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肾主骨生髓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绝经后骨质疏松肾虚证的关系

李冠慧;黄明芳;李西海;梁文娜

关键词:肾主骨生髓,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绝经后, 骨质疏松
摘要: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是骨量减少导致骨微结构改变骨折发生率增加的一种绝经后女性常见的骨代谢疾病。《黄帝内经》提出“肾主骨髓”的理论,从生理上详细描述了女子骨的强弱与肾气盛衰的关系,从病理上提出了肾虚骨痿的理论。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骨向分化的潜能,与女子骨的强弱关系密切。补肾中药能通过特发性促性腺激素低下(IHH)信号通路刺激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生长,从而改善女性 PMOP,提示PMOP 肾虚证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功能改变有关〔1〕。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前后慢性病贫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水平测定及意义

    目的:测定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前后慢性病贫血(AC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 sTRAIL)水平,明确其与患者 hepcidin 水平是否相关,探讨血清 sTRAIL 与 ACD 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37例 ACD 患者按照病因分为慢性炎症组19例及肿瘤组18例,测定其血清 sTRAIL 水平、hepcidin 水平,后予 EPO 治疗〔(3~6)万 U /w〕,血红蛋白升至120 g /L 停止治疗,治疗有效后再次测定患者血清sTRAIL 水平、hepcidin 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并行血清 sTRAIL 与 hepcidin 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炎症组及肿瘤组治疗前后血清 sTRAIL 差异显著。 ACD 患者治疗前后 hepcidin 比较差异显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 sTRAIL 与 hepcidin 相关性分析为正相关;两组治疗前血清 sTRAIL、hepci-din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 sTRAIL 可能与 ACD 发病机制相关。

    作者:韩曦瑶;刘立根;李纲;孙丽华;詹其林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康体训练联合白藜芦醇干预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疗效

    目的:研究康体训练联合白藜芦醇干预对血管性痴呆(VD)的治疗作用。方法5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D 模型组、白藜芦醇组、康体训练组、康体训练联合白藜芦醇组。通过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 VD 模型,各组大鼠按照分组原则进行处理。8 w 后对大鼠进行认知功能检测,同时对大鼠大脑神经元进行光镜、电镜检测以及钙离子检测。结果通过大鼠跳台试验、避暗试验和水迷宫试验可观察到康体训练联合白藜芦醇组跳台、避暗潜伏期明显延长,通过水迷宫平台次数增加明显(P<0.05)。康体训练联合白藜芦醇组大鼠大脑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钙离子荧光明显减弱。结论康体训练联合白藜芦醇干预对 VD 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的药物治疗。

    作者:牛文亚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鸡尾酒疗法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

    目的:探究鸡尾酒疗法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男女比例1∶1。实验组患者膝关节置换完成缝合前在关节腔周围组织注射镇痛药物,对照组不进行相关处理。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后4、8、12、24、48 h 各时间点静止及运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静脉自控镇痛(PCIA)首次按压与术毕时间差,PCIA 按压次数,患者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8、12、24 h 时间点静息及运动 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 PCIA 首次自控追加药物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镇痛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周围注射镇痛药物与 PCIA 联合应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静息和运动VAS 疼痛评分,降低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和功能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金洁;王云芸;赵英;潘振祥;李仁淑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三腔两囊管的应用现状

    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临床上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也愈来愈多样化,主要包括新型药物治疗、急诊外科手术、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胃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组织胶注射、球囊血管成形术〔1~5〕,其病死率明显降低〔6,7〕。但绝大多数医院不具备内镜下治疗或 X 线下介入治疗相应条件,即便具备以上提及条件,治疗失败后有时可能仍然需要采取三腔两囊管压迫治疗。尤其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急性期,对于出血量大、不能维持有效血容量的患者,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效果显著,是首选的应急措施,能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8~11〕。同时出血时食管胃腔内充满血液使视野模糊不清致使急诊内镜止血成功率不高;而急诊外科手术又受肝功能分级及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影响〔12〕,此时应用简单、安全、有效的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显得尤为重要,对大多数病人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能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并且有文献报道患者带三腔两囊管行内镜下套扎、硬化治疗更有效、安全〔13,14〕。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作者:薛变变;马坦坦;王智昊;徐龙;王英凯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癫痫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热休克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对老年癫痫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HSP)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影响进行研究。方法120例老年癫痫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对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进行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感染患者血清中 HS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老年癫痫未感染病原菌患者120例为未感染组。结果感染组颅内感染24例(20.0%),血液感染5例(4.2%),上呼吸道感染21例(17.5%),肺部感染24例(20.0%),皮肤感染15例(12.5%),下呼吸道感染18例(15.0%);感染组共分离病原菌144株,革兰阳性菌69株(47.9%);革兰阴性菌68株(47.2%),真菌感染7株(4.9%);感染组血清中 HSP、白细胞介素(IL)-2和 IL-6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癫痫患者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且感染后患者血清中 HSP 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 ILs 蛋白水平存在明显异常。

