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高校室内空气细菌总数监测结果分析

钟有添;王立;王秋艳

关键词:细菌, 空气污染, 室内, 学生保健服务
摘要:目的 了解某高校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情况,分析造成污染的可能因素.方法 采用自然沉降法,选取某高校学生宿舍、食堂、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大学生活动室及教师办公室的204个采样点进行空气细菌总数检测.结果 校园室内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为79.61%.不同季节和场所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存在差异,其中夏季合格率为82.94%,冬季合格率为7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1,P<0.01).结论 该校室内空气存在一定的微生物污染,需采取有效的综合预防措施.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拓展农村留守儿童发育与健康的研究视野

    留守儿童问题并不是某个国家、某个地区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独有问题,而是具有一定时空变迁的共性问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2006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估计,我国农民工子女已经达到4 300万,其中2 300万是留守儿童[1].

    作者:陶芳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赣榆县农村小学9起流感暴发疫情调查

    2007年3月19日至6月6日,赣榆县陆续接到辖区农村小学9起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暴发疫情报告,疫情流行速度之快,波及人数之多为该县有流感疫情记载以来之罕见.针对暴发原因,立即启动预案,果断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控制了疫情的蔓延.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大罕;郭瑞卿;丁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贵阳市中小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掌握贵阳市中小学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现患情况及可能的相关因素,为探寻预防和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以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贵阳市中小学生3 016名为调查对象,用Conners量表(家长问卷)及自编相关因素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ADHD初筛阳性率为2.19%,男、女生分别为3.19%和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学生ADHD初筛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ADHD的可能相关因素为父母能否理解孩子的想法、父母婚姻关系、儿童性格等.结论 应关注儿童青少年尤其是ADHD儿童的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以及儿童社会心理良好适应状况.

    作者:朱焱;张碧昌;邓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学生2002与1992年生长发育状况比较

    为及时掌握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发育状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现将1992与2002年该校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程英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贵州省某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追踪研究

    大学生处于童年和成年之间的一个发展过渡期,此时是身体与心理发展重要的转折点.从群体上看,处于青春后期的大学生出现三大转变:从闭锁转向开放,从依赖转向独立,从关心书本转向关心自我[1].

    作者:杨满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某高校大学生违纪行为特点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在校生人数剧增[1],学生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并呈现出违纪性质渐趋典型化[2]、新的违纪行为不断出现等特点.

    作者:王成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广州市初中生家庭躯体虐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广州市初中生家庭躯体虐待的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广州市8个城区中随机抽取16所中学4 582名学生,使用自填式问卷了解学生遭受家庭躯体虐待及社会人口学特征、学习表现、学习压力以及学校/亲友支持等情况.结果 4 582名初中生近0.5 a在家庭遭受躯体虐待的总发生率为27.3%,其中轻、中、重度躯体虐待发生率分别为11.5%,13.1%和2.7%,平均每人遭受2.54种虐待方式;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低年级、学习压力、单亲或重组家庭、母亲大学及以上学历、无单独房间、非汉族是家庭躯体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亲友支持和学校支持是保护因素.结论 广州市11~17岁初中生遭受家庭躯体虐待现象十分普遍.应重点针对学习压力、学校/亲友支持、家庭模式、有无单独房间等可控因素制定保护策略和干预措施.

    作者:许晓君;陈维清;韩珂;文孝忠;黄志威;李大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厦门市托幼机构2002-2008年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

    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做好传染病的管理是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解厦门市托幼机构儿童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现对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分管托幼机构2002-2008年传染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许立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河池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研究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和自编量表,对农村留守儿童442名和非留守儿童434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体验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消极情感体验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留守时间、与外出父母交流频次、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成绩、兄弟姐妹个数、朋友个数等因素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结论 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较低,但农村留守儿童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

    作者:陆建兰;陆家海;林天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重庆市某中学初中生饮食行为调查及健康教育模式探索

    目的 了解重庆市某中学学生饮食行为状况,探索可行的健康教育模式,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重庆市区某中学826名学生进行饮食行为现况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比较普遍,有59.26%的学生(包含4.48%不吃早餐的学生)早餐食物摄取不足;14.39%的学生晚餐摄入过多;65.30%的学生吃宵夜,其中11.01%的学生宵夜摄入过多.学生膳食结构中动物内脏、鱼类及豆制品的消费量不足.学生中存在很多不良饮食习惯:偏食挑食、进食速度快、喜食麻辣及西式快餐等.在健康教育方式方面,不喜欢家长和教师的说教,对课外活动以及同伴营养教育的模式有极大的兴趣.结论 重庆市某中学学生的饮食行为存在很多问题,亟需采取适当的膳食行为干预模式如同伴教育,以提高中学生营养健康水平.

    作者:刘永芳;张蓓;赵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贫困大学生疏离感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分析

    目的 了解贫困大学生疏离感现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某高校524名大学生,采用疏离感和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施测.结果 贫困生疏离感显著高于普通生,主观幸福感较低,表现在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忧郁及紧张因子上;高、低疏离感组幸福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情感行为的控制、城乡和年级因素对疏离感有一定预测作用.结论 贫困生有高疏离感,低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城乡和年级因素对疏离感有一定影响.

