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治观察

李建玉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哮喘, 表面吸入激素
摘要:目的 观察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所收治的6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综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必可酮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和FVC 、FEV1、FEV1/FVC和PEF值.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FVC、FEV1、FEV1/FVC三项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EF值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使用表面吸入治疗的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小,可以在临床当中推广使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舒利迭对稳定期COPD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舒利迭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6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予以低流量持续吸氧、口服沐舒坦及支气管舒张剂.对照组加用缓释茶碱0.2g,bi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吸入舒利迭粉吸入剂(50~250 μg/60吸),qd,2喷/次.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7.0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 、FEV水平及FEV1/FV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利迭是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的理想药物,能使肺的顺应性增加,改善通气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世闻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胃溃疡合并大出血70例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将我院2008年6月~2011年9月所收治的72例胃溃疡合并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72例胃溃疡合并大出血患者经过及时的治疗与护理,其中71例患者出血停止,1例患者由于内科治疗无效而采取手术方式治疗,在院期间未发生再次出血,所有患者均治愈[1].及时的治疗、正确的护理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治愈率.

    作者:朱爱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BNP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和预后判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CHF患者63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检测血浆BNP水平及心脏射血分数(LVEF).结果 CHF患者的BNP水平高于正常人,并且心功能越差,BNP水平越高.BNP≥400pg/ml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及住院天数均高于BNP<400pg/ml的患者.结论 BNP水平能有效评估CHF患者的危险程度及预后.

    作者:陈尧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55例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细菌谱分析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细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 选取55例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经口痰培养细菌阳性108株细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结果 (1)55例患者经过痰培养细菌检验共发现病原菌108株,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常见,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及真菌.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克雷白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军团菌;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及热带假丝酵母菌.(2)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较高的药物有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敏感性较高的药物为头孢哌酮,其他抗菌药物呈现明显部分耐药性.(3)2种格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外,其余药物均呈现部分耐药性.(4)2种真菌对5氟胞嘧啶及大扶康敏感,其他均见部分耐药性.结论 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病原菌呈现普遍耐药性,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周峰;杨荧;曾明辉;沈学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用依那普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66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依那普利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均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4、8w后,两组间的SBP、DBP和PP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w后,研究组的SBP和P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DB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用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收缩压和脉压,提升动脉顺应性,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廖丽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两种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开腹和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8例子宫肌瘤患者分成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手术开腹治疗.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显著性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通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住院费用的差异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优于传统的手术开腹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并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陈彩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新进展

    本文就小儿脑瘫的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及其它的治疗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时晓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急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临床上治疗心力衰竭的方式较多,其中两种常用的治疗方式为左西孟旦与心钠肽治疗AHF.本文对AHF及上述两种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AHF的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妇产科疾病临床探析

    目的 对腹腔镜手术治疗妇产科疾病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妇科疾病手术患者362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182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乙组患者180例,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治疗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甲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治疗时间显著优于乙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进行妇产科疾病的治疗,对患者的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适宜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妇产科疾病.

    作者:刘彩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冷冻手术及中药三联疗法治疗合并包皮过长的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冷冻、手术及中药三联疗法治疗合并包皮过长的尖锐湿疣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以2000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合并包皮过长的尖锐湿疣患者205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液氮冷冻、包皮环切手术治疗二联疗法,观察组同时辅以中药治疣汤外用三联疗法.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差异.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复发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冷冻、手术及中药三联疗法治疗合并包皮过长的尖锐湿疣,近、远期疗效均较满意,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

    作者:王朝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19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对1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有7例痊愈,11例好转,1例死亡,总治愈好转率为94.74%.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及时采取高效、针对性强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对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对减少并发症与降低死亡率意义重大.

