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研究额叶癫痫行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

杨贵芳

关键词:丙戊酸钠, 卡马西平, 额叶癫痫
摘要:目的:分析额叶癫痫行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额叶癫痫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在卡马西平基础上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额叶癫痫,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听性脑干反应对孤独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听性脑干反应对孤独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2月我院接收的31例孤独症患者作研究组,选取31例体检健康者作对照组。采用诱发电位仪对两组进行检测,对比两组听性脑干反应Ⅰ、Ⅲ、Ⅴ波潜伏期差异。结果研究组I、III、V波潜伏期值分别为(1.70±0.12)ms、(4.00±0.35)ms、(6.08±0.35) ms,对照组I、III、V波潜伏期值分别为(1.22±0.10)ms、(3.14±0.20) ms、(5.09±0.13)ms,两组各波潜伏期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性脑干反应对孤独症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薛莹洁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探讨CGF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在牙周炎患牙位点保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GF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在牙周炎患牙位点保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就诊并诊断为慢性牙周炎患者40例,需拔出患牙46颗,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3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实验组使用CGF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行牙周炎患牙位点保存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CGF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行牙周炎患牙位点保存术,可有效提升该类病症的治疗效果。

    作者:满云娜;刘菁;丁锐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浅析氨磺必利联合氯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氨磺必利联合氯氮平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观察组采用氨磺必利联合氯氮平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2.2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氨磺必利联合氯氮平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安全性高。

    作者:潘立巍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及复发率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分别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复发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干预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5.13%,对照组为15.3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可辅助临床治疗对减轻疼痛、控制复发率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郭小荣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胃癌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80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胃癌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置管时间、肛门通气时间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40例患者的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77.50%);且实验组胃癌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置管时间、肛门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癌手术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慧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在女性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研究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在女性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236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观察各项术后指标,对比术后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实验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出血率及异位妊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输卵管的有效通畅率、有效妊娠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女性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的治疗中,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提高有效妊娠率及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张荣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双黄连超声雾化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黄连超声雾化治疗慢性咽炎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110例慢性咽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超声雾化吸入双黄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雾化吸入双黄连治疗慢性咽炎效果显著。

    作者:王彦东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探讨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的缺失与重构策略

    如何保证校园文化与成教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同气连枝已经成为高校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重点关注的话题。本文从校园文化对于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出发,探讨校园文化的缺失与重构策略,旨在全面提升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期待为高校成教的发展抛砖引玉。

    作者:李冰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手部烧伤康复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手部烧伤康复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手部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实施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的畸形率3.33%(1/30),对照组的畸形率33.33%(10/3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日常活动评分和外观评分分别为(86.52±10.21)分和(83.09±10.25)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手部烧伤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立秋;邵小红;白雪飞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和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取6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效果明显。

    作者:郑迎春;李佳慧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疗效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6例胃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间质瘤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王昌鑫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浅谈螺旋CT检查与胸部X线检查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对肺癌患者接受螺旋CT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3月收治的45例疑似肺癌患者,对其CT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癌患者接受螺旋CT检查的准确率是91.1%,胸部X线检查的准确率是66.7%,螺旋CT检查准确率高于胸部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对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比较高,该诊断的费用较高,所以可以为疑似肺癌患者使用胸部X线检查。

    作者:戚治宇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试论中药处方调剂给药规范化及相应对策

    目的:分析中药处方调剂给药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加以分析并且规范化。方法加强管理掌握常用药材的鉴别知识、熟悉中药性能,理解炮制的意义以及掌握配伍禁忌用法和常用量等,从中药处方书写、用名、药味的错配、漏配几个方面发现问题并且分析问题的关键,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规范中药调配的流程、建立起处方调配差错的分析制度、提高中药调剂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才可确保中药处方调剂给药规范化。结论提高中药调剂质量,除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外,还应具有扎实的中药专业知识和中医理论基础。中药处方调剂给药规范化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与疗效的基础,可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全方位药学服务,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梁万玲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浅谈HE染色方法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对HE染色方法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4000例接受HE染色病理诊断的标本进行回顾研究分析。结果全部的标本经过HE染色检查,满意率为98.72%,不满意率为1.28%,满意的切片数比不满意的切片数多,临床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满意的样本中,因染色不均匀导致切片染色结果不满意的共有41.18%;其实为切片染色不清晰、染色中组织切片脱落、切片受到污染、染色困难等所导致的不满意切片。结论病理诊断使用HE染色的使用价值非常高,临床中可以作为诊断的依据,在这个过程中,对实验室操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特别的注意,需要规范合理的操作才能够保障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王小梅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6例,分析患儿在临床发病过程中的相关特点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均出现了肺炎支原体感染典型症状。在治疗后基本好转患儿31例,其肺功能基本正常。结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会严重损害患儿的肺部功能,并会导致很多并发症,因此需要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李江兰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研究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选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较佳。

    作者:陈欣;马赟英;关兰芳;尹少华;李淑英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两种护理模式对先天性食道闭锁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

    目的:比较标准化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对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4年1月~20l5年4月收治的先天性食道闭锁新生儿3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围手术护理,观察组给予标准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术前未发生返流误吸,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标准化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先天性食管闭锁新生儿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红;肖甜甜;李宏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不同方案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调节T细胞水平变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方案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调节T细胞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88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对照组I(n=26)和对照组II(n=27),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和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对照组I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II给予泼尼松治疗,另选取同期于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比较研究对象总有效率和不同时间点外周血调节T细胞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14%(27/35),对照组I总有效率为61.54%(16/26),对照组II总有效率为62.96%(17/2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I和对照组I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3天、第27天,观察组调节性T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I和对照组I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3天、第27天,观察组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和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应用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可提高患者外周血调节T细胞比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高春梅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及预防研究

    目的:探讨和分析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及预防。方法选取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对50例健康者均取4 ml血样,置于2支试管,1支试管内的血样使用肝素抗凝作为对照样品,另1支试管内的血样使用人工方法进行溶血作为观察样品,对两组样品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进行分析。结果观察样品的总胆固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血钾与对照组样品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现象会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产生影响,需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

    作者:孙洪帅;吴雪峰;丛占杰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139例诊治经验

    目的:总结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治要点及手术治疗经验,以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改善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新生儿外科收治并经手术治疗的新生儿肠旋转不良139例病例资料。结果急性发作的胆汁状呕吐及高位肠梗阻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患儿术前经腹部立位X线片、消化道造影检查、X线钡剂灌肠及腹部超声等检查考虑肠旋转不良诊断,所有患儿施行了剖腹探查术,术中证实肠旋转不良后行Ladd’S手术,发现97例(69.7%)合并中肠扭转,10例(7.2%)因伴有肠坏死而行肠切除吻合术,6例患儿因严重肠扭转肠坏死无法手术治疗,死亡率4.3%。133例治愈,治愈率95.7%,术后随访1~5年生长发育正常。结论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容易合并中肠扭转是新生儿期完全性急性高位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之一,早期诊断、早期行手术行手术治疗,避免肠管坏死。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治愈率及长期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刘会锋;孙忠源;王献良 刊期: 2016年第28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