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炜
目的:研究在妇科日间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腹横平面阻滞联合喷他左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妇科接受日间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女性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喷他佐辛0.4mg/kg;观察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喷他佐辛0.4mg/kg后超声引导下行腹横平面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诱导前、插管后、拔管时3个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分别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插管后和拔管时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诱导前(P<0.05)。观察组术中芬太尼使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1h时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1.6%vs 34.9%,P<0.05)。结论妇科日间腹腔镜手术中联合应用超声引导腹横平面阻滞与喷他佐辛镇痛效果好,恢复快,安全性高,临床可推广应用。
作者:孙敏;寻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四项、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单胎妊娠无合并症的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同期发生子痫前期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用酶联免疫吸附(ELESA)法进行血清vWF水平检测,我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实验组PT、APTT低于对照组,Fig、vWF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vWF水平可作为初步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熊贤海;郑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估真菌的生长方式在真菌性角膜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35例患者35只眼治疗前对病灶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均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根据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生长方式,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结果35只眼中11例真菌呈表层水平生长,给予药物治疗,全部治愈;9例真菌为局灶生长型,均经局部清创处理及抗真菌药物治疗后,7例得到有效治疗,1例行板层角膜移植术,1例要求行穿透角膜移植术;15例真菌生长方式为弥散型,6例患者为真菌感染早期,经药物治疗后病情稳定;4例行板层角膜移植术,2例行穿透角膜移植术,2例因病情严重,行眼内容物剜出术;1例自动放弃治疗。结论真菌性角膜炎中真菌呈水平生长,首选药物治疗;真菌呈局灶生长者,行局部清创处理及抗真菌药物治疗,必要时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对真菌呈弥散生长者,严重者及时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因此在真菌性角膜炎治疗前给予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了解真菌的生长方式,有助于及时找到佳治疗方案,控制病情,提高疗效。
作者:梁玲玲;幸正茂;黄旭;王卫星;廖洪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颅内血管重建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颅内血管重建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等容量生理盐水进行持续输注,观察组使用右美托咪定进行持续静脉输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与皮质醇(COR)含量水平情况。结果在拔管T3时间点中,观察组患者在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与基础MAP、心率相比出现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MAP、心率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与T4时间点,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与皮质醇(COR)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减轻颅内血管重建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保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对患者的脑部起到保护作用,其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刘志毅;唐芳;宋志平;张学康;陈福梅;彭清华;熊含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为5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盐酸贝那普利10mg,qd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25mg, qd口服治疗,并逐渐滴定至目标剂量;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4粒,tid。观察2组治疗1个月、6个月时临床疗效、心脏超声及多普勒、6min步行距离及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个月、6个月时心脏超声及多普勒、6min步行距离、血浆NT-proBNP水平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疗效确切,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效果。
作者:罗平;万凤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出血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糖尿病HI组55例及非糖尿病HI组60例,对比两组空腹血糖(GLU)、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尿酸(UA),以及两组梗死灶及出血灶稳定后神经功能损害、梗死面积及出血面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糖尿病HI组患者TC、TG、LDL-C、UA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HI组患者(P<0.5),糖尿病HI组患者HDL-C低于非糖尿病出血性脑梗死组患者(P<0.5),糖尿病HI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高于非糖尿病组神经损伤程度(P<0.5)),糖尿病HI组患者大面积梗死人数及大面积出血人数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P<0.5)。