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顺铂为基础的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对中老年宫颈癌患者survivin、MMP-9水平的影响

张文周;赵艳秋

关键词:宫颈癌, 髂内动脉灌注化疗, Survivin基因,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摘要:目的:探讨以顺铂为基础的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对老年宫颈癌患者 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9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96例老年宫颈癌患者,按照自身治疗意愿分为以顺铂为基础的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简称观察组)以及同步放化疗组(简称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urvivin、MMP-9阳性率变化情况、疗效以及随访1年的生存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urvivin、MMP-9的表达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urvivin、MMP-9的表达均降低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83.33%,优于对照组70.83%(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2例,存活46例(95.83%);对照组患者死亡3例,存活45例(93.75%),观察组生存率虽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顺铂为基础的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可有效提高老年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urvivin、MMP-9有关。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CD4+CD25high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的表达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 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 T(Tregs)细胞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例MM 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CD4+CD25highCD127low/-Tregs细胞水平。结果①MM组CD4+CD25highCD127low/-Tregs细胞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MM组不同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CD4+CD25highCD127low/-Treg细胞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疾病进展,Ⅲ期明显高于Ⅱ期(P<0.05)。③MM组化疗后外周血 CD4+CD25highCD127low/-Tregs细胞水平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MM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low/-Treg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可能是MM免疫逃逸的一个重要机制;进展期 Tregs的变化为 MM患者及时进行临床干预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高鹏;王雪野;肖中平;付堃;孔令环;王雪梅;李凌君;封韬;韩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血清生化指标与老年肾病患者肾脏病理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肾脏病理改变与老年肾病患者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补体(C)、尿蛋白(Pro)、白蛋白(Alb)和血脂水平的关联性。方法对该院肾病内科2010年9月至2013年10月有完整病理资料的45例高龄肾病患者的血清IgA、IgG、C4、C3水平、肾小球系膜的增生程度评分与24 h Pro、Alb、TC、TG和IgA、IgG、C3免疫荧光强度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测定肾脏患者及健康对照组(36例)的IgA、IgG、C4、C3的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血清中IgA、IgG水平与Alb及C3免疫荧光强度和IgA呈正相关(P<0.05);血清中C4、C3与TG、TC呈正相关(P<0.05),与C3免疫荧光强度、IgA和IgG呈负相关(P<0.05);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评分与血清IgA、C3免疫荧光强度及 IgA、TG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 C3呈负相关(P<0.05)。狼疮性肾炎患者组血清中C4、C3水平低,与其他各组肾病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小病变性肾病患者组血清中IgG水平低,与膜性肾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IgA肾病组、狼疮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组、高血压肾损伤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组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IgA肾病组血清IgA水平高,与高血压肾损伤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组、狼疮性肾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微小病变性肾病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组、膜性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肾病患者免疫球蛋白、补体、尿蛋白、Alb、血脂等指标与肾脏病理有极大的相关性,对于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侯静;刘勇;刘进;陈昕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氯沙坦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及对NO、ET、PGI2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沙坦治疗对心脏功能的改善及其对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前列环素I2(PGI2)的影响。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加用氯沙坦治疗12 w后,检测心功能参数以及血清中NO、ET、PGI2水平。结果心功能参数较治疗前好转(P<0.05),心衰患者NO、ET表达显著高于健康组,PGI2水平低于健康组,经过氯沙坦治疗后,NO、ET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GI2明显回升(P<0.05)。结论氯沙坦通过调节NO、ET及PGI2水平,增加心输出量而改善心功能。

