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力;彭涛;姜敏
目的:评价跟骨关节内骨折急诊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2012年12月,采用急诊(伤后6h内)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36例41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41足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1.5个月。所有患者关节骨折解剖复位,未出现移位关节面塌陷情况。37足切口一期愈合,皮缘部分坏死4足,坏死发生率9.75%。结论对于损伤能量小骨折相对简单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及时实施急诊手术(伤后6h内)可缩短病程,降低医疗成本,并不增加局部软组织手术后的并发症。
作者:游华斌;郭宁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医用臭氧水治疗放化疗病人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放化疗后合并口腔溃疡的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医用臭氧水含漱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含漱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口腔溃疡分级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3、7d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实验组患者治疗3d口腔溃疡分级均至少降低1级,口腔溃疡改善情况明显。结论医用臭氧水高效、廉价、无副作用、操作简单,治疗放化疗病人口腔溃疡临床疗效显著,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周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0年6月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24个月。根据Joher-Wruhs评分标准:优23例,良3例。结论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对骨折处血运破坏少,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率高,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宋备战;张志辉;陈胜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比较“漏斗法”和解剖标记法在颈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截取颈椎节段(C3-C7),供体年龄51-75岁,平均62.5岁,每例标本术前采用双源CT薄层扫描(1mm∕层)测量C3-C7的椎弓根形态,包括椎弓根的宽度、椎弓根的内偏角、矢状角度。所有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漏斗法”置钉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置钉法(解剖标记法)植入椎弓根螺钉,术中不借助任何影像设备,术后检测螺钉植入结果,根据是否造成邻近组织损伤分为一般破损和严重破损,对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和皮质破损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术前CT检查发现有5个椎弓根因太小不宜置钉,共计95个椎弓根植入螺钉纳入试验。漏斗法植入颈椎椎弓根钉50枚,其中41枚(82%)完全在椎弓根内,穿破椎弓根皮质9枚(18%),其中一般破损7枚(14%),关键破损2枚(4%),解剖标记法置入螺钉45枚,其中28枚(62.2%)完全在椎弓根内,穿破椎弓根皮质17枚(37.8%),其中一般破损11枚(24.4%),关键破损6枚(13.4%),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和皮质破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漏斗法”植入技术植入颈椎椎弓根螺钉安全性和准确率均较高,优于解剖标记置钉法。
作者:肖强;刘静莉;漆启华;熊龙;陆欢;邓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tide)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y,AKA)和抗核周因子抗体(antiperinuclear factor,APF)联合检测在诊断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价值。方法对61例JIA患儿与40例健康患儿进行3项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患儿的3项检测指标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JIA组患儿中抗CCP、AKA、APF的敏感性分别为55.73%、39.34%、26.23%,抗CCP抗体的敏感性高于AKA和A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CP抗体在JIA患儿中的敏感性虽不及成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但对JIA的诊断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特别是对多关节型和少关节型JIA的诊断更有价值。
作者:刘小惠;陈月;刘建国;蔡素芬;邓宇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比较改良式阴式子宫全切术与开腹子宫全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6例改良式阴式子宫全切术和经腹子宫全切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对两种手术途径及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重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体温恢复正常天数、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切口感染情况、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但阴式手术具有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对腹腔脏器干扰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腹部不留瘢痕,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作者:杨光英;汪晓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视网膜有髓鞘神经纤维是一种发育异常性疾病,正常视神经仅从外膝状体至巩膜筛板段有髓鞘包绕,球内段神经纤维无髓鞘。若是存在发育异常,在出生后的数月内,髓鞘可持续生长并越过筛板水平,眼底形成白色混浊的有髓鞘纤维。该病的患病率约为0.3%-0.6%,男性是女性的2倍,多单眼发病,约20%为双眼发病[1]。我们遇到1例单眼大面积视网膜有髓鞘神经纤维伴弱视,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晓蓉;周琼;陈娟;汪彬;彭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及超声多普勒在血管化游离骨瓣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后血供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行下颌骨缺损游离血管化骨瓣修复的41例,共计88条吻合血管,其中41条动脉,47条静脉,术后1周采用CT血管造影(CTA)三维重建技术及超声多普勒检查以评价移植骨瓣术后血供的情况。结果88条吻合血管中,85条血流通畅,3条血管未见显影考虑闭塞,其中动脉1条,静脉2条。CTA和超声多普勒两种方法在血管化骨瓣重建下颌骨术后血供评价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A及超声多普勒都能够准确显示吻合口血管的通畅性。
作者:邵益森;习伟宏;曾献军;曹钟义;王伟;钱永;张绚;严俊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孕早期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探讨瘦素与妊娠关系。方法选择孕早期反复自然流产患者46例为观察组,正常妊娠妇女40例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含量,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β-HCG。结果血清瘦素:反复流产患者(609.6±311.1)μg/L,正常妊娠妇女(996.3.2±398.6)μg/L;血清β-HCG:反复流产患者(3678.3±2314.2)μg/L,正常妊娠妇女(6645.2±2315.2)μg/L;组间比较P<0.01。