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力;许剑峰;吴兆平;刘合春
目的 比较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的常规液液萃取-HPLC法和在线萃取-HPLC法的优缺点.方法 液液萃取-HPLC法:以叔丁基甲醚为萃取溶剂,普萘洛尔为内标,分析柱为Ultimate C18(5μm,4.6×250mm2),流动相为乙腈-含0.3%甲酸的0.3%醋酸铵溶液(34:66),检测波长为286nm,流速为1.0ml/min;在线萃取-HPLC法:以6%高氯酸溶液为蛋白沉淀剂在线萃取,预柱为Venusil C18(5μm,4.6×30mm2),分析柱为Venusil C18(5μm,4.6×250mm2),流动相为乙腈-0.3%醋酸铵溶液(40:60),检测波长为286nm,流速为1.0ml/min.结果 卡马西平在3.07-15.05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用液液萃取-HPLC法测定时r=0.9995,低检测限为100ng/ml,回收率>92.0%,日内RSD<2.25%,日间RSD<2.52%;用在线萃取-HPLC法测定时r=0.9999,低检测限为30ng/ml,回收率>103.8%,日内RSD<1.21%,日间RSD<1.21%.结论 液液萃取-HPLC法灵敏度较低,操作较繁琐,溶剂消耗大,不宜于大批量样品测定;在线萃取-HPLC法灵敏度高,简单快速,稳定性强,易于实现质控,适用于低浓度的大批量样品的测定.
作者:邓利娟;王峰;谢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我院自制灌肠合剂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口服美沙拉嗪颗粒的基础上,采用我院自制的灌肠合剂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8118,P<0.05).结论 采用我院自制的灌肠合剂治疗炎症性肠病,效果良好.
作者:匡思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改进益母草口服液的传统过滤工艺.方法 以涤纶滤布替换传统过滤工艺中的滤纸,放置于板框过滤机上,并添加滑石粉做助滤剂,再将此设备用于过滤益母草口服液.结果 与传统过滤工艺相比,改进工艺所得制剂澄清,质量合格.结论 改进过滤工艺符合益母草口服液的制备要求,具备工艺简单稳定,减轻劳动强度且生产成本低的优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亚茹;骆剑蛟;汪东敏;邱慧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镇肝镇肝息风汤治疗肝肾阳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3月-2012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82例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苯磺酸氨氯地平抗高血压治疗,观察组41例在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基础上给予镇肝熄风汤联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及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收缩压降低幅度相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白天、夜间、全天动态血压与对照组疗程后及本组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镇肝息风汤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朱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MR骶髂关节成像对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诊断AS病例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 (1)骶髂关节软骨改变:双侧49例,单侧7例共105个骶髂关节的关节软骨异常,表现为T1WI软骨信号增粗、中断、消失,呈混杂信号,T2WI软骨信号增高,表面不规则呈锯齿状;(2)骶髂关节骨质改变:双侧51例、单侧4例关节旁骨质骨髓水肿,16例脂肪沉积,双侧40例、单侧4例骨性关节面侵蚀、破坏及增生硬化.(3)骶髂关节间隙改变:23例关节间隙假性增宽,21例骶髂关节间隙不同程度狭窄;4例骶髂关节间隙消失、骨性强直;12例骶髂关节间隙正常.结论 MR骶髂关节检查有助于AS早期诊断及分期.
