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飞;刘亚辉;刘凯
目的:了解城市与农村老年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现状。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疼痛的数字评分法(NRS),对唐山市城乡296例老年KOA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运动锻炼自我管理方面农村患者得分〔(166.03±95.11)min/w〕与城市〔(155.10±99.83)min/w〕无统计学差异(P>0.05);认知性症状管理方面农村患者得分〔(1.18±0.40)分〕好于城市〔(1.05±0.57)分〕(P<0.05);在与医生沟通方面城市患者得分〔(0.95±0.74)分〕好于农村〔(0.57±0.55)分〕(P<0.01)。结论城乡老年KOA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均较低,应针对城乡自我管理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让其学会正确有效的自我管理方法,缓解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汪凤兰;董胜莲;张明杰;刘海娟;邢凤梅;吴庆文;邵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紊乱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按照临床预后分为存活组48例,死亡组52例,收集两组患者脓毒症发病原因、器官功能不全数、转归及住院时间和ICU入住时间等临床资料,并抽取入院当日外周静脉血进行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AT)-Ⅲ、血小板计数(PLT),并对比两组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结果存活组患者 PT较死亡组低、AT-Ⅲ、PLT 水平较死亡组高(P<0.05),两组APT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APACHEⅡ评分共分三组,其中低分组28例,中分组44例,高分组28例;高分组的PT较低分组和中分组高,AT-Ⅲ和PLT水平较低分组和中分组低(P<0.05),而三组APT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行PT、AT-Ⅲ及PLT 监测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陈英华;田国红;兰亚明;粟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寻找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方法观察组运用符文彬教授的“从心胆肾论治”理论,采取精灸配合针刺进行治疗,对照组予单纯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显效率为8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和15%( P<0.05)。结论精灸配合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作者:徐丽华;符文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评分〔1〕是一个基于临床实用的术后镇痛评价与调控指标,有效的术后镇痛能降低 SIRS评分,降低围术期风险。舒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也是一种特异性μ-阿片受体激动剂,镇痛深度与剂量相关,术后自控静脉镇痛( PCIA)作用确切,起效快、血流动力学稳定。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α受体激动药,具有镇静催眠、镇痛、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的作用〔2,3〕。本研究探讨结肠癌术后右美托咪定辅助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的效果。
作者:邢宝成;李晓华;赵辉;张国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索不同运动量的高强性间歇游泳运动( HIIS)对高血压( SHR)大鼠抗氧化能力、血管内皮舒张能力和血压的影响。方法将10只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将4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SHR对照组、小运动量HIIS组( A组)、中等运动量HIIS组( B组)和大运动量 HIIS组( C组),运用5组/次、10组/次和20组/次3种运动量分别对A、B和C组进行8 w,5次/w的HIIS干预,分别对干预前、中、后 SHR对照组和所有运动组进行血压测试;在干预后对所有组进行抗氧化能力和胸主动脉乙酰胆碱的血管反应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数理分析。结果在抗氧化能力测试中,在8 w的HIIS后,A和B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数量要显著高于SHR对照组和C组(P<0.05),且 A组和B 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和B组的MDA要显著低于SHR对照组和C组,且C组显著高于SHR对照组(P<0.05);在乙酰胆碱诱导的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测试中,A组和B组乙酰胆碱诱导的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反应都显著高于 C组和SHR对照组,并且 B组显著高于 A组(P<0.05), SHR对照组显著高于C组(P<0.05);在血压测试中我们发现,B组的收缩压在每次的测试中均显著低于SHR对照组(P<0.05),其舒张压在第5和第8周的测试中也显著低于SHR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中等运动量的HIIS能够有效增强SHR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血管内皮的舒张能力以及防止其血压的随龄增长,而长期大运动量的HIIS可能会造成SHR的过度疲劳,从而导致其血压随龄升高、血管舒张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的下降。
