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热性惊厥108例临床分析

冯晓燕;尹丽娜

关键词:惊厥, 发热, 儿童
摘要:小儿热性惊厥(Fs)是儿科常见急症,严重者会造成缺氧性脑损伤,甚至转为继发性癫( ).本文总结了1998年1月-2004年3月我院儿科Fs病例108例.报告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B超、宫腔镜联合诊断及射频治疗子宫疾患216例分析

    我院2000年10月-2004年5月,在B超及宫腔镜引导下采用自凝刀微创技术射频治疗子宫疾患216例,疗效确切,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红;王进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粉碎性髌骨折几种内固定疗效比较

    髌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1.05%.髌骨粉碎性骨折手术方法相对较多,其中尽可能保留髌骨的手术疗效也各有不同,可能存有膝关节活动受限、骨折不连接或再骨折、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现将我院1992-2002年采用不同内固定治疗98例粉碎性髌骨折的疗效结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贾清堂;张民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全血细胞减少348例临床分析

    全血细胞减少(pancytopenia,PCP)是以外周血至少连续2次血红蛋白(Hb)<100g/L,白细胞(WBC)<4.0×109/L,血小板(PLT)<100×109/L为特征的一种常见临床综合征,可由造血系统疾病和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临床医生对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PCP较为熟悉,但对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PCP却缺乏一定的认识.本文收集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2月的348例PC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骨髓细胞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分析、总结,以指导诊断,减少误诊.

    作者:张春梅;滕清良;孙兆刚;李秀兰;黎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

    炎症被认为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形成的一个重要机制,并引导我们开始应用炎症细胞和其蛋白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因子.曾有许多炎症因子被提出,如炎症因子IL-6、IL-1RA、TN F-α、粘附分子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粘附分子-1等,他们虽然都具有研究价值,但由于昂贵的费用、较低的实用性,其临床应用均受到限制,然而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普遍的炎症标记物,被认为是缺血性心脏病中可靠的、重要的危险因子标记物,本研究旨在探讨单支冠状动脉病变行支架置入术术前血清CRP水平对术后6个月内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作者:马燚;闫华;姜玉凤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糖代谢异常时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联合测定的临床价值

    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动脉硬化不是一种简单的脂质沉积病,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和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 s-CRP)是肝脏分泌的白细胞介素(IL-6)调控下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是急性炎症反应的指标之一.2004年1-12月我们测定了糖代谢异常患者的hs-CRP和血脂,旨在探讨这二项指标用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作者:周静姝;冯刚;宿丽娟;迟婉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开颅术后脑膨出5例

    开颅术后切口裂开,脑脊液外溢,脑组织膨出、裸露,是极其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我们在工作中遇到5例,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成功治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元柱;李文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小儿热性惊厥108例临床分析

    小儿热性惊厥(Fs)是儿科常见急症,严重者会造成缺氧性脑损伤,甚至转为继发性癫( ).本文总结了1998年1月-2004年3月我院儿科Fs病例108例.报告如下.

    作者:冯晓燕;尹丽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CT与X线观测慢性下腰痛患者腰椎曲度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腰椎CT定位像、X线片测量下腰痛患者腰椎曲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60例慢性下腰痛(CLBP)患者的立位X线侧位片、CT定位像测量腰椎曲度、腰椎前凸度( Cobb角)、骶骨倾斜角及腰骶角的变化,对所测量的不同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立位X线侧位片与CT定位像测得CLBP患者的腰椎曲度减小,骶骨倾斜度减小,腰椎Cobb角减小 ;CT定位像的各测量值小于相应的X线片测量值;小于40岁各年龄组,随年龄增大相应角度呈减小趋势.同年龄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曲度、骶骨倾斜角和Cobb角比单纯性LBP明显减小,而腰骶角加大.结论立位X线侧位片与CT定位像的测定结果说明了腰椎在维持自身稳定时骨性结构的内在力学关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存在更大的不稳定,支持了腰椎在退变过程中腰椎间盘是原发的、小关节退化是继发的观点.CT定位像可做为测量腰椎曲度方法之一,但各部位角度小于功能位姿势.

