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输液及营养的路径护理分析

严敏子

关键词:重症烧伤患者, 急救期, 输液, 营养, 路径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输液及营养的路径护理.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8月烧伤科收治的重症烧伤患者50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重度烧伤患者的分组依据为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观察组:路径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患者表现出的不良反应差异.结果 在重症烧伤患者发生休克的概率、发生静脉炎概率、呕吐以及腹泻概率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烧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症烧伤患者给予路径护理,可以将急救期间烧伤患者的营养状态显著改善,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综合性考试经验浅析

    我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综合性考试紧紧围绕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和我校实际,对考试时间与科目,考试命题与考核方式,考试的结果与反馈进行总结,并对考试组织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终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医学综合性考试体系,同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作者:董韬;韩俊岩;张春庆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溶栓方法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对比不同溶栓方法 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1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根据溶栓方法分组,定义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采用动脉溶栓治疗的4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溶栓效果.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以及GC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动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效果与静脉溶栓效果相当,但是动脉溶栓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提高血管再通率.

    作者:王翠;杨柏松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收治疗的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6例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传统组和研究组,传统组采用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术后下床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96%;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66%,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促进稳定性高和安全性高的优势.

    作者:李保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疾病控制管理者对新入职公共卫生人员岗前培训评价的研究

    目的 了解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者对新入职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前培训现状的评价,分析岗前培训开展情况及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疾控工作岗前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74名目标人群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所在单位定期开展岗前培训的占55.4%,认为培训效果一般或没有效果的占73.8%,原因主要有缺乏培训教材、缺乏能够胜任的师资、培训设计不足、培训时间与工作冲突等.结论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岗前培训开展情况及效果不佳,需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开展新入职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前培训需求调查,不断完善教材、师资等,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岗前培训制度设计.

    作者:邵晓颖;罗会明;戴政;屈水令;刘梦冉;马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分析个性化护理在小儿重症肺炎高热惊厥的效果

    目的 探究个性化护理在小儿重症肺炎高热惊厥的效果.方法 随机在本院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时间约为2016年1—12月,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每组分别为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护理,评价两组患儿护理效果,评价指标包括患儿治疗有效率、惊厥复发率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惊厥复发率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在小儿重症肺炎高热惊厥的效果较理想,可强化临床治疗效果,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丁维娜;冷富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焦虑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抑郁/焦虑情况及与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入选患者依据肺功能进行分级,并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患者进行评分,评估COPD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焦虑/抑郁的程度,并测定患者血清IL-8、TNF-α.结果 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COPD患者HAD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IL-8、TNF-α 水平与COPD患者HAD评分呈正相关(P<0.01),中重度焦虑/抑郁的COPD患者中细胞因子IL-8、TNF-α 高于轻度焦虑/抑郁的COPD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91、0.876.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与炎症因子IL-8及TNF-α 相关.

    作者:郭磊;赵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外伤性迟发颅内血肿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外伤性迟发颅内血肿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的84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迟发型颅内血肿44例,非迟发型颅内血肿40例.同时随机选择同期体检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探讨各组患者各凝血指标和纤溶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和非迟发血肿组比较,迟发血肿组PT、APTT、TT、D-D和FDP水平明显升高,而FIB水平明显降低(P<0.05).迟发型颅内血肿患者PT、APTT、TT、D-D和FDP水平随颅脑损伤程度加重而呈升高趋势,而FIB水平随颅脑损伤程度加重而呈降低趋势.结论 迟发型颅内血肿患者体内凝血指标与纤溶指标发生异常,检测凝血指标与纤溶指标的变化情况,可用于评估临床上迟发型颅内血肿患者的病情,以及用于疾病预后分析.

    作者:张向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78例个体化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的观察

    目的 探究与分析个体化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56例高血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个体化护理组,每组各78例,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降低,个体化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能够更加有效的对血压异常情况进行控制.

    作者:倪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肿瘤蒂扭转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肿瘤蒂扭转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奇偶数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其经腹保守性治疗(对照组45例)与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观察组45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15.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卵巢大小、卵巢供血及卵泡发育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对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刘巍;刘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医院管理的探讨

    医院是社会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主体,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要积极改进和强化医院管理,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促进医院健康稳定发展.本文系统剖析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给医院带来的影响,在基础上探索新时期医院管理对策.