    作者:杨瑞雪;郭颖;王孪妹;王杨;孟洁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KLK6、KLK10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目的:探讨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家族成员KLK6及KLK10蛋白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 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7例结直肠腺癌、21例结直肠腺瘤及11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KLK6及KLK10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KLK6及KLK10在结直肠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52.6%(30/57)和66.7%(38/57),在结直肠腺瘤的阳性率分别为33.3%(7/21)和38.1%(8/21),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为9.1%(1/11)和27.3%(3/11)。 KLK6及KLK10在结直肠腺癌、结直肠腺瘤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均具有显著差异( P均<0.05)。 KLK6及 KLK10的表达均与患者的 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情况相关( P均<0.05)。KLK6还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P=0.015)。 KLK6及KLK10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呈正相关(r=0.745,P=0.000)。 KLK10在 KLK6阳性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KLK6阴性组中的表达。结论 KLK6及KLK10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并与结直肠癌的转移相关,可作为较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辅助判断患者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吕洋;李凤玉;任君旭;刘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血脂正常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采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试验组的斑块积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斑块偏心指数与管腔大狭窄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出现心血管事件的总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能够达到更加突出的炎症效果,可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康复进程,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钟一鸣;钟华平;廖伟;曾祥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经络弹力袜预防老年妇女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形成在妇科恶性肿瘤或其他妇科疾病中术后发生率为17%~45%〔1〕。尤其是老年妇科肿瘤患者多数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血脂等,更是发生DVT 的高危人群。本研究旨在观察术后使用经络弹力袜预防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术后DVT形成的效果。

    作者:周惠玲;程秀华;甘燕玲;张国群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水中步行训练对行走能力较差老年人的作用

    老年人行走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与其年龄增长所致身体功能衰退有重要关系,而与老年人缺乏肢体功能训练所致的协调能力减弱、肌肉萎缩、力量衰减也有很大的关系〔1〕。步行训练是常见也适用的行走能力康复训练措施,多以常规步行和后退行走这两种方式进行操练。水中步行训练是借助水的浮力、水的阻力、热传导性和水的按摩效应等相关物理特性,对患者进行辅助训练的水中康复训练疗法〔2〕。本研究观察水中训练改善老年人行走能力的效果。

    作者:郭燕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VEGF/Notch1信号分子的表达及脑泰方的调节作用

    目的:从VEGF-Notch1信号通路观察脑泰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治疗性血管新生样作用。方法将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模型组)、脑泰方组(NTF)、NTF+ED(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NTF 组及NTF+ED组分别于造模成功后24 h 灌胃NTF或灌胃NTF加腹腔注射ED,术后1、7、14、28 d 取脑,采用RT-PCR、Western 印迹方法观察血管内皮样生长因子( VEGF)、Flk-1、Notch1的表达。结果与MCAO组比较,NTF组大鼠各时间点缺血侧脑组织VEGF、Flk-1、Notch1表达水平升高,在第14天时达高峰,而加用血管内皮生成抑制素恩度后,这种增高效应随即消失。结论脑泰方可能通过上调VEGF-Notch1信号通路的表达以达到治疗性血管新生样作用。

    作者:陈懿;葛金文;廖君;苏浩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SATB1基因对小细胞肺癌增殖、侵袭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构建SATB1的siRNA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对小细胞肺癌( SCLC)的作用。方法根据SATB1的DNA序列设计3对siRNA引物,构建携带绿色荧光的重组质粒 SATB1-siRNA-1、SATB1-siRNA-2、SATB1-siRNA-N。应用 lipofect2000将载体 SATB1-siRNA-1、SATB1-siRNA-2、SATB1-siRNA-N转染入SCLC细胞NCI-H446中。转染48 h后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后 SATB1蛋白表达细胞增殖能力检测( MTT法)、Tran-swell小室、流式细胞仪检测NCI-H446细胞在转染前后的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凋亡的改变。结果成功的构建了 SATB1基因的 siRNA 表达载体。转染SATB1-siRNA后的SCLC细胞内可见绿色荧光。转染SATB1-siRNA-1、SATB1-siRNA-2的NCI-H446细胞中其SATB1表达明显低于转染SATB1-siRNA-N及空白对照组的NCI-H446细胞中。 MTT实验提示,转染SATB1-siRNA-1、SATB1-siRNA-2的SCLC细胞与转染 SATB1-siRNA-N的同类细胞相比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 Transwell结果显示转染SATB1-siRNA-1、SATB1-siRNA-2后的SCLC细胞穿膜细胞数较未转染的和转染SATB1-siRNA-N组细胞明显减少。流式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率转染SATB1-siRNA-1和SATB1-siRNA-2的细胞均显著高于转染 SATB1-siRNA -N和空白对照组细胞(P<0.05)。结论 SATB1-siRNA可抑制SCLC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并诱导其细胞凋亡,提示SATB1在人SCLC的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波;王晓东;郎贤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长春市公安系统公务员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与性别、年龄及相关疾病的关系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与年龄、性别及高血压(HBP)、脑血管疾病(CVD)、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在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吉林省公安厅公务员804名的体检数据,分析MS患病率与年龄、性别及与相关疾病的关系。结果男性MS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按年龄分组,随着年龄增长MS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老年组MS患病率高。青、中年组中男性MS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老年组MS患病率随性别差异不明显。 MS组中HBP、CVD、T2DM患病率较非MS组(P<0.05);且不同性别中,HBP、CVD、T2DM患病率 MS组较非 MS组高(P<0.05)。结论不同性别、年龄人群MS患病率存在差异。 MS可增加HBP、CVD、T2DM的患病风险,且女性较明显。

