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革;程克磊;郭俊男;孙戈新
目的:硒作为人和动物生长发育的必需的微量元素,影响了动物的消化系统,探讨雏鸡肝脏硒含量的检测方法。从而为硒缺乏的测定,为以后的科研实验做充分准备。方法以雏鸡为实验动物,应用原子荧光吸收法测量雏鸡全血及肝脏中的硒含量。建立低硒雏鸡模型。结果第3天试验组血浆及肝脏组织的硒含量明显减少,并且缺硒组7 d、14 d 血浆与肝脏硒含量依次递减。正常组雏鸡血硒及肝脏内硒含量正常。由此结果可确定低硒雏鸡模型复制成功。结论结果表明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雏鸡血浆与肝脏中硒含量具有精确、灵敏、干扰小、成本低等优点。
作者:刘哲;卢义;梁建斌;于德斌;武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伴发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比率分别为51.43%、68.57%,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糖、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计数均高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P<0.05)。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高密度脂蛋白(HDL)、血小板数量低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糖、高胆固醇、高LDL、低HDL、白细胞数量增多、高血小板平均体积、高血小板分布宽度、高FIB原容易促发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作者:丁俊丽;贺婕;李兰;何晓丹;银广悦;肖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n=40),尼莫地平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尼莫地平治疗(n=40),疗程均4 w;同期体检健康的老年人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 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蛋白含量的变化;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 NIHSS)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尼莫地平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IL-1β、TNF-α的蛋白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IL-1β、TNF-α的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 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常规治疗组和尼莫地平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 P<0.01),且尼莫地平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尼莫地平组的 IL-1β、TNF-α的蛋白含量略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的IL-1β、TNF-α的蛋白含量升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尼莫地平能通过下调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中IL-1β、TNF-α的蛋白含量,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脑组织。
作者:段淑霞;李冬梅;王戬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冷冻异体骨移植修复骨肿瘤切除后缺损部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5例骨肿瘤患者行部分或全部骨切除手术,用深低温冷冻处理的同种异体骨进行骨重建,于术前2 d及术后14、28 d取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补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以检测宿主免疫反应,术后1、3、6、12、24个月行X线检查,观察骨愈合情况,且按Mankin标准随访评定骨关节功能,术后3、6、9、12、24个月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SPECT)骨扫描检测,以观察异体骨的成活替代或吸收情况。结果本研究骨重建后外形良好,无严重感染或排异反应发生。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比较,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补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异体骨的愈合率可达92.7%(51/55),骨关节功能优良率达到91.0%(50/55);术后3~6个月异体骨两端及髓腔内同位素浓集明显低于正常,而自体骨端同位素浓集明显高于正常,并于术后9个月逐渐减弱。结论采用冷冻方式的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骨肿瘤切除后缺损,不但可降低宿主排异反应,而且具有骨愈合好、功能恢复佳等优点。
作者:李增怀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XCR2的siRNA质粒构建及对裸鼠移植宫颈癌的抑制作用。方法将通过人源CXCR2的基因序列设计的siRNA和质粒pDC316-EGFP-U6通过内切酶链接,同时引入胆固醇修饰,将重组质粒免疫建立好的裸鼠模式动物,通过测算评价重组质粒的治疗效果。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现重组质粒大小正确,浓度合适;经过28 d 的治疗,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对照组肿瘤体积生长比较无差异(P>0.05);重组质粒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并且重组质粒治疗组的抑瘤率达到50%;荧光显微镜观察增强绿色荧光信号,产生荧光的细胞约占总细胞的8%,体内转染效果明显。结论经过本实验设计和构建的重组质粒对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在裸鼠模式动物治疗效果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泽宇;王钢;许晓茵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制备耦联抗CD133及ABCG2抗体的荧光Fe3 O4纳米微粒,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和癌细胞转移后的定位。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3 O4磁性纳米粒子,在其外面包裹羧基化葡聚糖,然后与带有荧光基团的CD133及ABCG2抗体耦联,制备成一种可以检测CD133和 AB-CG2双阳性细胞的免疫磁性纳米微粒,继而检测其表征和抗性;体外检测制备的磁性纳米微粒对人SP细胞的靶向性;肝癌 SP 细胞裸鼠皮下种植制作肝癌模型,尾静脉注射经筛选的纳米微粒,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磁性纳米微粒的体内靶向作用。结果成功制备得到了具有磁性、粒度均匀的磁性纳米微粒,且在体内外均有荧光和对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性。结论成功制备得到了可用于检测CD133及ABCG2双阳性肝癌干细胞的免疫荧光磁性纳米微粒。
