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史锁芳教授运用乌梅丸治疗内科杂病经验举隅

戴益凤;王刚;周奎龙

关键词:乌梅丸, 厥阴病, 内科杂病, 临证经验
摘要:乌梅丸为《伤寒论》厥阴病篇的一张方剂,由于此方寒热并用,配伍庞杂,在临床上并未充分发挥其价值。史锁芳教授运用该方强调:要充分把握厥阴病之提纲症,紧扣“阴尽阳生、寒热错杂”之病机;乌梅作为乌梅丸的君药,用量宜大;必须处理好寒热药比例的关系,以调和阴阳为任。
环球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胸闷、胸痛的内涵、分类和辨证

    胸闷、胸痛是临床常见症状。胸闷一词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并未明确出现,胸痛的概念从古至今也是比较模糊的。本文通过对古代中医文献的研究,总结阐释胸闷、胸痛的中医学内涵,并结合现代医学的测量方法使胸闷、胸痛的临床诊断更加客观化,同时归纳了胸闷、胸痛的中医学辨证方法。

    作者:胡嘉同;李玉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舌下络脉诊法及其在血瘀辨证中的应用研究

    舌下络脉诊法是中医诊断的方法之一,自先秦以来就有所记载和应用。通过观察舌下络脉的形态和色泽,可用于了解气血的运行,亦可用于相关疾病的诊断。正常人舌下络脉常隐现于舌下,不增粗,无曲张,多为淡紫色。对于异常舌下络脉的判别,现有等级分度法和评分法两种类型。近年来,逐渐证实舌下络脉对于血瘀证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能较好的反映人体气血运行的情况,在心脑血管疾病、肺系疾病、癌症等方面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作者:吴朦;胡镜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自拟补肾生血方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血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生血方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血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术前3天~术后15天给予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组给予自拟补肾生血方,观察两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术前髋关节VAS评分比较,经方差琥珀酸亚铁片分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周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术后4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两组间术后1周VAS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术后1周、4周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术后1周较术前无明显改善,术后4周Harris 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 P <0.05)。两组间术后1周 Harris 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05)。两组术后1天、3天Hct、Hb、PLt均较术前1天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较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两组术后3天、8天Hct、Hb、PLt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补肾生血方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血性贫血的相关症候有明显改善作用,同时能缓解术后疼痛,改善近期的髋关节功能。

    作者:陈连锁;何加海;王玉芹;刘建军;赵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基本脉象及其影响因素

    痰浊、瘀血作为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继发性病理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影响了脉管的通利、气血的盈亏,进而导致脉象在“位、数、形、势”等属性方面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脉象既往研究和专家共识的解析,总结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基本脉象为弦脉、滑脉、涩脉,兼脉则以弦滑脉、弦涩脉为多,可因疾病的病期、痰瘀的多寡、合并疾病不同而变化,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诊断、治疗、判断预后中具有重要的辨识意义。

    作者:江丽杰;胡镜清;李瑞杰;李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制作及评价

    目的:复制并评价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动物模型。方法运用碘乙酰胺复合小平台劳倦因素造模法,制作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动物模型,并观察动物一般状态、体重、饮食情况及胃病理改变,运用糖水偏好试验,球囊试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进行评价。结果碘乙酰胺及复合小平台大鼠,均出现饮食减少,糖水偏好降低,胃敏感性增高。但碘乙酰胺复合小平台组大鼠体重下降明显,并伴有倦怠等精神症状。结论模型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标准,但碘乙酰胺复合小平台组脾虚证表征更加明显。

    作者:刘晶;李峰;唐旭东;马捷;葛东宇;李根茂;刘燕;刘艳阳;韩晨霞;吴卓耘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史锁芳教授运用乌梅丸治疗内科杂病经验举隅

    乌梅丸为《伤寒论》厥阴病篇的一张方剂,由于此方寒热并用,配伍庞杂,在临床上并未充分发挥其价值。史锁芳教授运用该方强调:要充分把握厥阴病之提纲症,紧扣“阴尽阳生、寒热错杂”之病机;乌梅作为乌梅丸的君药,用量宜大;必须处理好寒热药比例的关系,以调和阴阳为任。

    作者:戴益凤;王刚;周奎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赵志付教授治疗心脏神经症心肝阴虚证的临证诊疗特色探析

