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路细菌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热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崔海城;付卫国

关键词:PCNL, 经皮经皮肾镜取石术, 术后发热, 尿路感染, 尿路细菌
摘要:目的:对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尿路结石患者术后发热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尿路感染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120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尿路结石患者于手术前取中段尿以及术中取肾盂尿进行细菌培养,并且收集患者结石直径、留置尿道时间、碎石时间以及年龄等情况信息,比较患者术后发热的发生率。结果120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中,术后发热有26例,其中术前尿路感染、结石直径、留置管道时间以及碎石时间等因素对术后发热的发生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对于年龄≥60岁因素对于术后发热的发生不存在显著影响(P>0.05);肾盂尿和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的阳性例数分别为40例和23例,其中肾盂尿和中段尿阳性患者的发热率为分别为65.0%和39.1%,且肾盂尿阳性患者的发热率显著高于中段尿阳性患者(P<0.05);肾盂尿与中段尿的细菌分布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属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细菌。结论在PCNL手术中,结石直径、留置管道时间、碎石时间以及肾盂尿阳性对于患者术后发热的预测有重要意义,同时,要注意患者尿路细菌感染特别是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属的临床处理。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高通量透析对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 Flux Hemodialysis,HFHD)及低流量血液透析(Low Flux Hemo ̄dialysis,LF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钙磷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江西省直属门诊部血液净化中心长期规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首先接受1个月的LFHD,再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分别接受HFHD及LFHD,两种方式各治疗3个月分别留取3个月前及后的血清标本,检测血肌酐(SCr)、钙、磷、甲状旁腺素(iPTH)和FGF-23水平。结果 HFHD及LFHD组治疗后SCr、血钙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FHD组患者治疗后血磷、iPTH、FGF-23均较LFHD组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 HFHD在清除中分子物质方面有较显著的效果。

    作者:徐建华;王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江西医药》2017年征订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欢迎订阅《江西医药》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丙戊酸钠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睡眠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患儿发作间期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导睡眠脑电记录仪对19例BECTS儿童服用丙戊酸钠治疗前后及19例健康对照儿童进行全夜多导睡眠脑电记录仪检查,比较治疗前与健康对照儿童及治疗前后患儿睡眠结构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BECTS患儿治疗前总记录时间、总觉醒时间、入睡后觉醒时间、浅睡期延长,深睡期缩短,睡眠效率下降。服用丙戊酸钠治疗6个月后患儿总觉醒时间、入睡后觉醒时间缩短,浅睡期延长,睡眠效率降低。结论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发作间期睡眠结构异常,丙戊酸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患者的睡眠结构,导致觉醒时间缩短,浅睡期延长,睡眠效率降低,睡眠质量下降。

    作者:黄娟;万方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出血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糖尿病HI组55例及非糖尿病HI组60例,对比两组空腹血糖(GLU)、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尿酸(UA),以及两组梗死灶及出血灶稳定后神经功能损害、梗死面积及出血面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糖尿病HI组患者TC、TG、LDL-C、UA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HI组患者(P<0.5),糖尿病HI组患者HDL-C低于非糖尿病出血性脑梗死组患者(P<0.5),糖尿病HI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高于非糖尿病组神经损伤程度(P<0.5)),糖尿病HI组患者大面积梗死人数及大面积出血人数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P<0.5)。结论糖尿病影响患者糖类、脂类代谢,糖尿病可加重脑梗死症状,提高脑出血风险,是影响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饶琦;桂绍高;朱晓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完壁式或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并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慢性中耳炎患者共82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根据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完壁式组(50例)和开放式(32例)组两种术式,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情况:如干耳有效率、听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⑴完壁式手术治疗干耳有效率为94%,开放式干耳有效率88%;⑵完壁式手术治疗听力改善较好;⑶开放式手术更适合病变范围广、骨质破坏严重有解剖变异的患者。结论根据病情因人而异选择适当的术式可以提高疗效。

    作者:柳冰;朱皓华;雷晓兰;杨明;余甫;郭丽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及vWF含量的变化和意义

