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戊酸在缺血再灌注中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刘旭;刘志英;王林洪;邵宏超;田华;苏杰

关键词:丙戊, 神经, 进展
摘要:丙戊酸(VPA),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临床上被成熟应用于抗癫痫,情绪稳定.临床观察发现其需要长期用药才能发挥作用,表明VPA治疗机制可能涉及信号转导途径和基因水平改变.许多研究资料表明:VPA在体内外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成为老药新用研究的热点对象.体外细胞培养实验证明,VPA能阻止神经细胞凋亡;通过激活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发挥神经营养作用;通过减少TNF-α,IL-6产生,抑制NF-KB激活,发挥抗炎作用,对抗炎症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1].其保护神经作用研究领域众多,本文就VPA在缺血再灌注损伤(I/R injury)领域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进行论述.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皮炎平联合马铃薯敷贴治疗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受到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化疗及需要长期静脉营养患者的青睐,具有使用方便,维护简单,安全有效等优点.但是患者带管期间仍不可避免的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中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处理不当可导致非正常拔管,给患者带来躯体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为探讨治疗PICC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有效的方法,笔者对29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5月~2012年10月,我们共留置PICC导管312例,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29例,发生率9.3%.其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16 ~72岁,平均48岁.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年龄、性别、疾病所用的药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按常规行PICC置管后,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用碘伏消毒,待干后,外敷3M透皮贴固定PICC,每天更换1次.观察组消毒后涂抹皮炎平,厚约1 mm待干;用新鲜马铃薯切成薄片,厚度约0.1~0.3cm,外敷肿胀部位,外层包一层保鲜膜固定,每次2小时,每日1次.

    作者:于小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小儿烟雾病1例报告

    1病历报告患儿,女,4岁2个月,主因突发右侧上肢瘫痪1天入院.患儿于1天前突然摔倒,被扶起后意识清楚,右侧上肢活动障碍,且进行性加重.入院时右侧上体不能活动,右侧嘴角歪斜;血压110/80mmHg.头颅CT及MRI示:脑内多发性梗死灶,诊断急性脑梗死.给予对症处理,应用血管扩张药、抗凝药等内科治疗1个月,复查头颅CT示脑内多发性梗死灶吸收,右上肢肌力肌张力恢复正常,痊愈出院.出院半个月后,再次出现右侧上肢活动障碍.MRI示:上次脑梗死部位仍可见多发性脑梗死灶.给予内科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及应用血管扩张药、抗凝药,效果不明显.进一步查MRI脑血管造影,考虑烟雾病,转入北京307医院住院治疗.行颅内血管搭桥手术,术后半个月出院.目前出院1个月,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无肢体运动障碍及智力障碍.

    作者:闫晓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八段锦辅以穴位按摩改善脑卒中后便秘的效果观察

    便秘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大便量少、坚硬、排除困难.国外调查显示,其发病率为30%~60%[1].国内研究显示,临床有40%~65%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伴有便秘症状[2].病情越重,病程越长,出现便秘的概率就越高.便秘会使患者用力排便导致颅内压增高,引发脑出血加重卒中患者脑部损害,降低患者的活动能力,并对预后与转归产生影响[3].寻求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干预方法,为预防临床脑卒中后便秘有现实意义.

    作者:门海燕;李淑杏;陈长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颈性眩晕的X线特点

    颈性眩晕的定义争议较多[1],多是指因颈椎病而引起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一过性的脑缺血性眩晕,可随颈部位置的复原而缓解.由于没有可靠的检测手段,诊断主要依据1993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标准,X线已成为常规的辅助检查方法.我院2010年3月~ 2012年3月诊断为颈性眩晕的患者106例,对其X线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颈性眩晕的X线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6例,男44例,女62例,男:女=1:1.4,年龄34~67岁,平均49.4岁,病程21天~11年,平均6年.其中93例(87.8%)与颈部活动有关,81例(75.7%)伴有枕、颈、肩痛,13例伴脊髓压迫症状,15例伴颈神经根受压症状.其它伴随症状:耳鸣、听力下降、耳聋38例,视力下降、多汗、心慌、胸闷19例,猝倒史5例.旋颈试验阳性44例(32.4%).

