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23例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刘小玉;张若良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抗感染药物, 注射剂, 注射给药
摘要:目的:分析赣州市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赣州市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平台的923例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引起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感染药物多,以注射剂为主要剂型,以注射给药为主要途径,表现主要为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和胃肠系统损害。结论:在临床用药中应重点关注抗感染药和注射剂型,加强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杜仲强筋健骨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之功效。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杜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骨向分化以及骨代谢平衡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提高骨密度、抑制骨吸收,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对力竭运动小鼠的肝脏和骨骼肌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还具有促进纵骨生长和防治骨性关节炎等作用。本文对近年来杜仲在强筋健骨方面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朱福群;唐芳瑞;刘荣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郑小伟运用痒咳宁汤治疗喉源性咳嗽经验

    目的:探析郑小伟教授运用痒咳宁汤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分析郑小伟教授对喉源性咳嗽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痒咳宁汤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辨证施治要点,阐述并探析郑小伟教授运用痒咳宁汤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经验,并举案佐证。结果:郑小伟教授认为,喉源性咳嗽多因五脏六腑功能失调,风邪内侵,津枯所致,以祛风止痒、利咽排痰、扶助正气为主要治则,临床选用痒咳宁汤随症加减治疗,疗效显著。结论:郑小伟教授运用痒咳宁汤治疗喉源性咳嗽颇具疗效,对喉源性咳嗽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作者:郭玲;刘晓谷;郑小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江西省7所医院临床医生信息能力的调查分析

    问卷调查显示江西省临床医生普遍具有较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评价能力,对信息源的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信息搜索的技巧需要进一步了解。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的信息利用能力。

    作者:孙苏文;罗佳佳;黄苏娟;邵运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黄帝内经》的系统哲学思想探析

    《黄帝内经》所建立的认识模式是自然———认知系统模式,这是系统哲学本体论的核心。在《黄帝内经》中,自然系统是自然本质———过程的模式,认知系统就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自然系统和认知系统是同一而非二元的,并且,双方随着自然本质的发展而共同演化。

    作者:王永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复方鳖甲软肝片抗肝纤维化的现状及展望

    治疗慢乙肝肝纤维化的复方鳖甲软肝片已上市几十年,从制方之初到上市再到临床广泛应用,医务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及总结,认为该药在抗炎、抗纤维化、逆转部分早期肝硬化及对机体免疫调节方面有明显优势,近几年对该药的研究更有了新的突破。该药体现了中医药逆转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的优势特色,有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作者:黄灵跃;施维群;孟庆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近年来中药对肺癌模型鼠的干预作用研究初探

    近年来关于中药对肺癌模型小鼠作用的研究日益增多,其中不乏对小鼠自身免疫力影响、化疗增效减毒、抗肿瘤机制等的研究。本文就近年中药对肺癌模型鼠的干预作用实验研究做了简要的概述。

    作者:许燕;王保芹;朱洁;童佳兵;李泽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六味地黄汤辅助环磷酰胺对荷 H22小鼠肝癌组织 VEGF 及 VEGFR2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辅助环磷酰胺对荷H22肝癌小鼠肝癌组织VEGF及VEGFR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疗组、六味组、六味化疗联合组,每组10只。腋下注射H22细胞建立H22荷瘤模型,六味组造模前两周开始用药[剂量为22 g/(kg· d)],化疗组[剂量为50mg/(kg· d),隔日1次]及六味化疗组造模后用药,造模14 d后处死小鼠称重,取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取脾组织称重计算脾指数,免疫组化检测VEGF与VEGFR2蛋白的表达。结果:化疗组与六味化疗联合组有良好的抑瘤作用;六味组脾指数增大,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味化疗联合组VEGF蛋白表达明显减少,与化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六味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味化疗联合组VEGFR2蛋白表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六味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六味地黄汤辅助环磷酰胺可抑制荷H22肝癌小鼠组织VEGF与VEGFR2蛋白表达,减少肝癌组织血管增殖,从而发挥辅助化疗作用。

    作者:谢斌;余功;饶斌;刘红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外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对非感染皮肤菌群的影响

    目的:探讨短期外用糖皮质激素时联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临床研究,对47例寻常型银屑病和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每天2次外用0.02%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在外用前和连续外用7天时对用药部位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皮肤是否出现感染并分析用药前后的皮肤菌群变化。结果:47例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局部感染表现,患者皮肤在用药前或/和用药第7天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病例共23例,其中菌落数量增加或保持不变的15例,数量减少的8例。未见溶血性链球菌及其它致病菌生长。用药前后皮肤菌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推荐在非感染性皮肤病外用强效糖皮质激素时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杨洪兵;万学峰;魏仁红;张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下政、保合作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与公共服务外包理论是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下政府与保险公司密切合作、合理分工、良性互动的理论基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一年来的改革试点表明,政、保合作不仅有其合理性,更有其必要性。全国各地的实践充分证明,政、保合作不仅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形成了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更主要的是它大大提高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运作效率、服务水平和整体质量,为政府、保险公司、医院与参保群众终实现多方共赢局面创造了良好条件。

