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KI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姚志强;崔明;王翔;张海威

关键词:RKIP,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Raf激酶抑制蛋白(raf kinase inhibitor protein,RKIP)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S-P法)检测54例乳腺癌组织、22例癌旁乳腺组织、14例乳腺增生症组织中RKIP的表达,并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KIP主要表达于乳腺癌细胞的胞浆和胞浆膜部分.乳腺癌组织与癌旁乳腺组织、乳腺增生症组织中RKIP高表达的阳性率为51.9%,81.8%,100%,乳腺癌组织与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RKIP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RKIP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药膳饮食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道SIgA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严重烫伤大鼠伤后肠道SIgA含量的变化,研究药膳饮食对严重烫伤大鼠肠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成烧伤药膳喂养组(药膳组)、烧伤肉汤喂养组(肉汤组)、烧伤常规喂养组(常规组)和正常对照组(对照组).药膳组、肉汤组、常规组于伤后第3、7、14d各取10只,无菌条件下取材送检,观察肠道sIgA含量的变化.结果 药膳组、肉汤组、常规组伤后第3、7、14d sIgA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相(P<0.05);药膳组各时相点均明显高于肉汤组、常规组(P<0.05或P<0.01).结论 药膳饮食可以促进大鼠肠道黏膜sIgA的分泌,能明显维持肠黏膜细胞分泌SIgA的功能,从而增强烧伤后肠道免疫功能.

    作者:朱童;詹剑华;罗锦花;游浩元;严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烧伤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烧伤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 对1978年12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37例烧伤并重度吸人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烧伤合并中重度吸人性损伤的死亡率较高(43.2%).结论 预防性气管切开可提高教治成功率,中重度吸人性损伤仍是临床救治难点.

    作者:罗文亮;吴自忠;马玲妹;张学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妇幼保健院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妇幼保健院的服务对象是妇女和儿童,是医疗风险高发机构.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在接受疾病诊治的同时,维权意识和对护理服务的要求都随之增强,因而护患纠纷逐渐增多,护患关系面临严峻挑战.

    作者:过琮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评估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术前超声诊断结果,并与手术及病理诊断作对照分析.结果 超声可较清晰显示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梗阻部位及病变特性,其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19/19),但定性诊断正确率为63%(12/19).结论 超声为一种价格低廉且无创伤检查,对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诊断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王永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复习2例肝原发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病理切片及临床资料.结果 镜检:肿瘤细胞呈上皮样排列,细胞质丰富,透亮或嗜酸性颗粒状,细胞核空泡状,有明显的核仁,间质富于毛细血管、血窦以及厚壁血管.细胞异型性小,个别病例局部可见轻~中度异型性,分裂象0~3个/10HPF.免疫组化结果:肿瘤弥漫表达HMB45(2、2),弥漫或片状表达Melan-A(2/2)、SMA(2、2)以及S-100(1/2).CgA、Syn、CK、CD117、CD10及CD34均阴性.2例患者行局部肿瘤切除,术后随访32及36个月均无复发和肿瘤转移.结论 肝PEComa少见,为低度恶性潜能肿瘤,与其它部位的同类肿瘤相似,外科手术切除足首选的处理方法.

    作者:陈金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该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凡发生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应尽快行手术治疗.

    作者:谢素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Ⅲ度碱烧伤创面切削痂与植皮时机的选择

    目的 探讨Ⅲ度碱烧伤手术切削痂范围与植皮时机.方法 对Ⅲ度碱烧伤患者40处创面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40处Ⅲ创面其中15处传统切削痂植皮,术后20~25d愈合,另25处Ⅲ创面行早期切削痂后辐照猪皮覆盖,延迟48h植皮,术后10~15d愈合,平均愈合时间提前7~9d,(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Ⅲ度碱烧伤创面应采取切削痂延迟植皮方法,虽然为两次手术,但每次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植皮成活率高,创面恢复效果好.

    作者:余群洪;王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15例分析

    目的 提高对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认识.方法 对2004年2月~200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5例AI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等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胸闷;典型的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双侧肺野毛玻璃样,网格样间质性改变.结论 对于有主要的临床表现及典型的胸部影像学改变,应常规行血清抗艾滋病病毒抗体(HIV)检查,以便尽早明确诊断.

    作者:余晶晶;张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脑钠肽测定对急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快速检测脑钠肽(BNP)水平对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2004年6月~2006年5月住院有气促和呼吸困难患者98例,心源性呼吸困难62例,肺源性呼吸困难36例.均给予干式快速免疫荧光法定量分析检测BNP.结果 心源性呼吸困难组BNP浓度(798±364)pg/ml,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56±23)pg/ml(P<0.01).结论 快速检测BNP水平对鉴别呼吸困难是心源性和肺源性具有重要意义,且可判断心衰患者的病情变化.

    作者:汤旭惠;陈宁南;陈运和;陈文龙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与缺血性脑损伤

    脑缺血是当今社会一重要的致残性和致死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但目前对于缺血后脑损害的具体机制尚不尽明确.

