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贤海;郑丹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喉罩表面麻醉在小儿斜视矫正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减轻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全麻下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6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喉罩组(A组)、石蜡油涂抹喉罩组(B组)和生理盐水涂抹喉罩组(C组)。麻醉诱导后插入喉罩,分别记录喉罩置入前(T0)、置入后1min(T1)、拔出喉罩前(T2)、拔出喉罩后1min(T3)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拔管时躁动程度;并观察拔出喉罩后呛咳、屏气、声音嘶哑、咽喉部不适等不良反应。结果与B、C两组相比,A组拔管时躁动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 A组患儿拔出喉罩后呛咳、屏气、声音嘶哑、咽喉部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B、C两组(P<0.05)。与C组比较,B组拔出喉罩后呛咳、屏气咽喉部不适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喉罩表面麻醉醉,有利于维持患儿围血流动力学的平稳,降低拔管时躁动及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占胜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托珠单抗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第0周、第4周、第8周分别予以托珠单抗注射液(雅美罗)8mg/kg治疗,第12周观察血液维生素D、血钙、血磷、血清铁蛋白、甲状旁腺激素(PTH)、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β2糖蛋白1IgG 抗体(GPI)、类风湿因子(RF)、白介素-6(IL-6)水平,以及DEXA法测定骨密度变化。结果托珠单抗治疗12周后,患者CRP、血沉、IL-6、铁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患者的骨形成指标ALP、BGP、PINP水平下降(P<0.05),但骨吸收指标CTX、TRACP-5b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托珠单抗能够减轻骨破坏,其原因可能是缓解炎症反应。
作者:张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纤维支气管镜(FB)吸痰治疗老年重症肺炎(S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SP患者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8例),两组均给予机械通气、抗感染、解痉、营养支持等SP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拍背排痰等措施行排痰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FB吸痰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PaO2、SpO2和PaO2/FiO2等血气指标以及WBC计数、CRP和PCT等炎性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对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ICU天数、MOF及28d死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2.14%vs 55.55%,P<0.05)。结论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FB吸痰可有效缓解SP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陈佳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术)术后大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PPH术治疗且术后发生大出血的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PPH术且术后无大出血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PH术后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除痔上黏膜有缺失、切除痔上黏膜较薄、吻合口距离齿线距离≤1.0cm、吻合口缝扎止血部位≤3处、外痔剥离数量≤3处以及术后排便干硬等是影响PPH术后发生大出血的主要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切除痔上黏膜厚度、吻合口缝扎止血部位数量以及吻合口距离齿线距离是PPH术后发生大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切除痔上黏膜厚度、吻合口缝扎止血部位数量以及吻合口距离齿线距离是PPH术后发生大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在PPH术中进行荷包缝合时应重视荷包缝合深度和位置,可显著降低术后大出血的发生。
作者:刘小明;曾军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估真菌的生长方式在真菌性角膜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35例患者35只眼治疗前对病灶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均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根据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生长方式,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结果35只眼中11例真菌呈表层水平生长,给予药物治疗,全部治愈;9例真菌为局灶生长型,均经局部清创处理及抗真菌药物治疗后,7例得到有效治疗,1例行板层角膜移植术,1例要求行穿透角膜移植术;15例真菌生长方式为弥散型,6例患者为真菌感染早期,经药物治疗后病情稳定;4例行板层角膜移植术,2例行穿透角膜移植术,2例因病情严重,行眼内容物剜出术;1例自动放弃治疗。结论真菌性角膜炎中真菌呈水平生长,首选药物治疗;真菌呈局灶生长者,行局部清创处理及抗真菌药物治疗,必要时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对真菌呈弥散生长者,严重者及时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因此在真菌性角膜炎治疗前给予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了解真菌的生长方式,有助于及时找到佳治疗方案,控制病情,提高疗效。
作者:梁玲玲;幸正茂;黄旭;王卫星;廖洪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在妇科日间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腹横平面阻滞联合喷他左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妇科接受日间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女性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喷他佐辛0.4mg/kg;观察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喷他佐辛0.4mg/kg后超声引导下行腹横平面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诱导前、插管后、拔管时3个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分别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插管后和拔管时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诱导前(P<0.05)。观察组术中芬太尼使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1h时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1.6%vs 34.9%,P<0.05)。结论妇科日间腹腔镜手术中联合应用超声引导腹横平面阻滞与喷他佐辛镇痛效果好,恢复快,安全性高,临床可推广应用。
