰竭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CHF)是许多心血管疾患的终结局,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力衰竭发生.如何降低CHF的复发率和病死率,是目前研究的重点.笔者通过回顾近年来相关的临床文献,对CHF的现代防治进展进行了阐述,从西医、中医药治疗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终发现个体化的中医体质辨识在改善CHF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方面正逐步体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放射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放射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工作的临床影像技术医师49名及护理人员16名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入组观察时间段内病例数均为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护理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比较两组的整体护理质量、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情况、两组放射科医师对护理满意情况以及两组干预后的造影剂泄露比例及重复扫描比例.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整体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放射科医师对护理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造影剂泄露及重复扫描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整体质量,患者满意度及医师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降低造影剂泄露及重复扫描的比例,提高放射科工作效率.

    作者:付忠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药学服务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药学服务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经我院临床确诊后进行住院治疗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病例,根据就诊顺序编号单双号分成两组.对照组(单号)43例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试验组(双号)43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不良反应发生以及用药依从性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6.23±1.62) mmol/L]、餐后2h血糖[(8.34±2.43)mmol/L]、不良反应发生率(6.98%)均低于对照组[(9.56±2.64)mmol/L、(14.65 ±3.70) mmol/L、32.56%],试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95.35%)高于对照组(72.09%)(P<0.05).结论 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药学服务,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用药依从性,减少用药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婷婷;巫俊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股骨头坏死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疾病特点仍无定论,一经发现患者大部已进入股骨头坏死中、晚期,此时股骨头常呈现出骨塌陷或者变性坏死,病理进程不再可逆,这时患者往往需要承受手术带来的创伤.临床上对于其早期诊断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总体上的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满意,随着生物工程研究的深入,非手术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现对股骨头坏死非手术治疗方式作一综述.

    作者:满达;赵建民;刘瑞;李强;王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及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CRP)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75位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CRP治疗并评价治疗后1、3个月的效果,分析复位前及复位后3个月的中文版的眩晕障碍量表(DHI)及UCLA眩晕调查问卷(U-CLA-DQ)评分.结果 首次CRP后1个月的总有效率为90.67%,首次CRP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为89.3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前及首次CRP后3个月的DHI评分及UCLA-D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价为治愈的52例患者中,有13.46%的患者仍反复出现眩晕.结论 CRP治疗BPPV效果显著,患者治愈率高,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但是部分治愈患者仍然残留眩晕需要进一步处理.

    作者:王振英;陈国锋;李灶容;胡永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行膝关节周围骨折术的患者82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锻炼效果,评价指标包括治疗有效率、膝关节活动范围和膝关节功能.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8,P<0.05);研究组患者膝关节ROM为(100.35±5.47)°、Lysholm评分为(84.29±4.42)分,与对照组(76.38±6.11)°、(62.45±4.7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早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患者进行综合康复训练,能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

    作者:樊晓红;王梅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慢盆灌肠液在输卵阻塞性不孕症复通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慢盆灌肠液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复通术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 1月于佛山市中医院住院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复通术后患者7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宫腹腔镜输卵管复通术后未作干预处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慢盆灌肠液保留灌肠,疗程3个月.测定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5天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随访患者1年内的总妊娠率和宫外妊娠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宫腹腔镜复通术后第1天CRP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第5天,观察组的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总妊娠率(57.50%)显著高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 慢盆灌肠液保留灌肠可显著降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复通术后的炎症水平和提高妊娠率.

    作者:吴丹;陈伟志;郭李燕;叶翠芬;罗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球头型鼻泪管置入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性疾病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球头型鼻泪管置入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DCR)治疗鼻泪管阻塞性疾病(NDO)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7例ND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微创组(65例92眼)和常规组(102例119眼).微创组采用球头型鼻泪管置入术治疗,常规组采用DCR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微创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89%,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球头型鼻泪管置入术与DCR治疗NDO的效果相当,而前者在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刘家艳;卢亚梅;周致炎;周元清;朱素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营养干预对高职女生轻度缺铁性贫血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营养干预对高职女生轻度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方法 对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校的1103名高职女生进行体格检查,分析血常规检查结果,选取其中90例血红蛋白90~110 g/L的轻度贫血女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8个月的营养干预,干预前后均进行血常规检查和问卷调查以评价营养干预的效果.结果 营养干预后,所有研究对象的血红蛋白(Hb)含量、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标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干预后所有研究对象膳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发生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干预能有效纠正高职女生轻度缺铁性贫血.

