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踝管高压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党馥珍

关键词:踝管, 高压, 严重性, 临床观察治疗, 踝关节, 胫腓骨下段, 组织结构, 临床资料, 三踝骨折, 距骨骨折, 关节周围, 骨折类型, 粉碎骨折, 性损伤, 闭合性, 压升, 脱位, 筋膜, 间隔, 报告
摘要:踝关节周围的闭合性严重性损伤往往因踝关节组织结构的变化,致使筋膜间隔发生内压升高而出现一系列变化。1986年~1997年临床观察治疗7例,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例,女1例;12岁~25岁5例,35岁~50岁1例,60岁以上1例。骨折类型:三踝骨折合并胫距脱位3例,距骨骨折2例,胫腓骨下段严重性粉碎骨折2例。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前后环形张力带固定重度粉碎性髌骨骨折

    采用前后环形张力带固定重度粉碎性髌骨骨折35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19~65岁,平均41岁。左侧19例,右侧16例。35例均为新鲜骨折,其中闭合性骨折29例,开放性骨折6例。骨折呈不规则粉碎性达6块以上,且分离1cm以上。开放性骨折急诊手术,闭合性骨折3~11天内手术。

    作者:苏培基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双矩形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开放性胫腓骨折

    1993年6月至1997年12月对62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进行了双矩形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术,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62例,男43例,女19例。年龄18.2~59岁;骨折部位:左22例,右37例,双侧3例。骨折按王亦璁法分类[1]:A1类27例,A2类18例,A3类10例,B2类3例,B3类5例。合并伤:颅脑损伤4例,胸腹闭合伤7例,合并其它骨折9例。

    作者:余铮;胡波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内固定植骨加髌骨牵引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

    目的 探讨陈旧性股骨干骨折合并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僵直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45例陈旧性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植骨后松解股四头肌及膝关节内的粘连,辅以髌骨牵引持续1~2周。结果 45例随访平均2年2个月,所有骨折在术后3.5~6个月内愈合,膝关节功能由术前的屈曲28°增至110°,平均进步82°。结论 髌骨牵引可以使挛缩的股四头肌延长,且不影响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能使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康复同时进行。

    作者:吴希瑞;张英泽;彭阿钦;张煜;潘进社;吴春生;赵昌平;李衡;刘彦辉;仝吉庆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54例

    我院自1990年以来,收治154例肱骨髁上骨折,能稳、准、巧复位,改进内侧压垫夹托板固定4~6周,效果满意,肘内翻发生率低,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54例,其中男86例,女68例;年龄1~12岁;左侧58例,右侧96例;伸直型141例,屈曲型13例;尺偏105例,桡偏28例,中立21例;闭合152例,开放2例,伤后1天就诊84例,3天41例,5天18例,14天8例,二周以上3例。

    作者:胡德君;胡艳清;胡艳彬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自1931年Smith-Perterson报告应用三翼钉治疗股骨颈骨折以来,内固定已成为股骨颈骨折治疗主要的方法。1 手术时间的选择  对于移位型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早期复位及固定还可以纠正支持带血管的扭曲,改善血运,减少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为确定早期手术时间界限,Manninger[1]将病人分为伤后6小时内手术、6~12小时和12小时后手术三组,三组的其他条件相同,随访6年,三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7%、51%和49%,伤后6~12小时组和12小时后手术组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因而Manninger建议将6小时定为早期手术的时间界限。股骨颈骨折作为急症手术时,尤其是对于65岁以下较年轻病人,在行内固定的同时还应常规行前路关节囊内血肿清除减压术,以降低关节囊内的压力,从而改善血供[2]。

    作者:高文山;张英泽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失败原因分析

    自1993~1997年共行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10例,失败12例,其中骨不连10例,失败后采用加压钢板加压固定和自体骨移植等方法治疗均获成功。现就其失败原因和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性11例,女性1例;年龄11~64岁。开放性损伤3例,粉碎性骨折8例,横形骨折2例,斜形骨折2例,骨折部位中上1/3为5例,中段及下1/3为7例。骨折原因均为直接外力所致。发现失败早时间为4周,迟为1年,大多数在6~8月时发现。其中1例为2次失败,失败后均在我院再次治疗并痊愈。