    作者:隋丰秋;刘璐璐;魏金婴;王春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不同时间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表达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yt)-C的表达。方法120只健康 Wistar老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出血模型组。应用自体血尾状核定位注射方法建立大鼠自体血脑出血模型。均于术后12、24、48、72 h、5和7 d处死。采用酶联免疫法和实时多聚酶链反应( RT-PCR)检测脑组织 HIF-1α、Cyt-C蛋白及 mRNA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出血模型组在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HIF-1α、Cyt-C蛋白和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72 h达高峰,随后逐渐下调。脑出血模型组术后12、24、48 h、5、7 d与72 h HIF-1α、Cyt-C的蛋白及mRNA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1),48 h与5 d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后脑组织中 HIF-1α、Cyt-C的蛋白及mRNA水平增高可促进神经细胞凋亡、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及加重继发性脑损伤,阻断二者的表达为脑出血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殷旭华;李冬梅;于慧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克隆人Toll样受体9基因和转染真核细胞对CpG的反应

    目的:克隆人Toll样受体9(TLR9)基因,重组入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真核细胞,检测对CpG的反应。方法利用逆转录PCR从人外周血mRNA扩增TLR9基因;TLR9基因定向重组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利用磷酸钙转染方法导入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经G418培养筛选,克隆出携有人TLR9 CDNA的细胞系;用不同的CpG刺激转染的细胞系观察生长率。结果逆转录PCR扩增出3.0 kb的DNA片段,经TA克隆和细胞DNA序列分析为人TLR9基因全序列;利用定向克隆的方法将人TLR9基因成功重组入pcDNA3.0。结论制备的SMMC7wgq-TLR9系可以用于CpG研究。

    作者:郑斌;刘涛;郑永晨;李佳睿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皮肤外用防治食管癌放射性皮肤损伤

    如何预防和减轻反射性皮炎是保证中晚期食管癌放疗顺利实施的关键。我科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预防和治疗食管癌放射性皮肤损伤。

    作者:盖晓惠;王永强;李志刚;刘妙玲;薛桂花;崔桂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斑蝥酸钠维生素B6对非放化疗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由于缺乏早期特异性的症状及其他一些因素,40%左右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就诊时往往已处于晚期,错过了根治性手术的佳时机。由于化疗病人全身不适反应明显及靶向治疗费用较高等因素,还不能被患者广泛接受。中医药在各种肿瘤治疗中有着较长的历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拟评估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对非放化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马丽娟;卢文娟;宫彬杰;申安盈;盖平;唐明磊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老年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保留小腿段大隐静脉大腿段剥脱术式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凡有症状,大部分采用手术治疗〔1〕。目前治疗方法繁多,其难度各异〔2〕,国外近年来开始选择性采用微创治疗〔3〕。国内临床上多采用传统术式,一般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全段剥脱术。传统的腹股沟至踝关节剥脱存在很多弊端,本文分析单纯大隐静脉大腿段剥脱+小腿曲张静脉剥脱的术式治疗老年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疗效。

    作者:洪星禹;曹忠文;朱立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国际数家数据库、检索性期刊检索机构收录情况