    作者:郭庆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医学本科生组织学与胚胎学双语教学探索

    随着在高校中双语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科和领域引入了双语教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为医学专业基础课,是病理学和生理学等后续学科的基础,大部分专业的学生在第二学期开设.针对医学本科生组织学与胚胎学开展双语教学,不仅有利于引领学生及早接触医学专业英语,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公共英语水平,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我教研室近年来在对五年制临床等专业本科生教学中进行双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旨在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词汇,初步熟悉医学专业英语特点,培养学生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教材选用高英茂教授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双语版(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同时选用《basic histology》、《func-tional histology》等外文原版教材作为参考书.授课教师课前整理授课大纲和所应掌握的专业词汇并发给学生,课后给出各章节英文或双语复习思考题.理论教学采用中英文双语PPT课件,中英文结合讲解的方式.课件中文、英文比例,根据不同章节难易比例作相应调整.实验教学主要强化专业词汇.笔者参与了组织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双语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如下.

    作者:赵毓芳;颜京霞;曲银娥;吕翠平;魏静波;高俊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

    人类社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作为这个时代的新生力量,其崛起尤为突出.青年大学生具有创造性强、接受新鲜事物快、追求刺激、自控能力弱等特点,这些特点在使他们成为网络极大受益者的同时,也使其成为了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他们正处于人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探究其网络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对避免大学生网络成瘾有重要意义.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唐山市两所高校在校大学生206名,剔除无效问卷后,实得有效问卷198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6.12%.其中,独生子女45名,非独生子女153名;每周上网少于2个小时的40名,2~4小时的61名,4~6小时的25名,6~8小时的27名,多于8小时的45名.

    作者:张郢;刘维银;陈晓美;李丽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高发病,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8年城市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32.0‰[1].该病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还会对患者和社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和卫生资源的负担[2].因此,控制高血压患者病情对卫生服务提出了严峻挑战.近年来,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10年2月~ 2012年10月,我科共收治高血压患者356例,男228例,女130例,年龄38 ~102岁.其中合并心衰13例,肾衰21例,脑出血5例,脑梗死125例.经过系统地健康教育,356例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作者:李青;张丽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控对策

    近年来,由于各种介入性检查治疗和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增加、广谱抗菌药物应用,细菌的耐药不断增强,为了加强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管理,我们对2012年1 ~12月ICU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分布及危险因素进行了监测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ICU患者各类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对结果为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患者进行统计分析.1.2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严格执行《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按照仪器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采用半自动MIC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实验判断参照CLSI2007标准进行.1.3多重耐药菌定义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泛耐药菌是指对除粘菌素外的所有抗菌药物均耐药的非发酵菌.

    作者:于世荣;甄文华;张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运用大秦艽汤合牵正散加减治疗单纯性面瘫126例

    单纯性面瘫又称贝尔麻痹(Bell's Palsy),指临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其他体征或症状的单纯性面瘫.本病起病急骤且少自觉症状,不少患者主诉临睡时毫无异常,晨起漱口时,不能含漱,或自己并无感觉而为他人首先察觉,典型症状为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常为单侧.患侧眼睑不能闭合,用力紧闭时,眼球转向外上方,流泪、口角下垂、健侧向上歪斜、不能鼓腮、饮水时漏水、患侧流涎、额纹消失不能皱眉、鼻沟变浅等症状[¨.单纯性面瘫可发病于任何年龄,男性发病率高,且青壮年为多.我们用大秦艽汤合牵正散加减治疗单纯性面瘫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振刚;尤奎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诺如病毒流行病学研究与防治概况

