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语教学模式在骨科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

郑欣;赵凤朝;庞勇;李东亚;郭开今

关键词:双语教学, 骨科学, 规范化培训
摘要: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施行双语教学,促使规陪学员尽快掌握临床技能和临床科研思维,同时促进临床带教教师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英文双语教学能力.对规培学员,在骨科轮转中明确教学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积极尝试将骨科学专科知识的传授与多媒体教学技术相结合,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其全面掌握骨科疾病的诊治.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二氧化锆全瓷冠口腔修复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二氧化锆全瓷冠口腔修复后,患者口腔修复体、牙本质敏感及恢复咀嚼功能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于我院口腔科进行诊治的全冠口腔修复患者115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患者,行二氧化锆全瓷冠口腔修复,对照组57例患者,行镍铬合金烤瓷冠口腔修复,比较修复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牙本质敏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效1例,对照组无效6例;观察组患者咀嚼效率及咬合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氧化锆全瓷冠口腔修复在患者口腔修复体、牙本质敏感及恢复咀嚼功能情况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作者:王琳;黄明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关于档案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的探索

    档案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和人民群众各方面信息和基本情况的真实记录,是促进我国各行各业千家万户乃至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做好档案管理及利用工作,对于维护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为利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是无法满足其要求,也无法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整理和保管工作.所以,在档案资源管理工作中,要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档案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应用,保证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向进步方向发展.

    作者:王小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行三孔胸腔镜手术的31例患者与行单孔胸腔镜手术的33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诊疗指标、术后疼痛、切口不适感、肩关节活动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指标中除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术后肩关节活动优良率及切口不适感更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能有效治疗早期肺癌,且该术式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微,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薛亚军;耿涛;黄冰;罗波;魏育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输液及营养的路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输液及营养的路径护理.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8月烧伤科收治的重症烧伤患者50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重度烧伤患者的分组依据为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观察组:路径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患者表现出的不良反应差异.结果 在重症烧伤患者发生休克的概率、发生静脉炎概率、呕吐以及腹泻概率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烧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症烧伤患者给予路径护理,可以将急救期间烧伤患者的营养状态显著改善,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严敏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双极电凝切除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双极电凝切除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慢性扁桃体炎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行常规剥离术,观察组41例,行双极电凝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缩短,且术后疼痛评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对慢性扁桃体炎患者采取双极电凝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于泓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脑电图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重症昏迷患者的脑电波形及血清NSE浓度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并结合患者病情变化,探讨脑电图和血清NSE与昏迷患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患者于入院24小时内行视频脑电图监测并化验测定血清NSE浓度,在做检查前行Glasgow(GCS)评分.治疗15~30天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再次评定GCS评分、监测视频脑电图和化验血清NSE浓度.并于发病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将随访结果 按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分级(cerebral performance category,CPC)进行临床分级,将所得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脑电图分级越高,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数值越高,患者病情越重,预后越差.结论 脑电图联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有相关性,可应用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有效评估.

    作者:赵莎;张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艾迪注射液对51例老年肿瘤放化疗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艾迪注射液在老年肿瘤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放疗科收治的102例恶性实体瘤患者,随机划分成两组.对照组结合其病理类型以及肿瘤类型,给予常规放化疗;观察组接受常规放化疗和艾迪注射液.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2%,高于对照组的70.6%(P<0.05),且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率82.4%,优于对照组的62.8%(P<0.05).结论 对于老年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提供艾迪注射液治疗,可以有效地减轻放化疗所引起的毒副作用,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代军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外伤性迟发颅内血肿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外伤性迟发颅内血肿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的84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迟发型颅内血肿44例,非迟发型颅内血肿40例.同时随机选择同期体检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探讨各组患者各凝血指标和纤溶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和非迟发血肿组比较,迟发血肿组PT、APTT、TT、D-D和FDP水平明显升高,而FIB水平明显降低(P<0.05).迟发型颅内血肿患者PT、APTT、TT、D-D和FDP水平随颅脑损伤程度加重而呈升高趋势,而FIB水平随颅脑损伤程度加重而呈降低趋势.结论 迟发型颅内血肿患者体内凝血指标与纤溶指标发生异常,检测凝血指标与纤溶指标的变化情况,可用于评估临床上迟发型颅内血肿患者的病情,以及用于疾病预后分析.

    作者:张向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医院管理的探讨

    医院是社会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主体,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要积极改进和强化医院管理,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促进医院健康稳定发展.本文系统剖析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给医院带来的影响,在基础上探索新时期医院管理对策.

