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涛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围手术期系统的护理,45例患者无一例并发症的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施系统的护理措施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保障。
作者:王娜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调查男性护理本科生实习后期思想现状,探讨男护生实习培养存在问题及解决方向。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进入临床实习后期45名本科男护生进行调查。结果男护生实习前后对护理工作思想认识、择业态度有较大差异,实习后仍愿从事护理人数比例由实习前56.25%下降到43.75%。结论实习后期男护生思想认识、择业态度比实习前有较大差异,部分学生思想动摇,考虑改行,教育工作者应考虑男护生培养存在问题,思考应对方法。
作者:牛开洪;张丽琼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异时性重复癌的发生特点和一般规律。方法统计分析2004年1~2014年12月77例中国知网收录的异时性重复癌病例报道。结果77例异时性重复癌中男性居多(64.94%),首发癌、第2癌、第3癌发生率较高的前3位分别是肠道癌(22.07%)、乳腺癌(15.58%)、生殖器官恶性肿瘤(9.09%);余下为肠道癌(19.48%)、食管癌(16.88%)、生殖器官恶性肿瘤(14.29%);肠道癌(23.26%)、胃癌(18.60%)、泌尿系统恶性肿瘤(11.63%)。结论临床中应提高对异时性重复癌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刘文苏;赵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对比研究采用超声洁治联合药物治疗与翻瓣刮治联合引导骨再生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接收并治疗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6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采用超声洁治联合药物治疗,B组采用翻瓣刮治联合引导骨再生术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SBI、PLI、PD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 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组种植体骨高度改善程度优于A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洁治联合药物治疗与翻瓣刮治联合引导骨再生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后者种植体与骨的结合度更好。
作者:胡劲松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用于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伴炎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56例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伴炎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结果44例顺利完成胆结石手术,且在后期的随访中均无结石复发。12例患者中,8例因取石后胆囊管不通畅,4例因结石位于胆囊管难于取出,对这12例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例手术成功,在后续治疗中对手术不成功的4例患者进行开腹胆囊切除手术,终手术成功。结论对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伴炎症患者实施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具有较高成功率(78.6%),且术后患者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崔建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带教临床医学实习生应遵循认知规律。我们将医学生认知疾病的基本思维规律分为基础和提升两个阶段,基础阶段属于理解记忆、整体模仿型思维,提升阶段属于思考、创新型思维。基础阶段是带教的重点,主要是夯实“三基”和训练临床思维;提升阶段应注重培养疾病鉴别诊断能力和学术创新意识。
作者:段绍毅;段于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引起的感染性胃炎患者接受中西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患者100例进行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都使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是92%,对照组为7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感染性胃炎使用中西结合的治疗方式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修复胃黏膜病变,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
作者:裴晶;刘戴维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顽固性呃逆的中医针灸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顽固性呃逆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临床分型,采取不同的中医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袁蕴楠 刊期: 2015年第19期
肿瘤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学科,如何提高肿瘤学的教学质量,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模拟教学是临床教学的发展趋势,结合模拟教学,进行临床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可提高肿瘤学临床教学水平。
作者:胡凤娣;李杨;龙庭凤;杨继岚;沈丽达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妇科炎症感染的微生物检测方式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接收的115例妇科炎症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分成A、B、C 3组,A组使用培养法检验,B组使用干化学酶法,C组使用镜检法,对3组的检验效果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阳性率为92.31%,B组阳性率为73.68%,C组阳性率为76.32%,A组与B组、A组与C组阳性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阳性率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炎症感染的微生物检验方式中,培养法的效果好,阳性率要高于镜检和干化学酶法。
作者:李滨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开腹腔当总管切开取石术开展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开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切口感染情况等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能够有效缩短平均手术时间,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作者:高万宏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应用于临床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148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对比组给予常规的支气管扩张症治疗;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比组的BODE指数和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比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疗效显著。
作者:高晓婷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9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和中医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是97.7%,对照组为88.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中医治疗,临床治疗效果好,治疗安全性高。
作者:姜颖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吸入麻醉,实验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均会对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影响,但全凭静脉麻醉的苏醒时间更快,其预后性较好。
作者:张忠喜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究肺源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优质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肺源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护理等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护理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肺源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患者的满意度较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作者:陈瑞萍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晓敏;房立丽;于大利;王海英;王春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3月~2015年1月于我院妇科接受诊疗的49例下腹部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先后进行腹部超声诊断与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腹部超声诊断的符合率。结果腹部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89.79%,腹部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超声诊断盆腔肿块的应用价值高,但存在一定的漏诊与误诊的可能,需要结合阴道超声灵活运用。
作者:韩天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整理我院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分析CT在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效果以及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3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将其作为合并组,并将53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结核组,两组患者都进行CT平扫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合并组中,出现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的比例分别为66.3%、52.83%、22.64%及73.58%。结核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比例分别为28.30%、15.09%、7.51%、45.28%。对比两组指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CT影像学检查结果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能够通过CT影像学检查看出差别,CT影像学检查能够明确的确诊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病情。
作者:刘乾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方法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救治方法,观察组实施一体化急救方法。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体化急救方法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朱从健 刊期: 2015年第19期
介绍1例肺癌脑转移患者首次静脉滴注贝伐珠单抗后出现高血压脑病的治疗及护理。经过40 h迅速、平稳降低血压及颅内压,高流量吸氧,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和降压后护理后,患者病情平稳。
作者:刘晓珊;王春晖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