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爱民;陈强;李岚;张帆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并椎体骨折引起腰背部疼痛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方法对我院2006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14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并椎体骨折引起腰背部疼痛为主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西医治疗组和外敷药膏、推拿配合西医治疗组(简称中西医结合组)。根据疼痛明显缓解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方面评定两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组比较不仅对症状缓解时间早,下床活动时间早,而且住院时间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并椎体骨折引起腰背部疼痛改善好,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陈新伟;梅增春;刘明富;龙海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肝针子宫全层间断缝合加子宫动脉上行支截断性结扎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25例前置胎盘术中剥离面出血,使用缩宫素加卡前列甲酯栓含服无效,采用肝针子宫全层间断缝合辅以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截断性结扎止血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前置胎盘出血使用肝针子宫全层间断缝合加子宫动脉上行支截断性结扎全部止血,无并发症及再次出血。结论肝针子宫全层间断缝合加子宫动脉上行支截断性结扎在前置胎盘术中出血的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刘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积水的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动脉瘤性SAH患者继发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结合动脉瘤性SAH患者不同时期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相关头颅CT或MRI辅助检查结果等,术前,术中及术后不同时期适时选择采用脑室外引流及ommaya囊外引流,显微镜下打开终板池造瘘,术后硬膜外或经腰大池引流血性脑脊液,侧脑室腹腔分流或脑室镜终板造瘘等不同治疗策略治疗脑积水,取得满意效果,按照预后评分标准(GOS)56例患者中,出院时GOS 4-5分39例,3分14例,2分3例,无死亡。结论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脑积水的临床特点,选用相应的治疗策略,可明显降低患者致残及致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冯九庚;曾春辉;洪涛;江志群;徐春华;魏敏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联合氢化可的松与柳氮磺吡啶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氢化可的松与柳氮磺吡啶灌肠治疗(柳氮磺吡啶4.0g、氢化可的100mg,用温生理盐水100ml保留灌肠),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给莫西沙星0.4g,1次/d,餐后服用。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4周后复查生化、三大常规及肠镜,并随访半年。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6.25%,总有效率为90.63%,半年复发率6.90%;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轻度减少3例(9.38%),胃肠道反应4例(12.50%)。对照组显效率为31.25%,总有效率为68.75%,半年复发率31.82%;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轻度减少3例(9.38%),胃肠道反应5例(15.63%)。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差异((χ2=4.06,P<0.05;χ2=4.73,P<0.05)),而副反应率没有统计意义(χ2=0.09,P>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氢化可的松与柳氮磺吡啶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副作用无明显增加,半年复发低,值得推广。
作者:杨宏辉;冯春古;祝志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胸外科术后乳糜胸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例胸外科术后发生乳糜胸的临床资料。结果出现乳糜胸的时间大多数为术后2-10d,1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3例再次开胸治愈,1例保守治疗无效,患者拒绝手术,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胸外科术后发生的乳糜胸大多数可经保守治疗治愈,保守治疗无效应再次开胸结扎术。
作者:刘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2007-2011年吉安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变化规律。方法对吉安市13个县(市、区)2007-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1年新生儿、28d-1岁的婴儿、1-<5岁儿童死亡率分别为3.13‰、2.31‰、2.67‰,分别较2007年下降了52.21%、0.43%、22.83%,其死亡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P<0.01)。2007-2011年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排序为早产低体重儿、溺水、出生窒息、肺炎、先天性心脏病、意外窒息等。结论2007-2011年吉安市各年龄段儿童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新生儿、婴儿死亡率的大幅下降是近五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的重要原因。
作者:梁志明;漆明霞;杨雅丽;胡委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ECG)与心脏超声(UCG)联合检诊非心梗异常Q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12导联同步描记方法记录受检者常规ECG后,采用多功能彩色多普勒UCG检查的60例临床无心肌梗死病史而ECG异常的患者,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患者心脏Q波异常患者无1例因MI引发,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后,心脏存在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共37例。结论 ECG上出现异常Q波的因素较多,与UCG联合诊断并密切结合临床进行全面分析,有助作出明确诊断。
作者:张寿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窜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3种行为。为了规范论文写作,促进科研诚信,防止抄袭、伪造、剽窃、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本刊已启用“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对检测出有严重不端行为的稿件,编辑部将一律退稿。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血糖异常率、血糖与GCS评分的关系、入院血糖与病人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颅脑外伤合并血糖升高率达56.86%;轻、中、高重型3组的血糖值分别为(5.59±0.33)mmol/L、(6.26±1.43)mmol/L、(13.90±2.74)mmol/L;血糖正常组和异常组死亡率分别为2.22、43.86%(P<0.05)。结论血糖是判断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刘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经导管不同方案栓塞治疗对肝癌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收治行经导管栓塞治疗的BCLC分期为A期或B期的肝癌患者44例,根据采用经动脉栓塞(TAE)、经动脉碘油化疗栓塞(TOCE)及联合采用TAE、TOCE及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将其分为TAE组、TOCE组及混合组。结果所有44例患者中入选TAE组21例,入选TOCE组15例,入选混合组8例,3组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导管不同方案栓塞治疗对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作者:罗荣光;况圣佳;黄立新;郭贵海;廖述利;舒虹;刘小红;钟嘉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肠缬沙坦联合吲哒帕胺对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62例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31例,给予缬沙坦80mg/d,吲达帕胺2.5mg/d,对照组31例,给予氨氯地平5mg/d,氢氯噻嗪12.5mg/d,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血压、尿微量蛋白(UMA)、血清胱抑素C变化,并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在治疗前后比较,血压下降,有明显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尿微量蛋白、血清胱抑素C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缬沙坦联用吲哒帕胺可作为治疗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治疗早期肾损伤,保护肾功能。