    目的:观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四项、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单胎妊娠无合并症的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同期发生子痫前期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用酶联免疫吸附(ELESA)法进行血清vWF水平检测,我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实验组PT、APTT低于对照组,Fig、vWF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vWF水平可作为初步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熊贤海;郑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前侧多段切口治疗肱骨干中段及中下段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前侧有限切开治疗肱骨干中段及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前侧多段切口钢板前置治疗肱骨干骨折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肱骨中段骨折8例,中下段骨折10例;年龄25-59(37.2±10.3)岁;新鲜骨折15例,陈旧骨折3例;术前合并桡神经损伤2例,无神经损伤16例。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4-8周,平均6周。按JOA疗效判定标准评定,肩肘关节功能活动无障碍,优良率100%。手术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手术继发桡神经损伤。结论前侧多段切口治疗肱骨干中段及中下段骨折,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刘合亮;刘奇圣;林亮明;魏艳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我刊继续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刊源期刊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膜粘连的预防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膜粘连的预防方法。方法将2009年1月-2013年12月年因胸腔积液而住院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非干预组每天抽胸水800ml,干预组引流800ml后,注入800ml生理盐水和10万U链激酶,停留6h后开始引流800ml,然后每小时引流100ml直到没有胸水引出。观察干预组注水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和两组患者1年前后肺功能和出现胸膜粘连的情况。结果出院时,两组的胸膜均没有增厚,1年后,干预组没有胸膜粘连的患者,非干预组有7例出现胸膜粘连;出院时,干预组和非干预组男性FEV1分别是(3119±207)ml和(3135±187) ml(P>0.05),女性的FEV1分别是(2294±114)ml和(2308±94)ml(P>0.05),均没有统计学差异;1年后,干预组和非干预组男性分别是:(3137±157)ml和(2989±216)ml(P<0.05)女性的FEV1分别是:(2312±85)ml和(2124±124)ml(P<0.05);7例胸膜粘连者FEV1下降200±56ml。结论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抽出胸水后,常规注入生理盐水和10万U链激酶停留6h,能预防胸膜粘连。

    作者:陈新东;黄怀焕;洪永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尿路细菌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热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对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尿路结石患者术后发热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尿路感染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120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尿路结石患者于手术前取中段尿以及术中取肾盂尿进行细菌培养,并且收集患者结石直径、留置尿道时间、碎石时间以及年龄等情况信息,比较患者术后发热的发生率。结果120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中,术后发热有26例,其中术前尿路感染、结石直径、留置管道时间以及碎石时间等因素对术后发热的发生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对于年龄≥60岁因素对于术后发热的发生不存在显著影响(P>0.05);肾盂尿和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的阳性例数分别为40例和23例,其中肾盂尿和中段尿阳性患者的发热率为分别为65.0%和39.1%,且肾盂尿阳性患者的发热率显著高于中段尿阳性患者(P<0.05);肾盂尿与中段尿的细菌分布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属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细菌。结论在PCNL手术中,结石直径、留置管道时间、碎石时间以及肾盂尿阳性对于患者术后发热的预测有重要意义,同时,要注意患者尿路细菌感染特别是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属的临床处理。

    作者:崔海城;付卫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龚洪翰教授主编《影像科医生手册》出版发行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脓毒血症的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脓毒血症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651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并脓毒血症6例,男2例,女4例,年龄32-58岁,平均45岁,均表现为手术结束后2h内高热,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心率>100次/min,诊断脓毒血症,立即开放肾造瘘引流,并行抗休克、抗感染等治疗。结果6例均在48-72h内收缩压恢复至100mmHg以上,心率90次/min以下,体温38℃以下。结论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生脓毒血症原因与术前尿路感染未能控制,术中肾盂压力高和手术时间长等有关。而术前抗感染,术中维持肾盂低压及控制手术时间是预防的关键。

    作者:徐文渊;李雪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无痛人工流产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无痛人工流产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要求无痛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患者100例,ASA分级I-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50例。Dex组于麻醉前10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术中根据患者有无疼痛反射及血压、呼吸状况等追加丙泊酚用量0.2-0.5mg/kg。术后患者VAS疼痛评分3分以上者,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进行补充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分别于给予Dex前(T1)、手术开始时(T2)、术毕时(T3)、术后1h(T4)和术后4h(T5),记录患者MAP、SpO2、HR和RR,记录T4、T5时VAS疼痛评分、术后满意度综合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镇痛药追加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Dex组于T2和T3时HR明显下降(P<0.05),C组各时点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ex组于T2和T3时HR明显下降(P<0.05)。与C组比较,Dex组患者于T4、T5时VAS疼痛评分和镇痛药追加率明显下降,满意度综合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人工流产术前预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可以减轻手术后的疼痛,对呼吸循环影响甚微,且提高患者术后舒适满意度。

    作者:卢忆梅;梁应平;陈勇;邓福谋;周志东;胡衍辉;徐国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肋间神经阻滞在乳腺包块切除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后路肋间神经阻滞在乳腺肿块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乳腺肿块切除术患者50例,采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传统腋中线肋间神经阻滞法治疗,观察组患者超声引导后路肋间神经阻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前、麻醉3min、15min等时间点,心率、血氧饱和度、舒张压、收缩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麻醉3min、15min,血压、心率显著高于麻醉前,且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76.00%,神经阻滞时间(24.8±3.4)min,较对照组的(10.7±2.2)min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乳腺肿块切除术,超声引导后路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梁小虎;罗小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热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痰热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发热消退时间、以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发热消退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4%(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发热消退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万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基因芯片在筛查儿童过敏性紫癜差异基因中的研究