作者:潘志明;曾献军;王思勇;舒虹;甘龙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择期全麻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I-Ⅱ级,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微量泵输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设定时间15min输完,然后以0.2-0.7μg/(kg·h)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前10min.对照组以同样方式泵注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在人室时(To)、麻醉诱导前3min(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5min(T3)、手术结束前10min(T4)、气管导管拔除时(T5)、气管导管拔除后5min(T6)的SBP、DBP、HR、SpO2以及麻醉诱导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手术结束后拔管时间,拔管时镇静-躁动评分及气管导管拔除后15min的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T1时两组SBP显著降低,HR显著减慢,且观察组SBP、HR T1时明显低(慢)于对照组(P<0.05);与T1时比较,观察组患者T2、T3、T4、T5、T6时SBP、DBP、HR无显著变化,对照组T2、T3、T5时SBP、DBP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T2、T5、T6HR显著增快且明显快于观察组(P<0.05);麻醉诱导过程中观察组低血压、呛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时观察组的拔管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且拔管时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作为腹腔镜妇科手术全身麻醉的辅助用药,不仅使患者在手术不同阶段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使患者术后苏醒迅速.
作者:郭三明;蒋民霞;鲁小氏;王遂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T对RFA治疗小肝癌的效果评价.方法 22例原发性小肝癌(病灶直径≤30mm),共22个病灶,经RFA治疗后3d-12个月复查CT,分析肝内病灶术后的大小、密度、形态、强化方式等变化情况.结果 小肝癌经RFA治疗后CT平扫表现主要为治疗区域较原灶范围更大的低密度影,形态不规则或呈类圆形.3d-1个月内增强扫描治疗区整体呈均匀低密度,无强化17例;2例治疗区随时间推移范围略变小;1例见治疗区内壁不规则形小片状强化;2例见周边薄壁环状强化.3个月-12个月复查CT平扫4例范围略缩小,增强3例见内壁不规则结节样或小片状强化;3例周边环状强化,其中2例4个月后复查,环状强化消失.结论 小肝癌经RFA治疗后的CT表现方式多样,用CT对RFA术后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射频消融效果.
作者:黄志华;吴国云;罗晓东;田克凰;邓秋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运用于大面积皮肤撕脱脱伤的创伤病人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我科自2007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了骨折合并有大面积皮肤剥脱伤的病人9例,治疗予以清创原位植皮通过3-4次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创面.结果 9例大面积皮肤撕脱脱伤的创伤病人通过3-4次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一次性保肢成功,均取得满意结果.结论 大面积皮肤剥脱伤的病人通过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保肢成功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冯子明;袁中平;董谢平;周立义;付旸;柯雪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131例各类主动脉病变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至2013年5月予以不同治疗方法的131例各类主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行升主动脉置换+半弓置换的患者因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于术中死亡,4例术后住院期间死亡,死亡原因分别为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及纵膈感染(1例);126例患者顺利出院.结论 主动脉疾病复杂多样,应根据患者年龄,病变情况,各器官功能状态等进行个体化治疗.
作者:龙翔;吴永兵;张小强;朱书强;董啸;唐燕华;杨崛圣;周建良;杨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持续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与传统分娩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妇产科收治的待分娩初产妇共160例,随机将其均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分娩.对比两组患者的生产时间、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并采用疼痛量表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生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与新生儿窒息率较对照组患者均更低,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可得,观察组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能够缩短生产时间,且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对于产妇的疼痛感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因此本文认为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徐振庆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孕症患者子宫与卵巢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择不孕症患者34例为观察组,正常妊娠史妇女34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两组排卵期子宫动脉、卵巢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比较两组以上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两组子宫、卵巢动脉PSV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01).两组子宫、卵巢动脉EDV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子宫、卵巢动脉RI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01).结论 不孕症患者子宫、卵巢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引起不孕的原因之一.
作者:邹玉萍;邹泰昆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规则性半肝叶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3月在我院肝胆外科行规则性半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根据结石分布的位置行规则性半肝切除.其中行左半肝切除25例,右半肝切除3例,同时行胆总管T管引流26例,行胆肠内引流手术2例,术后3例经T管窦道取尽结石.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 在良好的掌握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规则性半肝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作者:陈伟力;许剑峰;吴兆平;刘合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倍他乐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变时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服用倍他乐克的剂量分为未服药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均接受平板运动试验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统计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结果 在两种方法中,服用倍他乐克的3组心率均下降,心脏变时功能不全发生率均高于未服药组,大剂量组尤为明显,而小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种检测方法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β受体阻滞剂严重抑制心脏变时功能,且剂量越大心脏变时功能不全表现越明显.动态心电图有可能替代平板运动试验成为检测心脏变时功能安全可靠的首选方法.
