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50例急性牙龈出血患者病因分析及防治

魏胜根;汪鑫平;郑治国

关键词:牙龈出血, 牙周炎, 洁治术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牙龈出血临床特点及其治疗与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本科收治的急性牙龈出血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牙龈出血因牙龈炎,牙周炎出血占73.33%.拔牙、牙龈外伤、洁治术、义齿压迫出血占17.33%,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重症肝炎、高血压、血友病、迟发性维牛素K1缺乏病导敛牙龈出血占9.33%,牙龈出血止血效果100%,发现牙结石患者占83%.结论 牙龈出血病因复杂,牙龈炎、牙周炎是牙龈出血的重要原因,止血效果100%,应注意的是预防再次牙龈出血,对于牙周疾病患者应建议行洁治术,以达到根治目的 .全身性疾病患者在局部止血同时对因治疗,巩固治疗效果.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压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10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微创组(58例),B组及内科保守治疗组(51例).比较炳组治疗后的有效率、死亡率.结果 内科保守治疗组有效率62.7%,死亡率为37.3%;微创组有效率82.8%,死亡率为17.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提高有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熊宁;方心华;王强;魏璐;吴珊燕;曾树琴;陈小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颅内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和术后拔除分流管的研究

    目的 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和术后拔除分流管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4年来15例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11例行了囊肿一腹腔分流术,其中6例手术后施行了分流管拔除术.结果 1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3~12个月复查头部CT囊肿消失,症状消失或改善.6例施行了分流管拔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囊肿未见复发.结论 囊肿-腹腔分流术+分流管拔除术治疗蛛网膜囊肿是安全、有效、较为简单可行的方法.治愈率高,并且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江峰;祝新根;江自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肝活检对转氨酶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丙氨酸转氨酶(ALT)在正常值上限2倍以内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肝组织学变化.方法 142例CHB患者B超定位经皮肝穿刺,全部患者病程超过6个月,血清HBsAg均为(+),ALT小于100u/L,肝组织切片由两个病理医生盲法阅片.结果 所有患者肝组织学显示肝内均有炎症,肝细胞变形、坏死和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存在.炎症活动度G2~G4121例(85.21%).纤维化程度S2~S4为112例(78.87%).结论 ALT轻度升高的CHB绝大部分患者存在肝脏组织学变化,对其应该重视肝活检,明确肝脏的炎症、纤维化程度.指导患者进行抗病毒、抗纤维化治疗.

    作者:龙庆华;廖九女;涂德幸;孙秀光;付小一;涂利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新辅助化疗对大肠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 根据奥沙利铂+5-FU+CF新辅助化疗方案对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变化,判断大肠癌患者对该方案的敏感程度.方法 大肠癌患者40例,分为低分化(含未分化)、中分化、高分化3组,根据同-患者化疗前、后的肿瘤细胞凋亡率(AI)变化,评估三组不同分化程度大肠癌患者对化疗方案的敏感性.结论 化疗后的AI(29.4%)明显高于化疗前(13.5%),提示新辅助化疗对肿瘤细胞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同时证实了奥沙利铂+5-FU+CF这一化疗方案对低、中、高分化大肠癌的疗效是确切的,并且分化程度与对化疗的敏感性成反比.

    作者:袁春雷;牛佳木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单臂外固定器结合皮瓣治疗胫腓骨Ⅲ度开放性骨折(附34例报告)

    目的 总结单臂外固定器结合皮瓣对胫腓骨Ⅲ度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朋单臂外周定器结合腓肠肌肌皮瓣、小腿前外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胫腓骨Ⅲ度开放性骨折34例.结果 34例患者术后随访1~2年,均达骨性愈合,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30例切口Ⅰ期愈合,4例切口远端皮缘坏死.经换药Ⅱ期愈合,供区植皮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结论 单臂外固定器结合皮瓣治疗胫腓骨Ⅲ度开放性骨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肖峰;肖宏;郭筱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25例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0月我院住院的225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年龄<50岁和≥50岁分组,比较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胆碱脂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差异;以单纯戊型肝炎和重叠乙型戊型肝炎分组,分析比较两组间重型肝炎和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结果 (1)比较两组TBil、CHE、GGT、PT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ALP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在单纯戊型肝炎组和戊、乙型重叠感染肝炎组之间,莺型肝炎和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50岁以上戊型肝炎患者肝脏受损比较重;戊、乙型病毒重叠感染比单纯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更易进展至重型肝炎,且容易发生低蛋白血症.