    诺如病毒是一种分布广泛的肠道腹泻病毒,是除轮状病毒外主要的的致腹泻病原.不仅可引起成人、儿童胃肠炎散发病例,还常在医院、养老院、学校、托幼机构等场所引起暴发.目前已被欧美公认为导致成人病毒性胃肠炎的首要病原,也是儿童病毒性胃肠炎的第二位病原.新的证据表明,该疾病可能会很严重,有时甚至会致命,特别是在易感人群幼儿和老人中,是因为胃肠炎而住院的一个常见原因.近年来,全球诺如病毒感染呈上升趋势,美国每年约发生诺如病毒感染2300万例,在美国发生的急性胃肠炎暴发中,约80%由诺如病毒引起[1].我国目前对该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和监测,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婴幼儿腹泻,对成人感染报道较少.诺如病毒感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各国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从病毒学特征、流行病学及防治等方面对诺如病毒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作者:郝肖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主要致盲病因之一.近年来,随着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的上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和致盲率也在逐年增加[1].据流行病学调查,国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35%~50%[2].在首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21%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后大部分也发生程度不同的DR[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高发病率、高致盲率、高复发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质量.DR的病因并没有定论,但是已经发现DR的发生有许多相关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可延缓和阻遏糖尿病进程,是控制DR的关键措施和有效方法,本文研究探讨了2型糖尿病患者DR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DR的防治工作提供了一些依据.

    作者:柳麦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艾滋病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47例临床分析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艾滋病期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病死率高.笔者对2003~2012年我院收治的4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本组47例患者中男30例,女14例,年龄16~67岁,平均(36±3.3)岁;有不洁性生活史者39例.其中,同性性生活史2例,吸毒者1例,其余感染原因不详7例.所有病例均经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采用免疫印迹法确认HIV抗体阳性,均符合<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版)>的诊断标准[1].所有诊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例均为脑脊液墨汁染色涂片及培养查到隐球菌.病程短1天,长1年.临床表现:头痛21例(44.68%),发热19例(40.42%),头晕18例(38.29%),意识障碍7例(14.89%),肢体活动障碍6例(12.76%),痴呆5例(10.63%),失语2例(4.25%).30例患者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合并肺炎11例,败血症7例,腹膜炎6例,丙型肝炎3例,病毒感染4例,急性真菌性肠炎5例.所有病例治疗前脑脊液压力均超过250cmH2o.

    作者:梁世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观察

    小儿急性喉炎是儿童常见的急症之一,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喉部黏膜弥漫性炎症.冬春季发病较多,常见于1~3岁幼儿.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声嘶、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喉鸣,严重的需要气管切开.传统的治疗是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全身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1].本文应用普米克令舒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又减轻全身应用大剂量肾上腺激素的毒副作用,报告如下.

    作者:郝振荣;单宇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医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

    伤害自有人类以来,就不断地发生.由于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机动化大规模的普及,伤害对居民健康和安全的威胁逐渐显露,由伤害引起的致残、致死逐年增高[1].伤害病死率由50年代第九位,70年代第7位,上升到目前的第四位,仅次于恶性肿瘤、心脏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曾报道全球大约有60%的死亡与不良行为、生活方式有关,我国与生活行为方式相关的死亡占47%[2].伤害防治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已经与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列成为我国疾病控制的三个部分[3].伤害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学生是伤害的高危人群[4].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他们的生活行为方式和其将来的医生生涯的行为方式密切相关,对一般人群有示范作用.因此,了解掌握医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现况,对医学生危害健康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将有助于培养医学生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从而为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赵建强;武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不同文化程度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分析

    糖尿病已成为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流行病.它是继肿瘤、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医疗花费的特征,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公共健康问题[1].糖尿病在中国的严峻形势更是发人深省.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9240万,数量达到世界第一.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需长期服药、严格控制饮食、时时监测血糖,而这种治疗方式容易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极易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2].目前,许多研究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探讨,例如不同文化程度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的比较及其疾病控制状况调查等等,但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文化程度对其心理健康是否有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主要进行不同文化程度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分析,为合理治疗糖尿病患者提供资料.