    作者:栾兴胜;刘宝良;李宝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8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病原菌,常引起医院内感染,近年来,由这种细菌引起的感染逐渐增多,因此其分布情况及药敏实验结果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2002年11月-2004年 11月我院分离的8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凤琴;杨凤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分析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高龄肺癌患者及其手术日益增多,但对于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怎样合理诊治和预防,使其安全度过危险期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我院1990 年1月-2005年2月,7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围手术期发生心血管并发症52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贵祥;龚海峰;张海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血液净化疗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300例临床分析

    高血脂、高血粘度、高血压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已为人所共知,而动脉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即出现脑出血、脑血栓、冠心病等严重疾病发生,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控制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粘度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我院通过临床实践,在治疗这些心脑血管疾病中,辅以血液净化疗法,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现就临床观察的300例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汪杰;张建明;刘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21例诊治分析

    腹部闭合性损伤中位于腹膜后的十二指肠损伤虽然只占2.5%~5%[1],但因病情复杂,症状不典型,常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的损伤,易出现漏诊、误诊.手术处理困难,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属外科急腹症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我院1993年9月-2003年3月,收治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2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代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高血压脑病67例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测定结果分析

    1996年7月-2004年5月我们对67例高血压脑病患者进行了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检查, 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宏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老年女性心肌梗死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女性心肌梗死(MI)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国外一些文献报道其原因与女性患者发病年龄大、多伴有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左心室功能容易受损等有关.本文旨在对老年女性MI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进行探讨分析,加深对女性MI特点的认识,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病死率.

    作者:宗立庚;胡俊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160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围生儿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相关因素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寻找正确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方法对重度妊高征16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重度妊高征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病死率明显高于同期无妊高征患者(P<0.01).结论围生期的保健检查可降低重度妊高征的发生率;重度妊高征经治疗后适时以剖宫产结束分娩为宜.

    作者:梁心玲;朱坤仪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异氟醚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冠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 ABG),由于不需要体外循环,减轻了对患者的生理干扰,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近年来此项技术的开展逐年增加.此类手术在心脏跳动下进行血管吻合,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大,吻合血管期间会造成心脏缺血,故对麻醉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通过检测血浆肌钙蛋白Ⅰ(cTn Ⅰ)及白介素6(IL-6)等反映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指标的变化,探讨异氟醚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麻醉中对心肌损伤的保护效应.

    作者:张明香;刘尚国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拉米夫定联合左旋咪唑搽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治疗的关健,拉米夫定以其高效、方便、无明显毒副反应而成为比较理想的抗病毒药物.但长期用药易致乙型肝炎病毒DNA 多聚酶(YMDD)位点出现变异而影响疗效.为提高抗病毒疗效,我们应用左旋咪唑搽剂联合拉米夫定治疗CHB,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明志;侯瑞芳;牛卫理;李长良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疑诊肺栓塞死亡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例临床分析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3年疑诊肺栓塞死亡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2例;年龄67~76岁, 平均71岁;均为2型糖尿病,病史9~1 8年,体重指数24.9~27.1kg/m2;并发高血压病9例、冠心病7例、颅神经病变2例、周围神经病变9例、下肢静脉曲张3例,12例患者均无呼吸疾病史;分别就诊于心内科、急诊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消化科、老年科;发病前:3例患者卧床>3d,余无卧床史,8例患者4h内曾大便,2例患者血压控制差,4例患者血糖>10mmol/L.发病到死亡时间6~62h.

    作者:葛庆峰;吕永恒;金秀平;陈冬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胃癌组织中EBV感染与MMP-9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

    EB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研究认为它与某些肿瘤发生有关[1],在胃癌中EBV感染可见于普通组织类型.侵袭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恶性表型,它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改变过程,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等多种蛋白水解酶介导的细胞外基质基底膜的降解,是肿瘤侵袭转移的一个关键步骤.许多研究提示,肿瘤侵袭转移的能力与其产生或诱导产生MMPs的能力密切相关[2],MMPs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已成为当前癌转移研究的热点.

    作者:章广玲;刘志勇;张雪怡;周天戟;李宏杰;朱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前列腺素E1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文献报道前列腺素E1可改变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高凝状态,减少血栓形成,提高脑组织血供[1],本研究观察分析前列腺素E1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彬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