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微型钛板技术对患有口腔颌面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效果分析

王忠;周莹;潘玲玉

关键词:微型钛板技术, 口腔颔面骨折, 治疗效果,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究对患有口腔颔面骨折疾病的患者应用微型钛板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患有口腔颔面骨折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结果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4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微型钛板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不锈钢板治疗,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有口腔颔面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微型钛板技术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个性化护理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疗效和家长满意度影响研究

    目的 探究个性化护理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疗效和家长满意度.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并对治疗效果以及家长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家长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治疗当中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可以起到更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作者:夏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探讨CD146在人骨肉瘤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分析骨肉瘤患者接受免疫组化检测CD146表达的意义.方法 选取50例骨肉瘤患者,对患者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46表达情况,并使用CD34标记肿瘤微血管密度,对患者的肿瘤组织CD146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骨肉瘤患者的组织内CD146以阳性表达为主,全部患者的切片中,有36例阳性,14例阴性,阳性率是72%.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CD146表达阴性阳性判断是根据胞膜或胞浆中的颗粒颜色和胞质内的棕黄色颗粒出现情况来判断,在前者中出现为阳性,在后者中出现为阴性.患者的CD146表达和骨肉瘤分期和肺转移情况有直接联系(P<0.01).结论 骨肉瘤组织的CD146表达显示了患者的病情发生和发展情况,其分子水平高低是衡量骨肉瘤疾病活动情况的指标.

    作者:邱枫;王晓菲;朱明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观察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2014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88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为观察组(予以非布司他治疗,n=44)和对照组(予以别嘌呤醇治疗,n=44),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尿酸水平改善程度,肝肾功能指标,用药后所取得的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45%和79.55%,P<0.05;组间血尿酸水平、肝肾功能指标相互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结论 非布司他在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苗翠娟;张程;孟德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急诊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急诊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急诊监护病房收治的68例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任选其中34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余34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护理预防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14.71%,低于对照组52.94%,P<0.05.结论 急诊监护病房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护理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效果显著.

    作者:周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喹硫平+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喹硫平+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6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3例.常规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研究组在艾司西酞普兰口服治疗同时服用喹硫平.结果 研究组总体疗效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HAMD抑郁评分下降情况比常规组更加突出(P<0.05).结论 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通过喹硫平+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后的疗效十分突出,抑郁症状缓解明显,且不良反应少,较为安全.

    作者:黄雪萍;文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住院老年患者营养状况分析及营养干预的重要性

    维持营养供给与消耗平衡是保持人体健康的关键是提高住院老年患者生存机率、改善预后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文章阐述了现阶段住院老年患者营养客观状况,分析了住院老年人营养不良发生原因,介绍了临床常用营养评估方法及住院老年患者营养干预措施,旨在为改善住院老年人营养状况、提高住院老年患者健康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陈星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对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

    目的 研究护理质量管理对于入院患者感染发病率的影响,寻找高质量护理管理模式.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入院治疗的心脏科患者5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处理以及高质量护理管理,比较患者护理质量以及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282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现感染(4.26%);而研究组的282例患者中,仅有2例患者出现感染(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重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于降低院感发病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高宏琴;刘惠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探究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疑似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患者78例,均进行超声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病理检查发现:良性病灶65例,恶性病灶13例.超声检查发现:良性病灶62例、恶性病灶12例、误诊4例.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超声诊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的患者采纳超声诊断,可获得较高的诊断检出率,为患者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夏蓓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应用微型钛板技术对患有口腔颌面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对患有口腔颔面骨折疾病的患者应用微型钛板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患有口腔颔面骨折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结果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4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微型钛板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不锈钢板治疗,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有口腔颔面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微型钛板技术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

    作者:王忠;周莹;潘玲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针刺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针刺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50例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比较治疗效果、VAS、灼烧感、瘙痒感评分.结果 治疗效果观察组较高;VAS、灼烧感、瘙痒感评分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可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瘙痒、疼痛等症状.

    作者:张廷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微创内固定技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微创内固定技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高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内固定技术应用于胫骨远端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加快患者的骨折愈合进度,减少术中出血量,安全性高,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更有优势.