    作者:李延发;樊万元;赵发寿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Steffee钢板治疗脊椎滑脱症

    应用Steffee钢板对脊椎滑脱症行手术复位内固定并植骨融合,自1993年3月~1996年5月治疗15例,取得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中男6例,女9例;年龄24~35岁。15例均有反复腰痛,伴有间歇性跛行13例;一侧下肢放射痛10例;一侧大腿酸痛2例,双侧大腿酸痛4例。体征:腰部前凸增加,臀部后凸,腰骶压痛17例;棘突呈台阶状10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9例;膝腱反射减弱2例;跟腱反射减弱5例。  X线表现:L4双侧椎弓峡部崩裂伴滑脱5例;L5双侧椎弓峡部崩裂伴滑脱8例;退行性滑脱2例。

    作者:张远林;杨力梅;赵建勇;郭书芹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股方肌蒂骨瓣嵌插植入治疗股骨颈骨折

    自1996年7月~1998年1月,我们采用股方肌蒂骨瓣嵌插植入法治疗股骨颈骨折10例,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中男7例,女3例;年龄19~40岁。右4例,左6例。头下型3例,颈中型7例。Garden分型:Ⅲ型2例,Ⅳ型8例。10例均为新鲜骨折。

    作者:罗成龙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聚焦骨伤论坛

    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对于期刊这种传播信息的一种媒体而言,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为迎接和适应知识经济的到来,给知识创新一个开放的、自由思考的空间,积极组织,及时传播骨伤科领域里知识和技术创新的信息资源,特别是理论上的新发现和实践上的新创造、新发明,我刊拟开辟一个新栏目——骨伤论坛。

    作者:李为农;陈宝兴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不脱钙骨超薄切片的制备

    对于骨折和骨病的深入研究,要求建立不脱钙骨超薄切片技术。在超微结构水平观察骨组织内钙盐的沉积、构筑及其变化,有助于阐明骨病、骨吸收和骨修复过程中,钙盐的代谢活动;运用脱钙骨制备的标本,不能提供相应的资料。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和取材 试验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在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下,迅速取出股骨头、股骨颈和腰椎椎体。1.2 依次按以下步骤制备超薄切片:(1)立即投入2%多聚甲醛-3%戊二醛溶液内固定2小时,4℃;(2)4℃0.1M磷酸缓冲液冲洗2小时;(3)4℃1%锇酸溶液后固定2小时;(4)梯度丙酮脱水;(5)浸渗Spurr:用丙酮-Spurr混合液分3步浸渗,每步2小时。丙酮:Spurr的比例依次为3∶1,1∶1和1∶3;(6)Spurr包埋液包埋;(7)LKB-V超薄切片机和钻石刀切片,厚度500埃;(8)醋酸铀-枸橼酸铅双重复染。

    作者:常超英;刘恩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就1991年—1998年2月本院及外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首次手术失败11例进行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0~62岁,平均33岁。首次手术后X线片示:①外踝移位,距骨外移、外倾,内踝间隙增宽2例;②双踝复位均不满意,踝穴不均3例;③下胫腓关节分离未矫正3例,其中1例合并内踝复位不满意,1例下胫腓分离较术前增宽1.5cm;④外踝内倾,踝穴狭窄2例;⑤踝钉误入胫距间隙1例。其中9例手术后1周内行第二次手术,1例因切口感染于4周后行二次手术,1例因患者不同意再次手术而行保守治疗。

    作者:邓荣寿;李林芝;李彪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双洞式植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