    作者:陈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针孔眼罩对假性近视视力变化的初步观察

    目的 观察针孔眼罩对假性近视的视力改善效果.方法 采用由日本世界健康视力协会所提供的名为利目良(眼筋力)的针孔跟罩进行家庭作业,嘱患者每天看电视和读写时坚持戴罩,每次20~30min,每天2~3次,1~2个月后复查视力.诊断为假性近视者共计210例(373眼),其视力为4.8~4.9(国际视力表为0.6~0.8),近视力正常:屈光度为-0.5DS~0.75DS之间;年龄5~12岁.结果 1个月后的视力有效率共计141眼占37.8%,其中49眼续戴罩2个月后的有效率为51.0%(25眼),未出现剐作用.结论 针孔眼罩对防治假性近视有一定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颜玉娥;龚美蓉;周朝辉;李定章;钟修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壳聚糖对损伤大鼠胃壁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壳聚糖对损伤大鼠急性胃壁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幽门结扎法建立大鼠损伤模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1)实验组胃内游离酸和总酸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的iNOS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电镜下实验组壁细胞旱静息状态,对照组壁细胞呈分泌状态.结论 壳聚糖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幽门结扎所致的胃壁细胞损伤,对胃黏膜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晚霞;谢大泽;周南进;杨慧;俞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多发性硬化误诊为脑梗塞1例

    多发性硬化临床多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常表现为复发缓解.临床上急性起病,表现为偏侧肢体活动障碍的并不多见.本人遇到1例被误诊为脑梗塞的多发性硬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建忠;易飞;揭文妙;黄声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微创全肘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微创全肘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全肘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6~36个月,微创组与常规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d分别的疼痛评分、术后1个月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恰当选择假体及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微创全肘关节置换术能通过减少软组织和骨质的损伤,达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加快术后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的目的 .

    作者:徐永丰;许永武;夏剑;万爱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1035例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病理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组织活检对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细胞学检查报告为ASC的1035例患者活检的临床资料.结果 1035例患者中,有598例为慢性宫颈炎(56.23%);CIN 437例(42.22%),其中CIN1级296例(28.60%),CIN2级76例(7.34%),CIN3级65例(6.28%),鳞癌16例(1.55%).结论 在细胞学检查为ASC的患者中,其组织病理结果从慢性宫颈炎到宫颈癌均有分布,临床处理应引起重视.

    作者:邹鹏;李琴艳;刘蔚;付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DR的组织均衡技术在颈段食道异物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颈段食道异物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中,采用组织均衡技术的DR图像与常规DR图像的差别,比较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2007年1月~12月,采用颈椎侧位片摄影的方法,进行食道异物的X线检查.使用DR摄影96例,其中男63例,女33例,年龄9~75岁.临床提示高密度异物79例,低密度异物15例,疑有异物2例.在食道入处、颈部食道中段、颈胸角三个部位进行采用组织均衡技术的DR图像与标准DR图像的比较.结果 运用组织均衡技术的图像,颈前软组织均可清晰显示,层次分明;对食道入口处、颈部食道中段、颈胸角三个部位的异物显示率分别提高7%、1.4%、8%.结论 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中.运用组织均衡技术能明显显示颈前软组织的层次,大大提高食道异物在X线检查中的诊断率.

    作者:罗来树;芦春花;熊国金;晏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血管内超声在冠脉介入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血管内超声对冠脉介入治疗指导作用及应用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科住院冠脉造影提示主干开口病变、临界病变、分叉病变、心肌桥、支架术后瘤样扩张患者分别行冠脉内超声检查.结果 血管内超卢能提供狭窄程度、斑块性质、支架贴壁、心肌桥诊断信息,无并发症.结论 血管内超声检查对冠脉介入提供指导作用,操作简单、安全.