    心脏神经症临床发病特点以心血管症状和神经功能紊乱为主,属于循环系统心身疾病,运用赵志付教授首创的刚柔辨证理论指导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尤其在治疗心肝阴虚证具有一套诊疗特色,该类患者病程多在一年以上,多因外界社会环境影响以及内在郁怒所伤,导致肝之疏泄太过,肝旺火灼阴伤,上扰心神,发为该病。究其诱因,多是由于不良的应激源所致,故而追溯心理应激源,了解个体禀赋差异,并针对其不良的心理应激源及性格特点进行干预尤为重要。治疗原则主从心肝论治,遵循柔肝养心之法,重视安神。用药特色以药对为先,注重性味归经,多选用酸甘化阴、咸寒滋阴、甘寒养阴之品,少佐顾护中焦之药,共奏柔肝养心安神之功。

    作者:原晨;柳红良;李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脉理精微,贵在实践;脉证互参,审因论治

    脉诊是中医学里具特色的诊察方法,是探求病因病机、指导辨证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在中医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脉象的形成具有客观物质基础。要学好脉诊,应重视传承经典,多参师,在实践中体认。临床上应重视四诊合参,以全面把握病情,审因论治,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孙慧怡;赵进喜;杨桢;贾海忠;王艺霖;贾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槲皮素通过自噬途径减轻高糖致体外培养RSC96细胞的损伤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的大鼠雪旺细胞系细胞( rat Schwann cell line,RSC96)自噬、增殖活性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高浓度葡萄糖(125 mmol/L)及槲皮素(25μmol/L)离体培养RSC96细胞,作用72小时后,噻唑基四唑( 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原位末端标记法[ terminal de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评价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9活化的P35亚基、caspase-3活化的P20亚基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蛋白表达。结果高糖抑制离体培养的RSC96细胞的增殖活性,吸光度(optical density,OD)值降低,凋亡率增加,P35亚基、P20亚基蛋白表达上调(P<0.05,P<0.01);槲皮素能够增加高糖培养RSC96细胞的增殖活性,下调P35、P20蛋白表达及凋亡率( P<0.05,P<0.01)。然而当自噬被抑制后,槲皮素上述保护作用则被削弱,细胞死亡增多(P<0.01)。结论槲皮素通过增加自噬以促进RSC96细胞的增殖、减少凋亡,从而减轻高浓葡萄糖的损伤。

    作者:屈岭;梁晓春;顾蓓;张宏;石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鲁卫星衷中参西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

    鲁卫星教授认为心系疾病多以血瘀为标,又以脾胃与心系疾患、五行生克中心与脾的母子关系为理论依据,认为脾胃为治疗之重,故在临证治疗中注重顾护脾胃功能、兼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各类心血管疾病。以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三种常见慢性疾病为例,总结鲁教授临床从“肝肾”、从“气血”、从“脾胃”入手,治疗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的临证经验。鲁卫星教授临床善中医辨证论治、结合现代医学手段治疗各类心血管疾病,体现了中西汇通的临床特点。

    作者:张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栗德林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栗德林教授认为其病机为“五脏柔弱、内热熏蒸、伤津耗气、血稠液浓、瘀血阻络”,主张气阴两虚血瘀乃此病基本证候,兼挟痰湿浊邪内壅,确立“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治疗大法,辅以燥湿祛痰化浊,标本兼治,使血行通畅,气血调和,可达到减轻临床症状、延缓周围神经病变进一步加重之功效。

    作者:钟柳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南北方2009年新型甲型 H1N1流感中医证素分布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南北方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及证候研究现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发表的研究时间在流感大流行期间(2009年5月至2010年8月),西医诊断依据《甲型H1N1流感治疗方案》(1~4版),具有明确的证候分型文献共30篇,总结、分析各文献的文献类型、证候诊断标准、研究场所、研究对象、证候分型、临床症状等方面的内容,并对规范化后的证候分型进行证素拆分。结果总结流感大流行期间症状25个,提取病位证素7个,病性证素9个。病位证素主要在肺、卫分,其次是表、气分,其中北方肺、卫分的比例更大些,南方也是肺卫常见,但表、气分的比例相对大些。病性证素以热、疫毒、(外)风为主,(外)寒、湿亦可见,痰、气虚、阴虚则较为少见,其中北方以风热疫毒为主,南方在感受风热疫毒的同时,(外)寒、湿温的比例相对较高。结论从文献报道来看,2009年新型H1N1流感以风热疫毒侵袭肺卫为主;北方以风热疫毒为主,卫表较轻,肺热较重;南方在感受风热疫毒的同时,兼见(外)寒、湿之邪。