作者:黄跃英;雷康;熊虎;殷香保;黄长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全身性抗阻健身操对轻度原发性高血压老年人血压〔安静时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和脉压( PP)〕的疗效并探讨适合高血压老年人的抗阻运动处方。方法以某社区8例轻度原发性高血压老年人为干预对象,在专业医学护理人员的监护下进行3次/w、总计10 w的抗阻健身操的抗阻运动,在实验过程的1 w内相同日的相同时间、环境下测量受试老年人安静时基线血压(BBP)、安静时血压(RBP),每个项目均包括SBP、DBP 和PP三项。结果抗阻健身操对于轻度原发性高血压老年人的安静时SBP、DBP 和PP均有良好影响,对 EBP作用不明显。结论负重低、动作频率高的抗阻健身操是轻度原发性高血压老年人群降血压不可缺少的辅助运动方式。
作者:裘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寻找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方法观察组运用符文彬教授的“从心胆肾论治”理论,采取精灸配合针刺进行治疗,对照组予单纯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显效率为8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和15%( P<0.05)。结论精灸配合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作者:徐丽华;符文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侵袭性垂体腺瘤( PA)的磁共振成像( MRI)与谷胱甘肽转移酶( GST) P1的相关性。方法接受磁共振成像( MRI)诊断及手术治疗的PA患者106例,分析手术结果及垂体腺瘤的GSTP1表达情况,PA鞍底扩展与GSTP1表达情况,PA 鞍旁扩展与 GSTP1表达情况及颈内动脉的包绕程度和侵袭性联系。结果侵袭性PA 的GSTP1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性PA(P<0.05)。 Spearman法分析 PA向下扩展程度和侵袭性呈正相关(r=0.764,P=0.000)。累及鞍底的PA GSTP1表达水平较未累及鞍底者更高。肿瘤和颈内动脉连线关系对 PA侵袭性判定有统计学意义(χ2=121.54,P=0.000)。侵袭性与非侵袭性PA颈内动脉包绕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89,P=0.000)。累及海绵窦的 GSTP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累及海绵窦者(χ2=5.382,P=0.000)。结论侵袭性PA MRI与GSTP1之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联系,临床诊断可结合二者的征象及表达情况进行综合判定,终获得佳效果。
作者:刘明;许峥嵘;刘熙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清B型钠尿肽前体( pro-BNP)和纤维蛋白原( FIB)联合检测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 HICH)后并发脑水肿患者甘露醇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HICH常规出血治疗后并发脑水肿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同期老年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pro-BNP和FIB水平,并检测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 HICH后并发脑水肿患者均接受甘露醇治疗。治疗第1、2、4、6、8、10天复查以上项目。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 pro-BNP、FIB 水平和 NHISS评分并采用ROC分析联合检测血清pro-BNP和FIB水平对HICH后并发脑水肿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预测作用。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pro-BNP、FIB水平、NHI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2 d的血清pro-BNP、FIB水平、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而治疗第4、6、8、10天的血清pro-BNP、FIB水平和NHI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 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检测血清pro-BNP和FIB水平预测HICH后并发脑水肿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灵敏度、准确性等均较单独检测血清pro-BNP或血清FIB水平高(P<0.05)。结论老年HICH后并发脑水肿患者血清pro-BNP和FIB水平均较高,治疗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血清pro-BNP和FIB水平,联合检测血清pro-BNP和FIB水平对HICH后并发脑水肿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良好,可用于HICH后并发脑水肿患者甘露醇治疗对神经功能影响的预测。