    作者:廉艳梅;王咏梅;黄晓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担心调查

    目的:了解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担心的情况。方法运用养老担心调查表和自编的个人资料问卷,调查了江苏省城市独生子女父母300名。结果独生子女父母非常担心子女以后的工作、生活是否顺利,自己会患有需要长期照顾的疾病,不能得到子女很好的照顾等。独生子女父母健康状况不好的对于养老问题普遍担心程度较高,担心年老时患有需要长期照顾的疾病等。结论独生子女父母的健康状况及婚姻状况对养老担心程度有影响,需要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父母自身、社会和政府共同努力,构筑适合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方式,从而减轻父母的担心。

    作者:陆凯欣;何文俊;何贵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结肠腺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激酶1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目的:检测结肠腺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激酶(TAK)1和 Ki67表达,观察 TAK1和 Ki67标记的增殖指数的关系。方法62例结肠腺癌术后存留的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15例距结肠肿物边缘>5 cm 的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两组中 TAK1和 Ki67的表达。结果两组中 TAK1和 Ki6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 TAK1和 Ki67的表达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大径密切相关,TAK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 TAK1和 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结肠腺癌中 TAK1和 Ki67高表达对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进展有一定作用。 TAK1对 Ki67标记的增殖可能有一定作用。

    作者:戈锐;周为;燕速;刘宁;安文静;于鹏杰;张成武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针对性心理干预对行运动康复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负性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对性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衰行运动康复治疗患者负性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衰患者108例。按照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药物与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指标、心功能指标以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护理后的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护理后的6 min 步行距离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大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衰行运动康复治疗患者的负性情绪及心功能状态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左玉姣;刘厂辉;王春兰;唐振旺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降钙素对兔膝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降钙素(CT)对膝骨性关节炎(KOA)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6只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ham组)、CT 治疗组(CT 组)和生理盐水处理组(NS 组),CT 组和 NS 组采用改良 Hulth 法制备 KOA 模型,sham 组以同样术式进入关节腔但不做其他处理。术后第6周开始 CT 组每天皮下注射 CT 5 U /kg,sham 组和 NS 组给与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连续4 w。观察 KOA 发病过程软骨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和关节液白细胞介素(IL)-1β、免疫组化法检测关节软骨Ⅱ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1的变化、TUNEL 法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NS 组关节软骨损伤严重,Mankin 评分明显高于 sham 组,血清及关节液 IL-1β含量明显升高( P<0.05),关节软骨Ⅱ型胶原含量明显降低,MMP-1活性和软骨细胞凋亡百分数明显升高(P<0.05);而 CT 治疗组关节软骨损伤较 NS 组减轻、IL-1含量、MMP-1活性和软骨细胞凋亡百分数明显降低(P<0.05),Ⅱ型胶原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CT 可能通过抑制 IL-1β分泌,恢复软骨基质的合成与降解平衡,减少软骨细胞凋亡,对关节软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延缓关节软骨退变过程。

    作者:尤笑迎;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感音神经性聋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感音神经性聋(SNHL)是常见的内耳疾病,由多种发病因素引起,包括外界因素和遗传因素。外界因素,如噪声环境、全身性疾病、化学物质、不良饮食、吸烟嗜酒和耳毒性药物等导致噪音性、耳毒性及老年性聋。近年来,遗传因素所致的综合征性和非综合征性 SNHL 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发现许多与 SNHL 有关的基因,并通过各种模式生物实验揭示这些基因导致 SNHL 病理生理学机制。基因治疗和反义寡核苷酸是基于致聋基因,干预遗传性和获得性 SNHL 的重要治疗手段。在过去20余年中,研究人员采用不同的载体和非载体系统,通过不同的给予途径及不同的基因启动子强度将外源性遗传物质送到哺乳动物内耳,调节内耳细胞对应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持续时间,恢复听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1〕。本文重点对 SNHL 基因治疗进展,包括载体研究、外源基因给予途径和时机、候选基因及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马骋;阮清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不同介入治疗策略的对比