    目的: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过敏性紫癜患儿疾病发生及肾损伤相关基因,以期从分子水平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生发展及肾损伤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住院的无血缘关系的中国汉族过敏性紫癜患儿6例,根据有无肾脏损害分为单纯过敏性紫癜组3例(HSP组)和紫癜性肾炎组3例(HSPN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本院门诊体检且与HSP组和HSPN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无血缘关系的中国汉族健康儿童3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患儿外周血基因表达谱情况,用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不同实验组间基因表达谱进行差异分析。结果⑴单纯过敏性紫癜组与对照组间共有1064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661条,下调基因403条,2倍以上差异基因225条,3倍以上6条;⑵紫癜性肾炎组与对照组间共有1326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397条,下调基因929条,其中2倍以上差异基因619条,3倍以上103条;3、紫癜性肾炎组与单纯过敏性紫癜组间共有830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445条,下调基因385条,2倍以上差异基因283条,3倍以上51条。4、2倍以上差异表达基因经GO分析,发现主要涉及炎症/免疫、细胞结构/功能、物质/能量代谢、信号转导/传递、转录/翻译等生物学过程。结论基因芯片能筛查出过敏性紫癜差异表达基因,为深入研究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在过敏性紫癜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研究。

    作者:李娟;李群;刘洪;齐海锋;黄玉辉;郑卫民;傅睿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常规吻合器行微创Ivor Lewis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使用常规吻合器胸内吻合在Ivor Lewis式胸腹腔镜联合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6年4月间20例使用常规吻合器胸内吻合全腔镜Ivor Lewis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70±30)min;淋巴结清扫个数(12±4)枚;手术失血量(150±40)ml;术后胸管拔管时间(7±2)d;术后住院时间(12±2)d。本组1例中转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Ivor Lewis手术,1例出现术后吻合口瘘(经保守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中转开胸开腹、无其他术后严重并发症。近期随访无死亡。结论通过细节处理,使用常规吻合器行胸内吻合在Ivor Lewis式胸腹腔镜联合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治疗上是可行的、安全的,能完成所有开放Ivor Lewis手术的步骤,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仍需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

    作者:熊剑文;喻东亮;魏益平;张小强;徐建军;宋思蓓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托珠单抗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托珠单抗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第0周、第4周、第8周分别予以托珠单抗注射液(雅美罗)8mg/kg治疗,第12周观察血液维生素D、血钙、血磷、血清铁蛋白、甲状旁腺激素(PTH)、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β2糖蛋白1IgG 抗体(GPI)、类风湿因子(RF)、白介素-6(IL-6)水平,以及DEXA法测定骨密度变化。结果托珠单抗治疗12周后,患者CRP、血沉、IL-6、铁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患者的骨形成指标ALP、BGP、PINP水平下降(P<0.05),但骨吸收指标CTX、TRACP-5b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托珠单抗能够减轻骨破坏,其原因可能是缓解炎症反应。

    作者:张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血浆NT-proBNP联合肺顺应性对AECOPD患者脱机拔管预后的评估

    目的:探讨血浆NT-proBNP联合肺顺应性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脱机拔管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3d以上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检测所有患者在机械通气第3d时血浆NT-proBNP水平和肺顺应性,患者达到脱机拔管时进行自主呼吸实验(SBT实验),通过后若48h内无需复插或者通气治疗的患者纳入脱机成功组,未通过SBT实验或者通过后再48h内进行复插或者通气治疗的患者纳入脱机失败组,分析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机械通气第3d血浆NT-proBNP水平和肺顺应性对顺利脱机拔管的预测价值。结果68例患者中,有54例脱机成功,14例脱机失败。两组患者性别组成、年龄、A-PACHEⅡ评分和脱机前PaO2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成功组脱机前脱机前PaCO2显著低于失败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成功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和肺顺应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SBT实验后NT-proBNP水平对拔管成功和失败进行预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0.803,0.960),以NT-proBNP水平为1232pg/ml作为临界值,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04%和85.71%;以SBT实验后肺顺应性对拔管成功和失败进行预测,ROC曲线下面积0.825(0.714,0.907),以肺顺应性为59ml/cm H2O作为临界值,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41%和100.00%。结论血浆NT-proBNP联合肺顺应性能够有效预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脱机拔管预后,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作者:刘怡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