    作者:吴海波;何冲;蔡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龙惠珍运用越鞠丸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感烧心、反酸等。龙惠珍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很大一部分患者同时合并郁证及不寐,多属中医辨证的“气郁痰火”。龙教授临证运用越鞠丸加味治疗该类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嘉淦;赵婷;龙惠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参芪降糖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目前参芪降糖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HO ICTRP、CNKI、VIP、CBM、Wanfang Data和中国优秀硕士、博士学位毕业论文数据库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11月11日,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772例。各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总体中等。 Meta分析结果显示:(1)有效率指标:共纳入的6个研究,实验组(联合组、单用组)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OR=4.52,95%CI(2.44,8.37),P<0.00001]、[OR=5.60,95%CI(2.33,13.45),P<0.00001]。(2)空腹血糖(FBG):共纳入的6个研究,实验组(联合组、单用组)降低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FBG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MD=-2.29,95%CI(-2.67,-1.91)]、[MD=-1.97,95%CI(-2.80,-1.15)]。(3)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共纳入的6个研究,实验组(联合组、单用组)降低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2hPBG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MD=-2.21,95%CI(-2.69,-1.74)]、[MD=-1.46,95%CI(-2.32,-0.60)]。(4)不良反应:2个研究治疗组出现1例低血糖反应,对照组8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个研究治疗组出现了2例低血糖反应,对照组16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1个研究治疗组在用药期间3例出现轻度腹泻。结论:参芪降糖颗粒对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然而目前参芪降糖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临床研究的方法学和报告质量尚低,因此有必要进行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的对照试验,以进一步证实其临床上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黄少桐;刘霞;刘红宁;陈晓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35例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妊娠期糖尿病( GDM)患者及胎儿的影响。方法:将7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5例用预混人胰岛素类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5例每天速效胰岛素3次注射加基础胰岛素1次注射进行强化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控制水平、胰岛素抵抗( HOMA-IR)程度、胰岛素分泌指数( HOMA-β)变化、妊娠合并症及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更佳,显著降低母婴并发症( P<0.01),胰岛素抵抗程度与胰岛素分泌功能均有所改善( 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可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胰岛功能水平。

    作者:钟伟娇;钟可荣;陈月娥;张汉业;谭汉文;刘远芬;钟彩平;曾丽容;林美红;刘丽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旴江名医梅启照论治喉症经验探析

    清代旴江名医梅启照,诸科皆通,尤精喉科,善治喉症,所撰《梅氏验方新编》博载众方,精论验治,见解独到。其辨识喉症,以咽喉表里归属着手,诊察辨证求本,重视脉诊;专论白喉,提出治疗白喉须注重辨证求本,勿拘于表象,切忌妄用表散之剂;辨治喉症,以虚实阴阳为纲,施治内外兼备,尤重视咽喉局部用药,对指导临证实践及中医喉科的发展和创新有重要意义。

    作者:盛威;谢强;刘文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退行性膝关节炎外用中药的文献研究

    筛选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常用的外用中药。收集近30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相关资料,以此为依据,对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外用中药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意义: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

    作者:王仙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严正声明

    本刊近期不断收到作者反映,有不法分子冒充本刊编辑向投稿作者收取版面预订费(审稿费),为此,本刊声明如下:一、本刊未委托任何第三方机构或个人组稿,也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邮箱投稿。请作者登录本刊唯一的投稿平台( www.ajutcm.com)注册、投稿。

    作者:[1]江西中医药编辑部;[2]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临床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目前临床上常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可靠性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就诊的因抗菌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并对其临床表现、所用药物以及不良反应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引起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31.5%)高,其次是青霉素类(25%)与喹诺酮类(18%);(2)所侵害的生理组织以皮肤及其相关组织伤害为严重,为51%,其次为呼吸系统21%;(3)在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给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严重。(4)在用药方面,以单味用药的不良反应为严重,达63.11%。结论:应加强临床药师与医师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提高对ADRs的认识与了解,以便能对药物不良反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对患者潜在的危害。

    作者:李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征稿启事

    《江西中医药》所设的重点栏目有《明医心鉴》、《滕王阁医话》等。《明医心鉴》以介绍名老中医经验和中医临证心得为主,重点刊载中医关于疑难病的诊疗经验,要求观点、方法新,经验独到。《滕王阁医话》主要反映中医教学、科研、临床的一得之见,要求以小见大,有感而文,语言生动流畅,可读性强,富于知识性、趣味性。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自拟肃肺清痰健脾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60例

    目的:观察自拟肃肺清痰健脾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内科住院AECOPD患者12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加用肃肺清痰健脾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2组患者以连续治疗7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积分、FEV1%、FEV1/FVC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肃肺清痰健脾汤治疗AECOPD(痰热郁肺证)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蓉燕;许媛;黎梓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肺癌中医治则治法研究

    回顾总结知网建国以来肺癌中医治则治法研究文章,寻找规律,指导肺癌临床治疗。

    作者:张星星;李泽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白酱感冒颗粒提取工艺及质量研究

    目的:研究白酱感冒颗粒的提取工艺及其质量标准。方法:选用L9(34)进行正交设计实验,对白酱感冒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筛选,以东莨菪内酯含量为指标,考察提取溶剂、提取时间、热回流速度、溶剂倍数4个因素;采用HPLC法测定东莨菪内酯的含量,色谱柱为依利特C18色谱柱(4.6mm ×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冰醋酸(15∶85∶0.4);检测波长为343nm。结果:采用热回流提取技术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提取2h,第二次提取1h,每次加水15倍,热回流速度为1.5L/h(以每kg药材计)提取效果好;东莨菪内酯在2~12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100.5%,RSD为1.69%。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作者:胡锐敏;何平清;何纯斌;杨明;万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