    作者:仝国强;赵鹏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改良腹腔镜异位妊娠术在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评价改良腹腔镜异位妊娠术在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再次输卵管妊娠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输卵管妊娠患者100例,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行改良腹腔镜异位妊娠术、传统腹腔镜异位妊娠术.评价组间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 β-HCG恢复时间、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完全通畅、通而无用、完全不通);术后随访1年观察再次发生输卵管妊娠的例数.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 β-HCG恢复时间、术后1年再次发生输卵管妊娠例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术后输卵管完全通畅例数多于对照组,即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输卵管妊娠患者行改良腹腔镜异位妊娠术,能够在大程度上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力,并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 β-HCG恢复时间.

    作者:李凤云;刘红艳;荣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肝脓肿患者应用超声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肝脓肿患者应用超声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在我院2014年3月—2017年12月进行治疗的肝脓肿患者20例予以回顾性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超声引导穿刺抽吸治疗,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置管引流介入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脓肿患者应用超声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且安全性更高.

    作者:林宗跃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留学生妇产科实习带教方式的探索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学教育体制完善、留学费用低廉,吸引越来越多留学生来华学医.实习作为医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阶段,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实习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留学生在妇产科实习过程中面临语言障碍、患者认可度低、技能难掌握等诸多困难,针对这些情况,妇产科教研室对留学生临床实习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研究和探索,以求摸索出一套适合留学生实习使用的带教方法,从而调动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教师带教的责任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医学毕业生.

    作者:许梅燕;史文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预见性护理对新生儿感染的预防效果及对其重症感染发生率的影响评价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新生儿感染的预防效果以及其重症感染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在本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新生儿40例,采取随机法将新生儿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感染率、重症感染率、感染部位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中感染率为0.00%,重症感染率为0.00%.相较与对照组新生儿的感染率25.00%、重症感染率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对预防新生儿感染,降低重症感染率效果显著,对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作用明显.

    作者:张国蕾;赵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蒙脱石散+双歧三联活菌片在小儿腹泻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和分析在小儿腹泻患儿中双歧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免疫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医院治疗的小儿腹泻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入院顺序分乙组和甲组,每组25例.乙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蒙脱石散,甲组加用双歧三联活菌片,对患儿的临床情况、疗效、免疫功能进行总结.结果 乙组呕吐缓解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大便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都多于甲组,P<0.05.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P<0.05.乙组免疫球蛋白A、CD4/CD8、免疫球蛋白G都少于甲组,P<0.05.结论 在小儿腹泻患儿中,双歧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的治疗有效率高,可迅速缓解患儿的症状,并提高免疫功能.

    作者:王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整体护理在无偿献血者招募及血液采集过程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将整体护理实行于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和血液采集的过程中,观察及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8月在本献血办公室献血的100例无偿献血者归入本文数据分析及研究资料,实行分组的时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每组5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整体护理,对比2组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合格率、献血不良反应率.结果 实验组献血合格率80.00%,高于参照组的62.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献血不良反应率1.00%,低于参照组的7.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和血液采集的过程中采取整体护理展示较优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晓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入院的52例肾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去顶减压术治疗患者肾囊肿疾病,观察评价治疗效果.结果52例患者平均的手术时间为(45.27±8.33)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7.26±12.46)ml,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23.57±4.29)小时,平均住院时间为(7.38±4.27)天.结论 临床上进行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时,形成创口小,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且手术时长较短,术后预后良好.

    作者:吴方圆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椎动脉型颈椎病行推拿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行推拿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8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静脉注射治疗,推拿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治疗转归率;颈椎疼痛、头痛头晕、眼花、耳鸣症状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推拿组疾病治疗转归率高于对照组,P<0.05;推拿组颈椎疼痛、头痛头晕、眼花、耳鸣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推拿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行推拿治疗的可行性高,可加速患者症状消退,减轻疼痛,促进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杨永全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研究小儿不完全川崎病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7年8月参与纳入的60例川崎病患儿,以是否存在典型临床症状将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以及实验组,存在典型症状的患儿纳入参照组,不存在典型症状患儿纳入实验组,统计观察两组川崎病患者的实验室指标以及冠状动脉病超声检出率.结果 实验组不完全川崎病患儿外周白细胞计数、血小板、C-反应蛋白与参照组典型川崎病患儿数据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不完全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超声检出率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完全川崎病对小婴儿造成严重影响,与典型川崎病比较,冠状动脉受损情况更严重,在诊断川崎病中需要对诊断指标之外的体征进行判断,结合超声检查以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判断,为进一步治疗小儿不完全川崎病提供依据.

    作者:王显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