作者:李昊;张媛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饮食、环境和EB病毒感染等相关。临床上以放射治疗为主,早期患者的疗效满意,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然而,由于鼻咽腔位置隐蔽,临床症状表现多样,确诊时约75%的患者为中晚期,这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欠佳,5年生存率不到50%。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或者远处转移。针对这类患者,目前多采用放疗、化疗和分子靶向的综合治疗策略。
作者:黄祥;曲超;姜新;董丽华;曲雅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长春市老人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长春市两个行政区,6个社区的348名老年人问卷调查,进行一般资料调查,老年人抑郁水平,社会支持评定问卷,睡眠质量调查问卷,并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抑郁发生率为19.54%。其中轻度占14.36%,中重度占5.17%。老年人女性抑郁发生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54,P=0.079)。婚姻状况、慢性病、体育锻炼的频率、近2 w负性生活事件对老年人抑郁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均 P<0.05)。不同睡眠质量、社会支持程度的老年人,抑郁的发生率不同(χ2=9.822, P=0.007;χ2=12.973,P=0.007)。结论长春市应加强关注女性、配偶丧失、慢性病、业余还好缺乏、体育锻炼次数少、睡眠质量障碍、社会支持程度低的老年人。
作者:王婷;张艳秋;谷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利用核磁共振波谱(1H-MRS)成像对老年前列腺癌(PC)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之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老年患者中经病理证实的PC患者30例,BPH患者20例,通过1 H-MRS对图像进行分析,得到枸橼酸盐( Cit)、肌酸( Cr)、胆碱复合物( Cho)峰值,并计算(Cho+Cr)/Cit、Cho/Cit比值。结果 PC与BPH相应区域比较 Cit峰值、(Cho+Cr)/Cit、Cho/Cit比值明显降低,Cho明显升高(P<0.05)。结论1 H-MRS成像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对PC与BPH进行鉴别,并与病理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
作者:马永金;邓宏林;赵绘萍;陈晓云;蒋高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影响特发性黄斑裂孔( IMH)玻璃体切除术后佳矫正视力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在该院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的IMH患者,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观察术前黄斑裂孔形态(小直径、基底直径、裂孔高度),记录手术前后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BCVA的变化,分析与视力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术后 BCVA与患者病程、裂孔小直径、基底直径呈负相关(P<0.05),与术前BCVA、黄斑裂孔指数(MHI)、黄斑裂孔预后因素(HPF)呈正相关(P<0.05)。结论术前BCVA是评价术后 BCVA的佳指标,MHI、HPF可作为评价临床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锡锋;石萍;庞利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住院病人口腔假丝酵母菌的分布情况。方法将住院病人口腔拭子先保存在含有抗生素的 YEPD液体培养基中,然后接种到YEPD平板上分离培养,37℃培养2 d后观察。结果每天观察直到14 d,分离到的酵母菌通过菌落形态、制片革兰染色、乳酸酚棉蓝染色、显色培养基作初步鉴定、芽管形成试验、厚膜孢子及假菌丝生成试验作实验室诊断菌种鉴定。结果199例标本中,假丝酵母菌检出率为43.72%(87/199)。分离出的87株假丝酵母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检出率高(64.37%,56/87),显著高于其他菌种总检出率(35.63%,31/87)(χ2=14.37;P<0.01)。71岁以上患者检出率高(66%,33/50),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平均检出率(36.24%,54/149)(χ2=13.47;P<0.01)。内科患者的检出率高(54.43%,43/79),显著高于其他科室平均检出率(36.66%,44/120)(χ2=6.12;P=0.01)。结论对于71岁及以上年龄段及内科患者应加强真菌培养鉴定,以合理用药,改善预后。
作者:陈锦龙;饶朗毓;王华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代谢生化指标及25羟维生素D(25-OHD)的变化。方法收集156例老年男性患者,依据骨密度检查,分为骨量正常组(A组)80例,骨量减少组(B组)54例,骨质疏松组(C组)22例;均检测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素(PTH)、25-OHD、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 PⅠNP)、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 N-MIDBGP)及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结果①C 组 BMI低于 A组及B 组( P<0.01及P<0.01);C组ALP明显高于A组及B组(P<0.05及P<0.01);②C组及B组PTH和PINP明显高于A组(P<0.01及P<0.05);C组β-CTX明显高于A及B组(P<0.01及P<0.05);C组及B组N-MIDBGP明显高于A组(P<0.05);C组及B 组25-OHD明显低于 A组(P<0.01及P<0.05);血钙、磷三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③以是否伴骨质疏松为因变量,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TH、PINP、N-MIDBGP为正相关因素( OR值分别为1.015、1.066和1.014)。④对于老年男性患者,维生素 D 不足组与维生素 D 正常组相比,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组人数增多( P<0.05)。结论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有助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早期评估。
