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改红
目的:探析柔性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2014年2月-2015年2月实施柔软性管理效果进行观察统计,对其实施前后进行比较评分。结果:实施柔性管理后在护理综合考核评分、护士压力评分、患者平均满意率都显著好于实施前(P<0.05)。结论:柔性管理能够极大地优化急诊护理管理效率,极大地提升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减轻护理人员不必要的压力,促进护理人员自发地进行业务水平的提升,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与患者的护理执行及交流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获得患者满意。
作者:于舒;谭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患者术后行肠内营养的价值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行肠外营养)和观察组(43例,行肠内营养及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红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及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行肠内营养及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及肠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明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腺瘤患者围术期的疗效。方法:将本院近期收治的10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花费、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甲状腺腺瘤患者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显著降低患者的住院花费,缩短住院天数,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手足部氢氟酸烧伤采用葡萄糖酸钙凝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手足部氢氟酸烧伤患者50例,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采用葡萄糖酸钙凝胶治疗。结果:相较治疗前,治疗后10min、4h、第2天疼痛程度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时间为(12.2±8.5)d,创面经换药愈合48例,后期行肉芽创面植皮2例。创面愈合后,有程度不等的疤痕遗留19例。结论:手足部氢氟酸烧伤采用葡萄糖酸钙凝胶治疗,可显著缓解疼痛,促进创口愈合,临床需依据患者病情,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选取其他途径用药,以大限度改善预后。
作者:眭怀清;梁拥军;郭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6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7.9%)明显高于对照组(8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动脉压、肺动脉内径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肺动脉压、肺动脉内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2.1%)明显低于对照组(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熊振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内脏破裂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内脏破裂出血患者60例临床超声影像学检查资料,并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符合共51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85.00%;其中肝脏破裂13例,脾破裂17例,肾破裂13例,腹膜后血肿3例,空腔脏器损伤4例,复合性损伤10例,临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31%,88.24%,84.62%,66.67%,75.00%,80.00%。结论:超声检查以其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及费用低廉等优势可作为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内脏破裂出血首选影像学诊断方式。
作者:何金梅;杨晓龙;杨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分析胶体液和晶体液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10例病例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于麻醉前快速输入500ml羟乙基淀粉,对照组于麻醉前快速输入500ml平衡盐溶液;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心率及血压变化情况、低血压发生及麻黄素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5min、15min时心率、血压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为5.5%,麻黄素使用率为10.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7.3%,2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胶体液较晶体液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更佳,可有效维持产妇及胎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低血压及麻黄素使用的发生。
作者:王珏;沈进;胡乃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治疗效果,让临床治疗经验更加丰富。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和护理干预效果,对此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31/3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24/32),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等指标在护理后都显著优于护理前,但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的语言能力、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均得到提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王君;于运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依据指南采用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疗程为3个月。在用药前和用药3个月时分别比较患者的临床症状、6min步行试验、心功能分级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的各项观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例出现头晕和步态不稳,1例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结论: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没有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李红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离子交换层析(HPLC)法与糖化血红蛋白测试卡的结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本院体检标本50例,采取新鲜抗凝全血,使用HPLC法与测试卡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析两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精密度CV检测,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用 HPLC法测定 HbA1c结果均值为(5.10±0.53)%,用测试卡测定 HbA1c结果均值(5.05±0.60)%,两种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LC法与卡片检测 HbA1C ,精密度较高,检测结果差异性不显著,均能满足临床的需求。
作者:钟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药物口服一直都是心房颤动一线治疗的首选方案。但由于传统抗凝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及治疗中的使用限制,使得新药的研发迫在眉睫。对此,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作者:刘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解剖学是医学各学科中极为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但目前国内各医学院校均面临着解剖学教学资源紧缺的困境,这将严重影响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如何让医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解剖学理论知识,提高他们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和借鉴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努力寻找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获得一些心得体会。
作者:赵健;李怀斌;吴锋;黄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征(ICP)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与新生儿血胆红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患者及其新生儿胆红素水平。结果:(1)ICP患者及其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新生儿血胆红素与ICP患者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6,P<0.05)。结论:ICP患者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可能是造成胎儿宫内缺氧、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基础。
作者:许向明;黄映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应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联合个性化方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肩周炎疾病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采用常规手法松解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联合个性化方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肩周炎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VAS疼痛程度评分在治疗计划实施前后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肩部疼痛症状消失时间和肩周炎疾病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联合个性化方案对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文瑞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我院66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应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 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两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临床效果良好,能减少出血、缩短住院时间,避免并发症。
作者:侯海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癌痛规范化护理流程对晚期肿瘤癌痛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入住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确诊的晚期肿瘤癌痛患者89例,按照住院号随机分为干预组47例和对照组42例,干预组由经过癌痛规范化培训的护士按癌痛规范化护理流程对癌痛患者进行质量管理,对照组由责任护士按护理常规对癌痛患者进行质量管理。采用简明疼痛调查表比较两组癌痛患者止痛治疗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以及调查对止痛治疗的满意度。结果:癌痛治疗后第3天,干预组患者平均疼痛评分(1.58±0.80)分,对照组为(3.02±0.82)分,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常生活、行走、正常工作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情绪、与他人关系、睡眠、生活乐趣方面,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的满意率为95.7%,对照组为78.6%,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癌痛规范化护理流程,能够更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满意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曾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析复发性盆腔炎患者运用中药灌肠与理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盆腔炎患者13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运用中药和理疗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2周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中药灌肠和理疗对复发性盆腔炎患者进行联合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牛力;纪国;李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推拿作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医治疗手段之一,手法多变,常与针灸、中药等配合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收效明显,故本文对单纯推拿治疗本病的手法、与多种治疗方式配合时的效果显著的特色手法进行简要概述。
作者:高超;崔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前臂皮瓣舌再造患者健康知识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2月在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游离前臂皮瓣舌再造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前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前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前臂皮瓣行舌再造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自身的健康知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刘红;江锦芳;厥子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头孢地尼联合奥硝唑治疗女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盆腔炎患者共86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沿用常规治疗盆腔炎的药物治疗法,即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观察组运用头孢地尼联合奥硝唑进行对比治疗。结果:观察组盆腔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地尼联合奥硝唑在女性盆腔炎治疗中,安全性高、疗效好,值得在女性盆腔炎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作者:杨雨 刊期: 2016年第02期