作者:孙敏;寻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四项、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单胎妊娠无合并症的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同期发生子痫前期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用酶联免疫吸附(ELESA)法进行血清vWF水平检测,我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实验组PT、APTT低于对照组,Fig、vWF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vWF水平可作为初步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熊贤海;郑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MicroRNA-100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及结直肠癌细胞耐药的关系。方法采集10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变组织(研究组)和2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旁组织(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通过real-time PCR检测两组组织中Mi-croRNA-100的表达水平,将miRNA-100前体及对照序列转染进入研究组组织细胞SW620,在研究组组织细胞中放入化疗药物,分别于化疗药物放入48h和72h后,检测组织细胞活力。结果研究组组织的MicroRNA-10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组织在化疗药物放入后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活力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癌变组织中MicroRNA-100表达水平升高,可导致癌变组织细胞耐药性增强,与患者疾病进展存在明显相关性。
作者:邓莉;杜哲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使用常规吻合器胸内吻合在Ivor Lewis式胸腹腔镜联合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6年4月间20例使用常规吻合器胸内吻合全腔镜Ivor Lewis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70±30)min;淋巴结清扫个数(12±4)枚;手术失血量(150±40)ml;术后胸管拔管时间(7±2)d;术后住院时间(12±2)d。本组1例中转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Ivor Lewis手术,1例出现术后吻合口瘘(经保守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中转开胸开腹、无其他术后严重并发症。近期随访无死亡。结论通过细节处理,使用常规吻合器行胸内吻合在Ivor Lewis式胸腹腔镜联合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治疗上是可行的、安全的,能完成所有开放Ivor Lewis手术的步骤,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仍需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
作者:熊剑文;喻东亮;魏益平;张小强;徐建军;宋思蓓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为5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盐酸贝那普利10mg,qd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25mg, qd口服治疗,并逐渐滴定至目标剂量;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4粒,tid。观察2组治疗1个月、6个月时临床疗效、心脏超声及多普勒、6min步行距离及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个月、6个月时心脏超声及多普勒、6min步行距离、血浆NT-proBNP水平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疗效确切,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效果。
作者:罗平;万凤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 C)和尿微量白蛋白AlbU,尿转铁蛋白TRFU,尿免疫球蛋白IgGU,尿α1微球蛋白α1MU这2大项对早期肾功能损害敏感的指标,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结石对肾造成的早期损伤及损伤程度。方法选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肾结石病例3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3、5、7、15d联合检测血清Cys C及尿AlbU,尿TRFU,尿IgGU,尿α1MU,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碎石后1、3d血清Cys C及尿AlbU,尿TRFU,尿Ig-GU,尿α1MU水平比碎石前有升高(P均<0.05),碎石5d后血清Cys C及尿AlbU,尿TRFU,尿IgGU,尿α1MU水平逐步下降,7d后与碎石前已无差异。碎石后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以血清Cys C组为高,但低于联合检测血清Cys C及尿AlbU,尿TRFU,尿IgGU,尿α1MU组肾功能异常阳性率(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结石会对肾造成早期损害,但损害程度较轻。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该损害的检出阳性率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伟;毛允义;何忠南;刘继莲;黄跃胜;黄海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过渡型心内膜垫缺损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4例过渡型心内膜垫缺损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4例过渡型心内膜垫缺损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符合率达100%(4/4)。2例为单纯的过渡型心内膜垫缺损,另2例分别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及双孔二尖瓣畸形,均经手术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过渡型心内膜垫缺损准确率高,可替代心血管造影等其它检查,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压力,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慧倩;崔亮;王卫真;叶雪存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尿路结石患者术后发热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尿路感染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120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尿路结石患者于手术前取中段尿以及术中取肾盂尿进行细菌培养,并且收集患者结石直径、留置尿道时间、碎石时间以及年龄等情况信息,比较患者术后发热的发生率。结果120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中,术后发热有26例,其中术前尿路感染、结石直径、留置管道时间以及碎石时间等因素对术后发热的发生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对于年龄≥60岁因素对于术后发热的发生不存在显著影响(P>0.05);肾盂尿和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的阳性例数分别为40例和23例,其中肾盂尿和中段尿阳性患者的发热率为分别为65.0%和39.1%,且肾盂尿阳性患者的发热率显著高于中段尿阳性患者(P<0.05);肾盂尿与中段尿的细菌分布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属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细菌。结论在PCNL手术中,结石直径、留置管道时间、碎石时间以及肾盂尿阳性对于患者术后发热的预测有重要意义,同时,要注意患者尿路细菌感染特别是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属的临床处理。
