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瑞红;杨青美;范秀萍;翟红英;范小丽
目的:研究琼海市≥60岁居民眼疾病状况及未就诊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琼海市≥60岁的584例居民,采用抽样调查方案进行研究,分成未就诊组(284例)与就诊组(300例)。由专业人员携带诊疗仪器进驻调查点,根据患者病史及检查结果分析≥60岁居民的眼疾病状况及未就诊情况的影响因素和危险因素。结果≥60岁居民中,共筛查出140例眼疾病患者,其中>70岁的发病率为15.24%(89/584),显著高于≤70岁的8.73%(51/584)(χ2=11.719,P=0.000)。农村〔14.04%(82/584)〕显著高于城镇〔9.93%(58/584)〕(χ2=4.675,P=0.031)。丘陵地区〔7.71%(45/584)〕显著高于平原地区〔4.11%(24/584)〕(χ2=6.793,P=0.009)。山区〔12.16%(71/584)〕显著高于丘陵地区〔7.71%(45/584)〕及平原地区〔4.11%(24/584)〕(χ2=6.470,25.311,P=0.011,0.000)。未就诊组的性别为女性占32.39%(92/284),病程长(>3年)者占16.90%(48/284),白内障者占14.79%(42/284),翼状胬肉者占13.03%(37/284),经济条件差者占19.72%(56/284),均分别显著高于就诊组的25.00%(75/300),7.00%(21/300),3.67%(11/300),6.67%(20/300),6.00%(18/300)(均 P<0.05)。根据 Logistic 回归分析可知,眼疾病未就诊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年龄>70岁的OR值为2.522,性别女的 OR 值为1.323,病程长(>3年)的 OR 值为1.673,白内障的 OR 值为2.534,翼状胬肉的OR值为2.485,经济条件差的OR值为2.163。结论琼海市≥60岁居民的眼疾病情况整体应值得重视,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关注,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作者:黎昌江;黄梦运;李秋慧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 ACI)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体内血清白细胞介素( IL)-6与肿瘤坏死因子( 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自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来该院治疗,自发病到入院不超过24 h的老年ACI患者170例,随机分为灯盏细辛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各8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灯盏细辛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天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40 ml,静滴15 d。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患者发病24 h内以及治疗15 d后患者血清IL-6与TNF-α水平;对患者治疗前后IL-6与TNF-α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灯盏细辛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清 IL-6与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5),患者治疗后 IL-6与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灯盏细辛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更显著,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老年 ACI可能与降低老年ACI患者血清IL-6和TNF-α表达水平、一定程度上减轻炎性因子所介导的ACI后炎症损伤有关。
作者:游明瑶;蔡胤浩;王世君;赵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应用阿伦膦酸钠联合骨化三醇胶丸(罗盖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在该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钙尔奇D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伦膦酸钠,治疗组同时给予阿伦磷酸钠联合罗盖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以及骨形态计量学和药物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4个部位的骨密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对照组腰椎1~4和Wards三角骨密度明显高于治疗前( 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4个部位的骨密度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Pyd /Cr比值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骨形态学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骨小梁加粗、间隙变窄,皮质骨变厚、密度增加;对照组患者骨小梁变细、间隙加宽,皮质骨变薄、密度减少;计量学显示,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各指标均增加,对照组均减少。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伦膦酸钠联合罗盖全能有效降低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骨转换,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密度,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丁国强;汪艳燕;江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环孢素A( CsA)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体外培养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出生24 h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 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 I/R)组和环孢素A干预组( CsA 组,按照 CsA浓度不同分为4个亚组)。建立细胞 I/R模型,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Western 印迹检测各组细胞胞质CytC、激活型Caspase-3的含量。结果 I/R组细胞胞质CytC、激活型Caspase-3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而其细胞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CsA各组与 I/R 组相比,CytC和Caspase-3胞质表达明显减少(P<0.01),细胞活力明显升高,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 CsA对 I/R损伤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sA抑制线粒体MPTP开放,从而抑制线粒体CytC的释放及减少Caspase-3活化有关。
作者:容琼文;苏庆杰;陈志斌;王淑荣;蔡美华;王埮;陈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吉林市所辖昌邑、龙潭、丰满和船营4个区的1700名居住10年以上的老年居民,发放并收回有效问卷1622份(95.41%)。男747人,女875人。1.2调查方法依据国家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家庭量表部分,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培训调查员,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生命质量调查使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从生理健康( PCS)和心理健康( MCS)进行生命质量系统评价〔1〕。