    作者:占钻;黄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江西省儿童非致死性伤害严重程度分析

    目的 了解江西省儿童非致死性伤害发生状况及严莺程度,为政府部门评估儿童伤害的疾病负担和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3阶段、分层、整群与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溉率抽样方法.结果 0~17岁儿童非致死性伤害发生率为5.66%;不同严重程度的儿童非致死性伤害发生牢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伤害残疾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结论 伤害正威胁着儿童的健康和安全,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吉路;朱丽萍;李艾;金锦扬;李秋娟;赵军;张伟;余平;颜玮;陈轶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腹腔镜困难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困难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以及操作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09年6月困难胆囊切除术81例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例有2例中转开腹,无术后胆漏、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熟练掌握腹腔镜的操作要点,合理选择术式,困难胆囊LC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匡萃文;郭胜华;刘荣华;郭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开颅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凭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及区域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3种麻醉方式对开颅手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60例行额顶部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20例)、静吸复合全麻组(B组20例)和区域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组(C组20例);记录术后2h、4h、术后第1d晨、24h、48h、72h静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结果 术后各时点的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C组低,A组次之,B组高.结论 在额顶部颅脑手术中应用区域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可以减轻手术后疼痛.

    作者:黄艺文;蓝雨雁;黎海平;王亚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低场MRI在隐匿性骨折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低场MRI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2007~2009年骨关节外伤后行MRI检查24例病例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4例T2WI均表现为大小不等的斑片状,地图样低信号,边界模糊不清;病变以在STIR序列上表现为明显.结论 MRI检查隐匿性骨折在T2WI及STIR序列上有特征性改变,可早期就能发现骨折,可减少骨折并发症发生,因此MRI成为隐匿性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刘伟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可摘局部义齿导致基牙龋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活动义齿与基牙继发龋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80例戴义齿患者的时间长短、义齿夜问是否摘除,以及基牙龋病部位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戴义齿时间越长,发生龋齿越多.夜间不摘下义齿比摘下者龋齿的发生率高得多,前牙患龋率比后牙低.结论 活动义齿修复后,影响唾液的自然流动,唾液停滞在义齿表面,形成了获得性义齿薄膜,导致菌斑形成,继而基牙龋变.

    作者:黄启超;吴淑芬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磁共振三维增强血管成像扫描技术分析

    血管病变已成为致死致残的首位原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质量.以前血管病变的诊断一直依赖于昂贵而有创的X线血管造影和DSA;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CT、MRI和多普勒超声技术日臻成熟,血管病变的诊断已进入无创伤检查阶段,尤其是磁共振三维增强血管成像(3D-CE-MRA)具有无创、准确特点,因此成为临床首选的血管病变检查方法.

    作者:肖香佐;陈桂美;万林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外伤性肠道破裂的CT诊断分析

    目的 评价螺旋CT诊断外伤性肠道破裂的价值.方法 分析15例经手术证实外伤性肠道破裂患者的CT诊断资料.结果 15例病例中,十二指肠破裂4例,其中2例合并实质脏器破裂;空肠破裂2例,其中1例伴脑挫裂伤及脾脏破裂;4例回肠破裂,其中1例伴1支肠动脉破裂,1例为多发性破裂伴脾脏破裂;4例结肠破裂,其中1例肠系膜动脉断裂,1例大网膜撕裂;1例伴骨盆骨折;1例直肠破裂.结论 CT表现:气腹、腹腔积液、肠壁增厚、肠管变形增粗、肠袢结构模糊、肠系膜增厚纠集、网膜囊积液混浊.多层螺旋CT扫描对外伤性肠破裂能作出早期确诊.

    作者:汪和平;朱月华;李玉华;漆伟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MODS危重儿合并高渗血症26例分析

    目的 探讨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与高渗血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我院PICU收治的127例MODS患儿的血浆渗透压变化,统计分析高渗血症与器官功能障碍数、分布情况和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本组资料127例MODS患儿中合并高渗血症的患儿26例,发生率20.5%.其中高血钠高渗血症占19例,其次,高尿素氮高渗血症3例,高血糖高渗血症2例,高血钠合并高尿素氮高渗血症1例,高血钠合并高血糖高渗血症1例;6例治愈好转,7例放弃,13例死亡,病死率高达50%以上,非高渗组101例,死亡29例,病死率2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合并高渗血症组的MODS患儿的病死率高于非高渗组.而且高渗组以胃肠和脑功能障碍的病死率高(71.4%、54.2%),非高渗组以心肺功能障碍的病死率为高(41.3%、39.4%).高渗组、非高渗组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频率以2~3个器官功能障碍占多数(61.5%、82.2%),且随着器官功能障碍数目增加,发生率逐渐减少,而病死率却随之升高.结论 高渗血症是MODS的危险因素之一;控制高渗血症有助防治MODS.

    作者:徐南平;李翠昌;徐月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针刀改善膝骨关节炎症状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针刀疗法对膝骨关节炎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共观察80例,随机分为针刀组、电针组两组,观察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和疼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症状积分比较,针刀组与电针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疼痛评分比较,针刀组与电针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刀疗法改善膝骨关节炎的症状优于电针.

    作者:胡水荣;尹利华;李万瑶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结石性脓肾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结石性脓肾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4例结石性脓肾患者(其中6例为孤立肾并肾功能衰竭患者),18例先一期行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二期经皮肾取石;6例行一期或分期经皮肾钬激光碎石.结果 24例均成功行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解除梗阻,肾功能均不同程度恢复,无感染性休克、邻近器官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无1例行患肾切除.结论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安全、有效,可及时解除梗阻,通畅引流,有效控制感染,大程度恢复肾功能.此术可作为结石性脓肾首选方法,但应选择一期或二期手术.

    作者:朱心燊;孟栋良;何洁卿;王金根;黎源;黄海鹏;曾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