    作者:张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医学综合性考试经验浅析

    我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综合性考试紧紧围绕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和我校实际,对考试时间与科目,考试命题与考核方式,考试的结果与反馈进行总结,并对考试组织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终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医学综合性考试体系,同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作者:董韬;韩俊岩;张春庆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小儿静脉输液中的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 总结小儿静脉输液中的护理干预价值.方法 选择儿科静脉输液200例儿童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输液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输液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心理护理.对比两组输液患儿临床各项指标.结果 组间静脉输液患儿各项指标对比,实验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静脉输液患儿采取综合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儿输液依从性、家属满意度、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问题、穿刺疼痛评分.

    作者:姜艳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救护理干预用于颅脑外伤患者救治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干预用于颅脑外伤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 接收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对患者采取急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和等待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颅脑外伤患者采取急救护理干预,可以使急救时间以及等待手术的时间明显缩短,同时还可以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黄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78例个体化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的观察

    目的 探究与分析个体化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56例高血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个体化护理组,每组各78例,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降低,个体化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能够更加有效的对血压异常情况进行控制.

    作者:倪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卵巢癌患者配偶焦虑抑郁状况影响因素研究及认知行为护理干预

    目的 研究和探讨卵巢癌患者配偶焦虑抑郁症状影响因素及认知行为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调查的卵巢癌患者配偶300例,所有患者配偶均伴有严重焦虑和抑郁症状,分析不良心理症状的影响因素和心理干预的施行效果.结果 年龄、病情、教育水平和治疗费用是影响卵巢癌患者配偶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帮助纠正患者配偶不良的心理状况,以积极的心态陪同患者进行治疗过程.结论 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卵巢癌患者配偶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金娜;李云仙;张娜;栗永佳;贾福利;陈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回顾研究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在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74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资料,与术后病理对照,对TI-RADS分类标准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价.结果 74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良性结节335个,恶性结节411例;TI-RADS分类1~5类其恶性百分率分别为0、50.0%、6.7%、55.1%、84.9%、91.9%、100.0%和100.0%.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甲状腺结节TI-RADS分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5%可信区间为0.89~0.93.结论 应用TI-RADS分类标准,在甲状腺结节疾病的超声检查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铭;郝莹;邹立娜;孙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引起牙周病相关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导致牙周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50例牙周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按1:1比例选择50例无牙周病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年龄、性别、接受教育时间、经济状况、吸烟饮酒、牙周疾病知识、定期口腔检查、精神压力、营养不良等相关因素上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检验显示观察组男性、年龄、吸烟、缺少牙周疾病知识、精神压力、糖尿病高于对照组的;接受教育时间、月收入、定期口腔检查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牙周病危险因素:年龄大(OR=4.18)、缺少牙周病知识(OR=3.89)、吸烟(OR=3.33)、糖尿病(OR=2.87).结论 牙周炎临床常见病,其发生发展是多因素作为的结果,应实施针对性措施减少避免牙周炎的发生.

    作者:廖梓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败血症病原菌的临床分析及处理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败血症(CRS)患者病原菌的特点和耐药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60例CRS患者,并对患者的静脉导管尖端进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 CRS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67.3%),真菌(19.2%),革兰阴性菌(13.5%).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高,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高.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败血症患者中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通过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时间可以有效的预防感染.

    作者:夏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浅谈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护士承担更复杂的护理角色,而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以满足这一要求,为此,我校积极申报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并于2014年获得招生资格.经过几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培养模式,本文主要从从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研究方向与培养流程、核心能力培养(包括临床护理能力、科研能力、护理管理能力、护理教育能力等)、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促进与兄弟院校的相互交流和借鉴,共同学习、进步,共同提高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水平.

    作者:崔慧霞;张会君;郝春艳;张文陆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单胎臀位外倒转术的应用现状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外倒转术的相关文献,分析外倒转术的安全性、局限性、应用前景以及广泛实施的可行性.在我国,由于外倒转术受限于紧张的医患关系,实施非常有限,若能在文献分析方面寻找到有关支持其安全性、降低不良预后发生率、低成本高效率的重要证据.那么将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向孕妇及家属提供更加专业与安全的建议,在提高我国产科工作效率方面将有重要意义.

    作者:温颖;刘继红;庞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腹膜前修补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20例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腹膜前修补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双侧腹股沟疝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式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腹膜前修补术,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后患者手术各指标与效果的差异.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上,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10%,对照组为40%,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腹膜前修补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手术伤害,加快术后恢复速度,患者体验更好.

    作者:盛友纯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