    作者:郭亚丽;王玉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芍甘附子汤加味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血管新生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芍甘附子汤加味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抗血管新生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雷公藤多甙片组)和小、中、大剂量治疗组(芍甘附子汤加味组),除正常组均制备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28天。测定各组大鼠足趾肿胀体积,进行关节炎指数( Arthritis index, AI)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HIF-1α、Ang-1和Ang-2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大剂量治疗组足趾肿胀体积有所降低(P<0.05),对照组和中、大剂量治疗组AI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IF-1α和Ang-1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Ang-2表达有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大、中剂量治疗组 HIF-1α和 Ang-1表达均出现显著降低( P<0.01),Ang-2表达呈降低趋势。结论芍甘附子汤加味可能通过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HIF-1α、Ang-1和Ang-2的表达,抑制滑膜血管新生,从而起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

    作者:柳洋;朱跃兰;侯秀娟;刘小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金哲教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临证经验撷精

    国家级名老中医金哲教授积40余年临床经验,总结出诊治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有效辨治思路与方法。金哲教授认为此病以肾虚肝郁证多见;治疗时以滋补肝肾为大法,用药重在平和,兼顾调理气血,把握时机,注重“养”与“促”的关系。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佟庆;黄海涛;李云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特征及中医药治疗思路评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因其病理生理改变复杂,给临床治疗与研究带来极大困扰。中医学将其纳入“闭经”、“月经失调”等范畴,并围绕PCOS的病因病机、证候分型及治疗思路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其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做简要概述,为开展系统规范的PCOS中医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作者:辛喜艳;李东;郭佳;刘承;姬晓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炎症生物学指标相关性探讨

    痰瘀互结证是冠心病的主要证候类型。在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中都伴随着炎症反应。既往研究表明,以下13个炎症相关指标与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存在一定相关性。分别是: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细胞因子( TNF-α、IL-6、IL-18、MMPS、MCP-1、M-CSF)、免疫细胞膜分子(CD4CD4L、PSPSL、ICAM-1)和脂蛋白(ApoA-Ⅰ、α1-AT)。其中已被公认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的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研究证据多。另外,冠心病患者血中大部分炎症因子水平随着非痰瘀证→痰证/瘀证→痰瘀互结证依次升高,提示痰瘀互结证患者较其他证候炎症程度增高。这些指标有助于痰瘀互结证的客观评估。

    作者:柏冬;胡镜清;马雅銮;陶旭光;陈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清营汤治疗子宫全切术后高热1则

    发热是术后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发热病机复杂,多为久病耗气,手术损正,其病情虚实相兼、变化多端。本例患者身患癌症,本为毒热内伏之体,再加手术损伤,气阴两亏,而热邪独呈嚣张之势。气阴内耗,虽正气尚在奋起抗邪,毒热仍直入营血,故选用清营汤加减治疗,以“清”中寓“透”,清营透邪,补营阴调气血,临证加减,颇有效验。

    作者:冯亚宏;许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脂质与脂蛋白研究评析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脂质和脂蛋白紊乱密切相关。其中血脂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的升高,各种脂蛋白的异常包括脂蛋白浓度异常、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含量异常以及载脂蛋白异常等都与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已往的研究中,主要关注了单一的脂质或脂蛋白与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关系,脂质和脂蛋白成分复杂,未来脂质和脂蛋白的整体性研究可能更符合中医证候的特点。

    作者:陶旭光;胡镜清;柏冬;马雅銮;陈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王莒生教授“五步法”治疗咳喘病的经验浅析

    咳喘是一组常见的呼吸系统症候群,多数医家认为咳喘的发生与“五脏”相关,《内经》言:“五脏六腑均令人咳,非独肺也。”王莒生教授治疗咳喘病多用“1、2、3、4、5”五法治疗,不同数字代表不同中药或方剂,通过不同的组合,调整处方治疗方向,或“宣降并用”,或“肺肾同治”,继承发扬名老中医经验及扩大古方应用范围治疗咳喘病,从而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祝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辨证认识中药色脏相应理论

    五色对应五脏及五脏所概括的五大体系,是对中药规律的探索和有益实践。古代中医药学家也没有局限于将五色五味机械的对应五脏,色脏相应只是认识中药药理的一个途径。从《内经》时代的五色、五味各入五脏到药物归经理论的形成,从取类比象的认识事物方法到法象药理理论,所有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认识论的形成不是主观和随意的,而是中国历代医家通过长期的临床用药实践创造出来的。这些独具特色的中药理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事实。时至今日依然有其科学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邢峰丽;冯建平;杨静霄;赵蓉;刘伟花;霍萌;白雪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环球中医药杂志

环球中医药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