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戊酸钠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睡眠结构的影响

黄娟;万方锐

关键词: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 丙戊酸钠, 睡眠结构
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患儿发作间期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导睡眠脑电记录仪对19例BECTS儿童服用丙戊酸钠治疗前后及19例健康对照儿童进行全夜多导睡眠脑电记录仪检查,比较治疗前与健康对照儿童及治疗前后患儿睡眠结构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BECTS患儿治疗前总记录时间、总觉醒时间、入睡后觉醒时间、浅睡期延长,深睡期缩短,睡眠效率下降。服用丙戊酸钠治疗6个月后患儿总觉醒时间、入睡后觉醒时间缩短,浅睡期延长,睡眠效率降低。结论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发作间期睡眠结构异常,丙戊酸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患者的睡眠结构,导致觉醒时间缩短,浅睡期延长,睡眠效率降低,睡眠质量下降。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碱性成纤维细胞成长因子2对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成长因子(FGF-2)对小细胞肺癌(SCLC)细胞株NCI-H446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探讨PKC对此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FGF-2对NCI-H446细胞中Survivin蛋白、细胞总蛋白和膜蛋白中PKCα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特异性PKC抑制剂Calphostin C抑制PKC活性, Western blot 检测NCI-H446细胞中Survivin 蛋白、细胞总蛋白和膜蛋白中PKCα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两种方法检测FGF-2作用后及Calphostin C干预后细胞凋亡率的改变。结果 FGF-2能上调NCI-H446细胞Survivin蛋白的表达(50μg/l FGF-2作用NCI-H446细胞4h后实验组Survivi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FGF-2快速激活NCI-H446细胞中PKC信号通路(50μg/l FGF-2作用NCI-H446细胞后,PKCα总蛋白无变化,PKCα膜蛋白表达增加,并在刺激30min时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FGF-2能通过PKC信号通路上调NCI-H446细胞Survivin蛋白的表达;FGF-2能通过PKC信号通路抑制NCI-H446细胞的凋亡[利用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258染色两种方法检测空白组、刺激组、阻断组各组NCI-H446细胞凋亡率,结果分别为(12.3±0.004)%,(6.7±0.006)%,(10.37±0.014)%及(6.15±0.8)%,(3.89±0.6)%,(5.11±1.0)%,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GF-2可通过PKC信号传导途径来促进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Survivin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

    作者:屈晓辉;周建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超声引导下腹横平面阻滞联合喷他左辛用于妇科日间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在妇科日间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腹横平面阻滞联合喷他左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妇科接受日间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女性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喷他佐辛0.4mg/kg;观察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喷他佐辛0.4mg/kg后超声引导下行腹横平面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诱导前、插管后、拔管时3个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分别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插管后和拔管时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诱导前(P<0.05)。观察组术中芬太尼使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1h时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1.6%vs 34.9%,P<0.05)。结论妇科日间腹腔镜手术中联合应用超声引导腹横平面阻滞与喷他佐辛镇痛效果好,恢复快,安全性高,临床可推广应用。

    作者:孙敏;寻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TCT联合阴道镜检查在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索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妇科门诊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进行宫颈检查的35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TCT与阴道镜联合检查,对其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取患者宫颈多位点活检并送检,然后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TCT与阴道镜联合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TCT检查结果显示,确诊CINⅠ患者共9例,CINⅡ患者共6例,CINⅢ患者6例,宫颈癌患者6例,检查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97.07%,漏诊率为5.38%;阴道镜检查结果显示,确诊CINⅠ患者共19例,CINⅡ患者共9例,CINⅢ患者9例,宫颈癌患者5例,检查敏感性为93.75%,特异性为97.72%,漏诊率为1.13%。而TCT与阴道镜联合检查的敏感性为97.83%,特异性为97.39%,漏诊率为0.28%。结论 TCT与阴道镜联合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欧阳新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Ommaya储液囊在脑出血脑室外引流术后预防感染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0mmaya储液囊在自发性脑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手术后预防感染的作用。方法将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或原发性脑室出血产生急性脑积水需行侧脑室外引流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中出血侧行脑室外引流,对侧或非出血侧行Ommaya囊植入,对照组按常规行侧脑室单侧或双侧外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引流时间、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脑室外引流管5-7d拔除,平均5.1d(6.25±0.75);Ommaya储液囊穿刺引流时间5-19d,平均11.7d(11.7±7.3);术后颅内感染2例。对照组术后室外引流引流时间5-26d,平均15.7d术后颅内感染8例。两组在术后颅内感染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中使用Ommaya囊植入,能够有效延长引流时间,降低感染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刘化文;宋增亮;万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高通量透析对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HFHD)对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糖尿病肾衰期在我科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高通量20例,低通量20例,分别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及主观生活满意度半年。结果高通量透析明显减少了感染发生率,改善了睡眠、贫血、关节疼痛、皮肤瘙痒等症状,生活质量明显优于低通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能够明显提高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质量。