作者:刘文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缺血分级。方法选择86例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QRS波群进行心肌缺血分级,其中Ⅱ级缺血40例,Ⅲ级缺血46例,并对两组患者入院12 h内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T段抬高幅度均显著下降(P<0.05),但Ⅲ级心肌缺血患者治疗前和溶栓2 h后的ST段抬高幅度均显著高于Ⅱ级心肌缺血患者( P<0.05),且溶栓2 h后,Ⅲ级心肌缺血患者的ST段回降≥50%的比例显著低于Ⅱ级心肌缺血患者的比例(P<0.05);与Ⅱ级心肌梗死患者相比,Ⅲ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肌钙蛋白(cTNI)峰值、N端-脑纳肽前体(NT-proBNP)、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均显著增加,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5)。结论加强对心肌缺血分级的研究,对于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冰片提取物对沙眼衣原体感染Hela细胞CT703及CT259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沙眼衣原体感染 Hela细胞模型,将被感染后的Hela细胞放入A、B两培养瓶中培养,其中A培养瓶培养基中加入冰片提取物0.3 g,而B培养瓶只是加入等量的培养基,采用 RT-PCR及 Western印迹法检测选取培养6、12、24 h后Hela细胞中CT703及CT259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培养瓶加入冰片提取物后,被感染的Hela细胞CT703、CT259 mRNA表达水平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P<0.05);B 培养瓶中被沙眼衣原体感染的 Hela细胞 CT703、CT259 mRNA表达水平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 A培养瓶加入冰片提取物后,被感染的 Hela细胞 CT703、CT259蛋白表达水平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P<0.05);B培养瓶中被沙眼衣原体感染的Hela细胞CT703、CT259蛋白表达水平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未出现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被沙眼衣原体感染的Hela细胞中的CT703及CT259基因及蛋白表达均处于高水平,冰片提取物能够明显抑制He-la细胞中CT703及CT259基因及蛋白表达,临床能够用于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治疗。
作者:郭翠玲;赵仲平;汤爱灿;欧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维、哈失能老年人居家主要照护者知识态度行为相关性。方法应用问卷对621名少数民族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者进行知信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维、哈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者的知识、态度、行为两两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在提高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并对其照护者进行干预前,应注重居家主要照护者知识、态度、行为三者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吴复琛;王玉环;陈雪峰;王美艳;刘素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补气中药对小鼠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西沙必利组、黄芪组和党参组,每组10只,分别连续灌胃给药6 d。末次给药30 min后,灌胃给予葡聚糖蓝( BD)作为标志物,20 min后处死小鼠。观察受试药物对小鼠胃肠动力(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的影响;同时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胃泌素( GAS)、胃动素( MTL)的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西沙必利组小鼠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显著减少(P<0.01),而黄芪组和党参组无显著变化;西沙必利组、黄芪组和党参组小肠推进率显著增加(P<0.01);西沙必利组和黄芪组小鼠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均增加,党参组小鼠血清胃动素(MTL)水平增加,而胃泌素(GAS)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补气中药能够通过调节胃肠道激素改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
作者:郭军鹏;孟超;刘宏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辽西地区2003~2012年上颌窦癌发病状况及其趋势。方法收集整理2003~2012年辽西五市各医院上颌窦病例及肿瘤登记资料中的上颌窦癌发病资料,统计分析上颌窦癌发病数、发病粗率、世界标化发病率、发病率的时间趋势。结果2002~2011年辽西地区上颌窦癌男、女及合计世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0.50/10万、0.46/10万,0.53/10万,辽西地区无论是合计发病率还是男女发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鼻窦冠状位CT及鼻窦内镜应用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确减少了上颌窦癌的发病,应继续重视早期诊断,有必要加强上颌窦癌防治。
作者:宫亮;李里;谷京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复方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血浆和骨组织神经肽Y( NPY)的影响及对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6月龄SD雌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肾活血中药复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模型组、复方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均行双侧去卵巢手术,手术1 w后中药复方低、高剂量组用灌胃法1.16 g/100 g和10.44 g/100 g给服中药,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12w后观察各组大鼠骨密度的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骨组织NPY mRNA的表达美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和骨组织 NPY含量,Western 印迹检测骨组织NPY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骨密度明显降低(P<0.01),骨组织中NPY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血清和骨组织中NPY的含量也明显升高(P<0.01)。