    作者:叶秀琼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间断放疗与新辅助化疗治疗鼻咽癌患者的长期疗效观察

    目的 对应用放疗间断与新辅助化疗方式联合对鼻咽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94例鼻咽癌患者,将其分为放疗组和联合组各47例.放疗组患者采用单纯放疗方式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放疗间断与新辅助化疗方式联合进行治疗.结果 联合组患者经过治疗鼻咽癌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放疗组;治疗时间和症状控制时间明显短于放疗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明显少于放疗组;存活率明显高于放疗组.结论 应用放疗间断与新辅助化疗方式联合对患有鼻咽癌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邓滨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ICU内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目的 对ICU内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ICU于2009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住院时间在1w以上的危重患者986例,其中DVT发病人数为64例,对其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出现DVT相关症状的时间都是患者住院或置管1w后;DVT发病率和住院时间呈正相关,DVT发病率和深静脉置管时间成正相关.在出现相关症状前4d以内,血小板数量升高至300×109个/L以上者36例,占56%.连续2w使用抗凝溶栓治疗,其中30例患者的血小板数恢复至300×109个/L以内,占83%.当64例患者出现下肢症状后2d内,对其行下肢和盆腔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其中43例为中央型、18例为混合型,2例为周围型.结论 必须综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临床观察等综合手段对上述人群进行密切注意,对下肢DVT病症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积极进行抗凝溶栓治疗,提高ICU内DVT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毅君;肖苑芳;邹琼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健康宣教基层医院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对我院2007年10月~2012年1月13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护士正确的术前健康教育,各种医疗器械设备的充分准备,以及手术中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提高了手术质量.

    作者:吕亚礼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尿液有形成分检测分析

    尿液分析具有帮助诊断疾病、疗效观察以及预后等作用,根据尿液分析检查的结果,可以跟踪、监测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某些疾病的病情程度变化.本文就尿液的采集方法和尿液分析方法(显微镜检查法、干化学过筛法以及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法)简述如下.

    作者:唐玉秀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凝血功能及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凝血功能及血脂指标进行检测,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12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作为观察组,同期50例血脂及凝血功能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定量(FBG).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TG、TC及LHL-H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T、APTT及FBG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功能及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相关性,治疗中应注意抗凝及调节脂肪代谢.

    作者:魏国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清痹汤加减改善治膝骨关节炎患者MMP-3、TIMP-1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清痹汤加减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膝骨关节炎的患者192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6例.研究组给予口服清痹汤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双氯灭痛片进行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副作用,同时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血液中的MMP-3、TIMP-1的含量.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情况较对照组佳;研究组血液中的MMP-3、TIMP-1的改变优于对照组.结论 灵活运用清痹汤对膝骨关节炎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毒副作用较少,能有效减少MMP-3、增加TIMP-1的含量,阻止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蒋尧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在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主要包括心脏异位、心肌肥厚、左心或右心的发育不良、单心腔、心室单入口或双入口、心室单出口或双出口瓣膜关闭不全或瓣膜闭锁、室间隔以及房间隔缺损等.而彩色多普勒是产妇在产前宫内诊断胎儿心脏血管异常不可缺少的一种无创影像学方式,其对于妊娠期间及早发现及诊断胎儿先心病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如此,正确、科学的进行产前彩色多普勒的检查,对于围产期的医学及优生优育也具有十分明显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彩色多普勒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其所具有的优势及局限性以及彩色多普勒在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的,希望能够为彩色多普勒的更加普及和应用有所裨益.

    作者:黄精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脉氧波监测预防气囊止血带致儿童下肢手术副损伤的研究

    目的 根据血氧监测仪脉氧波形设定充气压力,探讨儿童下肢手术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止血效果及副损伤.方法 儿童下肢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试验组根据脉氧波形调整充气压力,对照组采用传统充气压力(26.0~33.3kPa),记录充气压力,观察止血效果和止血带副损伤.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充气压力、副损伤发生率<对照组(P<0.0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止血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根据血氧监测仪脉氧波形调整下肢止血带充气压力不仅达到止血效果,而且明显减少了止血带副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黄淑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门诊实施的探析

    通过建立和完善护理体系、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优化护理流程、多样化护理模式等措施以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门诊的应用.优质护理改良了原有的护理体系,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改善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了患者对我科的满意程度.优质护理服务通过推行实践,我科护理工作效率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树立了我院良好的护理服务形象.

    作者:张品昱;高秀芝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