    我们自1986年至1987年采用双洞式植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20例,经平均近4年的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陈旧性腕舟骨骨折以4个月以上未愈合为标准。男18例,女2例。年龄20~45岁。右侧15例,左侧5例。伤后至手术时间:短4个月,长2年,平均11个月。舟骨腰部骨折17例,体部骨折3例。X线片示:骨折线增宽,骨端吸收或伴囊肿样改变15例,骨折端硬化5例,其中1例骨折近段骨块呈坏死改变。

    作者:潘泽;杨清江;杨亚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腰椎硬膜外血管变异与腰腿痛的关系

    腰腿痛是骨科常见病,可由多种治病原因引起。自从1947年Epstein报道硬膜外静脉曲张可导致下肢痛以来[1],对本病的报道很少。我科发现22例,占腰腿痛手术病例的2%。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单纯型1.1.1 静脉型 10例,年龄26~54岁,病程1~3年。其中6例有神经根放射性疼痛,2例有明显下肢困胀感,2例有间歇性跛行。术中见硬膜外静脉怒张,直径可达5mm(卧位),站立行走时可能更粗。静脉多与神经根相伴行,其数目为1~3根。当神经根被静脉骑跨时临床症状更为突出,临床上出现站立时下肢痛或有间歇性跛行,而平卧时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X光平片、CT和MRI均不能发现明显阳性征象。

    作者:刘凤岐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对跟骨骨刺及骨质增生的见解

    什么是骨刺,什么是骨质增生?二者都是发生在骨表面上肌肉、韧带、关节囊的附着点的一些退行性病变。以跟骨骨刺为例,它是发生在跟骨跖面的骨嵴;侧面X线片上显示为骨刺。它是屈趾短肌的起点;它被屈趾短肌肌腱包裹。它不是跟痛的病因。在其下面附着的跖筋膜劳损,才是跟痛症的原因。它是可以用保守疗法治愈的。有时它也会自行消散。那是由于在劳损过程中小筋膜纤维断裂自行愈合的结果。我们有很多病例说明跟骨骨刺不是跟痛症的原因;例如,有的跟痛症病人的跟骨跖面无“骨刺”,也有的病例有骨刺也有跟痛,但经保守疗法治愈后,骨刺仍在,但跟痛消失。有跟骨刺被切除后十年的失败结果,说明骨刺并非其病因[1]。把治疗重点集中于跖筋膜,就得到满意的效果[2,3,4]。  骨质增生是骨性关节炎必有的病变;它包括发生在关节边缘的骨刺,也包括发生在关节面的片状,蘑菇样增生。这些变化在作关节置换时都可清楚的看到。骨质增生也可发生在脊椎。除非由于有压迫神经症状,进行手术切除,它不会消失。内服或外用药物都不会对它有任何影响。骨质增生大多不引起症状。我们调查过很多老年太极拳爱好者。脊柱上有很多骨质增生,但无腰腿痛。这说明由于经常锻炼,与高低不平的骨表面相接触的神经根适应了它的周围条件。在极少见的情况下,广泛的骨质增生,还可引起吞咽困难而进行手术治疗者[5]。

    作者:赵幼麟;张志明;王勇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屈曲旋转腰椎牵引对人腰神经通道的影响

    目的 观察屈曲旋转腰椎牵引对人腰神经通道的断面解剖学影响。方法 青壮年男尸8具,应用断层解剖学技术制作脊柱区L1~S1矢状面和冠状面断层标本,将得到的断层标本固定于模拟屈曲旋转牵引器上,每一标本摄像观察。结果 在屈曲旋转腰椎牵引时,椎间隙增宽;椎间孔上2/3增大,下1/3减小;关节突关节面上下滑动、切向旋转、间隙增宽;黄韧带紧张;神经根在神经通道内被牵伸滑动,这种滑动在行旋转时以对侧神经根为显著。结论 屈曲旋转腰椎牵引可通过增加椎间隙、扩大椎间管、纠正小关节功能紊乱、松解神经根粘连而起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