作者:冯磊;王艳玲;孙全超;孙平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以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变化入手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R)新生血管的成因。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在不同葡萄糖浓度的培养液中培养,培养72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利用Protein Pathway Array ( PPA)技术检测细胞内146磷酸化和非磷酸化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 Müller细胞的增长呈葡萄糖浓度依赖性(50 mmol/L葡萄糖浓度是增殖强)。50 mmol/L高糖条件下,在视网膜Müller 细胞中检测出47种磷酸化和非磷酸化差异表达蛋白质(如XIAP,VEGF,HIF1α,NF-κB等),这些蛋白质涉及细胞生存、增殖、凋亡等几个重要信号传导通路。结论高糖能够刺激视网膜Müller 细胞增殖,这种增殖作用是Müller细胞中多条重要信号传导通路共同参与的结果。
作者:孙雅彬;王大广;宋鄂叶飞;张泳;孙雅敏;徐越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针刺人迎穴联合放血疗法治疗脑梗死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57例,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组2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人迎穴和放血疗法。结果治疗1w与治疗前、治疗2w与1w后、治疗3w与2w后、治疗4w与3w后比较,两组自身各时段疼痛、肿胀评分均减少(均P<0.05);治疗组治疗1、2、3、4 w后疼痛、肿胀评分均较对照组减少(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67.86%,差异显著(P<0.05)。结论常规针刺和加用针刺人迎穴联合放血疗法对脑梗死肩手综合征均有较好疗效,后者对疼痛和肿胀的改善优于前者,且起效更快。
作者:侯加运;樊莉;孙燕;刘新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了解成都市老年人的体质健康状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按照中国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和《2010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进行体质测试以及问卷调查,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及标准》进行综合体质评分,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成都市老年人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结果老年人体质评分合格率为91.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是否骑自行车、骑自行车时间的长短、是否步行、步行时间的长短、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在闲暇时间参加大强度体育锻炼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是否骑自行车、在闲暇时间参加大强度体育锻炼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主要影响因素为受教育程度、是否骑自行车。结论提高老年人的体质健康水平①加强老年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②日常宜多骑自行车,减少自驾车和坐出租车的频率。
作者:韩海军;龚海英;沈丽琴;宫川;陈希宁;杜喜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察序列线索化条件下返回抑制容量年龄差异。方法运用序列线索化范式和辨别任务对35名健康老年人和35名健康大学生进行考察。结果在序列线索化条件下老年人的返回抑制容量与年轻人无显著差异。在序列线索化条件下,年轻组被试返回抑制容量为3,老年人被试返回抑制容量为2。结论返回抑制的序列化容量不存在老化。
作者:陈衍;陈新宇;白学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9年3月至2013年2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3例,其中接受PFNA治疗的56例,DHS治疗27例。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结果相对于DHS组患者,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也较少(P<0.05)。两组在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Har-ris评分)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P>0.05)。术后12个月PFNA和DHS治疗粗隆间骨折的优良率分别为91.07%和88.89%,无明显差异,并且术后两组的术后并发症亦无明显差异。结论 PFNA和 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都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相对于DHS,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
作者:赵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现代根管治疗是牙髓病、根尖周病有效彻底有预见性的佳治疗方法〔1〕。在根管治疗时既要遵循成型预备的机械学目的,又要遵循清洁、消毒、隔湿、干燥、杜绝医源性感染的生物学目的〔2〕。由于老年人口腔治疗有其特殊性,因此感染控制成为老年人根管治疗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传统的医用棉卷及吸唾隔湿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根管再感染的问题,而橡皮障隔湿术是将患牙与口腔环境隔离出来,以利于医生治疗时器械及技术的实施,是目前现代根管治疗彻底的隔湿方法〔3〕,降低了大大降低根管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根管治疗的成功率〔4〕。
作者:李亚华;李淑娟;边捷;张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分析胃癌患者血清胃肠激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60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时期进行体检的60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将两组血清胃肠激素、VEGF及相关指标水平进行检测与比较,然后将其中不同疾病分期及病灶部位者的检测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胃肠激素、VEGF-A、VEGF-C、VEGF-D及VEGFR-1、VEGFR-2、sVEGFR-1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sVEGFR-1则低于对照组,不同疾病分期者的上述指标检测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但不同病灶部位者的检测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胃癌患者的血清胃肠激素、VEGF及相关指标呈现异常的状态,且不同分期者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异。
作者:沈艳丽;任中海 刊期: 2014年第17期