结论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降低,低瘦素水平可能是反复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作者:钟金平;刘联斌;黄晶;余瑛;申昌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血管生成拟态现象(vasculogenic mimicry,VM)在子宫内膜间质肿瘤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及双染法分别检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39例、子宫内膜间质结节35例、正常子宫内膜40例中VM及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VM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与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间质结节之间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MP-2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间质结节三者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M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核分裂计数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VM和MMP-2蛋白的表达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 VM和MMP-2蛋白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揭由坤;付竹筠;叶璐;于晓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浓缩骨髓干细胞治疗动物骨不连的实验效果。方法制作兔骨不连模型32只,并根据干预方式不同随机均分为两组:干细胞组和内固定植骨术组。定期拍片测量骨折间隙宽度变化(8周、12周)、免疫组化观察。结果两组术后8周、12周X线测定、组织病理切片均形成骨性连接,新骨形成、骨改建及骨髓成熟度指标相当,且两组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移植自体浓缩的骨髓干细胞参与了骨不连的成骨,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与自体骨移植效果相当。
作者:刘亚云;杨保华;陈光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 homa,ML)是60岁以上老年人常见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而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环境因素等使得老年恶性肿瘤,特别是老年恶性淋巴瘤的比例不断增高。国外报道老年男性的恶性淋巴瘤发病率已经从过去的19/10万增长到99/10万,增长速度之快为各年龄阶层之[1],上海地区也有类似报道[2]。老年恶性淋巴瘤虽然少见,但一直被视为难治性肿瘤,其对化、放疗耐受性差,有效率低,合并症多,早期死亡率高[3]。肾衰为恶性肿瘤之严重并发症,且为恶性肿瘤直接死因之一。本文就所见病例并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作者:吴薇;罗辉;夏小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钾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的符合率达54.0%,所有高钾血症患者心电图均表现为直立高耸的T波,但不同程度的高钾血症患者的心电图的T波振幅的高低与患者血清K+浓度并不呈平行关系,血清K+浓度增高,心电图显示的P波振幅出现降低、P-R间期发生延长、QRS时限较正常心电图增宽、R波振幅减低、ST段压低、QT间期延长、心电图上可见室内束支或分支传导阻滞。结论高钾血症患者血清钾浓度越高,心电图改变程度越严重,心电图对临床诊断高钾血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贺晓仔;肖玉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桥本脑病(hashimoto encephalopathy,HE)由Brain等[1]在1966年首次报道,本病病程呈复发-缓解或进展性,应用激素后可有显著疗效,也称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相关的激素反应性脑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相似,容易被误诊。本文结合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2例桥本脑病并结合相关文献,就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谢尊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胸腔闭式引流与传统胸腔穿刺用于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124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和对照组(行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8.39%)明显高于对照组(85.48%)(P<0.05);实验组患者胸穿次数、积液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效果显著,且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治疗时间。
作者:曹祖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阿立哌唑血药浓度与临床应用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方法测定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阿立哌唑的血浆药物浓度,并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并对血药浓度与疗效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合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推测阿立哌唑佳血药浓度。结果阿立哌唑血药浓度与药物剂量、PANSS减分率及TESS分值呈正相关。低有效血药浓度为364μg/L,发生不良反应的血药浓度阈值为550μg/L。血药浓度在364-550μg/L的范围内疗效较好,副反应较轻。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佳血药浓度为364-550μg/L,血药浓度和临床疗效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占海燕;胡茂荣;余斌;喻志敏;姜淑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计算机X线摄影(CR)床旁摄片的质量。方法选择2012年3月-9月之间CR床旁摄影756张平片,组织放射科资深医师2名、全体技术人员9名对每幅图像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优级、良级及废片3种,结果进行统计。结果756张CR床旁摄影平片中,优级片496张,占65.6%,良级片258张,占34.1%,废片2张,占0.03%。结论 CR床旁摄片数据经图像后处理,影像质量优良,且图像可作数字化存储和远程传输。
作者:包江萍;张建模;余霞平;晏飞虎;易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出血的原因。方法随机选取近3年在我院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150例,观察并分析研究对象术后并发出血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直径>2 cm者并发出血的发生率较低(P<0.05);恶性病灶较良性病灶更易发生出血(P<0.01);穿刺深度较深者更容易并发出血(P<0.01);肺不张患者并发出血的可能性低(P<0.05)。结论病灶直径较小、恶性病灶、穿刺深度较深时可能增加经皮肺穿刺并发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柯昌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基因遗传因素(先天性因素)和环境因素(继发性因素)共同作用,互相促进,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1]。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重要的酶类,可降解细胞外基质,与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1.1基质蛋白酶结构、分类基质金属蛋白酶(MM Ps)是一类对ECM有特异降解作用的内切蛋白水解酶,生物活性依赖Zn2+,稳定性依赖Ca2+,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MMP-1,-3,-8,-9,-11,-14)、平滑肌细胞(MMP-1,-2,-3,-8,-9)、巨噬细胞(MMP-1,-3,-8,-9,-11,-12,-14)、淋巴细胞(MMP-1,-2,-3,-9)、肥大细胞(MMP-9)、成纤维细胞(MMP-1,-3,-9)和单核细胞(MMP-1,-2,-3,-8,-9,-11,-12)分泌,参与炎性反应、缺血缺氧损伤、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3]。
作者:毛洪涛(综述);黄亮(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总结陈旧性骨盆环损伤的手术经验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1年6月我院14例陈旧性骨盆环损伤经手术治疗,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骨折复位情况以及愈合时间等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个月,采用Tornetta和Matta标准,均获得优良复位。根据Majeed评分优11例,占78.6%,良3例,占21.4%。结论严格掌握陈旧性骨盆环损伤的手术适应证,积极处理新鲜的不稳定骨盆环损伤可预防骨盆环的继发移位。术前仔细评估、术中精细操作、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梁卫东;宋颖军;龚剑斌;汤敏予;吴新宝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