中药复方低剂量和高剂量组骨密度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血浆和骨组织中NPY 蛋白和 mRNA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或0.05),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复方能够调节血浆和骨组织的 NPY,这可能是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朱晓峰;王廷春;杨丽;王攀攀;张荣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肾上腺偶发瘤的临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肾上腺偶发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病例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66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经后腹腔镜97例,其中中转改开放手术5例;经腹腹腔镜69例,无中转开放。切除的肿瘤直径平均(5.3±2.9)cm(1.5~8.7 cm)。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肾上腺偶发瘤160例(96.4%),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114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3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1例,亚临床库兴综合征12例,嗜铬细胞瘤14例,肾上腺囊肿6例。恶性肿瘤6例(3.6%),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癌4例。结论 CT或MRI结合内分泌功能检测对鉴别肾上腺偶发瘤良恶性以及评估其功能状态具有较高价值。直径<4 cm的良性或无功能性肿瘤可随访观察。功能性肿瘤、直径≥4 cm可疑恶性肿瘤和随访过程中肿瘤增大者应采取手术治疗。
作者:傅全胜;苏泽轩;卓育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入院时 QRS 波宽度( QRSw)与高敏 C 反应蛋白( hs-CRP)及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132例老年AMI患者入院时的体表心电QRSw、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血浆B型脑钠肽(BNP)、hs-CRP;记录入院时的心脏超声指标等;记录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情况。按照不同QRSw(Ⅰ组:60~80 ms、Ⅱ组:>80 ms且<100 ms、Ⅲ组:≥100 ms)、不同 hs-CR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分组。结果与Ⅰ组及Ⅱ组比较,Ⅲ组梗死面积、hs-CRP、BNP 及 cTnI明显升高(P<0.05)、而 LVEF 则降低(P<0.05);与hs-CRP<6.68 mg/L组相比较,hs-CRP≥6.68 mg/L组QRSw、BNP明显升高(P<0.05),而LVEF则降低(P<0.05);与LVEF≥48.6%组相比较,LVEF<48.6%组QRSw、hs-CRP、BNP明显升高( P<0.05);QRSw 与 hs-CRP、BNP、梗死面积呈正相关( P<0.05),而与 LVEF呈负相关( P<0.05);血浆 hs-CRP、BNP水平增高、LVEF降低与QRSw增宽密切相关;QRSw增大、血浆hs-CRP、BNP水平增高、LVEF降低、梗死面积较大是患者心肌梗死后发生左心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AMI患者随着QRSw增大,血浆hs-CRP逐渐增高,而左心功能下降,QRSw亦是AMI后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景增秀;赵玉娟;康桂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法莫替丁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法莫替丁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和血压的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的(P<0.05);治疗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法莫替丁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性好,临床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斯红萍;厉伟民;徐辽杭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所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不同时期血清胱抑素(Cys)C、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各受试对象血清Cys C、β2-MG浓度,采用苦味酸法检测血清肌酐( Scr)。根据Scr水平推算肾小球滤过率( eGFR),按NKF-K/DOQI分期分为5期。结果Ⅰ期患者血清Cys C、β2-MG及Scr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Ⅱ期患者血清Cys C、β2-MG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s C 与CKDⅠ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Ⅲ期开始,各检测指标与健康对照组及CKDⅠ期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血清Cys C、β2-MG与eGFR均呈负相关(r=-0.712、-0.692)。结论血清Cys C与β2-MG不仅可作为DN患者早期评价GFR的敏感指标,且血清Cys C与β2-MG的血液浓度水平对初步估计CKD患者肾损害的程度、指导临床分期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刘文花;刘海霞;胡文博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