    目的:对比功能性完全再血管化和部分再血管化介入治疗方案对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NSTEMI)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 NSTEMI 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介入治疗策略的不同分为功能性完全再血管化组和部分再血管化组,每组48例。两组均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后3~7 d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行血运重建术。功能性完全再血管化组根据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FFR)检测结果,对所有病变血管进行血运重建;部分再血管化组仅对“犯罪血管”〔由心电图、心脏核磁(MRI)、心脏彩超确定〕行血运重建。随访患者的心源性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心绞痛复发率、再入院率和再次血管重建率,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平均(12±4.8)个月的随访中,功能性完全再血管化组心源性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和再次血管重建率均明显低于部分再血管化组(均 P<0.05)。功能性完全再血管化组发生2例造影剂肾病和2例上消化道出血,部分再血管化组发生2例上消化道出血,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5)。结论 NSTEMI 患者行功能性完全再血管化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近期预后,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治疗策略。

    作者:李勇;王铭;杨特;陈润祥;邵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强化健康管理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和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管理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因急性心力衰竭首次入院的患者1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教育组,对教育组进行院外递进式强化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心功能和预后的差异;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服药依从性与心功能改善值的关系;运用 Log-rank 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和心源性死亡)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均>0.05);随访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教育组药物依从性显著增加(3.37±0.45 vs 2.23±1.06,P<0.01),心功能指标显著改善(P 均<0.05);药物依从性与 NYHA 心功能分级、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和6分钟步行距离的相关性分别为0.38、0.52、0.45、0.36、0.61,均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的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教育组(58.6% vs 37.9%,P<0.05)。结论强化健康管理显著提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依从性,改善心功能,进而减少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和心源性死亡的发生。

    作者:刘艳妮;侯雪;陈世健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氧化苦参碱诱导人结肠癌 SW480细胞凋亡的机制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诱导人结肠癌 SW480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不同剂量的氧化苦参碱作用于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测定 B 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 X蛋白(Bax)的表达,荧光法测定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活性。结果氧化苦参碱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Western印迹方法显示氧化苦参碱可抑制抗凋亡蛋白 Bcl-2的表达,提高促凋亡蛋白 Bax 的表达,同时激活凋亡效应分子 caspase-3。结论氧化苦参碱能够抑制结肠癌 SW480细胞的增殖,通过提高 Bax 的表达、抑制 Bcl-2的表达、激活 caspase-3发挥其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张新星;张璐;顾清;代小松;陈和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子宫颈癌不同放疗方式的疗效及耐受机制

    目的:探讨调强及盆野放疗对晚期子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及耐受机制。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河北省宣化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晚期患者75例,妇科门诊活检病理确诊,随机分成实验组37例(调强放疗)和对照组38例(盆野照射放疗),疗程结束后观察盆腔 CT、彩色 B 型超声等相关指标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同时利用免疫组化对病理活检标本进行检测 CD133、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物-1(Gli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放疗3个月实验组完全缓解率(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2个月后实验组 CR+部分缓解率(P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并发症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并发症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②CD133阳性表达率为66.7%(50/75),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外层5~6层细胞(即肿瘤浸润前沿),而中央区阳性细胞较少且分散;Gli1阳性表达率为70.7%(53/75),阳性细胞围绕新生血管周围较为明显,浸润前沿分布较为分散且呈弱表达。 CD133阳性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宫旁浸润、放疗耐受相关,在中低分化、宫旁浸润组以及放疗耐受组存在高表达,与相应组别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Gli1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盆腔肿大淋巴结、放疗耐受相关,在直径>4 cm、存在盆腔肿大淋巴结组以及放疗耐受组存在高表达,与相应组别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③CD133、Gli1阳性表达的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存在直线正相关(r =0.5631,P<0.05)。结论①调强适形放疗技术应用于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明显好于常规盆腔放疗,远期并发症较少。②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存在干细胞标记物 CD133、Gli1的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等危险因素相关,且可能是其放疗耐受的主要因素。

    作者:张莉;张凡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白细胞介素-17在卵清蛋白诱导的大鼠过敏性结膜炎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在鸡卵清蛋白(OVA)诱导的大鼠过敏性结膜炎(AC)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30只 Brown Nor-way 大鼠随机分对照组(NC 组)和 AC 组。应用 OVA 诱导大鼠 AC 模型。观察两组眼睑和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情况并做评分。对两组眼球和上下眼睑进行病理学分析,计数穹隆部眼结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液 IL-17、IL-4、IL-6、IL-10、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AC 组体征评分明显高于 NC 组( P<0.01)。 AC 组眼结膜穹隆部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 NC 组明显升高( P <0.01)。 AC 组血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液 IL-17、IL-4、IL-6、IL-10水平较 NC 组明显升高(均 P<0.01),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IL-17增高、Th1/Th2失衡是大鼠 AC 发病的重要原因,降低 IL-17、恢复 Th1/Th2失衡可能成为 AC 治疗的一条新途径。