    作者:王寿华;赵晓田;宋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院正面临着更多挑战,医院管理需要更加精细化,信息化需求也越来越高、涵盖范围越来越广,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再次出现新的高峰.本文分析了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根据作者的实际经验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加强医院信息化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戴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早期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8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手术效果方面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组与对照组术后焦虑评分分别为(45.67±3.28)分和(77.01±4.25)分,住院时间分别为(3.38±0.98)d和(5.52±1.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45%(P<0.05).结论 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平英;徐汉荣;叶玉桃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利普刀联合中药散剂治疗慢性子宫颈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利普刀联合中药散剂治疗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84例慢性子宫颈炎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利普刀联合中药散剂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利普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为95.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阴道流液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利普刀联合中药散剂治疗慢性宫颈炎效果显著.

    作者:鲍海燕;王铎;陈育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西帕依固龈液联合金栀洁龈含漱液治疗慢性牙龈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西帕依同龈液联合金栀洁龈含漱液治疗慢性牙龈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牙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行超声波洁治术,对照组术后采用生理盐水进行漱口,观察组给予西帕依固龈液联合金栀洁龈含漱液.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疼痛和肿胀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的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I)、龈沟出血指数(SBI)、口腔卫生指数(OHI-S).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充血和肿胀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GI、PI、SBI、OHI-S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帕依固龈液联合金栀洁龈含漱液可有效提高慢性牙龈炎的治疗效果,且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更早.

    作者:吴志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许多心血管疾患的终结局,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力衰竭发生.如何降低CHF的复发率和病死率,是目前研究的重点.笔者通过回顾近年来相关的临床文献,对CHF的现代防治进展进行了阐述,从西医、中医药治疗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终发现个体化的中医体质辨识在改善CHF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方面正逐步体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作者:李立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药新药“丹芎救心气雾剂”对胸痹-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评价“丹芎救心气雾剂”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0年2月~2001年11月在河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吉林省人民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长春市中医院确诊为胸痹-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住院及门诊诊治的42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316例和对照组104例,试验组给予“丹芎救心气雾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气雾剂治疗,疗程7d.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疗效、胸痹症状轻重分级积分、胸部疼痛积分、临床症状计分、临床症状分级、舌质和脉象变化和计分情况、体征变化情况、硝酸甘油用量变化、快速止痛疗效、起效时间及喷药次数、10 min心电图改善情况、7d心电图改善情况、用药前后心电图计分值变化、实验室检测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硝酸甘油用量、速效止痛作用、药物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对疼痛程度、入夜更甚者止痛效果显著;组内比较心电图速效作用和近期疗效均显著.结论 “丹芎救心气雾剂”治疗胸痹-心血瘀阻证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止痛速度快、药物起效时间短、硝酸甘油的服用量减少,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试验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

    作者:刘嵋松;温富春;纪凤兰;徐惠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到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0例,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消化内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o%(P<0.01);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为(0.85±0.65)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0.68)d (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上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翠禄;周国永;陈桥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乳腺癌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按照是否行SLNB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SLNB,对照组采用ALND.根据临床病理结果评价SLNB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假阴性率,术后半年比较两组患侧和健侧上臂中点处的外周径(MP)、鹰嘴上15 cm处周径(c-15)的变化率,采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表(QOL)评价其生活质量,并记录术后1年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SLNB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3.18%,特异度为83.33%,准确度为92.00%,假阴性率为6.82%;观察组术后半年的MP减少率、C-15减少率及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1年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哨淋巴结活检可准确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从而指导乳腺癌根治术的进行,减轻手术创伤及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炎平;李一鹏;林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亚低温血液滤过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脏器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亚低温血液滤过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脏器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重症颅脑损伤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血液滤过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肾功能指标、神经功能指标及炎症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神经功能指标及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不同时间观察组肾功能指标、神经功能指标及炎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低温血液滤过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脏器的保护作用较好,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郭玉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41例大体积脑转移瘤行SBRT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41例大体积脑转移瘤行SBRT治疗的护理.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大体积脑转移瘤行SBRT治疗患者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SBRT治疗,观察组患者在SBRT治疗过程当中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体积脑转移瘤患者行SBRT治疗的过程当中,予以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作者:丁娟;张杨琼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10例A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研究组采用依巴斯汀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血清中黏附因子(VCAM-1)、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清VCAM-1、IL-10以及IL-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巴斯汀治疗AR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炎性反应及相关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志强;陈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PDCA循环管理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论PDCA循环管理方案在PICC置管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80例PICC置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从患者住院起即制定并实施详细的PDCA管理方案,比较两组的护理服务质量、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护理、护理沟通、健康教育、置管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3.3%(12/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7%(3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4%(7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用于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静;涂晶;徐言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保健协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 当代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