    作者:张淑春;张慧宁;李青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丙戊酸钠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睡眠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患儿发作间期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导睡眠脑电记录仪对19例BECTS儿童服用丙戊酸钠治疗前后及19例健康对照儿童进行全夜多导睡眠脑电记录仪检查,比较治疗前与健康对照儿童及治疗前后患儿睡眠结构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BECTS患儿治疗前总记录时间、总觉醒时间、入睡后觉醒时间、浅睡期延长,深睡期缩短,睡眠效率下降。服用丙戊酸钠治疗6个月后患儿总觉醒时间、入睡后觉醒时间缩短,浅睡期延长,睡眠效率降低。结论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发作间期睡眠结构异常,丙戊酸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患者的睡眠结构,导致觉醒时间缩短,浅睡期延长,睡眠效率降低,睡眠质量下降。

    作者:黄娟;万方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超声聚焦技术治疗不同类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不同类型的子宫肌瘤超声聚焦与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我科40例(57个)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超声聚焦组与介入治疗组各2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对不同类型子宫肌瘤的消融率、术后子宫肌瘤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对血供为可见长条样、环状血流信号的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组完全消融率明显高于超声聚焦组;超声聚焦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介入治疗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聚焦技术无创早期治疗宫肌瘤患者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对患者术后的康复更有优势,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时间短的妇科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谭敏华;许华英;麦金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认知行为心理治疗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观察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青少年抑郁症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80)和对照组(n=80)。 B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片1片,口服,20mg/片/d;A组患者在B组的基础上进行为期30min认知行为心理治疗,2次/周。两组患者接受为期56d的连续性治疗,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28d和第56d的抑郁症状,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的差异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第28d、第56d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减低(P=0.04,P=0.00),且A组评分下降幅度大于B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A组总有效率92.5%;B总有效率72.5%。结论认知行为心理治疗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青少年抑郁症能有效的改善抑郁症状且效果优于单独药物治疗。

    作者:黄声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真菌的生长方式对真菌性角膜炎治疗的影响

    目的:评估真菌的生长方式在真菌性角膜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35例患者35只眼治疗前对病灶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均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根据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生长方式,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结果35只眼中11例真菌呈表层水平生长,给予药物治疗,全部治愈;9例真菌为局灶生长型,均经局部清创处理及抗真菌药物治疗后,7例得到有效治疗,1例行板层角膜移植术,1例要求行穿透角膜移植术;15例真菌生长方式为弥散型,6例患者为真菌感染早期,经药物治疗后病情稳定;4例行板层角膜移植术,2例行穿透角膜移植术,2例因病情严重,行眼内容物剜出术;1例自动放弃治疗。结论真菌性角膜炎中真菌呈水平生长,首选药物治疗;真菌呈局灶生长者,行局部清创处理及抗真菌药物治疗,必要时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对真菌呈弥散生长者,严重者及时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因此在真菌性角膜炎治疗前给予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了解真菌的生长方式,有助于及时找到佳治疗方案,控制病情,提高疗效。

    作者:梁玲玲;幸正茂;黄旭;王卫星;廖洪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老年重症肺炎观察

