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王芳媛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碱性磷酸酶, 谷氨酰基转移酶, 血清胆碱酯酶, 白蛋白, 血清胆醇, 总胆汁酸
摘要: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0月收治的7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同期在我院门诊行健康体检的54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I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血清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血清胆醇(CHO)、总胆汁酸(TBA)水平变化。结果两组AIT、AST、ALP、GGT、CHE、ALB、CHO、TBA水平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检验结果表明, AIT、AST、ALP、GGT、CHE、ALB、CHO、TBA水平均出现异常,可作为临床诊断指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7例老年手术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44例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43例给予吸入麻醉。结果实验组苏醒时间(16.98±6.34)min、导管拔除时间(10.96±5.32)min短于对照组苏醒时间(31.11±10.12)min、导管拔除时间(19.10±6.57)min;术后MMSE评分:术后1 h(26.10±1.38)分、术后3 h(28.95±1.13)分、术后6 h(29.01±0.76)分高于对照组术后1 h(22.78±1.49)分、术后3 h(24.52±1.10)分、术后6 h(25.86±1.15)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可保留老年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其效果优于吸入麻醉。

    作者:占胜福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核医学在骨转移癌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核医学在骨转移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28名肿瘤患者中采用ECT结合X射线筛选骨转移癌患者40名。对本组患者均采用89SrCl2进行治疗。结果40例病例中,骨转移病灶缩小19例,其中9例病灶完全消除,10例病灶有不同程度缩小,21例无明显变化。疗效评定中显效占30%,有效占40%,无效占30%,总有效率为70%。结论采用ECT结合X射线可有效筛选骨转移患者,89SrCl2治疗骨转移效果明显。

    作者:付玉娟;杨刚;方文献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急诊一体化救治护理急危重症患者中临床路径的应用

    目的:探讨危急重症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急诊一体化救治护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80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死亡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患者的临床满意程度有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急诊一体化救治护理,能够提升临床护理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救治方法.

    作者:纪玲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头孢西丁钠与头孢他啶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支气管肺炎应用头孢西丁钠与头孢他啶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院诊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246例分为两组,头孢西丁钠组给予头孢西丁钠合并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头孢他啶组给予头孢他啶合并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及成本。结果头孢他啶合并盐酸氨溴索对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头孢西丁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他啶抗菌谱较头孢西丁钠更广,但较头孢西丁钠的成本-效果值更大。

    作者:董民;李玉卿;王新芳;孙宝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我国PBL+LBL与PBL教学模式在外科教学中比较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我国外科教学中PBL+LBL模式与PBL模式相比的效果。方法收集我国2015年2月6日前所有已发表的在外科教学中用PBL+LBL模式与PBL模式相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并分析两种方法对学生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总成绩及学生满意度的差异。结果PBL+LBL组与PBL组相比,学生的理论成绩、总成绩及学生的满意度,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相比学生的实践成绩,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我国外科教学领域,PBL+LBL教学模式较PBL模式具有一定优势,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总成绩及学生满意度。

    作者:刘阳;刘清峰;吉鸿;陆宏伟;黎一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9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和中医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是97.7%,对照组为88.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中医治疗,临床治疗效果好,治疗安全性高。

    作者:姜颖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研究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相关性贫血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

    目的:讨论并分析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相关性贫血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照(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两组人群的血清红细胞生成素进行监测。结果通过对两组人群的监测,观察组患者中的红细胞生成素的含量为(100.9±57.3) IU/L,对照组中红细胞生成素含量为(171.9±108.4)IU/L;随着贫血程度的增加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贫血患者血清中的红细胞生成素的含量在不断降低,前后呈反比例关系,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合并发生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血清中红细胞生成素降低,使用含有红细胞生成素的药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安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将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和治疗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前后的抑郁、燥狂评分比较,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0%高于治疗组的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燥狂情绪。