结论糖尿病影响患者糖类、脂类代谢,糖尿病可加重脑梗死症状,提高脑出血风险,是影响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饶琦;桂绍高;朱晓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在鉴别诊断睾丸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患者共61个睾丸结节进行UE检查,采用UE 5分评分法进行评价,评分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1个睾丸结节中包括良性23个,恶性38个。良性结节中,19个UE评分1-3分,而恶性结节中,33个评分4-5分,良性结节弹性评分:(2.17±1.14)分,恶性结节弹性评分:(4.43±0.62)分,两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UE对睾丸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6.8%、82.6%、85.2%。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鉴别睾丸良、恶性结节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郭良云;周仪华;洪正东;胡震;章春泉;刘燕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术转复心房扑动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住院部心房扑动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50例,全部患者均采用经食管心房调搏术,A组采用亚速起搏法,B组采用猝发起搏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B组,A组Ⅰ型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B组Ⅰ型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经食管心房调搏术平均刺激时间明显高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A组经食管心房调搏术转复AF瞬间10s长间歇<1500ms恢复窦性心律比例明显低于B组,长间歇≥1500ms恢复窦性心律比例明显高于B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组LA、RA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EF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食管心房调搏术猝发起搏法在转复心房扑动中的应用价值更显著,有助于显著缩短刺激时间与恢复窦性心律时间,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且能否成功转复与心房内径和心功能状态具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熊辉;黎筱青;熊丹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术)术后大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PPH术治疗且术后发生大出血的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PPH术且术后无大出血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PH术后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除痔上黏膜有缺失、切除痔上黏膜较薄、吻合口距离齿线距离≤1.0cm、吻合口缝扎止血部位≤3处、外痔剥离数量≤3处以及术后排便干硬等是影响PPH术后发生大出血的主要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切除痔上黏膜厚度、吻合口缝扎止血部位数量以及吻合口距离齿线距离是PPH术后发生大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切除痔上黏膜厚度、吻合口缝扎止血部位数量以及吻合口距离齿线距离是PPH术后发生大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在PPH术中进行荷包缝合时应重视荷包缝合深度和位置,可显著降低术后大出血的发生。
作者:刘小明;曾军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刺激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刺激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治疗疗效,采用吞咽线电视透视(VFSS)评估吞咽功能,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疗效和吞咽功能情况。结果刺激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刺激组患者治疗后VFSS 得分明显高于常规组,且所有患者治疗后VFSS 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疗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云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尿路结石患者术后发热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尿路感染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120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尿路结石患者于手术前取中段尿以及术中取肾盂尿进行细菌培养,并且收集患者结石直径、留置尿道时间、碎石时间以及年龄等情况信息,比较患者术后发热的发生率。结果120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中,术后发热有26例,其中术前尿路感染、结石直径、留置管道时间以及碎石时间等因素对术后发热的发生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对于年龄≥60岁因素对于术后发热的发生不存在显著影响(P>0.05);肾盂尿和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的阳性例数分别为40例和23例,其中肾盂尿和中段尿阳性患者的发热率为分别为65.0%和39.1%,且肾盂尿阳性患者的发热率显著高于中段尿阳性患者(P<0.05);肾盂尿与中段尿的细菌分布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属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细菌。结论在PCNL手术中,结石直径、留置管道时间、碎石时间以及肾盂尿阳性对于患者术后发热的预测有重要意义,同时,要注意患者尿路细菌感染特别是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属的临床处理。