    作者:岳寿伟;刘树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分析

    自1983年以来共收治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现将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完整的16例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4~55岁。L4,58例,L5S17例,L3,41例。病程5天~6年。1.2 影像学检查 腰椎X线正侧位片,显示病变间隙狭窄9例,侧弯畸形7例。椎管造影10例,于椎间隙水平或附近有充盈缺损或梗阻,不全梗阻2例,完全梗阻8例;毛刷状梗阻3例,杯口状3例,笔尖状2例。CT检查11例,显示椎管内有大块间盘密度组织,不规则呈填塞状,除在间隙水平可显示外,在椎间孔和椎弓根平面也可显示。位于硬膜前侧8例,侧前方2侧,侧方1例。

    作者:李书奎;李建博;裴宝岩;何威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克氏针加石膏外固定治疗肱骨小头骨折

    我院采用克氏针加石膏外固定治疗10例肱骨小头骨折病例,获得良好疗效。1 临床资料  10例病例均为外伤所致,男9例,女1例;年龄20~43岁。皆为小头完全型骨折,并向前上侧翻转移位,2例伴外上髁骨折,4例合并部分滑车骨折,10例均有不同程度关节内骨碎片,无神经,大血管损伤并发症。

    作者:周晓波;周立飞;周再正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股骨转子部骨折264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89年9月至1996年6月共收治股骨转子部骨折264例,采用非手术治疗111例,手术治疗153例。现分析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64例中男133例,女131例;年龄范围42~83岁。参照改良Evans分类法[1]分颈基底部、转子间、转子下三类。颈基底部骨折27例,骨折多无移位呈外展骨折。转子间骨折分4型:Ⅰ型,转子间骨折,无移位,55例;Ⅱ型,转子间骨折伴小转子撕脱骨折,有移位,73例,以上两型为稳定型;Ⅲ型,骨折呈粉碎伴小转子撕脱骨折,62例;Ⅳ型,同Ⅲ型骨折折线,但骨折线延及转子下部,16例。转子下骨折,骨折线多自小转子向外下方,31例。Ⅲ、Ⅳ两型及转子下骨折均为粉碎性,有明显移位,属不稳定骨折。致伤原因,为高处坠落伤、汽车、摩托车、拖拉机及自行车撞伤,塌方泥石砸伤,步行绊倒等。致重伤61例,其中60岁以上老人7例,余均为青壮年。中、轻度伤203例,其中60岁以上老人144人,59岁以下36例。伴随症:本组高血压、冠心病48例,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39例,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9例,糖尿病7例,264例中有伴随疾病者103例。

    作者:戴立争;王惠中;刘成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柳木夹板力学性能测试和优化分析

    目的 探讨柳木夹板的各种力学特性,为小夹板的现代化提供一些必要的、科学的力学参数。方法 根据夹板的不同部分为四组,每组随机抽取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和外侧夹板各两块,分别测其在加载——卸载时的桡度变化和一定载荷下桡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 (1)柳木夹板在一定范围内加载和卸载时其应力——应变关系符合虎克定律。(2)加载卸载时其应力——应变曲线不重合,即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3)载荷一定的情况下,其弯曲桡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结论 柳木夹板是一种粘弹性体,治疗骨折的模式是粘弹性固定模式,其机械性能不稳定,应积极探讨新型材料的改进。

    作者:欧来良;王志彬;李林安;梅妍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指骨骨折双向牵引治疗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笔者自1995年迄今共收治了25例指骨骨折患者,对于这些患者的治疗改变了以前以手法整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的治疗方法,采用了本人设计的指骨骨折双向牵引治疗器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男21例,女4例;年龄23~45岁;左侧指骨骨折5例,右侧指骨骨折20例;粉碎型6例,开放型3例,全部病例均经过X线摄片确诊。1.2 指骨骨折双向牵引治疗器的设计 该治疗器由牵引架、抓骨针、抓骨丝、双向牵引调节丝、两侧矫正成角调节丝组成。如图所示。

    作者:沈三歌;沈岩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