作者:余凌;金雪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罗格列酮预先给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g,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加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取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罗格列酮组(R组)。于I/R模型建立前给药,R组给予罗格列酮3mg/(kg·d)灌胃,S组和I/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10d。给药结束后I/R组和R组采用切除右肾,夹闭左肾动、静脉45min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切除右肾,不夹闭左肾动、静脉。分别于再灌注24h时抽取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浓度,然后处死大鼠取肾,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组织学评分,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B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R组血清肌酐(Cr)及尿素氮(BUN)浓度、肾组织学评分及NF-κB表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R组血清肌酐(Cr)及尿素氮(BUN)浓度、肾组织学评分及NF-κB表达降低(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表达有关。
作者:连芳;金夏;梁孟秋;郑小兰;徐国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CT平扫对闭合性腹部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接诊的130例腹部闭合性外伤患者行急诊CT平扫,将平扫结果与后经手术治疗和其他综合治疗诊断的结果比较。结果130例患者中,检出阳性患者79例,检出率为60.77%,其中脾脏损伤21例(26.58%)、肝脏损伤16例(20.25%)、胰腺损伤12例(15.19%)、肠道及肠系膜损伤9例(11.39%)、胆道损伤8例(10.13%)、肾损伤5例(6.33%)、腹膜后血肿2例(2.53%)、膀胱破裂2例(2.53%)、无脏器损伤的腹腔内少量积血4例(5.06%)。其中61例(77.21%)伴不同程度腹腔积血、积液,25例(31.65%)伴肋骨骨折,6例(7.59%)伴胸腹壁积气。CT检出阴性51例,占39.23%。结论急诊CT检查可以作为急诊上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杨武;熊萍香;李敏;龙华;杜朝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两种止血方法的疗效。方法将84例要求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腹腔镜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12IU)和对照组(腹腔镜手术应用催产素20IU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止血作用明显,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陈新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睾丸扭转的诊治经验,以期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6年月1月-2012年月12月诊治的16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左侧11例,右侧5例;术前确诊12例,误诊4例;手法复位成功1例,睾丸手术复位固定7例,患侧睾丸切除8例,其中3例右侧睾丸扭转者在患侧睾丸切除时,同时行左侧患侧睾丸固定术。术后随访6个月-2年,保留睾丸的7例中,手法复位成功1例及5例睾丸复位固定良好,有1例出现患侧睾丸萎缩;8例行睾丸切除者身体状况良好。结论睾丸扭转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极为重要,根据临床症状和体检,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获得明确诊断;一经确诊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给予复位固定及切除睾丸的手术。
作者:詹超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的小儿患者120例,年龄2-9岁,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气管插管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A组)、单纯气管插管全麻组(B组)和非气管插管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C组)。分别记录3组患儿的术前血红蛋白、术中出血量及每组输血例数。结果 A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B组和C组;B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C组(P<0.05)。 A组患儿术中输血10例,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能明显降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的术中出血量,减少术中输异体血的几率。
作者:肖煜;胡华琨;彭夕华;许凯;欧阳卫东;缑海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脑实质性型血管母细胞瘤的MRI征象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实质性型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资料。结果3例单发,1例多发,共5个病灶。 MRI表现为: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DWI呈均匀或不均匀等或低信号。3例5个病灶内部或周边见异常流空血管影。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且边界清楚;直径3cm以上病灶,SWI见高、等和极低信号的血管影混杂,5个病灶均未见瘤内出血。其中1例多发者伴有Von-Hippel-Lindau(VHL)。结论 MRI对小脑实质性型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具有独特作用。
作者:姚毅;王思勇;周浙江;罗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TA)以及传统钙制剂用于根尖诱导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口腔科就诊的85例8-18岁患者的90颗牙根未发育完全的年轻恒牙,随机分为MTA组、碘仿氢氧化钙制剂(Vitapex糊剂)组以及氢氧化钙组,每组30颗牙,分别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术后随访2年并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诱导周期:MTA组、Vitapex糊剂组和氢氧化钙糊剂组每两组诱导周期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2)诱导效果:MTA组成功率93.33%,Vitapex组为83.33%,氢氧化钙组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TA具有良好的根尖诱导作用,且诱导周期较短。
作者:谢惠兰;许君武;徐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静脉维持补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MHD合并肾性贫血的42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21例,对照组予口服铁剂,治疗组予静脉维持补铁,疗程1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贫血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的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静脉维持补铁治疗MHD患者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作者:林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和腹部X线平片用于机械性肠梗阻诊断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机械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采用螺旋CT诊断)和对照组(采用腹部X线平片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梗阻检出率(95.6%)高于对照组(71.1%)(P<0.05),同时观察组在梗阻病因诊断及梗阻部位诊断方面也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清晰图像比例(91.1%)高于对照组(64.4%),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检查舒适度(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结论采用螺旋CT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相比腹部X线平片诊断率更高。
作者:彭凯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