    根据国际检索机构给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对外联络委员会发来的电子邮件及其附件统计整理,《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又被4种国际重要检索系统列为来源期刊。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高分辨率CT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定量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是否好于常规临床肺功能指标。方法进行详细的临床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用于评估肺气肿,包括血清研究、肺功能测试、HRCT 扫描、平均肺密度、衰减值分离少为15%的像素(PERC15)(肺气肿参数)、肺部相对面积衰减CT值<-950 HU(RA950)。结果92例 COPD 中度肺气肿患者平均肺密度 CT值为(-877±23)HU, PERC15 CT值为(-953±21)HU,RA950值为(16±5)%。在圣乔治呼吸问卷调查表中对肺气肿严重程度上有显著差异的指标是吸烟史、主观肺气肿严重程度、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C-反应蛋白(CRP)、年龄、身体质量指数(P<0.001)。3项图像变量和7项客观临床变量(圣乔治呼吸问卷调查、吸烟史、FEV1、CRP、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 HRCT在老年肺气肿的定量诊断中能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梁明辉;陈大同;王晓东;丽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老年变应性疾病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变应性疾病老年患者血清特异性 IgE水平及临床诊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德国 MEDIWISS Analytic GmbH 生产的诊断试剂盒,半定量检测457例老年变应性疾病患者的血清特异性IgE。结果457例老年变应性疾病患者中,吸入性变应原以混合霉菌(点青或分支孢或烟曲或交链孢霉)的阳性率高,达17.9%,其次是户尘螨和蟑螂,分别为12.3%和8.1%。食入性变应原总体阳性率均较低,前三位分别为小麦5.9%、腰果5.5%、蟹或虾2.8%。结论福建地区变应性疾病老年患者的变应原以吸入性变应原为主,血清特异性IgE 检测可以为变应性疾病的预防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梁晓华;陈静;马跃飞;王文华;林宇岚;高丽钦;许文清;许元腾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三种内径引流管用于老年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引流的疗效

    甲状腺次全切术的创面大、范围广,加之甲状腺组织血供丰富,一旦手术创面出现积血、积液或患者出现术后活动性出血,均会对气管产生压迫,进而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或窒息,危及生命〔1〕。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出血和缺氧的耐受性差,因此术后充分有效地引流对保证手术疗效和患者生命安全十分重要〔2〕。本研究对比了T管、硅胶管、脑室管在老年甲状腺次全切术后的引流效果,以期寻找适宜的引流管。

    作者:陈治龙;陈丽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老年不明原因肺动脉栓塞致反复晕厥1例

    1病例摘要患者,女,72岁。务农。因“近40 d内反复晕厥3次”来我院求治。每次晕厥发作前无任何前兆,持续数秒自行恢复意识,无大小便失禁。既往无类似发作史,无癫痫及精神异常等病史,家族成员无类似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8℃,心率( P):76次/min,呼吸频率19次/min,血压:136/68 mmHg。神志清楚,步入病房,查体合作。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律齐,三尖瓣区可闻及较柔和的1/6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 P2)亢进,腹部无异常体征,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后主要检查:肝肾功能正常,血糖正常,电解质正常,血常规正常,D-二聚体(D-D)明显升高7.52 mg/L,血气分析:pH7.42;氧分压( PO2):39 mmHg;二氧化碳分压( PCO2):38 mmHg;心电图:窦性心律,Ⅱ、Ⅲ、AVF及V4~5 T波倒立、低平。胸片:心影略大,未见明显实变及胸腔积液。心脏超声:右房右室略大,三尖瓣轻度反流,反流大速度为4.3 m/s,估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78 mmHg。下肢静脉超声提示双下肢静脉均未见血栓。初步诊断:肺动脉高压、晕厥。结合血气分析和D-D水平,提示肺动脉高压很可能由肺动脉栓塞导致。和患者家属沟通后,行肺血管CT造影( CTA)检查,提示肺动脉主干正常,左右肺动脉血栓。终诊断:肺动脉栓塞肺动脉高压、晕厥。考虑患者双侧肺动脉均血栓形成,晕厥多次,给予溶栓疗法:尿激酶20000 U/kg+0.9%的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点滴,2 h内滴完,6 h后复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在80 s,给予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经4 d 治疗后 pH 正常, PO286 mmHg, PCO234 mmHg,D-D降至3.98 mg/L,复查心脏超声估测肺动脉压为42 mmHg,复查心电图同入院时无明显改变。患者晕厥未再发作。出院后嘱坚持服用华法林,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2.5,3个月后复查肺血管CTA。

    作者:周裔忠;曹乾嫱;盛国太;罗骏;李华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