    作者:张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肝炎、肝硬化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对肝炎、肝硬化诊治中检测AFP指数、CA125指数、CA199指数以及CEA指数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以2015年2月—2016年2月进入本院的25例肝炎患者(A组)、25例肝硬化患者(B组)、30例体检者(C组)作对象,均测定其肿瘤标志物,并比较.结果 A组AFP指数(13.44±7.77)ng/ml,B组(36.66±6.27)ng/ml,C组(11.00±4.99)ng/ml,A组和B组比C组高(P<0.05).此外,A组与B组其他各项标志物以及阳性检出率等均比C组高,同时B组也比A组高(P<0.05).结论 当肝炎以及肝硬化患者接受诊治时,通过检测其肿瘤标志物,不仅能准确检出阳性患者,而且还可从中辨别患者疾病程度,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黄胜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浅谈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护士承担更复杂的护理角色,而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以满足这一要求,为此,我校积极申报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并于2014年获得招生资格.经过几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培养模式,本文主要从从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研究方向与培养流程、核心能力培养(包括临床护理能力、科研能力、护理管理能力、护理教育能力等)、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促进与兄弟院校的相互交流和借鉴,共同学习、进步,共同提高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水平.

    作者:崔慧霞;张会君;郝春艳;张文陆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自我学习在普外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普外科护理实习中自我学习带教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7月—2016年12月我院普外科共接收不同医学院分派的护理专业实习生68名,实习过程中采取传统带教的34名护理实习生作为对照组,运用自我学习带教的34名护理实习生视为观察组,将两组实习生理论知识与操作技巧考核评分作以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生理论知识与操作技巧考核得分分别为(86.8±3.5)分、(91.4±7.2)分,高于对照组(67.4±4.5)分、(71.6±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外科护理实习生实习过程中自我带教法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优于传统带教法,相比传统带教法,自我学习带教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方面更具优势,是普外科护生理想的带教方法.

    作者:张爱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上呼吸道感染采用静脉给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静脉用药对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口服给药,观察组采用静脉给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发热症状减退的时间分别为(5.8±1.0)d和(3.3±1.2)d,两组患者咳嗽消退的时间分别为(6.5±0.9)d和(4.2±1.2)d,四肢酸痛的消退时间分别为(3.5±0.4)d和(1.7±0.5)d,鼻塞的消退时间分别为(3.2±0.5)d和(1.2±0.9)d,观察组的症状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上呼吸道感染中采用静脉给药可以更好的消除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滕玉峰;王少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脂溶性维生素药物滥用的危害及合理使用分析

    目的 探究与分析脂溶性维生素药物滥用的危害及合理使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脂溶性维生素药物使用出院患者138例的临床资料,对该药物的滥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带来的危害,总结并分析该药物的合理使用.结果 该组患者脂溶性维生素药物滥用不合理情况为常见的指标包括整体使用情况,占79.71%、其余依次包括有无适应证(73.91%)、用药剂量(56.52%)、用药疗程(28.99%)、用药方法(13.77%).结论 脂溶性维生素需给予合理应用以提高疗效并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戴长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A组(60例)采取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B组(60例)采取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死亡率为6.7%,B组总有效率为91.7%,死亡率为8.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均可较好的控制高血压脑出血.

    作者:袁华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浅析循证护理应用在肛裂术后便秘的护理效果

    目的 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肛裂术后便秘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我院接收的86例肛裂手术病例来分析,将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两组均为43例,对照组提供了常规护理服务,试验组使用了循证护理服务,对两组的临床术后便秘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的临床便秘发生率是7.0%,对照组的临床便秘发生率是23.3%;试验组的临床满意度是95.3%,对照组的临床满意度是81.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裂术后使用循证护理能够降低患者便秘的概率,让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

    作者:刘翠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在脑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索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在脑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100例(2015年2月22日—2017年1月30日)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动态化随机单双号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普通物理治疗、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探究两组患者脑神经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脑神经缺损评分为(8.21±1.24)分,生活能力评分为(72.66±20.24)分,其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脑神经缺损评分(14.24±1.69)分、生活能力评分(50.24±14.55)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在脑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神经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效果较佳.

    作者:程松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阿莫西林与莫西沙星治疗幽门螺旋杆菌胃病的临床疗效及药理学分析

    目的 探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胃病时采用阿莫西林和莫西沙星的效果.方法 选择118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病患者.A组59例服用阿莫西林治疗;B组59例口服莫西沙星治疗.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93.22%)高于A组(79.66%);B组不良反应率(8.47%)低于A组(23.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莫西沙星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炎效果更加突出,且可降低不良反应.

    作者:于萍;王景慧;王秀英;赵春凤;张闻燕;张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股骨上段骨折手术麻醉应用效果

    目的 探究针对接受股骨上段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上段骨折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遵照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先后次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包含41例,参照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研究组患者实施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和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于参照组患者,而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处置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的整体性生存质量.

    作者:丁超;刘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