    作者:黄海;邱欣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唐山市低视力中学生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中学生低视力的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心理护理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46例中学生低视力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和状态焦虑问卷(S-AI)测试.结果 (1)中学生低视力患者状态焦虑得分高于一般人群(P<0.01);(2)中学生低视力患者状态焦虑与性别、家庭关怀、学校关怀和眼外伤种类有关(P<0.01);(3)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影响中学生低视力患者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为家庭关怀、学校关怀和眼外伤种类.结论 临床降低中学生低视力患者状态焦虑水平应注意患者的性别及眼外伤种类的差异,充分借助家庭关怀和学校关怀的力量.

    作者:张艳丽;王茜;高志华;杨美荣;张艳茹;苑杰;徐应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实时三平面组织多普勒成像在肥胖儿童左心收缩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实时三平面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研究轻、中度单纯肥胖儿童左心收缩功能,为加强对肥胖儿童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实时三平面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和M型超声测量36名轻、中度肥胖儿童和34名正常儿童左室收缩功能.结果 肥胖组各室壁二尖瓣环处和大部分室壁的基底部、中间部收缩期峰值速度和大位移均低于正常组,6个室壁各节段的平均收缩期峰值速度和大位移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轻、中度单纯肥胖儿童左室整体和部分室壁局部收缩功能减低.

    作者:段洪梅;张铁山;范梅贞;胡颖;张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某高校室内空气细菌总数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某高校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情况,分析造成污染的可能因素.方法 采用自然沉降法,选取某高校学生宿舍、食堂、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大学生活动室及教师办公室的204个采样点进行空气细菌总数检测.结果 校园室内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为79.61%.不同季节和场所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存在差异,其中夏季合格率为82.94%,冬季合格率为7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1,P<0.01).结论 该校室内空气存在一定的微生物污染,需采取有效的综合预防措施.

    作者:钟有添;王立;王秋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贵阳城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贵阳市城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与高血压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对贵阳市城区8所中学13~18岁中学生2 990名进行问卷调查;按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检测细则>标准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结果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总均分为(1.90±0.58),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为37.1%,心理健康因子均分前3位为情绪不稳定(2.15±0.76)、学习压力(2.07±0.79)、强迫(1.97±0.62).男生SBP为(109±11.12)mm Hg,DBP为(71±8.18)mm Hg;女生SBP为(105±10.62)mm Hg,DBP为(70±7.80)mm Hg.男生和女生SBP,DB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5~17岁女生敌对、抑郁、学习压力、适应不良等因子与SBP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5),17岁女生适应不良与DBP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体重、身高、年龄、学习压力4个变量是SBP的主要影响因素(P值均<0.05),体重、年龄、焦虑、身高4个变量是DBP的主要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体重、身高、年龄、学习压力是SBP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体重、年龄、身高是DBP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学生学习压力源对收缩压的影响为显著.

    作者:邓厚才;杨敬源;邓冰;杨星;庹安写;黄列玉;杨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深圳市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提高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深圳市3所学校共计1 335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手册(MHT)>进行调查、评估、对比.结果 流动男童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总焦虑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常住男童(P值均<0.05).流动女童的学习焦虑、恐怖倾向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常住女童(P值均<0.05).结论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常住儿童差,流动男、女童心理健康问题不同,需要给予针对性干预.

    作者:韩煊;吴汉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某高校教职工脂肪肝患病危险因素及其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某高校教职工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为高校教职工脂肪肝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沈阳市某大学1 063名在职及退休教职工为研究对象,进行人体测量、血液检测及腹部B超检查.结果 教职工脂肪肝检出率为34.6%,男性(40.5%)显著高于女性(27.6%)(P<0.01).调整年龄、性别后,超重、肥胖、中心型肥胖、高三酰甘油、高胆固醇、高血糖者患脂肪肝的危险度分别是正常者的14.32,3.45,2.65,3.14,1.71,1.71倍(P值均<0.05),且高三酰甘油、高胆固醇、高血糖的作用独立于肥胖.调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后,脂肪肝者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度是正常者的3.44倍(P<0.05).结论 肥胖、高三酰甘油、高胆固醇、高血精是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罹患脂肪肝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度较高.

    作者:汪宏莉;韩延柏;阚志英;霍卓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什邡市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需求的定性调查

    目的 了解什邡市中学生和教师对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的需求,为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访谈提纲,采用专题小组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的方法,对什邡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的2所学校的高和低年级中学生分学校、年级、性别进行专题小组访谈;对授课教师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什邡市中学生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仍有错误认识;对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的认可程度和参与热情较高,对课堂的形式和方式见解不同.结论 对什邡市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需进一步加强;中学生对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持欢迎态度,有必要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

    作者:李航;邹俊;杨景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南宁市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为了解南宁市各类学校的卫生状况和存在问题,南宁市卫生监督所于2008年按照<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标准>,对该市学校卫生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丁伟;阳柳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校医院医疗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高校医院在承担全校师生员工的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卫生防疫、传染病及常见病预防等工作的同时,也承担着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性治疗,工作任务繁忙.

    作者:杨中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