作者:封荣华;冯九庚;徐泽芹;龚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0.5%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行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手外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手外科血管吻合手术麻醉30例,随机均分成A、B两组,每组15例.A组为0.5%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为0.5%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臂丛神经阻滞组.结果 A组臂丛阻滞时间为(156.8,±6.1)min,B组臂丛阻滞时间为(225.2±3.1)min,A组臂丛阻滞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A组和B组麻醉后镇痛持续时间有明显差异(P<0.01).术后并发血管危象的病人A组6例,B组1例.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0.5%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应用于手外科血管吻合手术,能明显延长麻醉时效,减轻术后疼痛,满足预防手外科手术吻合血管后发生血管危象的要求.
作者:胡凯;王圣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传统手法复位与内外侧双钢板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2008年4月-2011年9月来我院就诊并确诊收治的50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内外侧双钢板治疗,对照组行Y型钢板固定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随访时间均在8-14个月,平均11.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达到96%,优于对照组的84%,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有相应并发症出现,其中两组内出现异位骨化、肘内翻畸形、骨不连的患者比例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运用内外侧双钢板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可提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宏;肖峰;郭筱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 hexaenoic acids,DHA)是n-3系列一种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俗称“脑黄金”.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人类的必需脂肪酸,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对人体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Bang和Dyerberg提出爱斯基摩人较低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可能与他们食用含高浓度的n-3PUFAs的海生食物有关,掀起了研究DHA和EPA的热潮.近年来研究发现,DHA对胎儿及婴幼儿的视网膜和大脑的结构膜起重要作用.DHA对人类智力和视力发育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就DHA的来源、DHA对婴幼儿大脑发育及视力发育的影响进行简述.
作者:谭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动态CT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定性价值.方法 收集的5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的患者肺结节病进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分别进行平扫与增强之后的15s、75s、135s以及195s测量病灶CT值,进而观察患者病灶的时间-密度曲线,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小肺癌、肺炎性结节以及肺结核结节的平扫CT无显著性差异,增强扫描可以较为清晰的显示小肺癌与结核瘤的CT强化程度,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小肺癌、肺炎性结节以及肺结核结节3种疾病的密度曲线形态不同.结论 动态CT强化扫描能够较为清晰的显示孤立性肺结节的特征,是鉴别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有效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鲁勇;肖香佐;曾献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动脉导管未闭极低出生体重儿口服布洛芬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7月-2011年6月我院出生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0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生后2h内予布洛芬混悬滴剂首剂10mg/kg,24h和48h后各5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为8g/L,共3次,间隔24h.对照组在出现动脉导管未闭临床症状,心脏杂音,彩色多普勒心动图证实为动脉导管未闭后开始按上述方法服药.结果 观察组动脉导管未闭发病率(30%)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病率(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口服布洛芬预防可减少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
作者:罗昊;卢晓燕;谭玮;周锦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重度婴幼儿铅中毒的防治.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江西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76例中-重度铅中毒婴幼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依地酸钠钙治疗婴幼儿铅中毒安全,有效.(2)红丹爽身粉会引起婴幼儿铅中毒.结论 禁止使用红丹爽身粉,对于中-重铅中毒患儿予以依地酸钠钙治疗1-3个疗程.血铅可降至250μg/L以下.
作者:王智;何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溃结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溃结散加减,对照组使用柳氮磺胺嘧啶口服,每次1g,3次/d.结果 观察组治愈23例,有效11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患者治愈13例,有效9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溃结散疗效优于柳氮磺胺嘧啶.
作者:朱卫全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