作者:杨娟;谈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 MS)患者血脂、体重指数( BMI)以及脉压与其糖尿病( DM)患病情况的关系。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老年MS患者220例按是否合并DM分为DM组(n=125)和 DM组(n=95)。分析两组空腹血糖(FPG)、血脂、BMI、脉压差等,并对老年MS患者并发DM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DM组平均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年龄、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均高于DM组,而DM组的脉压低于DM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MS患者并发 DM的危险因素包括TC、TG、年龄、BMI、脉压、高血压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MS 患者并发 DM的危险因素包括 TC、TG、BMI、脉压、高血压等。结论老年 MS患者血脂、BMI以及脉压均为其合并DM的危险因素,血脂、BMI以及脉压可用于老年MS患者并发DM的预测。
作者:肖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手术患者由于术前禁食禁饮、手术中出血、应激等因素可引起水、电解质成分的丢失和内环境紊乱。手术中输注晶体液主要用于功能性细胞外液减少,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和减轻内环境紊乱。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晶体液能够完全达到补充细胞外液和纠正内环境紊乱的要求。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乐加)其主要成分为每1000 ml 中含氯化钠6.372 g,氯化钾0.30 g,氯化镁( MgCl2?6H2 O)0.204 g,醋酸钠( NaC2 H3 O2)2.052 g,柠檬酸钠( Na3 C6 H5 O7?2H2 O)0.588 g,葡萄糖酸钙( CaCl2 H22 O14? H2 O)0.672 g,葡萄糖10 g。本研究通过对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无痛气管镜检查患者输注乐加6 ml/kg前后血糖及电解质变化,探讨其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李站稳;刘喆;杨武臣;赵素贞;刘胜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伴发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比率分别为51.43%、68.57%,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糖、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计数均高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P<0.05)。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高密度脂蛋白(HDL)、血小板数量低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糖、高胆固醇、高LDL、低HDL、白细胞数量增多、高血小板平均体积、高血小板分布宽度、高FIB原容易促发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作者:丁俊丽;贺婕;李兰;何晓丹;银广悦;肖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缺血分级。方法选择86例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QRS波群进行心肌缺血分级,其中Ⅱ级缺血40例,Ⅲ级缺血46例,并对两组患者入院12 h内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T段抬高幅度均显著下降(P<0.05),但Ⅲ级心肌缺血患者治疗前和溶栓2 h后的ST段抬高幅度均显著高于Ⅱ级心肌缺血患者( P<0.05),且溶栓2 h后,Ⅲ级心肌缺血患者的ST段回降≥50%的比例显著低于Ⅱ级心肌缺血患者的比例(P<0.05);与Ⅱ级心肌梗死患者相比,Ⅲ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肌钙蛋白(cTNI)峰值、N端-脑纳肽前体(NT-proBNP)、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均显著增加,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5)。结论加强对心肌缺血分级的研究,对于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团体活动对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望月湖社区21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干预组,抽取桐梓坡社区20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对照组。通过访谈,结合文献检索、专家咨询等方法确定团体活动模式,两组均发放《COPD自我管理知识手册》。干预组进行1次/w,连续8 w,并在干预后每月予以2次电话随访,共随访6个月;对照组提供一般健康教育。干预结束后干预组为17例,对照组为20例。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测量COPD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即时、干预后6个月的得分状况,观察干预效果。结果①干预后资料分析显示干预组在干预后即时、干预后6个月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后即时、干预后6个月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干预前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即时和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活动模式可以改善社区COPD患者的症状、信息、自我效能、情绪、日常生活管理水平。