作者:崔海城;付卫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前房放液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高眼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35例(35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高眼压(眼压28-59mmHg)患者,予以表面麻醉下用一次性1ml无菌注射器针头从角膜侧切口以蜻蜓点水状轻轻压迫后唇缓慢放液治疗,直至眼压降至正常。结果35例中有21例为黏弹剂残留所致,32例(32眼)行1次前房放液治疗后眼压降至正常,3例(3眼)行2次前房放液治疗后眼压降至正常。结论黏弹剂是导致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眼压升高的主要原因,只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方法,从角膜侧切口前房放液是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高眼压的一项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作者:黄华国;谢爱宏;李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慢诱导清醒下可视喉镜用于肥胖患者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肥胖患者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可视喉镜组(A组)和普通喉镜组(B组),每组4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诱导方式:1%丁卡因对咽、喉、会厌进行表面麻醉,麻醉后分别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氟派利多、咪达唑仑、度冷丁,2min后行环甲膜穿刺,快速注入2%丁卡因2ml,4min后使用可视喉镜或普通喉镜行气管插管。观察两组插管时间和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并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T1)、插管前(T2)和插管后1min(T3)、5min(T4)、30min(T5)、的SBP、DBP、HR、SpO2及咽喉部等不良反应。结果 A组SBP、DBP、HR、SPO2在插管前后变化不大;B组SBP、DBP、HR在T2、T3、T4各时间点较T1及相对应A组升高(P<0.05)。 A组观察组插管时间(1.2±0.9)min,短于B组(1.7±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B组(P<0.05),A组咽喉部不适率低于B组(P<0.05)。结论慢诱导清醒下可视喉镜用于肥胖患者气管插管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插管的时间,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对咽喉部的刺激及心血管反应影响轻微。
作者:万小勇;邓胜文;涂传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生物钟对小鼠昼夜眼压的影响。方法 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6组(组1,3和5为野生型小鼠,组2,4和6为Cry1-/-Cry2-/-双基因敲除小鼠)),每天8次(0,3,6,9,12,15,18和21点)测量双眼眼压。在眼压测量期间,组1和组2的小鼠处于12h光照,12h黑暗(LD)环境;组3和组4的小鼠在眼压测量前的48h一直处于完全黑暗(DD)环境中;组5和组6的小鼠在眼压测量前的48h一直处于完全光照(LL)环境中,分析周期性的眼压变化。结果野生型LD组的光照条件下的眼压明显低于黑暗环境中的眼压,而且在DD和LL环境下仍然保持着眼压的双相性;在LD,DD和LL环境下,Cry基因敲除小鼠的眼压没有表现明显的节律性。结论生物钟的周期震荡依赖生物钟基因的调控,这对眼压的24h节律性波动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肖凡;钟笑;吴国福;严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下痛风性关节炎(Gout Arthritis,GA)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在我院就医的GA和非GA性关节炎病人各50例,依据《肌骨关节系统超声检查规范》对所有受累关节全面检查。结果 GA组中痛风石、双轨征、关节腔内点状强回声及暴风雪样征、肌腱内点团状强回声指标与非GA组相比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腔积液、滑膜增生、血流等指标两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在GA组中,急性GA组血流的探出比例明显高于慢性组,慢性组痛风石、肌腱内点团状强回声阳性率高于急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性关节炎在高频超声下表现多样,部分征象有特异性,高频超声可作为痛风性关节炎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作者:彭贵平;黄琼;洪涛;游淑红;徐素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比研究米非司酮与左炔诺孕酮用于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AUB-O)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UB-O患者66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3例,分别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和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及Hb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B组改善幅度更大,与A组差异显著(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90.91%vs 66.67%,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3.03%vs 34.24%,P<0.05)。结论米非司酮和LNG-IUS均可有效治疗AUB-O,但后者在减少月经量和子宫内膜厚度、提高Hb浓度以及减少不良反应方面,更具优势,值得推荐。
作者:郭晨;江如;肖静;庄元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复方白芷酊外用治疗局限性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白癜风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将其分为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复方白芷酊外用治疗观察组与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对照组,就两组治疗结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内皮损部位治疗效果经比较发现,观察组面颈、躯干及四肢等部位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复方白芷酊外用治疗白癜风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陈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喉罩表面麻醉在小儿斜视矫正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减轻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全麻下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6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喉罩组(A组)、石蜡油涂抹喉罩组(B组)和生理盐水涂抹喉罩组(C组)。麻醉诱导后插入喉罩,分别记录喉罩置入前(T0)、置入后1min(T1)、拔出喉罩前(T2)、拔出喉罩后1min(T3)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拔管时躁动程度;并观察拔出喉罩后呛咳、屏气、声音嘶哑、咽喉部不适等不良反应。结果与B、C两组相比,A组拔管时躁动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 A组患儿拔出喉罩后呛咳、屏气、声音嘶哑、咽喉部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B、C两组(P<0.05)。与C组比较,B组拔出喉罩后呛咳、屏气咽喉部不适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喉罩表面麻醉醉,有利于维持患儿围血流动力学的平稳,降低拔管时躁动及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占胜福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