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菱香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隐匿性阴茎的手术方法。方法2012年6月-2013年10月对84例隐匿性阴茎的患儿实行二点法手术治疗:于包皮内外板交界处切开阴茎皮肤,将阴茎皮肤脱套至阴茎根部,包皮内板于12点处切开,包皮外板于6点处切开,解除包皮狭窄,在2点、10点处将包皮内外板筋膜与白膜固定,对位缝合阴茎皮肤。结果术后7d拔除导尿管,术后随诊6个月,阴茎外观满意。结论二点法治疗儿童隐匿性阴茎具有手术方法简洁,术后外观满意的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段智峰;吴文波;饶品德;唐静;李贺;熊春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本刊于今年3月开通网上“在线投稿系统”,其他投稿方式于同期终止。作者投稿需要登陆江西省医学会网站(www.jxma. org),点击“江西医药·在线投稿”,进入“作者中心”,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首次登陆需要注册获取用户名和密码),然后按提示操作,上传文稿即可。请记住,这是本刊目前唯一的投稿途径。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稀盐酸(3mol/L)消融在活体动物是否产生后遗效应。方法将15只健康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1、2、3ml稀盐酸消融;比较消融前、消融后1、2、4、8周各组间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差异。根据大白兔对消融的反应进行评分,比较得分值的差异。结果各组ALT、AST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大白兔对稀盐酸注射后反应的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消融前及消融后4周、8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稀盐酸消融在本实验条件下不产生明显的后遗效应。
作者:舒虹;许玉华;罗荣光;黄立新;张伟;王敏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大肠黏膜上皮在环境和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通过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的改变而发生的恶性病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初次诊断时大多已处于中晚期。只有少数患者通过根治性手术获得治愈,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结直肠癌尤为迫切。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将它们作为肿瘤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具有潜在的优势[2]。近年来针对结直肠癌的 lncRNA 的报道数量逐年增多,本文就lncRNA 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俊(综述);周凯(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与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钛板(ALP)治疗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50例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行PFNA治疗的患者共26例,设为PFNA组;行ALP治疗的患者共24例,设为ALP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结果。结果 PFNA组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引流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等,均显著低于ALP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 PFNA和ALP均能有效改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少,而PFNA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及引流量更少,更适于老年患者。
作者:李韶平;晏青林;毛团员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血管介入栓塞技术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年来我院的外伤性肝脾破裂、行血管栓塞治疗的资料,总结分析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外伤性肝脾破裂的适应征、手术方式、术中术后并发症,分析血管介入栓塞在外伤性肝脾破裂治疗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外伤性肝脾破裂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确切等优势,能够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外伤性肝脾破裂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尤其适用于有合并症的患者。
作者:盛志勇;胡婧亭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我科收治的60例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为FTS组,30例为传统组,分析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两组患儿随访3个月-3年,平均12个月。结果与传统相比较,FTS组排气、排便时间提前、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P<0.05),两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患儿均无复发,无粘连性肠梗阻等情况发生。结论 FTS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安全有效,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对促进患儿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雷俊;肖菊花;杨瑞锦;陶强;冯亮;徐维;邓庆强;张守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是儿科少见的慢性髓系白血病,发生于儿童早期,兼有骨髓增殖性疾病(MPD)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特征,占儿童白血病的2%-3%,发病机制不明,预后差;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报道惟一有望治愈JMML的方法。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JMML患儿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黄正刚;陈启文;吴星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ganglioneuroma GN)的CT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所见对比,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肾上腺GN的CT表现。男9(9/12)例,女3(3/12)例,年龄21-59岁,平均35.08岁;均为单发,其中3(3/12)例仅行CT平扫,9(9/12)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11(11/12)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位于右侧,1(1/12)例位于左侧,大小范围从1.1cm×1.6cm-8.8cm×7.0cm,CT平扫9(9/12)例表现为类圆形、类椭圆形低密度团块,均低于肌肉密度,且密度均匀,边缘及边界清晰,均未见囊变、坏死及钙化;3(3/12)例较大者呈不规则形,并呈钻缝样生长,可包绕邻近组织及器官;增强动脉期均未见强化,静脉期稍有强化,平衡期轻度强化,均呈延迟渐进性强化,其中4例体积较大者延迟期呈小斑点状强化,强化幅度均<15HU,包膜均有较明显强化。大体病理肿瘤呈结节状或分叶状,界限清楚,呈橡皮样硬度,切面灰白或棕黄色,镜下见神经节细胞呈多角形,核大呈梭形或圆形,有明显核仁,胞浆红染,增生的神经纤维呈波浪状或编织状排列;其中4例病理镜下不典型,加做免疫组化确诊。结论肾上腺GN的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 CT平扫加增强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内部结构、血供及生长方式情况,明确肿瘤的范围,及与毗邻结构的关系情况,这些特征均有助于与肾上腺的其他肿瘤鉴别,确诊需要结合病理检查结果。