老年痴呆以阿尔茨海默病( AD )和血管性痴呆为主,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呈渐进式发展,病情进展时间长,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目前老年痴呆患者的数量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而增加,已严重影响了家庭和个人的生活质量。有效的护理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减轻家人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志华;陈加俊;张颖;吕明泽;邱长影;杨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淫羊藿为小檗科淫羊藿属植物〔1〕。有益精气、坚筋骨、补腰膝、强心力之功效。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淫羊藿中主要活性物质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骨质疏松活性、促进造血功能、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免疫功能、抗衰老、抗肿瘤等多种功效〔2〕。目前,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人类的许多疾病与氧化应激有关〔3〕。由自由基介导的氧化损伤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活性氧( ROS )、活性氮( RNS)引起的蛋白质氧化损伤与衰老、阿尔茨海默病( AD)、帕金森病( PD)等老年性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4〕。关于淫羊藿次苷抗疲劳、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未见报道。本实验采用运动性实验与生化指标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淫羊藿次苷抗氧化、抗疲劳作用。
作者:李晓萍;薛海娇;郭丽娜;刘忠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本研究对60岁以上离退休医务人员的营养素摄入状况及常见的营养相关慢性病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从大连市10所三甲医院中随机抽取2所,共534例60岁以上离退休的老年医务人员,其中,男162人,女372人。年龄60~70岁261例(48.9%);71~80岁239例(44.8%);81~90岁33例(6.2%);90岁以上1例(0.2%)。超重220例(41.20%)、肥胖89例(16.70%)、高血脂210例(39.33%)、高血压262例(49.06%)、糖尿病82例(15.36%)、空腹血糖临界高值51例(9.55%)、甲状腺肿325例(60.86%)。
作者:赵婷;李鹤;张鑫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评价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在65岁以上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已做胃癌手术的28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02例为≥65岁的老年患者。分为4组并对他们进行术后化疗。根据化疗方案的情况分为经典ECF化疗方案的1组(作为对照组)和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3种标准化疗方案分的2,3,4组。分析4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3y-SR)和总生存期( OS)及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结果在186例中青年组中(<65岁患者),1、2、3和4组的3y-SR 分别为62.6%、55.4%、、54.1%和72.2%,中位OS分别为31.2、30.2、31.3和32.2个月。各方案组间3y-SR、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102例老年组(≥65岁患者)中,1、2、3和4组的3年生存率分分别为67.6%、88.7%、73.5%和91.1%,中位OS分别为29.5、33.2、31.3和34.2个月。2,3,4方案组间3y-SR、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方案组与2,3,4各方案组间3y-SR,OS差异显著(P<0.05)。2,3,4方案组间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方案组与2,3,4各方案组间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3种方案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经典ECF方案,且比经典ECF方案更能提高3y-SR和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方蕾;蔡建庭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 HSP70)在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以及与肿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50例胶质细胞瘤组织,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进行HSP70蛋白检测。比较肿瘤分级与HSP70的相关性,同时,观察肿瘤复发对 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HSP70蛋白阳性率,在Ⅰ级、Ⅱ级、Ⅲ级、Ⅳ级肿瘤组织分别为33.33%、66.67%、84.62%、100%,随着分级的升高,其阳性率明显提高(P<0.05)。 HSP70在局部复发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7.50%,无复发组为55.56%(P<0.05)。在复发组中,HSP70阳性患者复发时间明显早于HSP70阴性患者( P<0.05)。此外,HSP70阳性患者1年死亡率为65.79%,明显高于HSP70阴性组的16.67%( P<0.05)。结论 HSP70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分级越高,阳性表达越多。 HSP70阳性能够提高局部肿瘤复发率及提前复发时间,对患者1年死亡率有较大的影响。
作者:王晓东;陈善成;杨俊保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随迁中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改编的总体幸福感量表,随机选取725名在北京地区居住的中老年人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①30.3%是随迁中老年人;②随迁中老年人处于幸福感中等水平,显著低于北京籍的中老年人(t=3.392, P=0.001);③随迁中老年人在北京居住的时间越长,越感到幸福(r=-0.143,P=0.037);④随迁中老年人每天从事付出型活动的时间显著高于提升型(t=2.670,P=0.008)。付出型时间越长,越感到不幸福(r=0.169,P=0.025)。而提升型时间越长,越感到幸福(r=-0.145,P=0.049);⑤相比其他因素,出行和气候能显著预测幸福感。对出行和气候越不适应,随迁中老年人越不幸福。结论北京地区随迁中老年人幸福感显著低于北京籍中老年人,随迁中老年人的幸福感受到居住时间、从事活动的类型、对出行和气候适应的程度等因素影响。
作者:徐华;牟书;徐娟;曾美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化酶-2(COX-2)及p5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初发性膀胱癌石蜡标本48例,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48例膀胱癌组织中的 EGFR、VEGF、COX-2、p53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GFR、VEGF、COX-2、p53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 P>0.05);EGFR、VEGF、COX-2、p53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 P<0.05);膀胱癌组织中 p53的表达强度与 EGFR、VEGF、COX-2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205,P=0.020;r=0.278,P=0.001;r=0.218,P=0.004);COX -2表达强度与 EGFR、VEGF 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395,P=0.001;r=0.198,P=0.016)。结论 EGFR、VEGF、COX-2、p53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膀胱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转移及预后等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孙玉朝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