    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纤维支气管镜(FB)吸痰治疗老年重症肺炎(S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SP患者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8例),两组均给予机械通气、抗感染、解痉、营养支持等SP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拍背排痰等措施行排痰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FB吸痰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PaO2、SpO2和PaO2/FiO2等血气指标以及WBC计数、CRP和PCT等炎性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对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ICU天数、MOF及28d死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2.14%vs 55.55%,P<0.05)。结论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FB吸痰可有效缓解SP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陈佳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托珠单抗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托珠单抗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第0周、第4周、第8周分别予以托珠单抗注射液(雅美罗)8mg/kg治疗,第12周观察血液维生素D、血钙、血磷、血清铁蛋白、甲状旁腺激素(PTH)、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β2糖蛋白1IgG 抗体(GPI)、类风湿因子(RF)、白介素-6(IL-6)水平,以及DEXA法测定骨密度变化。结果托珠单抗治疗12周后,患者CRP、血沉、IL-6、铁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患者的骨形成指标ALP、BGP、PINP水平下降(P<0.05),但骨吸收指标CTX、TRACP-5b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托珠单抗能够减轻骨破坏,其原因可能是缓解炎症反应。

    作者:张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复方白芷酊治疗局限性白癜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复方白芷酊外用治疗局限性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白癜风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将其分为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复方白芷酊外用治疗观察组与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对照组,就两组治疗结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内皮损部位治疗效果经比较发现,观察组面颈、躯干及四肢等部位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复方白芷酊外用治疗白癜风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陈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乳腺癌AI内分泌治疗对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评价AI甾体类和非甾体类内分泌治疗对乳腺癌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00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100例。患者在接受基础治疗(即手术及常规化疗治疗)的基础上。再接受内分泌药物AI治疗5年,A组给予非甾体AI内分泌治疗,B组行甾体类内分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骨密度和骨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腰椎BMD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B组治疗6个月后腰椎BMD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左髋部BMD显著降低,A组治疗前后左髋部BMD变化不显著,B组治疗6个月后左髋部BMD显著低于A组(P<0.05)。 B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腰椎和左髋部骨质疏松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芳香化酶抑制剂(AI)能够降低乳腺癌患者骨密度,甾体类AI对骨密度的影响程度小于非甾体类,应定期监测行AI内分泌治疗患者BMD,并采取积极措施预防骨质疏松。

    作者:邓泽锋;邹彩亮;刘小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苦参素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体外增殖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苦参素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活性的影响,为苦参素应用于肝癌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昆明种小鼠灌胃给药,采血并制备含药血清。以SMMC-7721细胞株为研究对象,以小鼠含药血清为药物,应用MTT显色法分析苦参素含药血清对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观察不同给药剂量及不同培养时间对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苦参素含药血清对SMMC-7721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与细胞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阴性血清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高剂量40%浓度的苦参素含药血清组与5-氟尿嘧啶(5-Fu)含药血清组(阳性血清对照组)比较,其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含药血清对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含药血清与瘤细胞共同培养24h和48h的抑制作用强于72h。结论苦参素含药血清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肝癌的药效作用。

    作者:湛学军;谢大泽;胡银英;汤幽;周南进;戴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观察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方面,实验组切口长度比对照组短,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并发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较好,患者切口长度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负重时间早,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黄志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经食管心房调搏术转复心房扑动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术转复心房扑动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住院部心房扑动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50例,全部患者均采用经食管心房调搏术,A组采用亚速起搏法,B组采用猝发起搏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B组,A组Ⅰ型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B组Ⅰ型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经食管心房调搏术平均刺激时间明显高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A组经食管心房调搏术转复AF瞬间10s长间歇<1500ms恢复窦性心律比例明显低于B组,长间歇≥1500ms恢复窦性心律比例明显高于B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组LA、RA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EF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食管心房调搏术猝发起搏法在转复心房扑动中的应用价值更显著,有助于显著缩短刺激时间与恢复窦性心律时间,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且能否成功转复与心房内径和心功能状态具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熊辉;黎筱青;熊丹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膜粘连的预防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膜粘连的预防方法。方法将2009年1月-2013年12月年因胸腔积液而住院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非干预组每天抽胸水800ml,干预组引流800ml后,注入800ml生理盐水和10万U链激酶,停留6h后开始引流800ml,然后每小时引流100ml直到没有胸水引出。观察干预组注水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和两组患者1年前后肺功能和出现胸膜粘连的情况。结果出院时,两组的胸膜均没有增厚,1年后,干预组没有胸膜粘连的患者,非干预组有7例出现胸膜粘连;出院时,干预组和非干预组男性FEV1分别是(3119±207)ml和(3135±187) ml(P>0.05),女性的FEV1分别是(2294±114)ml和(2308±94)ml(P>0.05),均没有统计学差异;1年后,干预组和非干预组男性分别是:(3137±157)ml和(2989±216)ml(P<0.05)女性的FEV1分别是:(2312±85)ml和(2124±124)ml(P<0.05);7例胸膜粘连者FEV1下降200±56ml。结论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抽出胸水后,常规注入生理盐水和10万U链激酶停留6h,能预防胸膜粘连。