作者:周克阳;曾献军;龚洪翰;吴麟;刘翔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小剂量多巴胺静脉微量泵入用于辅助治疗肺心病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给予止咳、平喘、利尿、强心、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和观察组(61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静脉微量泵入小剂量多巴胺),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心肺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52%)高于对照组(73.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心率、PaO2、PaCO23项指标改善程度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微量泵入小剂量多巴胺用于临床辅助治疗肺心病失代偿期效果确切,能够改善心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羽;李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对社区高血压病干预措施效果的有效性。方法对社区高血压病例通过全科干预的手段进行规范化管理,对通过管理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患者高血压病控制率进行比较。结果社区高血压病例规范化管理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末的患者高血压病控制率分别为29.73%、40.84%、41.18%。结论对社区高血压病例通过全科医学预防措施进行规范化管理后,对提高社区高血压控制率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顾菱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经验。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4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诊治的84例PSD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原发病、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及心理干预,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血糖、调脂、神经保护及心理干预治疗,并应用黛力新治疗,治疗组另加多奈哌齐(安理申),每晚睡前10mg。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4个月后的MoCA、ADL、HAMD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个月、4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MoCA评分提高显著(P<0.05),ADL评分、HAMD抑郁量表评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PSD治疗过程中,在抗抑郁的基础上加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能更好地改善抑郁症状,从而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李外;曾向东;廖明;宋军平;胡文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杏香兔耳风洗液对家兔皮肤和阴道黏膜的刺激反应,为其生产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进行急性皮肤刺激试验和多次阴道黏膜刺激性试验,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实验兔皮肤刺激反应积分为0;受试物4种稀释度的多次阴道黏膜刺激反应积分为1.45、0.67、0.11、0.11。结论该洗液对实验兔皮肤无刺激,对实验兔阴道黏膜刺激反应强度为极轻刺激。
作者:吴争;肖岗;夏芝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在胎儿法洛四联症(TOF)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引产后尸检或出生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的25例TOF胎儿的临床资料,总结TOF声像图特征及伴发心内外畸形。结果25例胎儿TOF中,21例经典型TOF,超声全部检出;3例TOF合并肺动脉瓣闭锁(TOF/PA),超声检出1例,1例误诊为右室双出口,1例诊断为经典型TOF,漏诊肺动脉瓣闭锁;1例TOF合并肺动脉瓣缺如(TOF/PV-AB),诊断为经典型TOF,漏诊肺动脉瓣缺如。25例胎儿TOF中,10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10例合并心外畸形,4例染色体异常。结论胎儿TOF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且常合并心内外畸形及染色体异常;产前超声是诊断胎儿TOF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吴秋梅;林晓文;何晖;翁宗杰;刘敏;陈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居民亚健康组成因子及影响因素,为制订亚健康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调查目的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随机抽样对社区16-60岁居民进行亚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共调查930人,亚健康发生率为74.2%,亚健康躯体症状和心理症状各组成因子中,以疲劳症状、记忆减退和健忘组成因子检出率高,且女性和年长者更易发生;自感低烧、夜有盗汗,体重减轻,自卑、自闭组成因子检出率低。结论社区居民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高,且疲劳症状、记忆减退和健忘是居民亚健康的主要构成因子,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以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作者:王艳华;廖清华;王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ATs)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8例子宫ATs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均行HE染色、AB-PAS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8例中16例边界清楚,另2例边界欠清楚;单发结节15例,占83.33%,多发结节3例,占16.67%。镜下见腺样或脉管样结构,腔隙内面衬有扁平、立方状细胞,细胞内有黏液,有的腔隙内可见淡染的分泌物,有的区域细胞见空泡,呈印戒细胞样结构,上皮样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无核分裂象,增生的平滑肌呈束状或编织状排列。免疫组化Calretinin、CK均呈阳性,CD34均呈阴性。结论子宫ATs临床及病理检查均易误诊和漏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刘文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模型大鼠肠屏障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MODS大鼠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普通肠内营养组、肠内生态免疫组,分别喂养不同肠内营养剂7d,后测量各组大鼠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光镜下肠黏膜绒毛高度及黏膜厚度。结果普通肠内营养组DA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高于肠内生态免疫营养组(P<0.05),普通肠内营养组肠黏膜绒毛高度及黏膜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低于肠内生态免疫营养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能保护肠屏障,联合免疫营养和生态制剂更能有效起保护作用。
作者:彭光喜;陈小明;程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及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研究组联合应用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对照组单纯应用氨氯地平。两药用法:氨氯地平5mg,口服,1次/d;厄贝沙坦150mg,口服,1次/d,疗程为8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测24h动态血压,疗程前后测尿β微球蛋白(β-MG)血尿素氮(BNU)、血肌酐(Cr)、24h尿蛋白,并观察并记录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血压均明显下降,但研究组降压效果更明显(P<0.05);2组β-MG、24h尿蛋白的定量均显著减少(P
作者:朱秋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泼尼松加GbE治疗,对照组仅用泼尼松治疗。观察两组均治疗8周生化指标的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6.67%(P<0.05)。两组治疗前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血肌酐(Cr)、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等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1),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GbE能减轻蛋白尿、改善肾功能、降低胆固醇、减轻水肿及提高血浆蛋白,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可作为治疗儿童NS的常规辅助用药。
作者:许亚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2014年10月9~11日,江西省医学会第十四次妇产科学学术年会在南昌召开。本次会议吸引了300多位代表参会,交流论文106篇。国内知名专家郎景和院士、沈铿教授等出席了会议,并作了专题报告。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