作者:崔海城;付卫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非手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科年龄在7d-4个月婴儿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病人共76例(111足),前7周应用手法矫正石膏固定;7周后穿矫形鞋和手法按摩给予矫正。结果治疗后随访1-2年,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愈率:新生儿98%,1个月为91%,2个月80%,3-4个月62%。余为明显好转。结论年龄越小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采取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越满意。
作者:吴萍凤;夏群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在鉴别诊断睾丸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患者共61个睾丸结节进行UE检查,采用UE 5分评分法进行评价,评分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1个睾丸结节中包括良性23个,恶性38个。良性结节中,19个UE评分1-3分,而恶性结节中,33个评分4-5分,良性结节弹性评分:(2.17±1.14)分,恶性结节弹性评分:(4.43±0.62)分,两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UE对睾丸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6.8%、82.6%、85.2%。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鉴别睾丸良、恶性结节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郭良云;周仪华;洪正东;胡震;章春泉;刘燕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下痛风性关节炎(Gout Arthritis,GA)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在我院就医的GA和非GA性关节炎病人各50例,依据《肌骨关节系统超声检查规范》对所有受累关节全面检查。结果 GA组中痛风石、双轨征、关节腔内点状强回声及暴风雪样征、肌腱内点团状强回声指标与非GA组相比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腔积液、滑膜增生、血流等指标两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在GA组中,急性GA组血流的探出比例明显高于慢性组,慢性组痛风石、肌腱内点团状强回声阳性率高于急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性关节炎在高频超声下表现多样,部分征象有特异性,高频超声可作为痛风性关节炎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作者:彭贵平;黄琼;洪涛;游淑红;徐素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直肠癌所致急性梗阻应用肠梗阻导管减压的价值。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2010.01-2014.08收治的左半结肠、直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患者101例,经肠镜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患者(导管组)52例,急诊手术治疗组患者(急诊组)49例,所有患者均为完全性肠梗阻,但无绞窄;导管组行结肠减压、灌洗等治疗后序贯行手术治疗,急诊组按常规准备后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腹腔镜手术、造瘘、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死亡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指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分析两组间差异。结果导管组在腹腔镜手术、造瘘、一期切除吻合方面与急诊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在吻合口瘘发生、术后死亡及其它并发症发生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半结肠、直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应用经肠镜肠梗阻导管减压后多可行腹腔镜手术,且有较高的一期切除吻合率,可有效减少造瘘机会,在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术后死亡及其它并发症发生方面与急诊手术组无明显差异,经肠镜肠梗阻导管减压、引流、灌洗后再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一期吻合治疗左半结肠、直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安全、可行。
作者:刘国栋;曹关义;卞正乾;朱红岩;钟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无痛人工流产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要求无痛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患者100例,ASA分级I-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50例。Dex组于麻醉前10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术中根据患者有无疼痛反射及血压、呼吸状况等追加丙泊酚用量0.2-0.5mg/kg。术后患者VAS疼痛评分3分以上者,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进行补充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分别于给予Dex前(T1)、手术开始时(T2)、术毕时(T3)、术后1h(T4)和术后4h(T5),记录患者MAP、SpO2、HR和RR,记录T4、T5时VAS疼痛评分、术后满意度综合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镇痛药追加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Dex组于T2和T3时HR明显下降(P<0.05),C组各时点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ex组于T2和T3时HR明显下降(P<0.05)。与C组比较,Dex组患者于T4、T5时VAS疼痛评分和镇痛药追加率明显下降,满意度综合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人工流产术前预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可以减轻手术后的疼痛,对呼吸循环影响甚微,且提高患者术后舒适满意度。
作者:卢忆梅;梁应平;陈勇;邓福谋;周志东;胡衍辉;徐国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