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玲;郭伟明;刘艳伟;石美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小儿水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6例水痘患儿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疱疹结痂时间、止疹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出现水痘肺炎发生率为15.09%,观察组水痘肺炎发生率为1.8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儿病情恢复,提高小儿水痘的治愈效果。
作者:马瑞;王丹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输液泵控制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8例新生儿重症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两组均接受输液泵控制换血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输液泵控制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配合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耿洪维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微创截骨矫正术治疗踇外翻合并小趾内翻畸形的临床体会。方法采用微创截骨矫正术治疗踇外翻合并小趾内翻畸形40例(62足)。结果本组手术时间40~70 min,平均时间(32.5±2.1) min,术后随访6~24个月。参照评定标准:优57足,良4足,差1足。优良率为98%。结论微创截骨矫正术治疗踇外翻合并小趾内翻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矫形满意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梅仁富;许建;程树林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双层螺旋CT检查肺部单发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2013年2~10月我院的80例肺部单发结节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使用双层螺旋CT诊断,对患者的恶性结节和良性结节病例数以及类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双层螺旋CT诊断出恶性结节42例,良性结节30例,有8例患者没有确诊,此次诊断的灵敏度是87.5%、特异性是93.8%、准确性是90%,和终病理诊断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单发结节使用双层螺旋CT诊断的效果突出,灵敏度、准确率以及特异性高,临床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联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75例脑梗死患者,经随机抽签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8例、37例。两组均采用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观察组在此之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5.68%,P<0.05。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P<0.05。结论脑梗死,经尼莫地平联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作者:梁芳;樊俞含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2016年收治的76例卵巢癌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评价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其机体健康状态、情绪状态、社会融入感等指标评分较高,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卵巢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患者对心理护理干预服务的满意度评分较高,对患者的生存及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肖璐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究细节管理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2015年诊治的87例神经内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行细节护理管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护理疗效。结果治疗组满意率为93.0%,护理期间出错率为0,对照组分别为81.8%、11.4%。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细节管理可提升患者的满意率,并降低护理人员工作差错率。
作者:侯萍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加针刺及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治疗半年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34/36),对照组为58.3%(21/3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穴位注射加针刺及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疗效显著,有助于患儿运动功能恢复。
作者:张雪艳;李琼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临床检查诊断的对照组(30例)和采用MRI诊断的观察组(30例),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结果与临床手术确诊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实施MRI诊断,准确率高,效果显著。
作者:申斯原;马守成;刘大勇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分析胸腔积液使用闭式引流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4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的64例胸腔积液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实验组和比较组,均有32例,两组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实验组使用护理干预,比较组使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日均积液引流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实验组的研究指标比比较组优秀,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结合护理干预能够发挥出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胸腔积液引流量具有较大的提升,降低了并发症几率。
作者:曲建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2例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拮抗剂等常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均给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剂量为每次20 mg,研究组剂量为每次40 mg,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总有效率及高脂血症总有效率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40 mg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有显著疗效,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及血脂水平,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刘晓侠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钆塞酸二钠MRI在肝癌早期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210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104例)、观察组(106例),两组分别给予CT和钆塞酸二钠MRI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检查结果和诊断特点。结果对照组准确度为81.71%、灵敏度为78.05%、阳性预测值为79.27%、阴性预测值为68.18%均较观察组的96.97%、93.94%、94.95%、85.71%低(P<0.05)。结论采用钆塞酸二钠MRI对肝癌行病理诊断准确度优于CT诊断,可为肝癌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林令博;牟壮博;林立勋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传统的乳腺X线机和数字乳腺X线机的效果比较。方法根据2009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的9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按照诊断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45例,对照组使用传统乳腺X线机诊断,观察组使用数字乳腺X线机诊断,对两组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检查时间平均(4.92±1.54)min,摄影体位(4.96±0.62)个,曝光次数(4.83±0.28)次,对照组以上指标为(14.76±2.83)min,(5.76±0.71)个,(6.74±0.32)次。两组的检查时间长度、曝光次数、摄影体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乳腺X线机的各项检查指标都比较优秀,检查的时间较短。
作者:申宝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分析乙肝血清检验的三种不常见现象,探讨是否是因为试剂所导致。方法根据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的200例乙肝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取3 ml静脉血进行检验,每位患者均接受了两种ELISA试剂检验。根据结果分析不常见现象发生几率。结果 A组患者有10例出现不常见现象,B组有9例患者出现了不常见现象,两组的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血清检验出现不常见现象时,需要进行复查,将干扰因素排除,提升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郭春梅;刘然;赵浩淼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阿维A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可显著改善症状,并具有协同作用,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斌;瞿伟;胡银娥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和丹红注射液联用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5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常规组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研究组联用依达拉奉和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ADL和Fugl-Meyer评分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和丹红注射液联用能有效稳定患者病情。
作者:杨贵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手段在中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中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回顾性分析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满意率均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结论针对中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且得到众多患者的认可和满意。
作者:李小娓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患者的X线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X线表现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术前所有患者经X线检查均确诊,术后证实其中黏膜内癌11例,黏膜下癌29例,其X线表现各有特点。结论 X线检查与病理诊断能够准确的发现早期胃癌,方便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癌症治愈率。
作者:苏博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组给予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呋喃唑酮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呋喃唑酮三联疗法治疗。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1%(41例),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仅为75.56%(34例)(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更为理想,可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作者:黄文静 刊期: 2016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