    作者:吴延庆;徐劲松;姜醒华;程晓曙;吴清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羊水过少产时连续监护8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产妇产时连续胎心监护与分娩方式的选择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经产前超声提示羊水过少149例产妇.将其中87例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的单纯羊水过少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入待产室后常规采用监测法进行连续胎心监护.结果 87例超声提示羊水过少产妇中胎心监护发现重度变异减速及频发晚期减速不祥图形29例(33.3%),其中发生在潜伏期5例(17.3%),活跃期19例(64.4%),第二产程5例(17.3%).29例中26例行了急诊剖宫产,2例产钳下分娩,1例胎头吸引术下分娩.连续监护正常产妇有5例非胎儿窘迫原因行了剖宫产,87例中有43例经阴道正常分娩,所有新生儿无重度窒息,轻度窒息7例,全部在10min内复苏成功,无围产儿死亡.结论 对产前超声提示羊水过少的孕妇在连续胎心监护下合理处理产程可选择经阴道分娩,对新生儿预后无影响.

    作者:何彩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江西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自古以来,中药为人类的医疗和保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是世界上应用中药历史悠久的国家,87%的中药来源于药用植物[1].当前,一方面药用植物发展迅速,尤其是人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另一方面,由于盲目使用、过量使用和不合理使用,导致大量药用植物资源数量减少,甚至某些物种濒临灭绝.

    作者:黄依南;李晓青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比林斯自然避孕法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比林斯自然避孕法用于避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5年8月~2007年10月要求避孕的健康育龄妇女100例分成两组,其中A组(研究组)50例采用比林斯自然避孕法避孕,B组(对照组)50例采用避孕套避孕.统计两组12个月内的续用率、停用率、意外妊娠率,并通过检测血E2、LH、P,比较其与峰日的相关性.结果 12个月内的净累积续用率研究组92%,对照组86%;停用率研究组8%,对照组14%;意外妊娠率研究组2%,对照组4%.结论 比林斯自然避孕法不仅方法简单,易接受,无副作用,而且在计划生育知情选择中连续使用率高,值得在计划生育系统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广应用.

    作者:何小红;陈进;梁淑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并发症,可使SAH后前两周的死亡率增加1.5~2倍,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是导致患者病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脑血管痉挛治疗目前比较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对其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的深入研究,基因治疗被认为是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方法,本文就其基因治疗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伍伟俊;钱锁开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中孕双胎子宫破裂1例报道

    1病例报告患者,女,31岁,因停经4月余,下腹痛1h于2007年2月15日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初潮13岁,月经周期32~34d,经期4~5d,量中,无痛经,末次月经为2006年10月16日.既往孕2产0,1998年曾人工流产1次.2003年因左输卵管妊娠予行腹式左侧输卵管切除术,术后至今未孕.患者因双输卵管梗阻于2006年11月在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

    作者:李游;伍琼芳;田莉峰;苏琼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胃癌肿瘤相关性贫血与胃癌病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与胃癌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分析胃癌患者肿瘤相关件贫血与胃癌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病理组织学分型与贫血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大体类型、病理分期与贫血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胃癌贫血程度构成比明显高于Ⅰ、Ⅱ期胃癌(P<0.05);不同分化程度胃癌中贫血程度构成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贫血与胃癌大体类型、病理分期问存在相关性,可以根据贫血的发生及贫血的程度大致估计胃癌的病理分期.因此贫血是胃癌的一个预后因素.

    作者:陈飞云;邓钺涛;钟飞庄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在成人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比较

    目的 探讨3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臂从神经阻滞在成人上肢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和运动阻滞程度.方法 上肢手术患者12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Ⅰ、Ⅱ、Ⅲ3组,每组40例.穿刺成功后,Ⅰ、Ⅱ、Ⅲ组分别注人0.25%岁哌卡因+1%利多卡因、0.4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0.7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每组均注入30 ml.结果 三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相似:Ⅰ组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明显短于Ⅱ、Ⅲ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0.2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适用于上肢手术,镇痛效果满意,不仅可以满足手术麻醉,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麻醉安全系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爱平;陈金保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