    作者:杜君;杨美荣;唐丹;苑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临床一线护理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

    职业性损伤是指工作中某些职业危害因素导致工作人员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包括职业性危害因素导致的损伤和与工作有关的疾病.护士是医务人员中的重要群体,工作中经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中,如果不注意防护,不仅造成自身损害,还可能成为疾病传播的媒介.一线护理人员已成为职业暴露中的高危人群,其职业性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1-3].结合临床实际,对护理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护对策,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护士职业风险,提高护士的职业安全.

    作者:张瑞;张文丽;罗永伟;吴志云;陈秀玲;刘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和NT-proBN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近年来其发病率,且死亡风险高,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ACS的病理基础.大量研究证明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炎症反应敏感标记物对ACS病情评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B型脑钠肽(BNP)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心室负荷和室壁张力的改变是刺激BNP分泌的主要条件,它可以促进排钠、排尿,具较强的舒张血管作用,可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缩血管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其与心肌缺血程度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和NT-proBNP的水平,并探讨其变化与冠脉缺血程度的关系.

    作者:杨震;张军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高校基层教务管理工作体会

    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高等院校立足之根本.教务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在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能够做到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高校其他工作能够正常开展的基础,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到把教育管理工作作为高校教务管理的核心,在此基础之上突出强调教务管理在高校教育中的协调、推动的作用,发挥教务管理的屏障职能,高瞻远瞩,制定具有战略意义的管理策略、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从而改善高等学校在教务管理方面的低迷处境,全方位、多维度地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1].教学院长、教学秘书和教务员是日常教学事务工作的制定者,也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其参与度直接决定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因此,要充分调动教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培养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开发创新性思维,提高教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作者:王晓一;牛春娟;彭焱;杨绍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手术室护士自我效能的现状调查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关于人类自我意识的一种概念,Bandura将自我效能感归结于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1].自我效能感本质上是个体对要完成自身行为所定目标需要的行动过程的组织及执行能力的判断.Bandura认为,环境、个人认知及其他内部因素、行为三者交互作用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其中个体的认知对其行为起着为关键的作用,特别是自我效能的作用为重要[2].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手术室护士护理活动自我效能感对护士的护理水平及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3].为手术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是护理人员的一项基本责任.护理人员常常被期待对她们自身的健康有更高度的关注,才能成为社会群体实际的角色典范[4].本次研究通过对济宁市5所医院的127名手术室护士及157名非手术室护士进行自我效能感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探讨提高手术室护士护理活动自我效能的方法,为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程敏;孟祥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两种辅助检查评价激素治疗间质性肺炎疗效比较

    ①目的 探讨口服激素治疗间质性肺炎后利用高分辨CT及检测血清Ⅲ型胶原2种疗效评价方法的敏感度及患者接受程度.②方法 给予50例间质性肺炎患者口服激素治疗6月后,记录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利用高分辨CT及检测血清Ⅲ型胶原2种评价方法进行疗效评价,比较其评价方法敏感度及患者接受程度差别.③结果 50例间质性肺炎患者口服激素治疗1月后,症状缓解有效率40% (20/50),高分辨CT有效率30% (15/50),40% (20/50)患者可以接受该检查.血清Ⅲ型胶原检测显示有效率80% (40/50),100% (50/50)患者可以接受该检查.血清Ⅲ型胶原检测较高分辨CT评价有效率更敏感,血清Ⅲ型胶原检测患者接受程度优于高分辨CT(P<0.05).④结论 在评价口服激素治疗间质性肺炎疗效,血清Ⅲ型胶原检测更易被患者接受,且敏感度更高,可作为首选评价方法.

    作者:张学英;江振国;葛晓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