    作者:陈新东;黄怀焕;洪永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慢诱导清醒下可视喉镜用于肥胖患者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慢诱导清醒下可视喉镜用于肥胖患者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肥胖患者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可视喉镜组(A组)和普通喉镜组(B组),每组4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诱导方式:1%丁卡因对咽、喉、会厌进行表面麻醉,麻醉后分别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氟派利多、咪达唑仑、度冷丁,2min后行环甲膜穿刺,快速注入2%丁卡因2ml,4min后使用可视喉镜或普通喉镜行气管插管。观察两组插管时间和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并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T1)、插管前(T2)和插管后1min(T3)、5min(T4)、30min(T5)、的SBP、DBP、HR、SpO2及咽喉部等不良反应。结果 A组SBP、DBP、HR、SPO2在插管前后变化不大;B组SBP、DBP、HR在T2、T3、T4各时间点较T1及相对应A组升高(P<0.05)。 A组观察组插管时间(1.2±0.9)min,短于B组(1.7±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B组(P<0.05),A组咽喉部不适率低于B组(P<0.05)。结论慢诱导清醒下可视喉镜用于肥胖患者气管插管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插管的时间,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对咽喉部的刺激及心血管反应影响轻微。

    作者:万小勇;邓胜文;涂传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喉罩全麻患儿的应用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喉罩表面麻醉在小儿斜视矫正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减轻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全麻下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6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喉罩组(A组)、石蜡油涂抹喉罩组(B组)和生理盐水涂抹喉罩组(C组)。麻醉诱导后插入喉罩,分别记录喉罩置入前(T0)、置入后1min(T1)、拔出喉罩前(T2)、拔出喉罩后1min(T3)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拔管时躁动程度;并观察拔出喉罩后呛咳、屏气、声音嘶哑、咽喉部不适等不良反应。结果与B、C两组相比,A组拔管时躁动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 A组患儿拔出喉罩后呛咳、屏气、声音嘶哑、咽喉部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B、C两组(P<0.05)。与C组比较,B组拔出喉罩后呛咳、屏气咽喉部不适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喉罩表面麻醉醉,有利于维持患儿围血流动力学的平稳,降低拔管时躁动及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占胜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左半结肠、直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应用经肠镜肠梗阻导管减压的探讨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直肠癌所致急性梗阻应用肠梗阻导管减压的价值。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2010.01-2014.08收治的左半结肠、直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患者101例,经肠镜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患者(导管组)52例,急诊手术治疗组患者(急诊组)49例,所有患者均为完全性肠梗阻,但无绞窄;导管组行结肠减压、灌洗等治疗后序贯行手术治疗,急诊组按常规准备后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腹腔镜手术、造瘘、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死亡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指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分析两组间差异。结果导管组在腹腔镜手术、造瘘、一期切除吻合方面与急诊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在吻合口瘘发生、术后死亡及其它并发症发生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半结肠、直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应用经肠镜肠梗阻导管减压后多可行腹腔镜手术,且有较高的一期切除吻合率,可有效减少造瘘机会,在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术后死亡及其它并发症发生方面与急诊手术组无明显差异,经肠镜肠梗阻导管减压、引流、灌洗后再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一期吻合治疗左半结肠、直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安全、可行。

    作者:刘国栋;曹关义;卞正乾;朱红岩;钟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