    作者:吴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顽固性呃逆的中医针灸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顽固性呃逆的中医针灸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顽固性呃逆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临床分型,采取不同的中医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袁蕴楠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上颈椎3D打印模型在骨科规范化培训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结合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教学大纲要求,将2015年1月~2015年4月典型上颈椎5例CT图片进行3 D打印处理,制作骨骼三维立体模型应用于骨科规培临床教学中,在此基础上用3 D打印手术通道进行手术辅助,进行手术指导。结果3D打印技术制作的上颈椎骨骼三维立体模型有助于加深规培生对疾病手术解剖学的理解,达到精准手术要求,有助于培养规培生骨科临床工作兴趣。结论3D打印技术制作在骨科规培临床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栋;赵波;李锋涛;卢腾;贺西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胃肠起搏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胃肠起搏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3月于我院就诊且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的给予胃肠起搏器治疗,比较两组的显效率、有效率以及无效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变化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效果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起搏器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褚慧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用于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伴炎症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用于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伴炎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56例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伴炎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结果44例顺利完成胆结石手术,且在后期的随访中均无结石复发。12例患者中,8例因取石后胆囊管不通畅,4例因结石位于胆囊管难于取出,对这12例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例手术成功,在后续治疗中对手术不成功的4例患者进行开腹胆囊切除手术,终手术成功。结论对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伴炎症患者实施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具有较高成功率(78.6%),且术后患者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崔建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2组,每组25例。观察组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使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下床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效果比骨折内固定术效果更佳。

    作者:柳忠兴;李金龙;樊大钊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厄贝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实施治疗,观察组使用厄贝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实施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完成后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于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厄贝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效果更佳。

    作者:陈海霞;何子峰;王利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试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临床检验工作是确保医院为患者提供安全性服务的重要条件之一,随着医学的发展,在医院不断引进各种先进的检验设备的现状下,临床检验工作的质量水平更是受到了社会的关注。根据现阶段影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探讨强化医院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策略,促进临床检验科更好的为医院和患者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作者:操金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远期预后及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远期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支架置入术与经皮冠状动腔内成形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照组仅给予支架置入术介入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的远期预后效果,分析概括影响的危险因素,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60例患者的随访中,3例死亡,25例复发心绞痛,17例发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10例接受了2次甚至多次介入治疗,5例患者无心脏事件发生;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史呈正相关。结论采用支架置入术与经皮冠状动腔内成形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比单纯的采用支架置入术介入治疗方法的远期预后效果好,能够降低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效宇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药物对BPH合并CP的疗效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联合药物治疗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慢性前列腺炎(C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BPH合并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α-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各观察指标变化情况。结果6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2.4±10.8)min,平均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4.7±20.5)ml、(6.0±3.1)d,患者术后并无尿道穿孔、外渗、尿失禁等并发症。随访3个月,患者的IPSS、QOL、RUV各个评分低于治疗前,Qmax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联合药物治疗BPH合并CP患者,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等特点,能有效缓解患者排尿困难、尿路梗阻的问题,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许海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左甲状腺素钠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综合征疗效观察及安全性探讨

    目的:探讨左甲状腺素钠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综合征疗效观察及安全性。方法收集60例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甲状腺素片实施治疗,观察组使用左甲状腺素钠实施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完成后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于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综合征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左甲状腺素钠效果更好,安全性更好。

    作者:陈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77例异时性重复癌文献分析

    目的:探讨异时性重复癌的发生特点和一般规律。方法统计分析2004年1~2014年12月77例中国知网收录的异时性重复癌病例报道。结果77例异时性重复癌中男性居多(64.94%),首发癌、第2癌、第3癌发生率较高的前3位分别是肠道癌(22.07%)、乳腺癌(15.58%)、生殖器官恶性肿瘤(9.09%);余下为肠道癌(19.48%)、食管癌(16.88%)、生殖器官恶性肿瘤(14.29%);肠道癌(23.26%)、胃癌(18.60%)、泌尿系统恶性肿瘤(11.63%)。结论临床中应提高对异时性重复癌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刘文苏;赵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3D腹腔镜手术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我院于2014年7月开始使用3 D腹腔镜,随着技术及设备的进步及更新,腹腔镜用于妇科肿瘤的治疗越来越多。腹腔镜手术具有分期准确、创伤小、输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越来越被患者及医生所接受。对3D腹腔镜妇科手术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作者:吴晓灵 刊期: 2015年第19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