作者:周志红;严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入院时 QRS 波宽度( QRSw)与高敏 C 反应蛋白( hs-CRP)及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132例老年AMI患者入院时的体表心电QRSw、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血浆B型脑钠肽(BNP)、hs-CRP;记录入院时的心脏超声指标等;记录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情况。按照不同QRSw(Ⅰ组:60~80 ms、Ⅱ组:>80 ms且<100 ms、Ⅲ组:≥100 ms)、不同 hs-CR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分组。结果与Ⅰ组及Ⅱ组比较,Ⅲ组梗死面积、hs-CRP、BNP 及 cTnI明显升高(P<0.05)、而 LVEF 则降低(P<0.05);与hs-CRP<6.68 mg/L组相比较,hs-CRP≥6.68 mg/L组QRSw、BNP明显升高(P<0.05),而LVEF则降低(P<0.05);与LVEF≥48.6%组相比较,LVEF<48.6%组QRSw、hs-CRP、BNP明显升高( P<0.05);QRSw 与 hs-CRP、BNP、梗死面积呈正相关( P<0.05),而与 LVEF呈负相关( P<0.05);血浆 hs-CRP、BNP水平增高、LVEF降低与QRSw增宽密切相关;QRSw增大、血浆hs-CRP、BNP水平增高、LVEF降低、梗死面积较大是患者心肌梗死后发生左心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AMI患者随着QRSw增大,血浆hs-CRP逐渐增高,而左心功能下降,QRSw亦是AMI后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景增秀;赵玉娟;康桂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眼眶内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发病情况及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9例年龄≥60岁的老年眼眶内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分析病变的发病情况及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39例眼眶内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良性27例(69.2%),常见的为海绵状血管瘤;恶性12例(30.8%),常见的为恶性淋巴瘤。结论老年眼眶内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恶性比例较大,CT及MRI能准确地显示眼眶内肿瘤的部位和累及范围,对病变术前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革;程克磊;郭俊男;孙戈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虫草多糖对哮喘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 IL)-17和IgE水平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60只,给予50μg卵清蛋白(OVA)+150μl氢氧化铝干粉+50μ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建立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20只,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造模成功过后,将实验组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和虫草组30只。虫草组大鼠予150 mg/kg虫草多糖每日一次灌胃,连续14 d;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每日一次灌胃,连续14 d。实验结束后,对比实验前后各组大鼠血清 IL-17和 IgE 水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总细胞数。结果①实验组大鼠的血清 IL-17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虫草组大鼠血清IL-17含量与模型组(13.01±1.65)比较明显较低(P<0.05);②实验组大鼠血清IgE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虫草组大鼠血清IgE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③实验组大鼠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以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治疗后,虫草组大鼠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以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模型组( P<0.05)。④大鼠血清 IL-17与 IgE水平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963,P<0.01)。结论虫草多糖能够明显降低哮喘模型大鼠血清IL-17和IgE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吴海弟;刘礼荣;陈永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起源于希氏( HIS)束旁组织的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 FAT)的心电图特征及在CARTO3系统下的射频消融。方法10例确诊为FAT患者,分析其心动过速下P波形态;在CARTO3系统指引下,于右房行激动标测,标测到HIS束部位心房激动顺序早时,于窦性心律下消融;若消融未成功则于无冠窦( NAS)内标测后寻找合适靶点消融。结果10例心动过速均能被心房刺激诱发和终止,心电图 P波在 V2~V6导联以负向为主,V1导联大多在等电位线附近;HIS束旁成功消融者,Ⅱ导联P波以负向为主,aVL导联P波在等电位线附近;NAS内消融成功者,Ⅱ导联P波以正向为主;aVL导联P波以正向为主。激动标测显示右房早激动点位于HIS束附近,在 HIS束附近优靶点者6例,在 NAS优靶点者4例。10例均消融成功,1例复发,其他随访3个月均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 V1、Ⅱ导联心动过速下P波形态对于FAT起源于 HIS束旁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在右房消融失败者,可考虑于NAS内标测及消融。
作者:舒尚志;王明杰;贺俊波;李树岩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