    作者:张剑;王玉清;宿星杰;刘宏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肿瘤干细胞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与分化和肿瘤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1〕,并对于临床肿瘤防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围绕肿瘤干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近几年国内外该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丽丽;袁秀梅;杨岚;马志红;展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AKT-mTOR 信号通路在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自然退变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 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自然退变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取清洁级 SD 大鼠12只,分离并培养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建立体外自然传代退变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自然传代第2代细胞),自然退变组(自然传代第5代细胞)、AKT-mTOR 信号通路抑制组(含 LY294002抑制剂培养基传代至第5代),AKT-mTOR 信号通路激动组(含 IGF-1激动剂培养基传代至第5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检测细胞蛋白聚糖变化;RT-PCR 检测细胞中Ⅱ型胶原、蛋白多糖、SOX9以及 AKT-mTOR 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 mTOR 的表达情况;Western 印迹检测 AKT、p-AKT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着传代次数增加,大鼠软骨终板细胞的表现逐渐减少。自然退变组Ⅱ型胶原、蛋白多糖、SOX9、mTOR 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AKT-mTOR 信号通路抑制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自然退变组(P<0.05);AKT-mTOR 信号通路激动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自然退变组(P<0.05)。四组的 AKT 蛋白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0.05);抑制组p-AKT 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另外3组,而激动组 p-AKT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抑制组和自然退变组(P<0.05)。结论 AKT-mTOR 信号通路在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自然退变中具有重要作用,添加 AKT-mTOR 信号通路抑制剂、激动剂能够加速、抑制细胞体外退变的发生。

    作者:张丽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青海地区女性微量元素与宫颈疾病发病的关系及宫颈癌发病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女性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与宫颈疾病发病的关系及宫颈癌发病相关因素。方法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确诊的1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及70例宫颈癌患者,选择同期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5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基本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检测血清中硒、锌、铜、镍、镉、砷、铁、锰元素水平,多重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技术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结果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血清硒水平较高(OR =0.583,P =0.019)及血清锌水平较高( OR =0.600, P =0.025)为宫颈癌发病的保护因素,危险因素有血清铜水平较高( OR =1.625,P =0.018)、文化程度较低( OR =1.633,P =0.018)、初婚年龄较低(OR =1.841,P =0.004)、初次分娩年龄较低( OR =1.750,P =0.004)、怀孕次数较多( OR =1.667,P =0.014)及高危型 HPV 感染( OR =2.735,P =0.000)(P<0.05)。结论血清微量元素的水平与宫颈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应针对宫颈癌发病相关因素,积极开展关于宫颈癌的健康教育。

    作者:余晓燕;王烈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外源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对老年大鼠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外源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对老年大鼠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SD 大鼠分为端粒酶催化亚基( hTERT)干预组(n =25)、空转载体组(n =5)、生理盐水组(n =25)3组,取肝前2 d 自颈背给予 hTERT 干预组供者静脉注射1 ml 3×109 pfu /ml 携带 hTERT 的病毒悬液,给予空转载体组供者静脉注射1 ml 3×109 pfu /ml 空病毒悬液,给予生理盐水组供者静脉注射1 ml 生理盐水。结果再灌注后3、6、12 h,1、2 d hTERT 组血清谷氨酸转氨酶( ALT)水平均显著低于空转载体组和生理盐水组( P<0.05),凋亡阳性细胞均显著少于空转载体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凋亡指数也均显著低于空转载体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转染1 d 后 hTERT 组肝细胞端粒酶活性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 P<0.05)。结论外源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能够有效防护老年大鼠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王鑫;王忠臣;黄智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右心功能及其与肺动脉收缩压( PAS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 PH 患者,根据 PASP 分为轻、中、重三组,轻度组(PASP 36~49 mmHg)12例,中度组(50~70 mmHg)13例,重度组(>70 mmHg)15例,对照组20例,利用 STI 技术获取右室整体纵向收缩期的峰值应变(GL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GL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 GLSRe)和舒张晚期的峰值应变率(GLSRa),同时通过经胸二维常规超声心动图获取右室舒张末横径(RVED)、右室射血分数(RVEF)、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 TAPSE)、PASP 等数据,结合常规超声数据及 STI 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APSE、PASP、GLS、GLSRs、GLSRe、GLSRa 等指标在 PH 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GLS 随肺动脉压力增加呈逐渐减低趋势,在 PH 三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GLSRs、GLSRe、GLSRa 等指标在 PH 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 STI 技术能够准确评估 PH 患者右心功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有效性提供支持。

    作者:谭羽莹;闫欣;徐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