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伟
研究支气管镜联合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选择2014年6月~2016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NIPPV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支气管镜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及治疗的有效率.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24h小时后,研究组患者的PaO2、PaCO2及p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支气管镜联合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血气状况,提高有效率,降低治疗费用,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熊志刚;孔妹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分析微创拔牙刀与高速涡轮牙钻在阻生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拔除阻生牙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观察组给予微创拔牙术和高速涡轮牙钻进行拔牙,对照组给予传统拔牙术,比较两组畏惧率、拔牙窝的不完整率、断根率和敲击增隙率.观察组断根率、拔牙窝不完整率和恐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敲击增隙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微创拔牙术和高速涡轮牙钻手术中,良好的手术配合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大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赵淑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将2014~2015年我科的123例乳腺纤维瘤患者随机分为钢刀手术组和高频电刀组.对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局麻药物使用量及手术并发症进行统计.采用钢刀手术患者出血量(26.86±12.625)及手术时间(42.37±13.657)与高频电刀手术组(23.44±8.110,40.39±12.950)无统计学差异,但钢刀组术中局麻药物使用量(105.42±36.593)及切口愈合不良(11.86%)均低于高频电刀组(124.30±42.059,28.13%),且具有统计学差异.钢刀较高频电刀更适合实施乳腺纤维瘤手术.
作者:游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多学科团队健康教育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10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团队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知识、行为改变及复发再入院情况.结果 观察组遵医服药、自测脉搏、心力衰竭知识合格率、血压、控制摄盐量等方面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坚持适量运动、饮酒、吸烟等方面改变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9.80%,对照组为4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多学科团队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率和健康行为依从性,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翠琼;胡艳芬;许卓帆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选取本院在2014年5月~2016年3月接收的心力衰竭患者72例作研究对象,获得患者和其家属同意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相同病例数的A、B两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以此为基础,A组使用左西孟旦治疗,B组患者使用米力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且利用统计学软件实施对比分析.A组治疗总有效率和B组相比较显著要高,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SV和LVEF指标相比,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米力农而言,左西孟旦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所获疗效更为满意,值得优先使用.
作者:宋建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研究清宫术与预防性化疗治疗葡萄胎的临床效果.选取2013年8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高危恶变因素葡萄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清宫术治疗,治疗组在清宫术基础上采用预防性化疗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比.对照组恶变率、阴道异常流血率高于治疗组,其月经规则率和HCG降至正常率低于治疗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转移症状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清宫术与预防性化疗治疗高危恶变因素葡萄胎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恶变率,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值得临床选择和推广应用.
作者:尚宝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实施腺体样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选取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鼓室置管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腺体样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听力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实施腺体样手术治疗,疗效显著,且能显著改善患儿听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大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用抗病毒佐以草药三角泡煎水外用治疗28例带状疱疹,减少被病毒损伤的皮肤细胞溶酶体内酶的漏出,从而阻止细胞内外损伤,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疗效满意.
作者:吕斌;覃永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将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两种药物对酒精型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酒精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按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将其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患者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予以患者兰索拉唑治疗,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幽门螺旋杆菌(Hp)的清除情况.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且Hp清除率(93.33%)亦高于对照组(77.78%),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28.89%),几组指标的结果比较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酒精型消化性溃疡的疾病中,使用兰索拉唑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使用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Hp清除率相对较高,且安全性能也相对较高,具有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作者:叶毅鑫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3月在我院食管癌患者87例,根据手术切口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实施左胸后外侧单切口治疗,观察组实施右胸后外侧及腹正中双切口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大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食管癌患者行左胸后外侧单切口与右胸后外侧及腹正中双切口治疗,效果相当.
作者:王庆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中随机选出14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介入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管再通情况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完全再通率、部分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上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介入溶栓治疗效果确切,有效提高了血管再通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伟坤;林培坚;李福祥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探讨宫颈机能不全造成的早产临产患者应用紧急宫颈环扎术进行治疗的效果.选择48例因宫颈机能不全而造成早产临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8例给予硫酸镁保胎治疗,观察组30例实行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硫酸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观察组入院平均孕周为(22.58±5.86)w,保胎天数平均52d,4例患者在32w前分娩,8例超过37w分娩.对照组入院平均孕周为(21.35±6.12)w,保胎天数平均10d,2例患者在32~34w分娩,其余患者均在未到32w即早产或晚期流产.两组结果周分娩率二者明显不同,观察组保胎天数延长,34w后分娩率增加,早产率降低,P<0.05.利用McDonald缝合法实施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宫缩抑制剂进行保胎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有效减少发生围生儿并发症.
作者:左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将在我院治疗的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给予连续16h以上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42例患儿给予每次8h的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9%和9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和9.5%,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72h后再次进行比较,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新生儿黄疸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和连续蓝光照射治疗效果相当,其中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安全性高,在临床中可优先选用.
作者:苏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探讨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门诊接收行电子肠镜检查患者9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各45例,常规组仅行常规结肠镜检查,静脉注射0.9%复方氯化钠1ml后接注异丙酚;试验组接受阈下剂量氯胺酮与异丙酚联合注射麻醉,观察两组各时段生命体征的变化、异丙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及麻醉副反应.试验组麻醉期间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幅度较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常规组在麻醉诱导前后等时间段HR、MAP及SpO2幅度波动较大(P<0.05);另外常规组在麻醉诱导后5min的MAP、SpO2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异丙酚初始有效剂量、使用总量及患者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肠镜检查时间等指标上均不及试验组(P<0.05);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89%,显著高于试验组的8.89%,差异显著(P<0.05).对肠镜检查患者采用阈下剂量氯胺酮配伍异丙酚的麻醉方式,一方面满足手术要求,发挥强大的镇静、镇痛作用;另一方面降低术后不良反应,保证患者术后迅速恢复,是一项安全可靠的用药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黄仲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探讨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效果.回顾性研究治疗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34例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心电图、心脏彩超各参数变化及不良反应.观察组有效率为96%,较对照组的79.41%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PR间期、QRS波时限、QT间期、LVEF、FS、E/A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纳差、低血压、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缺氧,不良反应较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晓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探讨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60例的疗效.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均为手法复位,研究组加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对比两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疗效.两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评定量表评分.研究组和对照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疗效分别为100%、66.7%,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眩晕障碍评定量表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眩晕障碍评定量表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本文认为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肯定,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陈洪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住院治疗的46例结直肠恶性梗阻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内镜下肠道金属支架治疗)和对照组23例(外科手术治疗),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病人采用肠道内金属支架置入方式进行治疗后其成功率高达100%;术后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即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率发生情况方面相比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内镜下金属支架治疗结直肠恶性梗阻相比于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不仅治疗效果好,而且具有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因此应在临床上大力普及.
作者:林华强;黎卓江;陈创杰;张晓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胃肠肿瘤患者的疗效及血凝状态的影响.抽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我院68例胃肠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研究组行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胃肠功能恢复用时、凝血状态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用时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研究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4/34),对照组为38.24%(13/3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肿瘤患者可取得显著疗效,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少,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易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因此临床实际可根据患者机体状况选取佳治疗方案.
作者:晁宏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5月收治的90例翼状胬肉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翼状胬肉切除术,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5.6%,复发率是4.4%,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是(3.2±0.7)d,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82.2%,复发率是17.8%,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是(6.5±0.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翼状胬肉的治疗中,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且能够降低复发率,可普及使用.
作者:利焕廉;周金文;左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的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噻托溴铵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变化、运动耐力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后治疗组的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及运动耐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增强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霍凤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